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读《孟子》有感心得作文五篇
学习孟子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孟子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学习孟子的篇1孟子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虞舜、傅说、管夷吾、胶鬲、孙叔敖和百里奚这六位古代贤人,原本地位卑微,历尽磨难,才成为君主或重臣。
他认为,经历困境和磨难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他还说,一个人犯错误后才能振作起来,国家遇到敌国威胁后才能保持警惕,失去敌国的威胁,常常会居安而不思危,和平麻痹,走向灭亡。
他就是这样,以个人和国家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个分论点。
那么,这个分论点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且看下面两个事例:我教过一个学生,他随离异后的母亲生活。
母亲自杀未遂,疯了,失去了自理能力和抚养孩子的能力。
他又改跟父亲,而父亲已另立新家,便嫌弃、虐待他。
他只好流浪街头。
后来,他得到姨妈、舅舅的接济,白天上学,晚上帮姨妈看守五金档。
谁料他以怨报德,竟带几个猪朋狗友偷走档口里的钱财,最终锒铛入狱。
他先身处离异家庭,后又寄人篱下,却没能“生于忧患”。
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都受到秦国的威胁,却相继灭亡。
它们也没能“生于忧患”。
拿这两个事例跟孟子的观点相对比,前提条件一样,但结局刚好相反。
那个学生的结局为什么会跟孟子的观点相反?因为他觉得世界上没一个好人,因为他不懂报恩,因为他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薄弱,自暴自弃。
可见,决定人的生死的主要因素是由人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技能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生理健康状况等所组成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大小,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只是一个次要因素。
面对吴国的进犯,勾践能卧薪尝胆,东山再起;面对日寇的入侵,溥仪却俯首称臣,甘当傀儡。
六国的结局为什么跟孟子的观点相反?苏洵曾经论证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可见,决定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是由国家的决策水平、经济实力、科技条件、社会秩序、国防状况等所构成的综合国力,这个综合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这个国家对抗内忧外患的胜败,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也只是一个次要因素。
《孟子》读书心得感悟(精选10篇)

《孟子》读书心得感悟(精选10篇)《孟子》读书心得感悟篇1孟子的政治主张久久难以实现,他很着急。
恰在此时,他的学生公孙丑变便把他与实现霸业的管仲、晏子相比,这更使孟子心中难受,但作为王者师的他有怒而不敢发泄出来,如过他发泄出来,便有时他王者师的身份,于是他借增西发泄了心中的怒气,真是一举两得。
一发泄了心中的怒气,二为自己的仁政、王道找到了借口,何乐而不为。
他看不起管仲、墨子的霸业,但他说:“以齐王,由反手也。
”难道他不知到齐国能有今天,正是管仲、墨子的功劳,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公孙丑又问孟子:“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乎?”于是孟子大谈阔论,从勇气谈到豪然正气,其实它真正想谈的就是他所谓的浩然正气。
公孙丑问道:“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正气。
”“敢问何谓浩然正气也?”曰:“难言也……”孟子所谓的浩然正气,与他的性本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真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娞矣。
”孟子教化人们培养仁义之心和浩然正气必须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有人走在路上连一只蚂蚁也不敢踩死,正是因为对这种思想的培养,大多数中国人骨子里就生长着仁义,这恰恰让一部分小人乘虚而入。
当今的世道就有这样的小人在大小的舞台上指手画脚,狐假虎威。
我恨小人,因此我恨孟子所提倡的性善论。
如果大家都有一点老黑格尔的性恶论的思想,就不至于产生这样的小人了。
当然孟子有许多好的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公孙丑说:“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向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教不倦也。
’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仁且智,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孟子非常谦虚,从不把自己看作圣人,孔子尚不敢自沉圣人,何况我孟子呢?这正是孟子伟大人格魅力之所在。
我们缺少的正是孟子的这种人格魅力,在学习生活当中,有一点成绩就夸夸其谈,自高自大。
孟子读后感作文范文(7篇)

孟子读后感作文范文(7篇)孟子读后感作文范文(篇1)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说“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自己思想的完整体系,提出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
孟子主张“仁政、兼爱、非攻,和平,反对战争,人性向善”。
个人感觉《孟子》比《论语》更为丰厚可读,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今天,我坐下来静静的摊开这本书,再次让思想在孟子的精神世界中遨游感悟。
孟子的代表作是《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这几篇*我反复诵读,颇有感受:在《梁惠王上下》中,孟子认为:王道和仁政是立国的根本。
为政者应该施行王道,反对霸道,实行仁政,反对暴政。
仁义的准则应该是为政者处理国家政事的根本立脚点。
仁义的思想应该贯彻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这句话说的是,如果在经济上能使大家安居乐业,社会自然就安定,政权自然就巩固了。
而在思想上,要树立起“不忍人之心”,要树立起仁爱的观念。
在关心民众疾苦,要为解除民众的疾苦而尽心竭力,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幼以及人之幼”。
在这篇《梁惠王上下》中,体会到一个国家的安定繁荣和发展,需要做到优则与民同忧,乐则与民同乐。
在《公孙丑上下》中,孟子倡导仁义,主张施行仁政。
他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行仁政,得人心,就多助;不行仁政,不得人心,就寡助。
在《滕文公上下》,孟子强调士大夫要有“大丈夫”的气概,在立身行世方面要注意节操;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向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在我认为,孟子是怀有匡正天下的巨大抱负的。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孟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将心得体会写好之后,我们要对其中的语言表达做好检查,只有站在不同的层面,我们才会有不同的感悟产生,这时候就要将心得体会写好,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孟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孟子的心得体会5篇

孟子的心得体会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心得体会、计划方案、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reflections, plan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孟子的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了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心得体会是我人生的财富,让我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孟子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孟子优秀读后感最新5篇

孟子优秀读后感最新5篇孟子是儒家学派大师,名轲,字子舆,人称“亚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张施仁政,讲王道。
《孟子》所教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崇奉,一种生生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
下面给您带来孟子优秀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孟子》读后感1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
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
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
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
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
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
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
《孟子》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孟子》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既然这样,那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孟子》读后感(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孟子》读后感1仅读《孟子》几章,可将其为政理想概括为:为政一处,造福一方;为政一时,泽被千秋;为政以仁,民众拱之如日月;为政以利,民众视之如草芥。
而对比今之为政者,有些领导,如日月乎?如草芥乎?其对己,恨不能尽天下之财物为我所有;对他人,恨不能有一毫财物为他所用;视己为至贵至尊,视他则至微至陋;口里大呼君子当淡泊名利,自强不息,实则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以利盈我;美其名曰领导就是公仆,心系员工生存,实则为只让牛儿奔跑,不让牛儿吃草;口里曰府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实则为员工真的成了牛,吃的是果真是草,挤的确是鲜奶,而领导依然是高高在上的人,吃的是奶,挤的是邪恶与虚伪。
民德不厚已久矣,民风不淳也已久矣!究其根本,上行下效已久矣!苟欲民德归厚,则必得为政者以德文己,以己化民。
如此则春风可化细雨,润物亦可无声。
如此为政者,与禽兽何异?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披着人皮的兽,不得而知。
唯愿为政者能日三省乎己,为人为兽,自可定论。
《孟子》读后感2读过孟子的《当今之世弃我其谁》后我被其中的名句所吸引,字里行间中又透露了孟子复杂的思想感情。
有些像告老还乡歌,又有些像解甲归田赋。
孟子的学生是很优秀的,在这时深知老师的心情,于是引用了平时孔子所说的“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来加以劝慰。
孟子也很不错,坦率的承认“彼一时,此一时也”。
人非圣贤,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情绪呢?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事事处处都不怨天尤人该多好呀!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努力,离成功更进一步。
如果大家都不在抱怨,我们的社会能不和谐么?反过来想一想,怨天尤人其实也无济于事,抱怨过后还得自己努力弥补,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遇事经常抱怨,会让人意志消弭,于事无补。
“当今之世,弃我其谁也?”仔细想想,其中蕴含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孟子》读书心得感悟(精选10篇)

《孟子》读书心得感悟(精选10篇)《孟子》读书心得感悟篇1《孟子》教会了我们孝顺。
《孟子》一书中言“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他主张的本质上是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友爱。
这种道德理论正是我们所崇尚的。
可是现在的社会,新闻媒体曝光的因为父母年老而嫌弃自己父母是拖累而将他们赶出家门的例子比比皆是。
曾有报道称一名四十多岁的男子因为不务正业而单身着,他的八十多岁老母亲为其担忧而不与小儿子进城享福。
因为该男子喜欢嗜酒,有一回醉酒回来后,殴打自己的老母亲,并将其把她赶进厨房做饭。
但老人因年老体衰,并且身上全是伤,摔倒在厨房里。
那时正值冬天,老人被活活冻死在厨房里。
该事件被报道出来后,引起社会的关注,许多人为此感到心寒。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着一颗向善的心。
一个人,他如果想存在于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立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保持着一颗向善的心。
我们也要保持有一颗孝顺的心。
“百善孝为先”,这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孟子》提醒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其中就蕴含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时刻提醒着我们: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反观现在的社会,在利益的重熏下,人类大量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沙漠化。
工业污水的排放和人类不知节制的捕鱼,造成了生物鱼类的灭绝,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这样我们又怎样进行可持续呢?难道这不令我们反思吗?有句俗语“金山银山,不比绿水青山”这就体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如果环境破坏了,就算我们有再多的财富也找不回以前的青山绿水。
阅读经典书籍,传承孟子的思想理念是我们青少年的责任。
但是在这信息化时代,又有多少人可以去阅读那经典文化?许多年轻人只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
多少人时刻放不下手机,只是为了刷微博,刷刷微信朋友圈。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手机,离开眼前的电脑。
《孟子》的心得作文(精选7篇)

《孟子》的心得作文(精选7篇)《孟子》的心得篇1施行了仁政之后,可以获取天下的民心,而接下来要做的,是救他国之民于水火,也就是征伐问题,征伐,是仁政的向外推行过程。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实际上战国时期也是如此,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都是为了土地、人口的争夺,说统一天下在当时并不实际,只有到战国后期,在秦国强的国势下,其它诸侯国摧枯拉朽,统一天下才成为一个目标。
孟子说的王天下,其实并不是指的是土地意义上的天下,而是民心上的天下。
能获取天下民心,也就得到了天下。
至于征伐他国,必出于义,义,在孟子看来也就是民意,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看重了民心的作用。
说孟子言必称尧舜,其实并不完全,其更多说到的是商汤和周文王,其中说到商汤更详细。
如对于王天下,商汤实际上就是孟子经常提到的君王榜样,商汤的征伐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所以东征西怨、南征北怨,此一“怨”就是埋怨没有先来解救自己,可见这种征伐由于出于民心,所以百姓都希望仁德的君主先来帮助自己解脱困厄。
因此,当“义师”到来的时候“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征战必势如破竹,王天下自然易如反掌。
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甚至不惜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彰显民心的重要,甚至不惜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来警戒君王。
虽然孟子终其一生没有实现理想,但其对于民心的重视及其对于仁政的阐释对后世无论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一)持志养气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
他提出"舍生取义"的理想境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与孔子一样,孟子也要求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要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
认为志士仁人应该把道德理想放在首位,就这点说,有合理的因素,但他把求生存的欲望与道德意识对立起来,这也是片面的。
《孟子》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

《孟子》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子》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孟子》的读书心得范文一最近几周,我完成了《孟子》这本书。
其书共分为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离娄章句上,离娄章句下,万章章句下,万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尽心章句上,尽心章句下。
其实,我对那些古文是一窍不通。
但是后来,我发现家里实在是没有什么书了,只能读它了。
它里面有原文、译文和注释,这也带个我了不少便利。
一开始,我是按照原文、注释和译文来读的。
原本就不懂古文的我按照这个顺序读书,自然更是“一头雾水”了。
我是读着读着就不想读了。
因此,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直到几天后,我无意中先看了译文,又看了注释,最后才看了原文,这样我一下子就可以读懂了。
真是太棒了!我终于成功了。
于是,在后面的阅读中,我是严格按照先译文,后原文,再注释的顺序。
我也明白了很多孟子的思想和道理,我受益无穷。
《孟子》的读书心得范文二往事跨越千年,永恒的,是智慧;不变的,是思想。
作为一代亚圣——孟子,这位儒家宗师,一生推崇其人生主张,游说各国,后来隐退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这包含了永不褪色的儒家文化的《孟子》。
程颐曾说过:“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
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
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寥寥数语,却将《孟子》精要概述无疑。
可见,孟子的思想之于孔子,既是继承,更是升华。
孟子也强调仁义,仁是人心的本质,义是人所必由的大道,倡导“性善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仁政学说和修养学说。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谓之本心,且与仁义礼智分别相对应。
读《孟子》有感精选5篇

读《孟子》有感精选5篇读《孟子》有感(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琅琅上口的《三字经》,作为每一代华夏子民的启蒙读物,不知浸润了中华文化多少年,可你们又是否知道?这连牙牙学语的孩子都能诵上几句的质朴文章,却隐藏着一位大思想家的思想精华,而这位大思想家,正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孟子。
同是贵族,比不得孔子,贵族落魄的现在进行时,孟子俨然定过去完成时了。
他少年家贫,由寡母抚养成人。
《三字经》中也有记载:“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就是这样严苛的教育,让孟子成为后来的一代大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想孟子也不能免怀,但他又是不同的。
他在由家贫而导致的现实的性格中,还蕰藏了那么一丝让人动容的天真。
开头我们讲《三字经》,说它里面有孟子的思想精华,指的便是他的“性善论”,而我说孟子天真,就是从“性善论”中发现的,为什么呢?我们来细究一下,“性善论”中强调,人性是本善的,只不过有时人们处事并不能完全符合仁义标准,所以要用品德修养来进行约束。
而问题就出在这。
不是我思想黑暗,试问现在谁能说用品德修养就能使坏人变好,好人更好。
如果真那样,还要警察干什么?而现在都是这样,更遑论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国时代了,今晚想着扩充领土,士大夫们想着争权夺利,就连普通人,也醉心于那蝇营小利无法自拔,谈品德,谈修养,那真的是个笑话,怎能不让人感叹孟子的天真呢?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正是由于他的天真,才突出了的良善,才彰显了它的美好,才能使它成为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历史长河一遍遍的洗刷中,获得后人的敬拜与推崇。
因为只有他,谈及“亦有仁而已矣”,只有他,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只有他,才能护佑心中的良善之光并天真的相信别人也能做到。
突然想起一句话,用来昭明孟子之志到正好:虽千万人,吾亦往矣!迷茫,就是才华配不上梦想。
读《孟子》有感(2)《孟子》,是儒家的经典名著,也是研究孟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学说的最重要的资料。
孟子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孟子心得体会范文5篇孟子心得体会范文1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被列为“四书”之首的《孟子》,深深地被该书畅达的说理,充沛的气势所感染。
孟子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其“仁者无敌”、“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思想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其“仁政”观点,被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治国良策。
宋朝以后直到清末,《孟子》一直是科举考试必考内容,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孟子》一书中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
出自《孟子》一书的成语“揠苗助长”,曾经被改写为一则寓言故事编入小学教材。
这则寓言通过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光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要想使地里的幼苗长得好,只能勤于耕耘。
不愿耕耘,拔苗助长,最终必然失败。
教学和植物生长一样,也必须遵循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时刻关注学生主体的体验。
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去汲取营养,学会知识,提高成绩。
切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这则寓言故事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我们应该遵循规律、顺其自然。
当我们急于求成的时候,往往显得过于浮躁,一味冒进反而更容易迷失方向,适得其反。
《孟子.告子下》中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
““教亦多术”反映孟子主张教育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注重差异,因材施教。
“不屑于教”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不屑于教,亦是教之。
“不屑之教”的奥妙在于,我之所以不屑于教诲他,是让他羞愧而奋发向上。
《孟子》心得体会5篇

《孟子》心得体会5篇《孟子》心得体会篇1一、我读经的动机与目的作为社会化的人,我常感自身的不足,如为人处事还不够深明大义,待人接物还不够礼数周到,知识学问还不足以活灵活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人父母,我又深感“子之教,父之过”,教育子女责无旁贷,出于上述二大动机,我开始上下求索,而经书成了我的首选。
二、心得体会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小则修身养性,大则治国平天下,都能从中找到答案,是个人成长、自我完善的法宝,更是事业的发展、齐家治国的宝典。
心得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得自于《孟子》人与人的交往当中,往往由于个人性情不同、个人追求不同,易产生矛盾、分岐、仇视,给工作、生活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工作事业上出现的不顺心?最常见的是抱怨别人、甚至怨天怨地怨命运,这种做法对人对己都无济于事。
孟子的思想让我豁然开朗,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礼人不答,反其礼。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意思是当我们关心他人,他人却不领情时,可能是我们的内心还有不仁夹杂其间;努力治理人民,政治却不上轨道,可能是我们思虑不够周全;以礼待人而得不到回敬,可能是我们的恭敬还不够。
孟子带给我们是不怨天、不尤人,凡事通过反省、求助于自已,才能自求多福的积极的做法。
凡事反求诸己,带给我们的是心态的变化,由被动消极变得积极主动,且能及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化解矛盾;同时,会让人拥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清醒;会让人努力改进自己的言行、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有助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得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自于《大学》许多人追求着事业发展、家庭兴旺,但却不知从何做起,苦于求道无门。
《大学》一书讲得是修己治人、明体达用的学问,给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书上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告诉我们必须先由人内在的德性修养做起,而后才能达到外在事业的完成,指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均要从修身开始。
《孟子》学习心得(精选5篇)

《孟子》学习心得(精选5篇)《孟子》学习心得(精选篇1)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被列为“四书”之首的《孟子》,深深地被该书畅达的说理,充沛的气势所感染。
孟子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其“仁者无敌”“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思想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其“仁政”观点,被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治国良策。
宋朝以后直到清末,《孟子》一直是科举考试必考内容,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孟子》一书中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
出自《孟子》一书的成语“揠苗助长”,曾经被改写为一则寓言故事编入小学教材。
这则寓言通过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光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要想使地里的幼苗长得好,只能勤于耕耘。
不愿耕耘,拔苗助长,最终必然失败。
教学和植物生长一样,也必须遵循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时刻关注学生主体的体验。
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去汲取营养,学会知识,提高成绩。
切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这则寓言故事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我们应该遵循规律顺其自然。
当我们急于求成的时候,往往显得过于浮躁,一味冒进反而更容易迷失方向,适得其反。
《孟子.告子下》中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
““教亦多术”反映孟子主张教育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注重差异,因材施教。
“不屑于教”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不屑于教,亦是教之。
“不屑之教”的奥妙在于,我之所以不屑于教诲他,是让他羞愧而奋发向上。
读《孟子》的心得体会7篇

读《孟子》的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reports, refl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孟子》的心得体会7篇通过写心得,有利于我们不断的更替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感悟,运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撰写述职报告,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孟子》的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孟子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子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1初次接触《孟子》是在初中之时,当时并没有多大感觉,只是把节选文段当作课文去学习。
但是,当我在接到集团下发的《孟子》并读了几遍后,发觉这本书蕴含着很深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从此对之爱不释手。
尤其是读完《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我感触良多。
对于“五十步笑百步”更是有了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结合当今社会,我有所感悟。
不知是否有人也跟我一样曾经怀疑过“付出跟收获成正比”这句话,因为也有一句“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这样的经典句子,但现在的我更倾向于前一句。
很简单的例子,就拿赚钱来说,一部分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比另一部分人赚的多,甚至是多很多,赚的少的那部分人也许会抱怨,也许会嫉妒,也许会羡慕。
但我们所没有看到的是比我们赚的多的那部分人肯定比我们付出的“辛苦”要多,也许是身体上的,也许是心理上的,往往处在相近或一个级别上的人就会因为某些利益上或是某种心态不自然的产生了扭曲了的心理,这也许是社会复杂一面的部分原因吧。
人潜意识里都渴望被别人重视,但只是有时个人的期望值过高,而当别人没有达到你所希望的期望值时,也就会很自然的产生了所谓的失落感。
有些人喜欢隐藏自己,有些人喜欢锋芒毕露,永远隐藏的也好,锋芒毕露的也罢,只是还有一种伪装善良的“智人”,你又奈何的了呢?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改变不了就适应它,正如《孟子》所说:“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所以我们不要去做那些“五十步笑百步”的人。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2在我不大的情况下,就据说过《孟子》这本书,它是一本能文化教育大家怎样做人的书,另外也是一位亦师亦友。
2021《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1《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初次接触《孟子》是在初中之时,当时并没有多大感觉,只是把节选文段当作课文去学习。
但是,当我在接到集团下发的《孟子》并读了几遍后,发觉这本书蕴含着很深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从此对之爱不释手。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1孟子经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寓言来表达自己地观点和看法。
而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变成了今天我们常用地成语,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可见孟子思想对我们地影响对我们来说不可不谓深厚。
孟子所说的揠苗助长演变到今天一般都说成是拔苗助长,但说的都是同样一个道理,孟子认为教学和学习知识如同植物生长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而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不然就会像宋人那样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把自己累得不行不说,还枯死了禾苗,得不偿失。
要想幼苗茁壮成长,只有勤于耕耘。
不愿耕耘,拔苗助长,必然失败。
就像人的成长与发展一样,同样要遵循规律,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根基一点点变得牢固,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成长得更好,由一颗幼小的树苗长成一株参天大树。
孟子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守规律的同时还提醒人们凡是应顺其自然,适应事物本身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正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即是继承了孔子欲速则不达的思想。
当我们太想办成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急于求成而显得过于浮躁,沉不住气,冒冒失失的前进就失去了方向和重心,把握不住事物前进和发展的速度,方而更容易迷失方向。
孟子的观点就好像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道理一样,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越大,那它产生的反作用也就越大。
同样,如果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付出了太多的努力,那我们必然抱有更多的希望和企盼,而一旦事物的发展出乎我们的意料和想象,那我们将比用平常心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更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
作文《孟子》读书心得

作文《孟子》读书心得作文《孟子》读书心得篇1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
《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
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
宣王说:“不会。
”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
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
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
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
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
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
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
《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译: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
作文《孟子》读书心得篇2今天早上炼完功,我重温了孟子的经典。
孟子曰:一个人使人觉得他可爱便叫做好;他自己的确有那些值得人爱的优点便叫做实实在在;那些优点确实充于他本身便叫做美;不止是充实,而且表现出光辉灿烂便叫做大;不但是大,而且融化为一体,找不出他大的痕迹便叫做圣 ;圣人德广,以至到了神妙不可测度的境界,便叫做神!我最喜欢看孟子的书,他的辩解是我要学习的。
2021年读《孟子》有感心得作文五篇

读《孟子》有感心得作文五篇读书是一种乐,就像旅行是一种瘾,这两种东西总能治愈你心里某处若隐若现的小伤口。
有人说,读书能够让你长时间忍耐寂寞一样,读书更多的也是一种乐趣。
接下来是职场为大家的《孟子》的心得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 ___流派。
孟子非常重视民心 ___,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 ___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
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
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
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___,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 ___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
《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 ___的所思所想。
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 ___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读孟子心得推荐5篇

读孟子心得推荐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活动文案、应用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activity copywriting, applicatio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孟子心得推荐5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追求生活品质提升中获得的宝贵启示,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经验,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情况,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孟子心得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孟子》有感心得作文五篇读书是一种乐,就像旅行是一种瘾,这两种东西总能治愈你心里某处若隐若现的小伤口。
有人说,读书能够让你长时间忍耐寂寞一样,读书更多的也是一种乐趣。
接下来是职场为大家的《孟子》的心得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 ___流派。
孟子非常重视民心 ___,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 ___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
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
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
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___,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 ___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
《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 ___的所思所想。
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 ___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
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
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
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
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 ___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
用 ___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
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
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 ___;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
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 ___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
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
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
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
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
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 ___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
用 ___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
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
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___;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
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 ___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
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施行了仁政之后,可以获取天下的民心,而接下来要做的,是救他国之民于水火,也就是征伐问题,征伐,是仁政的向外推行过程。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实际上战国时期也是如此,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都是为了土地、人口的争夺,说统一天下在当时并不实际,只有到战国后期,在秦国强的国势下,其它诸侯国摧枯拉朽,统一天下才成为一个目标。
孟子说的王天下,其实并不是指的是土地意义上的天下,而是民心上的天下。
能获取天下民心,也就得到了天下。
至于征伐他国,必出于义,义,在孟子看来也就是 ___,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看重了民心的作用。
说孟子言必称尧舜,其实并不完全,其更多说到的是商汤和周文王,其中说到商汤更详细。
如对于王天下,商汤实际上就是孟子经常提到的君王榜样,商汤的征伐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所以东征西怨、南征北怨,此一“怨”就是埋怨没有先来解救自己,可见这种征伐由于出于民心,所以百姓都希望仁德的君主先来帮助自己解脱困厄。
因此,当“义师”到来的时候“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征战必势如破竹,王天下自然易如反掌。
孟子非常重视民心 ___,甚至不惜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彰显民心的重要,甚至不惜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来警戒君王。
虽然孟子终其一生没有实现理想,但其对于民心的重视及其对于仁政的阐释对后世无论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一)持志养气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
他提出"舍生取义"的理想境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与孔子一样,孟子也要求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要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
认为志士仁人应该把道德理想放在首位,就这点说,有合理的因素,但他把求生存的欲望与道德意识对立起来,这也是片面的。
(二)深造自得孟子强调学习、修身的关键在于自得。
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
"他认为君子深造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的追求而得到。
自觉追求而得到的,掌握得会比较牢固,牢固的掌握了,就会积蓄得很深,积蓄的深了,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据此,孟子主张,学习的深化,必须要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
尤其是学习中要有 ___思考精神,读书是必要的,但应求理解,而不能书云亦云,对前代的文献典籍,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三)专心有恒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孟子举例说:"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个人同时跟一个围棋国手学习下棋,但结果大不相同,这决非由于其智力差异,而是由于专心与不专心的缘故。
因此,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这是孟子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原则。
孟子主张专心致志的同时,还提出了持之以恒的思想。
他告诫学生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山间小道经常去走就变成了一条路,如果有一段时间不走,便会被茅草所堵塞。
学习亦然。
如果停下一个时期不用心学习,学到的知识也会遗忘。
因此,学习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他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有所作为的人做一件事如同掘井,掘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水,就停止挖掘,结果等于没挖,这说明有为者必须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
学习也是如此,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功亏一篑。
孟子 ___"一曝十寒"的学习态度,他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不可能得到生长。
都是反复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
孟子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孟子》也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
从中学及大学语文中,我们对孟子及他的一些言论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也学习了《孟子》中的部分篇章。
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未全文的去学习、品味过《孟子》,而这一次品读名著并写正是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