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课程设计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关 注学生的需求和发 展,尊重学生的个 性和差异
整体性原则:课程设计 应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 特点,注重课程内容的 综合性和系统性
实践性原则:课程设计 应注重实践操作,培养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性原则:课程设 计应鼓励学生创新思 维,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
对策:加强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增加案例 分析和实践操作
对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 论、角色扮演等
对策: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课程实践经验总结与展望
课程实践经验总结:分享成功案例和挑战,分析原因和改进措施
课程实践效果评估: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评估课程效果和学生反馈
课程实践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心理调适技能培养
情绪管理: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压力管理:识别、应对和缓解压力 人际沟通: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建立自信和自尊
心理健康实践与活动
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心理健康工作坊: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互动活动
心理健康咨询: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添加标题
评估方式:设定合理的评估方式,如平时成绩、期末成 绩、课堂表现等,以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设计方法
目标设定:明确 课程目标,如提 高学生的心理素 质、增强学生的 抗压能力等。
内容选择:根据 课程目标选择合 适的教学内容, 如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调适方法等。
教学方法:采用 多种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讨论 法、案例分析法 等,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提 高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模板(通用10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模板(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模板(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烦恼带来的负面影响。
2、引导学生找到拥抱快乐的方法,培养健康积极的乐观情绪。
3、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调解烦恼,也让自己学会拥抱快乐。
二、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寻找快乐的钥匙,掌握调解烦恼的几种方法。
难点:让学生学会在别人烦恼或自己烦恼时得以排解。
三、教学准备1、上课课件2、烦恼卡(小飞机)、快乐卡、信封3、课前对学生烦恼小调查,填写烦恼卡四、教学方法:游戏法、讲授法、讨论法、训练法、表演法五、设计意图:快乐和烦恼常常伴随着我们每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
这节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里教育以学生为主题的原则。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自我调节、以达到提高心里素质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生:老师上课快乐!师:相信我们一定很快乐!(一)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情绪是可以调节的。
1、出示喜羊羊的喜怒哀乐的四幅图。
引出我们人人都有喜怒哀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齐声)喜欢。
师: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喜羊羊和懒羊羊的的四个表情(喜怒哀乐)师: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这是我们的心情表现。
你们喜欢轻松愉快的心情状态吗?现在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照镜子》。
(师说游戏规则,然后游戏)2、照镜子的游戏。
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心情,调节学生紧张、郁闷的情绪。
(全体起立,面对面站好,1.3.5.7组听老师口令做动作,2.4.6.8组同学跟对面同学做镜面动作,准备:吃惊、恐怖、难受;好,交换,看谁做得有创造力、有新意,难过、生气、好开心啊、谢谢你,我很好;坐下。
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挑战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和适应。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识别和理解自身情绪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技巧,提高自我心理素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素质的培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教材章节一: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2.教材章节二:心理素质的培养–自我认知与自尊3.教材章节三:情绪管理–情绪识别与理解–情绪调节与表达4.教材章节四:压力应对–压力识别与评估–压力应对策略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知识。
4.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健康活动的效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心理健康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心理健康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一个科学合理、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将详细阐述如何设计这样一门课程。
一、课程目标的设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应涵盖多个方面。
首先,要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以及优势和不足。
其次,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应对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等,保持乐观和稳定的心态。
再者,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导他们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解决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韧不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应紧密围绕课程目标展开。
自我认知方面,可以包括性格测试、兴趣探索、职业规划等内容。
情绪管理方面,可以教授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
人际交往方面,涵盖沟通技巧、倾听技巧、团队合作训练、人际关系处理原则等。
挫折应对和压力管理方面,介绍挫折的成因和应对策略,压力的来源和缓解方法,如时间管理、目标设定、放松训练等。
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名人故事、主题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
课堂讲授是必不可少的,用于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概念。
但单纯的讲授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深入理解,因此需要结合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互相启发。
角色扮演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影片、动画、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高二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高二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方法。
2. 学生能描述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压力来源,并了解其影响。
3. 学生能掌握至少三种缓解压力和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自我观察和评估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能够及时调整情绪。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经验等方式,有效沟通并给予他人心理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健康心理的观念。
2. 学生增强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3. 学生尊重和理解他人,关心同伴的心理健康,共同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高二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关系。
学生特点:高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学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需要学会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 掌握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
- 学习心理素质的提升方法。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章节:第二章《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2. 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 识别压力来源,了解压力对身心的影响。
- 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如放松训练、时间管理等。
- 学习情绪调节技巧,如自我暗示、合理情绪疗法等。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章节:第三章《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3. 人际关系与心理支持- 分析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学习有效沟通技巧。
- 探讨同伴关系,培养同理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 了解如何给予和寻求心理支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素养,我们设计了一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心理素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效果,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心理韧性。
三、课程内容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问题的成因和预防等基本知识。
2. 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掌握自我认知的方法,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3. 情绪管理:介绍情绪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4. 人际交往与沟通:介绍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效果。
5. 心理素质训练:通过各种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
6. 心理问题预防和应对:介绍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方法,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心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心理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 心理素质训练法:通过各种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
5. 心理咨询与辅导: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五、教学安排1. 课程时长:共12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
2. 教学方式:线上教学,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和互动。
我能行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我能行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掌握情绪管理、压力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2.情绪管理: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换位思考、情绪释放等。
3.压力调节:引导学生了解压力的来源,学会使用合理安排时间、放松训练等方法应对压力。
4.人际交往:教授学生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问题解决策略,如逐步分析、寻求帮助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辅导。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心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现象,提高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心理健康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如心理测验工具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来源于: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其特点可以从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组织原则等方面来体现。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可具体为下面五个方面:1. 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气质和性格特点,达到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悦纳。
2. 协助学生认识所处的环境和他人,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
3. 协助学生培养坚毅的意志力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发展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4.协助学生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促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业的提高。
5.协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恋观、职业观和价值观。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是环绕人的心理活动和品质来展开的,具体包括下面几方面:1.智能方面-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2.情绪方面-乐观的人生态度、情绪的调节(良好情绪培养和不良情绪的消除)、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等。
3.意志方面- 自主独立性、勇敢坚毅性、坚持性、责任心、敢于接受艰难和挫折的挑战等。
4.学习方面-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
5.社会方面-认识和接受现实、乐于交往、适应环境、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为中心,注重启示学生对心理教育有关知识的领悟与应用。
常用的方法有∶1.讨论法-专题讨论、自由发言、脑力激荡等。
2.认知法- 阅读和故事、录音录相、图片和文学艺术欣赏等。
3.操作法-游戏、作业、心理测验、讲演、表演等。
4.角色扮演-剧情表演、小品表演、双重扮演等。
5.行为改变-示范学习、果敢训练、自信心训练等。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原则需要遵循以下几点:1.学生主体性原则2.平等尊重性原则3.启示自觉性原则4.积极适应性原则5.“教为不教”性原则6.艺术性原则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还在探索过程中,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1. 引言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
-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增强心理应对能力。
-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
3. 课程内容3.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心理健康定义与重要性- 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概述3.2 自我认知与调适- 自我认知技巧- 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 自我成长与心理素质提升3.3 人际沟通与社交技巧- 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冲突解决与和谐相处- 社交礼仪与网络社交3.4 心理健康与生活品质- 生活习惯与心理健康- 时间管理与生活规划- 心理素质与生活质量3.5 心理疾病与防治- 常见心理疾病概述- 心理疾病预防与干预-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4. 教学方法- 讲授:讲解心理健康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 案例分析:讨论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人际沟通能力。
-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5. 课程评估- 过程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和进步。
- 成果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反馈评估: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6. 课程实施与推广-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7. 课程总结与展望本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
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程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方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方案一、核心主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增强情绪调控能力,优化人际关系,进而促进个体健康发展。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自我诊断、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心理困扰,增强心理韧性。
3、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成长的意愿。
三、课程大纲1、第一章:大学生心理概述2、第二章: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3、第三章:学习与认知心理学4、第四章:情绪管理与调节5、第五章:人际关系与沟通6、第六章:压力管理与应对7、第七章: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8、第八章:心理自我探索与成长四、课程评估1、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思考题、心理测试等,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期末考试:通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对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4、课堂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五、教育资源整合1、校内资源:利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测评工具、实践活动等现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心理教育服务。
2、校外资源:建立与相关机构和专家的联系,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在线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心理测评、阅读材料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
六、课程实施要求1、教师要求:担任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
2、时间安排: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课时和授课时间。
3、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帮助学生增强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导入(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1.引入心理健康的概念,解释心理健康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
2.介绍心理健康的特征与表现,展示积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了解自我、认识情绪)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优点和劣势,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2.介绍情绪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正确识别与表达自己的情绪。
3.训练情绪管理技巧,如情绪调节、情绪释放和冲突解决方法。
三、压力管理和学习技巧(应对挑战、提高学习效果)1.探讨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压力来源,并提供应对策略。
2.介绍学习技巧和方法,鼓励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四、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良好交往、有效沟通)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介绍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和解决冲突。
3.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进行相关训练。
五、心理健康与媒体素养(正确对待媒体信息)1.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媒体信息,培养批判性思维。
2.讨论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对策。
六、心理健康与日常生活(实践应用)1.引导学生将所学心理健康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观察效果。
2.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验和体验。
七、总结与反思1.总结课程内容及重点,梳理学生的主要收获。
2.引导学生反思与评价课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八、课程延伸1.提供额外的心理健康资源和阅读推荐。
2.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社会活动和志愿服务。
备注:以上课程设计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式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学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和补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认识心理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
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和评估。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心理健康的话题。
主体: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评估。
总结:强调心理健康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鼓励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概念和影响。
培养学生有效管理情绪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种类。
情绪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有效管理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情景剧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影响。
主体:讲解情绪的种类和影响,教授管理情绪的技巧。
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方法,总结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第三章:人际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
良好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原则。
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主体:讲解良好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原则,教授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
总结: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
第四章:自我认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准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自信。
4.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和重要性。
准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自信的策略和技巧。
4.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主体:讲解准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教授培养自信的策略。
总结: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展示自我认知和自信的成果。
第五章:压力管理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和影响。
培养学生有效管理压力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影响。
有效管理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应对考试和学业压力的策略。
心理健康课活动设计方案25篇
心理健康课活动设计方案心理健康课活动设计方案2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课活动设计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健康课活动设计方案1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到自信对人的重要性。
2、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从而明白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自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困难。
活动重、难点在活动中,体验自信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
活动方式童话小故事、个人才艺展示,“知心信箱”活动过程课前活动《幸福拍手歌》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音乐跳了起来,感觉怎么样?师:快乐就像一缕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孩子们,希望今天我们能快乐的度过。
一、导入话题1、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童话小故事《我不行》。
2、看了童童的故事,你觉得童童为什么不敢爬坡呢?看来童童是缺乏自信(板贴“自信”),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童童就像这棵树一样,树叶凋零,毫无生机。
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能为它添上绿叶,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小鸟学飞》的故事。
二、感悟自信(一)看故事《小鸟学飞》(1)同学们,看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小鸟为什么会成功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2)小鸟通过自己不断尝试,刻苦学习,终于飞上了蓝天。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两位小朋友——亮亮和晶晶。
(二)不自信的亮亮与自信的晶晶1、看视频看了他们刚才的表现,你知道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2、说说心里话(1)听了他们的想法,你比较欣赏谁呢?为什么呢? (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是啊,晶晶勇于尝试,相信自己,勇往直前的想法是我们都欣赏的。
(2)那看了亮亮的表现,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说的呢?(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3、小结:你们为自信之树增添了这么多的绿叶,它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体验自信1、敞开心扉不只是亮亮;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自信的时候,这是我课前了解到的同学们身上不自信的一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教导学生应对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焦虑、抑郁等。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4、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课程内容1、自我认知介绍情绪的种类和表现,如喜怒哀乐、恐惧、惊讶等,让学生通过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识别不同的情绪。
进行性格测试和心理问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增强自我接纳和自我认同。
2、情绪管理讲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明白情绪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
教授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运动、倾诉等,并通过实际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引导学生学会在面对负面情绪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心理调适。
3、压力应对分析压力的来源和表现,如学习压力、家庭压力、社交压力等。
介绍应对压力的策略,如时间管理、目标设定、问题解决、寻求支持等。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面对压力的情境,练习应对压力的方法。
4、人际关系讲解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如尊重、理解、信任、沟通等。
进行团队建设活动,如拓展训练、小组合作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冲突,掌握妥协和包容的艺术。
5、心理韧性介绍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挫折是成长的机会。
分享一些成功人士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故事,激励学生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组织学生进行挑战自我的活动,如完成一项困难的任务,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勇气。
6、价值观与人生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组织讨论,探讨什么是幸福、成功和有意义的人生。
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三、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2.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4. 帮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区别- 心理健康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2. 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 情绪的类型与特点- 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压力的来源与应对策略3.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沟通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团队协作与冲突解决4. 自我认知与成长- 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 自我成长的目标与路径- 自我价值的认知与肯定5. 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 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应对- 心理求助的途径与方式- 心理干预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程主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方法。
4. 情景模拟法: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心理知识和技巧。
5.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程安排1. 课程总时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课程的总课时数。
2. 课时分配: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分配各章节的课时数。
3. 课堂教学:每周安排2课时,共10周完成课程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
4. 情绪管理能力:通过课堂练习、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七、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教案7篇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教案7篇教案的设计需要符合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标准,教案的适切性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工具来增强,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巧板录音带等四、教学过程:1、导入: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丰富的想象力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更需要我们的创新精神。
今天这堂课,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分享创新的快乐!2、听故事,谈启发:听听阿基米德的故事,你一定会有所启发。
有请我们的小小故事家。
(一生讲故事,并放动画)故事内容简介: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基米德吗?他呀,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
他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这些故事也极大的激发了他的想象力。
他喜欢听别人对某个问题的争论,并且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每天,都有许多疑问在脑子里转悠:“为什么大海总是咆哮不停?为什么大船会浮在海面行走?……”有时他的小脑袋瓜里还会迸发一些奇妙的新想法。
有一天,他看见农民们正在把尼罗河里的水运到高处灌溉农田。
他想:如果有一种东西,使水能够自动从低处向高处流,那该多好啊!于是,回到家里,他冥思苦想,反复测算,终于发明了螺旋抽水机。
使水能从低处往高处流,这在当时,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后来,阿基米德还创立了的关于浮力的学说“阿基米德定律”。
他也被后人誉为“力学之父”。
听了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请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组的观点。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各抒己见,老师这里总结一下大家的观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像阿基米德那样,勤观察,多思考,还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这样我们也会象阿基米德那样,成为有成就的人,成为伟大的人。
3、那么,究竟什么是丰富的.想象力,我们该怎样创新呢?看了以上的小品表演,也许你会更加明了。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一、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应对压力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了解自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 分享自律的好处及不自律的弊端,帮助学生产生自律的意识。
- 通过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了解情感认知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 通过带有情感色彩的图片、视频等教材,让学生感知各种情感,并引导学生分别用适合的情感词汇表达。
-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解决情感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应对压力的能力- 了解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分享应对压力的方法、技巧,如运动、睡眠等。
- 通过小组讨论、真实情境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应对压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四、实施方案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安排在每周固定时间进行,每次课程时间60分钟。
通过讲授知识及互动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控制,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五、教育效果评估利用问卷、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课程研究成效进行测评。
针对学生研究成效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估结果,不断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六、结论本文对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了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情感认知能力及应对压力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尝试实施,不断进行评估调整,期望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的大纲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的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方法,以及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手段。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沟通和心理应对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方法、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手段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重要性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第二章:心理问题的识别,讲解如何识别和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第三章: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介绍心理问题的解决技巧,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第四章: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讲解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如积极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心理问题处理的案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心理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
4.实验法:学生进行心理实验,亲身体验心理现象,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心理健康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案例。
4.实验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评价:不该使用的
• 要求学生记住其中包含的相关心理学概念、 原理
• 以考试的分数来检查教学效果 • 课堂纪律及出勤情况
学生评价:应该使用的
• 是否喜欢该课程 • 是否参与活动 • 活动中是否有自己的想法 • 活动中是否能有效合作并且完成任务 • 是否从活动中获得某些心理保健的技能 • 是否能更有效应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某些事件 • 是否更有效调节情绪 • 行为表现是否符合其年龄特征
• 这是心理健康教学成功的基础,设计暖身活动的目 的在于以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或游戏吸引小学生产生 参与学习的动机,全心投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之中。
– 利用投影、录像、同学来信、新闻报道中反应的一些和学 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事件等,以这些事件中的疑问 或其中隐含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
– 设计一两个操作简单,可以让所有学生参与小游戏、手指 操、唱唱跳跳等活动,由学生从活动的感受开始进入学习 的主题。
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 (三)面对挫折 • 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 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 • 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
折的战胜而实现"
• (四)挫折的影响 • 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 • 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 • 消极的影响? • 3.配乐幻灯一一 • 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 此环节教师的作用显得较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搜集 班级团体内较为集中反映的学生见解。
4 教师引导,联系实际
• 基于前一环节学生团体讨论的结果,老师要在此基础 上,指出某些错误的导向,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 生结合实际来分析他们自身的情况,进一步深入思考 自己身边的现实问题,形成自己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认 识或者形成符合自己成长实际的认识。
3 讨论交流,分享感受
• 如果情景设计得当,学生的参与程度会比较高,一 般来说只要学生真正参与了情景和活动,他们都会 有一定的感受。
• 针对活动中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此时可由教师或 学生提出有关刚才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和疑惑,交由 学生分组或全班讨论。学生在相互交流、分享活动 中各自感受时,又会发现某些现象,得出某些结论。
求与挫折"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突出重点,便于 把感性的知识提升为理性的认识。
• 录像"采访本校同学"。他们的故事有利于 宣传本校典型,熟悉的人的事迹更能打动 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揭示挫折对人产 生影响具有多面性的规律。
于活动中体现的,更适于学生特点和教育训练内容及 目标的实现。
• 4.情感性原则 • 这是核心。避免了概念化,以学生情感的激发、
起伏、变化、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 验,注重情感的共鸣,以及共感技术的运用。
• 5.过程性原则 这是重心。心理教育活动课重在学生活动的过程
及过程体验,把握、优化好活动过程是活动课 成败的关键和学生的心理品质优化的关键。
根据目标确定主题活动
• 如:
– 自我——欣赏自己、自我调节情绪 – 认知——注意集中、听课方法、记忆策略 – 人际交往——学会赞美、学会倾听 • 目标越具体明确,越具有操作性!
根据主题活动选择活动模式
• 实现同一目标有许多的方式,活动的方式主要由学 生的实际情况决定。
• 根据活动目标及活动内容,选择相应的活动模式, 有时一节课是多种模式的交互运用。
折
• (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 的影响)
设计思路
• 烘托气氛,调动情绪,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 置疑,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 简洁、清晰地配合追求与挫折含义的讲解。 • 通过剪辑的录像资料,达到创设情境延伸学生的
视觉,获得更多感性材料。 • 便于学生体验感悟桑兰的"追求与挫折"加深对"追
• 心理健康课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正 面教育为主的活动课程。
定义为:团体咨询式心理健康教学
•是一种以系统的折衷主义团体咨询理论为理论根 据,以团体咨询技术为操作指导,在自然班级教 学中,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 启发为主要手段,消除学生的成长烦恼,树立心 理健康意识,养成心理健康习惯的活动教学模式。
• 结合当前三生教育的大气候,多侧重尊重生命、关心人性的 活动,为学生生命奠基
• 从内容上,自我(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信、自尊)、认知 (学习适应、学习策略、学习监控、思维记忆学习)、人际 交往(同伴、师生、家庭)三个方面着眼,按照每方面内容, 又分为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又由许多许多相对独立的活动 组成,每个独立的活动即为团体咨询式心理健康教学的最小 单位。
– 教师以生动有趣、简洁有力的话作一个开场白,说明课程 的目的和教学活动的大致安排,解除学生的困惑,增强活 动的意识性和目的性。
2 创设情景,情感体验
• 情景是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学能够产生情感体验的决定性环节。
• 一般来说,每次教学都应该设计一个和主题密切相关,和学生生 活较为贴近的情景。设计情景要尽量注意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这 样学生才能更容易的把心理健康教学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更容易 向自己的实际生活迁移。
六、活动设计考核要求
• 按照设计流程 • 结构完整 • 每部分描述具体清晰 • 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 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无危害
挫折与追求教学过程简案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 二、讲授新课 • 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暖身活动
引入话题) •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 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
合适的方案 – 结合自身实际分享活动或方案对自己的启发 – 分享感受
流程图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确定目标
根据目标确定主题活动 根据主题活动选择活动模式 列出活动的每个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 选择相应的参考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目标
• 把握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教学应按照学生的年 龄特征及当前学生遇到的主要焦点问题,将教育活动的目标 层次化。
• ……
教师评价:不该注重的
• 课堂纪律 • 知识点 • 板书设计 • 普通话 • 使用现代化教育设备
教师评价:应该注重的
• 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 教学目的是否清晰并且得以达成 • 对学生持接受、非批评的态度 • 教学中灵活运用某些团体咨询的技术 • 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学生身心健康 • 学生对活动有兴趣 • 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 学生真实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 每个学生对参与教学后有所感悟
• 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
• (五)总结升华 • 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 • 2.小结全课 • 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
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 2)MTV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 • 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 • 课后作业 • 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
– 通过电影录像等媒体资料展示,通过角色扮演,如设计社会 交往技能方面内容,让若干位学生体验在快餐店、超市、公 共汽车、文具店等场合的人际交往技能;
• 通过主体游戏,如创新思维训练方面的教学,数字、文字、图片 接龙游戏也是较好的情景设计。
• 团体咨询式心理健康教学的情景设计必须要吸引全体学生参与, 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只有这样的情景设计才符合团体咨询 式心理健康教学的需要。
三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结构
• 暖身活动,引入话题 • 创设情景,情感体验 • 讨论交流,分享感受 • 教师引导,联系实际 • 反馈矫正,总结深化
以上五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一定要按此顺序操作。并且对心理活 动课多种模式的探究和实践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
1 暖身活动,引入话题
• 要注意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光图表面热闹,要体 现出各活动之间的层次递进性。
• 平行关系的活动易使活动浮于面上。?
• 列出活动的每个步骤及注意事项 • 包括活动准备,活动的先后顺序,每个活
动的注意事项及说明提示等。
• 考虑的越细,越有助于达成设计的目标
心理课的操作要领
• 1、 重感受,不重认知(是“不重”,不是“不 要”。 下同)
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避 免仅一部分活跃学生唱主角,冷落了另一 部分同学。
• 2.主体性原则 • 这是前提。在活动目标的确立、设计及实施中均可由
学生参与,教师把学生摆在活动的主体地位,当学生 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时,学生在活动中才能积极主动。
• 3.活动性原则 • 这是主导。它不同于纯知识传授课型,而是将知识融
• 总目标: – 形成、维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 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 展 – 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 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 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 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 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 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 思考)
• 2.同学讨论一一 • 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 2)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 3)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 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