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英国胜利号风帆战舰

合集下载

:19世纪风帆战舰上的“新技术”(八)

:19世纪风帆战舰上的“新技术”(八)

:19世纪风帆战舰上的“新技术”(⼋)此⽂转载⾃核动⼒爱胖达⽼师的微博,近期我们会推出⼀系列核动⼒爱胖达⽼师微博⾥关于帆船的系列⽂章,在此特别感谢胖达⽼师的⽆私奉献!!好马配好鞍题图:这是阿喀琉斯号铁甲舰么?@bios45,赐教~。

四个桅杆我记得好像只有她。

1860年勇⼠-⿊王⼦号两艘的改进版铁甲舰,胖达我的新“舰娘”。

接前⽂:/ttarticle/p/show?id=2309404026078623598562战舰是⽕炮的搭载平台,就像航母是飞机场⼀样。

这是1860标志着铁甲舰时代到来的“勇⼠”号铁甲舰(HMS Warrior),远景可见胜利号在“古代船坞”(Historical Shipyard)⾥。

岸壁旁停靠着45型防空驱逐舰,据说紫苑导弹⼀直没有到位,博主打《兵器》上看到45型在那蒸汽与钢铁技术刚刚开始成熟的1860年,勇⼠号搭载了全世界最强主机,蒸汽航速14节+,顺风机帆并⽤可轻松达到17节,当时最快的蒸汽船,也就是各种明轮通报舰——如前⽂介绍(/ttarticle/p 12、13节。

勇⼠号舷侧炮位还覆盖了4英⼨半厚(⼗多厘⽶)锻铁板,背衬数⼗厘⽶厚的橡⽊,这样的装甲在1860年后的⼏年之内全球都没有⽕炮可以穿透。

勇⼠号的主炮是舷侧数门95英担(四吨半重左右)68磅加时,勇⼠号的爆破弹还可以将炸药替换成熔融铁⽔——勇⼠号上有⼀台蒸汽⿎风的⼤炉⼦,可以花⼀个⼩时的功夫,将300多公⽄铁融化为1800摄⽒度的铁⽔,⾜够灌注30多发8英⼨爆破弹壳,这种“铁⽔弹”(Martin⽕海。

可以说勇⼠号是那个时代的梦幻战舰,⾼速、重甲⽽且搭载当时全球威⼒最⼤的⽕炮,如下图。

但这威⼒最⼤的68磅、95英担炮看着实在是惨点,既然都是蒸汽⼯业时代了,炮架(Gun mount)怎么还是⽊头炮车,⽽且只有俩轮。

俩轮是因为这4吨多的炮实在后座太严重、不易停下,所以取消后轮让炮架直巴掌根本握不过来的⼤粗缆绳“制退索”(Breeching rope, or simply “Breeching”)。

风帆战列舰的起源与发展15世纪19世纪初叶2

风帆战列舰的起源与发展15世纪19世纪初叶2

风帆战列舰的起源与发展15世纪19世纪初叶2(本文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由奇迹舰队沙鸥整理)7大航海时代的名舰--胜利号(Victory)胜利号(Victory)英国海军历史上极其著名的军舰。

在英国海军历史上先后有5艘战舰被命名为胜利号,而最有名的为第五艘胜利号于1759年在查塔姆开始建造,从建造到完工前后长达19年,胜利号总长92米,船体长60.3米,水线15.2米,最大吃水7.6米,排水量2162吨,舰上装有104门火炮,全舰官兵850人。

1778年3月12日开始第一次航行,5月15日起作为海军中将凯佩尔的旗舰,6月13日第一次战斗出航,五天后的首次战斗中俘获了法国的独角兽号。

胜利号的最显赫时期是在1805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作为英国舰队的旗舰,在纳尔逊指挥下打败法军,纳尔逊亦在胜利号上阵亡。

胜利号于1835年结束现役,作为朴茨茅斯军港司令的工作船,1922年进厂按照在特拉法尔加战役时的原貌进行修复,后即作为历史名舰保留在朴茨茅斯至今。

8大航海时代的名舰--桑塔玛利亚号(Santa Maria)桑塔玛利亚号(Santa Maria)1492年哥伦布新大陆之行船队的旗舰。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以西班牙海军上将的身份乘坐该船并率平塔尼雅号从西班牙巴罗斯港出发,开始了寻求通往大汗国的航路。

经过两个月的航行,于1492年10月12日看到了陆地---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后转向西航行,在古巴登陆,1492年圣诞夜,旗舰在海地岛卡拉科尔湾触礁,由于损害严重无法修复,只好将其解体,船上的木材用来修筑居留点,而其它两艘船于1493年3月15日返巴罗斯。

9大航海时代的名舰--五月花号(May flower)五月花号(May flower)英国第一艘移民船,在英、美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凡航海史、帆船史等都必然提到这一艘船。

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该船在1620年载运一批英国清教徒(新教派)横渡大西洋到达今美国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

风帆战舰的火炮系统

风帆战舰的火炮系统

风帆战舰的火炮系统加农炮火炮时代之前,海战仍然是由火箭和弩炮的互射和纵火以摧毁敌舰作为基本作战样式的。

但当火药刚刚发明不久后,人们就发现原来借助火药的威力竟然可以把一枚弹丸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射向对手,而这将把战争-尤其是海上战争的传统样式彻底颠覆掉。

同时又让让海上力量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早期的舰载火炮是用来杀伤对方人员的。

最早的一批装备这些火炮的欧洲战舰是在14世纪出现的。

自从问世开始,这些火炮便被不断改进提高,从一开始的只能发射石质球形弹,到拿破仑战争时期的链球弹,实心弹,葡萄弹等等。

最早的时候,战舰舰体两侧并没有供火炮开火使用的炮门,知道诸如“玛丽?罗斯”号这样的战舰出现后,装备多门火炮和多层炮甲板的战舰才开始逐渐出现,这类战舰的极致的代表就是以东方级和胜利,海上君主为代表的三甲板一级战舰,而拥有4层炮甲板的至圣三位一体号则显得过于另类而极端。

制造大口径舰载加农炮的制造方法有两种,锻造和铸造。

制造火炮的材料主要有铸铁和黄铜(90%左右的青铜与锡、铅、锌等其他金属材料组成)锻造,简单点说就是使用金属环或箍把条形的金属原材料粗糙的固定起来成柱形的身管。

(看得出这种方法只适合于制造低膛压火炮,但翻译的正确性尚有争议,原文:Simply put a Forged gun is made up of strips (plates) of metal held together by rings/hoops or ropes in their most crudest form.这个解释是否有问题?)知道16世纪,这也是最普遍的火炮制造方法。

相对于铸造,这种方法不但便宜,而且容易掌握,锻造舰炮基本上用的都是铁,其基本操作就像是箍桶匠箍桶一样。

铸造式舰炮选材比较灵活,黄铜或者铁都可以,最早人们使用黄铜的原因就在于铁的冷却速度太快。

这些火炮是用模具浇铸出来的,就像浇铸教堂中的钟一样。

工人们先用成捆的木头外面附上粘土,马鬃等制成模具:炮耳(用于把火炮固定在炮架上的部分)则被用螺钉固定在模具上。

人类史上最著名的十艘船

人类史上最著名的十艘船

人类史上最著名的十艘船自从人类造出第一个木筏,海洋便开始成为了人类历史的重要部分。

从古罗马时期的三层划桨战船,到风帆战舰,再到当今核动力超级航母,人类与船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漫漫历史长河,人类建造的船只成千上万,其中有一些让世人瞩目,成为传奇。

1.英国皇家油轮——泰坦尼克号成名原因:“绝不会沉没”的沉没船显然,她是迄今为止最有名的一艘。

其名Titanic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泰坦神的名字,也许英国人的意思就是为了表明这艘船是绝不会沉没的。

他们欲向世人显展示的不仅是她的庞大,还有他们先进的造船技术。

的确,泰坦尼克是当时体积最大,速度最快的客轮。

这艘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得意之作于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出发开始了她的处女航。

结果,五天之后,还没到纽约就撞上了海底冰山沉了。

船上2300人有1500人葬身在冰冷浩瀚的北大西洋。

国际社会一片哗然。

大自然用实际行动警示全人类:你们的先进技术成就永远无法与自然的力量相比!2.美国战——亚利桑那号成名原因:珍珠港事件中1177遇难,后是唤起美国人“爱国之情”的代名词。

二战时,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美军毫无戒备。

在历时两个多小时的空袭中,“亚利桑那号”停泊在珍珠港,被击中的可能性也就是百万分之一,但就那么不幸的落到了仅投入二战十五分钟的“亚利桑那”头上。

总共1400名将士,1177人遇难,其中包括舰长和一名上将。

熊熊大火燃烧了几天才熄灭,残骸竟无法打捞。

1962年5月,总统肯尼迪指定亚利桑那号战舰沉没处为国家陵园,并在其沉没处的水上建立了亚利桑那战舰纪念馆。

对于美国人来说,他决不仅仅是一堆残骸。

他唤起的是美国人的爱国之情,代表着美国精神坚定、奉献的代名词。

3.德国战舰——俾斯麦号成名原因:二战时体积最大速度最快的战舰也许没有哪一艘战舰像一样,攻入英国皇家海军的腹地,让其为之胆战心惊。

这艘高达823英尺的德国无敌战舰最高航速为30节,是二战中纳粹德国海军主力水面作战舰艇之一,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一号舰,也是当时海上体积最大速度最快的战舰。

二 战 十 大 战 列 舰

二  战 十 大  战  列  舰
是近代海军史上第一艘采用统一型号主炮的战列舰也是第一艘采用蒸汽轮机驱动的主力舰这是一艘使以往的战列舰在一夜间旧式化的划时代军舰此它的名字成为了现代化战列舰的统称无畏级战列舰的问世开创了海军学术史上巨舰大炮的新时代中文名
二 战十大 战 列 舰
大舰巨炮
汪洋霸主
钢铁咆哮 怒海争锋
• • • •
中文名: 外文名: 国 别: 类 型:
中文名:乔治五世国王级战舰 英文名:King George V class Battleship 国 家:英国
1941年5月27日,“乔治五世”号取得了服役期间最大的战果——她与“BIG SEVEN”的传奇角色“罗德尼”号战列舰一道,击沉了德国海军最强大的“俾斯 麦”号战列舰。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对手力早已不从心的情况下,“乔治五世” 却遭受着火炮故障的困扰,以至于她几乎从未进行10门主炮的齐射。 1945年上半年,“乔治五世”号协同“衣阿华”号等盟军战舰游移于日本近海, 炮击室兰制铁所等日本工业设施。 1945年9月2日,“乔治五世”号在东京湾参加了日本投降仪式。 1950年退役,1958年1月20日出售解体。 1941年5月24日,“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在丹麦附近发现“俾斯麦”号, 随即展开炮战,史称丹麦海峡海战。双方从26000米一直打到22000米,“胡德” 号中弹沉没,“威尔士亲王”号中弹3发,雷达操作室、舰桥被毁,航空设施、 救生船加班遭到破坏,但也命中“俾斯麦”号3弹,打穿了对方舰艏的一个油舱 (让“俾斯麦”号损失了1000吨燃料,又迫使其尽量顺风航行以免增加进水,机 动性优势大减)。随后,饱受“伤”“病”折磨的“威尔士亲王”选择了撤退, 未参加后续的追击行动。 1941年12月10日“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在马来亚海域(3-30'N,104-30'E) 遭遇日军飞机空袭,两舰先后沉没。舰队司令官菲利普斯上将和“威尔士亲王” 号舰长里奇上校阵亡,英军高级军官仅有“反击”号舰长威廉-坦南特上校幸存。

英国战列舰史观

英国战列舰史观
53
鲁珀特
鲁珀特级装甲撞击舰
1872.03.12
得名自普法耳茨选帝侯腓特烈五世之子,英国内战中为保皇军统帅,1907年7月出售解体
54
无畏
无畏级炮塔舰
1875.03.08
原名“愤怒”,1908年7月14日退役拆除
55
库克罗普斯
库克罗普斯级胸墙式低舷重炮舰
1871.07.18
得名自希腊神话中独眼巨人,1903年退役拆除
69
坎珀当
海军上将级炮台舰
1885.11.24
得名自1797年亚当.邓肯上将同荷兰海军之间的坎珀当海战,1911年7月11日退役拆除
70

海军上将级炮台舰
1885.04.28
得名自海军元帅查理德.豪(1726-1799),1910年11月10日退役拆除
71
罗德尼
海军上将级炮台舰
1884.10.08
得名自海军上将乔治.罗德尼(1719-1792),1909年6月16日退役拆除
81
复仇
君权级一等战列舰
1892.11.03
皇家海军传统舰名,至此为第十一代。1913年改名为“敬畏”,1919年11月6日退役拆除
82
皇家橡树
君权级一等战列舰
1892.11.05
1914年1月14日退役拆除
83
君权
君权级一等战列舰
1891.02.26
第七代君权号。1913年10月7日退役拆除
84
胡德
得名自女王的夫君称号,原名“凯旋”,1882年退役拆除
14
喀里多尼亚
王夫级木壳侧舷炮门铁甲舰
1862.10.24
得名自苏格兰的拉丁名称,1886年退役拆除

《战舰世界》沙恩霍斯特号曾经的海洋霸主 沙恩霍斯特号怎么样

《战舰世界》沙恩霍斯特号曾经的海洋霸主 沙恩霍斯特号怎么样

光荣战史:沙恩霍斯特号由德国威廉港的战争海军造船厂所建造,于1936年10月3日下水。

“沙恩霍斯特号”和姊妹舰“格奈森瑙号”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就投入使用的大型军舰。

参加了在大西洋上对盟国运输船只的袭击战和入侵挪威的登陆战役,以及与入侵挪威战役有关的海上战斗,它是德国初期的海上作战主力之一,也是最后一艘在战斗中被击沉的德军战舰。

1940年6月8日,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发现了英航空母舰“光荣”号,沙恩霍斯特号遂即开火。

经过一番火力交锋,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击沉“光荣”号和2艘担任护航的驱逐舰。

1941英国几百名数学专家破译了德军使用的“恩尼格马”密码系统。

从此,英国人可以接收和破译德军总部发往舰船的大部分电报内容。

“沙恩霍斯特”号刚一出动,英国方面就已获得了准确的情报英军战列舰“约克公爵”号”向挪威海域全速前进。

1943年12月“沙恩霍斯特”在北角遭遇英军的包围,此时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比它更猛的约克公爵号战列舰,只有背水一战消灭这艘皇家海军的新型战列舰才有可能改变自己垂死的命运。

于是280毫米巨炮直指约舰。

沙恩霍斯特号还击的炮火准确命中了约克公爵号的桅杆,这使得英舰队上下吓出了一身冷汗,但是至今也无人清楚,为什么这发炮弹没有炸开?只是将约舰桅杆上的雷达天线砸断。

一发紧似一发的炮弹向着沙恩霍斯特号冲去,突然从沙恩霍斯特号上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接着一团浓密的黑烟从沙恩霍斯特号舰艏的主炮炮台上腾起,并在几十米的高空中幻化为明亮的橙色火光。

沙恩霍斯特号终于被击中了!然后船长一边命令轮机兵进行紧急抢修,一边准备给邓尼茨及元首发电。

他的电文如下:“只要我们还有最后一发炮弹,我们都将坚持战斗!”“沙恩霍斯特”号最终遭到了“约克公爵”号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多数驱逐舰攻击,命中百余发炮弹和17条鱼雷后,失去动力。

随后由英国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将“沙恩霍斯特”号送进海底。

全舰除36人生还外,其余全部阵亡。

海上歌利亚传奇――浅谈风帆时代的三层甲板战舰

海上歌利亚传奇――浅谈风帆时代的三层甲板战舰

十六世纪,随着风帆时代的到来,风帆战舰在海战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1588年英西英吉利海峡之战后,以炮战为主的海战模式逐渐为各国所接受,在此背景下,战列舰作为一个全新的舰种诞生了。

英国1610年下水的世界上第一艘装备有三层甲板的战舰“皇家亲王”号吹响了大型战列舰崛起的号角。

此后的200多年里,三层甲板的大型战列舰成为了各国海军的核心力量。

本文将通过对三层甲板战舰发展史的介绍对这一舰种进行浅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层甲板战舰实际上就是指拥有三层全炮甲板的三桅大帆船。

在此定义下,事实上建造伊始的“皇家亲王”号并不符合这个要求:它所配备的56门舰炮尽管分装在三层甲板上,但是最上层甲板并不是全炮层甲板;而且在设计上它采用十六世纪老式帆船的四桅布局——这是进入十七世纪已明显落后的盖伦船所具备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因此将其认为是一艘“过渡型战列舰”也不为之过。

不过这一切在1641年该舰重建后得到了改变。

重建后的“皇家亲王”号舰炮装载数量增加到90门并且去掉了已没有存在必要的尾桅,从而真正步入了“三层甲板战舰”的行列。

与此同时,令日后荷兰对手闻风丧胆的“金色魔鬼”,世界上首艘配备超过100门舰炮的“海上君王”号也建成服役,与“皇家亲王”号一起被称为英国皇家海军的象征。

(初期的“皇家亲王”号)十七世纪中叶英荷战争爆发之际,英国首次对风帆战舰的等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划分,其中前三级被称作战列舰,包括:一级舰——三层炮甲板,火炮90门以上,排水量1200吨以上。

二级舰——三层炮甲板,火炮80-90门,排水量1000-1200吨。

三级舰——两层炮甲板,火炮50-80门,排水量600-1000吨。

其中一级舰和二级舰在当时属于三层甲板战舰。

不过在实际制.造过程中,由于更偏向于90门炮和100门炮级别的主力舰,英国的二级舰并不太多——倒是它的对手荷兰制.造了一批80门炮级别的优秀三层甲板战舰,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荷兰海军名将德-鲁伊特的旗舰“七省”号了。

胜利号历史

胜利号历史

胜利号 胜利号(HMS VICTORY)是英国海军历史上一艘名舰。在1805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尔加战役中,是著名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的旗舰。这艘名舰于1759年开始建造。1778年开始服役,第一次参战即俘获法国“独立兽角号”巡航舰。1805年在西班牙特拉法尔加角附近爆发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以霍雷肖纳尔逊勋爵指挥的英国舰队一举击败了由拿破仑率领的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确立了英国作为海上强国的霸主地位。前后经历了19个年头,是木船顶峰时代的产物。“胜利号”是一座堡垒城市,装有104门大炮,舰员850人,船上贮存有35吨火药和120吨炮弹,一次可连续行驶六个月,现仍停泊在英国的朴次茅斯港,成为忠诚、勇敢和恪尽职守的永恒象征,也是航海模型收藏家所钟爱的名船。
HMS VICTORY胜利号 一级战列舰
排水量:3500英吨,3556吨。
载重量:2142英吨,2176.4吨。
炮甲板长:186英尺,57米。
全长:227英尺,69.2米。
舰宽:51英尺10英寸,15.8米。
吃水:28英尺9英寸,8.8米。
风帆面积:6510平方码,5440平方米。
航速:8节——9节。 舰员:850人。
武备: 炮甲板:32磅(14.51千克),2.75英吨长炮30门。
中炮甲板:24磅,2.5英吨长炮28门。
上炮甲板:12磅,1.7英吨短炮30门。
首楼甲板:12磅中炮2门,68磅炮2门。
后甲板:12磅,1.7吨短炮12门。
主桅高62.5米。
特拉法尔加海第一共和国将法王路易十六处死,英国以此为由驱逐法国驻英大使。2月法国对英宣战,英国则联合奥地利、普鲁士、那不勒斯和撒丁王国组成反法联盟,双方在陆地和海洋展开了一系列的激战。战争中法国在欧洲大陆赢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法国海军由于大革命中驱逐了大量旧贵族军官,因此实力大为削弱,几次和英国海军的较量均告败北。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解散无能的督政府,成立执政府,拿破仑任第一执政官,一手掌握法国的军政大权。拿破仑执掌法国政权后,1800年6月战胜奥地利,俄国、土耳其等国家也接连与法国缔结和约,反法联盟彻底解体,英国为组织新的反法联盟、法国为赢得时间重建海军,两国于是签订了亚眠和约暂时休战。

深度剖析英国皇家海军74炮战列舰:从外到内看司战女神贝隆娜号

深度剖析英国皇家海军74炮战列舰:从外到内看司战女神贝隆娜号

深度剖析英国皇家海军74炮战列舰:从外到内看司战女神贝隆娜号风帆战列舰的分级风帆战列舰是大航海时代最浪漫的象征。

从十八世纪起,随着造舰技术的提高,海上霸主英国人对战舰制定了新的六级分类,其中:•一至四级为战列舰(主要参与舰队决战)•五至六级为巡洋舰,起辅助和保护殖民地的作用。

△ 十八世纪的英国海军战舰分级(从大到小共分为六级)一级战列舰(如风帆界圣船胜利号)造价在当时高达100万英镑(相比之下,当时英国王室买下白金汉宫也只花费了3.4万英镑),在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英国的岁入高达1400万英镑(早期一英镑币值等于一磅白银,即12两库平银),但卖肝也只够造14艘一级舰。

因此,即便对于富有四海的日不落帝国来说,价格和火力适中,操纵灵活的三级舰,才是舰队的中坚。

到了鸦片战争时期,侵华的英军中,主力也依然是这种三级舰。

△ 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国侵华海军主力(除少量蒸汽机船外,主力正是三级风帆战列舰)而司战女神贝隆娜号,正是这样一艘经典的74炮三级战列舰。

△ 战列线中的风帆战列舰(正中为5艘三级舰)性能参数这种经典的英制74炮三级舰炮甲板长51.2米,龙骨长42米,宽14.2米,吃水6米,排水量约为1600吨。

在17世纪,仅英国皇家海军所建造的贝隆娜级及其改进型号的三级舰,就多达五级39艘。

△ bellona(司战女神贝隆娜)级战列舰三姊妹△ 司战女神贝隆娜号船体结构贝隆娜号的主体结构分为五层共四层甲板。

从上往下依次是露天甲板(包括艏楼甲板、艉楼甲板等)、上层炮甲板、下层炮甲板和下甲板(orlock deck,标准翻译未查到)。

最下层往往作为压载物舱,存放饮水、食物和弹药等。

△ 贝隆娜号舰体结构纵剖图△ 贝隆娜号舯部剖面图△ 舰内生活场景舰艏如果问一名水手,在船上最具美感的东西是什么,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船首像”。

欧式大帆船最醒目的特征,正是雕工繁复,造型精美的船艏像。

这种将图腾和神祇雕像固定在船首,以期神明可以保佑航行的顺利的风俗,从公元年前开始就已经在西方流行,到了大航海的时代,更是发展到巅峰。

英国海军当年称霸世界的秘诀:特别能打炮

英国海军当年称霸世界的秘诀:特别能打炮

英国海军当年称霸世界的秘诀:特别能打炮原标题:英国海军称霸的秘诀:特别能打炮!近五百年的时间里,英国皇家海军是世界大洋上的主角,皇家海军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决定国家的命运的大战,让无数雄心勃勃的对手成了背景。

打炮快是其获胜的要诀之一,那么为什么英国人打炮快呢?炮多威力大,风帆时代战舰,就象刺猬一样混身是炮,最多可达130门,每门炮有一个炮组,通常12-20人,所以一条50多米长的船上,挤个千八百人很正常。

爱打炮的英国人1588年,从德雷克爵士指挥英国人大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火炮逐渐取代接舷肉博,成为海战中决定性的因素,当时火炮的精度都不高,只好追求铺天盖地的火力密度压倒对手,提高火力密度的办法有两条:一是尽可能多装炮,二是提高火炮的射击速度。

英国军舰的火炮数量并不占绝对优势,比如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皇家海军的胜利号,只装备了104门炮,而她的对手,西班牙的圣三一号,居然装了130门炮。

射击速度快是英国佬的绝招,英国海军的舰炮射击速度要比法国和西班牙人快一倍,到18世纪晚期,每五分钟能够发射2 - 3次,极端情况下,比如科林伍德少将的指挥的战舰,射击速度甚至达到每分钟一发的水平,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高射速。

射击速度快,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来达到。

火炮射击速度,如同拳击场上的拳手出拳快一样,有的时候,并不一定一击必杀,但先敌打坏了对手的眼睛和头部,也能降低对手的抵抗能力,最终取得胜利。

火炮实弹射击危险很大,火药和炮弹都不便宜,花费也很大,大陆国家通常小心翼翼也舍不得用,英国海军正相反,舰长们热衷于频繁进行火炮训练,以至于皇家海军不得不规定:如果没有作战,每六个月的航行,只能消耗1/3的火药。

多数英国军舰只能以模拟训练代替实弹射击,大多舰通过要求舰员们反复模拟操练进行,不过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有一套成熟的奖励制度,缴获或击毁敌舰都能用市场价从海军领钱,大约四分之一归舰长,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归舰队司令,其它的由司务长接薪点全舰平分,优秀的舰长年薪高达300镑,当时的皇家造币局长牛顿先生一年不过500镑,再加上分红,个别舰长可以拿到数万镑之多,钱多的舰长们通常并不私肥,常常会自掏腰包买火药和炮弹供训练使用,毕竟全舰一心击退敌人才是正道,太自私在海军是活不下去的。

风帆时代的王者—英国皇家海军

风帆时代的王者—英国皇家海军

话说到了1815年,离万恶的英帝国主义不远万里不怕麻烦的侵略我们还剩25年, 大英帝国海军(下称英国海军)在董事长英国国王,总经理海军部的领导下,在各级经理人(舰队司令和舰长们)的努力下,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了:拥有固定资产风帆战舰上千艘, 雇用员工好几万(海军官兵和工人)。

不象我们的90年代的国企,英国海军这企业不仅规模做得大,还经营得特成功。

在风帆战舰时代(the age of fighting sail,1670-1827),它干趴下了所有的竞争者,包括先驱(西班牙,荷兰)和后进(法国),以及其他一系列欧洲小国。

英国海军的成功是英国从一个荒岛小国一跃成为世界霸主的决定性因素。

鉴于此,研究英国海军的成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国家科研课题,多年来为英国以及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饭碗和饭票。

研究结果那更是五花八门:军事学家认为英国海军的成功归功于英国海军将士上下用命:小兵不怕死,大官爱捞钱;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指出17,18世纪社会大变革和阶级构成变化才是英国人成功的主要原因(听着这么耳熟?GRE 逻辑考过这题吧);心理学家提出,英国人自我满足的个性充分调动了他们打仗的积极性;营养学家则强调,英国人打赢海战主要是他们喜欢吃牛肉。

而我的经济学家朋友dog教授认为,风帆战舰时代海军经营存在极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但是英国海军实行了一系列制度保证了他们的海军相对其他国家的海军更能克服这种信息不对称,从而能够更好的为英王陛下服务,进而无敌於天下(这评语当得起)。

为啥说风帆战舰时代海军的经营存在极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呢?请听细细道来。

其一,在大航海时代,战舰是非常昂贵的,而且对保证海运航线至关重要。

那么这么重要的资产是如何经营的?总经理(海军部, admiralty)一句话:去给俺封锁敌人码头,去给俺抓jack船长(加勒比海盗看过吧)去保护俺们的商船,去给我干掉敌舰。

这命令就这么抽象,昂贵的战舰随随便便的交给了经理人(舰长)。

韦桑岛海战(1794年韦桑岛海战,又名“光荣的六月一日”)

韦桑岛海战(1794年韦桑岛海战,又名“光荣的六月一日”)
第2天的战斗与第一天的一样,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战果。法国人表现的很勇敢,但是他们有三艘被围殴的战舰 严重受损,不得不退出了战斗,好在5艘战列舰于当天赶到战场加入了编队,法国战舰的数量又恢复到26艘。豪 的舰队中,一些战舰也受了伤,尤其是海怪号和女王号,人员伤亡较大,船只受损也比较严重,但是经过水手们 的抢修,依然可以坚持作战。从战术观点上看,英国舰队经过这天的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战位,抢占了上风,有 些战舰还成功的穿越了法国阵线。
历史背景
1793年的天灾和人祸造成的粮荒让法国陷入了饥谨,他们不得不依赖从美国的粮食进口。对英宣战后,英国 宣布对法国实施包括食品在内的贸易禁运和封锁,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内部矛盾,雅各宾派斥巨资从美国购买了 一个船队的粮食,这支组建与美国弗吉尼亚的运粮船队有超过130艘商船,其中一部分运载着法属西印度群岛的 货物:咖啡,糖等,法国货主们想趁国内物价飞涨大捞一笔,其他大部分装载的是美国小麦。船队由2艘战列舰和 3艘巡洋舰护卫着,于4月2日从诺福克和巴尔的摩起航,另一支由内里海军少将指挥的5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1艘轻 巡洋舰组成的舰队将与他们在大西洋的一处秘密地点会合。为了确保这支船队安全返回法国,布列斯特舰队也开 始准备起来。从1793年底,在美国的英国间谍就不断的将法-美运粮船队的情报报告给皇家海军。在接到有关运 粮船队的情报后,皇家海军也展开行动,企图让法国断粮。
英国战线的第七艘战舰“防御”号成功地切断了法国战线,在攻击左右舷两个对手的同时,防御号很快就发 现自己陷入了困境,因为她身后的那些战舰没有正确地跟上来。这使得她很容易受到一系列船只的攻击,于是她 与敌人开始了一场激烈的交火,很快就失去了所有桅杆——但仍在坚持战斗。
夏洛特皇后号从拥有120门炮的蒙田号和80门炮的雅各宾号之间穿越,两舷同时开炮,以猛烈的纵射将两艘 战舰都打成了废船,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里放倒蒙田号200多人。

风帆时代英国水手吃什么

风帆时代英国水手吃什么

风帆时代英国水手吃什么作者:暂无来源:《华声·观察》 2015年第18期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军神纳尔逊海军少将被法国人击毙,英国人怀着沉痛的心情,把军神的遗体泡在一大桶朗姆酒里,想运回英国安葬。

可甲板摆这么一大桶佳酿,吸引了不少馋嘴的水手们的注意,于是打个小孔一点点的偷喝,等“胜利号”到了直布罗陀港,桶里的朗姆酒居然见底了!十五言君/文真是巧了,笔者正琢磨着十八、九世纪的英国皇家海军为啥总打胜仗?读到吃喝这一段,刚捂着鼻子想象水手们如何吞下“木乃伊”味的老咸肉,“僵尸肉”的新闻就火了。

据报道,有无良奸商用N年前的进口鸡爪毒害百姓,这还了得!书归正传,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想象风帆时代海上生活的漫长和艰苦。

1800年前后,从英国到西班牙需要一周到十几天,横渡大西洋通常要一个半个月以上,环球航行约2到5年,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已经遍布全球,上千艘风帆战舰在殖民地间来来往往,水兵们吃啥喝啥呢?外行玩战术,内行打后勤,可后勤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意义往往被人所忽视。

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切断了萨达姆军队的补给线,一些驻守偏远沙漠中的伊军部队,既得不到上级命令,也瞧不见多国部队的影儿,十多天没吃没喝没消息,只见劝降的传单满天飞,就出过成建制向飞机集体投降的笑话。

与法国等大陆国家海军不同,历史上英国皇家海军高度重视海军基地和医疗、饮食等后勤设施的建设。

为了保证木质战舰能定期进坞修理,每征服一个地区,往往会不惜血本建设海军基地、船坞和食品供应站及医院,基地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大型的食品生产厂和物资仓库,保证舰队的后勤供应。

英国人其实把水手看作消耗品,吃不好的水兵是要闹病的,英国人损失不起,为了确保水手们的伙食,皇家海军粮食委员会应运而生。

粮食委员会管理众多的食品加工厂和仓库,为了保证皇家海军的物资供应,粮食委员会在达特福德、朴次茅斯、普利茅斯等英国本土港口和孟买等海外殖民地,建立非常先进的大型食品加工厂,把大批动物和粮食加工成咸肉、硬饼干和啤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胜利号——一艘令人望而生畏的战列舰
英国皇家海军的胜利号战列舰,是一艘1778年服役的老舰。

它在岸边闲置了近30年之久,直到特拉法尔加海战时它才开始使用,然而它仍不失为一艘令人望而生畏的战列舰。

这艘一级战列舰有三层炮甲板,共装备了102门铁铸大炮,从上到下可发射12到32磅的炮弹,此外,舰艏还有两门可发射68磅炮弹的“粉碎者”巨型短炮。

单舷炮齐射,一次可发射出半吨重的炮弹,总共使用近400磅的火药包,所有炮弹射程能超过1英里。

32磅长重炮发射的弹丸在100码内可以打穿7英尺厚的橡木,没有任何战舰的护板能够挡得住它的射击,它即使在最远射程上也可击穿2英寸厚的橡木板。

这种望而生畏的火炮是一艘大型战列舰的核心火力。

胜利号战列舰满载排水量可达到3500吨,从舰艏饰像到艉柱全长226英尺,舰宽51英尺。

军舰的龙骨用榆木制成,因为枢干高大的榆树易于取材。

除龙骨外,整个舰体几乎全部采用橡木。

侧弦是近2英尺的船体橡木护板,水线处的木质装甲和肋材总厚度达近3英尺。

制做舰胁材及双层甲板铺板,一共耗用了2500株树的优质木材,这相当于60英亩的百年老森林的木材。

胜利号的橡木舵片底宽6英尺,高38英尺,它联系着下层炮甲板上的一根29英尺长的舵柄。

操舵兵可以在后甲板上通过绳索和滑轮来控制舰舵方向。

舰舵和水线以下舰壳均以铜皮包护,以防虫蛀或因粘附海洋生物而影响航速。

胜利号有三根主桅杆,其中最高的一根高于水线205英尺。

桅杆采用木质轻柔的冷杉制成。

桅杆由三段连接而成,一则为了便于维修保养,二则也没有那么高的树干。

桅杆底部最粗部直径为3英尺,这些高耸的桅杆靠着5英里长的稳索,牢牢固定在舰体上。

所有的桅杆帆桁上总共可挂36面帆,军舰全速航行时所挂舰帆的总面积有4英亩。

当全部桅帆调整停当后,可以驱动这艘巨型军舰以10节的速度在狂风中破浪前进,但是多数情况下使用6节速度巡航。

舰上除了哈迪舰长和纳尔逊海军中将的两套专门舱室之外,其他850名官兵的生活设施极为有限。

在军官舱内,军官们一个个睡在象卫生间大小的隔间
里,20名左右的海军候补生,挤在最底层甲板上的一个180平方英尺的小舱室和下层炮甲板上另一个小角落内。

其他舰员全部睡在炮甲板上悬挂在火炮上方的吊铺上。

水兵使用的盥洗间是设在舰艏的一个露天隔间,下有管道通往海里。

这地方也是陆战队人员上下舰的通道,军舰泊港时,此处设立一个岗哨。

如有人企图越舰逃跑,哨兵有权开枪射击。

厨房位于中层炮甲板上,专门加工熟食。

火炉以煤作燃料,一次可烘烤80磅饼干。

用6英尺长的铁叉可以烤熟整头猪。

炉罩上有一只铜制的冷却器,每天可向舰上的军医供应大约6夸脱蒸馏水。

两只重约5吨的大铁锚,悬挂在2英尺粗的锚索上;一且需要起锚出航,舯部的双盘锚机,提起那对笨重的铁锚,吊在锚杆上。

绞盘的鼓轮上,装有许多长槐木杠子作为绞盘的轮幅柄,这样,需要260人才可以同时推动绞盘。

起锚时,一名琴师立在鼓轮上,奏起起锚的号子,协调大伙共同使劲。

起锚是项繁重的劳动,然而压水泵的工作也并不轻松。

在波涛汹涌风高浪急的海区,澎湃的海水会沿着低矮的底层炮甲板的炮门缝隙渗入船舱内部直到流进底舱。

这样时间长了会很危险的,因为没人愿意吃变质的食物,而且舱底船板和龙骨被海水浸泡腐蚀对船体也是致命的。

因此,这时最好的也最需要的办法就是150名水兵轮流、整日不停地将舱底水往外抽,他们平均每小时要抽120吨重的水。

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狂风暴雨天,胜利号都是一座海上活动城堡。

它满载35吨火药和120吨炮弹,一次能够巡航六个月之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