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试题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与答案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与答案
1、现代教育理论对学生的影响有哪些?
A.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习能力
B.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改善学习习惯
C.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良好品格
D.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增进学习兴趣
正确答案:ABCD
2、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学校组织治理有哪些特征?
A.灵活多元,注重普遍性
B.充分发挥学校功能,拓展学生活动
C.推进学校经济结构,完善学校职能
D.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安全
正确答案:ABCD
3、“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概念的内涵有哪些?
A.知识涵盖科学,技能涵盖实际
B.知识涵盖哲学,技能涵盖艺术
C.知识涵盖历史,技能涵盖创新
D.知识涵盖数学,技能涵盖应用
正确答案:ABCD
4、关于“新课程标准”的课程设置,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根据学生发展水平,设置个性化教育课程
B.根据学生水平不同,设置深度教育课程
C.根据学生兴趣不同,设置分级教育课程
D.根据学生结构不同,设置实验教育课程
正确答案:D
5、新课程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观、学习能力及技术能力,促进其成长和发展吗?
A.是
B.否。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选择题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水平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就是()A.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B.让学生点整生活态度C.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态度D.将学习、人生、生活的态度有机地结合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差异()A.完全有学生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提高D.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尖子生5.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A.在课堂上开展科学研究B.自主发现、探究问题,得出结论C.在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研究D.课堂与课下相结合,开展科学研究6.新课程在传授知识中强调过程就是要求()A.把知识产生的过程讲解清楚B.感受具体,把握本质,学会应用C.将理性认识转化为解题能力D.记住要点,反复训练,学会解题7.课程评价改革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为了()A.选拔优秀学生更好地学习B.以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C.淘汰差生出局D.将学生分出不同等级8.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要()A.完全由学校管理部门决定B.完全由教师决定C.完全有教师和学生决定D.由教师和学校管理部门共同决定9.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为重点A.实践能力B.解题能力C.接受能力D.提高成绩10.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之者”。
这一句话主要体现教师应注重()A.关注每一位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成和人格养成D.关注学生的自愿的学习态度二.填空题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新课程标准有答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物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新课标提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 C )自信A.信仰B.理想C.文化D.信念2.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适用条件,“模型建构”是属于哪一类核心素养(B )A.物理观念B.科学思维C.科学探究D.科学态度与责任3.新课标课程方案中选择性必修课程要求所有学生( C )A.必修B.必考C.选修选考D必修选考4.新课标中关于学科课程标准:更新了教学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 C ),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A.科学化B.社会化C.情景化D.生活化5.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 B )A.发展规律B.运动规律C.变化规律D.作用规律6.高中物理课程在结构上注重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C )和科学实践作为必修模块内容。
A.基础知识B.科学知识C.核心素养D.核心概念7.高中物理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C)A.激励功能B.检验功能C.反馈功能D.惩罚功能8.物理课程目标一共提出了( C )条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A.2B.3C.4D.59.选择性必须课程有( B )个模块A.2B.3C.4D.510.必修1模块的主题是:( A )与物理模型和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A.机械运动B.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C.万有引力定律D.曲线运动11.选修1模块的主题为( B )A.物理学与技术应用B.物理学与社会发展C.近代物理学初步D.物理学与环境12.物理必修课程共( B )学分A.4B.6C.8D.1013.物理选修课程共( B )学分A.4B.6C.8D.1014.学生要参加高中毕业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需要( B )学分A.4B.6C.12D.1815.学生如果要参加高中毕业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需要( C )学分A.4B.6C.12D.1816.新课程标准关于培养目标的表述是( D )A.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B.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C.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科学素养D.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17.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内容的表述是(D )A.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B.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关注科社会发展C.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关注科技进步D.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18.下列不属于物理核心知识的是( D )儿核心概念 B.核心规律 C.重要物理实验 D.主要的物理学史19.下列不属于物理核心能力的是(C )A.理解能力B.推理能力C.模型建构能力D.分析、综合的能力20.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包含了( B )的方面内容A.2B.3C.4D.521.关于培育高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以下做法错误的是(D )A.物理教学要把身心健康放在首要目标B.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C.物理教学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D.物理教学只需在知识结论的应用上下工夫22.新课标提出的学业质量标准的主要维度是(C )A.知识的掌握程度B.技能的掌握程度C.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D.能力的表现水平23.高中物理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共分( C )级A.3B.4C.5D.624.“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能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属于水平6 )A.3B.4C.5D.625.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是学业质量水平6 )A.2B.3C.4D.526.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是学业质量水平( C )A.2B.3C.4D.527.学生通过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及运用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是(A)A.物理观念B.科学思维C.科学探究D.科学态度与责任28.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是(B )A.物理观念B.科学思维C.科学探究D.科学态度与责任29.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如实记录、客观对待所获取的实验数据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是(C)A.物理观念B.科学思维C.科学探究D.科学态度与责任30.新课标中有关评价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目的明确B.可信有效C.全面深入D.奖优罚劣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1.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生物新课程标准(2022版)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新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是指:(ABC)A、知识目标B、能力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外部认知与自我认知目标2、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下列哪一项(A)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3、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B)。
A、植物和动物B、人和生物圈C、动物和细菌、真菌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4、(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有:(ABC)A、面向全体学生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C、倡导探究性学习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5、生物教材编写的依据是:(B)A、生物教学大纲B、生物课程标准C、生物考试说明D、生物教辅资料6、(多选)下列属于生物课程资源的是(ABCD)A、学校教学设备B、学校图书馆C、学生的生活经验D、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7、下列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的是:(C)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B、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C、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D、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D)。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B、进行双基教学C、以学科为主教育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9、“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是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下哪一部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A)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0、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体现了学习目标中什么水平的要求?(C)A.了解水平B.理解水平C.应用水平D.领悟(内化)水平二、填空题(每空1分,15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与答案
高陌中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学校总分一、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1、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教师成长D. 情感、态度、价值观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B. 用教材教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C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6、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7.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②恰当地组织教材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A. ①④B. 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8、《新课标》强调“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四基是指:( C )A.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B. 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C.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D. 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思想和基本过程9、《新课标》强调“从两能到四能”的转变,“四能”是指( B )A.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B.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新课标测试题判断题及答案
新课标测试题判断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 根据新课标,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知识、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答案:正确2. 新课标提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大量的记忆训练。
答案:错误3.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通过学习英语来了解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答案:正确4. 科学课程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只关注实验结果,不需要记录实验过程。
答案:错误5. 艺术课程标准中,学生不需要学习艺术史知识。
答案:错误6. 信息技术课程鼓励学生通过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正确7.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只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不需要进行体育活动。
答案:错误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标中新增的课程类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答案:正确9. 思想品德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答案:正确10. 新课标中,历史课程不再强调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答案:错误二、答案解析1. 正确。
新课标确实将语言知识、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
2. 错误。
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不是单纯的记忆训练。
3. 正确。
英语课程标准确实强调了通过学习英语来了解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4. 错误。
科学课程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既要关注实验结果,也要记录实验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5. 错误。
艺术课程标准中,学生学习艺术史知识是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
6. 正确。
信息技术课程鼓励学生通过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7. 错误。
体育与健康课程旨在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8. 正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标中新增的课程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9. 正确。
思想品德课程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0. 错误。
历史课程在新课标中依然强调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带答案
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共计 100 题,每题 1 分)1. 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答案:科学探究2.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基础课程,具有。
答案:综合性;实践性3. 科学课程是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等活动。
答案:实践性;观测实验;动手操作4. 基于学生的和,科学安排学习进阶。
答案:认知水平;知识经验5. 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涉及。
答案:物体与物质6. 科学教育资源从空间上可分为.和三类:从性质上涉及..三大资源。
答案: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人;物;环境7. 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涉及。
答案:多样的生物8. 评价主体和方法。
答案:多元;多样9. 学生,教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答案:主体;主导10. 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答案:细胞11. 科学课教学在拟定教学目的中,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的,其行为动词重要用.。
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的,其行为动词重要用.。
涉及知识的具体目的,其行为动词重要用...。
答案:会;可以;体验;意识;知道;结识;理解12. 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氦气大约占,氧气大约占。
答案:百分之七十八;百分之二十一13.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到.由到.由到再的过程逐步进行。
答案:简朴;复杂;教师扶着走;逐步放开;模仿;半独立;到独立14. 科学课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中,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能够。
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
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认识.理解。
答案:会;体验;意识;知道15. 以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与考试的..功能。
答案: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教学改进16. 银河系是有.和及围绕行星的卫星组成。
答案:行星;矮行星;小天体17. 科学课程设置个学科核心概念,是所有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教育理念是:-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技能教育- D. 知识教育2.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下哪项不是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 考试成绩3.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式是:- A. 教师主导- B. 学生中心- C. 机械记忆- D. 单一讲授4. 以下哪项不是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评价的方式?- A. 形成性评价- B. 终结性评价- C. 自我评价- D. 单一考试5.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要求是:- A. 只掌握基础- B. 深入理解并能应用- C. 死记硬背- D. 只掌握重点难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9.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包括_______评价和_______评价。
10.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2. 描述新课程标准中,如何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新课程标准下,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4. 分析新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20分)15. 假设你是某中学的教师,请根据新课程标准,分析以下教学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并提出改进建议。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与答案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与答案原题目: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不是人体的五感?
A. 听觉
B. 视觉
C. 平衡感
D. 嗅觉
答案:C
2. 哪种物质是最简单的纯物质?
A. 元素
B. 化合物
C. 混合物
D. 复合物
答案:A
二、填空题
1.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这个原理被称为
________。
答案:质量守恒定律
2. 静止的物体不会自己运动起来,需要外力的作用,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平行线的定义。
答案: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上,不交叉、始终保持相同间隔的两条直线。
2. 请解释什么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叶绿素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化学反应过程。
四、计算题
1. 请计算:8 × 4 + 9 ÷ 3 = ?
答案:32
2. 如图所示,若正方形的周长为20cm,则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厘米?
答案:5厘米
五、判断题
1. 铁是一种化合物。
A. 对
B. 错
答案:B
2. 20是一个偶数。
A. 对
B. 错
答案:A。
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
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数学课程要发展学生
的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以下不属于数感的一项是()。
A. 能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与数量
B. 能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C. 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
D. 能用字母表示数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下哪项不是合作交流的常用方式?()
A. 共同研讨
B. 集体讨论
C. 独立完成
D. 分组讨论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要注重数学知识之间
的联系,以下哪项不是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A. 数的认识与运算之间的联系
B. 图形与几何内容之间的联系
C.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D. 不同领域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
学课程的深度融合,以下哪项不是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A. 丰富教学方式
B. 提高教学效率
C. 增加教学难度
D. 促进学生的自
主学习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以下哪项不属于实践能力的内容?()
A. 动手操作能力
B. 问题解决能力
C. 创造思维能力
D. 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
小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是以下哪三项?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思维品质C.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创新能力D. 知识与技能、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A. 阅读和写作能力B. 听说和表达能力C. 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D. 听说、阅读和写作能力3.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A. 抽象思维B. 逻辑思维C. 空间思维D. 所有选项4. 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A.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B.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C.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D. 所有选项5.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A. 审美能力B. 创作能力C. 艺术鉴赏能力D. 所有选项6.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A. 身体素质B. 运动技能C. 团队合作精神D. 所有选项7. 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A. 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B.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C.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D. 所有选项8.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品质?A. 社会责任感B. 道德判断力C. 法律意识D. 所有选项9.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式是:A. 讲授式B. 探究式C. 讨论式D. 所有选项10. 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是:A. 以学生为中心B. 以教师为中心C. 以教材为中心D. 以考试为中心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_______发展。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_______来理解文本内容。
3.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_______来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与答案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与答案
1.一年四季各有几个月?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Answer: B. 4个月
2.水蒸气是水的?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混态
Answer: C. 气态
3.传热有几种?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Answer: D. 4种
4.动力学与力学的关系是?
A.互斥
B.集合
C.此消彼长
D.并行
Answer: C. 此消彼长
5.元素中有多少种?
A.100种
B.101种
C.112种
D.118种
Answer: D. 118种
6.什么是电磁铁?
A.铁的一种
B.生物的一种
C.可以磁化的金属物体
D.非金属材料Answer: C. 可以磁化的金属物体
7.水比蒸汽的密度?
A.大
B.小
C.相同
D.无法比较
Answer: A. 大
8.扩散的内容?
A.热能
B.光能
C.声能
D.物质
Answer: D. 物质
9.什么是力?
A.动作的能量
B.力的变化
C.动作的结果
D.动作的加速度Answer: D. 动作的加速度
10.什么是热传导?
A.热的变化
B.物质的变化
C.热能的传递
D.物质的传递。
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三维目标”是指以下哪三项?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以上都是答案:D2. 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语言能力B. 思维品质C. 情感态度D. 文化意识答案:D3. 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评价的建议是?A. 以学生为中心B. 以教师为中心C. 以教材为中心D. 以考试为中心答案:A4. 课程标准建议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探究式学习B. 合作学习C. 项目学习D. 以上都是答案:D5. 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课堂教学模式是?A. 教师主导B. 学生主导C. 混合式教学D. 以上都不是答案:C6. 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作业设计原则是?A. 量多质优B. 量少质优C. 量多质劣D. 量少质劣答案:B7. 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跨学科学习”是指?A. 单一学科学习B. 多学科融合学习C. 跨文化学习D. 跨语言学习答案:B8. 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课外活动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社会实践B. 学术竞赛C. 社团活动D. 以上都是答案:D9. 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教学反思”是指?A.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思考B. 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思考C. 家长对教育过程的思考D. 以上都不是答案:A10. 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课程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是?A. 创新性B. 实用性C. 多样性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学生中心”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________。
答案:主体2. 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________,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答案:个体差异3. 在课程标准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答案:兴趣;需求4. 课程标准鼓励学校开发________课程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答案:校本5. 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与答案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与答案每空一词,共10分)11、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12、新课程标准中,将学生的发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13、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研究内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14、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研究活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15、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研究方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答案:1、B2、B3、B4、C5、A6、C7、D8、C9、B 10、D11、课程、教学、评价12、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研究方法13、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拓展知识14、基本活动、探究活动、拓展活动15、自主研究、合作研究、探究研究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则是研究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V)2.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
(X)3.新课标不仅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X)4.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转变为学生研究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X)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以学生为主体、有气氛和谐交流充分、有效率和有生成性的。
同时,一堂好课也应该是常态下的,但有待完善的。
2.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学生课外用书、科技书刊、音响资料、教学软件、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校外的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和农村等。
3.在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研究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作者:————————————————————————————————日期:22009—2010年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1、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3、教育的最高宗旨是()4、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的观念和意识。
5、识字是()和()的基础,是()的教学重点6、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掌握最基本的()。
7、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字。
8、五至六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9、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二、选择1、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3、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C、自评与他评5、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三、判断对错1、课堂教学是师生的生命所在()2、课堂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3、新课程强调,教学更应注重过程而不得结论。
()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6、改变师生关系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
()7、教学应注重思维结果、淡化思维过程。
()8、课改的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课改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
()9、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10、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四、名词解释1、校本课程2、赏识激励策略3. 合作性学习的方式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五、简答1、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是什么?2、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3、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六、论述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新课程标准测试参考答案于文会一填空1、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2、全体学生语文素养3、培养人4、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5、阅读写作整个语文学习活动6、语言文字良好习惯语文学习方法7、不出声不指读提出疑问3008、60 1009、创新思维10、语文素养勇于创新二、选择1、D2、A3、D4、C5、D三判断1、√2、√3、√4、√5、×6、√7、×8、√9、×10、×四名词解释1、是学校根据当地课程资源、学校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而研制开发的课程。
2、指通过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部的积极因素与内动力,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与发展的规则与技巧。
3、3、指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一问题或完成某个任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进行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
4、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的功能性基本要求。
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的灵魂、统帅五、简答1、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3、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途径,不是目的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六、论述答: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全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在新课程理念试题-选择题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①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③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④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2、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3、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5、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C.信息化课程资源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A.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C.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7、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8、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A.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B.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C.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9.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考试、选拔方式。
A.学生自由选择B.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C.综合评价的10..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11、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
A必然B必要C必需12、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
A改革B创新C变革13、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
A发挥B发展C发扬14、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
A变革B改变C变化1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
A重要B基本C必要16、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
A重要B必要C首要17、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
A、先进的教学观念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18、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19、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20、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21、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A、师生对话B、师生交往C、共同讨论D、课堂活动22、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
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3、课程不是教学的(A)。
A、权威B、方向C、目标D、计划24、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
A、嘴B、耳C、心D、眼25、学生的主体是(C)。
A、教师B、家长C、学生D、学校26、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
A、服从B、尊重C、赞赏D、引导27、教师是学习的(D)。
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以上都是28、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
A、1/3 B、2/3 C、1/2 D、1/429、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D选择教学方法3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C、学习、讨论、创新D、兴趣、发现、研讨31、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A、双重抑制B、单一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3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针对性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33、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A时代的要求B教学要求C家长的要求D学校的要求34、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教材改革B课堂教学改革C课程改革D教师素质提高35、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A教学大纲B学生发展特点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36、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D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37、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3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39、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利于()A教学方法的变革 B教学过程的变革C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 D学习方法的变革40、下列不属于校外课程资源的一组是()A科研院所、科技馆、多媒体教室B教科书、实验室、博物馆C家长、教师、工厂 D自制教具、校园草坪、阅览室41、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A教材就是教科书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C教材就是课程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4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43、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