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分析
大学生校园法制工作总结
大学生校园法制工作总结
作为大学生,校园法制工作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在大学校园中,法制工作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更是培养学生正确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校园法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要肯定校园法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学校加强了法制教育的力度,开设了相关的法律课程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同时,学校建立了健全的法制管理体系,加强了对学生的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
此外,学校还加强了校园安全管理,保障了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然而,校园法制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学生的法制意识还不够强,一些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还不够到位。
其次,校园法制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一些违法行为在学校中仍然存在,给师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学校法制宣传和教育还需要加强,要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法制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
其次,要加强校园法制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制管理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最后,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开设更多的法律课程和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总之,大学生校园法制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管理和师生的利益。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法制工作,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育我们的科学讨论力量。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共享。
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篇1高校新生对法律的正义性普遍认同,但由于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文化、不良社会环境及学校教育局限性等缘由,导致高校新生法律学问不足,法律观念仍旧模糊,法律实际运用力量欠缺,法律意识不强;针对此现状,应实行有力措施培育、提高高校新生法律意识:依据高校新生的思想特点培育高校生法律意识;优化法制教育模式,重视高校新生法律素养的培育;创设社会与校内良好大环境,提高同学的法律力量等。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值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爱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现如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已成为中国基本的治国方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
法律意识指人们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观点、学问、思想等的总和。
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国家法治的盼望,是体现法治国家水平的标准,同时也是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实现的重要条件。
当代高校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是中华民族腾飞的盼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学问水平的凹凸,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高校新生正处于从高中到高校生活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了解高校新生法律意识现状,实行有力措施培育、提高法律意识对于高校新生自身成长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分析当代高校新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本次调查对象为贵州高校本科一班级同学,在调查对象上从性别、专业等做了相关比例要求,34.97%来自城市,65.03%来自农村,具有肯定的代表性,基本能反映出贵州高校同学的法律意识现状。
浅析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现状及改革建议
浅析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现状及改革建议摘要:高校法治教育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助推器。
但目前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存在高校重视程度不足、定位不清晰、教育形式单一、社会法治环境有待加强等不足之处,针对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高校法治教育成效的考核,高校应加强对法治教育课程及内容的改革创新、教师要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形式、全社会需参与优化法治环境,共同促进我国高校法治教育水平提升,助力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关键词:高校法治教育;现状分析;改革建议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国上下开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征程。
该决定中强调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和“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无疑,法制教育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助推器。
高校作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担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高校师生是社会中最具活力和文化水平的高级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接班人。
加强高校法治教育十分有助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和“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一、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分析高校师生群体是社会人民大众中受教育程度最高、思想文化素养最优的集中群体。
十八大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中将法治教育单列出来,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法治教育的高度重视。
在教育部门和各类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校法治教育较以往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待改进之处。
1、重视程度不足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总量屡创新高,201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已突破82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在现行高校教育评价体制下,毕业生就业率是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高校为了保证就业率,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就业导向的教育理念使得教育资源会严重偏向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花大力气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而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四、结论
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到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其现状和问题不容忽视。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在教育思路、教学手段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不断改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社会环境和发展需要。同时,各级政府和法律机构也应该加大有关法制宣传和宣传的力度,共同为建立更为和谐、稳定、有爱的社会作出积极的努力。
二、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系统性。目前,一些大学只重视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法律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因此,在校大学生完成了学习后,往往对法制教育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还存在欠缺。
2.传统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大学教育存在强调综合素质的趋势,导致一些大学重视课外活动和社团工作,而忽略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这种现象导致一些大学生没有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也没有形成法律意识。
1.注重法制教育的系统性。大学要强化法制意识的教育,并将其纳入到大学教育体系中。改变单纯的法律知识教育,注重大学生的思维探讨,票友大学生获得的“第二课堂”学分,也应该统计在其中。
2.建立高校法制教育平台。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法制教育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充分、丰富、多元的法律学习资源,包括线上线下现场教学、案例分析培训等,全面提升大学生对法律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大学生个体法律意识偏低。很多大学生对法律问题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层。他们往往只是知道某些法律的存在,而没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在生活中,一些大学生被坑骗,带有侥幸心理地犯法时,就会出现被罚款、扣留不等的严重后果,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的成长和生活。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不足与对策-最新作文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不足与对策高等院校作为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在高校里积极针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既是其教育职责的一部分,又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随着高校法制教育的开展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增强,能够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随着经济社会体制的改革和转型,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大学生法制教育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体现出一些不足。
为实现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不足和对策作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念陈旧。
首先,目前我国实践中的做法是将大学生法制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大学生法制教育没有独立地位。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虽然都属于社会价值教育范畴,但把法制教育视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用道德教育的模式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育观念已存在问题,难以达到法制教育的目标。
其次,法制教育受重视度不够,例如许多高校都没有正式的法律教研室,法制教育观念陈旧,甚至很多高校的法制教育课教师自身也不重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手段单一。
目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教育手段都偏于单一,各高校针对大学生强行统一开设的《法律基础》课程,课时少,内容庞杂繁多,大多是教师在讲台上蜻蜓点水地照本宣科,往往因为赶进度而简单地进行知识罗列和堆积,大学生在台下被动接收,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考完便扔,这仍然是最基本的“填鸭式”教育,难以激发大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热情,真正提升法律素养。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力度不够。
首先,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还存在优化空间,许多法律教师甚至并未接受过法律专业教育,法律素养不高。
其次,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不丰富,类别科目偏于单调,难以满足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内在需求。
最后,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往往仅集中在某段时期而不是贯穿整个学习期间,无法通过专业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学法的实效性。
大学生法制教育
大学生法制教育一、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迫切性(一)建设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从社会学角度讲,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
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
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
当我们以审思发展和关切生活的态度来判断实践视域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勿容置疑,作为造化育人的高等学府,主导性培育和快速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其参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塑造“现代型人才”不可推卸的职责。
然而,近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
广州市司法局的吴云南等同志对广东全省49所普通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念人震撼,1981—1998年,这49所普通高校曾有违法和犯罪的学生626人,约占同期在校学生总数的干分之二。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人事劳动保障局两名公务员2003年4月3日下午在办公室里遇刺。
警方确认,犯罪嫌疑人周一超时年22岁,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应届毕业生。
原来,他在该区公开招考公务员中,已通过笔试、面试,但健康检查不合格,未被录用。
因情绪悲观,产生报复念头,遂迁怒于人事部门的招考人员,最终导致行凶杀人。
2003年3月28日,在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南京10所高校成为首批中心成员。
之所以要建立这个“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是因为该院通过调查分析发现,2001年该区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率比上年上升300%,2002年比2001年上升120%,并且还得出结论,大学生犯罪大多是因为不懂法。
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法治意识的提高,高校法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然而,在实际开展高校法治教育方面,我们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现状分析1.法治教育理论薄弱目前,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主要为法律课程,而缺乏相关理论课程的设立。
理论教育的薄弱导致很多学生对法律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误区,难以真正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2.学生法制观念不够强烈在深度市场化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对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尊重、侥幸心理或抱有不正当的期待。
一些学生甚至认为只要有关系、能花钱就能解决问题,法律不具有强制性。
这种严重的法制观问题不仅对个人造成损失,而且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3.师资力量匮乏当前高校教师中,具备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不足,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较为薄弱。
而且,一些教师对法治教育理念的认识存在偏差,却并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无法开展实效性法治教育。
二、对策建议1. 资源整合实现多学科交叉、多层次深度发展高校应整合专业特长,实现多学科交叉互补、多层次深度发展。
构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等多类别多层次法治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的多元化。
2.学科建设完善“研究生法学硕士”培养计划高校应完善“研究生法学硕士”培养计划,加大对法学教育专业的支持力度,培养高水平法学人才,为高校法治教育队伍建设提供可靠的教学力量。
3.实践体验拓宽法治教育的特色探索和实践创新高校应在法治教育方面进行特色探索和实践创新,例如校园“法律援助”、“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实践体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管理规范加强教师教育理念培训高校应加强教师的教育理念培训,引导教师承认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确立正确教育思想和方法,提高开展法治教育的教育专业化水平。
同时,建立积极稳定的课程评估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的有效传达和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
试析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出路
思 维 方 式 和 行 为 习 惯 ,使 他 们 通 过 法 治 力 量 战 胜 邪 恶 和 自 身 弱 点 ,从 而 更 加 自尊 、 自立 、 自强 , 更 加 坚 信 法 律 、崇
尚 法理 。
1 周光发 .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 成都 中医药 大学学 论 J. 成 和 发展 。 因此 , 营造 良好 的校 园法 制 氛 围 、创 造 良好 的育 【]
培养 和提 高大学 生法律素质 的过 程中 ,应 当不断更新 教育 全 网 络 管 理 的 法 律 法 规 , 而 网络 负 面 作 用 的 扩 大 在 一 定 程
理 念 , 在 教 授 基 本 法 律 知 识 的 基 础 上 注 重探 索 灵 活 、 有 效 度 上 就 反 映 了 网络 法 律 教 育 的滞 后 现 状 。 因 此 ,作 为 高 校 的 教 学 方 法 , 引 导 学 生 主 动 对 社 会 法 律 现 象 进 行 观 察 与 思 应 该 充 分 运 用 信 息 化 的 技 术 手 段 ,注 意 校 园 网上 有 关 法 制
律 主 题 辩 论 赛 , 组 织 模 拟 法 庭 等 等 。 除 此 之 外 , 我 们 还 可 律 实 践 , 使 学 生 学 会 运 用 法 律 知 识 评 价 社 会 现 象 、运 用 法 以定 期邀 请 校 内外 知 名 法 学 专 家 、 公 检 法 等 部 门 的 知 名 人 律 武 器 解 决 现 实 问题 。 我 们 可 以 组 织 学 生 参 加 法 律 知 识 竞 士 来 校 讲 学 ,开 设 法 制 宣 传 园地 , 印 发 普 法 小 册 子 ,开 展 赛 、 参 与 报 刊 法 制 案 例 讨 论 、 旁 听 审 判 机 关 对 具 体 案 例 的 法 律 知 识 及 咨 询 活动 ,开 展 法 律 主 题 系 列 演 讲 活 动 和 文 艺 审 理 、 参 观 监 狱 或 其 他 劳 改 场 所 等 等 , 在 多 种 形 式 的 法 律 演 出 活 动 等 ,通 过 各 种 形 式 来 普 及 法 律 知 识 、 培 养 法 律 意 实 践 活 动 中 , 使 大 学 生 能依 法 辨 明是 非 和 善 恶 , 以 法 律 的 识 , 从 而 使 法 制 教育 取 得 实 效 , 为 提 高 当代 大 学 生 的法 律 途 径 解 决 现 实 纠 纷 ,维 护 合 法 权 利 , 从 而 养 成 依 法 办 事 的 素质 打 下 坚 实 的基 础 。 3 营 造校 园法 制 氛 围 、创 造 良好育 人 环 境 . 校 园 是大 学 生 学 习和 生 活 的主 要 场 所 ,他 们 的人 生观 、 价值 观 及 其 法 律意 识 和 法律 观 念 基 本 上 都是 在 大 学 期 间形 成
大学生道德素质与法制素质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大学生道德素质与法制素质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摘要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制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制素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道德观念淡薄、法制意识不强等。
为了改进现状,本文提出了几个策略,包括加强教育引导、建立法制教育体系和提供实践机会等,以期促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制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质、法制素质、现状分析、改进策略1. 引言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道德素质和法制素质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也面临着道德观念淡薄、法制意识不强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分析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制素质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2. 道德素质现状分析2.1 道德观念淡薄许多大学生在面对道德问题时表现出漠视或者无所谓的态度。
他们普遍缺乏对道德行为的认同和尊重,导致一些违反道德的行为频繁发生。
2.2 道德实践不足由于学业繁忙以及其他原因,许多大学生缺乏参与道德实践的机会。
他们往往只把道德看作一种理论,缺乏实践中的触角。
2.3 道德教育不到位当前大学课程中的道德教育往往只是形式化的传授道德理论知识,缺乏培养学生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实践。
3. 法制素质现状分析3.1 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普遍缺乏对法律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也没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在面对法律问题时,缺乏法律自觉性,容易产生违法行为。
3.2 法制教育不足许多大学都存在法制教育不到位的问题,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实际案例分析,缺乏对法律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3.3 法制实践机会缺乏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法制实践的机会,缺乏对法律实践操作和应用的机会,导致他们对法律的了解和理解局限在理论层面。
4. 改进策略4.1 加强教育引导相关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道德讲座和辅导活动等,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
4.2 建立法制教育体系相关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体系,包括设置相关课程、加强法制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案例分析,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高校法制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法制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教育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高校中,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学子的法治精神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保障。
高校法制教育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就高校法制教育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高校法制教育问题分析1. 法治意识薄弱在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识薄弱的现象。
许多学生对法律法规了解不够,对法治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学生缺乏对法律规定的意识和知识,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轻易被侵犯而不自知。
2. 法律知识欠缺虽然在学校中有法律课程,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仍然是片面的和不够深入的。
大多数学生只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对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全面性了解不足。
3. 法治教育内容单一目前,高校法治教育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
大部分学校的法制教育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讲座方式进行,内容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对于法治理念、法律知识、法治实践等方面的教育不够到位,缺乏实际操作性,学生的法治素养难以提升。
4. 法制教育氛围不浓在高校中,法制教育氛围不够浓厚。
学生们对法治教育的参与意识不高,法制教育和实践相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对法制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1. 多渠道宣传法治观念高校应多渠道宣传法治观念,加强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可以通过院校广播、校园电视、校园广告、法治主题班会等方式,提升学生对法治教育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
2. 丰富多样的法治教育形式高校应该改变法制教育的形式,丰富多样的法治教育形式,比如法治知识竞赛、法治实践活动、模拟法庭等教育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法治教育兴趣和积极性。
高校应该增加法治教育的内容,使其更加全面和系统性。
不仅仅围绕法律法规知识,还要包括法治理念教育、法治实践教育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背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法制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对培养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人才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大学生中,法制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解决之道。
当前存在的问题教育内容不足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无法满足现实生活和职场中需要的法律知识。
学校往往会将法律常识,法治理论,新法律法规等基本内容教授给学生,但这些都是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法律并有效地应用于生活中。
比如,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如何解决问题、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等内容无法得到详细的讲解,使得大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无法真正掌握法律应用知识。
教育方式单一大学生法制教育通常采用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操作环节。
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法制教育缺乏热情和信心。
另外,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学生在将法制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时,缺乏自信和能力。
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看法比较淡漠,不够重视。
一些学生因为缺乏对法制教育的理解,往往会对法制教育抱有偏见和误解。
这种不良的学习氛围往往会使得大学生对法制教育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状态。
对策加强教育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素养,我们的法制教育应该更注重实际操作内容,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这可以通过增加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法律演练等方式来增加对于法律应用知识的掌握。
这些方法将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探索和思考,更加接地气,也更有趣味性,能够更好地吸引和培养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
创新教育方式除了增加实践操作之外,我们在教育方式上也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参与制定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法制教育中。
高校法制教育现状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犯了国家法律。因此,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提高他们的法 律意识势在必行。 ( 三) 所学的法律理论和实际情况脱节 。在我国的高校 中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课程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 在 , , , 课堂上 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可以懂得一些法律常识 积攒 一些法律知识, 懂得遇到问题后应该采取的法律措施 , 拿起 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但是一旦在现实中发生纠纷 , 学生们 往往容易冲动, 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 而把法律抛之脑后, 最 他 后酿成恶果。如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遇到收押金的情况 , 们就乖乖的把钱奉上; 有的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只能自认倒 霉; 有的不知道怎样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等 , 这样的情 况数不胜数。因此, 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的能力 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 二、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 一) 加强法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获得法律知识的 主要途径, 任何法律意识的养成都必须有法律知识作为基 础, 因此, 加强法律课堂教学就成为当前改善高校法律教学 现状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系统掌握 法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了解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 明确宪法的内容分为国家权力的行使和公民权利的保 务, 障。通过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 , 帮助高校学生形成依法办 事、 敢于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 ( 二)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增强法制时效性。高校学生法 学校要引导学生走入 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实际生活的扶持 , 社会, 用实际问题来验证法律知识的有效性 , 形成法律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 把所学知识充分的运用起来 。 的第二课堂,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法制讲座 、 辩论会和知识竞赛等活 动, 旁听一些典型案例的辩证过程 , 让学生在浓厚的法律氛 围中受到教育。这种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 , 不仅充实了 而且增强了法律教育的时效性 , 是一种高 学生的法律知识, 效的教育手段。 ( 三) 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法律 意识的培养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 因此, 家庭教育要满足以 下要求: 一是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 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 的基础上再要求孩子去做 。如果家长的社会( 下转第 41 页)
大学生法治素养现状(修订编写)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与对策建议大学生法律素质是指大学生通过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核心就是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一)法律知识匮乏,守法意识较差。
不学法、不懂法、不会用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储备是大学生法律素质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
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仅仅停留在普法层面,将法律基础教育混同并从属于道德修养教育,缺乏明确定位和独立地位,加之高校在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由于对法律无知而无畏,没有形成对法律的尊重和法律权威的认同,守法意识几乎等同于零。
(二)法律意识不强,法治观念淡薄。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阶段的活跃期,思想波动较大,心智发展不够成熟,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普遍存在着“权大于法”的错误观念,认为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统治的工具。
多数学生分不清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片面认为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
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市大学生犯罪案件的调查了解,一些大学生不仅不懂得履行自己的义务,更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甚至个别学生还不知道一旦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能力薄弱,维权意识较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大学生对法律知之甚少,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不会选择用法律手段去解决。
不少大学生对于给自己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在维权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很多时候都“自认倒霉”、“吃哑巴亏”,更有甚者采取极端手段反而害了自己。
在调查中发现,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自己丢了钱包不但不去报警,为弥补损失,找回心里平衡,多次偷窃室友、同学的钱物。
事发后,在公安机关竟然还振振有词地说“谁让他们偷我的钱包,那我就偷他们的钱包。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的原因分析(一)家庭法律教育观念缺失。
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高校法制教育的意义在当前的现代高校教育中,学校教育又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占主要地位的就是教育内容,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这个社会系统中的各个成员也在不断的提升,不断的吐故纳新,一些旧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教育内容已经逐渐的被排除到这个社会系统之外,一些科学的、合理的教育内容也逐渐被这个社会系统引进。
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法制已经成为国家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而逐渐的法制教育这个概念也已经被引进到现代高校的教育系统中去。
法制教育在整个学校的教育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法制教育不仅对培养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和建立法治化的国家,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法制人才和守法公民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所谓的法制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优秀的法治人才,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法制教育能够培养出学生的法治精神,而法治精神作为一种动力又可以推进社会法治环境和法律文化的建设,对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和自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和发展首先,高校的法制教育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法制教育的存在方式就是通过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程进行讲授。
在法制教育中,法律又是整个法制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各个高校进行法制教育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懂法、护法、用法,能够约束到每个公民的道德行为。
各个高校的法制教育主要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的法学观念,以普及学生的法律知识为基础,不断的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起学生的法制观念。
当前各个高校进行的法制教育的方式主要是由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法律方面的讲授,但是涉及的相关法制教育知识还是不够,也没有专门性的教师进行专业教授,因此当前我国的高校法制教育中还在持续发展中,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中的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也正在经历着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我国也正在逐渐的完成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制度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制社会过渡中。
大学生道德素质与法制素质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的论文
大学生道德素质与法制素质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当前大学生虽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但涉及法与理、法与情冲突时,以道德情感取代法律思维时有发生;缺乏牢固的法律知识,迫切需要提升。
对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认知、诉求比例以及法律意识的单薄进行剖析,从融合道德和法制教育、创新教学法,理论教育社会化转换,以及开设法律咨询中心三方面策略入手,改进大学生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不乐观的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一体化时代社会的发展,当代人富了口袋,却贫了脑袋;重视自己、而忽视他人。
冲击大众视觉及思维的各种社会事件屡屡频发,如: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佛山小悦悦案,无不发人深省。
为把握好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法律素质状况,笔者于2012年5月向大学生开展了关于大学生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现状的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80份,收回有效问卷356份。
有效回收率%。
调查问卷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且大学生具有更强的法律维权意识。
但大学生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对待事物的辨别能力弱。
一、当前大学生道德与法律素质现状(一)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国民素质的教育从幼儿开始,做为当代大学生,自幼年开始的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直至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看世界时期。
大学生已经形具备有基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尽管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信息传播将形形色色的世界文化传播于青少年一代,当代大学生感受着世界文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碰撞与冲突。
在碰撞与冲突中,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都受到挑战,大学生做为一个独立的活跃的思考主体,将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审视和筛选,因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没有”一统天下”的主流思想,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各颓废思潮一直在青年大学生思想中孳息着。
试论我国工科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思考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分析发现,当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和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等困境。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教育形式和建立监督机制等对策。
在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提高大学生对法制教育的重视和理解,从而建设更加法治化的校园环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思考,能够引起社会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更多关注,推动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完善,为培养更加法治意识的大学生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困境分析,对策思考,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配置,法制教育形式,监督机制,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此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困境和挑战。
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法制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给我国法治建设带来一定障碍。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困境,以及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本文将对大学生法制教育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探讨教育资源不足和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以及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法制教育形式和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等对策,旨在为改善大学生法制教育提供参考并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探讨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以提升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问题的剖析,旨在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促使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改进和完善。
研究还旨在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使大学生在法制教育方面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引导,为他们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分析,有望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推动大学生法制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和社会意义。
大学生的法治观现状
大学生的法治观现状当前一些大学生的犯罪案例不仅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也促使人们对高等院校的法制教育进行反思和重构。
那么,大学生的法治观现状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的法治观现状当前,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随之出现了许多的变化。
尽管主体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受社会、家庭、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中的偏差行为大量增加,违纪、违法、犯罪行为亦明显增多,有些甚至演变成影响社会局部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性问题。
这促使我们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教育观念滞后、内容僵化、方法简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等问题。
1、学校对法制教育的认识不合理受高校法制教育观念的局限,从目前情况看,高校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大多局限于教学计划中的法律课程设置,只将学生法律学习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而没有将其作为一种个人素质的培养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中。
2、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随着我国高校法制教育体系的确立,尤其是1986年9月大学法律基础课的开设,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
但是,众所周知,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受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很大,缺乏对民主、自由、正义的法理认识,有的只是“辅之以法的人治”观念。
时至今日,部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仍然淡薄,与法治国家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法制教育方法滞后学校法制教育由于课程及学时的限制,只能注重某些法律知识的传授,它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需要。
学校法制教育的方式也多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大多数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全国的一些理工类重点大学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基本上完成了师资队伍的改造,实现了大学生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专职化和专业化。
但是,至今仍有一批高校还仍然存在大批兼职辅导员法制教育队伍未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法制教育相关建议1、确立法制教育的独立地位高校法制教育的教育性发挥,需要构建一个属于法制教育本身的体系完整且地位独立的法制教育安排2、改革法治教育评价方法看法制教育是否有成效,不能只看学生懂得多少,更要看学生的行为实践3、改革大学生法制教育方法开展案例教学法,充分利用案例向学生传递相关的法律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分析第一篇一、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分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也是根据课程的安排而分开进行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和理论实践常常是把法律知识和道德教育知识结合起来研究的,这种割裂开来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两部分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和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
同时,由于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而忽略了对他们进行案例、榜样和团队活动等相关的实践训练,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此外,许多高校领导和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并不重视,学校对课程的安排经常为每周一到两个课时,或者是把多个班级或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
这种课程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从心理上轻视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不高,从而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只是注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和个体差异性的了解,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一体化教学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部分的知识内容在学习和实践中有很大的联系性。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加强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典型案例和社会热点的分析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1、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当今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全面发展,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和道德素养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和全面发展。
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高校领导和任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视,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教学理念的转变,把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案例分析法、情境创设法和自我教育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选择典型案例分析来进行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是把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的热点和其它案例中选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来进行研究分析,以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从而让学生在案例的分析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如2011年10月份发生在广州佛山的“小悦悦事件”。
学生通过对案例的了解和分析可以知道,年仅两岁的小悦悦在相继被两辆车碾压后,肇事司机却选择了逃逸来逃避责任;同时,在事件发生的长达7分钟里,有18个路人经过却无人伸出援助之手,从而使得小悦悦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而死亡。
这个事件包含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在案例的分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间的联系和融合,并引发他们的思考,让学生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加强高校内部的法制化管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以影响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高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师自身的素养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不只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更重要地在于对学生道德思想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切实受到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养。
因此,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体化教学中,学校和任课教师都要从自身方面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和影响,以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
如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学校内部的法制化管理,并通过法制教育和法律宣传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从心理上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从而促使他们养成知法守法的好习惯。
同时,各任课教师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并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以自身的言传身教来更好地影响和引导学生,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作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二者之间的一体化教学,不断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典型的案例教学法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高校内部的法制化管理,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促进自身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作者:李杨工作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篇一、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原因(一)教育目标理念不明确在高校法制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而在作为实施高校法制教育主要途径的法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未做到“以学生为本”,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注意师生的互动沟通,而仅以完成教学任务,完成课时量为目的,灌输式地传授课本知识,照本宣科、枯燥死板,实难肩负起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解放人的重任。
[1](二)对法制教育的独立性认识程度不够不可否认,在特定的情况下把高校法制教育纳入大德育体系是有一定道理的,从理论上也是成立的,然而,笔者从思政课05新课程方案的设置发现,合二为一的教材设置、六二教学课时的不合理分配以及法律教师配备培训严重不足的情况来看,法制教育有过分依附于德育而忽视了其自身的独立性的现象,教育时数和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三)法制教育过于抽象课程体系改革以后的高校法制教育虽然改变了长期以来具有知识化的倾向,有利于学生对法律文化和法律精神的学习和掌握,但却陷入另一个极端,即把法制教育原则化、德育化,这必然导致学生学法兴趣的丧失,使法制教育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从根本上来讲,这无益于““ “ “法律精神的培养、法治理念的塑造和法治文化的熏陶。
(四)法制教育途径单一,方法陈旧,手段落后在以往的法制教育中,基础课中的法律部分是推进法制教育的唯一途径,多学科、多渠道、多团体渗透的一体化教育网络体系尚未形成;在教育方法上,满堂灌”式的讲授法比较普遍,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运用不多;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有些高校成为摆设,网络资源运用不足。
(五)法制教育合力尚未形成现存的大学法制教育模式基本以学校的法制教育来推进,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显得相对薄弱,法制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
随着社会法治的日益发展,单一的学校法制教育显然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2]二、法制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一)树立正确的目标理念在当今时代“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已深入人心。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工作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观念、制度、行为的主体,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人性关怀和终极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法律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必须重新界定法制教育的目标和功能,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为此,我们不能把法律仅仅作为人们的行为方式,还应把法律作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知识和重要技能。
不能把法制教育的目的仅仅定位为传授法律知识、维护现行的法律秩序、服务于经济建设,更重要的是为了人、为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我们必须调整教育理念,依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规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知学生之所需,想学生之所想,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法律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只有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与满足自身发展的人统一起来,协调好社会整体的利益和教育个体的需求,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双向互动,才能真正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实现法制教育的整体目标。
[3](二)强调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区别,突现法制教育的独立地位尽管法制教育可以归属于大德育范畴,但无论内涵、外延还是功能两者的差别还是非常明显。
最早的德育概念来自于18世纪七八十年代康德提出的“道德教育”,其外延限指道德教育。
我们启用“德育”术语时,也限指道德教育,与西方德育概念一致。
但由于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在现代化过程中,德育概念被泛化,内涵不断膨胀,外延不断扩大,形成了如今“大德育”的格局,内容涵盖了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几乎所有内容。
笔者认为这种泛化趋势的发展在体系的完整和分类上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在法制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无视法制教育的独立性就大不可取了。
毕竟“道德人”与“法律人”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一个人出于正义感,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流氓儿子,这被称为“大义灭亲”,在道德上是被赞许的,但在法律上却构成了故意杀人罪。
一些道德感缺乏的人,因了解和畏惧法律,不去触犯法律,或者去钻法律的空子,虽然做出一些遭人痛恨的事,却并未触犯法律。
所以在德育概念日益泛化和法治化亟待推进的今天,更应该突现出法制教育的独立地位,大力开展法制教育。
具体来讲在课堂的组织上可以独立成堂,防止学生思想观念上先入为主的“德育化”印象;在教材的编制上,可以独立成书,取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编的体例,增加法律部分的内容,保证法制教育的课时;在组织管理上,可以建立专门的领导机制和独立的法制教育科室,做到有领导、有规划、有经费、有人才、有效率等。
(三)保证法制教育的课时,加强法制教育的师资建设我国法律知识博大精深、内容繁杂,为了保证法制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充足的课时是一个很重要的保证。
笔者认为,在改革教材体系的同时应该大量增加课时,以保证知识讲解的深度、广度和趣味性。
在新教师的配备上要适当引进法学功底好的新教师,而不能限于思政类的教师,在原师资基础上要进行必要的专业学习和高质量的专业培训,要让这些教师不仅能够讲清楚“是什么”的问题,还能够讲清楚“为什么”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懂法、爱法、用法。
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我国的法治精神、法治理论和法律原则,掌握我国主要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相关规定和精神。
(四)加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增强法制教育的趣味性针对当今大学生日益感性化的特点,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也要作相应的变化。
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把基本理论问题、重点核心问题和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效的结合起来,增加课堂的知识性、时效性和趣味性。
要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比如艺术类的学生,可以多讲讲知识产权类的知识,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可以多涉及一些经济法、商法类的知识,医学类的学生,可以多讲讲医事类法律的知识等。
其次,在法制教育的形式上,应当不拘泥于课堂的理论教学,要把课堂之外的形式引入教育体系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