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王雁简历
王凤山书画大雁塔简历
王凤山书画大雁塔简历
王凤山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
他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深受家庭氛围的熏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大雁塔成为了他创作的重要舞台。
王凤山在大雁塔的创作经历丰富多彩。
他多次受邀参加大雁塔的书画展览和交流活动,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还与众多书画同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大雁塔,王凤山以独特的视角和技艺,描绘了这座千年古塔的宏伟壮观和神秘气息。
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对现代审美趣味的追求。
王凤山的书画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他擅长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以泼墨山水、人物为主,形成了一种既有传统底蕴,又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笔触细腻、色彩斑斓,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大雁塔创作的书画作品中,王凤山以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大雁塔的雄伟壮观,使观者仿佛置身于这座千年古塔之间,感受历史的沧桑与韵味。
王凤山书画大雁塔简历是对他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总结。
他的作品不仅在大雁塔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世人呈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对王凤山书画大雁塔简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这位艺术家对书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总之,王凤山书画大雁塔简历展示了他在大雁塔的创作历程和艺术成就。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圆明园画家村艺术家名录
圆明园画家村艺术家名录圆明园画家村是中国画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创作力量而闻名于世。
下面是一份圆明园画家村艺术家名录,介绍了一些在这个村庄内活跃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对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韩湘子韩湘子是圆明园画家村的开山鼻祖,他以兰室山谷为工作室,带领一批年轻的画家成长。
他擅长山水画,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的神韵和气势。
他的作品常常以极具穿透力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风格而引人注目。
2. 王墨工王墨工是一位擅长花鸟画的艺术家,他在圆明园画家村有着极高的声望。
他的花鸟作品以细腻的线条和逼真的色彩表现著称,他的画作常常能够将自然界中的美丽生命展现到极致。
3. 李雪岩李雪岩是一位擅长人物肖像画的艺术家,他在圆明园画家村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他的人物肖像画常常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外貌的描摹,更是对人物内在的刻画和人性的剖析。
4. 曹孟德曹孟德是一位独具特色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
他可以通过他的笔触和色彩表现出自然景观的平和与安详,他的作品给人以舒适和宽慰的感受。
5. 张渊源张渊源是一位擅长历史题材画的画家,他的作品常常在史书上找到灵感,通过细腻的画笔和丰富的色彩展现出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精神内涵。
他的作品常常让人回顾历史并重新思考。
6. 柳慕白柳慕白是一位以写意花鸟画而闻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自由奔放的感觉。
他的画作以简洁的线条和大胆的色彩表现,展现出花鸟的灵动和生命力。
7. 王山人王山人是一位擅长风景画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广阔的视野和独特的构图风格而闻名。
他可以通过他的画笔将大自然的壮美和恢弘展现出来,他的作品给人以震撼和敬畏的感受。
8. 梅子白梅子白是一位擅长工笔花鸟画的画家,他的作品常常以细腻的线条和精细的细节著称。
他的画作给人以精致和雅致的感觉,通过他的笔触展现出自然界的细微之美。
以上是一些在圆明园画家村活跃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展现出了中国画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中国古代画家名录
中国古代画家名录-1三国-两晋-南北朝画家顾恺之——(约345——406年),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是东晋著名画家,多才艺,工诗赋,尤精于绘画,擅长于佛道、人物、肖像、禽兽、山水,尤善传神。
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维摩诘壁画,为世所称。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等。
萧绎——(505——554年),字世诚,博学善画,尤以肖像画最擅。
代表作品《职贡图卷》。
-----------------------------------------------------隋唐画家展子虔(约531——604年前后),隋朝山水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他的人物、山水、界画和车马无不精湛,尤长人物山水。
代表作品《游春图卷》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阎立本(?——673年)唐代初年,人物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
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除当时流行的宗教画外,人物、车马、山水、台阁等无所不能。
但他最擅长、成就也最突出的还是肖像画和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
代表作品《步辇图》等。
李昭道——初唐时期,青绿山水画家,画风精巧细密。
代表作品《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他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张萱——唐代陕西长安人,最擅长画妇女和婴儿,他的人物画创作多半是描写宫廷妇女的闲散娱乐生活,人物形象不仅“形似”,而且传神,能确切刻画人物的心理状况。
代表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
梁令瓒——或称蜀人,活动于开元年间,画风严谨、精细,在天文学上有一定贡献,代表作品《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周昉——唐代长安人,擅长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为突出,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依据,具有以“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的特点,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
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等。
李真——中唐时人,师法周昉,代表作品《不空金刚像》。
韩滉——唐代长安人,他画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农民疾苦的同情之心,此外,他特别喜欢画牛。
陕西著名山水花鸟画家列表
西安 交通大学 硕士生 导师,西 安 美术 学院客座 教授, 全国第五 、 第六 届美代会 代表。 九届全国 美 展评委,陕西省评委会 副主任: 中 国美 协第二届 全国中 国画展评 委 和“2003 年全国中国中国画提名 展”评 委; 全国 第四 届当 代中 国 山 水画 展评 委; 中国 美协“西 部 大 地情 中国 画大 展”评 委; 陕西 省十届全国美展评委会主任。
1976 年调入该院《延安画刊》编 辑部做美编工作。1980 年任国画 系教师。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 陕西泾阳 县 人 。 1944 年 生。 系主任,花鸟专业硕士研究生导 师。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 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 国画院特聘画师。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 50 周年”全国美展; 十家》、 《长安十家》 、 作品 《有鹤来仪》 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7 《人物画名家小 年参加陕西当代中国画展·十五人风格探 索进京展; 2001 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百年 中国画大展”。 品·张之光》等画集 多部。 《春蕾》 《有鹤来仪》 《雪压冬云》
1966 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
《浑》《高原暮秋》, 作品《冬韵》、《残 躯》、《高原的动律》 藏于中国美术馆。 月》 《雪霁》、《樊川五
徐义生
1943 年 生, 陕西省岐 山县人
先后在北京、西安、深圳、伦敦、温哥华、 纽约、东京、大阪、新加坡等海内外各地举 究生导师,曾任陕西师大艺术画 办过个展和联展 研究所所长,艺术系副主任,艺 师从李可染先生 术学院院长。 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81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 陕西师大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
《终南山瑞雪》 、 《少陵塬下》
会副会长,艺术鉴定委员会主任委 员,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艺术鉴定顾 问。
王燕 陶瓷艺术作品
德 镇 民间文化 艺术 家协 会会 员 。
出 生于 著 名 的陶 瓷 世 家 ,中 国 工 艺美术 大 师 王锡 良 之长 孙 女 ,家族 第 三代 传人 。 自幼 在祖 父 身边 习画 ,得其 精心 辅导 ,跟 随叔 父王采 【 中 国陶 瓷设计 大师 】和 姑姑 王秋
霞 【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学 习, 作品线条流畅, 简练 , 画面庄重典雅 , 给人 以清丽甜美
8 5
王
燕
2 0 1 4 年总 第1 4 9 期
\
・
燕 陶 瓷 艺 术 作 品 WA NG Y A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王 燕 安 徽黟 县 人 ,景德 镇 陶瓷 学 院 艺术 设计 系本 科毕 业 , 进 修 于 南昌大 学 , 江西
省 工艺 美术 家 、高级工 艺美 术师 。江西 省工 艺美 术学会 会 员 , 景德 镇美 术家协 会会 员 , 景
的 艺术 感 受 . 在传 承 家族 风 格之 时 , 亦 有创 新 , 选取 江 南 常见 的窗 棂 , 花灯 , 雨伞, 把江 南
秀丽 的女 子放 置在古 典 的环境 中 , 创 作 出装饰 感强 , 唯美细腻 的 艺术作 品 。
作品 《 春之 声》荣获第七届中国海峡博览会金奖 , 《 东 山 行 乐 图 》 荣 获 江 西 省 “ 国 瓷杯 ”精品 大赛 金奖 , 《 我坐春 风》 荣获 第八届 深 f J l I 文化 博览 会金 奖 。
20161225书画家简介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等。
师王鉴、王时敏,临摹宋、元名迹,吸取名家技法,治为一炉。
是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
是清初“四王”中技法比较全面,成就比较突出的一位。
曾受清康熙帝之命主绘《南巡图》。
画成,由皇太子胤礽亲书赐“山水清晖”匾额,声名益着。
晚年的山水画,在简练中求苍茫﹔偶画花卉,秀隽有致。
有“画圣”之誉。
与同时代的画家太仓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合吴历、恽寿平,世称“清六家”。
其画风影响后代。
王震(1867-1938)字一亭,浙江吴兴人,号“海云楼主”、“白龙山人”。
晚年信佛,法名“觉器”。
是中国艺术史上少有的“商”、“艺”双辉的奇才。
王震是海上画派一位独具特色的书画家。
对于海上画派的接续和传承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与吴昌硕一起,引领了海派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
黄山寿(1855-1919)原名曜,字旭初,别字旭道人,晚号旭迟老人,又号丽生,江苏武进人。
官直隶同知。
幼年贫困,一志于书画,书工唐隶北魏及郑燮、恽寿平,得其神韵。
画则人物、仕女、青绿山水,双钩花鸟及墨龙、走兽、草虫、墨梅、竹石,无一不能。
五十后,鬻画上海,卒年六十五。
禹之鼎(1647年—1716年),中国清代画家。
字尚吉,一字尚基,一作尚稽,号慎斋。
,后寄籍江都。
擅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尤精肖像。
初师蓝瑛,后取法宋元诸家,转益各师,精于临摹,功底扎实。
肖像画名重一时,有白描、设色两种面貌,皆能曲尽其妙。
形象逼真,生动传神。
有《骑牛南还图》、《放鹇图》、《王原祁艺菊图》等传世。
林东郊(1868--1937年),字荠原,又字霁园,洛阳老城人。
清光绪戊戌科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吉士,散馆后授检讨,历充国史馆协修、纂修、编书处协修,详校。
旷小津1963年出生于天津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员。
清代画家王翚山水画作品欣赏
清代画家王翚山水画作品欣赏王翚(1632--1717),清代画家。
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
祖上五世均善画,父王云客专画山水,画风秀雅。
王翚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先拜同里张珂为师,专摹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
王翚(1632--1717),清代画家。
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
祖上五世均善画,父王云客专画山水,画风秀雅。
王翚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先拜同里张珂为师,专摹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
后受王鉴赏识,被其收为弟子,教他读书和学习书法。
又从师王时敏。
其山水画虽以临古入手,但并非专摹一家,王维的雪景、李成的寒林、董源的平峦远渚、巨然的秋山萧寺、王诜的渔村小雪、米氏父子的云山烟雨以及元代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的作品,都是他摹绘的对象。
清代画家王翚山水画《山村雨霁图》立轴绢本浅绛设色王翚存世作品很多,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临仿古代名家画迹,多是长篇巨制之精品,一般为皇宫王府收藏。
如现藏首都博物馆的《万壑千崖图》和上海博物馆的《仿关仝溪山晴霭图手卷》,都是拟古精品。
另一类是即兴写实小景,笔墨简洁清新,内容生动活泼,多为友人相互馈赠,或应遨酬请的作品。
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仿古山水册页》十二开。
虽然题识大都写着“临仿某家”的字样,但明显看出是以古人技法、自家笔墨来图画生活现实中自然景物的。
除上述两类比较典型的风格之外,尚存一部分介乎两类之间的作品,它们既是摹写古人名迹,同时又是述说自己的理解、图画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怀。
这类作品由于情动而援笔,并且有古人成法在胸,因此轻车熟路,所以画来神畅笔活,在不经意中,往往出现很多逸品。
《山村雨霁图》就属这一类。
此图以宋元笔墨,画作者游历过的山川村落:时雨才过,山水澄鲜,树木翠绿,空气清新,屋舍明丽,白云飘忽,令人心旷神怡。
它与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楚山欲雨图》、《夏山烟雨图》、《溪山晴霭图》同为姊妹篇,是描绘山中从“欲雨”、“雨中”、“雨停”到“雨后”的四种不同的景色,生动逼真,表现了石谷的高超技巧,这就是所谓“从古人处得构景雄奇与林麓掩映而强其骨,以墨染云气与吞吐之势而增其韵”。
翰墨丹青系乡土一字一画总关情
20 0 7年 , 的书法 作 品在 “ 他 春风颂 ・ 念邓 小平南 巡讲 纪 话 发表 l 5周年 ”全 国 书画 大赛 中荣 获金 奖 , 大赛 评 委 会 鉴于他 的艺 术作 品具 有较 为广 泛的传 播性 ,并 引领 艺 术创作 潮流 , 予他 “ 授 新时代 开拓 者”称号 。 徐耀 说 ,他 的创作 灵感 来源 于他 深 爱着 的生 他养
余年来 , 作品 多次参 加 国家 、 、 书画展 , 获各类 奖 法之 束缚 , 省 市 荣 追求 新 意 , 开拓 意境 。特 别是 他经 常深 人敖
项达二 十余 个 , 中荣获 四项 国家级 金奖 , 品多次 在 汉 的 山 山 水 水 采 风 , 自然 中 的 一 山 一 水 、 草 一 木 , 其 作 大 一 国外展 览 , 部分 作品被 国内外 书画爱 好 者和行 家收 藏 。 在他 眼 中都 与 书画艺 术有 不解 之缘 。他 根据 书画 同源
他 的这 片家乡土 地 。 灵神 秀的敖 汉旗 , 仅具有 八千 钟 不
年 的 文 化 历 史 , 有 “ 夏 第 一 村 ”的 美 誉 , 具 有 山 具 华 更
池 ,喜 横。乡山裂睡笔 》字合, 生家的山 弛 等 画竺 趣 M NYE
艺 苑
丹
前 几天 , 几位来 中国探亲 的德 国朋 友 , 名到 位 于 文化艺 术 , 慕 这一 系列 积极 因素 , 是他 艺术 创作 中取 之 都
敖 汉旗 的 “ 国当代 优 秀书 画 艺术 家 ” 耀 书 画室选 不尽 、 中 徐 用之 不竭 的力量 与智 慧源 泉。
购 书法绘 画作 品 , 对徐耀 的书画作 品赞不 绝 口。 早 年 , 了用 翰 墨丹 青 描绘 绿 色敖 汉 、 文敖 汉 , 为 人
书画教师简介
2016年度黄集镇社区教育中心书画培训教师简介1、书法家刘传诚简介刘传诚(1966—)、笔名:雄风、江苏铜山人、男、汉族、大专学历、自幼酷爱文学、书画、早年偏重于文学研究与创作,二十一世纪以来诗书画兼修。
刘传诚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在国家、省、市等各级报刊发表作品千余件,获各级奖励40多次,入选各类选本60多部;有诗文集两部。
被当今诗坛誉为“讽刺诗五大家”。
《乡土诗人》《徐州日报》均以专题栏目予以报道,市、县电视台则以人物专访和新闻事件等形式多次宣传。
书法方面:以行、楷见长,尤擅大字榜书;风格追求雄沉厚重、正大气象。
其甲骨文书法则是风格独具、自成一家,深受海内外商家和藏友们的青睐。
时有作品被地方政府作为馈赠贵宾的礼品送给各方友人。
部分作品入展国内外重大展事并获奖;2010年8月被香港国拍公司评为最具市场升值潜力十大书法家,2011年7月入选“中华文化名人堂”。
系中国乡土作协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聘)、中国书画家协会汕粤艺院高级书画院士、中国名家书画研究会客座教授、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理事、东坡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淮海三月三艺友联谊会副会长、微山湖文学社社长、《东方之美》杂志艺术顾问、北京《新国风文学》特邀编委、《苏北文艺》执行主编等。
功到书艺自通玄——素描一代书法名家刘传诚先生很早就听闻刘传诚先生的大名,但真正与先生会面却是发生在今年三月的事。
造访时值周末,先生正在书房里看书。
见有客人登门,忙起身相迎。
让家人又是拿烟又是看茶的,那热乎劲呀就像是在接待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出访前我是有顾虑的:名人不好访,大多讲个性、端架子。
何况这位刘传诚先生!他既是诗坛大腕、又是书界名家,若是不近人情,我还真得尴尬收场。
只经过这一接待,我的所有担心就都消失了。
同时,也使我领略了一下“字如其人”的真正含义。
刘传诚先生自幼喜欢写画、喜欢书。
别的孩子都在玩这玩那的时候,他却玩着与众不同的另一种“玩意”:拿着树枝、草棒、瓦片等东西在地上画画,看着啥画啥、想到哪画哪。
海南地域性题材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海南地域性题材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21期【摘要】本文以椰子树题材创作为案例,展开探索海南地域性题材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笔者从文化象征意义的角度,阐述海南的历代积累沉淀的文化中椰子树的品格精神,再具体分析当代著名画家运用艺术语言对椰子树艺术形象的塑造,最后通过阐述笔者作品《硕果累累》在创作过程中的艺术观察、构思和感悟,塑造心中椰子树的艺术形象。
进一步为海南地域性题材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提供实践和理论的基础。
【关键词】海南地域性题材;工笔花鸟画;创作;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1—177—03引言中国花鸟画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花鸟画的形象曾出现在岩石或陶器上。
在中国古代“成教化,助人伦”统治观念中,花鸟画长期作为人物画的配景出现,直到魏晋时期才开始慢慢从人物画中独立分科出来。
[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不少士人在老庄哲学的影响下,追求隐逸山林的自然生活。
他们把亲近自然看作实现自由超脱的人格理想。
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人们善于观察自然界的花鸟,并将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运用在创作中,使花鸟画诗意语境审美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领域。
特别中国画中梅、兰、竹、菊的题材,已经成为代表“四君子”的文化符号的艺术形象。
随着新时代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化的交流的碰撞,艺术的面貌和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代花鸟画家开始脱离传统文人“抒发心中郁气”的创作观念,把目光投向讴歌自然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等主题,注重以新的主题、新的观念进行花鸟画创作,在精神性的表达中注入时代的新气息。
在这种创作观念带动下,涌现了很多新题材。
近年来,以热带植物为表现题材是工笔花鸟画家们对花鸟画创作的新视角。
热带植物枝繁叶茂、杂树繁花的自然景观和繁茂的生命力,体现出生动的自然精神和活跃的生命力。
王寒的绘画时光
王寒的绘画时光
作者:
来源:《乡村地理》2021年第01期
王寒:中國舞台美术学会会员,国家二级舞美设计。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贵州油画学会理事,遵义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王寒自述: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的几位知名油画家到遵义红军山写生采风,因为好奇我便和几个同学跑去围观,看着各种颜色在他们的笔下涂抹着,叠加着,越看越喜欢,越看越着迷。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爱上了油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每个人都经历着光阴的洗礼。
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的从事了自己热爱的专业,成为一名画者。
不论画得是好是坏,每一次的表达,似乎都有一种愿望与情感的梳理,一种追求与理想的碰撞,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讲的“艺术人生”吧!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几十年慢慢走过来。
画画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著名画家马蒂斯曾经把艺术之眼与自然之道之间的关系看成是艺术家个人经验的象征,他相信绘画是艺术家个性情感的表现。
画画是一件很令人开心的事,我们在写生的时候需要仔细观察对象,找到亮点,归纳构图,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而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
写生采风不仅仅是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画前思绪,更是一种体验生活的感动。
每次来到田野乡间,那一山一水,一石一木,近舍远村,云雨满目,都让我为之动容,深情拥抱!(责任编辑/杨倩)。
绚丽奇幻 如梦如诗——王雁工笔重彩画欣赏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战线
页码: I0003-I000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工笔重彩画;诗画交融;奇幻;欣赏;广州美术学院;《蔡文姬》;中国当代;人物形象
摘要:王雁,1932年生,1958年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理事,北京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著名工笔重彩画家。
她的作品注重创新,自辟蹊径,既尊重传统富有韵律美的线描并以它作为基础贯穿整个画面,又吸收西洋画和工艺装饰画的长处,使人物形象丰富,内在气质雄健,景物富有感情色彩,展现着情景相生、诗画交融的境界,如《蔡文姬》、《韵》、《牡丹仙子》、《香妃》等作品,都是在深色基调上渐次提高,。
王末雁
王末雁,不提斋主人,末雁画室创办人。
1968年生于成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自幼研习中国画,重传统功夫,曾受教于四川知名画家秦俊儒、温婷碧、赵完壁、吴一峰先生,在中国山水、花鸟、人物及美学理论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擅长山水画创作,其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视写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及日本、新加坡等地展出、参赛。
获奖作品有《乡音乡情》《蜀山秋韵》《烟雨柳江》《青城道中》《峨眉千秋雪》等。
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表现手法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从事美术教学十余年,多次荣获国际、全国各类书画大赛指导教师金奖,被评为教学方式佳、质量高,最出人才的画班。
作品赏析。
初中美术–意笔山水画–课件 ppt标准版文档
祁、王翬、吳歷,但多以臨古畫風為主,後期卻日漸式微(shìwēi)。
他筆下的寫生山水逸筆草草,與真實景致相距極遠。他認為畫家所蘊含和能夠表現的東西應較大自 然所提供的更豐富。所以,他的 寫是純粹表現個人對自然的理解,而非只為大自然造像寫照。正體現 了「寫生只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氣,還得閉目沉思,非領略其精神不可。」石濤(1642-1707)
他晚期的作品普遍被認為別具創意及最有個人特色(仿米芾山水圖、焦墨山水圖 ) 。他追求的是一 種超越具象,純粹講求筆精墨妙的抽象境界:以猶勁多變的筆墨,達到他認為中國山水畫至高的境界渾厚華滋。他善於以點、線為主的藝術語言,表現一種既活潑生動又強烈明快的節奏。這正是公元五世 紀謝赫提出的「六法」中之「氣韻生動」---傳統中國畫的靈魂所在。
虛白齋藏品
焦墨山水(shānshuǐ)圖
1953年作
紙本設色
周蕙禮小姐藏品
▲
第八页,共16页。
八大山人的生平、技法及影響
八大山人﹝Pa - Ta Shan - Jen﹞﹝1626 ~ 1705﹞
清代著名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 號之一,為明朝皇族江甯獻王朱權的後裔,是第九世孫。十九 歲時國破家亡,心情悲憤,便裝啞扮傻,在門上貼個大啞字, 不與人語。二十三歲在奉新山出家為僧,由於長期積憂抑鬱,
有所謂「四王一吳」等著名畫家,分別是王時敏、王鑑、王原祁、王翬、吳歷,但多以臨古畫風為主,後期卻日漸式微(shìwē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简历
1932年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理事,北京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中国老教授协会艺委会委员。
辞条编入《中国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画家名人大辞典》、《中国美术家年鉴》等辞书。
作品收入《中国现代书画家作品集》、《当代大陆工笔画集》、《当代中国绘画精品大展》、《92年中国画年鉴》、《璞玉集》、《20世纪中国女艺术家美术作品荟萃》、《中国当代女美术家作品选》等。
画风兼收中西绘画之长,自成一格,受到国内外好评。
1986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作品25幅。
1992年在山东省龙口市展出作品40幅。
1994年在美国纽约展出作品12幅,部分作品先后赴西德、日本等国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展出。
作品数次获奖。
1999年在朝阳区展览馆举办联展;
2011年在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举办“丹青世家”画展。
2012年参加山东龙口美术馆“丹青世家艺术展”;
1988年《汉宫冷月》获全国工笔重彩画首届大展金叉奖。
1991年《彝族少女》获全国第二届工笔画展三等奖。
1995年2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王雁工笔画集》。
天津美术出版社《绘画世家》。
多幅作品由国家博物馆,美协等单位及国内外人士收藏。
其中,《汉宫冷月》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白月季》被厦门美术馆收藏。
1954年入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今广州美术学院)师从黎雄才、王道元先生学习中国画和油画,在校期间创作《行军路上》获省美展三等奖。
1958年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毕业。
1959年任群众出版社美术编辑。
1972年调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从事历史画创作,先后完成油画历史画《瓦岗军开仓散粮》、《莱阳人民抗捐抗税》、《秦始皇焚书坑儒》等。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国家博物馆公派到敦煌莫高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敦煌壁画临摹研究考察,收获颇丰,是艺术道路的转折点。
作品曾在国内外50余种画册及刊物上发表,参加过40次国内外美展,艺术成就在国内外书报刊物上评价很高。
王雁的艺术天地
潘絜兹
看王雁的画,如读楚辞汉賦,把人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展示一个绚丽奇幻的世界,这里,人神共居,现实和幻想交织,如梦如诗,如泣如诉,令人目夺心迷,回肠荡气,沉缅于历史的深思之中。
王雁自小眈于幻想,她在北国边城佳木斯度过童年,在那所普通市民的老屋里,透过水晶般玻璃窗射进的绿色阳光,出神地听妈妈讲天界仙佛的故事时,就己经启开了她通向那美丽神奇世界的心扉,在她的心田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但是这颗种子刚刚萌芽,就被现实的风雨摧折了,王雁十五岁就参加中国人
民解放军,卷入了战争的漩涡。
她从事部队文艺工作,并没有放弃求师学画的念头,虽然动荡的战争环境不具备这个条件,但随大军南下,却使这个北国姑娘开阔了眼界,接近了生活和人民,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这是属于画外修养至关重要的一课。
王雁毕竞是幸运的,她在部队中结识了画家孙滋溪,并相爱结为伴侣,1954年又考入了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她终于在艺术道路上迈开了大步。
她学的是油画,成绩优异,在校期间创作的纪实性的《行军路上》,在湖北省美展中获奖。
1958年毕业,她被分配在出版社任美术编辑,虽非绘画专业,却使她能集中精力研究工艺装饰规律。
她后来在工笔重彩画创新实践中能使构图处理“人物造型”,线条组织富有工艺变型美,都得力于这段工作中钻研体会,真可谓“失之东隅,得之桑榆”了。
文革十年动乱中,她被迫放下画笔,下放干校,后被调到中国历史博物馆美术组,又开始了新的艺术生活。
她开始转向历史画创作,在艺术上以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严格遵从现实主义手法,画了巨幅油画《瓦岗军开仓散粮》、《莱阳人民抗捐抗税》等。
她自己并不满意,总觉得真实感和历史感的统一中缺少了一点什么东西。
随着岁月的推移和对古代资料的加深理解,她悟到表现民族历史唯有采用传统绘画手法才是最佳选择,这是由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心态决定的。
她毅然决然放弃油画,转向工笔重彩画,这是她艺术生涯的又一个重大转折。
她自此怀着这个信念,不辞辛劳地到各地参观文物古迹,广泛收集资料,潜心研究历代服饰制度和传统绘画。
七十年代她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两个月,虽然生活和工作条件异常艰苦,收获却很大。
敦煌大部分旧窟光线很暗,她手端画板坐在砖上,一边临摹一边沉思,古代艺人是怎样在当时恶劣条件下创造出这顶顶天立地、气势磅礴、夺人心魄的古代艺术来的!这不正显示中华民族有接纳消融外来文化的宽阔胸怀和不失故我的强健脾胃么!没有苦行僧式的献身精神能从事这项艰苦卓绝的艺术创造么!这不正给自己的艺术指出了一条金光大道么!
敦煌之行坚定了她继承民族绘画传统融合西洋绘画技法从事工笔重彩画的开拓创新。
她创作了《牡丹仙子》、《孔雀公主》、《云中君》、《礼魂》、《吊湘君》、《蔡文姬》、《北风行》、《琵琶行》、《汉宫百戏图》、《汉宫寒夜》、《刘姥姥醉酒》、《秋瑾》等一系列别具新意的工笔重彩画,这些作品问世,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受到美术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王雁同志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说:“我只有一个信念:要创新。
走自己的路,不怕别人议论。
我是从西洋油画转向工笔重彩画的,我尊重传统的富有韵律美的线描,以它作为基础贯串全画面,又吸收西洋画和工艺装饰画的长处,使人物血肉丰满,景物富感情色彩,力求达到情景相生,诗画交融的境界。
确实,她的不少作品《蔡文姬》、《北风行》、《吊湘君》、《云中君》、《礼魂》等都是在深色基调上渐次提高,以增强明暗、冷暖、虚实的对比,表现出历史的深沉庄严感和神秘幻想浪漫的气氛。
她把西洋绘画的长处溶(融)入传统中做到浑然一体,这是很不容易的。
王雁创作态度严肃,每作一画,都苦思冥想到了痴谜(痴迷)程度,早上醒来忘记了,会怅惆终日。
后来她养成一个好习惯,想到了随时用小本记下来,还反复琢磨修改,一画之成不知要费去多少心血。
从小爱幻想的王雁走进古典历史题材的创作天地真是如鱼得水。
她不仅在神话创作中驰骋,即在写实风格的作品中也使用了浪漫手法,如《秋瑾》中被夸大
了的菊花,《刘姥姥醉酒》中镜里叠现的醉人眼中映像,都对主题起了加强和深化的作用。
她近期创作的两幅反映汉代宫庭生活的《汉宫百戏图》和《汉宫寒夜》,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封建主的奢侈享乐生活和奴隶们的悲慘命运,发人深省。
这也可说明她不是发思古之幽情召来这些亡灵,而是以当代人的思维观念,重新审视历史,从深层探求民族性格精神的历史轨迹,她表现宫庭献技的艺人和守门的卫士,在悲剧色彩中却含有壮美的调子。
因为正是这些卑微的小人物支撑着帝王的大厦,他们创造了古代的文明,正如古代画工们创造了无比辉煌灿烂的敦煌壁画,本身却一无所有,死后也默默无闻,这就是我们值得自豪又深深悲叹的民族性格精神和悲剧命运。
创造历史的人民却处于无权和被奴役的地位,逝者如斯夫,那么,未来又将如何呢?提示历史的本质,在反思中激励鼓舞人民前进,不正是历史画家的良心与天职么?
王雁的艺术天地是她童年梦幻世界的延续,不过它不复是在空想中寻梦,而是在现实的启示下去寻根,她的一幅幅作品都是在这块实实在在的民族沃土上开放的一朵朵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