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词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练】赠友送别诗.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练】赠友送别诗.

【古诗鉴赏专练】赠友送别诗【2014 广东】 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望江怨〃送别 [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 分(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 分1.【2014 广东】(1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

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景。

【解析】试题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

综合起来可得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场景。

(2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的太早。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

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的手法、以含蓄蕴藉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即可。

【2013 福建】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6 分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 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 分 2.【2013 福建】 (1【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送别诗试题及答案

送别诗试题及答案

送别诗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的下一句是“不及汪伦送我情”。

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的深厚友情。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不是送别诗?A. 李白的《送友人》B. 杜甫的《春望》C. 王维的《送别》D. 高适的《别董大》答案:B2.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答案: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表达了即使与友人相隔遥远,但只要心中有彼此,就仿佛近在咫尺,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2. 李白在《赠汪伦》中是如何描绘与汪伦的深厚友谊的?答案:李白在《赠汪伦》中通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以潭水的深度比喻汪伦对他的深情,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四、赏析题1. 阅读杜甫的《春夜喜雨》,请赏析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春雨适时而降的景象,诗人通过“好雨知时节”表达了对春雨的赞美,而“当春乃发生”则强调了春雨在春天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请赏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情感表达。

答案:这句诗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而“西出阳关无故人”则描绘了友人即将踏上的孤独旅程,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送别诗专项复习卷一(含答案)042038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送别诗专项复习卷一(含答案)042038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送别诗专项复习卷一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0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100分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丹阳送韦参严 维丹阳郭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①参军:官名。

②丹阳郭里:地名,今属江苏,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

(1)这两首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2“”(3)你认为这首诗的第三联被人们千古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军①里②(2)“翩翩”原是轻快洒脱的意思,这里是指什么?“翩翩两骑”的宫使用什么换走了“一车炭,千余斤”?这里用什么手法反映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首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名),作者字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写出了送友人时所见周围景色。

B.“孤蓬”表达了友人远行后的孤单无依。

C.“浮云”喻指友人的未来生活行踪不定。

D.“班马鸣”暗指友人难以割舍这段友情。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四)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四)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四)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元•许有壬春山碧。

诗成马上应相忆。

应相忆。

卢沟桥畔,晚云如织。

人生有别休多惜。

但悲后会知何日。

知何日。

暮云心绪,断鸿消息。

(1)“忆秦娥”和“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分别属于这首词的和。

(2)词中写“暮云”和“断鸿”有什么作用?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解释“歧路”“儿女”两个词语。

(2)诗的颈联是千古名句,请结合诗句内容对此联进行赏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两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女儿般哭哭啼啼。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染,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探究这两首送别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两点)。

5.古诗词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送别测试题及答案

送别测试题及答案

送别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送友人》中,“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的下一句是:A.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B.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C.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答案:B2.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的下一句是:A. 客舍青青柳色新B. 劝君更尽一杯酒C. 西出阳关无故人D. 春风不度玉门关答案:A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A. 城春草木深B. 感时花溅泪C. 恨别鸟惊心D. 烽火连三月答案:A4.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的下一句是:A. 天涯若比邻B. 无为在歧路C. 儿女共沾巾D. 莫愁前路无知己答案:A5.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下一句是:A. 千树万树梨花开B. 散入珠帘湿罗幕C. 独钓寒江雪D. 疑是地上霜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的下一句是“不及汪伦送我情”。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黄河入海流”。

3. 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下一句是“万里长征人未还”。

4.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的下一句是“当春乃发生”。

5.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把酒问青天”。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该句表达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与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无为在歧路”意味着不要在分别的路口徘徊,而“儿女共沾巾”则描绘了送别时人们共同的悲伤,泪水沾湿了手巾。

2. 分析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答案: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沦陷、山河依旧的沉痛感受。

“国破山河在”表达了尽管国家遭受战乱,但自然山河依旧存在,而“城春草木深”则描绘了春天城市中草木繁茂的景象,与国家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对和平的渴望。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之送别怀人诗突破性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之送别怀人诗突破性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之送别怀人诗突破性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高考复习:高考古诗词题材之送别怀人诗解析与突破性专练考点:1.[明代]王守仁《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其一)》2.陈师道《别黄徐州》3.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4.李白《江夏别宋之悌》5.王昌龄《留别武陵袁丞》6.杜甫《送灵州李判官》7.(唐)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与(唐)许浑《谢亭送别》【考点解读】一、送别怀人诗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设亭送别、摆酒饯别、吟诗话别,因此送别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具体可分为4类。

①空间意象:长亭、灞陵桥(亭)、南浦、渡口、古道。

②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③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夕阳、西风、美酒、春草、残笛、烟波、浮云、鸿雁。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常见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用技法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

语言特点语深情切,缠绵哀伤,洒脱狂放。

二、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环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它可以是一个动作、一种情景、一个特点或一种景物等。

中考语文 送别诗 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  送别诗  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来源学科网因诗人的情况不同,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学@科网(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折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西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3.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4.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张四王昌龄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5.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6.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别练习题

送别练习题

送别练习题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李白的《送友人》中,用“________”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

2. 王维的《送别》中,提到了“________”,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

3. 杜甫的《春望》中,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的忧虑。

4.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用“________”来形容离别时的愁绪。

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用“________”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6.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有“________”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7.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用“________”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8.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________”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9.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________”来表达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10. 柳宗元的《江雪》中,用“________”来形容江上雪景的壮美。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李白的《送友人》是一首()A. 五言绝句B. 七言律诗C. 五言律诗D. 七言绝句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A. 李白《送友人》B. 王维《送别》C. 杜甫《春望》D.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3.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A. 浓睡不消残酒B. 试问卷帘人C. 却道海棠依旧D.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4.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达了对谁的思念?()A. 友人B. 亲人C. 爱人D. 故乡5.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下一句是()A. 明月何时照我还B. 独在异乡为异客C. 落花人独立D. 微雨燕双飞6.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A. 个人抱负B. 国家和人民C. 故乡D. 友人7.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用“忽如一夜春风来”来表达什么?()A. 送别之情B. 对友人的思念C. 对春天的赞美D. 对自然的感慨8. 柳宗元的《江雪》中,“千山鸟飞绝”的下一句是()A. 万径人踪灭B. 独钓寒江雪C. 江上往来人D. 孤舟蓑笠翁9.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A. 城春草木深B. 感时花溅泪C. 恨别鸟惊心D. 烽火连三月10.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下一句是()A. 更吹落、星如雨B. 宝马雕车香满路C. 凤箫声动D. 玉壶光转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李白《送友人》中的情感表达及其艺术特色。

初中语文 送别诗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  送别诗练习题(含答案)

• 送别时:清晨 送别人:作者 远行人:魏万
• 目的地:京城 二人关系:魏万为作者的晚辈朋友
• 远行人的行为:早晨离别,途中听鸿雁哀鸣,过云山
• 情景:微霜渡河——景物萧条、暗示路途艰难 鸿雁——大雁南飞,易引发漂泊之愁 云山——山高路险,行路艰难 关城树色——树叶变黄,景色凄凉 御苑砧声——捣衣为寄给在外的亲人,易勾起思念之情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 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 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 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 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 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一、结合题目和注释研读诗句,明确送行人、行路人,送行地、要 去地、途经地,送别的时间,去的目的,二人关系等等信息,才 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及表现手法。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 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 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把握诗词中直接体现情感的词句。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一般指隐士或与世无争的高人;又指山野之人或山里 之人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③ 燕子春社 时飞来,秋社时离去,故称社燕。

初中古诗词赏析专题训练——送别抒怀诗

初中古诗词赏析专题训练——送别抒怀诗

初中古诗词赏析专题训练送别抒怀诗一、思维导航:二、中考例题:•(2021·四川德阳市·中考真题)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 .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 .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 .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诗句“转忆同看雪后山”并不是写“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而是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突出离别后的忧伤。

故选B 。

2.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

诗句“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的意思是:你的画像在沉香的缕缕轻烟中清晰可见,但是你内心的悲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描画出来的。

作者实写在沉香的轻烟中的肖像画,虚写的是伤心离别后的感受。

肖像可以清晰可见,但自己的伤心却难以画出,诗人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用衬托手法,写自己独对着好友小像以慰相思,表达了对好友坎坷遭遇的无限同情及自己不忍离别的感伤。

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实写在沉香的轻烟中的肖像画,虚写伤心离别的感受。

画容貌容易,想要画出自己的伤心难。

用衬托手法,表现自己不忍离别的伤心程度之深。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诗歌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

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一)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一)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一)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说说你的理解。

(2)请结合诗句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夜别韦司士①高适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②,无那③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④沙里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司士:官名。

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土,掌管工役事务。

②啼鸟堪求侣:《诗经•小雅•伐术》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意思是:鸟儿嘤嘤地叫,欢快地呼唤同伴。

③无那:无奈。

④黄河曲:黄河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既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达了对友人才名的赞颂。

B.这是盛唐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颔联“只言”“无那”两个虚词相勾连,突出渲染了结识才士为新交的喜悦和乍会旋别的无奈。

C.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啼鸟”为实,“春风”为虚,首联高馆夜宴饯别为实,颈联“黄河曲”“白马津”行程所经为想象,相生相应,摇曳生姿。

D.尾联反结“别”字,将伤别化解为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和祝愿,充满了乐观的情调。

(2)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联“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3.古诗歌阅读。

重送①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

刘、裴曾一起被召回又同遭贬谪。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请结合诗歌,简析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三)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三)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别薛华》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1)请简要赏析首联中“穷”“独”两字的妙处。

(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回答。

2.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此诗分为两部分:“咏雪”部分描写边塞自然风光,表现作者的情怀;“送别”部分以景物渲染离别气氛,描写送别的场面,抒发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本诗结尾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如何表达感情的?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中的“绕”字可不可以换成“流”字,说说你的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江送客白居易秋鸿次第过,哀猿朝夕闻。

是日孤舟客,此地亦离群。

濛濛润衣雨,漠漠冒帆云①。

不醉浔阳酒,烟波愁杀人②。

【注】①冒帆云:指烟像船帆和云朵一样向上升起。

②愁杀人:又作“愁煞人”,形容异常愁苦。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濛濛润衣雨,漠漠冒帆云”呈现的画面。

(2)首联中的“秋鸿”“哀猿”在诗中有何作用?5.古诗文阅读。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此诗是司空曙与好友离别后所作。

(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眼前之景,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真题《送别》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真题《送别》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真题《送别》含答案(2022·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B16.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

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技巧的能力。

“飒飒芦花复益愁”意思是说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写秋天送别友人,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心情愈加惆怅哀愁。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悲伤的气氛,一派衰败的景象中,诗人因离别而伤感的情绪浓重,可见友情之深厚,难舍难分。

结尾“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写远眺友人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以景结情,委婉含蓄,诗人远望友人离去,直至船帆消逝于视线,可见遥望时间之长久,以杳无踪影的船帆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作结,景象中融入了诗人万般情结,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寂聊凄冷的心境让读者能够以形象的画面中身临其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极具感染力。

送别题材诗歌鉴赏习题含答案

送别题材诗歌鉴赏习题含答案

送别诗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B.“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

C.唐朝时开始在路旁设置亭舍,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

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

经文人的诗词吟咏,长亭逐渐演变成送别地的代名词,长短交错又表示道路崎岖。

D.此词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词都浸染在一种愁情离绪之中。

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

此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7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5题。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送别、思乡、怀人类课外古诗词

送别、思乡、怀人类课外古诗词

送别、思乡、怀人类课外古诗词1、阅读《移家别湖上亭》,回答以下问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分)2、阅读《谢亭送别》,回答下列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分)(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3、阅读《采桑子》,回答下列问题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派。

(2分)(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分)(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送人之松江宋·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袂:袖子。

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⑶用自己的语言写一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所描绘的景象。

5、阅读下列诗,回答问题谢公亭①李白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仿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注释】①谢公亭:谢脁曾在此处送别友人。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景象,并说说这两句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分)。

6、对下面的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专题08 送别诗-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

专题08 送别诗-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

专题8送别诗【考点分析】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其一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

其二时间:夕阳、日暮。

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

其三季节: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其四相关景物: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

如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送别诗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直接抒写依依惜别之情意。

李白的《赠汪伦》。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倘若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壈,其送别诗还可以裹挟着个人的身世之感。

小学语文古诗词专项训练 赠友送别诗

小学语文古诗词专项训练  赠友送别诗

阅读古诗词有以下六个角度:【角度一】看标题。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可能揭示作品线索、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也有可能奠定诗歌感情基调。

【角度二】看作者。

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感情。

【角度三】看注释。

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和难懂典故,深入理解诗意。

注释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降低理解难度,二是暗示情感。

【角度四】知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

情感词是作者情感的最直接体现。

不仅要看作者直接抒发的情感,有时一些意象的修饰词也可以体现作者情感。

【角度五】看情语。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结尾,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

诗歌的结尾角度六:重尾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

考点:赏析古诗的表达技巧。

答题方法1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一步,结合诗歌语句,明确指出诗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述此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是如何使用的;第三步,指出使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思想情感表达等的作用。

答题方法2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一步,明确指出诗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第三步,阐明运用此种表现手法的效果,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等。

目录真题训练训练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2024六年级下·河南·期末)训练2 送元二使安西(2024六年级下·浙江·期末)训练3 送二兄入蜀(23-24六年级上·贵州铜仁·期末)训练4 南浦别训练5 别董大(23-24四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训练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23·湖南郴州·小升初真题)训练7 赠刘景文/别董大(22-23六年级下·广西柳州·期末)训练8 送魏二(2023·广东·小升初模拟)训练9 送友人(2022六年级下·江苏南京·期末)训练10 金陵酒肆留别(五年级下·河北张家口·期中)模拟训练训练1 送柴传御/送元二使安西训练2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训练3 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训练4 送范山人归泰山训练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训练6 芙蓉楼送辛渐附:参考答案与解析训练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2024六年级下·河南·期末)总分:4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送别诗专项复习卷二(含答案)090450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送别诗专项复习卷二(含答案)090450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送别诗专项复习卷二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2)最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请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首联点明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杜少府“之任”的地点是________。

(2)本诗虽是送别诗,却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诗歌说说你的理解。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任选角度,分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句诗写景的特点及作用。

2“”(2)诗歌最后两句借用典故表达将士们什么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甲】诗中“歧路”一词在本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甲】【乙】两首诗歌表达情感的异同之处。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送别诗从情感基调上看,可分为以下几种:
1、写景之昏暗、寒冷、迷茫、凄清,表达凄婉感伤、悲伤痛苦、惆怅迷惘的感情。此类送别诗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缠绵悱恻,意极为凄悲。
2、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清新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抒发无限眷恋、依依惜别的深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此类送别诗给人情感上的审美感受。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3分)
2.第三句历来备受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3-4题。(6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3、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健康高雅的格调。有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
四、古典诗歌的鉴赏是什么?揭示出其中感人的因素:诗人是用何种艺术手法,抒发了何种人生感慨。送别诗主要艺术手法:
一、托物寓情:
1、《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直接抒写依依惜别之情意。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都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倘若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壈,其送别诗还可以裹挟着个人的身世之感。“寒雨连江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意象:
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送别诗(词)专题练习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
(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
二、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啊谊的。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3.首联用哪些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图景?
2、时间: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象。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注意送别背景。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友人。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如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往往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
四、虚实相生。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
[附晚上练习]诗歌鉴赏·训练二(送别诗)
4、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折柳是送别的习俗。/无边的芳草恰可比喻远行人的满怀愁绪。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以水(连绵不断)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1、《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三、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佳句,《别董大二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