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位 横向对比
经络腧穴-2022年整理
手太阴肺经腧穴(Points of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LU 1 中府(肺募穴;手太阴经、足太阴经交会穴)定位: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LU 2 云门定位: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LU 3 天府定位:腋前纹头下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LU 4 侠白定位:腋前纹头下4寸,肱二头肌桡侧缘LU 5 尺泽(合穴)定位: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LU 6 孔最(郄穴)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LU 7 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中LU 8 经渠(经穴)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LU 9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脉会)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桡侧端,桡骨茎突与手舟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LU 10 鱼际(荥穴)定位: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LU 11 少商(井穴)定位: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0.1寸手阳明大肠经腧穴(Points of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LI 1 商阳(井穴)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0.1寸LI 2 二间(荥穴)定位:第2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LI 3 三间(输穴)定位:第2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LI 4 合谷(原穴)定位:第2掌骨桡侧中点LI 5 阳溪(经穴)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端,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鼻咽窝”凹陷中LI 6 偏历(络穴)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LI 7 温溜(郄穴)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LI 8 下廉定位:肘横纹下4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LI 9 上廉定位:肘横纹下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LI 10 手三里定位: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LI 11 曲池(合穴)定位:横平肘横纹,肘关节桡侧,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LI 12 肘髎定位:肱骨外上髁上缘,髁上嵴前缘LI 13 手五里定位:曲池上3寸,曲池与肩髃连线上LI 14 臂臑定位:曲池上7寸,曲池与肩髃连线上,三角肌前缘LI 15 肩髃(手阳明经、阳蹻脉交会穴)定位:肩峰外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中LI 16 巨骨(手阳明经、阳蹻脉交会穴)定位: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中LI 17 天鼎定位: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后缘LI 18 扶突定位: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中间LI 19 口禾髎定位:鼻孔外缘直下,横平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LI 20 迎香(手阳明经、足阳明经交会穴)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足阳明胃经腧穴(Points of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ST 1 承泣(足阳明经、任脉、阳蹻脉交会穴)定位: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ST 2 四白定位:眶下孔处ST 3 巨髎(足阳明经、阳蹻脉交会穴)定位:瞳孔直下,横平鼻翼下缘ST 4 地仓(足阳明经、阳蹻脉交会穴)定位:口角外侧0.4寸ST 5 大迎定位: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ST 6 颊车定位:下颌角前上1横指(中指)ST 7 下关(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ST 8 头维(足阳明经、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定位: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ST 9 人迎(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ST 10 水突定位: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前缘ST 11 气舍定位:锁骨上小窝,锁骨胸骨端上缘,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凹陷中ST 12 缺盆定位:锁骨上大窝,锁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ST 13 气户定位: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ST 14 库房定位: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ST 15 屋翳定位: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ST 16 膺窗定位: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ST 17 乳中定位:乳头中央ST 18 乳根定位: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ST 19 不容定位: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ST 20 承满定位: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ST 21 梁门定位: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ST 22 关门定位: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ST 23 太乙定位: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ST 24 滑肉门定位: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ST 25 天枢(大肠募穴)定位:脐中旁开2寸ST 26 外陵定位: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ST 27 大巨定位: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ST 28 水道定位: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ST 29 归来定位: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ST 30 气冲(足阳明经、冲脉交会穴)定位: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横平耻骨联合上缘ST 31 髀关定位:横平耻骨联合下缘,髂前上棘与髌底外端连线上,股直肌近端、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3条肌肉之间凹陷中ST 32 伏兔定位: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端连线上ST 33 阴市定位:髌底上3寸,股直肌腱外缘ST 34 梁丘(郄穴)定位: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腱与股直肌腱之间ST 35 犊鼻定位:髌韧带外侧凹陷中ST 36 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定位: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ST 37 上巨虚(大肠下合穴)定位:犊鼻下6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ST 38 条口定位: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ST 39 下巨虚(小肠下合穴)定位: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ST 40 丰隆(络穴)定位: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ST 41 解溪(经穴)定位: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ST 42 冲阳(原穴)定位:足背最高处,足背动脉搏动处,第2跖骨底与中间楔骨关节处ST 43 陷谷(输穴)定位:足背第2跖趾关节外侧近端凹陷中ST 44 内庭(荥穴)定位:第2、3趾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ST 45 厉兑(井穴)定位: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0.1寸足太阴脾经腧穴(Points of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SP 1 隐白(井穴)定位: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0.1寸SP 2 大都(荥穴)定位:第1跖趾关节内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SP 3 太白(输穴;原穴)定位:第1跖趾关节内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SP 4 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定位:第1跖骨底前下缘赤白肉际SP 5 商丘(经穴)定位:足舟骨粗隆与内踝尖连线中点凹陷中SP 6 三阴交(足太阴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交会穴)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缘后际SP 7 漏谷定位: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缘后际SP 8 地机(郄穴)定位: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缘后际SP 9 阴陵泉(合穴)定位: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缘之间凹陷中SP 10 血海定位:髌底内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SP 11 箕门定位:髌底内端与冲门连线下2/3与上1/3交点,长收肌与缝匠肌交角动脉搏动处SP 12 冲门(足太阴经、足厥阴经、阴维脉交会穴)定位:腹股沟斜纹中,横平耻骨联合上缘,髂外动脉搏动处外侧SP 13 府舍(足太阴经、足厥阴经、阴维脉交会穴)定位:脐中下4.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SP 14 腹结定位:脐中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SP 15 大横(足太阴经、阴维脉交会穴)定位:脐中旁开4寸SP 16 腹哀(足太阴经、阴维脉交会穴)定位: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SP 17 食窦定位: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SP 18 天溪定位: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SP 19 胸乡定位: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SP 20 周荣定位: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SP 21 大包(脾之大络)定位:第6肋间隙,腋中线上手少阴心经腧穴(Points of Heart Meridian of Hand-Shaoyin)HT 1 极泉定位:腋窝中央,腋动脉搏动处HT 2 青灵定位: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内侧沟中HT 3 少海(合穴)定位: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HT 4 灵道(经穴)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HT 5 通里(络穴)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HT 6 阴郄(郄穴)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HT 7 神门(输穴;原穴)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HT 8 少府(荥穴)定位:手掌第4、5掌骨之间,横平第5掌指关节近端HT 9 少冲(井穴)定位: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0.1寸手太阳小肠经腧穴(Points of Small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Taiyang)SI 1 少泽(井穴)定位: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0.1寸SI 2 前谷(荥穴)定位:第5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SI 3 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定位: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SI 4 腕骨(原穴)定位:第5掌骨底与三角骨之间赤白肉际凹陷中SI 5 阳谷(经穴)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伸肌腱尺侧缘,三角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凹陷中SI 6 养老(郄穴)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SI 7 支正(络穴)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SI 8 小海(合穴)定位: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SI 9 肩贞定位:肩关节后下方,腋后纹头直上1寸SI 10 臑俞(手太阳经、足太阳经、阳维脉、阳蹻脉交会穴)定位: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SI 11 天宗定位: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SI 12 秉风(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肩胛冈中点上方冈上窝中SI 13 曲垣定位:肩胛冈内端上缘凹陷中SI 14 肩外俞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SI 15 肩中俞定位: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SI 16 天窗定位: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后缘SI 17 天容定位: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中SI 18 颧髎(手少阳经、手太阳经交会穴)定位: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SI 19 听宫(手少阳经、手太阳经、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凹陷中足太阳膀胱经腧穴(Points of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1 睛明(手太阳经、足阳明经、足太阳经、阴蹻脉、阳蹻脉交会穴)定位:目内眦内上方眶内壁凹陷中BL 2 攒竹定位:额切迹处,眉头凹陷中BL 3 眉冲定位:额切迹直上入发际0.5寸BL 4 曲差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BL 5 五处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BL 6 承光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BL 7 通天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BL 8 络却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BL 9 玉枕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横平枕外隆凸上缘BL 10 天柱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BL 11 大杼(手太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八会穴-骨会)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12 风门(足太阳经、督脉交会穴)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13 肺俞(肺背俞穴)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14 厥阴俞(心包背俞穴)定位: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15 心俞(心背俞穴)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16 督俞定位: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17 膈俞(八会穴-血会)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18 肝俞(肝背俞穴)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19 胆俞(胆背俞穴)定位: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20 脾俞(脾背俞穴)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21 胃俞(胃背俞穴)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22 三焦俞(三焦背俞穴)定位: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23 肾俞(肾背俞穴)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24 气海俞定位: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25 大肠俞(大肠背俞穴)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26 关元俞定位: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 27 小肠俞(小肠背俞穴)定位:横平第1骶后孔,后正中线旁开1.5寸BL 28 膀胱俞(膀胱背俞穴)定位:横平第2骶后孔,后正中线旁开1.5寸BL 29 中膂俞定位:横平第3骶后孔,后正中线旁开1.5寸BL 30 白环俞定位:横平第4骶后孔,后正中线旁开1.5寸BL 31 上髎定位:正对第1骶后孔BL 32 次髎定位:正对第2骶后孔BL 33 中髎定位:正对第3骶后孔BL 34 下髎定位:正对第4骶后孔BL 35 会阳定位:尾骨端旁开0.5寸BL 36 承扶定位:臀沟中点BL 37 殷门定位:臀沟下6寸,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BL 38 浮郄定位:腘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内侧缘BL 39 委阳(三焦下合穴)定位:腘横纹上,股二头肌腱内侧缘BL 40 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定位:腘横纹中点BL 41 附分(手太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BL 42 魄户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BL 43 膏肓定位: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BL 44 神堂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BL 45 譩譆定位: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BL 46 膈关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BL 47 魂门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BL 48 阳纲定位: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BL 49 意舍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BL 50 胃仓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BL 51 肓门定位: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BL 52 志室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BL 53 胞肓定位:横平第2骶后孔,后正中线旁开3寸BL 54 秩边定位:横平第4骶后孔,后正中线旁开3寸BL 55 合阳定位:腘横纹下2寸,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BL 56 承筋定位:腘横纹下5寸,腓肠肌两肌腹之间BL 57 承山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BL 58 飞扬(络穴)定位:昆仑直上7寸,承山外下1寸,腓骨后缘,腓肠肌外下缘与跟腱移行处BL 59 跗阳(阳蹻脉郄穴)定位:昆仑直上3寸,腓骨与跟腱之间BL 60 昆仑(经穴)定位: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凹陷中BL 61 仆参(足太阳经、阳蹻脉交会穴)定位:昆仑直下赤白肉际BL 62 申脉(八脉交会穴-通阳蹻脉)定位:外踝尖下方,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BL 63 金门(郄穴)定位:外踝前缘直下,第5跖骨粗隆后方,骰骨下缘凹陷中BL 64 京骨(原穴)定位:第5跖骨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际BL 65 束骨(输穴)定位:第5跖趾关节外侧近端赤白肉际BL 66 足通谷(荥穴)定位:第5跖趾关节外侧远端赤白肉际BL 67 至阴(井穴)定位: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0.1寸足少阴肾经腧穴(Points of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KI 1 涌泉(井穴)定位:足底第2、3趾趾蹼缘与足跟后端连线前1/3与后2/3交点,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KI 2 然谷(荥穴)定位: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KI 3 太溪(输穴;原穴)定位:横平内踝尖,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KI 4 大钟(络穴)定位: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中KI 5 水泉(郄穴)定位: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中KI 6 照海(八脉交会穴-通阴蹻脉)定位: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KI 7 复溜(经穴)定位:内踝尖上2寸,跟腱前缘KI 8 交信(阴蹻脉郄穴)定位:内踝尖上2寸,胫骨内缘后际KI 9 筑宾(阴维脉郄穴)定位:太溪直上5寸,比目鱼肌与跟腱之间KI 10 阴谷(合穴)定位:腘窝内端,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KI 11 横骨(足少阴经、冲脉交会穴)定位: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KI 12 大赫(足少阴经、冲脉交会穴)定位: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KI 13 气穴(足少阴经、冲脉交会穴)定位: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KI 14 四满(足少阴经、冲脉交会穴)定位: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KI 15 中注(足少阴经、冲脉交会穴)定位: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KI 16 肓俞(足少阴经、冲脉交会穴)定位:脐中旁开0.5寸KI 17 商曲(足少阴经、冲脉交会穴)定位: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KI 18 石关(足少阴经、冲脉交会穴)定位: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KI 19 阴都(足少阴经、冲脉交会穴)定位: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KI 20 腹通谷(足少阴经、冲脉交会穴)定位: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KI 21 幽门(足少阴经、冲脉交会穴)定位: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KI 22 步廊定位: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KI 23 神封定位: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KI 24 灵墟定位: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KI 25 神藏定位: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KI 26 彧中定位: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KI 27 俞府定位: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手厥阴心包经腧穴(Points of 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Jueyin)PC 1 天池定位: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PC 2 天泉定位: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PC 3 曲泽(合穴)定位: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尺侧凹陷中PC 4 郄门(郄穴)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PC 5 间使(经穴)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PC 6 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PC 7 大陵(输穴;原穴)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PC 8 劳宫(荥穴)定位:手掌第2、3掌骨之间,偏第3掌骨,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PC 9 中冲(井穴)定位:中指末端顶点手少阳三焦经腧穴(Points of 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 of Hand-Shaoyang)TE 1 关冲(井穴)定位:第4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0.1寸TE 2 液门(荥穴)定位:第4、5指指蹼缘上方赤白肉际凹陷中TE 3 中渚(输穴)定位:手背第4掌指关节尺侧近端凹陷中TE 4 阳池(原穴)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尺侧凹陷中TE 5 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间TE 6 支沟(经穴)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间TE 7 会宗(郄穴)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桡侧缘TE 8 三阳络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间TE 9 四渎定位: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间TE 10 天井(合穴)定位:肘尖上1寸凹陷中TE 11 清泠渊定位:肘尖上2寸,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TE 12 消泺定位:肘尖上5寸,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TE 13 臑会定位:肩峰角下3寸,三角肌后下缘TE 14 肩髎定位: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中TE 15 天髎(手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定位:肩胛骨上角骨际凹陷中TE 16 天牖定位: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后缘凹陷中TE 17 翳风(手少阳经、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TE 18 瘈脉定位:乳突中央,翳风与角孙平行外耳轮弧形连线下1/3与上2/3交点TE 19 颅息定位:翳风与角孙平行外耳轮弧形连线下2/3与上1/3交点TE 20 角孙(手阳明经、手少阳经、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耳尖正对发际处TE 21 耳门定位: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凹陷中TE 22 耳和髎(手少阳经、手太阳经、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鬓发后缘,耳根前方,颞浅动脉后缘TE 23 丝竹空定位:眉稍凹陷中足少阳胆经腧穴(Points of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GB 1 瞳子髎(手少阳经、手太阳经、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GB 2 听会定位: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凹陷中GB 3 上关(手少阳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颧弓上缘中央凹陷中GB 4 颔厌(手少阳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头维与曲鬓平行鬓发前缘弧形连线上1/4与下3/4交点GB 5 悬颅定位:头维与曲鬓平行鬓发前缘弧形连线中点GB 6 悬厘(手少阳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头维与曲鬓平行鬓发前缘弧形连线上3/4与下1/4交点GB 7 曲鬓(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横平耳尖,鬓发后缘GB 8 率谷(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GB 9 天冲(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GB 10 浮白(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天冲与完骨平行外耳轮弧形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GB 11 头窍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天冲与完骨平行外耳轮弧形连线上2/3与下1/3交点GB 12 完骨(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乳突后下方凹陷中GB 13 本神(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头正中线旁开3寸,前发际上0.5寸GB 14 阳白(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定位:瞳孔直上,眉上1寸GB 15 头临泣(足少阳经、足太阳经、阳维脉交会穴)定位:瞳孔直上,前发际上0.5寸GB 16 目窗(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定位:瞳孔直上,前发际上1.5寸GB 17 正营(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定位:瞳孔直上,前发际上2.5寸GB 18 承灵(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定位:瞳孔直上,前发际上4寸GB 19 脑空(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定位:风池直上,横平枕外隆凸上缘GB 20 风池(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定位:枕骨下方,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GB 21 肩井(手少阳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定位: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外端连线中点,前直乳中GB 22 渊腋定位:第4肋间隙,腋中线上GB 23 辄筋定位:第4肋间隙,腋中线前1寸GB 24 日月(胆募穴;足太阴经、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GB 25 京门(肾募穴)定位:第12肋游离端下际GB 26 带脉(足少阳经、带脉交会穴)定位:第11肋游离端直下,横平脐中GB 27 五枢(足少阳经、带脉交会穴)定位:脐中下3寸,髂前上棘内侧GB 28 维道(足少阳经、带脉交会穴)定位:五枢内下0.5寸GB 29 居髎(足少阳经、阳蹻脉交会穴)定位: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中点GB 30 环跳(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交会穴)。
超详细全体男女经络穴位图集
超详细全体男女经络穴位图集正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正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女性头部穴位人体胸部腹部穴位图人体督脉及背部穴位人体壬脉大穴人体左侧穴位图脸部穴位手掌穴位彩图手掌反射区图足底穴位督脉及其别络督脉大穴督脉图谱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
本经脉腧穴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督脉①奇经八脉之一。
出《素问·骨空论》。
其循行路线,起始于小腹内,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里正中,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头顶,下额,沿前额正中,到鼻柱下方及上齿。
前后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
该经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闭、遗溺、痔疾、妇女不孕等。
②经外穴别名。
《备急千金要方》:“卒癫,……又灸督脉三十壮,三极,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
”即发际穴。
见该条。
督脉穴①督脉所属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长强(少阴所结)、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阳会)、大椎(足三阳会)、哑门(阳维会)、风府(阳维会)、脑户(足太阳会)、强间、后顶、百会(足太阳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足太阳、阳明会)、素髎、水沟(手、足阳明会)、兑端、龈交,共28穴。
又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任脉的会阴。
②指后溪穴。
肝经胃经脾经重要穴位图与说明
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几个穴位(de)位置与功能肝经(de)穴位比较少,就14个,有很多还根本不好找.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没必要用那么多,一般能使用其中四五个,就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了.肝经一般不太容易找准确,这里有一个很好办法,就是做个劈叉动作,用个手指去摸大腿根,有一根硬筋,顺着硬筋往下走就是肝经了. 肝经上(de)穴位,有(de)可以一带而过,了解一下名称即可,有(de)则需要每天反反复复地揣摩、深思.因为,有(de)穴位会像您最亲(de)人一样,不离不弃地伴随您一生.穴位中称:大敦穴(井木穴)治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症:艾灸大敦穴“敦”是厚(de)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de)意思.中医讲肝藏血,所以肝经上(de)大敦穴能治疗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像崩漏、月经过多等.处理大敦时,经常使用(de)方法是艾灸.穴位位置: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主治疾病:大敦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de)主要穴道之一, 1.古代(de)医家一致认为此穴是治疗疝气(de)特效穴位.玉龙歌“七般疝气取大敦.”胜玉歌“炙罢大敦除疝气.”2.疏肝理气(de)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de)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症.3.同时也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de)要穴,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4.此穴还是治疗肝脏慢性病必不可少(de)治疗和保健要穴最佳方法:此穴用艾炙效果最好穴位名称:行间穴(荥火穴)出现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心火旺(de)症状:揉行间穴.穴位位置:在脚(de)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de)中央起,稍靠近大指趾侧之处,在脚(de)表面交接处上就是行间穴.主治疾病:“荥主身热”,行间属火,行间是散心火(de),为肝经(de)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眼睛胀痛掐此穴尤为显效.类经·图翼“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因肝经环绕阴器,行间还善治生殖器(de)热症,如阴囊温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对痛风引起(de)膝踝肿痛,点掐行间也有很好(de)止痛效果.使用体会:施压,会强痛.肝硬化、脂肪肝和酒精肝则用香烟或艾柱每天炙20次.穴位名称:太冲穴(俞木穴)排毒:揉太冲穴穴位位置:在行间上二寸,第一二趾骨结合部(de)凹陷中.独特功能:肝为人体异常重要(de)器官,而太冲官尤如保肝护肝(de)将军,时时保护着我们(de)身体,而且是有求必应. ---当我们感到头晕脑胀(如高血压),太冲穴会让我们神清气爽;当我们感到有气无力时(心脏供血不足),太冲穴会给我们补充气血;当我们心慌意乱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志定神安;当我们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心平气和.它不怒而威,能量无穷.主治疾病:太冲穴是肝经(de)原穴,原穴(de)含义有发源、原动力(de)意思,也就是说,肝脏所表现(de)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治疗失眠(de)最佳穴位.也是治疗各类肝病(de)特效穴位.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发烧上火,太冲能去热;身体虚寒,太冲可增温;月经不调,太冲善调理;阳瘘遗精,太冲能改善.慢性肝病(de)调理,太冲也是首选,同时还治咳喘、感冒和各种炎症诸病寻它皆有效,没事常揉体自安特效人群: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有泪往肚子里咽(de)人,还有那些郁闷、焦虑、忧愁难解(de)人.使用体会:揉太冲穴,从太冲穴揉到行间,将痛点从太冲转到行间,效果会更好一些.月经不调:很多女性月经总是提前或者延长,老没规律,月经(de)颜色深红,而且莫名发热,经前几天特别烦躁不安,想发脾气.这是因为肝脏(de)问题,肝有热所致.治疗方法点揉太冲穴,每次3-5分钟,时间是在经期来临之前天.穴位名称:中封穴(经金穴)中指“中焦”(因肝在中焦位置),封指“封藏”,要封藏什么呢,当然要封人体精血,使之不致轻易耗伤.肝藏血,肾藏精,许多人长年遗精,吃诸多补肾、固涩之药而无效.原因是不知补肾亦当补肝,但自古皆言“肝不受补”.穴位功能:“中封”是保养人体精血之要穴,为肝经金穴,金能克木(克在此处为约束),所以此穴能够抑制肝火过旺.金有肃降之性,故此穴可能利小便.“溺窍开则精窍闭”,正是固精之妙法.穴位位置:在足内踝前一寸.主治疾病:泄肝火、固精﹔善治脚软无力,步履艰难之症,配合足三里,效果更佳.医宗金鉴“中封主治遗精病,三里合炙步履艰.”注意:揉(de)时候要从太冲穴揉到行间,可千万别揉反了.脾经在中医(de)理论中,脾(de)功能非常巨大,被称为是“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运用经络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强人体(de)气血.任何疾病,都是在人体内有淤血(de)情况下生成(de),而脾正具备了生成气血和运送气血两大功效.只要把脾养好了,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会很快痊愈.通过饮食来健脾,(de)确是不错(de)方法,但是好多人不适应或不吸收,怎么办呢其实,最安全有效且持久地方法就是揉按脾经.隐白穴脾经(de)循行是从脚到胸,隐白穴是其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趾甲旁约1毫米(de)位置.隐白穴最主要(de)功能是止血,对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地缓解.通常是用艾灸(de)方法,如果没有,可以用一根香烟代替,同样有止血(de)效果.隐白穴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鼻出血.治疗鼻炎(de)时候可以点按.这个穴不太好找,因为它特别小,通常要用指甲掐一掐才能掐到这个穴.用指节尖点它,或者找一个细一点(de)按摩棒来点按,效果都很好.大都穴从隐白穴往上,大脚趾根(de)位置就是大都穴.大都穴对老年人来讲特别重要,这是一个补钙(de)要穴.吃钙片会有些效果,但是为什么还会缺钙不是因为补得少,而是因为体内不吸收,这才是缺钙得真正原因.只要揉一揉大都穴,就能帮您吸收钙了.大都穴相当于租地反射区(de)甲状旁腺,而甲状旁腺正是吸收钙(de).大都穴除了补钙,还能治疗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有颈椎病(de)人也要经常揉一揉大都穴,再在这个穴(de)旁边找一找最痛地点去揉,这样珠联璧合地配合起来治疗,效果就会更好.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经(de)原穴,健脾补脾(de)效果比其他穴都强.脾虚(de)症状:睡觉流口水、舌两边有齿痕、消化不良,吃完东西不一会儿就腹胀、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因气血上不到头部而头晕,等等.这些症状都是脾(de)运化能力差造成(de).脾虚(de)症状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de)内侧多硌它,这样健脾(de)效果才好.另外,按揉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公孙穴从太白穴往上1寸就是公孙穴.它(de)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调动脾脏、脾经(de)运血能力,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去,是一个输送点,一个枢纽;又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上由于气血瘀滞造成(de)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就是通气、活血、解淤.有妇科方面(de)问题,请每天揉揉公孙穴.另外,公孙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您出现吐酸水(de)情况,赶紧揉一下公孙穴,很快就会好转.公孙穴还可以增加小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如果吃完东西不消化,也要赶紧揉揉它,很快就会往下运化了.商丘穴在内踝骨(de)前缘偏下一点,就是商丘穴.正好对应租地反射区中(de)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同时它又揭示了一个医理: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de).但为什么揉这个学还能消除炎症呢这是因为脾是管运血(de),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就消除了.脾经上(de)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de),都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去,所以商丘穴可以消除下身(de)各种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在脚内踝上3寸,也就是四横指(de)地方.“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de)点,所以这一个穴位就可以治3条经上(de)病症,真可谓一穴多用.三阴交穴还是妇科病(de)通治要穴.无论妇科问题发生在附件、子宫、卵巢还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而且有病时按揉该穴会非常痛、非常敏感.每天多揉三阴交穴,灸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三阴交穴还可以缓解痛经.漏谷穴从三阴交穴贴着脚骨内侧下缘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是谷子漏出来(de)意思,也就是吃下肚(de)东西,没能得到很好地消化,营养没吸收,又排出来了,这叫做“完谷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疗.它还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对男性前列腺问题很有疗效.地机穴贴着胫骨往上走,与腿肚子上(de)最高点正对着(de)地方就是地机穴.“地机”就是大地充满生机(de)意思.所以揉地机穴可以增强整个肠胃(de)运化功能.地机穴对胰腺很有帮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过揉地机穴来防治.阴陵泉穴顺着胫骨一直往上走,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该穴是一个祛湿(de)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de),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de)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血海穴血海穴又称百虫窝,意思是有一百个虫子在那儿扎窝.它是专门治痒痒(de)穴.老年人身上经常瘙痒,用艾条灸一灸血海穴就能很快止住.这个方法效果最好,而且很方便.“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先,所以她们身体里(de)血一定要充足.血海穴调配人体(de)血液,把多余(de)血分配到少(de)地方去,把淤滞(de)地方给疏散开,其功效相当于足三里穴.只不过一个是补气(de),一个是调血地,但都是增强人体免疫力(de)治本大穴.推小腿脾经如果在推小腿脾经(de)过程中发现痛点正好压在脾经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经才真正管用,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经上(de)阴陵泉穴、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上去推.如果找不准,也不想记得那么详细,您就索性顺着胫骨内侧边缘上下推.那个穴敏感,哪个穴痛,您就多揉哪个穴.实际上,揉脾经既管胖也管瘦.揉它可让瘦(de)人长胖、胖(de)人减肥.总之,揉完后任何人都会感到欢喜.肾经肾为先天之本,也是一个人生命(de)本钱,大多来自父母(de)遗传,如果没有先天(de)厚赠,那就真(de)很需要后天(de)培补了.太溪、复溜、涌泉穴均属足少阴肾经.涌泉穴最好找,就在足底(二三趾缝下)前部凹陷处;是脚心唯一(de)穴位.而太溪则是肾经(de)原穴,在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很好找(de).至于复溜则在太溪直上2寸,跟腱(de)前方.这可是标准注释呦.完全可称为被采纳答案呀. 至于尺寸:找穴是不能按厘米来讲(de).每个人(de)高矮胖瘦都不同嘛.所以经络(穴位)定位(de)方法用(de)是同身寸.可取自身中指二节或拇指宽度均为一寸.复溜穴复溜穴就是要让停留下来(de)水又重新流动起来.当人体内有淤血时,尿液、汗液和痰湿这些脏东西就会停留在体内不流动了.当人体(de)某一部分肿起来了,比如说膝盖肿,就跟复溜穴有关系.身体凡是有肿(de)地方都跟复溜穴有关.因为肿得意思就是有水液在哪里停滞不流,淤住了,而刺激复溜穴九能让它重新循环起来.静脉曲张就是血液长期淤在那里没有回流造成(de).如果在刚淤(de)时候刺激复溜穴,效果会很明显;如果静脉曲张已经形成了大疙瘩,揉几天复溜穴是不会好(de),必须从整个身体来慢慢调节.所以当疾病刚发生苗头(de)时候就要给它消除掉,等到严重时就不好弄了,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复溜穴(de)功效是补肾滋阴、利水消肿,改善整个肾(de)功能,解除肾功能失常所产生(de)各种症状.肾功能失常会造成人体水液代谢失常,而复溜穴专门治疗水液代谢失常.水液代谢失常会出现水肿腹胀,不但是腿上有水、肚子里有水,而且腰脊强痛,这看起来是膀胱经(de)问题,但揉膀胱经缺没什么效果,此时一定要揉肾经.首先揉复溜穴,让淤血重新流动起来.复溜穴能治疗自汗、盗汗之症.自汗就是待着(de)时候就出汗;盗汗就是睡觉(de)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出汗,一睁眼就不出了.出汗不出汗都属于代谢(de)问题.人(de)身体不是功利(de),它总要达到一个平衡,该出多少汗就出多少汗,该不出就不出.为了健康,身体总是任劳任怨地朝着平衡状态努力.复溜穴能治疗腹泻腹痛.腹泻是因膀胱受堵,水液不走膀胱,而是走大肠(de)结果.揉了复溜穴之后,尿道一通,腹泻自然就好了.肾还有一个“司二便”(de)大功能.大便无力跟肾有关,小便无力也跟肾有关.半天解不出手来,就是肾气不足,气血不往下走.复溜穴和肺经(de)尺泽穴配合使用是最补肾(de).常吃中药(de)人都知道,重要需要配补,就是要把一些同类型(de)药相互搁在一起使用,效果才会好.经络也一样,经络穴位要想产生最好(de)效果,也要配合使用.复溜穴有降血压(de)功效.但是您得先揉尺泽穴,再揉复溜穴.揉尺泽穴是为了把上面(de)气降下来,揉复溜穴是为了把降下来(de)气给接收住,让它固定下来.最后再揉太溪穴,才能真正把肾给补上,这是一步一步逐渐起效(de).复溜穴是治眼疾(de)要穴.当您有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眼睛胀痛、上眼皮无力等问题,揉复溜穴都管用.复溜穴能治哮喘.偏于虚寒(de)就去灸复溜穴,偏于实热症(de)揉揉即可,最好也配上尺泽穴.两个穴一降一补才能最好(de)达到平衡身体(de)效果.复溜穴是调节肾经(de)一个杠杆,它是一个枢纽.当您想补肾(de)时候,如果有脏东西堵着,真正(de)气血生成不了,就补不上.这时需要先揉复溜穴,让它通了一下之后再补,最好是揉完复溜穴后马上再揉太溪穴,把好血赶紧引过来,打好这个基础.交信穴在内踝上2寸(相当于两个半横指)(de)位置.“交”是指跟脾经(de)三阴交穴相交,“信”是指月信(月经),交信穴是专为调理女子月经准备(de)一个大穴.当女性月经到期不来或者有崩漏、淋漓不止等情况时,揉交信穴可以得到很大(de)改善.筑宾穴在内踝上5寸,是补肾不可或缺(de)穴位.当揉太溪穴和复溜穴不敏感(de)时候,通常是筑宾穴处有淤堵,您一定要先把筑宾穴给揉通.“筑宾”就是强健腰骨(de)意思.当膝盖发软、没劲,心里有恐惧(de)时候,按揉筑宾穴可以给人增加底气.筑宾穴(de)主要功效是清热利湿、化痰安神、理气止痛.在人体内,毒素最喜欢生长在有湿、淤血、痰浊多(de)地方,而筑宾穴就是一个祛毒(de)要穴.它既然可以排毒,就证明它可以祛湿、化痰、活血、只有这3个方面都成功了,毒才能排出去.太冲穴也是一个解毒(de)穴位,但它是从肝上解毒,即把肝毒给排到肾脏了,所以需要再排毒.损伤肝(de)时候可以用太冲穴解毒,损伤肾(de)时候可以用筑宾穴解毒.----太冲穴解肝毒,筑宾穴解肾毒.筑宾穴还可以解尿酸过高.尿酸过高会产生痛风、结石症,揉筑宾穴可以治疗这些病.人体内(de)毒素很多时候还会伤害到神经,让人产生一些神智上(de)错乱,比如抑郁症、癫痫等,常揉筑宾穴可以有效地防治.阴谷穴阴谷穴在膝窝处,委中穴(de)内侧.和委中穴距外侧委阳穴(de)距离差不多,只不过一个在外,一个在内.阴谷穴是治疗颈椎病(de)一个好穴位.中医常说“肾主骨”,颈椎和椎体都是骨头(de)一部分,所以揉阴谷穴可以治疗颈椎病.阴谷穴还能治疗生殖系统(de)疾病.它对治疗肚脐周围(de)腹痛效果也很好.跟胃经上(de)下巨虚穴配合起来使用,祛腹痛(de)效果会更快.如果再加上排浊气(de)推腹法,疗效即快又好.胃经胃经,顾名思义,是管理胃肠功能(de).胃肠功能一旦失调,整个人就会虚弱下来.胃肠不好,心情也会不好,“胃不和则寝不安”,也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这一点,我个人深有体会).如果它畅通无阻,不但能让人睡得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能让人返老还童.它(de)经络很长,从头到胸、腹、大腿、膝盖、小腿,最后直达双脚.伏兔穴伏兔穴是腿上(de)穴位,在膝盖上6寸处.伏兔穴就是治疗心慌、脉快、脉搏“咚咚咚”猛跳这些症状(de).按揉时不要点揉合强刺激它,要用掌跟仔细按揉.可以顺时针揉,有重有轻,揉完后便会觉得心里非常踏实,而且对心脏也有一种补血(de)效果.实际上,正是因为心脏补足了气血,心里才会觉得踏实.阴市穴它在膝关节上面3寸(de)地方.阴市穴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它可以降血糖,所以,血糖高(de)朋友每天要多揉按.梁丘穴阴市穴向下1寸(de)位置,贴着骨头边缘(de)一个比较敏感(de)地方就是梁丘穴.它治疗急性病效果是最好(de).比如急性胃炎、肠胃炎,或者膝盖痛(这种膝盖痛不是陈旧性(de),只是偶尔扭了一下,或者因爬山等造成劳累而膝盖痛),这时赶紧揉一下梁丘穴,马上就会缓解.梁丘穴(de)功效很强,除了上面说(de)那些病症以外,腿痛、脚痛等,它全都管,而且还能够止胃酸.如果突然胃犯酸了,赶紧揉梁丘穴,很快就会好转.犊鼻穴膝盖下面内侧和外侧各有一个窝,其中外侧(de)窝就是胃经上(de)一个穴位——犊鼻穴.“犊鼻”(de)深意就是最有力量(de),也是气血最盛(de),所以犊鼻穴是一个强壮身体(de)穴位.对于老年人来说不是特别赞成做下蹲运动.年轻人做做无妨,老年人因为气血不容易下到腿和脚上去,做下蹲运动等于是在气血很少(de)情况下去磨膝盖这个轴.老年人(de)膝盖本来就容易受到损伤,再有意识(de)去磨磨它,那就等于是在生锈(de)地方进一步(de)磨损.所以老年朋友平时多练练跪膝法,这种方法特别能打通犊鼻穴.在软床上做做跪膝,体内(de)气血很容易就流注到膝盖上去了.膝盖就不会产生积液之类(de)东西.膝盖是筋之府,人体(de)筋都在这儿汇聚.膝盖是人体(de)一个动力源,所以我们一定要打通犊鼻穴,让膝盖保持强壮,这样人就不容易衰老.要知道,一个没有强壮膝盖(de)人看起来是老态龙钟(de).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显老态了,那么他(de)膝盖肯定是磨损得很厉害.老年人“引血下行三部曲”:第一步是推腹,把新鲜血液先引到腹部上去;第二步是跪膝,把气血引到膝盖上去;第三步才是做金鸡独立,把气血引到脚上去.照此三部曲做下去,气血就全引下去了,而全身得血液循环就通畅了.解溪穴在脚腕上.“溪”是溪流之意,人体里(de)溪流就是血流.“解溪”就是把腿上(de)血解运到脚上去,打开一个通道.解溪穴就在平时系鞋带(de)那个位置,也就是脚腕和脚背交接(de)地方.您先用大拇指按这儿,然后一抬脚尖,马上有个硬筋把您(de)手给弹开了,硬筋旁边(de)窝就是解溪穴.解溪穴是一个让人全身放松(de)要穴.转脚腕就可以活动到解溪穴.解溪穴对老年人尤为重要,除了能让人放松之外,还是一个治疗脑供血不足(de)要穴.因为人体所需要(de)大循环是气血先下到脚上然后再上到脑部,反复循环.改善脑供血不足首先要改变脚部供血,只有脚上(de)供血足了,脑上(de)供血才能足.通过刺激解溪穴,可以得到改善.陷谷穴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有一个缝,从接缝(de)地方往脚背方向上走5厘米(de)地方就是陷谷穴.陷谷穴非常敏感,能够直接通到鼻窍,所以它是一个治疗鼻炎(de)要穴.当鼻子不通气时,揉揉陷谷穴很快就会通.这个穴位里面有个“陷”字,就是下垂(de)意思.它通常治疗胃下垂很有效果,能够帮助提升人体阳气.另外它还有一些辅助功能,比如治疗头痛、尤其是对太阳穴痛疗效非常明显.内庭穴内庭穴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de)一条缝上.它可以祛胃火,相当于人体自生(de)牛黄解毒丸.凡是有胃火引起(de)牙痛、咽喉痛、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穴,它(de)祛热、祛胃火作用非常好.厉兑穴厉兑穴是胃经(de)最后一个穴位.“厉”是噩梦(de)意思,“兑”是八卦中(de)一卦,代表沼泽.“厉兑”(de)意思就是掉进噩梦(de)沼泽中.对于有神经错乱症状(de)人来说,厉兑穴能够静心安神.。
肝经胃经脾经重要穴位图及说明(建议收藏)
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几个穴位的位置与功能肝经的穴位比较少,就14个,有很多还根本不好找。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没必要用那么多,一般能使用其中四五个,就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了。
肝经一般不太容易找准确,这里有一个很好办法,就是做个劈叉动作,用个手指去摸大腿根,有一根硬筋,顺着硬筋往下走就是肝经了。
肝经上的穴位,有的可以一带而过,了解一下名称即可,有的则需要每天反反复复地揣摩、深思。
因为,有的穴位会像您最亲的人一样,不离不弃地伴随您一生。
穴位中称:大敦穴(井木穴)治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症:艾灸大敦穴“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
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
中医讲肝藏血,所以肝经上的大敦穴能治疗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像崩漏、月经过多等。
处理大敦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艾灸.穴位位置: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
主治疾病:大敦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1。
古代的医家一致认为此穴是治疗疝气的特效穴位。
《玉龙歌》“七般疝气取大敦。
"《胜玉歌》“炙罢大敦除疝气。
”2.疏肝理气的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症。
3。
同时也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4。
此穴还是治疗肝脏慢性病必不可少的治疗和保健要穴最佳方法:此穴用艾炙效果最好穴位名称:行间穴(荥火穴)出现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心火旺的症状:揉行间穴。
穴位位置:在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指趾侧之处,在脚的表面交接处上就是行间穴。
主治疾病:“荥主身热",行间属火,行间是散心火的,为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眼睛胀痛掐此穴尤为显效。
《类经·图翼》“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
因肝经环绕阴器,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症,如阴囊温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对痛风引起的膝踝肿痛,点掐行间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完整版)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汇总
经络与调病一、什么是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
是与血管、神经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套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系统.它是我们练功强健身体、开发潜能的物质基础,亦是用气功为他人调病的物质基础。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三、经络的功能:1、沟通上下内外。
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五官九窍,把人体的各个部分。
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运行气血:周流不息地将气血传输于全身各部位,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3、调节各部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4、对外开放:通过穴位与大自然交换物质、能量、信息。
四、中医脏腑学说简介::五脏一心、肝、脾、肺、肾,六腑一胆.胃、大肠、膀胧、三焦。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经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属六腑及其他各组织器官,从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每一脏通过其自身的经络联系着许多组织和器官,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系统。
⎪⎪⎪⎪⎩⎪⎪⎪⎪⎨⎧与小肠相表里其华在面手太阳小肠经. 在窍为舌 其经络:手少阴心经; 在液为汗;对生命活动起主宰作用在五行属火; 在志为喜主神志主血脉心⎪⎪⎪⎪⎪⎩⎪⎪⎪⎪⎪⎨⎧与大肠相表里。
手阳明大肠经。
外合皮毛其经络;手太阴肺经; 在窍为鼻,易被邪侵;在五行属金;不耐寒热 在液为涕在志为忧朝百脉,主治节主通调水道主气、司呼吸肺 ⎪⎪⎪⎩⎪⎪⎪⎨⎧与胃相表里。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足阳明胃经。
在体合四肢、主肌肉其经络;足太阴脾经;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行属土;为后天之 主运化、主统血脾 ⎪⎪⎪⎩⎪⎪⎪⎨⎧与胆相表里。
在窍为目足少阳胆经。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其经络;足厥阴肝经;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喜条达而恶抑郁;在五行属木;其性刚躁 主疏泄、主藏血肝 ⎪⎪⎪⎪⎩⎪⎪⎪⎪⎨⎧生殖藏精、主生长、发育与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足太阳膀胱经。
其华在发其经络:足少阴肾经;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本,元气之根;在五行属水;为先天之 主骨生髓通于脑主水液代谢、主纳气肾另外,心包(脏)和三焦(腑)相表里。
人体穴位与功效图谱(完整版)
⼈体⽳位与功效图谱(完整版)⽳位图谱有多重要,学临床的尤其学中医的朋友们都知道。
如果谁还能把⼤部分⽳位及功效都记下来的话,临床诊疗肯定事半功倍。
当然⼈体周⾝约有52个单⽳、300个双⽳、50个经外奇⽳等,共720个⽳位,也不是那么容易记住的。
安卓教育把⾝体每个部位的⽳位⼤致给⼤家整理了⼀下,应该挺全了,⼤家可以收藏分享,平时不记得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体头部⽳位及功效头维⽳:治疗⽬痛、眼跳、头痛上关⽳:治疗⽿聋、⽿鸣、偏头痛、上⽛痛、⾯神经⿇⽊下关⽳:治疗⾯神经⿇痹及痉挛、⽛痛翳风⽳:治疗⽿聋、⽿鸣、下颌肿痛、⾯神经⿇痹及痉挛颊车⽳:治疗⾯神经⿇痹及痉挛、⽛痛、下颌关节紧闭颧髎⽳:治疗⾯部神经⿇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痛⼤迎⽳:治疗⾯神经⿇痹及痉挛、⽛痛、下颌肿痛、⾯部浮肿神庭⽳:治疗头痛、⿐病阳⽩⽳:治疗头痛、⽬眩、眼跳、夜盲丝⽵空⽳:治疗偏正头痛、⽬眩、⽬⾚、眼跳睛明⽳:治疗眼部诸疾患四⽩⽳:治疗⾯神经⿇痹、⽬部疾患、⾯神经痛巨髎⽳:治疗⾯神经⿇痹、⽬部疾患、⽛痛、⿐炎、泪囊炎⽔沟⽳:治疗昏迷、中暑、休克兑端⽳:治疗⿐窦炎、⿐息⾁、⽛龈肿痛上星⽳:治疗头痛、⽬痛、⿐痛攒⽵⽳: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痛、⿐塞、⾯肿瞳⼦髎⽳:治疗眼部疾患、头痛承泣⽳:治疗⾯神经⿇痹、眼跳、⽬部疾患迎⾹⽳:治疗⿐病、⾯神经⿇痹、⾯肿⽲髎⽳:治疗⿐衄、⿐息⾁、⿐炎地仓⽳:治疗⾯神经⿇痹及痉挛、⼝⾓炎、⼝腔炎承浆⽳:治疗糖尿病、颜⾯病、⽛痛、不语胸部腹部⽳位图及作⽤功效天突⽳: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失⾳、噎嗝璇玑⽳:治疗咳喘、咽喉肿痛神藏⽳: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欲不振华盖⽳:治疗咳喘、胸满膻中⽳:治疗⽓短、哮喘、噎嗝鸠尾⽳:治疗胃痛、呕吐、⽓喘、胸满上脘⽳:治疗胃肠疾患梁门⽳: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中脘⽳:治疗胃肠疾患、⽓喘下脘⽳:治疗胃肠疾患⽔分⽳:治疗⽔肿、肠鸣、腹痛、腹胀神阙⽳: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海⽳:治疗泌尿、⽣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肿关元⽳:治疗泌尿、⽣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中极⽳:治疗泌尿、⽣殖系统诸症、下腹痛、⽔肿曲⾻⽳:治疗遗精、⾚⽩带、尿闭横⾻⽳: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迎⽳:治疗咽喉肿痛、⾼⾎压缺盆⽳:治疗咳喘、胸满、项强⽔突⽳: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云门⽳:治疗咳嗽、喘息、胸闷⽓舍⽳:治疗咽喉肿痛、咽⾷不利、颈项强痛⽓户⽳:治疗咳喘、胸肋胀痛中府⽳:治疗咳嗽、喘息、胸痛灵墟⽳: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欲不振神封⽳: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欲不振期门⽳: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不容⽳: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咳嗽章门⽳: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太⼄⽳:治疗胃肠疾患天枢⽳:治疗胃肠疾患、⽔肿、⽉经不调⼤横⽳:治疗腹泄、便秘、⼩腹痛、胃下垂外陵⽳:治疗脐周痛带脉⽳:治疗妇⼥经带病、腰肋痛⽔道⽳:治疗⼩腹胀满、尿闭、腹⽔、精索及睾丸痛府舍⽳:治疗腹痛⽓冲⽳: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经漏胎产诸症冲门⽳:治疗腹胀痛、尿闭⼈体背部⽳位图及作⽤功效定喘⽳:治疗哮喘肩中俞⽳: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秉风⽳: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治疗肩胛痛、⼿⿇、⽿鸣、⽿聋、上肢痛臑俞⽳:治疗肩臂酸痛膈俞⽳:治疗咳嗽、吐⾎、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魂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脾俞⽳: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京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三焦俞⽳: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海俞⽳:治疗腰痛、痔疮关元俞⽳: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膀胱俞⽳: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秩边⽳:治疗腰痛、坐⾻神经痛、前列腺炎⽩环俞⽳:治疗遗精、⽩带、⼆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会阳⽳: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腹泄、痔疮胳膊⼿部⽳位图及作⽤功效商阳⽳:治疗⼿痛⿇、脑充⾎少商⽳:治疗喉哑、⿇痹、呕吐、呃逆合⾕⽳: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痛、闭经阳溪⽳:治疗⼿痛⿇、⽿⽬齿痛阳池⽳:治疗感冒、上肢、⼿腕关节炎⽀沟⽳:治疗⼤便秘结、⼿⾜倦怠四渎⽳:治疗齿痛、肘臂痛⼿三⾥⽳:治疗齿痛、半⾝不遂曲池⽳:治疗肘中痛、⽉经不调、上臂痛、半⾝不遂肩髃⽳: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不遂曲垣⽳:治疗神经痛、肩部⿇痹肩髎⽳: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痹肩贞⽳:治疗肩关节炎、上肢⿇痹臂臑⽳:治疗颈椎病、⼿臂不举消泺⽳:治疗颈痛、⿇痹、头痛清冷渊⽳:治疗肩痛、头痛天井⽳:治疗喘息中魁⽳:治疗⼿指不伸少泽⽳:治疗⼝⼲、前臂痛、⼩指痛、头痛液门⽳:治疗⼿臂痛、头痛、齿痛前⾕⽳:治疗吐⾎、⽿鸣、⼿痛后溪⽳:治疗肘臂痛⿇、⽿聋中渚⽳:治疗头痛、⽿聋、⼿臂痛不得屈伸腕⾻⽳:治疗腕痛、⿇痹、指肿阳⾕⽳: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聋、⽿鸣养⽼⽳:治疗肩臂痛⿇、弱视外关⽳:治疗上肢⿇痹、半⾝不遂⽀正⽳: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尺泽⽳: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海⽳:治疗上臂痛⿇、⼼肺痛青灵⽳:治疗肘关节伤痛尺泽⽳: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曲泽⽳:治疗肘痛、热病少海⽳:治疗头⽬眩晕、颈椎病、肘挛⼿颤、⼼痛间使⽳:治疗调经、⼼脏病、中风、液肿列缺⽳:治疗头痛内关⽳:治疗半⾝不遂、臂痛、⼼脏病⼤陵⽳:治疗⼼脏病、热病神门⽳:治疗失眠、头晕痛、⼼脏病鱼际⽳:治疗齿痛、头痛少府⽳:治疗⼼脏病劳宫⽳:治疗中风、齿痛少商⽳:治疗喉哑、⿇痹、呕吐、呃逆⼈体腿部⽳位图及作⽤功效伏兔⽳:治疗下肢⿇痹、腰痛、胸痛阴市⽳:治疗腿痛、⽔肿、糖尿病梁丘⽳:治疗膝部⿇痹犊⿐⽳:治疗脚⽓、膝关节痛⿇、⽔肿⾜三⾥⽳:治疗脚⽓、⿇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病上巨虚⽳:治疗四肢痛⿇、腰痛、肠胃病条⼝⽳: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胃肠病丰隆⽳:治疗下肢痉挛、痛⿇下巨虚⽳:治疗坐⾻神经痛、脑贫⾎解溪⽳: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冲阳⽳:治疗胃胀、⾜⿇痹陷⾕⽳:治疗胸胀痛、盗汗内庭⽳:治疗腿肿、头痛、转筋箕门⽳:治疗腿痛、⽣殖器病环跳⽳:治疗腰腿痛、半⾝不遂、舒筋活⾎⾎海⽳:治疗⼀切⾎病、妇科病阴⾕⽳:治疗膝痛、阳痿、带下风市⽳:治疗下肢⿇⽊阴陵泉⽳:治疗糖尿病、腰病中渎⽳:治疗半⾝不遂、⿇痹、下肢病膝阳关⽳:治疗膝关节炎、下肢⿇痹、脚⽓地机⽳:治疗⼩腿痛⿇、胃肠病阳陵泉⽳:治疗半⾝不遂、关节炎⾜三⾥⽳:治疗脚⽓、⿇痹漏⾕⽳:治疗⼩腿痛、神衰、脊髓病三阴交⽳: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三阳交⽳:治疗⼩腿痛、颈椎痛阳辅⽳:治疗腰腿痛悬钟⽳:治疗⼿⾜不遂、⼀切⾻病复溜⽳:治疗下肢⿇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太溪⽳:治疗四肢⿇痹照海⽳:治疗下肢病、肾病公孙⽳:治疗⼀切⽓病环跳⽳:治疗腰腿痛、半⾝不遂、舒经活⾎、神经痛承扶⽳:治疗坐⾻神经痛、下肢瘫痪殷门⽳:治疗腰腿痛、坐⾻神经痛委中⽳:治疗腰背痛浮郄⽳: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神经痛委阳⽳:治疗膝关节痛、此⽳解热合阳⽳:治疗脊髓病、抽筋承筋⽳:治疗⼀切筋痛筑宾⽳:治疗腿痛承⼭⽳:治疗内外伤痛飞扬⽳:治疗脚⽓、眩晕、⼩腿⽆⼒跗阳⽳:治疗下肢⿇痹、腰胯痛昆仑⽳:治疗头痛、眩晕、腰痛申脉⽳:治疗痉挛、此⽳主伸展⼀切⾦门⽳:治疗癫痫、筋病京⾻⽳:治疗脚痛仆参⽳:治疗⾜跟⾻痛脚部⾜底⽳位图及作⽤功效涌泉⽳:治疗⾼⾎压、呃逆、此⽳主将⼀切丘墟⽳:治疗坐⾻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解溪⽳: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中封⽳:治疗全⾝⿇痹、腰痛、遗尿冲阳⽳:治疗胃胀、⾜⿇痹⾜临泣⽳:治疗全⾝⿇痛、眩晕陷⾕⽳: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太冲⽳:治疗腰痛、调经内庭⽳:治疗腿肿、头痛、转腹⾏间⽳:治疗便秘、腹痛、腰痛侠溪⽳:治疗⽿聋、头晕痛、下肢⿇痹厉兑⽳:治疗⾜痛、脑贫⾎、⿇痹多梦。
针灸定位横向总结
针灸横向总结(重点关注易混淆归经)
头部:百会四神聪颧髎
前发际:神庭头维头临泣
后发际/项后:大椎定喘哑门风府风池天柱安眠
前项:人迎
眼周:承泣四白地仓阳白头临泣精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球后太阳印堂
耳周:耳门听宫听会翳风角孙率谷牵正
唇周:廉泉承浆水沟地仓颊车下关
胸周:膻中天突天池
肩周:肩髃肩髎肩井肩贞天宗臂臑
臀周:次髎承扶秩边
7胸:至阳膈俞
7颈:大椎定喘
肋间隙:大包日月期门(章门-带脉)
脐旁:神阙肓俞天枢
中脘梁门
后背:督脉夹脊背俞穴(胃脘下俞)
后正中旁开3寸:
膏肓志室秩边
腰部:腰阳关大肠俞腰眼
命门肾俞志室
膝周:膝眼犊鼻曲泉阴谷委中委阳
足三里阑尾穴上巨虚条口丰隆下巨虚
阳陵泉胆囊穴阴陵泉地机梁丘血海
肘关节:尺泽曲泽曲池少海小海
腕横纹:太渊大陵神门阳池养老阳溪腕上:郄门:5
二白偏历
间使-支沟:3
外关-内关:2
手上:劳宫外劳宫腰痛点后溪
手部井穴荥:十宣八邪四缝
足部井穴荥:
足上其它:然骨束骨
内踝外踝3:悬钟三阴交
内踝外踝5:光明蠡沟
踝关节:足临泣解溪
外踝周围:昆仑申脉丘墟
内踝周围:太溪照海解溪复溜
其它:飞扬太白公孙
易混:承山承泣承浆手三里。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
.~1.保心护主的安脉.心包经天池穴:按天池远离亚健康..天泉:腋下横纹两寸。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
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治心血的供应。
保肝护肝的重要穴位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 5 寸处。
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
按这个穴必然要用大拇指按住,尔后手段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惹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治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
可治压力惹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胃部不适找内关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
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
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1.手少阴心经:调神理智的心脉..2.极泉穴:快乐生活,近离抑郁症的困扰.,在腋窝终点。
可以探查可否存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尔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3.青灵穴:今后远离止痛药.4.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
是心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治很好。
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扎实不下来。
可调治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5、灵道穴 : 腕横纹下 1.5 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宁静心神。
对慢性心脏病的人特别重要。
6、阴郗穴:腕横纹上 0.5 寸。
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扎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中间,点按要往里掐。
7.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
穴位深。
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
就是安放心神的门户。
增强睡眠。
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
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
还可防范老年痴呆。
一安放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
二增强胃动力。
三防老年痴呆。
四治疗晕车。
人体穴位图解
人体穴位图解经脉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意义-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又称正经作用-运行气血的主要干道特点-分手足三阴三阳四组,与脏腑连属,有表里相配,其循环自肺经开始至肝经止,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各经均有专定的腧穴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意义-不直接连属脏腑,无表里相配,故称奇经作用-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以调节十二经气血特点-任督两脉随十二经组成循环的通路,并在专定的腧穴,其他六脉不随十二经循环,腧穴都依附于十二经脉十二经别:足太阳经别、足少阴经别、足少阳经别、足厥阴经别、足阳明经别、足太阴经别、手太阳经别、手少阴经别、手少阳经别、手厥阴经别、手阳明经别、手太阴经别意义-正经旁出的支脉作用-加强表里经脉深部的联系,以补正经在体内外循环的不足特点-循环路线走向均由四肢别出走入深部(胸、腹)复出浅部(头、颈)十二经筋: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足阳明经筋、足太阴经筋、足少阴经筋、足厥阴经筋、手太阳经筋、手少阳经筋、手阳明经筋、手太阴经筋、手厥阴经筋、手少阴经筋意义-十二经脉所属的筋肉体系作用-联结肢体骨肉,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特点-循环走向自四肢末稍走向躯干,终于头身,不入脏腑,多结聚于四肢关节和肌肉丰富之处十二皮部:意义-十二经脉所属的皮肤体质作用-联结皮内,加强十二经脉与体表的联系,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皮肤部位的反应区特点-分区基本上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部位一致络脉十五络脉:手太阴络脉、手阳明络脉、足阳明络脉、足太阴络脉、手少阴络脉、手太阳络脉、足太阳络脉、足少阴络脉、手厥阴络脉、手少阳络脉、足少阳络脉、足厥阴络脉、任脉络脉、督脉络脉、脾之大络意义-本经别走邻经而分出的支络部作用-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特点-十二经脉和任督两脉各有一个别络加上脾之大络,共为十五别络孙络:络脉最细小的分支,网罗全身浮络:位于皮部的络脉穴位按功能分类解表穴(12穴):风府穴、大椎穴、陶道穴、玉枕穴、大杼穴、风门穴、风池穴、当阳穴、颞颥穴、太阳穴、百虫窝穴、京骨穴清热穴(85穴)清心热穴:天柱穴、小海穴、少海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曲泽穴、筑宾穴。
人体十二条经络全图
十二经络要穴目录一、手太阴肺经 (1)肺经的要穴 (1)二、手阳明大肠经 (3)大肠经的要穴 (3)三、足阳明胃经 (5)胃经的要穴 (5)四、足太阴脾经 (7)脾经的要穴 (7)五、手少阴心经 (9)心经的要穴 (9)六、手太阳小肠经 (11)小肠经的要穴 (11)七、膀胱经 (13)膀胱经的要穴 (13)八、足少阴肾经 (15)肾经的要穴 (15)九、手厥阴心包经 (18)心包经的要穴 (18)十、手少阳三焦经 (20)三焦经的要穴 (20)十一、足少阳胆经 (22)胆经的要穴 (22)十二、足厥阴肝经 (24)肝经的要穴 (24)十三、揉穴的诀窍及说明 (26)十四、身体经络时间表 (26)十二条经络一、手太阴肺经肺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肺经的要穴1.中府穴胸骨中旁开六寸处。
中府指中气之府。
中气指脾肺之气。
中府穴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液横纹下三寸。
古人找此穴方法,在鼻子上点一墨点,手平行与地用头去触胳膊,胳膊上有黑点处即是天府穴。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因此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侧边上。
尺——暗指肾,泽——雨露,即是补肾的穴位,肺经属金,尺泽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肾,所以这指金生水。
肾虚会上实下虚,气都淤上边来了,揉此穴有降逆气的作用,降逆所即可治高血压、哮喘。
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肺经上的郄穴(郄穴治急性病),穴位较深。
主管所有的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汗不出或开热不出汗,可起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嗽、急性的咽喉痛。
5.列缺穴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处感风寒引起的头疼,治落枕,头项寻列缺,即头脖子方面有病找列缺。
6.经渠穴桡骨头(桡骨茎突)凸起处外侧边缘。
侧象向外推按。
治咳嗽的要穴,虚寒或肺热引起的咳嗽。
7.太渊穴腕横纹边外侧,穴位较深,用大拇指硌此穴较好。
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史上最全人体十二经络动态运行图(养生达人珍藏版)!
史上最全人体十二经络动态运行图(养生达人珍藏版)!1、十二经络之一——肾经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妇科、前阴、肾、肺、咽喉病证。
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水肿、便秘、泄泻,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
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
2、十二经络之一——胆经主要证候寒热,口苦,胁痛,偏头痛,外眼角痛,颈及锁骨上窝肿痛,腋下淋巴结肿大,股、膝、小腿外侧疼痛及第四足趾运动障碍。
主治侧头、眼、耳、鼻、喉、胸胁等部位病症,肝胆、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3、十二经络之一——心经本经自胸中起始,出来属于心包络,向下贯穿膈肌,联络上、中、下三焦。
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在腋下三寸的部位(天池)又向上行至腋窝下面。
沿上臂前边,行走在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沿中指出其末端(中冲);它的另一条支脉,从掌中分出,出无名指尺侧端(关冲)。
脉气由此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循(循字据《甲乙经》卷二及《素问·藏气法时论》王注补)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4、十二经络之一——小肠经经脉分布于手小指的尺侧、上肢外侧后缘、肩后及肩胛部、颈部、面颊、目外眦、耳中、目内眦。
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
人体经络系统及穴位详解
人体经络系统及穴位详解人体经络图经络理论是中医最基础的理论,无论是中医的外治疗法,如针灸、推拿还是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中,经人体经络图开始,人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络理论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认识中医就从了解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
经络学说是中医的精髓之一,与脏腑、气血等基础理论一起,对中医各科特别是对针灸的临床辩证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体经络图,是经络养生、经络保健、经络疗法的先决条件,不明经络,开头动手就错,古往今来的注明中医学家都对人体经络有着很深的研究,比如鼎鼎大名的李时珍除了编写出了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在经络研究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奇经八脉考就是其对经络研究的总结。
人体经络图由十二经络图和奇经八脉图组成,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图、手厥阴心包经图、手少阴心经图)、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图、手少阳三焦经图、手太阳小肠经图)、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图、足少阳胆经图、足太阳膀胱经图)、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图、足厥阴肝经图、足少阴肾经图)。
奇经八脉图片包括督脉图、任脉图、冲脉图、带脉图、阴维脉图、阳维脉图、阴蹻脉图、阳蹻脉图共8条。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也称为“正经”。
奇经八脉的“奇”有“异”的意思,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
学习、记忆经络理论的方法经络穴位众多,而且名称怪异,走行方向也复杂,对于现代人来说,初次接触经络、穴位完全是阅读天书,很难理解,名词生涩,不容易理解,因此学习经络的方法主要就是反复背诵,形成印象,可以先从熟悉人体经络图开始。
熟能生巧,取穴简便的方法很多书上有介绍,比如体表标志取穴、简便取穴法等,以及一些歌诀,我就不介绍了,不论哪种简单方法都一样还需要个人用心、下工夫去背记。
人体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学好中医并不难!
人体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学好中医并不难!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经穴图谱,分部位总结,并按照十四经脉列出,总共有361穴,非常实用,建议中医都收藏了。
中医认为凡是归属于十二经脉、任脉、督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穴位。
这些腧穴因分布在十四经循行线路上,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不仅具有主治本经病症的作用,而且能反映十四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症。
分布于十四经以外的腧穴有“经外奇穴”、“阿是穴”、“耳穴”等。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至阴穴。
足太阳膀胱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胆囊炎。
泌尿生殖系统:肾炎、阳痿、睾丸炎、闭经、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
其他疾病:失眠、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气。
肝胆病:各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脾肿大、抑郁症。
-经络穴位 横向对比
.
.
.
.
.
.
.
行间足厥阴肝经在足背,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直刺0.5~0.8寸足趾至阴足太阳膀胱经在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跟角侧后方0.1寸 1.浅刺0.1寸;2.胎位不正用灸法足窍阴足少阳胆经在足趾,第4趾末节外侧,趾甲跟角侧后方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历兑足阳明胃经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跟角侧后方0.1寸
大敦足厥阴肝经在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跟角侧后方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隐白足太阴脾经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跟角侧后方0.1寸浅刺0.1寸足心涌泉足太阴肾经在足底,驱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1.直刺0.5~1寸;
2.针刺时,要防止刺伤足底动脉弓;
3.临床常有灸法或药物贴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道
足阳明胃经
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中极
任脉
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
1.直刺1~1.5寸
2.孕妇慎用
大赫
足少阴肾经
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直刺1~1.5寸
归来
足阳明胃经
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长强
直刺0.3~0.5寸
后溪
少太阴小肠经
在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直刺0.5~1寸
治疗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中渚
手少阳三焦经
在手背,第4、5掌骨间,第4掌骨关节近端凹陷中
直刺0.3~0.5寸
直刺1~1.5寸
天枢
足阳明胃经
在上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大横
足太阴脾经
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
直刺1~1.5寸
带脉
足少阳胆经
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直刺1~1.5寸
气海
任脉
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
1.直刺1~1.5寸;2.多用灸法;3.孕妇慎用
关元
任脉
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颈前区
廉泉
任脉
在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
向舌根斜刺0.5~0.8寸
人迎
足阳明胃经
在颈部,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天突
任脉
在颈前区,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1.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
2.必须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
直刺0.3~0.5寸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
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小臂
手三里
手阳明大肠经
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孔最
手太阴肺经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
郄门
手厥阴心包经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直刺0.5~1寸
支正
少太阴小肠经
体表分部
穴位
所属经脉
具体定位
操作要点
头颈部
头部
百会
督脉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1.平刺0.5~8寸;2.升阳举陷可用灸法
上星
督脉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平刺0.5~0.8寸
神庭
督脉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平刺0.5~0.8寸
头临泣
足少阳胆经
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
平刺0.5~0.8寸
内关
手厥阴心包经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直刺0.5~பைடு நூலகம்寸
外关
手少阳三焦经
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歇中点
直刺0.5~1寸
列缺
手太阴肺经
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拇长伸肌腱沟的凹陷中
通里
手太阴心经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头维
足阳明胃经
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率谷
足少阳胆经
在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平刺0.5~0.8寸
阳白
足少阳胆经
在头部,眉上1寸,瞳孔直上
平刺0.5~0.8寸
印堂
督脉
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1.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2.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角孙
手少阳三焦经
风府
督脉
在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1.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2.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天柱
足太阳膀胱经
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1.直刺或斜刺0.5~0.8寸;2.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大椎
督脉
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睛明
足太阳膀胱经
在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
1.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进针0.5~1寸。
2.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应改变进针方向或退针。
3.不3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4.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5.针具宜细,消毒宜严
6.禁灸
瞳子髎
足少阳胆经
1.直刺0.3~0.5寸;2.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养老
少太阴小肠经
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
1.直刺或斜刺0.5~0.8寸;2.强身保健可用温和灸
阴郄
手太阴心经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1.直刺0.3~0.5寸;2.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臂臑
手阳明大肠经
在臂部,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
肘区
尺泽
手太阴肺经
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曲泽
手厥阴心包经
在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
少海
手太阴心经
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直刺0.5~1寸
小海
少太阴小肠经
在肘后区,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向上斜刺0.5~1寸
躯干部
胸腹面
肩井
足少阳胆经
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1直刺0.5~0.8寸;2.内有肺尖,不可深刺;3.孕妇禁针
天突
任脉
在颈前区,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1.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
2.必须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
督脉
在会阴区,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1.紧靠尾骨前面斜刺0.8~1寸;2.不宜直刺,以免伤及直肠
后腰背部
大杼
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1.斜刺0.5~8寸;2.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风门
足太阳膀胱经
在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颈后区
翳风
手少阳三焦经
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直刺0.5~1寸
完骨
足少阳胆经
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中
平刺0.5~0.8寸
风池
足少阳胆经
在颈后区,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1.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
2.或平刺透风府穴
3.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直刺0.8~1.2寸
小肠俞
足太阳膀胱经
在骶区,横平第1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
直刺或斜刺0.8~1.2寸
次髎
足太阳膀胱经
在骶区,正对第2骶后孔中
直刺1~1.5寸
膀胱俞
足太阳膀胱经
在骶区,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
直刺或斜刺0.8~1.2寸
秩边
1.向上斜刺0.5~1寸;2.多用灸法
肾俞
足太阳膀胱经
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直刺0.5~1寸
志室
足太阳膀胱经
在腰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斜刺0.5~0.8寸
腰阳关
督脉
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1.向上斜刺0.5~1寸;2.多用灸法
大肠俞
足太阳膀胱经
梁门
足阳明胃经
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建里
任脉
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上
直刺1~1.5寸
章门
足厥阴肝经
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
直刺0.8~1寸
下脘
任脉
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上
直刺1~1.5寸
神阙
任脉
在脐区,脐中央
一般不用针,多用艾条或艾柱隔盐灸法
肓俞
足少阴肾经
在腹部,脐中旁开0.5寸
1.斜刺0.5~0.8寸;2.热证宜点刺放血
身柱
督脉
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向上斜刺0.5~1寸
肺俞
足太阳膀胱经
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1.斜刺0.5~0.8寸;2.热证宜点刺放血
膏肓
足太阳膀胱经
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1.斜刺0.5~0.8寸;2.此穴多用灸法,每次7~15壮,或温灸15~30分钟
直刺0.3~0.5寸
阳溪
手阳明大肠经
在腕区,腕背侧缘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鼻烟窝”凹陷中
手掌背
鱼际
手太阴肺经
在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
在手背,第1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劳宫
手厥阴心包经
在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
少府
手少阴心经
在手掌,横平第5掌指关节近端,第4、5掌骨之间
在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
1.平刺0.3~0.5寸;2.小儿痄腮用灯火灸
完骨
足少阳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