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
根据电子政务标准化工程(一期)建设需要,开展《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 要求》标准的研制。本标准由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归口。本标准召集单位 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
2 编制过程 2.1 研制背景
目前电子政务系统已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建设,但没有完整的、规范的电子政 务系统总体设计作为系统建设的依据,总体设计往往缺乏业务需求描述,未清晰 地给出系统要做什么,且技术导向大于业务导向,通常只陈述用什么做,是否能 满足业务需求并未说明。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总体设计活动;统一总体设计 的结果表现,使相关业务和技术人员用相同的方式表达和理解系统;明确系统的 总体结构,便于系统的分阶段建设以及其组成部分的分布实施与集成,提高业务 协作和资源共享程度。
4.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目标是:确定系统所支撑的政务活动的范畴,明确系统在其所属电子政
务框架中的位置与作用,给出满足系统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和预期目 标的实现。 4.2 系统总体设计开展时机
在大中型或综合性(含多种软件和/或硬件成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时,需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在 可行性论证时应进行初步的系统总体设计;在实施前应该进行全面的总体设计,根据总体设计分解的 子系统或组成部分继续进行相应的技术设计。根据系统建设的需要,也可将其简化为一个过程。
2.3 与其它标准的关系说明
本标准与软件工程开发和文档编制的有关标准有以下不同点: a) 在软件工程开发和文档编制中没有系统总体设计的概念,相对应的是系
统设计的概要设计部分,根据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特点,将总体设计涉 及的范围外延至系统需求分析,强调需过程的独立存在,但不能越过需求 分析过程直接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 b) 根据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将一些条目的内容进行了实例化和具 体化,将一些在概要设计阶段不涉及的内容进行了剪裁; c) 对总体设计过程中使用的方法给出了推荐的分析和描述方法,有利于总 体设计的开展和结果描述。 在《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二部分 工程管理》中规定:在电子政务系统立 项阶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给出项目实现的初步设计方案;在工程设计阶段的 方案设计中应首先确定项目的需求,并建立电子政务系统总体体系结构。在《国 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要求》中也规定在立项阶段要给出初步设计方案。本标 准在上述标准中应被引用。
安全标准列表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94.
GB/T 20945-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审计产品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
95.
GB/T 18018-2007
信息安全技术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
96.
YD/T 1799-2008
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服务资质评估方法
97.
YD/T 1800-2008
25.
GB/T 17902.3-2005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附录的数字签名第3部分:基于证书的机制
26.
GB/T 18238.1-2000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散列函数第1部分:概述
27.
GB/T 18238.2-2000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散列函数第2部分:采用n位块密码的散列函数
28.
GB/T 18238.3-2000
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2部分:公文体
10
GB/T 21062.1-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11
GB/T 21062.2-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
12
GB/T 21062.3-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3部分:数据接口规范
13
GB/T 21062.4-2007
32.
GB/T 19714-2005
信息安全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证书管理协议
33.
GB/T 19715.1-2005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安全管理指南第1部分:信息技术安全概念和模型
34.
GB/T 19715.2-2005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安全管理指南第2部分:管理和规划信息技术安全
电子政务标准
优点: 能够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明确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及其开发顺序 对数据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综述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的原则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的方法
电子政务系统项目 建设过程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综述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的原则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的方法
电子政务系统项目 建设过程
项目准备阶段
项目启动
项目采购
项目实施
系统评价
电子政务系统的 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 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综合信息环境的规划工作 ➢ 必须考察应用需求,做出准确的需求分析 ➢ 要与机构发展总体目标相吻合 ➢ 要运用模型进行综合规划,贯彻整合集成的思想 ➢ 要重视运营维护环节 ➢ 要分清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 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必须保障 ➢ 要以标准化为中心
电子政务系统的 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方法
方法: ✓ 战略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 ✓ 关键成功因素法(Crucial Success Fact, CSF) ✓ 企业系统计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 ✓ 机构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 ✓ 产出/方法分析(E/MA) ✓ 零点预算法 ✓ 投资回收法 ✓ 征费法
项目采购
项目实施
系统评价
电子政务系统的 管理
企业系统计划法-3
BSP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 准备工作。成立由最高领导牵头的委员会,下设规划研究 小组,并提出工作计划。 ② 调研 ③ 定义业务过程 ④ 业务过程重组 ⑤ 定义数据类 ⑥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利用U/C矩阵法划分子系统。 ⑦ 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 ⑧ 提交BSP研究报告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信息化项目)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信息化项目)目录1.1系统总体设计原则为确保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建设与技术方案设计时我们遵循如下的原则:1、统一设计原则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系统结构。
尤其是应用系统建设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存储结构以及系统扩展规划等内容,均需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2、先进性原则系统构成必须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软件产品和设备。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依照国际上的规范、标准,借鉴国内外目前成熟的主流网络和综合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
保证先进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技术的稳定、安全性。
3、高可靠/高安全性原则系统设计和数据架构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和可靠。
4、标准化原则系统各项技术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和相关规范。
5、成熟性原则系统要采用国际主流、成熟的体系架构来构建,实现跨平台的应用。
6、适用性原则保护已有资源,急用先行,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7、可扩展性原则信息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尽可能设计得简明,降低各功用模块耦合度,并充分考虑兼容性。
系统能够支持对多种花式数据的存储。
1.2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业务应用支撑平台的设计遵循了以下原则:1、遵循相关规范或标准遵循J2EE、XML、JDBC、EJB、SNMP、HTTP、TCP/IP、SSL等业界主流标准2、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使用XML规范作为信息交互的标准,充分吸收国际厂商的先进经验,并且采用先进、成熟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及相关标准作为系统的基础。
3、可灵活的与其他系统集成系统采用基于工业标准的技术,方便与其他系统的集成。
4、快速开发/快速修改的原则系统供给了灵活的二次开发手段,在面向组件的应用框架上,能够在不影响系统情况下快速开发新业务、增加新功用,同时供给方便地对业务进行修改和静态加载的支持,保障应用系统应能够方便支持集中的版本控制与晋级管理。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要求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编制要求一、说明一本文件是开展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以及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以下可简称“初步设计报告”的指导性文件;二项目初步设计工作的任务旨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细化项目需求、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方案、投资概算、风险及效益分析等内容;三项目建设单位应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报告;四项目建设单位和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单位主要依据项目审批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以下同的批复等,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工作并编制初步设计报告;五初步设计报告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初步设计报告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内容有较大变化,其调整投资未超出批复额度范围的,须以独立章节对变更部分进行定量补充论证;对超出批复额度范围的,应报请原项目审批部门批准;二、格式和提纲初步设计报告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一封面格式:××××项目全称初步设计报告项目建设单位:×××××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年××月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二扉页格式:编制单位:×××××盖章编制单位负责人:×××签章编制项目负责人:×××职称主要编制人员:×××职称参加编制单位:×××盖章三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提纲:第一章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3、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4、初设及概算编制依据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7、效益及风险8、相对可研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9、主要结论与建议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第三章需求分析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2、系统功能指标3、信息量指标4、系统性能指标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1、总体设计原则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4、应用支撑系统设计5、应用系统设计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7、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8、网络系统设计9、安全系统设计10、备份系统设计11、运行维护系统设计12、其它系统设计13、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14、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15、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16、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17、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18、初步设计方案相对可研报告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1、领导和管理机构2、项目实施机构3、运行维护机构4、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6、相关管理制度第七章人员配置与培训1、人员配置计划2、人员培训方案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第九章初步设计概算1、编制说明2、初步设计概算书3、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第十章风险及效益分析1、风险分析及对策2、效益分析附表: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附件: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依据,有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附图:1、系统网络拓扑图2、系统软硬件物理布置图三、编制内容要求第一章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建设项目的全称及简称,应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名称一致;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项目建设单位含参建单位及实施机构名称,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及项目责任人姓名和职务;3、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单位名称及设计资质如有多家单位应全部列出,并附资质复印件;4、初设和概算编制依据:列举所依据的重要法律法规、文件、引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名称及具体引用条款内容,如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审批部门对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的批复、项目需求分析报告及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对需求分析报告提出的评议意见等,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报告的附件;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简要概括项目主要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建设计划工期;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引述概算总投资及其构成,资金来源;7、效益及风险:引述项目建成后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指标,项目建设期及建成后可能的风险;8、相对可研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引述初步设计方案相对项目审批部门对可研报告批复进行变更调整主要内容的结果;9、主要结论与建议:对项目初步设计质量进行简单评价以及为使项目顺利建设需要落实或补充的环境条件等建议;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依据有关文件规定摘录与项目有关职能的全部条款;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介绍实施机构与项目建设单位的关系,及其有效职责范围;第三章需求分析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如果与可研报告一致可以直接引述,如果有变化,对变化部分论述变化内容及其理由;2、系统功能指标:列出量化指标;3、信息量指标:列出量化指标;4、系统性能指标:列出量化指标;并需明确项目建设的时空边界;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1、总体设计原则:阐述项目建设原则,并与本期项目设计方案一致;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阐述目标内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界线;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阐述二者内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表示,要用文字、符号或颜色显着表明本期与总体的界线和相互关系;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全面描述本期工程的建设目标规模和各项建设内容;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3、信息数据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4、应用支撑系统设计5、应用系统设计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7、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8、网络系统设计9、安全系统设计10、备份系统设计11、运行维护系统设计12、其他系统设计13、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14、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15、系统软硬件物理布署方案16、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17、环保、消防、职业安全与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18、初步设计方案相对可行性研究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以上各项建设内容是在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确定的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其各自边界要明确,内在逻辑联系清晰,要具体体现设计原则和明显体现利用现有资源的内容;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1、领导和管理机构:指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项目领导人和管理机构详细方案;2、项目实施机构:指直接进行项目建设机构详细组织结构、职责、管理制度等;3、运行维护机构:运行维护主体的比选及其确定4、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若与可研批复相比没有变化,可直接引述;若有变化,则需要说明变化内容及其理由;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描述进度计划结果;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及保证质量的措施;影响资金安全和效益的因素及其对策;6、相关管理制度:指为保证项目顺利建设并实现其预计目标需要的管理制度体系;第七章人员配置与培训1、人员配置计划:通过分析直接相关业务人员现状,分析工程对人员的需求与现状的差距确定管理、技术、操作人员配备计划并论证其可实现性2、人员培训方案:经分析论证提出包括培训内容、课时、授课人员、费用标准、培训单位及人员数量、培训地点等内容的培训计划;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分析影响进度的各种因素、阐制定进度计划的方法和过程;区分关键节点绘制出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详表和网络图;第九章初步设计概算1、编制说明:包括概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设备、软件的价格获取方式和确认途径;各种取费依据和标准等,并评价其合理性;2、初步设计投资概算书:对投资概算总表中设备购置费内各分项及商业软件部分要提供“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包括名称、参考型号、主要参数、数量、单价及其折扣率、部署地点等详细信息,数量要等于各系统相同设备的数量之和;培训费表包括培训内容、课时、费用标准、单位数、人员、合价等内容;所有概算表要提供可编辑的电子版本,所有相关数据需建立计算公式,分表与总表建立链接;对分项目或分地建设的项目在总表中以不同列分项目1、2或地点1、2表示;3、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依据审批文件和项目进度实施计划合理安排投资计划,并以表格说明;第十章风险及效益分析1、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并评估项目建设的战略风险、系统风险、安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其他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并提出避免风险和应对风险的具体对策和设计方案;2、效益分析:结合所承担的项目,尽量以量化指标进行项目效益分析;附表: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包括名称、参考型号、主要参数、数量、单价及其折扣率、部署地点等,数量要等于各系统相同设备的数量之和;投资之和就是项目总投资中的非定制应用系统以外的软硬件投资总额;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软件购置费中购置定制应用软件应附本表,表中应区分部分开发或全新开发分别测算人月数和单价,并分析明确项目单位自身能开发的人月比例,要求细化到软件工程的功能模块深度;。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办法和投资概算编制要求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办法和投资概算编制要求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编制要求一、说明(一)本文件是开展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以及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以下可简称“初步设计报告”)的指导性文件。
(二)项目初步设计工作的任务旨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细化项目需求、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方案、投资概算、风险及效益分析等内容。
(三)项目建设单位应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四)项目建设单位和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单位主要依据项目审批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以下同)的批复等,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工作并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五)初步设计报告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
初步设计报告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内容有较大变化,其调整投资未超出批复额度范围的,须以独立章节对变更部分进行定量补充论证;对超出批复额度范围的,应报请原项目审批部门批准。
二、格式和提纲初步设计报告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一)封面格式:××××(项目全称)初步设计报告项目建设单位:×××××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年××月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二)扉页格式:编制单位:×××××(盖章)编制单位负责人:×××(签章)编制项目负责人:×××(职称)主要编制人员:×××(职称)参加编制单位:×××(盖章)(三)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提纲:第一章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3、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4、初设及概算编制依据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7、效益及风险8、相对可研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9、主要结论与建议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第三章需求分析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2、系统功能指标3、信息量指标4、系统性能指标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1、总体设计原则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4、应用支撑系统设计5、应用系统设计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7、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8、网络系统设计9、安全系统设计10、备份系统设计11、运行维护系统设计12、其它系统设计13、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14、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15、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16、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17、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18、初步设计方案相对可研报告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1、领导和管理机构2、项目实施机构3、运行维护机构4、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6、相关管理制度第七章人员配置与培训1、人员配置计划2、人员培训方案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第九章初步设计概算1、编制说明2、初步设计概算书3、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第十章风险及效益分析1、风险分析及对策2、效益分析附表: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附件: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依据,有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
电子政务方案总体设计
电子政务方案总体设计一、引言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平台,以提高政府机关效率、提供精细化公共服务、改善政府与公民互动为目标的一种政府行为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政务已经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本文将针对电子政务方案总体设计进行探讨。
二、需求分析1. 政府机关效率提升:通过电子政务方案,政府机关可以进行信息共享、流程优化和自动化处理,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2.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电子政务方案可以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减少行政红利,并提供在线申请、办理、查询等一站式服务,方便公民和企业。
3. 政府与公民互动加强:通过电子政务方案,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可以实现线上化,方便公民提出建议、意见和投诉,并及时进行反馈。
三、方案设计1.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支持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建设稳定、安全的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
同时,还要加强安全措施,确保政府机关和公民的信息安全。
2. 数据共享与集成不同部门的数据需要进行共享和集成,以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
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共享和集成,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3.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各类公共服务的在线申请、办理和查询功能。
通过整合各部门的服务资源,为公民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4. 政务数据分析通过搜集、分析政务数据,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通过建立数据仓库和应用分析工具,政府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各种数据指标,并进行分析和预测。
这样可以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提高治理水平和决策效果。
5.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通过电子政务方案,政府可以将更多的信息公开给公民,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公民的意见、建议和投诉,实现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四、技术支持1. 数据安全保障在电子政务方案设计中,必须重视数据的安全保护。
通过采用数据加密、备份和恢复技术,确保政务数据的安全和可靠,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一、概述本章节中关于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总体解决方案分承载网络、应用平台、支撑平台和数据中心平台四个部份。
二、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解决方案XX省电子政务外网是全省办公资源网络,其终期目标是建立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乡镇四级党委、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纪委及其直属机构、局委办等单位的办公网络,并建立政府公众门户网站,实现政府统一的对民众、企业服务的政府门户。
根据电子政务总体架构和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目标,我省政务外网包括三级网络:在省会建立“二级网络”,负责省级政府机构(如厅、局、委、办等)的网络接入、互联,同时负责垂直行业系统(如:十二金)的网络互联;在地市建立“三级网络”,负责各地市政府部门的网络接入和互联;在各县建立“四级网络”,负责各县的政府部门的网络接入和互联。
同时,在各级横向之间建立互联广域网,负责各地市、县的接入,同时为垂直行业应用系统提供广域网传输通道。
从应用层面上来说,建立政务应用系统、政务信息数据资源中心;同时建立政府互联网门户,负责电子政务信息的发布、政府服务功能的提供与受理和提供与企业/公众进行交互的窗口等。
因此,政务网由横向网络和纵向网络组成,其中:? 横向网络:实现信息共享、跨行业跨政府协作,区域政府对外提供一站式服务? 纵向网络:垂直行业运作,行业管理与监管图1 XX省电子政务网网络总体构成示意图三、电子政务系统硬件平台建设方案电子政务系统硬件集成应用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及安全防护系统的建设三个方面,在建设过程中始终需遵循高安全性、可管理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基本原则。
四、电子政务应用平台解决方案1 应用平台的定义和内容电子政务应用平台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单位)为提高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实现与政务相关的信息采集、信息发布和业务管理信息化、跨部门的协同办公,而形成的与电子政务网平台发生联系(即存在数据交换),在政府互联网门户上为社会公众应用服务提供支撑的政务业务系统。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政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也是政府部门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落实和推广的基础和前提,是整个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电子政务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工作,进一步落实《“十三五”信息化标准工作指南》等文件部署,制定《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的决策部署,推动电子政务标准化发展,优化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完善电子政务标准,突破关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增强电子政务标准化服务能力,为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电子政务发展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按照“急用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研制一批支撑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业务协同、政务服务一体化、安全保障所需的基础性、关键性、共性标准,标准的有效性、—3—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并带动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
2020年,调研现有电子政务标准使用情况,完成对现有电子政务标准的复审,搭建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到2021年,依据行业实际需要,制修订政务信息资源、电子文件、政务服务平台等电子政务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应用标准,基本满足电子政务标准化需求,补充完善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到2022年,全面覆盖电子政务基础共性标准、关键应用标准、安全保障标准,建立较为先进的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有效指导电子政务建设,建设电子政务标准应用服务平台,提升标准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
二、标准体系(一)标准体系结构图。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由总体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数据标准、业务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安全标准7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4——5—图1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二)标准分类说明。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为了适应信息服务业的飞速发展,提高和扩大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充分享受国际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的政府单位开始采用无纸化电子政务系统.而在网络应用日益及普及的今天,电子政务系统是目前很多单位提高办事效率和机构精简改革趋势的反映.采用电子政务办公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办事效率,而且也可以使工作人员的办公更加轻松自如,同时也节减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电子政务系统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各级单位的日常工作当中。
系统开发任务主要包括了前台的设计和后台的数据库管理设计.经过详细的分析和调查,本系统设计采用了Microsoft ASP 作为开发工具,后台数据库采用SQL数据库设计,采用了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实现对数据库的各种管理工作操作,实现江西芦溪政府办公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管理功能。
设计过程中,首先建立了系统的应用原型,然后在此基础上需求迭代,在详细设计时不断修正和完善,测试阶段反复调试和验证,最终达到设计要求的可行性的电子政务系统.关键字:B/S模式;ADO;办公;管理;行政;发布AbstractIn order to fit for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improve and extend the ability of disposal to the wealth of information,share in the wealth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completely,more and more governments and other units start to adopt Non—paper Electronical Government Affair System to handle official business. Today, Electronical Government Affair System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and simplifying organization for many units。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指南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 (4)1.1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4)1.2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4)1.3 电子政务的国际发展趋势 (5)第2章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5)2.1 建设目标 (5)2.2 建设原则 (5)2.3 电子政务平台的效益分析 (6)第3章电子政务平台需求分析 (6)3.1 政务业务需求调研 (6)3.1.1 政务业务流程梳理:分析政务部门的组织架构、业务职能及业务流程,明确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为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业务支撑。
(6)3.1.2 政务信息资源分析:调查政务部门内外部信息资源,梳理政务数据类型、数据来源、数据用途等,为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整合和共享提供依据。
(6)3.1.3 政务管理需求调研:深入了解政务部门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监管执法等方面的管理需求,保证电子政务平台能够满足政务管理的实际需求。
(6)3.2 用户需求分析 (6)3.2.1 政务部门内部用户需求:分析政务部门内部员工的业务操作需求、信息查询需求、协同办公需求等,提高政务部门工作效率。
(6)3.2.2 政务部门外部用户需求:调研广大民众、企业等外部用户在使用政务服务平台时的需求,包括办事指南、在线申报、进度查询等,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7)3.2.3 特殊用户需求: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分析其在使用电子政务平台时的特殊需求,保证平台的无障碍服务。
(7)3.3 系统功能需求 (7)3.3.1 政务信息公开:提供政务新闻、政策法规、通知公告等信息发布功能,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众。
(7)3.3.2 在线办事服务:提供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在线申报、办理、查询等功能,实现政务事项“一网通办”。
(7)3.3.3 政务数据共享:实现政务部门间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政务数据利用效率。
(7)3.3.4 协同办公:提供政务部门内部通信、文件传输、日程管理等协同办公功能,提升工作效率。
电子政务信息报送系统实施方案
电子政务信息报送系统实施方案一、系统概述政务信息报送系统建设要求通过技术先进、运行稳定、界面美观、操作简便、基于IE浏览器的政务信息报送管理平台,实现各级单位之间的政务信息的报送、采集、处理、共享等功能。
育软政务信息报送系统是用电子化手段代替传统的传真、电话、纸质信函等介质,实现各级单位之间的新闻、简报、专报、文件等信息的下发与上报,进行信息采编与发布,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级部门之间(横向和纵向)的业务交流与信息共享。
实现信息报送、信息采编、发布审批、信息管理、网站生成等功能的政务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平台。
下属信息报送单位通过本系统实时报送各类政务信息,上级单位的信息采编人员通过此系统进行政务信息采集、政务信息处理、刊物采编、刊物编辑、刊物发行等工作。
并自动对政务信息的采用情况进行汇总,形成通报。
通报内容可以与刊物一起发布到网上,供各类用户浏览查询。
返回二、需求描述2.1、信息报送过程中小学信息报送单位作为客户端登陆地市县政务信息报送系统,通过报送系统实时报送政务信息到地市县;地市县信息采编人员可以通过政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政务信息采集、政务信息处理、刊物采编、刊物编辑、刊物发行等工作,并可以将信息转送到省市;高等学校报送单位作为客户端登陆省市政务信息报送系统,通过报送系统实时报送政务信息到省市;省市信息采编人员通过政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政务信息采集、政务信息处理、信息采编、信息刊发、信息发布等过程。
如下图所示:2.2、信息处理过程信息收发人员接收到上报的政务信息,根据信息类别填写拟办意见报送给信息审核人,信息审核人根据信息内容修改拟办意见后发送给信息采编人员,信息采编人员根据拟办意见修改整合信息内容,编辑期刊后发给信息签发人,信息签发人对信息内容提出修改意见与信息采编人员往复沟通直至通过后,信息签发人员对信息签发并通知信息采编人员,信息采编人员根据信息签发人员意见整理刊发。
刊发的信息以期刊形式报送领导传阅、发送各有关单位、发布到网站供有权限的用户网上浏览。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可研、初设编制要求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第七条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对总投资在 3000 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第八条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附件一)的规定,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送项目审批部门。
项目审批部门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首先,需求分析要求。
在总体设计之前,需要对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调研。
这包括政府部门的业务需求、公众用户的需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明确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以及设计的目标和重点。
其次,系统架构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系统架构要求应该基于业务需求,合理划分系统模块和组件,建立清晰的系统层次结构。
同时,系统架构要求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确保在网络环境下能够有效运行和保护数据安全。
第三,用户界面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的用户界面应该简洁、直观、易于使用。
考虑到政府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公众用户的需求,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应该符合用户习惯,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用户群体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界面定制和功能选择。
第四,数据管理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和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建立高效、稳定的数据管理机制。
系统的数据管理要求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性。
第五,系统集成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需要与各个政府部门和相关服务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系统集成要求包括接口的设计和开放,数据的格式和标准,以及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流程协调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以适应未来的系统升级和应用拓展。
第六,系统安全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处理的是政府和公众用户的敏感信息,因此系统的安全要求非常重要。
系统安全要求包括信息的传输安全、数据的存储安全、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安全审计和监控机制,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应对安全事件。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设计要求包括需求分析要求、系统架构要求、用户界面要求、数据管理要求、系统集成要求和系统安全要求等。
通过对这些要求的考虑和满足,可以有效地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目标,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支持,实现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电子政务外网总体要求
电子政务外网总体要求
一、信息公开透明
电子政务外网应向公众提供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服务。
这包括政府部
门职能和责任的明确阐述、政府决策的过程和结果的公示、政府工作报告
的发布等。
外网信息应当简明扼要,易于理解,以便广大公众在浏览时能
够获得准确、全面的信息。
二、服务便捷高效
三、安全可靠性
电子政务外网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
政府机构在搭建电子政务外网
时需要考虑到系统安全、用户隐私保护等问题。
外网应采用高级的防火墙
和安全访问控制等措施,以确保公民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政府机构需要建
立相关制度和规范,合理规划系统维护和更新工作,及时修复漏洞和故障。
四、用户友好性
电子政务外网的界面设计应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用户操作应简单易懂,方便公众的访问和使用。
网站的信息组织和导航以及功能应明确、流畅,帮助公众迅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和服务。
政府机构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
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用户体验。
五、互动交流与参与
电子政务外网应鼓励公众的互动交流与参与。
政府机构可以设立在线
问答、意见征集等环节,提供公众留言与反馈的渠道,以便民意的收集和
反馈。
政府还可以通过外网发布政策解读、法规解读等信息,向公众作出
解释,加强与公民的沟通和理解。
总之,电子政务外网应通过信息公开、服务便捷、安全可靠、用户友好和互动交流与参与等方面,提高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效率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实现电子政务的目标和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要素构成。
本标准对总体设计要素选用以及总体设计中使用的方法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系统顶层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其他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系统体系结构system architecture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表现为系统的构件、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设计和进化的原理。
3.2构件component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子系统、硬件部分或软件部分。
4一般要求4.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目标是:确定系统所支撑的政务活动的范畴,明确系统在其所属电子攻务框架中的位置与作用,给出满足系统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4.2系统总体设计开展时机在进行大中型或综合性(含多种软件和/或硬件成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时,应按照业务应用的要求,在下述时机开展系统总体设计:a)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进行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b)在批准立项后进行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与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应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其简化为一个过程。
4.3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系统总体设计范围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两方面:a)系统需求分析要素1)业务组织结构;2)系统业务功能;3)部门业务关系;4)系统信息资源;5)安全保密要求;6)系统性能要求;7)系统设施与环境要求;8)系统质量要求;9)标准与规范要求;10)系统验收要求。
b)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系统体系结构设计要素1)技术体系框架;2)系统设计策略;3)系统构成;4)系统运行模式;5)构件接口关系;6)系统部署形式.4.4与系统总体设计相关的电子政务特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下述特点,以便在系统投入使用后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a)整体性:电子政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出发提出解决方案,系统的建设需遵循整体规划要求,注重整体效能的发挥。
b)协同性;电子致务需要不同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跨域运作和资源整合。
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时应具有系统的集成能力、信息共享和交换能力、外部接口能力以及对标准规范的支持能力。
c)阶段性:电子攻务工程的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其系统总体设计需注重总体目标的实现,并合理规划阶段的建设目标,为后续建设奠定可延续的基础。
d)继承性:电子政务工程应在完成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总体目标,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为公众提供连续的服务。
e)安全性: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影响到政治安全、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
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时应注重信息的保密、完整、可用的需求及实现。
f)服务性:电子政务服务主要包括面向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各种服务。
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时应注重服务的能力、服务的方式以及服务的实现原则。
5 系统总体设计要素5.1需求分析5.1.1业务组织结构业务组织结构将标识出系统的使用者,是业务功能的部署单位。
对业务系统中所涉及的组织结构的分析应包括组成范围、工作职责及各组织单元之间的关系。
5.1.2系统业黄功能系统业务功能是系统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用户直接可见的部分,也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础。
系统业务功能要素中包括系统应具有的各项功能要求、业务流程以及系统的处理范围,说明如下:a)将功能分类,形成功能集合或功能子系统,并逐项整理各项功能,分类方法可以组织结构或功能的关联性为依据;b)按业务流程表述业务输入的信息、处理的过程、所需的数据、涉及的角色以及输出的结果;c)通过上述分析,确定系统的处理范围,标识出系统具有的功能以及涉及的外部角色,外部角色可以是外部系统、各种类型用户或外部设备。
5.1.3部门业务关系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明确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关系。
部门间的协同关系主要表现为指示与汇报、请求与服务、信息共享与交换。
应给出协同业务名称、协同类型、协同发起部门、协同响应部门及协同描述等,说明如下:a)协同业务名称,标识各协同关系;b)协同类型,如指示与汇报、请求与服务、信息共享与交换等;c)协同发起部门,即服务的请求方、信息的发送或提供方;d)协同响应部门,即服务的响应方、信息的接收或读取方;e)协同描述.从业务应用的角度简要描述服务的内容或共享信息的作用。
5.1.4系统信息资源全面分析系统引入或产生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资源清单、数据描述、接口要求、数据流程及信息管理要求等,说明如下:a)信息资源清单,包括信息资源名称、分类、来源及主要用途等;b)数据描述,对主要数据内容进行简要描述,包括名称、数据类型、格式、单位、范围等,可引用其他文档(如;数据字典、通信协议标准、用户接口标准);c)接口要求,包括信息传输、WEB页面、API调用等接口方式及限定条件;d)数据流程,包括系统对引入信息的数据使用过程,以及系统产生信息的数据加工过程;e)信息管理要求,包括信息的采集、更新,管理的职责、方式和要求。
5.1.5安全保密要求系统的安全保密遵循电子政务保密标准体系的要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系统安全要求;b)信息安全等级要求;c)系统容灾备份要求;d)系统应急使用要求;e)系统使用限定;f)效据存储与传输的保密约束。
5.1.6系统性能要求5.1.6.1性能指标系统性能将影响系统使用的效果、系统资源的需求和系统设计的策略,应给出明确的性能指标规定.系统性能包括系统工作效率指标、信息共享能力、信息维护能力、系统使用能力等,说明如下:a)系统工作效率指标,可包括系统启动时间、各种响应时间、业务周转时间等;b)信息访问能力,可包括信息访问最大用户数、信息交互用户数等;c)信息维护能力,可包括信息的准确率、完整率、更新周期、更新及时率等;d)系统使用能力,可包括可持续使用时间、容量、吞吐量或速率等。
5.1.6.2性能指标详细说明性能指标的详细说明如下:a)启动时间,即启动系统或应用所需的时间;b)响应时间,即系统响应一项规定的操作所需的时间,可包括平均响应时间和最大响应时间;c)周转时间,即从发出一条指令开始到一组相关的功能完成,所经历的等待时间,可包括平均周转时间和最大周转时间;d)信息访问最大用户数,即允许对系统同时进行信息访问的最大用户数量;e)信息交互用户数,即发生信息交互关系的用户数量;f)信息准确率,即信息正确的项效与信息总项数之比;g)信息完整率,即信息已采集项数与应采集项数之比;h)信息更新周期,即需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对其进行修改的时间间隔;i)信息更新及时率,即在规定的周期内及时更新的项数与需更新总项数之比;j)可持续使用时间,即保持连续不间断使用的最短时间;k)容量,如允许用户效、数据存储量、信道容量等;1)吞吐量或速率,即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成功执行的数量。
5.1.7系统设施与环境要求5.1.7.1系统设施要求系统设旅要求包括使用或引入蓟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系统设备连接方式要求。
对系统设施进行规划的依据是系统业务功能、系统信息资源、安全保密要求及系统性能要求,应指明它们之间的导出关系.a)系统使用或引入到系统中的硬件要求,包括:1)计算机与服务器;2)输入/输出及存储设备;3)网络与通信设备;4)自动服务设备;5)其他所需的设备.应给出每种设备的类型、数量、特征及能力要求。
b)系统使用或引入到系统中的软件要求,包括:1)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2)通信及同络软件;3)实用软件,4)输入和设备模拟器;5)测试软件等。
需要时可提出系统物理连接方式要求,包括连接的地理位置、设备配置和网络拓扑结构、网关等。
5.1.7.2系统环境要求系统运行必须的环境要求包括系统在运输、存储、操作过程中必须经受的环境条件,如:a)自然环境条件,风、雨、温度、湿度、盐雾等;b)诱导环境,运动、撞击、噪音、电磁辐射等,对于车载式、活动式系统或基础设施类系统必须提出系统环境要求。
5.1.8系统质量要求系统质量方面的要求包括以下内容:a)适应性要求,系统运行所依赖的数据环境(如现场的位置、数据记录的参数等);b)可重用性要求,可被多个应用使用的要求;c)可靠性要求,系统不发生故障及故障发生后的处置要求;d)维护性要求,发生问题后易于改正的要求;e)可移植性要求,易于改进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f)易用性要求,易于学习和使用的要求。
5.1.9标准与规范要求为了使系统符合电子政务整体框架的要求并能有机集成,必须规定应遵循的技术标准体系,如工程管理、冈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
在规定通用标准和规范的同时还需规定特殊体系结构的约束(必须采用标准构件、已有构件或用户提供的构件)、特殊设计或实现标准的使用要求。
5.1.10系统验收要求应规定系统验收时的接收条件和检验方法,确保系统建设的质量.a) 系统接收条件可包括:1)通过具有认证资格的第三方测评;2)通过一定周期的典型用户试用;3)通过规定周期的系统试运行;4)通过指定级别的评审或审查。
b)在进行测评、试用、试运行、评审或审查时,可采用以下检验方法:1)演示:运行依赖于可见的功能操作的系统或部分系统,不需要使用仪器、特殊的测试设备或进行事后分析;2)检测:使用仪器或其他特殊的检测设备运行系统或系统的组成部分,以便采集数据供事后分析使用;3)分析:对从其他检验方法中获得的积累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测试结果的归纳、解释、推断;4)审查:对系统构件、文档等进行可视化检查;5)特殊的检验方法:系统的任何特殊合格性方法,如特殊工具、技术、过程、设施、验收限制及标准样例的使用。
5.2系统体系结构设计5.2.1技术体系框架信息系统涉及网络、通信、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各种相关技术,技术体系框架将从总体上描述不同类型技术构建信息系统的规则和方法,标识出各服务领域及其接口,实现开放系统的分离原则.技术体系框架需要反映以下一些共性内容:a)服务领域的层次结构;b)服务领域的主题内容与组成;c)服务领域之同的相互关系;d)与外部的接口.5.2.2系统设计策略系统设计策略指为达到系统性能、安全保密能力以及为提供所需的可靠性、可重用性、维护性和可移植性等质量特性而选择的方法,或关键技术实现及其他影响系统组成成分的设计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