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_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细数唐朝二十一帝

细数唐朝二十一帝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1、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
617年,担任太原留守的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618年5月,李渊于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
635年,李渊驾崩。
2、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
早年随父亲李渊起兵,征战天下,为大唐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因功被封为秦王。
626年发动玄武门事变夺取皇位。
3、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唐朝第三位皇帝,为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
649年登基,在位34年,于683年驾崩,终年55岁。
4、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
前后于684年和705年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 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
5、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
分别于(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在位,共8年。
712年禅位于子唐玄宗李隆基,称太上皇,716年驾崩,终年55岁。
6、武则天(624年-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
14岁被唐太宗纳为才人,唐高宗时被封为昭仪,后升至皇后,后自立为皇帝,建立武周王朝(690年-705年)。
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则天退位。
7、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第七位皇帝,又称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
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
在位前期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致了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及皇帝详细表、速记口诀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及皇帝详细表、速记口诀(一)一、简表朝代起止年份都城建立者灭亡原因奴隶制社会夏前21-前16世纪阳城桀商灭商前16-前11世纪殷汤周灭西周前11世纪-前770年镐京周武王犬戎灭春秋前770-前476年洛邑平王(东迁)瓦解封建社会战国前475-前221年 \ \ 秦统一秦前221-前206年咸阳嬴政农民战争西汉前202-8年长安刘邦王莽篡权王莽新政 2-23 长安王莽农民起义东汉 25-220 洛阳刘秀曹丕三国魏220-265 洛阳曹丕司马懿夺权蜀 221-263 成都刘备魏吴 222-280 建业孙权西晋西晋 265-316 洛阳司马炎匈奴东晋 317-420 建康司马睿刘欲夺权南朝宋 420-479 建康刘欲大将夺权齐 479-502 建康萧道成梁 502-557 建康萧衍陈 557-589 建康陈霸先隋灭北朝北魏 386-534 洛阳拓拔圭东魏 534-550 邺元善西魏 535-556 长安元宝炬北齐 550-577 邺高洋北周 557-581 长安宇文觉隋 581-618 长安杨坚农民战争唐 618-907 长安李渊朱温夺权五代梁 907-923 汴梁朱温唐 923-936 洛阳李存勖晋 936-947 汴梁石敬塘汉 947-950 汴梁刘知远周 951-960 汴梁郭威北宋 960-1127 东京赵匡胤靖康之变南宋 1127-1276 临安赵构元灭辽 916-1125 上京耶律阿保机西夏 1038-1227 兴庆元昊金 1115-1234 会宁完颜阿骨打元 1271-1368 大都忽必烈农民起义明 1368-164 应天-北京朱元璋农民起义清 1644-1911 北京爱新觉罗福临辛亥革命二、详细表朝代起止年代(公元) 创始人/掌权人都城夏前2100年-前1600年启阳城商前1600年-前1100年汤亳→殷西周前1100年-前771年武王镐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周平王洛邑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洛邑秦前221年-前206年始皇(嬴政) 咸阳西汉前202年-8年高祖(刘邦) 长安新 8年-23年王莽长安东汉 25年-220年光武帝(刘秀) 洛阳三国(魏) 220年-265年曹丕洛阳三国(蜀) 221年-263年刘备成都三国(吴) 229年-280年孙权建业西晋 265年-316年武帝(司马炎) 洛阳东晋 317年-420年元帝(司马睿) 建康十六国 304年-439年/ 洛邑南朝宋 420年-479年刘裕建康齐 479年-502年肖道成建康梁 502年-557年肖衍建康陈 557年-589年陈霸先建康北朝北魏 386年-534年拓跋圭平城→洛阳东魏 534年-550年元善见(高欢立) 邺西魏 535年-557年元宝炬(宇文泰立) 长安北齐 550年-577年高洋邺北周 557年-581年宇文觉长安隋 581年-618年文帝(杨坚) 大兴唐第1任 618年-627年高祖(李渊) 长安第2任 627-650年太宗(李世民)第3任 650-684年高宗(李治)第4任 684-684年中宗(李显)第5任 684-684年睿宗(李旦)第6任 684-705年武则天第7任 705-710年中宗(李显)第8任 710-710年殤帝(李重茂)第9任 710-712年睿宗(李旦)第10任 712-756年玄宗(李隆基)第11任 756-762年肃宗(李亨)第12任 762-780年代宗(李豫)第13任 780-805年德宗(李适)第14任 805-806年顺宗(李诵)第15任 806-821年宪宗(李纯)第16任 821-825年穆宗(李恒)第17任 825-836年敬宗(李湛)第18任 836-841年文宗(李昂)第19任 841-847年武宗(李炎)第20任 847-860年宣宗(李忱)第21任 860-874年懿宗(李凗)第22任 874-889年僖宗(李儇)第23任 889-904年昭宗(李晔)第24任 904-907年哀帝(李祝)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北宋第1任 960年-976年太祖(赵匡胤) 开封第2任 976-998年太宗(赵炅)第3任 998-1023 真宗(赵恒)第4任 1023-1064 仁宗(赵祯)第5任 1064-1068 英宗(赵曙)第6任 1068-1086 神宗(赵顼)第7任 1086-1101 哲宗(赵煦)第8任 1101-1126 徽宗(赵佶)第9任 1126-1127 钦宗(赵桓)南宋第1任 1127年-1163年高宗(赵构) 临安第2任 1163-1190 孝宗(赵昚)第3任 1190-1195 光宗(赵淳)第4任 1195-1225 宁宗(赵扩)第5任 1225-1265 理宗(赵昀)第6任 1265-1275 度宗(赵禥)第7任 1275-1276 恭宗(赵显)第8任 1276-1278 端宗(赵昰)第9任 1278-1279 卫王(赵昺)辽 916年-1125年耶律阿宝机上京西夏 1038年-1227年李元昊兴庆金 1115年-1234年完颜阿骨打中都元 1271年-1368 世祖(忽必烈) 大都明第1任 1368年-1399年太祖(朱元璋) 南京→北京第2任 1399年-1403年惠帝(朱允炆)第3任 1403年-1425年成祖(朱棣)第4任 1425年-1426年仁宗(朱高炽)第5任 1426年-1436年宣宗(朱瞻基)第6任 1436年-1450年英宗(朱祁镇)第7任 1450年-1457年代宗(朱祁钰)第8任 1457年-1465年英宗(朱祁镇)第9任 1465年-1488年宪宗(朱见深)第10任 1488年-1506年孝宗(朱佑樘)第11任 1506年-1522年武宗(朱厚照)第12任 1522年-1567年世宗(朱厚熜)第13任 1567年-1573年穆宗(朱载垕)第14任 1573年-1620年神宗(朱翊钧)第15任 1620年-1621年光宗(朱常洛)第16任 1621年-1628年熹宗(朱由校)第17任 1628年-1644年毅宗(朱由检)清第1任 1644年-1662年世祖 - 顺治(福临)① 北京第2任 1662年-1723年圣祖 - 康熙(玄烨)第3任 1723年-1736年世宗 - 雍正(胤禛)第4任 1736年-1796年高宗 - 乾隆(弘历)第5任 1796年-1821年仁宗 - 嘉庆(顺琰)第6任 1821年-1851年宣宗 - 道光(旻宁)第7任 1851年-1862年文宗 - 咸丰(奕詝)第8任 1862年-1875年穆宗 - 同治(载淳)第9任 1875年-1908年德宗 - 光绪(载湉)第10任 1908年-1911年恭宗 - 宣统(溥仪)附注:① “创始人/掌权人”的列表为“年代 - 年号(皇帝姓名)”其中清朝皇帝姓名均隐藏了其姓“爱新觉罗”。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唐朝皇帝列表注:1、李弘为唐高宗嫡长子,太子,但先于其父去世,高宗赐谥“孝敬皇帝”。
唐中宗年间追尊庙号“义宗”,睿宗年间取消庙号,但称孝敬皇帝,迁往洛阳供奉。
2、武后临朝称制。
3、李裕为唐昭宗嫡长子,太子。
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人发动政变,囚禁唐昭宗、何皇后及后宫妃嫔,逼迫昭宗传位李裕,改名李缜,名义上尊被囚禁的昭宗和皇后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
次年正月,昭宗复辟,将李裕改回原名,降封为德王(后改濮王)。
905年,朱全忠将李裕等九名兄弟一并杀害。
武周皇帝列表注:1、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
”姬武因此被视为武氏先祖。
但多数学者认为此人纯属武则天杜撰。
2、武曌本名不详,曾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后为高宗昭仪、皇后,为孝敬皇帝李弘、安定思公主、章怀太子李贤、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太平公主生母。
麟德元年(664年),开始与高宗一同临朝听政。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
永淳二年(683)十二月,唐高宗驾崩,皇太子李显即位。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废李显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傀儡皇帝,本人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载初二年(691年)九月,武后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东都洛阳,改称神都,降李旦为皇嗣,赐武姓,以周文王为武氏始祖,并追尊武氏七世先祖,加封武氏宗亲。
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初,武则天加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张柬之、崔玄暐等重臣发动“神龙革命”,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逼迫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
李显复位后为母亲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结束,唐朝复辟。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
唐隆元年(710年),改谥天后。
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
朝代顺口溜五则

朝代顺口溜五则中国历史悠久,产生了很多朝代,这些朝代要怎么记忆比较好呢?下面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了朝代顺口溜,希望对大家有关怀。
朝代顺口溜一中国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朝代顺口溜二历朝开国皇帝歌:夏禹商汤周武王,秦朝始皇汉刘邦,东汉刘秀都洛阳;三国曹丕、孙权和刘备,两晋司马炎和睿;隋朝文帝是杨坚,唐朝高祖是李渊;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坐龙庭;元朝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基业;明朝太祖朱元璋,1368把元亡;皇太极、清朝立,以上就是开国帝。
朝代顺口溜三古代史重要年月记忆歌:公元前二十一,奴隶夏朝就建立; 商朝建在前十六,十一武王建西周; 公元前770,东周建在洛邑城;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令; 公元前221,秦灭六国大统一;陈胜吴广209,农民起义美名留; 202年西汉建,154年七国乱;138和119,张骞两次西域走;西域都护60年,以上都在公元前。
朝代顺口溜四公元后要记全,9年王莽夺了权; 25年东汉立,73班超使西域;班超部下97年,甘英到达波斯湾; 派使臣大秦王,166年中欧始交往; 蔡伦改进造纸术,105年有记录; 184这一年,黄巾起义记心间;官渡之战200,曹操大败袁绍兵; 208年赤壁战,曹操之兵大溃散; 淝水之战383,东晋战败秦苻坚。
朝代顺口溜五581年有杨坚,隋朝建都在长安; 589年隋统一,618年唐建立;605年隋炀帝,开凿运河促经济;755至763,安史之乱整八年;907年唐朝亡,五代十国更迭忙;陈桥兵变960,赵匡胤登基坐龙庭; 1069王安石,变法推行从今始;1206年,铁木真称思汗;1271忽必烈,国号元朝定立了;1368朱元璋,明朝建立元朝亡;1405迁北京,明中资本主义生;1636金改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1644李自成,明朝亡于北京城;1662郑胜利,战胜荷兰殖民兵;1689俄和中,《尼布楚条约》来签订; 1839虎门烟,反侵略的风浪掀;虎门销烟后一年,中国古代史至此完。
唐朝皇帝顺序是什么谥号是什么

唐朝皇帝顺序是什么谥号是什么唐朝皇帝顺序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等。
唐朝皇帝顺序1、唐朝(618—907年),有21位皇帝。
2、顺序为: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
唐朝历代皇帝年号庙号谥号李渊:庙号高祖;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年号武德。
李世民: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年号贞观。
李治: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李显:庙号中宗(被废);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年号嗣圣684年。
李旦:庙号睿宗(被废);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年号文明、光宅、垂拱、永昌、载初。
武则天(武曌):武周690年-705年,谥号则天大圣皇帝;年号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李显: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年号神龙、景龙。
李重茂:庙号恭宗;谥号殇皇帝;年号唐隆。
李旦:庙号睿宗(复辟);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年号景云、太极、延和。
李隆基: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年号先天、开元、天宝。
李亨: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年号至德、乾元、上元。
李豫: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年号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李适:庙号德宗;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年号建中、兴元、贞元。
李诵:庙号顺宗;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年号永贞。
李纯:庙号宪宗;谥号圣神章武孝皇帝;年号元和。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总共有二十八个皇帝,按登基顺序如下:1.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唐武德元年(高句丽婴阳王二十九年,隋天寿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义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在位;2.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至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3.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圣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载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6.则天皇后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在位;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复辟,唐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至唐景龙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7.炀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复辟,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8.谯王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唐中元克复元年(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9.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宝十五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在位;10.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至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年,燕显圣二年,762年)在位;11.岐王李珍,睿宗孙,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赞普钟十年,渤海大兴二十五年,燕显圣元年,761年)在位;12.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肃宗长子,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年,燕显圣二年,762年)至唐大历十四年(蒙长寿十一年,渤海宝历六年,779年)在位;13.广武王李承宏,高宗曾孙,唐□□元年(唐宝应二年,蒙赞普钟十二年,渤海大兴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唐朝22任皇帝的按顺序简介

唐朝22任皇帝的按顺序简介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共289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最早搞“改革开放”的朝代,很多外国人到现在都称呼旅外的中国人为“唐人”。
1. 唐高祖李渊(566年12月21日-635年6月25日)。
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在位8年。
贞观九年病逝,享年七十岁。
作为唐朝开国创业的帝王,史学界对李渊的评价不一。
2.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唐高祖李渊的次子,626年—649年在位23年,唐朝一代雄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千百年来公认的贤君之一。
李世民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一代雄主只活了五十岁,据记载,太宗晚年已经出现了拒谏和骄逸的端倪,可见长久的权利确实会滋生各种问题,要是太宗多活二三十年,不知道唐朝的历史会怎么写。
3、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
作为一个皇帝,李治存在感不强,但是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成功的皇帝。
上乘贞观之治,下启武则天时代以及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李治在位34年,唐朝的国力稳步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对外战争更是少有败绩,使版图扩展至唐朝最大时期。
4、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
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
武则天与其四子的母子大战,是史书都扯不清的家国纠纷。
尤其中宗李显,头顶“六位帝皇丸”的光环,素为野史津津乐道。
当然,不管相对于他的父母,还是他的兄弟,甚至于他的妻子和妹妹,中宗李显都不是当家的好苗子。
5、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
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
一共在位八年(684年—690年,710年—712年),真正掌权两年。
帝王国号歌

历代帝王国号歌天皇地皇人皇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太昊炎帝及轩辕,唐虞绍之为五帝。
夏商周秦东西汉,后汉魏吴三国判。
汉亡于魏魏禅晋,晋遂平吴天下定。
扰西晋者有五姓,刘石慕容苻姚竞。
神州从此竟瓜分,南北烽烟久不靖。
南为东晋居江左,宋齐梁陈踵其都。
北朝元魏并五姓,东魏西魏分为二。
东传北齐西禅周,周又灭齐禅隋帝。
隋能平陈海宇一,曾几何时禅唐室。
唐祚终兮为五季,梁唐晋汉周相继。
宋代周兮天下平,中南渡兮迫于金。
并金代宋祚归元,明祖承元十六传。
清传二百六十八,民国共和归统一。
始自太昊伏羲氏,历代二十到前清。
总揆甲子多少载,四千八百五四春。
二历代世统歌三皇凿开混沌分天地,天地分从摄提岁;是生万物人最灵,斯人之初盘古氏。
天皇兄弟十三人,人各一万八千岁;地皇兄弟有十一,亦各一万八千禩。
人皇兄弟九人优,兄弟九人分九州;相传一百五十世,四万五千六百秋。
三皇以后有巢出,构木为巢食木实;有巢氏后燧人兴,钻燧改火教民食。
五帝粤自太昊伏羲氏,首画八卦造书契。
女娲共氏暨无怀,风姓相传十五世。
后有神农号炎帝,始尝百草教耒耜。
传及榆罔姜姓终,八世五百二十岁。
公孙轩辕为黄帝,垂裳而治法乾坤。
金天少昊是其子,高阳颛顼是其孙。
曾孙帝喾高辛氏,玄孙伊耆放勋字。
放勋是为陶唐尧,禅于虞舜其姓姚。
夏禹启太康与仲康,帝相小康杼槐芒。
泄不降扃廑孔甲,帝皋帝发履癸亡。
家天下者始夏禹,取天下者始成汤。
商成汤太甲幷沃丁,太庚小甲雍己承,太戊仲丁外壬立,何亶甲兮祖乙兴。
祖辛沃甲祖丁继,南庚阳甲与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续,祖庚祖甲兼廪辛。
庚丁武以太丁嗣,帝乙至纣国祚湮。
盘庚以前为商号,盘庚以后号为殷。
周文武成康与昭穆,共懿孝夷厉宣幽,平桓荘厘惠襄顷,匡定简灵景悼侔。
敬元贞哀思考烈,安烈显慎赧东周,威烈以后为战国,平王以后为春秋。
春秋战国成王以鲁封伯禽,齐与陈兮曹燕秦,卫宋楚晋郑吴国,十二分据春秋成。
秦始嬴姓后灭周,韩魏赵氏分晋都,更有楚燕与齐国,俱幷于秦六国休。
秦灭周之祀荘襄王,幷呑六国始皇强,高弑二世子婴立,项羽灭之秦乃亡。
唐代皇帝

一、李渊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庙号:高祖辈份:第一代在位:618——626(8年)生卒:566——635(70岁)皇考:北周唐国公李虎子李昺子生母:独孤氏年号:武德(618——626)陵墓:献陵(今陕西省三原县城东25公里之土原上)二、李世民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辈份:第二代在位:626——649(23年)生卒:598——649(52岁)皇考:高祖次子生母:窦氏年号:贞观(627——649)陵墓:昭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三、李治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庙号:高宗辈份:第三代在位:649——683(34年)生卒:628——683(56岁)皇考:太宗第九子生母:长孙皇后年号:永徽(650——655)显庆(656——661)龙朔(661——663)麟德(664——665)乾封(666——668)总章(668——670)咸亨(670——674)上元(674——676)仪凤(676——679)调露(679——680)永隆(680——681)开耀(681——682)永淳(682——683)弘道(683)陵墓:乾陵(今陕西省乾县西北梁山上,和武则天合葬)四、李显(又名李哲) 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辈份:第四代在位:683——684(1年)705——710(5年)生卒:656——710(55岁)皇考:高宗第七子生母:武瞾年号:嗣圣(684)神龙(705——707)景龙(707——710)陵墓: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五、李旦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庙号:睿宗辈份:第四代在位:684——690(6年)710——712(2年)生卒:662——716(55岁)皇考:高宗第九子生母:武曌年号:文明(684)光宅(684)垂拱(685——688)永昌(689)载初(689——690)景云(710——712)太极(712)延和(712)陵墓: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六、武曌谥号:则天顺圣皇后庙号:无辈份:第三代在位:690——705(15年)生卒:624——705(82岁)皇考:武士彟生母:杨氏年号:天授(690——692)如意(692)长寿(692——694)延载(694)证圣(695)天册万岁(695)万岁登封(695——696)万岁通天(696——697)神功(697)圣历(698——700)久视(700——701)大足(701)长安(701——704)神龙(705)陵墓:与高宗合葬乾陵(今陕西省乾县西北梁山上)七、李重茂谥号:少帝庙号:无辈份:第五代在位:710(十天)皇考:中宗子年号:唐隆(710)唐元(710)八、李隆基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辈份:第五代在位:712——756(44年)生卒:685——762(78岁)皇考:睿宗第三子生母:窦氏年号:先天(712——713)开元(713——741)天宝(742——756)陵墓: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九、李亨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辈份:第六代在位:756——762(6年)生卒:711——762(52岁)皇考:玄宗第三子生母:杨氏年号:至德(756——758)乾元(758——760)上元(760——762)宝应(762)陵墓: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十、李豫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辈份:第七代在位:762——779(17年)生卒:726——779(54岁)皇考:肃宗长子生母:吴氏年号:宝应(762——763)广德(763——764)永泰(765——766)大历(766——779)陵墓: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十一、李适谥号:神武圣文皇帝庙号:德宗辈份:第八代在位:779——805(26年)生卒:742——805(64岁)皇考:代宗长子生母:沈氏年号:建中(780——783)兴元(784)贞元(785——805)陵墓: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十二、李诵谥号: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辈份:第九代在位:805(1年)生卒:761——806(46岁)皇考:德宗长子生母:王氏年号:永贞(805)陵墓: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十三、李纯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辈份:第十代在位:805——820(15年)生卒:778——820(43岁)皇考:顺宗长子生母:王氏年号:元和(806——820)陵墓: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十四、李恒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庙号:穆宗辈份:第十一代在位:820——824(4年)生卒:795——824(30岁)皇考:宪宗第三子生母:郭氏年号:长庆(821——824)陵墓:光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尧山)十五、李湛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824——826(2年)生卒:809——826(18岁)皇考:穆宗长子生母:王氏年号:宝历(825——826)陵墓: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十六、李昂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826——840(14年)生卒:809——840(32岁)皇考:穆宗第二子生母:萧氏年号:大和(827——835)开成(836——840)陵墓:章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天乳山)十七、李炎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840——846(6年)生卒:814——846(33岁)皇考:穆宗第五子生母:韦氏年号:会昌(841——846)陵墓:端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十八、李怡谥号: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庙号:宣宗辈份:第十一代在位:846——859(13年)生卒:810——859(50岁)皇考:宪宗第十三子生母:郑氏年号:大中(847——860)陵墓:贞陵(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十九、李漼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859——873(14年)生卒:833——873(41岁)皇考:宣宗长子生母:晁氏年号:咸通(860——873)陵墓:简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二十、李儇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庙号:僖宗辈份:第十三代在位:873——888(15年)生卒:862——888(27岁)皇考:懿宗第五子生母:王氏年号:乾符(874——879)广明(880——881)中和(881——885)光启(885——888)文德(888)陵墓:靖陵(今陕西省乾县东北)二十一、李晔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辈份:第十三代在位:888——904(16年)生卒:867——904(38岁)皇考:懿宗第七子生母:王氏年号:龙纪(889)大顺(890——891)景福(892——893)乾宁(894——898)光化(898——901)天复(901——904)天佑(904)陵墓:和陵(今河南省偃师县太平山)二十二、李柷谥号: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后唐时议庙号为景宗辈份:第十四代在位:904——907(3年)生卒:892——908(17岁)皇考:昭宗第九子生母:何氏年号:天佑(904——907)陵墓:温陵(今山东省定陶县)。
最简单朝代顺口溜

最简单朝代顺口溜
夏商西周奴隶制,仿佛古老的闷罐子。
东周分了春秋战,乱得像锅粥在翻。
秦朝短暂似流星,一闪而过威凛凛。
西汉东汉大汉朝,像棵大树根基牢。
三国鼎立真热闹,好比三国杀在闹。
西晋东晋南北划,像块蛋糕被分啦。
隋朝运河修得长,好似巨龙地上躺。
唐朝盛世超辉煌,像那太阳放光芒。
五代十国一锅烩,乱成一团麻线堆。
北宋南宋都很文,像个书生有点闷。
辽金西夏旁边站,就像邻居来捣蛋。
元朝疆域超级大,仿佛一张大披萨。
明朝皇帝很奇葩,像是怪咖在当家。
清朝辫子背后拖,像条尾巴晃悠悠。
朝代更替像演戏,你方唱罢我登场。
历史长河朝代多,如同繁星在闪烁。
各有特色很有趣,好似万花筒绚丽。
唐朝皇帝顺口溜

唐朝皇帝顺口溜
明尧景文武,高宗中书估。
太宗武德盛,肃宗修文化。
代宗嘉庆治,德宗韦皇儿。
武宗玄宗贤,殷同女儿众。
宪宗景龙睿,宣宗始建都。
穆宗一鸣惊,敬宗贞元绪。
文宗懿教美,武宗在位久。
或曰废立多,亡国亦不休。
这是唐朝皇帝的顺口溜,用来记忆了解唐朝历代皇帝的顺序和时代背景。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璀璨辉煌的王朝之一,其历代皇帝有着各自的功绩和特点。
从明皇太宗、高宗、肃宗、代宗、德宗、武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等等,这些皇帝在治理国家、发展文化、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其中,太宗赵光义在位期间的武德年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政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德宗李亨是唐朝最杰出的文化皇帝之一,在位期间文化氛围达到高峰,出现了很多文学作品和艺术成就;玄宗李隆基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其盛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长安文化的鼎盛时期。
唐朝历经了许多事隔的皇帝,他们的治理能力、德政和贡献不尽相同,有带给国家繁荣昌盛和安定协调的,也有经历内乱和衰落的。
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值得我们学习和了解。
唐朝历代皇帝年号记忆

唐朝历代皇帝年号记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历时近三百年,共有
二十位皇帝。
每位皇帝在位期间都会使用一个年号,以表明自己的
统治时期。
这些唐朝皇帝的年号有时会让人记忆混乱,下面是一份
记忆唐朝历代皇帝年号的简要指南。
1. 高祖李渊 (618-626) - 武德、贞观
2. 太宗李世民 (626-649) - 贞观、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
封
3. 高宗李治 (649-683) - 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
4. 中宗李显 (684-690) - 长治、嗣圣
5. 武则天 (690-705) - 高宗追尊、神龙、天授、圣历、乾纬、垂拱、先天
6. 中宗李显 (705-710) - 则天后追尊、景龙、龙朔、麟德
7. 睿宗李旦 (710-712) - 唐隆、景云
8. 玄宗李隆基 (712-756) - 唐隆、景云、长安、先天、开元、延载、太极、仪凤、永隆、丰颐、大历
9. 代宗李豫 (762-779) - 大历、建中、兴元、贞元、宝应、广德、永泰、盛德、广运、宝历
10. 德宗李适 (780-805) - 宝历、庆云、广运、光启、永贞、大和、开成、贞元、永明、乾纪、贞观
请注意,这只是唐朝历代皇帝年号的简要指南,还有其他一些年号并未列出。
希望这份文档能帮助您记忆唐朝历代皇帝年号,加深对唐朝历史的了解。
历史口诀表

历史口诀表《历史口诀表之中国古代朝代顺序口诀》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咱就这么想哈,三皇五帝就像是故事的开头,那是老早老早以前的事儿啦。
夏商西周呢,就像一个一个的小方块,稳稳地排在历史长河里。
东周分成两段,就像一根绳子中间打了个结。
春秋和战国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在打闹,后来秦始皇像个大英雄一样统一了天下,接着就是西汉和东汉啦。
三国就像三个小伙伴在争东西,魏蜀吴各不相让。
两晋前后连着,就像接力赛似的。
南北朝就像两边站着的人在对峙。
隋唐可厉害了,就像两个高峰,繁荣得很。
五代呢就像几个小波浪。
宋元明清一个接一个,就像排着队走,最后封建皇朝就结束啦,这就是咱中国古代朝代的大概顺序,是不是很好记呀?《历史口诀表之原始社会特征口诀》原始社会很漫长,旧新两期不一样。
旧石工具很粗糙,打猎采集把食找。
群体居住山洞里,火的使用好运到。
新石器代大变化,磨制工具很精巧。
陶器制作能盛物,农业畜牧发展好。
原始人群渐定居,氏族公社形成了。
你看啊,原始社会就像一个很慢很慢的旅程。
旧石器时代呢,那些工具就像是没打磨好的石头块块,人们只能出去打猎或者采集果子吃,大家住在山洞里,就像一群小老鼠躲在洞里一样。
可是有了火就不一样啦,就像黑暗里有了灯光。
到了新石器时代,工具变得精巧啦,就像从丑丑的小石子变成了漂亮的小珠子。
陶器能装东西了,就像有了小篮子。
农业和畜牧发展起来,就像有了小粮仓和小牧场,人们也慢慢定居下来,形成了氏族公社,就像很多家庭组成了一个小村子呢。
《历史口诀表之秦朝统一意义口诀》秦朝统一意义大,听我给你来说话。
结束分裂局面乱,版图从此开始划。
统一度量衡和币,商业发展有办法。
文字统一真方便,文化交流不犯难。
郡县制度来推行,管理地方顶呱呱。
万里长城把敌挡,民族脊梁立华夏。
小朋友们呀,秦朝统一那可是超级重要的事儿呢。
唐朝皇帝的列表及简介记忆顺口溜介绍(2)

唐朝皇帝的列表及简介记忆顺口溜介绍(2)六、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
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zhào),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
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不是唐。
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出家为尼姑。
但宫中权斗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仪,655年立为皇后。
号“天后”,参与朝政,时与高宗并称“二圣”。
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
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
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在其统治数十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
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在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大量增加。
在军事上,武则天时期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
七、李重茂(唐少帝)唐中宗幼子,为后宫所生,温王。
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皇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
李重茂即位后1个月,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
公元710年6月,李隆基杀韦太后,与太平公主、内苑总监钟绍京等人策划拥立李旦复位,李重茂毫无知觉。
甲辰日,李重茂照例出视早朝,登上宝位就座。
等到大臣们到齐,太平公主大声说道:“嗣君(指李重茂)准备让位给叔父(指李旦),各位大臣以为如何”。
大臣们事先早已与太平公主通气,齐声赞成,说理应立长君。
太平公主走到李重茂面前高声说道:“人心已经都归向相王,这已经不是你这小孩子的座位了,快快下来吧”李重茂木然呆着,不知所措。
太平公主上前,一把将他拖下皇座。
李旦走上皇座坐下,李重茂只得含泪走到下首站着,被降封为温王,又改封楚王。
史称唐殇帝,又称唐少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_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
溜
唐朝皇帝列表注:
1、李弘为唐高宗嫡长子,太子,但先于其父去世,高宗赐谥“孝敬皇帝”。
唐中宗年间追尊庙号“义宗”,睿宗年间取消庙号,但称孝敬皇帝,迁往洛阳供奉。
2、武后临朝称制。
3、李裕为唐昭宗嫡长子,太子。
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人发动政变,囚禁唐昭宗、何皇后及后宫妃嫔,逼迫昭宗传位李裕,改名李缜,名义上尊被囚禁的昭宗和皇后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
次年正月,昭宗复辟,将李裕改回原名,降封为德王(后改濮王)。
905年,朱全忠将李裕等九名兄弟一并杀害。
武周皇帝列表注:
1、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
”姬武因此被视为武氏先祖。
但多数学者认为此人纯属武则天杜撰。
2、武曌本名不详,曾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后为高宗昭仪、皇后,为孝敬皇帝李弘、安定思公主、章怀太子李贤、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太平公主生母。
麟德元年(664年),开始与高宗一同临朝听政。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
永淳二年(683)十二月,唐高宗驾崩,皇太子李显即位。
光宅元年(684年)
二月,废李显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傀儡皇帝,本人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载初二年(691年)九月,武后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东都洛阳,改称神都,降李旦为皇嗣,赐武姓,以周文王为武氏始祖,并追尊武氏七世先祖,加封武氏宗亲。
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初,武则天加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张柬之、崔玄暐等重臣发动“神龙革命”,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逼迫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
李显复位后为母亲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结束,唐朝复辟。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
唐隆元年(710年),改谥天后。
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为天后圣帝,未几,改为圣后。
开元四年(716年),改为则天皇后。
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三、李治(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是第三位登基的唐朝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
应该说,作为一个唐朝的皇帝,李治是幸运的,因为,他继承了父亲太宗的辉煌基业。
但是对于他个人的帝王生涯来说,“子承父业”同时又是不幸的。
当人们观察他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往往是太宗以及贞观之治的耀眼光环;既而在他身后又是历史上惟一的一个女皇武则天,在他们两人并驾齐驱的时候,又总是被武则天抢占了头筹。
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
李治的帝王生涯几乎只能用"无所作为"来评价,一生的政绩实在乏善可陈。
四、李显(唐中宗)
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唐中宗李显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惟一的亲生儿子,因为母亲的权力欲极强,在他当了皇帝不久,便被废了。
武则天病死后,李显二度登基。
李显虽然继位,但他生性懦弱,根本不是块做皇帝的料。
正是中宗的软弱,这也给韦氏有了效仿武则天压皇位的想法,并在公元710年,和女儿共同毒杀李显,立李重茂为少帝。
因为他本人是皇帝,他老爸是皇帝,他弟弟是皇帝,他儿子是皇帝,他侄子是皇帝,更要命的是他妈也是皇帝,于是历史给了他一个很光耀的名字:六味帝皇丸。
五、李旦(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
前后两次称帝,共在位2年,禅位于玄宗李隆基,后病死,终年55岁,葬于桥陵。
唐睿宗李旦生活在唐朝中央政权斗争最为残酷复杂的时代。
他的父母都当过皇帝,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只有他和其兄长唐中宗有此经历。
他本人当过皇子,亲王,皇嗣(候补性质的皇太子),皇太子,皇帝,太上皇,还被建议过担任皇太弟,其中皇帝是当了两次,中间间隔20年。
这份经历,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高祖肇基创大唐
太宗勤政美名扬
天皇仁弱武后帮
中宗睿宗摆一旁
是非成败说明皇
肃宗抢位太匆忙
代宗平乱仍动荡
德宗是个双面郎
顺宗谨慎声色藏
宪宗有誉服丹亡
穆宗无仁嘻嚷嚷
敬宗年少也轻狂
文宗除恶缺能相
武宗迷道性命丧
宣宗忍辱振朝纲
懿僖享乐最在行
内忧外患偏遇狼
昭哀二帝空悲伤
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一、李渊(唐高祖)
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李渊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七岁袭封唐国公。
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
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
61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
在太原李渊成功地解决了北方突厥的威胁,同时他成功地战败了多支反隋军队,并通过受纳败军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
617年7月,李渊正式
开始起兵反隋。
名义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炀帝。
他从太原出发进攻长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领了长安。
他拥代王杨侑做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后,李渊命令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唐朝。
在官僚制度上李渊基本上使用了隋朝的制度。
在农业方面他颁布均田制,将田地平等地分配给农民。
对绢税他也做了调节,减轻了受田农民的负担。
在法律上他废弃了隋炀帝的许多苛政,修订了唐律。
李渊对中国的管理和政策为李世民「贞观之治」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二、李世民(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在位23年。
年号贞观。
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
谥号为「文皇帝」。
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中国。
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
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在李
世民统治其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
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