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和运行过程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要点和工作过程
1、简述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要点和工作过程。
答: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要点:计算机中的信息(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方式表示。
程序预存储,机器自动执行。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通过执行预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来完成预定的运算。
程序由计算机的指令序列构成,计算机在处理器的控制下,首先从存储器读取一条待执行的指令到处理器中,接下来分析这条指令,而后发出该指令对应的电平脉码序列,即执行该指令。
并以此递归运行程序。
2、何谓总线?计算机中有哪几类总线?简述其用途。
答:计算机的总线(Bus)就是连接计算机硬件各部件,用于计算机硬件各部件之间信息传输的公共通道。
按照其传送信号的用途属性,总线可细分为:地址总线(Address Bus)、数据总线(Data Bus)和控制总线(Control Bus)三类。
♦地址总线(A_Bus):专用于在CPU、存储器和I/O端口间传送地址信息的信号线。
此类信号线传送的信息总是从CPU到存储器或I/O端口,它是单向信号线。
♦数据总线(D_Bus):专用于在CPU、存储器和I/O端口间传送数据信息的信号线。
此类信号线传送的信息可以是从CPU到存储器或I/O端口(“写”操作),也可能是从存储器或I/O端口到CPU(“读”操作),它是双向信号线。
♦控制总线(C_Bus):专用于CPU与其它部件之间传送控制信息和状态信息的信号线。
此类信号线的构成比较复杂,传送的控制、状态信息可以是从CPU到其它部件,也可能是从其它部件到CPU。
此类总线中的某些具体的线是单向的(或从CPU到其它部件,或反之),但作为总线来说,它是双向信号线。
3、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主要功能是解释并执行计算机指令,完成数据处理和对计算机其他各部分进行控制。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信息记忆部件。
4、嵌入式系统: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简述存储程序原理
简述存储程序原理存储程序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存储和管理数据以及程序的运行。
本文将从存储程序的原理、功能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存储程序的原理存储程序的原理是基于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管理概念。
内存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可以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形式。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最常用的存储介质,它具有较快的读写速度和较小的存储容量。
辅助存储器则是主存储器的补充,它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但读写速度相对较慢。
存储程序的原理是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到内存中,并通过指令来告诉计算机如何操作这些数据。
每条指令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计算机可以根据这个地址找到指令所在的内存单元,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当程序执行完一条指令后,会根据指令中的跳转地址来执行下一条指令,从而实现程序的顺序执行。
二、存储程序的功能存储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管理数据以及程序的运行。
它可以临时存储计算机中的数据,使得计算机能够快速读写数据,提高计算效率。
同时,存储程序还可以存储程序的指令,使得计算机能够按照指令的顺序执行程序,实现各种计算和操作。
存储程序还具有存储持久性的功能,即使在计算机断电或重启后,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和程序仍然可以保存下来,不会丢失。
这使得计算机能够长时间运行,实现持续的数据处理和程序运行。
三、存储程序的应用存储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存储程序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存储和管理操作系统的各个模块和数据。
操作系统可以通过存储程序来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提供各种系统调用和服务。
存储程序还被广泛应用于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管理、科学计算等领域。
在应用程序开发中,程序员可以利用存储程序来存储和管理程序的代码和数据,实现各种功能。
在数据库管理中,存储程序可以用来存储和管理数据库的表结构和数据,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查询功能。
在科学计算中,存储程序可以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和计算模型,实现复杂的科学计算和分析。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存储程序指的是将一系列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从而实现特定的功能。
程序控制原理则是指程序的运行过程中,计算机如何根据指令的执行结果来判断下一步的执行流程,从而实现程序的正确运行。
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程序的实现通常依靠指令寄存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和存储器等关键组件。
指令寄存器用于存储当前执行的指令,程序计数器用于记录下一条指令的地址,指令寄存器则是用于解码和执行指令的关键部件。
存储器则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件之一。
程序控制原理则包括条件分支、循环、子程序调用等基本控制结构。
条件分支则是根据当前执行的指令的结果,选择不同的执行路径。
循环则是在满足特定条件下重复执行一段代码,直到条件不再满足。
子程序调用则是将一段代码封装为一个子程序,方便在程序中进行调用和复用。
掌握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是学习计算机科学的重要起点,对于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编写高效的程序都具有重要意义。
- 1 -。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机器语言级程序):
1.程序及数据存入主存(顺序存放)
2.调试程序
3.从程序的起始地址开始运行程序
4.输出结果
区分数据和指令
主存储器
为了实现按地址访问的方式,主存中还必须配置两个寄存器MAR 和MDR。
MAR是存储地址寄存器,用来存放欲访问的存储单元的地址,其位数对应存储单元的个数(如MAR 为10位,则有210=1024个存储单元,记为1K)。
MDR是存储数据寄存器,用来存放从存储体某单元取出的代码或者准备往某存储单元存入的代码,其位数与存储字长相等。
往往要求指令字长是可变的,数据字长也是可变的,为了
适应数据的字长的可变性,其长度不由存储字长来确定,而由字节的个数来确定,1个字节为8 位,存储字长,指令字长,数据字长都必须是字节的整数倍。
运算器
运算器至少包括3个寄存器和一个算术逻辑单(ALU),
其中ACC 为累加寄存器,MQ为乘商寄存器,X为操作数寄存器。
这3 个寄存器在完成不同运算时,所存放的操作数类别也各不相同,
不同机器的运算器结构是不同的,下图所示的运算器可将运算结果从ACC送至存储器中的MDR,而存储器的操作数也可从MDR送至运算器中的ACC,MQ或X。
计算机程序运行原理
计算机程序运行原理
计算机程序运行原理指的是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如何被执行
的过程和原理。
计算机程序是由一系列指令组成的,这些指令告诉计算机要执行什么操作。
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是通过将指令从存储器中读取到中央处理器中,并按照指令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执行。
计算机程序的运行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取指、分析、执行和存储。
在取指阶段,计算机会从存储器中取出下一条指令,这些指令通常存储在主存储器中。
在分析阶段,计算机会对指令进行解码,并确定要执行的操作。
在执行阶段,计算机会执行指令,并将结果存储在寄存器或主存储器中。
最后,在存储阶段,计算机会将结果存储在主存储器中,以便后续指令的执行。
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涉及到多个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寄存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中央处理器负责执行指令,寄存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并且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或将计算机的结果输出到其他设备中。
在计算机程序的运行过程中,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指令集架构、指令流水线、中断和异常处理。
指令集架构是一种指令集的设计方式,它规定了计算机可以执行的操作。
指令流水线是一种优化技术,它可以将多条指令同时执行,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
中断和异常处理是用于处理计算机程序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异常
情况的机制。
总之,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过程,它需要计
算机各个组件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才能保证程序正确地执行。
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指令的电子设备,它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
硬件是计算机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其中,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器,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硬盘则是计算机的永久存储器,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等。
软件是计算机的程序和数据,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提供基本的服务,如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
应用程序是用户使用计算机的工具,如文字处理、图像处理、游戏等。
用户数据则是用户自己创建和存储的数据,如文档、图片、音乐等。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四个步骤。
输入是指将数据和指令输入到计算机中,可以通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设备完成。
处理是指计算机对输入的数据和指令进行处理,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输等。
输出是指将处理结果输出到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设备中,供用户观看或听取。
存储是指将数据和程序存储到内存或硬盘中,以便下次使用。
总的来说,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是由硬件和软件相互配合
完成的。
硬件提供计算机的物理支持,软件则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和实现各种功能。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四个步骤,实现了计算机的各种功能。
存储程序原理
存储程序原理存储程序是计算机程序和程序员使用最多的术语之一,它是一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机程序,能够将程序的指令和数据保存在存储器中。
存储程序的基本原理是将程序的指令和数据放在存储器中,以便计算机可以访问和读取它们,以完成特定任务。
存储程序的理论是基于程序控制器的概念,这是一种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控制单元。
程序控制器能够识别并读取特定的指令,并根据指令的要求执行操作。
程序控制器将指令以及其他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以便程序在未来执行时存取时使用。
每当计算机执行程序时,都会根据程序的指令从存储器中读取数据和指令,并执行任务。
当程序运行时,程序控制器将指令及其相关数据从内存中提取出来,根据指令中的要求进行操作,最后将计算结果或操作结果存储回内存中,以便下次使用。
程序控制器还能够确保程序和数据结构的完整性,即确保程序和数据在计算机内部保持不变,以便程序正确地执行。
除了执行实际的程序操作之外,程序控制器还支持自动化程序和软件外围设备的控制,如硬盘驱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程序控制器将收到的指令转化为相应的控制信号,发送给外围设备,以控制其运行。
存储程序中的程序控制是通用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的核心部分,涉及到数据操作,控制结构,指令代码,指令译码等等。
程序控制过程将收到的指令转换为动作,以控制程序的运行,使用的技术涉及到内存管理,I / O控制,数据结构,指令编译等。
总的来说,存储程序是一种执行特定任务的计算机程序,它基于程序控制器,把程序的指令和数据保存在存储器中,计算机就可以访问和读取它们,完成特定任务。
程序控制器是支持存储程序运行的核心技术,它将收到的指令转化为控制信号,发送给外围设备,控制其运行;它也将指令及其相关数据从内存中提取出来,根据指令的要求进行操作,最后将计算结果或操作结果存储回内存中,以便下次使用。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的基本内容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的基本内容一、概述存储程序控制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计算机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一系列存储在主存储器中的指令。
本文将介绍存储程序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指令的存储和执行过程、程序计数器、指令寻址和跳转等内容,以及存储程序控制的优点和应用。
二、指令的存储和执行过程存储程序控制的核心是指令的存储和执行过程。
计算机通过将程序的指令存储在主存储器(RAM)中,然后按照指令的顺序逐条执行。
在存储器中,每一条指令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计算机使用程序计数器(PC)来保存当前指令的地址,并且在每次指令执行完毕后自动增加PC的值,以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三、程序计数器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PC)是存储程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特殊的寄存器,用于保存当前指令的地址。
计算机通过不断更新PC的值来控制指令的执行顺序。
1. PC的初始化在程序开始执行之前,PC的值需要初始化为程序的入口地址,即第一条指令的地址。
这样计算机就能够从正确的地址开始执行指令序列。
2. PC的更新在每次指令执行完毕后,计算机会自动将PC的值增加,以指向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这个过程称为PC的更新。
3. PC的跳转有时候,程序需要根据一定的条件来改变指令的执行顺序,这就需要用到PC的跳转。
PC的跳转可以通过条件分支和无条件跳转两种方式实现。
四、指令寻址和跳转存储程序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令的寻址和跳转。
指令的寻址是指计算机通过地址访问存储器中的指令,而跳转是指根据条件改变指令的执行顺序。
1. 直接寻址直接寻址是指指令中直接包含了操作数的地址。
计算机根据指令中给出的地址,直接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
2. 间接寻址间接寻址是指指令中包含的是一个地址的地址。
计算机根据指令中给出的地址,先从存储器中读取出一个地址,然后再根据这个地址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
3. 条件分支条件分支是指根据指令中给出的条件来决定是否要跳转到某条指令。
程序在ram运行的原理
程序在ram运行的原理程序在RAM运行的原理一、引言程序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是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内存。
程序在RAM 中运行,其实是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实现的。
本文将从程序加载、内存管理、指令执行等方面,详细介绍程序在RAM运行的原理。
二、程序加载程序从外部存储介质(如硬盘、固态硬盘、光盘等)加载到RAM中运行,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读取、解析和装载。
1. 读取:计算机系统会通过硬件接口和控制器,将存储介质中的程序数据读取到内存控制器中。
2. 解析:解析器会对程序进行解析,将其转换为计算机能够理解和执行的指令格式。
3. 装载:将解析后的指令和数据加载到RAM中的合适位置,为接下来的执行做准备。
三、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指对RAM中的内存空间进行有效管理,以满足程序运行的需求。
内存管理主要包括内存分配和内存释放两个方面。
1. 内存分配:当程序需要内存空间时,操作系统会根据程序的要求,为其分配一块合适大小的内存空间。
常见的内存分配算法有首次适应、最佳适应和最坏适应等。
2. 内存释放:当程序不再需要某块内存空间时,操作系统会将其标记为可用状态,以便后续的内存分配。
内存释放的时机和方式有多种,如手动释放、自动垃圾回收等。
四、指令执行程序在RAM中执行的核心过程是指令执行。
在程序加载到RAM后,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会逐条执行指令,完成相应的计算和操作。
1. 取指令:CPU从RAM中读取下一条指令,并将其存储在指令寄存器中。
2. 解码指令:CPU对指令进行解码,确定其操作类型和操作对象。
3. 执行指令:CPU根据指令的操作类型和操作对象,执行相应的计算和操作。
4. 存储结果:CPU将执行结果存储到指定的内存位置或寄存器中。
五、程序运行的特点程序在RAM中运行具有以下特点:1. 高速访问:RAM是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内存,其访问速度较快,可以提供快速的数据读取和存储。
计算机执行原理
计算机执行原理
计算机的执行原理可以概括为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在运行时,计算机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
这一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遇到停止指令。
程序与数据一样存取,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
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的,被称为冯·诺依曼原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专业信息,建议咨询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书籍文献。
程序存储的原理
程序存储的原理
程序存储的原理是将计算机程序的指令和数据保存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
计算机的存储器主要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直接用来存放数据和指令的地方。
它通常由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组成,可以读写存储器中
的内容。
当计算机执行程序时,指令和数据首先被加载到主存储器中,然后由中央处理器(CPU)按照指令的要求进行处理。
辅助存储器用来存储在计算机程序执行过程中暂时不需要使用的指令和数据。
常见的辅助存储器有硬盘、光盘、固态硬盘等。
辅助存储器的容量通常比主存储器大得多,可以长期保存程序和数据,并且在需要时将其加载到主存储器中。
当计算机执行程序时,首先将程序和数据从辅助存储器加载到主存储器中,然后根据程序的指令依次将数据从主存储器中读取到CPU中进行处理。
处理完成后,计算结果可能会被存储
回主存储器或者保存到辅助存储器中。
程序存储的原理实际上是将数据和指令从外部的辅助存储器加载到计算机的主存储器中,通过CPU对主存储器中的数据和
指令进行操作和处理,最终产生计算结果并将其存储回存储器中。
这个过程由计算机的硬件和操作系统来完成,确保程序的正确执行和数据的有效存储。
简述指令的执行过程
简述指令的执行过程指令的执行过程是指计算机按照特定的指令来完成任务的过程。
它通常包括指令的获取、解码、执行以及结果的存储等环节。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指令的执行过程。
指令的执行过程可以分为六个主要的步骤: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写回和中断处理。
第一步是取指。
在这一步骤中,计算机从内存中获取要执行的指令。
计算机通过存储器中的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PC)来确定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然后,计算机从内存中读取对应地址的指令并存储在指令寄存器(Instruction Register,IR)中。
第二步是译码。
在这一步骤中,计算机对指令进行解码,确定指令的操作类型以及需要操作的数据。
这个过程通常通过指令译码器(Instruction Decoder)来完成。
指令译码器会根据指令的操作码(Opcode)来判断需要执行的操作,并从指令中提取操作数。
第三步是执行。
在这一步骤中,计算机执行指令中指定的操作。
根据具体的指令类型,执行过程可能涉及到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输等操作。
执行过程可能需要使用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ALU)、控制单元(Control Unit)和寄存器等硬件资源。
第四步是访存。
在这一步骤中,计算机根据指令的要求,对内存进行读取或写入操作。
如果指令需要从内存中获取操作数,计算机将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并存储到寄存器中。
如果指令需要将结果存储到内存中,计算机将把结果写入到内存的指定地址。
第五步是写回。
在这一步骤中,计算机将执行结果写回到寄存器。
如果指令的结果需要保存到寄存器中,计算机将把结果存储到指定的寄存器中。
最后一步是中断处理。
在这一步骤中,计算机可能会面临各种中断事件,如硬件故障、时钟中断等。
当发生中断事件时,计算机会保存当前的执行状态,并将控制权转移到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处理完中断后,计算机将恢复原来的执行状态,并继续执行被中断的指令。
总结起来,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写回以及中断处理。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课件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介绍了存储程序控制 的基本概念、步骤和应用,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这一领域的奥秘。
课程介绍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是什么?它是计算机科学中研究如何使用存储程序来控制计算机运行的原理。 历史背景: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的发展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重要性:它是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的基石,是实现计算机智能化的关键。
控制器解析存储程序中的指令,根据
指令的意义执行相应的操作。
3
结果存储
计算机将指令执行的结果存储在内存 或寄存器中,供后续指令使用。
存储程序控制应用
计算机架构中的存储程序控制
现代计算机中的指令和数据都存储在存储器中,由控制器进行解析和执行。
实际应用案例介绍
掌握存储程序控制原理可以应用于计算机系统的开发、优化和故障排查。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
存储程序
通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指令序列来控制计算机运行。
控制器
负责解析并执行存储程序中的指令,驱动计算机的各个部件。
数据通路
用于传输数据和指令的路径,将存储程序中的操作应用于计算机硬件。
存储程序控制的步骤和过程
1程序读取ຫໍສະໝຸດ 计算机从存储器中读取存储程序,并
指令解析和执行
2
将其存储在内部的寄存器中。
存储程序控制的优势与挑战
1 优势
存储程序控制可以实现更复杂的计算和操作,提高计算机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2 挑战
设计和调试存储程序控制系统需要深入理解计算机硬件和程序语言的工作原理。
简述计算机中指令的概念及其执行过程。
简述计算机中指令的概念及其执行过程。
计算机中的指令是机器语言中的一条命令,用于告诉计算机执行特定的操作。
它是计算机程序的基本单位,是计算机能够理解和执行的最小语义单位。
每个指令都包含了相应的操作码和操作数,用来描述所要执行的任务及相关的数据。
计算机中指令的执行过程可以分为取指、译码、执行和结果存储四个阶段。
1. 取指阶段(Fetch):计算机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将其存放到指令寄存器中。
指令寄存器中保存了当前要执行的指令。
2. 译码阶段(Decode):计算机解析指令,确定要执行的操作以及所需要的操作数。
这个阶段将指令转化为计算机硬件可以识别和执行的内部指令。
3. 执行阶段(Execute):计算机根据指令的操作码和操作数进行相应的操作。
这个阶段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输、比较等操作。
4. 结果存储阶段(Store):计算机将执行结果存储到指定的位置。
这个阶段可以将结果存储到内存中,也可以存储到寄存器中。
在指令执行过程中,计算机需要根据指令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对于数据传输指令,计算机需要将数据从内存中读取到指定的寄存器中;对于算术运算指令,计算机需要将指定寄存器中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运算,并将结果存储到指定的寄存器中。
指令的执行过程是计算机能够实现各种功能的基础。
计算机通过逐条执行指令,按照程序所规定的顺序进行操作,最终完成整个程序的运行。
在执行指令的过程中,计算机需要根据指令的不同类型和需求对数据进行读取、处理和存储,实现各种算法和功能。
指令的执行过程是计算机自动完成的,但受到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限制。
计算机硬件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器等,不同硬件的性能和特点会影响指令的执行效率和速度。
操作系统则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的各个组件和资源,为指令的执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环境。
参考内容:- 《计算机原理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谢希仁著)-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与接口导向》(机械工业出版社,David A. Patterson,John L. Hennessy 著)-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电子工业出版社,陈松灿著)。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储存程序的工作原理计算机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是数据和程序。
数据是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而程序则指定了计算机应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就是将程序存储在计算机的内存中并按照预定的流程运行程序。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载入、解释和执行。
1. 载入计算机启动时,操作系统会把存储在硬盘上的程序载入到内存中,以便计算机能够访问并执行这些程序。
在这个载入的过程中,操作系统会为程序分配空间,并将程序从磁盘中读取到这个空间中。
一旦程序被载入到内存中,计算机就可以对其进行操作。
2. 解释计算机程序是由计算机和人所说的不同语言所编写的。
如果要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程序,需要将程序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读取和执行的语言。
这个过程就叫做解释。
解释器会读取程序中的每一行代码,并将其转换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二进制代码。
这个过程中,解释器会进行语法检查和语义检查,以确保程序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正确的解决。
3. 执行执行是计算机存储程序的最后一个步骤,计算机执行程序时,它会按照程序中的指示执行每一个命令。
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会不断地读取内存中的指令,并对其进行处理。
每一条指令都会告诉计算机要执行的操作,比如说计算、比较、跳转或者输入输出。
计算机会根据指令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操作,并将结果存储在内存中。
执行完成之后,程序可以被重新载入或者被卸载。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原理实际上和人脑的工作方式非常相似。
人脑从视觉和听觉等感官输入信息,这些信息被接收后,大脑会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并最终转化成人可以理解的信息。
接着,人脑会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决策或者执行相应的动作。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也是如此,计算机从输入设备接收程序,解释器对程序进行解析处理,并将它们转换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二进制代码。
最后,计算机会按照程序中的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实现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功能。
总结一下,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包括三个基本的步骤:载入、解释和执行。
存储程序名词解释
存储程序名词解释
存储程序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将计算机程序或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中的过程。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存储程序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存储程序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
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等。
存储程序可以将这些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主存储器中,以便计算机可以快速地访问和处理这些数据。
其次,存储程序是计算机执行程序的方式。
在传统的计算机系统中,程序通常是存储在磁盘或其他外部存储设备中的。
当计算机需要执行程序时,它会将程序加载到主存储器中,并按照程序的指令进行执行。
存储程序的使用使得计算机可以灵活地执行不同的程序,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可扩展性和运行效率。
此外,存储程序还有助于程序的维护和更新。
通过将程序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程序员可以随时对程序进行修改、更新和调试。
这样的设计使得程序的开发和维护更加方便和高效。
存储程序还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将程序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可以在计算机系统启动时检查程序的完整性。
如果程序被篡改或损坏,计算机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从而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总之,存储程序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将计算机程序或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中的过程。
存储程序的使用使得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地执行不同的程序,并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它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程序 执行流程
程序执行流程程序执行流程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计算机系统中,程序的运行是通过CPU执行的,而程序执行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如指令译码、操作数寻址、指令执行等,这些环节构成了程序执行的流程。
程序执行流程的第一步是指令译码。
在计算机系统中,程序以指令的形式存在,每个指令都有特定的含义和格式。
指令译码的作用就是将指令转换成计算机能够理解和执行的形式。
在指令译码的过程中,计算机需要根据指令的操作码(opcode)和操作数(operand)来确定指令的类型和具体含义。
指令译码完成后,程序执行流程进入第二步,即操作数寻址。
操作数寻址的作用是确定指令中的操作数在内存中的位置。
在操作数寻址的过程中,计算机需要根据指令中的寻址方式以及指令中的操作数来确定操作数在内存中的位置。
操作数寻址通常需要用到一些寄存器,如地址寄存器、数据寄存器等。
指令译码和操作数寻址完成后,程序执行流程进入第三步,即指令执行。
在指令执行的过程中,计算机需要根据指令中的操作码和操作数,执行相应的操作。
指令执行的操作种类很多,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移位操作、控制转移等等。
程序执行流程的最后一步是结果存储。
在指令执行完成后,计算机需要将指令的执行结果保存到内存或寄存器中,以便后续的程序可以继续使用这些结果。
结果存储包括两个环节,即结果写回和内存更新。
结果写回的作用是将指令执行结果写入到寄存器中,而内存更新的作用是将指令执行结果写入到内存中。
综上所述,程序执行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它需要计算机系统中的各个部件协同工作。
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指令译码、操作数寻址、指令执行、结果存储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的顺序和方法都是严格规定的,只有按照规定的方式执行,才能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python--程序如何在计算机上运行?
python--程序如何在计算机上运⾏?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程序语⾔等) + 应⽤软件(桌⾯软件)
硬件:cpu + 内存(随机存储器 --> 读取数据) + 输⼊ + 输出
程序是如何和在计算机上运⾏?
⾄于CPU内部如何运作,
python概念
解释型语⾔
⽤户提交源码
解释器将源码转化为字节码,在Python中⼀般为.pyc⽂件,Java中则是.class⽂件了,字节码机器不能执⾏如果要执⾏字节码,在Python中由虚拟机来执⾏这些字节码,在Java中同样是由JVM来实现,
在上下载的python,默认解释器是CPython,由C语⾔开发.其他还有IPython\PyPy\Jython\IronPython
所以要想机器能够识别python代码,解释器必不可少。
python开发环境由解释器和编译器组成.
解释器执⾏原理
操作系统会⾸先让cpu把Python解释器的程序复制到内存中;
Python解释器根据语法规则,从上向下让cpu翻译Python程序中的代码;
cpu负责执⾏翻译完成的代码
总结
要想掌握好⼀门语⾔,基础还是最重要的,直接接触代码可能会遇到各种很基础的问题.。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程序的电子设备,它通过输入、处理、输出三个基本步骤来完成各种任务。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阶段。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计算机的输入阶段。
在这个阶段,用户通过键盘、鼠标、触摸屏等外部设备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指令。
这些输入的数据和指令将被传送到计算机的内存中,等待被处理。
接下来是计算机的处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根据输入的数据和指令,通过中央处理器(CPU)进行算术、逻辑运算,以及控制各种外部设备的操作。
CPU 是计算机的大脑,它能够执行各种复杂的运算和逻辑判断,从而实现各种应用程序的功能。
最后是计算机的输出阶段。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将处理好的数据和结果通过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外部设备输出给用户。
用户可以通过这些输出设备来获取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和结果。
除了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阶段,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还涉及存储和控制两个重要环节。
在存储方面,计算机通过各种存储设备(如硬盘、内存、光盘)来保存数据和程序,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读取和处理。
在控制方面,计算机通过各种控制器和接口设备来管理和控制外部设备的运行和操作,以确保计算机能够正确地执行用户的指令和程序。
总的来说,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一个高度自动化、复杂而又精密的过程。
它通过输入、处理、输出三个基本步骤,以及存储和控制两个重要环节,来完成各种任务和应用程序的运行。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不仅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水平,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通过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各种工作和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看如下最简单的C语言Helloword的代码
1#include <stdio.h>
2
3int main()
4{
5printf("hello, world\n");
6}
上面的代码我们保存在helloworld.c文件中。
其本质实际上是由0、1的比特(位)序列构成的。
8位为一个字节。
每个字节对应某个文本字符。
不少系统用ASCII来表示文本字符。
实际是由一个唯一的同字节大小的整数值来表示每个字符。
下面给出helloworld.c的ASCII表示。
# i n c l u d e <sp> < s t d i o .
35 105 110 99 108 117 100 101 32 60 115 116 100 105 111 46
h > \n \n i n t <sp> m a i n ( ) \n {
104 62 10 10 105 110 116 32 109 97 105 110 40 41 10 123
\n <sp> <sp> <sp> <sp> p r i n t f ( " h e l
10 32 32 32 32 112 114 105 110 116 102 40 34 104 101 108
l o , <sp> w o r l d \ n " ) ; \n }
108 111 44 32 119 111 114 108 100 92 110 34 41 59 10 125
以此类推,在计算机系统中,任何介质中的数据都是比特序列。
把他们区分成不同的数据对象,是通过数据对象的上下文来确定的。
程序编译
程序的编译过程如下图所示,分为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等几个阶段。
预处理:预处理相当于根据预处理命令组装成新的C程序,不过常以i为扩展名。
cpp hello.c -o hell.i
编译:将得到的i文件翻译成汇编代码.s文件。
gcc -S hello.i -o hello.s
汇编:将汇编文件翻译成机器指令,并打包成可重定位目标程序的O文件。
该文件是二进制文件,字节编码是机器指令。
as hello.s -o hello.o
链接:将引用的其他O文件并入到我们程序所在的o文件中,处理得到最终的可执行文件。
gcc -o hello hell.o
硬件组成:
从下图中看出一个典型的系统由总线、Cpu、I/O设备、主存等构成。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ALU: Arithmetic/Logic Unit, PC: Program counter,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程序执行
我们已经讨论了可执行文件产生的过程。
接下来讨论哈可执行文件执行的过程。
从上面途中的彩色线条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个过程,我们简单的把它分为6步。
1.shell程序执行指令,等待用户输入,这里我们输入“hello”。
2.shell程序将字符逐一读到寄存器中
3.再从寄存器取出放到主存中
4.当我们敲入回车时,shell程序得知输入结束,将hello目标文件的代码和数据拷贝到主存,从而加载hello文件数据包括最终被输出的字符串“hello,world\n”.利用了DMA访问技术,数据可不经CPU直接到主存
5.执行主程序中的机器语言指令,将“hello,world\n”串的字节从主存拷贝到寄存器堆。
6.从寄存器中把文件拷贝到显示设备。
1.1 程序是怎样在计算机中运行的
从键盘中读入hello命令,经过shell的解析,shell执行一系列的
指令将hello目标文件中的代码和数据从磁盘中拷贝到主内存当中,
如下图所示:
这个过程会利用DMA技术,不经过CPU数据直接从磁盘拷贝到内存当中
一旦hello目标文件中的代码和数据被加载到了内存当中,处理器就开始执行hello程序中的主程序的机器语言指令,这些指令将“hello world\n”串中的字符从内存中拷贝到寄存器中,再从寄存器中将这些内容拷贝到显示设备上,最终显示在屏幕当中。
静态库和动态库的制作
我们在实际编程工作中肯定会遇到这种情况:有几个项目里有一些函数模块的功能相同,实现代码也相同,也是我们所说的重复代码。
比如,很多项目里都有一个用户验证的功能。
代码段如下:
//UserLogin.h文件,提供函数声明
int IsValidUser(char* username, int namelen);
//UserLogin.c文件,实现对用户信息的验证
int IsValidUser(char* username, int namelen)
{
int IsValid = 0;
/*下面是具体的处理代码,略去*/
return IsValid
}
如果每个项目都保存着这两个UserLogin.h和UserLogin.c文件,会有以下几个
弊端:
1、每个项目里都有重复的模块,造成代码重复。
2、代码的重用性不好,一旦IsValidUser的代码发生了变化,为了保持设计的一致性,我们还要手工修改其他项目里的UserLogin.c文件,既费时又费力,还容易出错。
库文件就是对公共代码的一种组织形式。
为了解决上面两个弊端,就提出了用库文件存放公共代码的解决方案,其要点就是
把公共的(也就是可以被多次复用的)目标代码从项目中分离出来,统一存放到库文件中,项目要用到这些代码的时候,在编译或者运行的时候从库文件中取得目标代码即可。
库文件又分两种:静态库和动态库。
如果程序是在编译时加载库文件的,就是使用了静态库。
如果是在运行时加载目标代码,
就成为动态库。
换句话说,如果是使用静态库,则静态库代码在编译时就拷贝到了程序的代码段,
程序的体积会膨胀。
如果使用动态库,则程序中只保留库文件的名字和函数名,在运行时去查找
库文件和函数体,程序的体积基本变化不大。
静态库的原则是“以空间换时间”,增加程序体积,减少运行时间;
动态库则是“以时间换空间”,增加了运行时间,但减少了程序本身的体积。
静态库的方式
动态链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