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成套设备二次线工艺规范

合集下载

中低压开关柜二次线制作工艺优化措施研究

中低压开关柜二次线制作工艺优化措施研究

中低压开关柜二次线制作工艺优化措施研究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电力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电力行业的发展对其他很多传统行业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中低压开关柜设计生产的设计生产工作经验、体会进行阐述,并且对提高中低压开关柜二次线制作工艺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低压开关柜;二次线制作工艺;措1.引言整齐、美观、大方的中低压开关柜二次线,不仅能使安装人员在工作中获得一种“艺术”享受,更能体现出他们的良好技术素养。

优秀的二次线制作工艺,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能减轻检修人员的工作量、设备的维护量及相关费用。

但近年来在中低压开关柜二次线制作工艺方面,技能水平呈下滑趋势。

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二次线制作的一些方式、方法不当;一些良好的二次线制作技巧失传。

2传统电气成套设备开关柜二次线加工工艺相关概述伴随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电网的技改投入不断增多,特别是改造智能电网、西电东送、全国联网和城镇化发展涉及到的城网。

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和保护是电气成套设备的主要应用处,所以,电力行业是电气成套设备的直接消费行业。

电气成套设备受电力行业的影响比较大。

传统二次线加工作业主要有7个步骤,主要体现在:(1)配线员工首先会获取图纸,经过审核之后进行手工输入工作。

(2)打印机进行打印线号管。

(3)对电线设备利用转专业设备进行切剥工作。

(4)在导线上安装打印完成的线管。

(5)相关人员利用剥线钳处理导线末端。

(6)手工连接冷压端子和二次导线。

(7)利用压线钳处理冷压端子。

且人员手工作业的技能对二次线的质量影响很大,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原因是传统二次线加工作业的7个步骤都是依赖人工进行作业。

而传统二次线加工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开关柜行业的需求,原因是传统二次线作业效率比较低并且生产产品的品质不可控。

当前二次线加工的难题就是如何降低品质控制对工人技能的依赖。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电网的投入,并且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力行业的发展受电气成套设备的影响非常大,电气成套设备严重依赖电力行业的投资情况,我国制造高端装备方面伴随国家政策的开放已经取得了很高的进展。

高低压成套设备装配工艺规程

高低压成套设备装配工艺规程

高低压成套设备装配工艺规程
1.装配工先将安装板、梁按图纸要求与检验合格的的柜体连接紧固。

2.装配工按技术图纸要求,将真空断路器、刀开关、万能式断路器、塑料外壳式
断路器(用户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功率因数表、转换开关、指示灯、按钮等元器件安装到相应位置,安装时,紧固螺栓的紧固力矩要与该型号螺栓的要求相适应。

各种开关和元器件的安装要求横平竖直,排列整齐,位置与间隔距离符合图纸要求。

3.制作的母线排要先进行试装配,保证连接方便。

各相之间电气间隙符合技术要
求,制作安装过程执行《母线加工工艺规程》。

4.装配工按照图纸要求进行二次线的配制,配制过程执行《二次线配制工艺规
程》,线号要用专用的线号打印机打印。

5.二次线配制完成后,要按图纸用万用表逐一进行检查通断情况并检查各紧固件
的紧固情况。

6.装配工对一次母线按图纸要求逐一检查核对,对母线框和各种绝缘件逐一检查
爬电距离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7.装配工逐一检查安装板、梁与柜体的连接是否可靠,仪表安装门是否与柜体用
用黄绿两色导线连接好,以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8.装配工装配好的配电柜清理完柜内垃圾后交由试验员进行出厂前通电检查。

8.1检查信号灯是否正常显示。

8.2检查电流表电压表是否正常显示。

8.3检查个转换开关是否正常工作,有无反接情况。

8.4检查各动作元器件是否正常动作。

8.5检查各个闭锁机构是否正常闭锁。

8.6检查各个标签是否位置正确。

8.7检查各个元器件是否有少装、错装,型号是否正确。

二次配线工艺

二次配线工艺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适用范围:适用于高低压开关柜、动力箱和三箱(配电箱、计量箱、端子箱)的二次配线。

2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电缆的一般要求:2.1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控制电缆的工作电压不应低于500V。

2.2测量、控制、保护回路除断路器电磁合闸线圈外,应采用铜芯控制电缆和绝缘导线,在其它情况下,当所有室内设备、仪表和端子上装有专用于连接铝芯的电缆和绝缘导线。

2.3按机械强度要求,采用的电缆芯或绝缘导线最小截面为:连接强电端子的铜线不小于1.5mm2;铝线不应小于2.5mm2;连接于弱电端子的、运动装置使用的铜芯电缆直径不应小于0.5 mm2。

2.4绝缘导线和电缆芯截面的选择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 电流回路:电流测量回路应保证表计工作在规定的准确度范围内,保护回路应保证电流互感器工作在10%误差范围内。

b) 电压回路:由电压互感器到计费用电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0.5%额定电压,在正常负荷下,电压互感器到测量仪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3%,当全部保护装置和仪表工作(即电压互感器负荷最大)时,电压互感器到保护和自动屏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

c) 控制回路:在正常最大负荷时,控制母线至各设备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0%。

d) 绝缘导线和电缆可能受到油浸的地方,应采用耐油绝缘导线和电缆。

3屏内的接线要求:3.1屏的内部连接导线,一般采用塑料绝缘铜芯导线。

3.2安装在干燥房间里的屏,其内部接线可采用无防护层的绝缘导线,该导线能在表面经防腐处理的金属屏上直接敷设。

3.3屏内同一安装单位各设备之间的连线,一般不经过端子排。

3.4接到端子和设备上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应有标记。

4工艺准备4.1看懂图纸、标准、仔细考虑布线方案。

4.2根据任务性质和产品技术要求,领用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导线品种。

4.3领取按需要数量的安装零件,如接线板夹、压板、紧固件等。

4.4核对二次回路的电器元件是否备齐,型号规格是否相符。

电气装配工艺规程完整

电气装配工艺规程完整

电气装配工艺规程完整为了确保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装配有序、规范,保证装配质量,本企业制定了本工艺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产品的电气装配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包括装配前准备、电器件装配、次配线、二次配线、接地保护电路的连接、仪表校对及电器元件整定、出厂检验、装订铭牌加施标志、包装入库(出厂)。

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要求工人具有良好的工作惯,如自检、互检、报检等。

在装配前,还需要熟悉装配图、电气原理图和二次线路图,了解清楚产品的结构形式与用图,熟悉元器件的性能技术参数,确定安装工序和次序。

同时,还需要检查各部件尺寸及开孔等是否与图纸相符合,领用电器元件、母排、绝缘导线、绝缘支撑件等所需元件和材料,检查器件、绝缘导线、绝缘支撑件的外观有否损伤,其规格型号、电压等级、电流容量等是否与图纸符合。

在安装各种不同规格和用途的元器件时,除应满足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外,尚须符合元件本身的技术要求,否则就不能保证其安全运行。

同时,还需要阅读各电器元件的安装使用说明书,明确其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在工序过程中,要进行自检、互检和报检,发现电器元件、母线、绝缘导线和绝缘支撑件的不合格情况,应及时报告检验员。

工具设备和检验依据要符合要求,工序检验记录要做好。

对于多台开关排列的开关柜组,如GCS/KYN28A-12这种柜型在排列之前需要注意排列的方向与顺序。

最后,在出厂前,还需要进行出厂检验、装订铭牌加施标志、包装入库等工作。

整个工艺流程需要严格遵守本工艺规程和相关标准,确保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产品的质量。

只有通过接地才能确保安全。

在安装电器元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阅读装配图,明确每个电器元件的安装位置和隔离距离。

对于一些开关,如DW15断路器,应保证足够的间隔距离,以防止电弧引起的短路现象。

同时,发热元件的安装也需要考虑到对相邻元件的影响。

其次,电器元件应可靠固定,经常受到振动的元件,应采取防松措施。

设备投入运行后,需要定期维护,不能因元件安装位置的不妥造成维修的困难。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一次、二次安装接线基础知识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一次、二次安装接线基础知识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一次、二次安装接线基础知识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是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等领域必不可少的设备,也是发展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核心设备之一。

在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的安装中,接线是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一次、二次安装接线的基础知识。

一、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的概述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是由高压主电路、低压配电系统、控制保护系统、电源系统和通信信号系统等多个方面的设备集中于一体的设备。

在工矿企业、供电所、房地产和大型商场等各类场合都有应用。

二、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的组成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的组成是相对固定的,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高压主电路高压主电路由高压设备组成。

高压设备一般包括高压隔离开关、电缆分接箱、变压器和高压断路器等。

高压主电路一般选择10KV和35KV电压等级两种。

2. 低压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是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低压断路器、电力电容器、电动机、配电变压器和低压电动机控制中心等。

3. 控制保护系统控制保护系统是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中最为复杂的部分之一,主要包括控制与信号设备、保护设备,以及通信、监测、测量和调节装置等。

4. 电源系统电源系统主要提供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运行所需的电源电源设备,通常包括备用电源设备和常规电源设备。

5. 通信信号系统通信信号系统一般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提供强大的通信数据传输功能。

三、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一次安装接线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一次安装接线包括变压器进线和低压母线接线。

1. 变压器进线接线变压器进线接线主要是为了将变压器与总进线配电构成电气系统。

变压器进线通过开关柜,选择进入所需的备用变压器,在其中按照电缆规格进行接线,其中断路器和接地开关在必要时需要设置。

2. 低压母线接线低压母线一般位于低压母线室内,它是连接变压器和低压配电柜之间的母线。

低压母线接线需要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接线时要注意接线,确保接触良好,不得出现漏接、短路现象。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一次、二次安装接线基础知识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一次、二次安装接线基础知识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一次、二次安装接线基础知识培训教材成套安装接线基础知识作为一个从事成套电气设备行业的员工:要做好本职工作,他必须要掌握有关成套电器设备在用电配电系统中起的作用。

同时懂得一些技术知识及最基本的装配、接线技能要求,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要学会看懂、领会有关的图纸。

图纸是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设计部门用图纸表达设计思想意图;生产部门用图纸指导加工与制造;使用部门用图纸指导使用、维修和管理;施工部门用图纸编制施工计划、准备材料组织施工等。

从事成套设备行业的员工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需要树立文明生产的观念。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处处以有关工艺要求来提高质量意识,明确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的重要性,要讲究工作效益,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了一个舒畅的工作环境,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益,也就是要处处注意周围的环境卫生,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同事之间要互相配合、互相尊重、互相关照;在技术方面要相互交流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养成对完工工作任务做到自检、互检、后报检的良好工作习惯,来确保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要想做好本职工作:(1)每个员工必须做到应该知道什么?熟悉什么?能看懂什么?就成套电器产品而言,每个员工应该知道产品的结构形式、用途;应该熟悉产品的性能、内部的结构、主要的技术参数;应该看懂系统图(一次方案图)、平面布置图、原理图、二次接线安装图。

(2)每位员工必须知道什么是三按生产:按图纸生产;按工艺生产;按技术规范生产。

质量管理方面“五不”,①材料不合格不投料;②上道工序不合格不流入下道工序;③零件、元器件不合格不装配;④装配不合格不检验;⑤检验不合格不出厂。

在日常工作中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完整的装配接线计划。

电力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需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电器设备,以构成电力发、输、配的主系统。

这些设备主要是指发电机、变压器、隔离开关、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缆、母线等。

低压成套设备二次线工艺规范

低压成套设备二次线工艺规范
表1
电压(千伏)
0.5
6-10
绝缘距离(MM)
>20
>100
4.9、二次回路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见表2:
表2
额定绝缘电压vi(V)
电气间隙mm
爬电距离mm
60≤ui≤300
6
10
300≤ui≤600
8
14
4.10、指示及按钮的颜色如无特殊规定,按表3执行:
表3
4.11、指示灯和按钮的安装位置如无特殊规定,按左合闸右分闸布置,并且上下对应。
2.2、塑料走线槽一般采用π3015、π3025、π3050三种规格。
2.3、辅助材料:扎带、塑料缠绕管、线号管、绝缘套管、橡胶垫圈、吸盘等。
3、工具:
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螺丝刀、剪刀、压线钳、万用表、线号打印机等。
4、工艺要求:
4.1、配线应排列整齐,接线置中,交流电流线及高电压(110伏以上)控制回路线,应与低电压(110伏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应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
5.3、确定行线方式及走向。行线方式一般常规有圆形成束捆扎行线,走线槽两种。
5.4、成束捆扎行线工艺:
5.4.1、落料:根据元器件位置及配线实际走向量出用线长度,加上适量余度后落料,拉直,套上标号套。
5.4.2、排线:结束要求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外层导线应平直,内层导线不扭曲或扭绞,在排线时要将贯穿上下的较长导线排在外层,分支线与主线成直角,从线束背面或侧面引出,结束弯曲宜逐条用手弯成小圆角,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二倍,不准用钳强行弯曲。
文件名称:
二次布线工艺规范
文件编号:
版本:
A
5、工艺程序:
5.1、看懂并熟悉电路原理图、安装接线图、屏面布置图等,根据图纸校对二次回路中所有电器组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及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应调换。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一次、二次安装接线工艺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一次、二次安装接线工艺

2)母线标识颜色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三相交流母线,A相应为黄色,B相应为绿色,C相应为红色,
单相交流母线应与引出的颜色相同。 b) 直流母线,正极应为棕色,负极应为蓝色。 c) 三相电路的零线或中性线及直流电路的接地中线均为淡蓝色。 d) 金属封闭母线,母线外表面及外壳内表面应为无光泽黑色,外
3 设备和工具
3.1液压线母线加工机 3.2钻床、配套的钻头 3.3钳头工作台
4 母线规格的选择 4.1 主母线的规格按工程图的规定选用。 4.2进线柜、联络柜支母线规格和主母线规格相同。 4.3分支母线规格的选择 4.3.1用户对分支母线规格有要求的按用户要求选择,工程图上对
并有3C认证和产品合格证及随带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 文件。元件有铭牌,并注明厂家名称,附件、备件完好、齐全。 3 使用电器元件及其附件 3.1各类电器元件及其附件 3.2 结构件:柜体、支梁、安装板等。 3.3 标准件
4 工具及工位器具 4.1 工具
手电钻、电动扳手、风动扳手、呆扳手、套筒扳手、螺丝刀、钢锯、 卷尺等。 4.2工位器具 转动小车、周转箱等。 5 工艺准备 5.1操作者能看懂图纸,按图纸检查电器元件规格、型号是否与图纸要求 一致。不符合要求的电器元件不得安装。 5.2 具有合格证的电器元件方可安装,元件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不得遗 失、应随产品入库。 5.3 准备安装所需的紧固件,放在标准件小车的塑料盒内。
1 范围 适用于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内母线制作及安装
2 使用材料及其附件 2.1母线的材质为TMY(铜线线)、LMY(铝母线)。 2.2 选作母线的铜、铝母线,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凹坑、气孔、
裂纹、折皱、扭曲变形等现象。 2.3高低压开关一般采用铜母线,只有在用户明确指定使用铝母线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46620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46620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1、适用围本工艺适用于本厂生产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等辅助回路的配线。

2、辅助回路的配线工艺要求2.1用于连接辅助回路的导线,一律采用BV、BVR型铜芯塑料绝缘线(下文简称导线)2.2选用辅助回路的导线时,其最小截面为1.5平方毫米,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平电路时,允许采用小于1.5平方毫米的导线。

但不论采用那种导线,都不得采用虎钳、钢丝钳等强行拉直,以免改变导线截面、强度等指标。

2.4辅助回路行线时,其色法的规定应参照GB2681国家标准,设备部敷设用黑色,安全用接地线用黄绿双色线。

2.3所选用的导线绝缘层不得有褪色老化等现象,导线在弯曲敷设后,绝缘层不允许开裂及操作。

2.5辅助回路导线的配置应做到牢固可靠,横平竖直,层次分明,整齐美观,便于维修,除必要的弯曲敷设处,不准歪斜、扭曲。

2.6辅助回路的导线上端裸露部分之间及导线上端裸露部分与金属骨架的电器间隙不小于6~10毫米,爬电距离不小于8-12.5㎜(GB7251 6.1.2.1 表2)2.7辅助回路的导线及线束,不准在导电部件上敷设,也不准直接敷设在金属铁板上,导线及线束穿插越金属孔时应在金属孔上装绝缘套或在导线及线束上缠绕塑料带或套塑料管,但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中穿越,导线及线束在敷设途中如遇金属障碍应加以弯曲越过,中间保持4毫米以上距离。

2.8门与柜体之间的连接线俗称过门线,过门线必须采用BVR型铜芯塑料软线,过门线要留有足够的长度,一般能使门顺利打开关大于90°,过时装店线在开门过程中不擦门框、过门线线束要用塑料带或缠线管紧密包扎,以防松散,连接线束的两端要有固定点。

2.9辅助回路的线束或单线的固定,可采用两种方法:2.9.1在线束上包塑料带后用铝皮夹(钢精扎头)固定(或用BV型1.5平方毫米塑料绝缘线固定)要求包扎紧密,固定牢固,固定间距、横间距离不得大于120毫米,纵向距离不得大于150毫米。

2.9.2用聚丙稀缠绕管包扎经上述两种方法扎好的线束均应用绝缘胶木线夹固定,固定间距横向不得大于300毫米,纵向不得大于400毫米,固定点均应分布均匀。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最大 电流
A — — — — — — 19 27 37 48 19 27 37 48
颜色
红 黑 蓝 红 黑 蓝 — — — — — — — —
规格尺寸,㎜
L 16~18 18~24 18~24 15~17 16~20 18.5~21.5 12.6~21.8 12.6~21.8 18~21.4 15.7~28
适用导 线截面
㎜2 1.0 1.5 2.5 2×1.0 2×1.5 2×2.5 0.5~1.5 1.5~2.5 2.5~4 4~6 0.5~1.5 1.5~2.5 2.5~4 4~6
螺钉口 直径 ㎜
— — — — — — 3.2~6.5 3.2~10.5 4.3~6.5 3.7~13 3.2~6.5 3.2~6.5 4.3~6.5 3.7~8.4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φ
φ
B
B
高低压开关设备二次回路配线
续表 3 常用端头参数
0ZD·919·001 共 20 页 第 3 页
名称
型号※
管形预绝 缘端头
双线管形 预绝缘端

圆形裸端 头
叉形裸端 头
ET1.0 ET1.5 ET2.5
— — — R1.25 RS2 RS3 RS5.5 Y1.25 YS2 YS3 YS5.5
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以及三箱类配电设备的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 称二次回路)配线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0ZTC·917·027 《涂层表面清洁的施工工艺守则》 0ZTC·917·081 《50V 及以下电路配线工艺守则》
3、工具
斜咀钳(140mm)、剥线钳(0.5~6 ㎜ 2)[1]、预绝缘端头压线钳(0.5~6 ㎜ 2)[2]、管形端头压线钳、裸 端头压线钳(0.5~6 ㎜ 2)、触针端头压线钳、尖咀钳、普通剪刀、一字螺丝刀[3](30 ㎜~150 ㎜)、十字螺丝 刀(30 ㎜~150 ㎜)、梅花板手[4](M3~M8)、开口板手(M3~M8)、套筒板手(M4~M5)、镊子、通断指示 搭灯、电烙铁(60W)、卷尺(2m)、棉纱手套、清洁用抹布。

成套低压配电柜安装工艺

成套低压配电柜安装工艺

成套低压配电柜安装工艺1、低压成套低压配电柜安装操作工艺1).低压成套低压配电柜安装工艺流程设备开箱检查→设备搬运→柜体稳装→柜上方母带配置→柜二次回路结线→配电柜试验调整→送电运行验收2).设备开箱检查(1).安装单位、供货单位或建设单位共同进行,并做好检查记录。

(2).按照设备清单、施工图纸及设备技术资料,核对设备本体及附件、备件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附件、备件齐全;产品合格证件、技术资料、说明书齐全。

(3).配电柜本体外观检查应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完整无损。

(4).配电柜内部检查:电器装置及元件、绝缘瓷件齐全、无损伤、裂纹等缺陷。

3).低压成套配电柜安装:(1)、基础型钢安装:a.调直型钢。

将有弯的型钢调直,然后,按图纸要求预制加工基础型钢架,并刷好防锈漆。

b.按施工图纸所标位置,将预制好的基础型钢架放在预留铁件上,用水准仪或水平尺找平、找正。

找平过程中,需用垫片的地方最多不能超过三片。

然后,将基础型钢架、预埋铁件、垫片用电焊焊牢。

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见表1。

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表1注:环形布置按设计要求。

c.基础型钢与地线连接:基础型钢安装完毕后,将室外地线扁钢分别引入室内(与变压器安装地线配合)与基础型钢的两端焊牢,焊接面为扁钢宽度的二倍。

然后将基础型钢刷两遍灰漆。

(2)、低压成套配电柜稳装:a.配电柜安装。

应按施工图纸的布置,按顺序将柜放在基础型钢上。

单台配电柜只找柜面和侧面的垂直度。

成列配电柜各台就位后,先找正两端的柜,在从柜下至上三分之二高的位置绷上小线,逐台找正,拒不标准以柜面为准。

找正时采用0.5mm铁片进行调整,每处垫片最多不能超过三片。

然后按柜固定螺孔尺寸,在基础型钢架上用手电钻钻孔。

一般无要求时,低压柜钻φ12.2孔,分别用M12、M16镀锌螺丝固定。

允许偏差见表2。

低压成套配电柜安装的允许偏差表2b.配电柜就位,找正、找平后,除柜体与基础型钢固定。

柜体与柜体、柜体与测挡板均用镀锌螺丝连接。

低压带电作业及二次回路作业的安全规定

低压带电作业及二次回路作业的安全规定

低压带电作业及二次回路作业的安全规定是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以及维护正常的电力供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规定:
1. 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进行低压带电作业及二次回路作业。

2. 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作业程序和工作指导书进行作业,不得擅自修改或忽略安全要求。

3. 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区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周围环境安全,作业设备正常运行。

4. 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工具等。

5. 在低压带电作业和二次回路作业期间,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如切换合适的保护装置、设置临时接地等。

6. 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合适的工具和设备,且这些工具和设备应经过定期维护和检验。

7. 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操作超过自己技能范围的设备或进行不熟悉的作业。

8. 低压带电作业和二次回路作业期间,不得进行与作业无关的活动,如吃饭、闲聊等。

9. 在作业过程中,任何异常情况都必须立即停工并报告上级。

10. 作业结束后,必须清理现场并记录作业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低压带电作业及二次回路作业的安全规定,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规定应根据当地法规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来执行。

成套二次行线工艺技术讲座讲解

成套二次行线工艺技术讲座讲解
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或圆头钳)、扁嘴 钳、剪刀、螺丝刀、扳手、塑料圈、冷压钳、万用 表。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4、 工艺准备
4.1 按图样要求检查所有电器元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如发现 元件表面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的应及时处理或更换合格 元件。
4.2 按施工接线图布线顺序打印导线号线号码管(导线控制回路一般采 用1.5mm2,电流回路采用2.5mm2)。导线截面当图纸有规定时, 应按图纸所规定配线,特殊情况另与技术部、品质部议定。
7.12、分路部分到各电器元件的接线应在考虑节省材料、检修方 便前提下行走,其行线形式可参考如下:
7.12.1.到继电器或接线端子处,原则上以圆势连接,尽量避免直 接接入。
7.12.2.分路部分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从中间分线的布置方法。 7.12.3.分路部分到单仪表的线束布置,应考虑到行线方向一致,
议可用两根小截面的导线代替大截面的导线,作为目前的过渡措施。 6.9、.端子排的始末必须装以挡板,同一端子排不同安装单位之间也要装以挡
板,以示隔开。 6.10、.每一安装单位的端子排都要有标号,字迹必须端正清楚。
新在线成套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7、二次回路结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7.1、按图施工,接线正确。 7.2、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 牢固可靠。 7.3、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7.4、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 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 7.5、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 7.6、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 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 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7.7、二次回路接地应设专用螺栓。 柜内的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 不应小于2.5mm2;其它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mm2;对电子元件回路、弱 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 可采用不小于0.5mm2截面的绝台。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课件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课件

布线松动和固定方法
布线松动
在二次布线过程中,由于线缆未固定或固定不牢固,可能导致布线松动。
固定方法
在布线过程中,应使用线卡、绑带等工具将线缆固定在开关柜的横梁或侧壁上,确保线缆牢固不晃动。同时,在 线缆连接处应使用专用线卡或冷压端子固定,以提高连接可靠性。
布线美观和整理方法
布线美观
为了使二次布线外观整洁美观,应遵循一定的布线规则和整理方法。
详细描述
成套开关柜是根据用户需求,将多个开关电器、控制元件、测量仪表等按照一定 的电路设计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电气设备。它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稳定 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工矿企业、高层建筑等领域。
成套开关柜的种类和用途
总结词
成套开关柜有多种类型,如低压成套开关柜 、高压成套开关柜等,用途各不相同。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 工艺课件
目录
• 成套开关柜概述 • 二次布线工艺基础 •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流程 •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要点
目录
•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常见问题及 解决方案
•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案例分析
01
成套开关柜概述
成套开关柜的定义
总结词
成套开关柜是由多个开关电器、控制元件、测量仪表等组合而成的成套电气设备 。
• 总结词: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成套开关柜正朝着智能化 、环保化、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 详细描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用户对电气设备要求的提高,成套开关柜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成套开关柜正 朝着智能化、环保化、小型化、模块化等方向发展。智能化方面,成套开关柜采用了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远程监控 、自动控制等功能;环保化方面,成套开关柜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以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小型化方面,成 套开关柜采用小型化设计,减小了设备体积和重量,方便安装和维护;模块化方面,成套开关柜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 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组合和扩展。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示范讲解ppt课件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示范讲解ppt课件

字形,并套上波纹管,以便在活门开启
过程不损伤导线。
完整最新版课件
18
二次导线布置
捆扎要求
捆扎要求
导线总线束、各分支线 束(包括横向和纵向敷 设),其扎带间距为 50~60㎜。
捆扎要求
剪去过长的扎带并与扎带 头基本平齐,扎带头方向 一致,并应尽可能隐藏或 朝向内侧
捆扎要求
导线不能悬空布置,不能承受外在的 导线束的弯曲处或分支导线的 机械应力;导线敷设应有适当的固定, 弯曲处,应在紧靠弯曲的直线 固定应从距离起始弯曲10㎜处开始。 段分别用扎带扎住。
完整最新版课件
5
工艺要求要点
端头 压接
压接位置
(a) 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接,一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 绝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见图1) (b) 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的管部均匀压接。(见图2) (c) 裸端头压痕在筒中央处,且在端头管部的焊接缝上。(见图3)
压痕
压痕
视读方向
视读方向 视读方向
第2角
第1角
接线端子
第3角
第4角
视读方向 号码管文字 视读方向
视读方向
视读方向
视读方向
视读方向
完整最新版课件
号码管水平方向或置于接线端子的左右两 侧时,文字方向即从左至右读字
号码管文字 视读方向
号码管不同角度方向时,文字方向视所在 相位角而定:当套管方向在第1、3角时, 文字方向即从下至上读字;当套管方向在 第2、4角时,文字方向即从上至下读字。
代号与接线图一致无误。
按接线图粘贴电器元件标示, 标示的粘贴位置应清楚地指示 元器件的所在位置。通常标示 应粘在元器件左上角的金属构 件上,个别情况左上角不能粘 贴时,可粘在元器件正上方或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一次、二次安装接线基础知识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一次、二次安装接线基础知识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一次、二次安装接线基础知识培训教材成套安装接线基础知识作为一个从事成套电气设备行业的员工:要做好本职工作,他必须要掌握有关成套电器设备在用电配电系统中起的作用。

同时懂得一些技术知识及最基本的装配、接线技能要求,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要学会看懂、领会有关的图纸。

图纸是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设计部门用图纸表达设计思想意图;生产部门用图纸指导加工与制造;使用部门用图纸指导使用、维修和管理;施工部门用图纸编制施工计划、准备材料组织施工等。

从事成套设备行业的员工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需要树立文明生产的观念。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处处以有关工艺要求来提高质量意识,明确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的重要性,要讲究工作效益,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了一个舒畅的工作环境,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益,也就是要处处注意周围的环境卫生,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同事之间要互相配合、互相尊重、互相关照;在技术方面要相互交流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养成对完工工作任务做到自检、互检、后报检的良好工作习惯,来确保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要想做好本职工作:(1)每个员工必须做到应该知道什么?熟悉什么?能看懂什么?就成套电器产品而言,每个员工应该知道产品的结构形式、用途;应该熟悉产品的性能、内部的结构、主要的技术参数;应该看懂系统图(一次方案图)、平面布置图、原理图、二次接线安装图。

(2)每位员工必须知道什么是三按生产:按图纸生产;按工艺生产;按技术规范生产。

质量管理方面“五不”,①材料不合格不投料;②上道工序不合格不流入下道工序;③零件、元器件不合格不装配;④装配不合格不检验;⑤检验不合格不出厂。

在日常工作中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完整的装配接线计划。

电力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需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电器设备,以构成电力发、输、配的主系统。

这些设备主要是指发电机、变压器、隔离开关、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缆、母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二次接线与高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1:
表1
电压(千伏)0.5 6-10
绝缘距离(MM)>20 >100
4.9、二次回路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见表2:
表2
额定绝缘电压vi(V) 电气间隙mm 爬电距离mm
60≤ui≤300 6 10
300≤ui≤600 8 14
4.10、指示及按钮的颜色如无特殊规定,按表3执行:
表3
4.11、指示灯和按钮的安装位置如无特殊规定,按左合闸右分闸布置,并且上下对应。

5、工艺程序:
5.1、看懂并熟悉电路原理图、安装接线图、屏面布置图等,根据图纸校对二次回路中所有电器组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及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应调换。

5.2、按图纸标准的二次回路接点号打印制成线号管,元器件本身接点间的连线或相邻元器件明显可见的边线可不予标号,打印线号管应遵守《线号制作工艺守则》。

5.3、确定行线方式及走向。

行线方式一般常规有圆形成束捆扎行线,走线槽两种。

5.4、成束捆扎行线工艺:
5.4.1、落料:根据元器件位置及配线实际走向量出用线长度,加上适量余度后落料,拉直,套上标号套。

5.4.2、排线:结束要求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外层导线应平直,内层导线不扭曲或扭绞,在排线时要将贯穿上下的较长导线排在外层,分支线与主线成直角,从线束背面或侧面引出,结束弯曲宜逐条用手弯成小圆角,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二倍,不准用钳强行弯曲。

5.4.3、捆扎:圆束线每间距40-160毫米塑料线用适当的尼龙扣捆扎梯形结,见图2。

扎紧后将两线头打成死结,扎线结置于线束背面,采用塑料缠绕管捆扎时应根据线束的大小选用适当规格的塑料缠绕管。

缠绕间隔应为缠绕管边宽的1-2倍。

5.4.4、线束固定:用线夹将圆束线固定悬挂于屏里,使之与屏体保持3-5毫米距离。

在屏体骨架或底板适当位置设置线夹,除特殊要求外,线夹间横向距离不超过300毫米,纵向距离不超过400毫米,线夹与线束之间,紧固后线束不得晃动,并不能损伤导线绝缘。

5.5、走线槽行线工艺,根据导线数量选择走一槽,走线槽应敷设在屏柜或底板的两侧,若是元器件布置行列明显和导线较多时,其中间也可敷设,单面出线时,应装于电器引出线的下面,走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