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

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

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煤炭气化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化方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前景展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煤炭气化技术是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的过程,合成气主要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组成,可作为化工原料、燃料和电力等多种用途。

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但直到20世纪上半叶才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能源结构的转型,煤炭气化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煤炭气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化工、燃料和电力。

在化工领域,合成气可用于生产氨、甲醇、合成油和合成烃等化工产品,为化工工业提供了新的原料来源。

在燃料领域,合成气可用于制备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LNG)和合成燃料等,满足不同能源需求。

在电力领域,煤炭气化技术可以与燃气轮机或燃气锅炉相结合,提供高效清洁的发电方式,减少对煤炭的直接燃烧,降低二氧化碳等排放物的产生。

然而,煤炭气化技术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煤炭气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何有效地捕获和储存二氧化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煤炭气化技术需要大量的能源投入,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此外,煤炭气化技术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如气化剂的选择、气化反应的控制和废气处理等。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煤炭气化技术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煤炭气化技术可以有效利用煤炭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

其次,煤炭气化技术可以降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此外,煤炭气化技术还可以为煤炭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推动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煤炭气化技术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应用。

一方面,煤炭气化技术可以与其他新能源技术相结合,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和综合利用。

煤气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览

煤气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览

煤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的基础,是通过煤直接液化制取油品或者在高温下气化制得合成气,再以合成气为原料制取甲醇、合成油、天然气等一级产品及以甲醇为原料制得乙烯、丙烯等二级化工产品的核心技术。

作为煤化工产业链中的“龙头”装置,煤气化装置具有投入大、可靠性要求高、对整个产业链经济效益影响大等特点。

目前国内外气化技术众多,各种技术都有其特点和特定的合用场合,它们的工业化应用程度及可靠性不同,选择与煤种及下游产品相适宜的煤气化工艺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决策。

工业上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气的历史已有百余年。

根据发展进程分析,煤气化技术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气化技术为固定床、挪移床气化技术,多以块煤和小颗粒煤为原料制取合成气,装置规模、原料、能耗及环保的局限性较大;第二代气化技术是现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改进型流化床温和流床技术,其特征是连续进料及高温液态排渣;第三代气化技术尚处于小试或者中试阶段,如煤的催化气化、煤的加氢气化、煤的地下气化、煤的等离子体气化、煤的太阳能气化和煤的核能余热气化等。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煤气化技术开辟及应用的发展情况,论述了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及煤催化气化等煤气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国内外煤气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在世界能源储量中,煤炭约占79% ,石油与天然气约占12%。

煤炭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辟是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世界煤化工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停滞阶段和复兴阶段。

20 世纪初,煤炭炼焦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世界煤化工发展的起步。

此后世界煤化工迅速发展,直到20 世纪中叶,煤向来是世界有机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煤在化工原料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并逐渐被石油和天然气替代,世界煤化工技术及产业的发展一度停滞。

直到20 世纪70 年代末,由于石油价格大幅攀升,影响了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同时煤化工在煤气化、煤液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特殊是20 世纪90 年代后,世界石油价格长期在高位运行,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这就更加促进了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煤化工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新形势下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新形势下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浅析新形势下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摘要: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清理煤炭采空区深部煤层的可行手段,它能有效节省能源消耗、提高煤炭的采掘效率和减少采煤的安全隐患。

新形势下,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包括技术成熟度问题、安全性问题和节能效率问题等,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技术、采空区、采掘效率、安全性、节能效率正文: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采煤行业的一项关键技术,用于清理煤炭采空区深部煤层,采用机械或化学处理方法将煤层中的煤气化,减少煤炭的消耗。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节省能源消耗、提高采掘效率和减少安全隐患,从而更好地利用煤层资源,满足煤炭需求。

新形势下,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例如,技术成熟度不够,在开展应用前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工作;安全性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尤其是对地下气体的控制,以避免可能的危害;节能效率低,在使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过程中,仍需要充分利用其它清洁能源,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尽管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在新形势下存在许多挑战,但它仍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研究,提高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安全性和节能效率,以更好地发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潜力。

对于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改进,研究者在改善气化设备、提高气化效率、提升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改进气化设备可以增加地下气体的开采量,提高气化效率,杜绝火灾危险,从而有效提高了开采效率。

此外,在提高气化安全性方面,研究人员也采用了各种安全措施,包括多重监控、调试、自动排放等技术,以防止煤层的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安全运行。

此外,研究者也在加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节能效率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开发了低温煤气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煤气化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达到节能的目的。

未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将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加快技术的进步,实现对煤炭采空区的更好清理,有效节省能源,提高采掘效率,为更高效、更安全的开采工作铺平道路。

煤气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

煤气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

煤气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一、引言煤气化技术是指将煤作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缺氧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合成气的一种技术。

自20世纪初期开始,煤气化技术就一直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成为了产生合成气和一系列化工产品的重要途径之一。

煤气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煤气化技术的研究现状煤气化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多个领域,主要包括煤气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反应器工程技术的研究、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中的污染物的处理技术等方面。

(一)煤气化反应机理的研究煤气化反应机理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煤本身所发生的变化,这是研究煤气化技术的重要基础。

目前,关于煤气化反应机理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煤的结构特征、煤的裂解反应、煤的气化反应以及煤的灰熔化行为等。

(二)反应器工程技术的研究反应器是煤气化技术的核心设备,也是保证煤气化反应能够高效进行的关键。

目前,煤气化反应器主要分为实验室规模反应器和工业规模反应器,其中以工业规模反应器为主。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规模反应器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尺寸和反应处理量均有较大增长。

(三)煤气化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处理技术煤气化反应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严重影响了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煤气化后的污染物的处理技术也成为了煤气化技术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

三、煤气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煤气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主要涉及到煤气化技术在能源、化工、燃料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一)煤气化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煤气化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目前,煤气化技术在燃气发电、城市煤气和煤化工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煤气化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煤气化技术是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合成油、二甲醚、苯乙烯等重要化工产品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煤气化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且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煤炭地下气化发展趋势探讨与建议

煤炭地下气化发展趋势探讨与建议

煤炭地下气化发展趋势探讨与建议(晋城煤业集团技术中心郭昭兴山西晋城 048006)内容摘要:介绍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由来与发展现状,对近年来我国煤炭地下气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分析,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探讨建议1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由来与发展现状1.1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由来埋在地下的煤炭,通过井工或露天开采运到地面,又通过破碎、洗选、最后将适合造气工艺的煤炭投入炉内生产出可供取暖烧饭和制化工产品的煤气。

能不能将未经开采的煤直接气化,生产可利用的煤气呢?这一设想最早是德国化学家威廉•西蒙斯在1868年提出来的,后来沙皇俄国的大化学家门捷列夫和英国化学家威廉•拉赛姆也提出了同样的设想并进行过试验。

1912年,英国首先做出了有井式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案,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才取得了试验的成功。

此后,世界主要产煤国或工业发达国家也纷纷开展煤炭地下气化的试验,这其中主要有英国、美国、捷克、波兰以及日本等国家。

煤炭地下气化的地下现场无人无设备,地面无气化炉,节省了投资保证了安全,当时被誉为“一个技术的伟大革命”、“开采技术上一场巨大的革命”。

国外当时采用的煤炭地下气化方式主要是无井式的,即在一定距离的煤层上方地面打钻孔,一个进气孔,一个排气孔,两孔在煤层内贯通,也可以在两孔中间打一辅助孔与气化通道相接。

其工艺是在进气孔与煤层贯通孔(气化通道)交叉处将煤炭点燃并适量鼓入空气,煤炭经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并放出热量,随着气化向排气孔方向流动,整个气化通道被加热干馏,二氧化碳与碳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少量氢气,最后在排气孔形成含一气氧化碳和少量氢气、甲烷以及氮气等混合组分的煤气(见图1)。

1.2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现状1.2.1国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现状煤炭地下气化做为一项特殊的采煤方法和技术,在曾提出、研究和实验的一些国家是成功的,但利用这项技术形成产业化规模的实例不多,目前国外多数国家这项技术的水平仍处于几十年前的状态。

煤炭地下气化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煤炭地下气化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政策和环境 3 个方面的解决
14
方案和政策性建议,以推动我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的发展.
1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进展

1 研究历程
煤炭地下气化是我国低碳高效煤炭能源结构发
陈井瑞等:煤炭地下气化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4 年第 2 期
tandu
t
i
l
i
z
a
t
i
ono
fUCGf
r
omt
hr
e
ed
imens
i
ons:e
c
onomi
c,env
i
r
onmen
t
a
l,and
y
s
o
c
i
a
lbene
f
i
t
s,andpo
i
n
t
sou
tt
ha
tt
hede
ve
l
opmen
tandu
t
i
l
i
z
a
t
i
ono
fUCGt
e
chno
l
ogyc
anb
r
i
ngc
i
ono
funde
r
r
oundc
oa
lga
s
i
f
i
c
a
t
i
on [
J] Ch
i
na Coa
l,2024,50 (
2):13-23
g
DOI:10
19880/
cnk
i
c
cm2024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2014-11-11 09:29:45)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coalgasification,UCG)是将地下赋存的煤在煤层内燃烧、气化成煤气,输送到地面,作为能源或化工原料,特别适用于常规方法不可采或开采不经济的煤层,以及煤矿的二次或多次复采,产品气可以经过处理通过管道输送,也可以直接使用煤气发电或化工合成。

煤炭地下气化(UCG)是一门融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生产技术,牵涉到地质学、水文学、钻井技术、点火燃烧控制技术、产品气加工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其复杂程度远超地面气化,这也使其风险程度增加。

目前,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在少数国家已经实现了少量的商业化应用,俄、美、英、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已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该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

1煤炭地下气化(UCG)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1.1基本原理煤炭地下气化的过程主要是在地下气化炉的气化通道中实现的,整个气化过程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干馏干燥3个反应区(图1)。

从化学反应角度来讲,3个区域没有严格的界限,氧化区、还原区也有煤的热解反应,3个区域的划分只是说在气化通道中氧化、还原、热解反应的相对强弱程度。

经过这3个反应区以后,生成了含可燃组分主要是H2、CO、CH4的煤气,气化反应区逐渐向出气口移动,因而保持了气化反应过程的不断进行,气化通道的煤壁(气化工作面)不断燃烧,向前推进,剩余的灰分和残渣遗留在采空区。

1.2关键技术类型1)有井式气化技术。

该法又称巷道式地下气化炉技术(图2)。

在开采或废弃的煤矿井中建地下气化炉,以人工掘进的方式在煤层中建立气化巷道,并在进气孔底部巷道筑一道密闭墙(促使定向燃烧煤层),然后便可将密闭墙前面的煤炭点燃气化,从一个井筒鼓风,通过平巷,由另一个井筒排出煤气。

此法只应用于关闭矿井中遗弃资源的回收,须进行井下施工,作业环境和安全性差,这对其应用带来不利。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美国地下气化研究试验投入了大量资金。 七十年代能源危机期间,组织了28个大学和科 研机构,在俄怀明州进行了大规模、有计划的 科研工作。 到80年代中期,累计进行了29次实验室和现场 实验,气化煤炭4万t,纯氧气化煤气热值最高 达14MJ/m3。 1987年,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洛基山 1号进行注入点控制后退(CRIP)气化新工艺 试验,它是地下气化技术的一种新模式,是 UCG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也进行了扩展贯通井孔(ELW)模式 试验,气化的气化剂采用了富氧/水蒸气或氧 气/水蒸气,获得了不同组成的中热值煤气。
国外重要的煤炭地下气化试验 和典型煤气组成
(二)我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现状
1 现场试验阶段:


1958年,我国在山西大同、吉林蛟河、黑龙江鹤岗 兴山等煤矿进行了地下气化试验,生产出可燃煤气。 1959年9月28日,在安徽广德独山东川岭建立煤炭 地下气化站,同年12月14日获得可燃煤气,供小型 煤气机和蒸汽机发电。
① 有利于深部煤炭资源低成本回收; ② 可以采用较高的气化压力; ③ 操作灵活;Leabharlann ④稳定气化时间较长,有利于工艺控制。
四、辽河油田煤炭地下气化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辽河油田深部煤层地质勘探与精 细勘测问题



与地面气化炉生产过程不同,煤炭地下气化用煤是地 下自然赋存条件下的煤层,气化的稳定与气化效率受 煤的渗透性、膨胀性、胶结性、热传导率和热扩散系 数的影响较大。 因此需要研究辽河油田深部煤层地质条件如煤的渗透 性、膨胀性、热传导率、热扩散系数、地下水、煤层 顶、底板岩石性质、煤层构造及煤的结构等因素对地 下气化的影响。 煤炭地下气化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区地质构 造的研究程度。总的要求是要确切搞清地下气化地区 的地质构造、煤层的贮存状况、产状、厚度、煤质情 况以及水文地质情况,即矿床的勘探程度要达到建竖 井所需的详细勘探要求。

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分析

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分析

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分析煤炭气化技术是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的一种重要工艺,它具有高效能、低排放、多产物利用等优势。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煤炭气化技术在能源转型和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技术发展趋势1. 高效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炭气化技术在高效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传统的煤炭气化技术存在能源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而现代化的气化技术可以实现煤炭的高效转化,提高能源利用率。

例如,采用先进的气化反应器和催化剂,可以提高气化效率,减少能源损耗。

2. 清洁化: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促使煤炭气化技术向清洁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煤炭气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现代化的气化技术可以通过气体净化、尾气处理等手段,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实现清洁能源的生产。

3. 多产物利用:煤炭气化技术不仅可以生产合成气,还可以获得一系列有价值的副产品。

例如,合成气可以用于制备合成燃料、化学品和氢气等,副产品包括煤焦油、煤炭灰等可以用于生产沥青、水泥等。

多产物利用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煤炭气化过程的成本。

二、应用前景分析1. 能源转型:煤炭气化技术在能源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煤炭燃烧方式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而煤炭气化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通过合成气发电、合成气制热等方式替代传统的煤炭燃烧,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化学工业:煤炭气化技术在化学工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合成气可以用于制备合成燃料、化学品和氢气等,这些产品在能源、化工、交通等领域的需求量巨大。

同时,副产品的多产物利用也为化学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煤炭资源利用:煤炭气化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煤炭资源。

目前,全球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传统的煤炭开采和利用方式存在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无井式地下气化有单孔式和渗透式两种 方式。
3、地下气化站地面系统组成
钻机及贯通设备 鼓风和蒸汽系统 煤气冷却净化系统 煤气输送管道 计量系统
二、国内外煤炭地下气化发展 现状和趋势
(一)国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现状
1868年德国科学家威廉·西蒙斯首先提出了煤炭地下气 化(UCG)的概念。
(一)煤炭地下气化原理
➢ 煤炭地下气化原理与一般的煤气化 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它的气化炉直 接设在地下煤层,将空气或氧气或 水蒸气鼓入地下煤层的反应区,生 成的煤气由钻孔排出,主要成分是 H2、CO、CO2、N2和少量的CH4、 H2S和O2,残存的灰渣留在原处。
➢ 从地面向煤层施工两个钻孔1、2, 通过火力、电力、水力或定向钻进 等方法将两孔贯通形成气化通道, 在连通的空腔内点燃煤层进行气化 反应。空气或水蒸汽从孔1压入, 产生的煤气从孔2排出,获得煤炭 资源有用组分。
气化过程的化学反应
(1)氧化区: 气化剂中的氧和炽热的煤中碳发生多相化学反应产生并释放 出大量的热: C+O2=CO2+393.9 kJ 2C+O2=2CO+231.4 kJ
(2)还原区: 气流继续向前流动,CO2和H2O在炽热的煤层表面分别发生还 原反应: CO2+C=2CO―162.4 kJ H2O+C=H2+CO―131.5 kJ 甲烷化反应:CO+3H2=CH4+H2O―206.4 kJ
煤田等地建成5个试验性气化站,已气化了1500多万t 煤炭,获得50多亿m3的商品煤气。
美国地下气化研究试验投入了大量资金。 七十年代能源危机期间,组织了28个大学和科
研机构,在俄怀明州进行了大规模、有计划的 科研工作。 到80年代中期,累计进行了29次实验室和现场 实验,气化煤炭4万t,纯氧气化煤气热值最高 达14MJ/m3。 1987年,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洛基山 1号进行注入点控制后退(CRIP)气化新工艺 试验,它是地下气化技术的一种新模式,是 UCG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也进行了扩展贯通井孔(ELW)模式 试验,气化的气化剂采用了富氧/水蒸气或氧 气/水蒸气,获得了不同组成的中热值煤气。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11600)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11600)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2014-11-11 09:29:45)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coalgasification,UCG)是将地下赋存的煤在煤层内燃烧、气化成煤气,输送到地面,作为能源或化工原料,特别适用于常规方法不可采或开采不经济的煤层,以及煤矿的二次或多次复采,产品气可以经过处理通过管道输送,也可以直接使用煤气发电或化工合成。

煤炭地下气化(UCG)是一门融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生产技术,牵涉到地质学、水文学、钻井技术、点火燃烧控制技术、产品气加工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其复杂程度远超地面气化,这也使其风险程度增加。

目前,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在少数国家已经实现了少量的商业化应用,俄、美、英、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已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该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

1煤炭地下气化(UCG)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1. 1基本原理煤炭地下气化的过程主要是在地下气化炉的气化通道中实现的,整个气化过程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干馏干燥3个反应区(图1)。

从化学反应角度来讲,3个区域没有严格的界限,氧化区、还原区也有煤的热解反应,3个区域的划分只是说在气化通道中氧化、还原、热解反应的相对强弱程度。

经过这3个反应区以后,生成了含可燃组分主要是H2、CO、CH4的煤气,气化反应区逐渐向出气口移动,因而保持了气化反应过程的不断进行,气化通道的煤壁(气化工作面)不断燃烧,向前推进,剩余的灰分和残渣遗留在采空区。

1.2关键技术类型1)有井式气化技术。

该法又称巷道式地下气化炉技术(图2)。

在开采或废弃的煤矿井中建地下气化炉,以人工掘进的方式在煤层中建立气化巷道,并在进气孔底部巷道筑一道密闭墙(促使定向燃烧煤层),然后便可将密闭墙前面的煤炭点燃气化,从一个井筒鼓风,通过平巷,由另一个井筒排出煤气。

此法只应用于关闭矿井中遗弃资源的回收,须进行井下施工,作业环境和安全性差,这对其应用带来不利。

煤地下气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煤地下气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煤地下气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建环0902 严清u200916252世界上探明可采石油储量预计只可开采到2050年;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也将在60 年左右枯竭;而煤炭储量则比较丰富,未来世界的能源结构将可能再一次以煤炭为主。

然而,煤炭开采与利用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导致温室效应的CO2,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不得不迫使各国重新审视煤炭的开采与利用。

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简称UCG)是把煤的开采和转化结合起来的加工方法。

关于煤的地下气化的设想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1868年, Williamsiens 首先提出了地下气化设想。

门捷列夫曾描述过这种可能:人们将不必把煤从地下开采出来, 而是将它就地转化成煤气,再将煤气引出地面向外输送。

煤的地下气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煤炭的开采与利用方式,重新定义了“清洁煤”的概念,既提高了煤的开采与利用效率,又克服了煤炭在开采与应用中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利用这一技术可以保障在对环境不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将煤炭作为能源主题,满足社会长期的能源需求,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1.煤炭地下气化发展概况开展煤地下气化研究的主要国家有前苏联、美国、法国、德国等国。

美国能源计划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发展环境上可以接受的利用煤的方法。

所以,发展从煤获取清洁燃料的方法是一项备受重视的工作。

[1]其中前苏联取得的成就最显著,地下气化工业已达30 多年,试验过许多开发气化通道的方法,包括注水、断裂、渗漏、燃烧、钻孔燃烧、电贯通等,反向燃烧法已被应用到实际开发中。

[2]继前苏联和美国在煤炭地下气化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后,欧洲(尤其是西欧)也在地下气化方面获得长足进展,并呈方兴未艾之势。

[3]近年来,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煤炭地下气化进行了多层次的、大规模而细致的研究与开发。

使煤炭地下气化从理念上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使高碳煤炭资源,变成为环境友好的、准可再生的能源。

煤气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煤气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煤气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清洁利用的关键技术,也是实现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近年来,我国煤气化技术发展迅速,在煤气化工艺、设备及关键设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然而,受煤质、能源结构、技术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煤气化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在分析国内煤气化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如何推动我国煤气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对我国煤气化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煤气化;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引言:煤气化技术是一种将固体或液体燃料转化为气体燃料的清洁能源技术。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的关注日益加深,煤气化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清洁能源技术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介绍煤气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煤气化技术应用现状煤炭资源作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能源之一,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对绿色环保理念的不断强调,煤炭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过去,煤化工行业一直是许多国家的重点产业,包括我国。

然而,传统的煤炭开发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资源利用率较低,这些问题亟待改善。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在煤炭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首先,我们可以加强环境保护措施,通过采用先进的清洁煤技术和高效的排放控制设备,减少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此外,可以推动煤炭行业向低碳、高效的方向发展,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传统的煤炭开采方式往往只能获得其中一部分可燃物质,而大量的煤矸石和废弃物被浪费掉。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发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例如,可以利用煤矸石进行填埋气发电,将废弃煤渣用于建材生产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为了推动新能源格局的搭建,我们还应该积极发展和推广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计划分析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计划分析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2014-11-11 09:29:45)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coalgasification,UCG)是将地下赋存的煤在煤层内燃烧、气化成煤气,输送到地面,作为能源或化工原料,特别适用于常规方法不可采或开采不经济的煤层,以及煤矿的二次或多次复采,产品气可以经过处理通过管道输送,也可以直接使用煤气发电或化工合成。

煤炭地下气化(UCG)是一门融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生产技术,牵涉到地质学、水文学、钻井技术、点火燃烧控制技术、产品气加工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其复杂程度远超地面气化,这也使其风险程度增加。

目前,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在少数国家已经实现了少量的商业化应用,俄、美、英、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已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该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

1煤炭地下气化(UCG)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1.1基本原理煤炭地下气化的过程主要是在地下气化炉的气化通道中实现的,整个气化过程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干馏干燥3个反应区(图1)。

从化学反应角度来讲,3个区域没有严格的界限,氧化区、还原区也有煤的热解反应,3个区域的划分只是说在气化通道中氧化、还原、热解反应的相对强弱程度。

经过这3个反应区以后,生成了含可燃组分主要是H2、CO、CH4的煤气,气化反应区逐渐向出气口移动,因而保持了气化反应过程的不断进行,气化通道的煤壁(气化工作面)不断燃烧,向前推进,剩余的灰分和残渣遗留在采空区。

1.2关键技术类型1)有井式气化技术。

该法又称巷道式地下气化炉技术(图2)。

在开采或废弃的煤矿井中建地下气化炉,以人工掘进的方式在煤层中建立气化巷道,并在进气孔底部巷道筑一道密闭墙(促使定向燃烧煤层),然后便可将密闭墙前面的煤炭点燃气化,从一个井筒鼓风,通过平巷,由另一个井筒排出煤气。

此法只应用于关闭矿井中遗弃资源的回收,须进行井下施工,作业环境和安全性差,这对其应用带来不利。

煤气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煤气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煤气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煤气化是清洁、高效利用煤炭的主要途径之一,长期的生产实践表明,在各种煤炭转化技术中,煤气化是应优先考虑的一种加工方法。

它是煤基化学品、煤基液体燃料、合成天然气、IGCC发电、制氢、燃料电池、多联产等工艺为基础。

因此发展煤炭产业,首先要提高煤气化技术水平。

一、煤气化技术开发现状煤气化技术核心是气化炉,按煤在炉内的流体力学行为分为四类,即固定(移动)床、气流床、流化床和熔融床。

(一)固定(移动)床气化。

固定(移动)床气化,是指原料煤从炉顶加入,高温气体不断向上流动,整个物料自上而下移动,相对固定。

煤在高温气化剂作用下发生气化反应,生成高温煤气,最后从上部煤气出口出炉。

固定(移动)床气化有以下四种技术路线:1、单段式固定(移动)床气化。

因单段式固定(移动)床气化炉缺陷较多,20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外已停止使用。

目前,单段式固定(移动)床目前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只有碎煤加压气化。

2、两段式固定(移动)床气化。

该工艺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发的,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该技术在欧洲被广泛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和燃料气,气化剂为空气或水蒸气。

3、鲁奇加压气化。

该技术选用的煤种为长烟煤、褐煤,操作压力3.0MPa,煤气出口温度600℃,碳转化率98%。

最大缺点是冷凝洗涤污水含有大量焦油、苯和酚,处理难度大。

目前,鲁奇气化炉最大用户是南非SASOL,有各种型号97台。

4、BGL加压气化。

以喷嘴、渣池和间歇排渣系统为核心专有技术。

该工艺选用的煤种为烟煤、次烟煤,操作压力2.35~3.0MPa,煤气出口温度400~540℃,碳转化率99.5%。

(二)气流床气化。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粉煤或水煤浆与气化剂同时由喷嘴喷入气化炉燃烧室内,迅速气化,产生粗煤气和熔渣。

因炉内气、固两相的流速基本相同,故称为气流床气化。

目前,主要有以下五种技术路线:1、德士古加压水煤浆气化技术。

该工艺选用的煤种不限,气化压力2.7~6.5MPa,气化温度1300~1500℃,碳转化率95%~99%。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进展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进展

2. 温度场的变化可以通过火焰 颜色及热电偶测量。
煤炭地下气化中试基地合成气组成
某某煤炭地下气化商业示范基地工艺流程示意图
空气
空气 氧气
地下气化炉
煤气净化阶段
P-14
氨水槽
P-3
气柜
饱和蒸汽
P-38
洗涤器
P-4
P-5
P-19 P-11
燃气锅炉
旋风除尘器
P-13
废热锅炉
P-7
P-9
立管冷却器
饱和蒸汽罐
钻井
出气
FI
流量计
第5含水层
Feed gas
氧化
区&
高温
&
干馏 区&
低温 水仓
煤炭地下气化炉
煤炭地下气化建模技术
模型建立
热、质传递试验 热解、气化试验
数值计算研究
流体力学模型 反应动力学 二维、三维模型
现场验证
中试试验验证
实验室验证
UCG 模型
测控
状态反演
黑箱模型
煤炭地下气化点火技术
UCG点火
高压、有水条件下点火
不足: •未曾进行原始煤田即无井式煤炭 地下气化试验
•控制煤气产量和热值难度大
•缺少地下气化炉建设经验
美国CRIP(控制注气点后退)煤炭地下气化工艺
优点: •注气点移动实现气化工作面控制 •热解带减小,气化效率提高,减少 了通道堵塞及钻孔堵塞 •从事了富氧试验,总结了经验
缺点: 连续遥控点火,操作难度大 •气化规模小,生产不连续,并不 适用于规模生产
某某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体系
某某煤炭地 下气化技术
建炉
点火
气化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评述及展望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评述及展望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评述及展望煤炭地下气化是一种将煤炭直接转化为可燃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技术,同时也能实现煤炭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

它通过在地下将煤炭加热至高温,使其在缺氧或低氧条件下发生气化反应,从而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它可以实现对低质煤和难以开采的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

地下气化不受煤炭厚度和埋深的限制,能够对煤炭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其次,地下气化技术能够减少煤炭采矿带来的地表环境破坏。

相比传统的煤炭开采方式,地下气化能够减少或避免煤矿废弃物的堆放和环境污染。

此外,煤炭地下气化可以生产出清洁燃料气体,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和烟尘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然而,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地下气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矿瓦斯,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收集和利用,将产生安全隐患。

其次,由于地下气化过程中需要在地层中引入氧气或水蒸气,可能会引起地壳下沉和热干扰等地质问题。

此外,地下气化过程还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处理和净化,提高了投资和运营成本。

对于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展望,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展趋势。

首先,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将与CO2捕获和储存技术相结合,实现煤炭的低碳利用。

通过捕获和储存地下气化过程中产生的CO2,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其次,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稀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将面临着更高的技术要求和经济压力。

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提高煤炭地下气化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此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还可以与其他能源技术相结合,实现多能互补和综合利用。

例如,可以将地下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废热用于蒸汽动力发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还可以利用合成气制备化学品和液体燃料,实现煤炭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

这些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总的来说,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作为一种将煤炭转化为可燃气体的新型能源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在有效解决煤炭资源困境、环境保护以及能源转型等方面,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2014-11-11 09:29:45)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coalgasification,UCG)是将地下赋存的煤在煤层内燃烧、气化成煤气,输送到地面,作为能源或化工原料,特别适用于常规方法不可采或开采不经济的煤层,以及煤矿的二次或多次复采,产品气可以经过处理通过管道输送,也可以直接使用煤气发电或化工合成。

煤炭地下气化(UCG)是一门融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生产技术,牵涉到地质学、水文学、钻井技术、点火燃烧控制技术、产品气加工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其复杂程度远超地面气化,这也使其风险程度增加。

目前,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在少数国家已经实现了少量的商业化应用,俄、美、英、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已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该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

1煤炭地下气化(UCG)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1.1基本原理煤炭地下气化的过程主要是在地下气化炉的气化通道中实现的,整个气化过程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干馏干燥3个反应区(图1)。

从化学反应角度来讲,3个区域没有严格的界限,氧化区、还原区也有煤的热解反应,3个区域的划分只是说在气化通道中氧化、还原、热解反应的相对强弱程度。

经过这3个反应区以后,生成了含可燃组分主要是H2、CO、CH4的煤气,气化反应区逐渐向出气口移动,因而保持了气化反应过程的不断进行,气化通道的煤壁(气化工作面)不断燃烧,向前推进,剩余的灰分和残渣遗留在采空区。

1.2关键技术类型1)有井式气化技术。

该法又称巷道式地下气化炉技术(图2)。

在开采或废弃的煤矿井中建地下气化炉,以人工掘进的方式在煤层中建立气化巷道,并在进气孔底部巷道筑一道密闭墙(促使定向燃烧煤层),然后便可将密闭墙前面的煤炭点燃气化,从一个井筒鼓风,通过平巷,由另一个井筒排出煤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2014-11-11 09:29:45)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coalgasification,UCG)是将地下赋存的煤在煤层内燃烧、气化成煤气,输送到地面,作为能源或化工原料,特别适用于常规方法不可采或开采不经济的煤层,以及煤矿的二次或多次复采,产品气可以经过处理通过管道输送,也可以直接使用煤气发电或化工合成。

煤炭地下气化(UCG)是一门融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生产技术,牵涉到地质学、水文学、钻井技术、点火燃烧控制技术、产品气加工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其复杂程度远超地面气化,这也使其风险程度增加。

目前,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在少数国家已经实现了少量的商业化应用,俄、美、英、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已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该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

1煤炭地下气化(UCG)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1.1基本原理煤炭地下气化的过程主要是在地下气化炉的气化通道中实现的,整个气化过程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干馏干燥3个反应区(图1)。

从化学反应角度来讲,3个区域没有严格的界限,氧化区、还原区也有煤的热解反应,3个区域的划分只是说在气化通道中氧化、还原、热解反应的相对强弱程度。

经过这3个反应区以后,生成了含可燃组分主要是H2、CO、CH4的煤气,气化反应区逐渐向出气口移动,因而保持了气化反应过程的不断进行,气化通道的煤壁(气化工作面)不断燃烧,向前推进,剩余的灰分和残渣遗留在采空区。

1.2关键技术类型1)有井式气化技术。

该法又称巷道式地下气化炉技术(图2)。

在开采或废弃的煤矿井中建地下气化炉,以人工掘进的方式在煤层中建立气化巷道,并在进气孔底部巷道筑一道密闭墙(促使定向燃烧煤层),然后便可将密闭墙前面的煤炭点燃气化,从一个井筒鼓风,通过平巷,由另一个井筒排出煤气。

此法只应用于关闭矿井中遗弃资源的回收,须进行井下施工,作业环境和安全性差,这对其应用带来不利。

除新奥集团内蒙古地下气化试验外,我国已完成的UCG项目以及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绝大部分UCG项目都是有井式的。

2)无井式气化技术。

该法采用常规的油气钻井技术钻孔(图3),很好地发挥了石油企业的钻井技术优势,免去了巷道式建地下气化炉的条件限制。

相比于“有井式”气化炉,“无井式”气化建炉具有工艺简单、建设周期短的特点,适用于整装煤田的大规模地下气化,也可用于深部及水下煤层气化。

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法从地面向煤层打直径150~400mm、间距10~40m的一系列钻孔,两钻孔之间贯通形成气化通道,点火气化。

双孔式气化技术中两孔间的贯通方法常用的有低压火力渗透贯通法、高压火力渗透贯通法、电力贯通法、水力压裂贯通法以及定向钻孔贯通法5种。

1.3产气率及产品气组成1)产气率。

产气率与煤质、赋存条件以及采用的气化剂种类等有关(表1)。

一般来说,气化烟煤时,如果采用空气作为气化剂,煤气热值1200kcal/Nm3,产气效率大约为3830Nm3/t,若采用富氧水蒸气作为气化剂,煤气热值2200kcal/Nm3,产气效率大约为2100Nm3/t。

2)产品气的组成。

煤炭地下气化产品气的组分与煤阶、气化剂类型以及工程技术等因素相关,与地面煤炭气化产品气组成基本一致,不同煤阶、气化剂所对应的产品气组分如表2所示。

2国内外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发展现状2.1国外主要技术现状1)前苏联UCG技术。

前苏联是世界上进行煤炭地下气化试验研究最早的国家,也是地下气化工业应用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我国目前比较先进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主要是在前苏联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前苏联最初试验于1933年,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莫斯科近郊、顿巴斯和库兹巴斯已有5个商业规模的地下气化试验区,利用气化技术已回收了约1500万t煤,生产煤气超过500亿m3,所生产的煤气用于发电或工业燃料。

1942年苏联在莫斯科近郊煤田又试验成功无井式地下气化炉,同时还发展了各种贯通技术,由过去的渗透技术转向定向钻孔贯通技术,以求得长距离贯通。

在气化技术上,他们对气化剂进行了试验,由过去的鼓入空气得到低热值煤气转向鼓入氧气得到中热值煤气,大大提高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水平,从而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得到推广。

该地下气化技术的优点表现在:a逆向火力燃烧+定向钻进,形成渗滤气化通道;b采用U型结构实现煤层预热,减小热损,提高气化效率;c实现多点移动注气、多孔稳定出气,保证煤气产量;d实现中等规模生产。

缺点表现在:a气化钻孔比较多,气化炉成本高;b对地质水文要求比较高;c缺少富氧和纯氧运行经验。

2)美国CRIP(controlledretractioninjectionpoint,受控注入点后退气化)工艺。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1976年开始研究地下煤气化,在模拟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研发出受控注入点后退气化工艺(CRIP)。

这种新工艺把定向钻进和反向燃烧结合在一起,定向钻孔先打垂直注入孔和产气孔,到达煤层后,从注入孔沿煤层底板继续打水平孔,直到与产气孔底部相交,然后在钻孔中下套管。

开始气化时,用移动点火器在靠近产气孔的第一个注入点烧掉一段套管,并点燃煤体,燃烧空穴不断扩展,一直烧到煤层顶板,待顶板开始塌落时,注入点后退相当于一个空穴宽度的距离,再用点火器烧掉一段套管,形成新的燃烧带,如此逐段向垂直注入孔推进。

该地下气化技术的优点表现在:a注气点移动实现气化工作面控制;b热解带减小,气化效率提高,减少了通道堵塞及钻孔堵塞;c从事了富氧试验。

缺点表现在:a点火操作比较复杂;b气化规模小,生产不连续不适用于规模生产。

3)加拿大εUCGTM技术。

成立于1994年的加拿大ErgoExergyTechnologies公司的地下煤气化技术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近年其专有的εUCGTM技术已被多个国家的多个公司选用来建设试验装置(表3)。

该方法基于前苏联地下煤气化开采技术,利用煤层中已存在的天然通道并对其进行改良,建立连接注入井和生产井之间的通道来解决无法建立有效贯通通道问题。

2.2国内技术现状我国煤炭地下气化试验研究发展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目前也由实验室试验研究、现场试验研究逐步转向工业示范生产应用,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目前工业示范情况比较好的是新矿集团(有井式技术)和新奥集团(无井式技术),它们都与中国矿业大学进行合作。

1)新矿集团“有井式”UCG技术。

新矿集团地下煤气化1999年开始试验研究工作,2000年3月点火成功,同年7月正式向1万余户居民供生活用燃气。

于2001—2002年相继建成了协庄气化站、鄂庄气化站(一期),并一次点火成功。

目前日产气量达到10万m3,煤气热值达到11.26MJ/m3。

2002年地下煤层气化申报了国家“863”计划“煤炭地下气化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课题,获得科技部批准并被列入中国“863”计划和试验基地。

2)新奥集团“无井式”UCG技术。

2007年1月,新奥集团投资2亿多元组建乌兰察布新奥气化采煤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和乌兹别克斯坦Angren气化站共同开展“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试验项目”研究。

同年10月,我国首套日产煤气15万m3/d的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试验系统和生产系统一次点火成功。

该试验现场已具备供热、发电、生产化工原料的能力,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申报了9项专利。

这项研究创新地构建了“L型后退面扩展”的全新结构地下气化炉,创造性地开发了气化通道贯通技术、气化通道疏通技术和无井式气化,造气成本仅为地面气化造气的40%左右。

截止到2011年年底,新奥集团乌兰察布气化站已连续运行四年,第三个试验炉稳定运行900天,热值和组分稳定,发电机连续运行780天,空气连续气化生产气量30万m3/d,富氧连续气化生产气量15万m3/d,达到了工业化生产要求。

2.3世界主要UCG项目1)澳大利亚Chinchilla项目。

澳大利亚煤炭资源丰富,包括Linc能源公司、CarbonEnergy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在开发UCG项目,其中Linc能源公司UCG项目最为典型,其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的Chinchilla项目是迄今西方国家中运行成功的最大试验项目,技术采用加拿大的εUCGTM技术。

该项目于1999年12月26日开始产气,2003年4月完成试验和有控制的停运。

期间共钻了9口工艺井,煤层厚10m,深约140m,共气化煤35000t,最大产气量约80000m3/h,相当于70MW电力。

最近Chinchilla的4号UCG发生器已投运,同时计划建设5号发生器。

Linc能源公司以空气为气化剂获得的合成气低热值约为5MJ/Nm3、压力110kPa、温度300℃,典型组成(剔除氮气后计算)为H232%,CO17%,CH418%。

H2/CO摩尔比为1:81,很适合用于通过GTL工艺合成油。

2007年Linc公司收购了乌兹别克斯坦的Angren地下煤气化厂(目前唯一运转的工业化装置),并获其相关知识产权。

Linc的ChinchillaUCG装置所产气体主要用作发电机组的燃料,其规模将来可能扩大到400MW。

正在与美国合成石油公司合作开展煤制油,计划建设一个大的煤制油装置。

2)安格连斯克(Angren)UCG项目。

该项目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于1961年投产,至今一直在生产。

气化煤阶为褐煤,煤层厚度4~24m,煤灰分含量25%~28%,含水31%~35%,热值3650kcal/kg,煤层倾角5°~15°,深110~250m,井间距25m。

系统压力156kPa(平均)。

设计规模14亿m3/a,最大年产气量达14.1亿m3(1965年)。

产品气热值为800~850kcal/m3。

目前已被澳大利亚Linc能源公司收购,日产合成气100万m3。

3)南非MajubaUCG项目。

该项目由EskomHoldings公司实施,采用ErgoExergy公司的εUCGTM技术。

于2007年1月投产,初始3000m3/h,最终将提高到25万m3/h。

该项目为非洲大陆第一个UCG装置,目的是增加煤资源,该项目煤炭资源的地质复杂性、规模及开创性都超出预期的设想。

所产高质量合成气用于发电。

3煤炭地下气化(UCG)产业综合分析3.1与传统煤炭利用相比的优点与其他煤清洁利用技术相比(表4与表5),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煤炭地下气化燃烧后的灰渣留在地下,采用充填技术,大大减少了地表下沉,无固体物质排放,因此煤炭地下气化减少了废物和粉煤灰堆放面积及对地面环境的破坏,这是其他洁净煤技术无法比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