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卫生防护与实验室管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辐射防护原则及标准ppt课件
在发展和应用核能、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 装置为人类造福的同时,应研究如何免受或 少受电离辐射的危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 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有效的防 护措施,切实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辐射防护的目的
宗旨:既要保护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和广大 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又要允许正当 照射的必要活动,有利于核技术的应用和发 展
个人剂量限制原则
个人剂量限制原则(individual dose limits)
所有实践带来的个人受照剂量必须低于剂量 当量限值。在潜在照射情况下,应低于危险 度控制值。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个人不会受到 从这些实践来的在正常情况下被断定为不可 接受的辐射危险。
三项基本原则是不可分割的放射防护体系。 其中最优化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目的在于 确保个人所受的剂量当量不超过标准所规定 的相应限值
附录A(标准的附录)豁 免
附录B(标准的附录)剂量限值与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附录C(标准的附录)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
附录D(标准的附录)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
附录E(
剂量水平和
行动水平
干预水平与
附录F(标准的附录)电离辐射的标志和警告标志
附录G(提示的附录)放射诊断和核医学诊断的
辐射防护的内容
辐射防护要尽可能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确定性效应是一种具有剂量阈值的效应,从 理论上讲,只要将受照射剂量控制在阈值以 下,就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因此,必须确 保人员在其一生中或全部工龄期间,任何一 个组织,器官所受到的电离辐射的累积剂量 当量,均应低于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974年由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防科委联 合发布GBJ 8-74《放射防护规定》
1984年卫生部发布《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辐射防护的目的
宗旨:既要保护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和广大 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又要允许正当 照射的必要活动,有利于核技术的应用和发 展
个人剂量限制原则
个人剂量限制原则(individual dose limits)
所有实践带来的个人受照剂量必须低于剂量 当量限值。在潜在照射情况下,应低于危险 度控制值。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个人不会受到 从这些实践来的在正常情况下被断定为不可 接受的辐射危险。
三项基本原则是不可分割的放射防护体系。 其中最优化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目的在于 确保个人所受的剂量当量不超过标准所规定 的相应限值
附录A(标准的附录)豁 免
附录B(标准的附录)剂量限值与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附录C(标准的附录)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
附录D(标准的附录)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
附录E(
剂量水平和
行动水平
干预水平与
附录F(标准的附录)电离辐射的标志和警告标志
附录G(提示的附录)放射诊断和核医学诊断的
辐射防护的内容
辐射防护要尽可能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确定性效应是一种具有剂量阈值的效应,从 理论上讲,只要将受照射剂量控制在阈值以 下,就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因此,必须确 保人员在其一生中或全部工龄期间,任何一 个组织,器官所受到的电离辐射的累积剂量 当量,均应低于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974年由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防科委联 合发布GBJ 8-74《放射防护规定》
1984年卫生部发布《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辐射防护标准ppt课件
3
历史事件
早期上层人士的“氡浴”享受;
1896年1月,美国格鲁柏在制造x射线管并进行 x射线实验时,手上发生放射性皮炎,晚年手和 手指部分切除;
1896年3月,美国埃迪森在改进x射线管和制造 x射线荧光透视装置时,数小时后感到眼痛,继 而发生了放射性结膜炎。
1896年4月,美国丹尼尔在用x射线确定头颅中 异物位置时,发现X射线有脱毛作用。
接受超剂量辐射照射的病人。
9
第三阶段 近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
时间:1960年代~现在 特点:
早期的职业性急性辐射损伤,除事故外,巳 极为罕见了。 中期所见到的高发生率的恶性肿 瘤,得以避免。除事故外,只能用大群体的或 高人年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才能发现辐射 损伤或危害的增加 。
10
1845年3月27日生于德国。3岁 时全家迁居荷兰并入荷兰籍。1865年
居里的女儿伊伦娜·居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者, 也死于白血病。
6
1903~1904年期间,亥耐克证实造血器官对辐射 极为敏感,在X射线发现后10年,对操作者的血相 进行了调查,从当时调查的10个病例中几乎都看到 了白细胞数有所降低。
1905年,布朗和奥斯古德对10名从事X射线工作人 员进行调查,发现有的人没有精子,有的人好几年 没有精子,但在脱离X射线数年后,他们的妻子又 生育了子女。也发现妇女在妊娠初期受照后,胎儿 会受到损伤,引起死胎、畸形和流产。
5rem(50mSv) 1977年,26号出版物,从放射生物学、剂量
限制制度、辐射防护标准等方面提出许多新 建议 1990年,60号出版物,我国新的防护标准等 效采纳其中剂量限值
15
辐射防护相关国际组织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 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劳工组织(ILO) 欧共体委员会(CEC)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核能机构(NESCEAR)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国际辐射防护协会(IRPA)
历史事件
早期上层人士的“氡浴”享受;
1896年1月,美国格鲁柏在制造x射线管并进行 x射线实验时,手上发生放射性皮炎,晚年手和 手指部分切除;
1896年3月,美国埃迪森在改进x射线管和制造 x射线荧光透视装置时,数小时后感到眼痛,继 而发生了放射性结膜炎。
1896年4月,美国丹尼尔在用x射线确定头颅中 异物位置时,发现X射线有脱毛作用。
接受超剂量辐射照射的病人。
9
第三阶段 近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
时间:1960年代~现在 特点:
早期的职业性急性辐射损伤,除事故外,巳 极为罕见了。 中期所见到的高发生率的恶性肿 瘤,得以避免。除事故外,只能用大群体的或 高人年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才能发现辐射 损伤或危害的增加 。
10
1845年3月27日生于德国。3岁 时全家迁居荷兰并入荷兰籍。1865年
居里的女儿伊伦娜·居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者, 也死于白血病。
6
1903~1904年期间,亥耐克证实造血器官对辐射 极为敏感,在X射线发现后10年,对操作者的血相 进行了调查,从当时调查的10个病例中几乎都看到 了白细胞数有所降低。
1905年,布朗和奥斯古德对10名从事X射线工作人 员进行调查,发现有的人没有精子,有的人好几年 没有精子,但在脱离X射线数年后,他们的妻子又 生育了子女。也发现妇女在妊娠初期受照后,胎儿 会受到损伤,引起死胎、畸形和流产。
5rem(50mSv) 1977年,26号出版物,从放射生物学、剂量
限制制度、辐射防护标准等方面提出许多新 建议 1990年,60号出版物,我国新的防护标准等 效采纳其中剂量限值
15
辐射防护相关国际组织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 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劳工组织(ILO) 欧共体委员会(CEC)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核能机构(NESCEAR)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国际辐射防护协会(IRPA)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ppt课件
*
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称为同位素丰度。例如天然存在氧的同位素有三种核素 : 16O 17O 18O, 其天然含量的百分比即同位素的丰度分别为99.756%, 0.039%, 0.205%。天然铀的同位素有两种, 238U 和235U,其天然同位素的丰度分别为99.276%和0.724%。氢的同位素有三种11H 21H 3 1H,其丰度分别为11H99.985%, 21H为0.015%,3 1H在天然中不存在。
这一术语在核辐射防护中经常用到,它是指核内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并处于同一能态的一类原子。核素用符号AZX表示,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A为质量数,Z为核电荷数。
1、 核素:
*
实际上核素符号X和质子数Z具有唯一、确定的关系,所以用符号AX足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核素
*
2.半衰期 表征放射性核素自发核跃迁的另一参数是半衰期,它是指某种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素因发生自发核跃迁而减少到原来原子核数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1/2表示,量纲:年(a)、天(d)、小时(h)、分(min)和秒(s)。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T1/2的差别可能很大,如:238U:T1/2=45×108a,镭衰变产生的氡-222(室内监测项目),T1/2=3.825d。
*
*
(1)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又称α粒子)组成的,所以它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与正离子流相同。它的电离作用大,贯穿本领小。它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个厘米。 (2)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的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在空气中的射程因其能量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为几米至十几米。 (3)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所以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它具有间接电离作用,贯穿本领很大,在空气中的射程通常为几百米。
*
γ射线是光子流,其波长很短,也可以说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由于它们不带电,所以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放出γ射线的原子核其质量数、电荷数均保持不变,只是能量状态发生了变化,故又称这种过程为:“同质异能跃迁”。例如常用γ放射源137Cs和60Co都是由于母核发生β-衰变后,子核处于较高激发态能级,在向较低能态或基态跃迁时便发出光子。137Cs的γ射线能量为662Kev;60Co放出两个γ射线,其能量分别为1.17Mev和1.33Mev。
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称为同位素丰度。例如天然存在氧的同位素有三种核素 : 16O 17O 18O, 其天然含量的百分比即同位素的丰度分别为99.756%, 0.039%, 0.205%。天然铀的同位素有两种, 238U 和235U,其天然同位素的丰度分别为99.276%和0.724%。氢的同位素有三种11H 21H 3 1H,其丰度分别为11H99.985%, 21H为0.015%,3 1H在天然中不存在。
这一术语在核辐射防护中经常用到,它是指核内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并处于同一能态的一类原子。核素用符号AZX表示,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A为质量数,Z为核电荷数。
1、 核素:
*
实际上核素符号X和质子数Z具有唯一、确定的关系,所以用符号AX足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核素
*
2.半衰期 表征放射性核素自发核跃迁的另一参数是半衰期,它是指某种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素因发生自发核跃迁而减少到原来原子核数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1/2表示,量纲:年(a)、天(d)、小时(h)、分(min)和秒(s)。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T1/2的差别可能很大,如:238U:T1/2=45×108a,镭衰变产生的氡-222(室内监测项目),T1/2=3.825d。
*
*
(1)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又称α粒子)组成的,所以它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与正离子流相同。它的电离作用大,贯穿本领小。它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个厘米。 (2)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的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在空气中的射程因其能量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为几米至十几米。 (3)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所以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它具有间接电离作用,贯穿本领很大,在空气中的射程通常为几百米。
*
γ射线是光子流,其波长很短,也可以说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由于它们不带电,所以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放出γ射线的原子核其质量数、电荷数均保持不变,只是能量状态发生了变化,故又称这种过程为:“同质异能跃迁”。例如常用γ放射源137Cs和60Co都是由于母核发生β-衰变后,子核处于较高激发态能级,在向较低能态或基态跃迁时便发出光子。137Cs的γ射线能量为662Kev;60Co放出两个γ射线,其能量分别为1.17Mev和1.33Mev。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幻灯片课件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 在放射性的衰变中,发生衰变的原子核叫 母核,衰变后所产生的核叫子核。放射性 原子核的衰变主要有三种类型:
• α衰变 • β衰变 • γ跃迁
8
α衰变
•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而发生的转变,叫做 α衰变。经过α衰变以后,子核的质量数比母核 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
• α粒子是由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又称α射线) 组成的,所以它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与正离子流 相同。
直接或间接使介质发生电离
效应的带电或不带电的射线
或粒子 (能量 ﹥keV )
α、β、γ、 x、 n、p、 裂变碎片 介子等
来源 1)放射性物质 (人造 天然) 2)加速器 3)反应堆 4)宇宙射线 5)地球环境
电磁辐射 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 这些粒子虽能够同物质发 生作用但都不能使物质发 生电离效应,故也称非电 离辐射
27
吸收剂量D(absorbed dose)
吸收剂量的定义 单位质量受照物质吸收的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D=dε/dm 其中dm为物质的质量(kg);dε是dm物质所吸收的平 均辐射能量(焦耳)。
吸收剂量D 的SI制单位与比释动能相同,也是Gy(戈 端),常用的单位有rad。 • 吸收剂量是辐射剂量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物理量。物质 吸收辐射的能量越多,辐射引起的效应越明显。吸收剂 量就是对物质吸收辐射能量的定量描述。
• 阈值就是发生某种效应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值。
• 随机效应:发生几率与受照剂量成正比而严重程度与剂量 无关的辐射效应叫随机效应。它们主要是发生受照个体的 癌症及其后代的遗传效应。一般认为,在低剂量范围内, 这种效应的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
•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射线后,原子核本身就从一 种核素转变成另一种核素,这种过程就叫做原子 核的衰变,又叫放射性衰变。
辐射防护ppt课件
第四章 辐射防护 RADIATION PROTECTION
1
放射性标志
2
内容提要
1. 辐射剂量单位 ① 照射量 ② 吸收剂量 ③ 当量剂量
2. 作用于人体的辐射源 ① 天然本底辐射 ② 医疗辐射 ③ 其他人工辐射
3
内容提要
3. 放射对人体的影响 ①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效应 ②辐射损伤化学基础
4. 辐射防护的原则与措施 ①原则 ②外照射防护措施 ③内照射防护
Radiation need not be feared, but it must be respected.
6
概述
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1)对病人主要是内照射 (即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 产生的照射),对医务人员 主要是外照射(即放射性核 素从人体外发射的射线对人 体产生的照射),但管理不 当也可产生内照射。
三、其他人工辐射源
1.火力发电站 火力发电站释放的主要放射性核素是钍(Th) 和23
第三节 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一、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Radiation Protection,ICRP) 26号出版物按剂量—效应关 系把辐射生物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
0.6
1.2 0.07 0.005 2.4
10 0.1 0.1
20
第二节 作用于人体的辐射源
二、医疗辐射
目前,医疗照射在公众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照射中居于首位。 医疗照射总的变化趋势是:一方面受检人数逐年增加;另一
方面由于技术装备的不断改进,做同样项目的检查受到的照 射逐年降低。
21
第二节 作用于人体的辐射源
33
1
放射性标志
2
内容提要
1. 辐射剂量单位 ① 照射量 ② 吸收剂量 ③ 当量剂量
2. 作用于人体的辐射源 ① 天然本底辐射 ② 医疗辐射 ③ 其他人工辐射
3
内容提要
3. 放射对人体的影响 ①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效应 ②辐射损伤化学基础
4. 辐射防护的原则与措施 ①原则 ②外照射防护措施 ③内照射防护
Radiation need not be feared, but it must be respected.
6
概述
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1)对病人主要是内照射 (即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 产生的照射),对医务人员 主要是外照射(即放射性核 素从人体外发射的射线对人 体产生的照射),但管理不 当也可产生内照射。
三、其他人工辐射源
1.火力发电站 火力发电站释放的主要放射性核素是钍(Th) 和23
第三节 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一、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Radiation Protection,ICRP) 26号出版物按剂量—效应关 系把辐射生物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
0.6
1.2 0.07 0.005 2.4
10 0.1 0.1
20
第二节 作用于人体的辐射源
二、医疗辐射
目前,医疗照射在公众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照射中居于首位。 医疗照射总的变化趋势是:一方面受检人数逐年增加;另一
方面由于技术装备的不断改进,做同样项目的检查受到的照 射逐年降低。
21
第二节 作用于人体的辐射源
33
辐射防护培训ppt课件
充分考虑对高能 射线的防护
无论单个病人的 剂量和病人的集 体剂量都有增长 的趋势。
30
• CT检查对患者照射剂量相对比较高(10- 100mSv)。实际上类似检查的受照剂量有 所不同是由采用不同成像程序或者不同类 型扫描器引起;
•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受照剂量,在作任何CT 检查之前应当对检查的正当化作出评估。 成像过程必须最优化,即以患者受照剂量 最小尽可能多地获得临床信息。
才会产生效应。 • 效应严重程度:与接受的剂量有关,剂量
越大越严重。 • 临床表现:乏力、呕吐、脱发、牙龈出血、
白细胞降低、白内障、性欲降低、皮肤红 斑、溃疡、不同类型的放射病,直至死亡。
8
随机性效应
• 主要表现是癌症发病率增加。 • 癌症发病率与接受的剂量有关,接受的剂量越大,
癌症发病率越高 • 严重程度与接受的剂量无关。 • 不存在‘剂量阈值’。
危险度很低: 10-5-10-4
危险度低: 10-4-10-3
引自ICRP指导手册2
5
正常情况下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职业照射年平均有效剂量 (2000-2002)
来源 天然辐射 核燃料循环 医学用途 工业用途 军事活动 其它
年均剂量(mSv) 2.4 1.0 0.3 0.3 0.1 0.1
引自UNSCEAR 2008报告
14
医用诊断X射线的防护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设施: X射线机房 固定或移动式辅助防护设施 个人防护用品等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0—2002)明确规 定了防护设施标准
15
X射线机房
• 防护设计的原则 • 机房的设置与整体布局 • 机房的防护厚度 • 机房的使用面积 • 机房门窗 • 机房通风 • 机房内布局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课件
安全培训内容与方法
培训内容
包括实验室基本安全知识、实验操作规范、危险品管理、应急处 理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方法
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提高实 验室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培训周期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实验室人员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和操 作技能。
安全意识培养与提高
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
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并产生温室气体排放,不符合绿色环 保理念。
噪声与振动
实验室中使用的设备可能产生噪声和振动,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可 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
03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化学药品管理
分类储存
专人管理
将化学药品按照性质和危险等级分类 储存,避免不同药品之间发生反应或 产生危险。
培养安全意识
01
通过日常宣传、警示标识、定期检查等手段,培养实验室人员
的安全意识。
提高警惕性
02
加强实验室人员对安全隐患的敏感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
安全风险。
持续改进
03
定期评估实验室安全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
不断提高实验室安全水平。
06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分析
化学药品事故案例
总结词
腐蚀性
一些化学药品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 浓硫酸、氢氧化钠等,接触皮肤或眼 睛可能造成严重烧伤。
反应性
某些化学药品之间反应剧烈,甚至可 能产生有毒或易燃物质,如硝酸与金 属反应可能产生氮气和氢气。
物理风险
高温
低温
实验室中经常使用高温设备,如电炉、烘 箱等,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烫伤。
低温设备如冰箱、冷冻机等可能造成冻伤 ,特别是直接接触冷冻管路或液体时。
《辐射安全防护》课件
核电站
强化核电站辐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监测和事故应急处置,确保核安全。
辐照加工场所
采取符合国家标准的辐照加工措施,确保产品质量,保证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身体健康安全。
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
1
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根据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等级,制定不同应急预案,确定应急响应流程,尽快控 制事态发展。
2
应急响应流程
辐射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
1
工作场所防护
减少放射性材料的带出、散落和泄漏,注意气体、液体、固体的保护。
2
个体防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使用合适的防辐射服装、护目镜、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接触污染物。
3
废物处理
尽量降低放射性废物的数量、危害程度和处理成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废物处置。
不同场所的辐射防护措施
医疗场所
加强辐射诊断和治疗的质量管理,在手术室、放射治疗和放射检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 施。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会破坏人体细胞和组织, 导致放射性伤害和癌症等严 重后果。
辐射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
限制剂量
尽量降低工作场所和身体接受到 的辐射总量,实现最小的剂量限 制。
时间、距离、屏蔽
通过降低接触时间、增加距离和 使用防护屏蔽,在最大程度上保 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少接触
个体在处理放射性物质时应尽可 能减少接触和个人安全防护,避 免辐射的伤害。
辐射安全是保障人类和环境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
2 辐射防护意识的重要性
建立正确的辐射防护意识对保障个人安全和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3 实现辐射安全防护的必要性
必须加强技术研究、提升监管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加速推动可持续发展。
强化核电站辐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监测和事故应急处置,确保核安全。
辐照加工场所
采取符合国家标准的辐照加工措施,确保产品质量,保证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身体健康安全。
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
1
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根据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等级,制定不同应急预案,确定应急响应流程,尽快控 制事态发展。
2
应急响应流程
辐射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
1
工作场所防护
减少放射性材料的带出、散落和泄漏,注意气体、液体、固体的保护。
2
个体防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使用合适的防辐射服装、护目镜、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接触污染物。
3
废物处理
尽量降低放射性废物的数量、危害程度和处理成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废物处置。
不同场所的辐射防护措施
医疗场所
加强辐射诊断和治疗的质量管理,在手术室、放射治疗和放射检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 施。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会破坏人体细胞和组织, 导致放射性伤害和癌症等严 重后果。
辐射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
限制剂量
尽量降低工作场所和身体接受到 的辐射总量,实现最小的剂量限 制。
时间、距离、屏蔽
通过降低接触时间、增加距离和 使用防护屏蔽,在最大程度上保 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少接触
个体在处理放射性物质时应尽可 能减少接触和个人安全防护,避 免辐射的伤害。
辐射安全是保障人类和环境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
2 辐射防护意识的重要性
建立正确的辐射防护意识对保障个人安全和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3 实现辐射安全防护的必要性
必须加强技术研究、提升监管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加速推动可持续发展。
《辐射安全与防护》课件
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
空气中存在的氡气等放射性气体,也是天然辐射源之一。
人为辐射源
核能设施
核电站、核燃料循环设施 等核能设施在运行过程中 会产生辐射。
医学应用
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使用的仪器和药物也会产 生辐射。
其他工业应用
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 的放射性物质,如荧光剂 、夜光涂料等。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CHAPTER 05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与案例分 析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事故报告与响应
一旦发生辐射事故,应立即向 相关部门报告,启动应急响应
机制。
现场处置与救援
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采取 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开展救援 工作。
伤员救治与转运
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必 要时进行转运至医疗机构。
事故调查与评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辐射相关的法律法规
01
02
03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 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 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病防治法》
CHAPTER 04
辐射防护措施与技术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辐射防护的目标
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辐射危害,确保辐射设 施的安全运行。
辐射防护的原则
辐射的特性
辐射具有穿透性、能量传 递性和生物效应等特性, 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辐射的单位
描述辐射强度的常用单位 有西弗(Sv)、毫西弗( mSv)、微西弗(μSv) 等。
辐射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
保护工作人员健康
促进核技术应用发展
合理有效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可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低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危害,保障 其健康。
空气中存在的氡气等放射性气体,也是天然辐射源之一。
人为辐射源
核能设施
核电站、核燃料循环设施 等核能设施在运行过程中 会产生辐射。
医学应用
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使用的仪器和药物也会产 生辐射。
其他工业应用
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 的放射性物质,如荧光剂 、夜光涂料等。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CHAPTER 05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与案例分 析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事故报告与响应
一旦发生辐射事故,应立即向 相关部门报告,启动应急响应
机制。
现场处置与救援
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采取 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开展救援 工作。
伤员救治与转运
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必 要时进行转运至医疗机构。
事故调查与评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辐射相关的法律法规
01
02
03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 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 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病防治法》
CHAPTER 04
辐射防护措施与技术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辐射防护的目标
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辐射危害,确保辐射设 施的安全运行。
辐射防护的原则
辐射的特性
辐射具有穿透性、能量传 递性和生物效应等特性, 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辐射的单位
描述辐射强度的常用单位 有西弗(Sv)、毫西弗( mSv)、微西弗(μSv) 等。
辐射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
保护工作人员健康
促进核技术应用发展
合理有效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可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低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危害,保障 其健康。
辐射卫生防护与实验室管理课件
二、影响因素
(一)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二)受照机体对射线敏感程度的影响 (三)环境
辐射卫生防护与实验室管理
11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一)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1、辐射源种类与剂量
剂量越大危害越大,当超过一定剂量 水平后,生物效应与剂量水平失去比 例关系。
辐射卫生防护与实验室管理
12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二)受照机体对射线敏感程度影响
1、不同物种,不同个体敏感性不同 机体结构越复杂,对射线敏感程度越高 个体在不同发育时期,敏感度不同,胚胎 期高于胎儿期,高于幼儿期,高于青少年 期,高于成年。
辐射卫生防护与实验室管理
15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2、同一个体不同器官、组织、细胞的敏感 程度不一
人体组织分为高、中、低三类敏感度;高 度敏感:淋巴组织和细胞,胸腺组织和细 胞,骨髓和原始红细胞、粒细胞、原核细 胞;中度敏感:性腺与生殖细胞,眼与角 膜晶体细胞、皮肤与皮粘腺、汗腺细胞; 低度敏感:骨、肌肉、结缔组织。
对生物大分子作用,引起损伤,由于机体 细胞含水量很高,该损伤作用严重。
辐射卫生防护与实验室管理
8
△化学阶段: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大分子物质的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 程、DNA和蛋白质合成、代谢均受到 抑制,组织中的DNA含量减少,分解 产物增多,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出 现负氮平衡。
辐射卫生防护与实验室管理
9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2、继发作用(生物学阶段)
由于原发作用结果导致生物体细胞水平变 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染色体畸变)最 终引起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整体损伤。如 果:
生物效应强→产生不可逆变化→机体损 伤、死亡
生物效应弱→细胞代偿修复、再生→康复
(一)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二)受照机体对射线敏感程度的影响 (三)环境
辐射卫生防护与实验室管理
11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一)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1、辐射源种类与剂量
剂量越大危害越大,当超过一定剂量 水平后,生物效应与剂量水平失去比 例关系。
辐射卫生防护与实验室管理
12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二)受照机体对射线敏感程度影响
1、不同物种,不同个体敏感性不同 机体结构越复杂,对射线敏感程度越高 个体在不同发育时期,敏感度不同,胚胎 期高于胎儿期,高于幼儿期,高于青少年 期,高于成年。
辐射卫生防护与实验室管理
15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2、同一个体不同器官、组织、细胞的敏感 程度不一
人体组织分为高、中、低三类敏感度;高 度敏感:淋巴组织和细胞,胸腺组织和细 胞,骨髓和原始红细胞、粒细胞、原核细 胞;中度敏感:性腺与生殖细胞,眼与角 膜晶体细胞、皮肤与皮粘腺、汗腺细胞; 低度敏感:骨、肌肉、结缔组织。
对生物大分子作用,引起损伤,由于机体 细胞含水量很高,该损伤作用严重。
辐射卫生防护与实验室管理
8
△化学阶段: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大分子物质的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 程、DNA和蛋白质合成、代谢均受到 抑制,组织中的DNA含量减少,分解 产物增多,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出 现负氮平衡。
辐射卫生防护与实验室管理
9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2、继发作用(生物学阶段)
由于原发作用结果导致生物体细胞水平变 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染色体畸变)最 终引起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整体损伤。如 果:
生物效应强→产生不可逆变化→机体损 伤、死亡
生物效应弱→细胞代偿修复、再生→康复
实验室安全7辐射防护PPT课件
个人防护用品
穿着防护服
定期更换防护用品
实验人员应穿着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 服,以减少辐射和化学物质对人体造 成的影响。
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以确保其 有效性。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实验人员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 套、口罩、护目镜等,以保护自己的 身体部位不受辐射和化学物质的伤害 。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非电离辐射
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微 波等,其能量较低,不足 以引起电离。
电磁辐射
由电磁场产生的辐射,如 无线电波、电视信号等。
辐射的危害
急性辐射病
01
短时间内接受大剂量辐射,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发热
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死亡。
慢性辐射损伤
02
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可能导致癌症、遗传性疾病等。
皮肤损伤
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包括员工 对辐射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实 践操作能力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 能力等方面。
评估方法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笔试、实 操考核、问卷调查等,以确保评 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向员工反馈 并指导其改进,同时针对培训计 划和方式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 以提高培训效果和实验室安全水 平。
03
长期接触紫外线等高强度辐射,可能导致皮肤晒伤、皮肤癌等
。
辐射防护的重要性
保护实验人员安全
避免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 中受到不必要的辐射伤害 。
提高实验精度
降低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提高实验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辐射 防护的法律法规,确保实 验室的正常运行。
02
06
CATALOGUE
实验室安全7辐射防护PPT课件
第七章
辐射危害与防护
7.1 辐射
7根.1据辐能量射大小,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又称放射性辐射,其射线是由具有放射性物质所发 出的,由于放射射线都具有很高的能量,能产生电 离
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其能量一般小于电离辐射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危害最大的是电离辐射
7现.1代电人类离所辐受射到的电离辐射有两类
有害辐射与较为普通的辐射(如热和光)之间的基本 区别在于,有害辐射具有足够的能量引起电离。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由于单位细胞受到损伤所致。
– 细胞主要是由水组成的,在水中的电离将使分子发生变化并会形成一
种对染色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 这种损伤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 在人体内,这些变化能显示出临床症状,如放射性病、白内障或在以
后出现的癌。
77..22.2电电离离辐辐射射的的主生要生物物危效害应
躯体效应
人体普通细胞受到损伤 只影响受照射的人体本身
遗传效应
性腺中的细胞受到损伤 不仅影响受照射的人体本
身,而且能影响受照射人 员的子孙后代
7个.3人电防离护 辐射的防护
1. 放射工作场所内严禁进食、饮 水、
吸烟和存放食物等。
天然电离辐射
人工电离辐射
− 宇宙辐射 − 陆地上的辐射 − 人体辐射
− 由人工放射源所产生的辐射
− 主要放射源有放射性同位素、原
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应堆、挂试筵等
− x射线、紫外线有很强的伤害作
用,也归为电离辐射
实验室中,实验人员接触到的主要是人工电离辐射
77..22.1电电离离辐辐射射与的细生胞的物相危互害作用
7. 污染的工作服必须在专设的有放射
辐射危害与防护
7.1 辐射
7根.1据辐能量射大小,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又称放射性辐射,其射线是由具有放射性物质所发 出的,由于放射射线都具有很高的能量,能产生电 离
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其能量一般小于电离辐射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危害最大的是电离辐射
7现.1代电人类离所辐受射到的电离辐射有两类
有害辐射与较为普通的辐射(如热和光)之间的基本 区别在于,有害辐射具有足够的能量引起电离。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由于单位细胞受到损伤所致。
– 细胞主要是由水组成的,在水中的电离将使分子发生变化并会形成一
种对染色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 这种损伤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 在人体内,这些变化能显示出临床症状,如放射性病、白内障或在以
后出现的癌。
77..22.2电电离离辐辐射射的的主生要生物物危效害应
躯体效应
人体普通细胞受到损伤 只影响受照射的人体本身
遗传效应
性腺中的细胞受到损伤 不仅影响受照射的人体本
身,而且能影响受照射人 员的子孙后代
7个.3人电防离护 辐射的防护
1. 放射工作场所内严禁进食、饮 水、
吸烟和存放食物等。
天然电离辐射
人工电离辐射
− 宇宙辐射 − 陆地上的辐射 − 人体辐射
− 由人工放射源所产生的辐射
− 主要放射源有放射性同位素、原
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应堆、挂试筵等
− x射线、紫外线有很强的伤害作
用,也归为电离辐射
实验室中,实验人员接触到的主要是人工电离辐射
77..22.1电电离离辐辐射射与的细生胞的物相危互害作用
7. 污染的工作服必须在专设的有放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增强比(Oxygen enhancement ratio OER),缺氧条件下产生一定生物效应的剂量 与有氧条件下产生同等效应的剂量的比值。
辐射防护剂
3、化学物质
辐射增敏剂
17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三、分类
1、躯体效应与遗传效应(按效应分类) 躯体效之分,轻重程度决 定照射剂量大小。 遗传效应:由于受照者本人生殖细胞遗传 物质受损,导致产生遗传性疾病(后代)
生水自由基(氧化自由基)等原发辐射产物 (*H、*OH、*H2O、*H2O2、*e-aq),再
对生物大分子作用,引起损伤,由于机体 细胞含水量很高,该损伤作用严重。
8
△化学阶段: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大分子物质的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 程、DNA和蛋白质合成、代谢均受到 抑制,组织中的DNA含量减少,分解 产物增多,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出 现负氮平衡。
9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2、继发作用(生物学阶段)
由于原发作用结果导致生物体细胞水平变 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染色体畸变)最 终引起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整体损伤。如 果:
生物效应强→产生不可逆变化→机体损 伤、死亡
生物效应弱→细胞代偿修复、再生→康复
10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二、影响因素
(一)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二)受照机体对射线敏感程度的影响 (三)环境
辐射卫生防护与实验 室管理
1
教学目的
掌握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理 及影响因素
掌握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及 措施
了解开放型放射性实验室的布 局及管理
2
重点与难点
1、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理 2、开放型放射性实验室的布局
及管理 3、辐射防护的措施
3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4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一、作用机理
14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二)受照机体对射线敏感程度影响
1、不同物种,不同个体敏感性不同 机体结构越复杂,对射线敏感程度越高 个体在不同发育时期,敏感度不同,胚胎 期高于胎儿期,高于幼儿期,高于青少年 期,高于成年。
15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2、同一个体不同器官、组织、细胞的敏感 程度不一
18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2、随机效应和确定性效应(按规律分类) 确定性效应:辐射生物高效应严重程度与剂量
大小相关的效应,存在着剂量阈值。
随机性效应:指正常细胞同电离辐射产生变化
所引起的效应,其发生的概率随照射剂量增大而 增大,但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随机 效应的发生没有剂量阈值。随机效应主要包括辐 射诱发癌症或遗传效应。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是研究核射线能量 传递给生物机体后引起的变化和反应, 分为若干性质不同且又互相联系的阶 段:物理阶段、物理-化学阶段、化学 阶段和生物学阶段。
5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1、原发作用(包括物理、物理-化学、化 学阶段)
△物理阶段:射线作用于生物体,将部份 或全部能量以电离,激发的形式转移机体, 使机体组织获得能量,这一阶段时间很短, 约10-16-10-18S。
射线
辐射能
10-16-10-18S
机体(电离、激发)
6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物理-化学阶段:
机体获得能量后,以直接或间接方 式发生反应。
7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直接作用:生物体内具有活性的大分子直
接接受射线能量,导致产生化学断裂,分子 结构改变,引起功能和代谢障碍。
间接作用:射线作用于机体内小分子,产
25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二、原则
1、实践的正当化 2、防护的最优化 3、个人剂量限值化,基本限值,职业性照 射<20msv/年
非职业性人员(公众)<1msv/年
26
四、防护措施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1、外照射防护措施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 屏蔽防护
注意:针对不同的电离辐射应采用不同的屏蔽 材料,α射线因射程程短,无须屏蔽;为防止 高能β产生韧致辐射,故应先用低Z的材料 (如有机玻璃、铝等)将其能量降低,再用高 Z材料屏蔽X线;X、γ射线的屏蔽材料应选用 高Z的材料(如铅、钢、铜、钨等)
19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20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一、作用于人体的辐射源 (一)电离辐射源分类
1、天然辐射源
(1)宇宙射线 (2)环境介质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21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2、人工辐射源 (1)核武器试验 (2)核动力、生产、使用放射性核素的 公司、部门、企业等排出的“三废” (3)医疗照射和生活中使用的、接触的 放射性物质。
11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一)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1、辐射源种类与剂量
剂量越大危害越大,当超过一定剂量 水平后,生物效应与剂量水平失去比 例关系。
12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辐射种类不同产生生物效应不同,危害程 度不同,α和中子具有较高的的传能线密 度(LET),其生物效应大于低LET辐射(X、 γ)。
22
(二)照射的类型
1、职业照射 2、医疗照射 3、人工环境照射 4、事故和灾害性照射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23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三)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1、内照射 2、外照射
24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二、辐射防护的目的 1、防止一切有害的非随机效应 2、将随机效应发生机率降低到认为 可以接受的水平
△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带电粒子在某一长度径迹上消耗的 能量与该径迹长度之比
13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2、照射方式,照射的次数和面积
照射方式: 内照射:放射性核素或物质进入机体内,产 生照射。 外照射:辐射源在体外,机体受到射线的辐射
照射次数与照射面积: 相同剂量条件下,分次照射和单次照射,生物效 应不同,在相同剂量条件下,照射面积越大,辐 射生物效应越严重。
人体组织分为高、中、低三类敏感度;高 度敏感:淋巴组织和细胞,胸腺组织和细 胞,骨髓和原始红细胞、粒细胞、原核细 胞;中度敏感:性腺与生殖细胞,眼与角 膜晶体细胞、皮肤与皮粘腺、汗腺细胞; 低度敏感:骨、肌肉、结缔组织。
16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三)环境
1、温度:温度降低可使辐射损伤减低
2、氧:辐射效应随周围介质氧浓度增加而增 加—氧效应。
辐射防护剂
3、化学物质
辐射增敏剂
17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三、分类
1、躯体效应与遗传效应(按效应分类) 躯体效之分,轻重程度决 定照射剂量大小。 遗传效应:由于受照者本人生殖细胞遗传 物质受损,导致产生遗传性疾病(后代)
生水自由基(氧化自由基)等原发辐射产物 (*H、*OH、*H2O、*H2O2、*e-aq),再
对生物大分子作用,引起损伤,由于机体 细胞含水量很高,该损伤作用严重。
8
△化学阶段: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大分子物质的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 程、DNA和蛋白质合成、代谢均受到 抑制,组织中的DNA含量减少,分解 产物增多,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出 现负氮平衡。
9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2、继发作用(生物学阶段)
由于原发作用结果导致生物体细胞水平变 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染色体畸变)最 终引起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整体损伤。如 果:
生物效应强→产生不可逆变化→机体损 伤、死亡
生物效应弱→细胞代偿修复、再生→康复
10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二、影响因素
(一)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二)受照机体对射线敏感程度的影响 (三)环境
辐射卫生防护与实验 室管理
1
教学目的
掌握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理 及影响因素
掌握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及 措施
了解开放型放射性实验室的布 局及管理
2
重点与难点
1、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理 2、开放型放射性实验室的布局
及管理 3、辐射防护的措施
3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4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一、作用机理
14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二)受照机体对射线敏感程度影响
1、不同物种,不同个体敏感性不同 机体结构越复杂,对射线敏感程度越高 个体在不同发育时期,敏感度不同,胚胎 期高于胎儿期,高于幼儿期,高于青少年 期,高于成年。
15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2、同一个体不同器官、组织、细胞的敏感 程度不一
18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2、随机效应和确定性效应(按规律分类) 确定性效应:辐射生物高效应严重程度与剂量
大小相关的效应,存在着剂量阈值。
随机性效应:指正常细胞同电离辐射产生变化
所引起的效应,其发生的概率随照射剂量增大而 增大,但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随机 效应的发生没有剂量阈值。随机效应主要包括辐 射诱发癌症或遗传效应。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是研究核射线能量 传递给生物机体后引起的变化和反应, 分为若干性质不同且又互相联系的阶 段:物理阶段、物理-化学阶段、化学 阶段和生物学阶段。
5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1、原发作用(包括物理、物理-化学、化 学阶段)
△物理阶段:射线作用于生物体,将部份 或全部能量以电离,激发的形式转移机体, 使机体组织获得能量,这一阶段时间很短, 约10-16-10-18S。
射线
辐射能
10-16-10-18S
机体(电离、激发)
6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物理-化学阶段:
机体获得能量后,以直接或间接方 式发生反应。
7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直接作用:生物体内具有活性的大分子直
接接受射线能量,导致产生化学断裂,分子 结构改变,引起功能和代谢障碍。
间接作用:射线作用于机体内小分子,产
25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二、原则
1、实践的正当化 2、防护的最优化 3、个人剂量限值化,基本限值,职业性照 射<20msv/年
非职业性人员(公众)<1msv/年
26
四、防护措施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1、外照射防护措施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 屏蔽防护
注意:针对不同的电离辐射应采用不同的屏蔽 材料,α射线因射程程短,无须屏蔽;为防止 高能β产生韧致辐射,故应先用低Z的材料 (如有机玻璃、铝等)将其能量降低,再用高 Z材料屏蔽X线;X、γ射线的屏蔽材料应选用 高Z的材料(如铅、钢、铜、钨等)
19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20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一、作用于人体的辐射源 (一)电离辐射源分类
1、天然辐射源
(1)宇宙射线 (2)环境介质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21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2、人工辐射源 (1)核武器试验 (2)核动力、生产、使用放射性核素的 公司、部门、企业等排出的“三废” (3)医疗照射和生活中使用的、接触的 放射性物质。
11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一)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1、辐射源种类与剂量
剂量越大危害越大,当超过一定剂量 水平后,生物效应与剂量水平失去比 例关系。
12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辐射种类不同产生生物效应不同,危害程 度不同,α和中子具有较高的的传能线密 度(LET),其生物效应大于低LET辐射(X、 γ)。
22
(二)照射的类型
1、职业照射 2、医疗照射 3、人工环境照射 4、事故和灾害性照射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23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三)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1、内照射 2、外照射
24
第二节 辐射卫生防护
二、辐射防护的目的 1、防止一切有害的非随机效应 2、将随机效应发生机率降低到认为 可以接受的水平
△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带电粒子在某一长度径迹上消耗的 能量与该径迹长度之比
13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2、照射方式,照射的次数和面积
照射方式: 内照射:放射性核素或物质进入机体内,产 生照射。 外照射:辐射源在体外,机体受到射线的辐射
照射次数与照射面积: 相同剂量条件下,分次照射和单次照射,生物效 应不同,在相同剂量条件下,照射面积越大,辐 射生物效应越严重。
人体组织分为高、中、低三类敏感度;高 度敏感:淋巴组织和细胞,胸腺组织和细 胞,骨髓和原始红细胞、粒细胞、原核细 胞;中度敏感:性腺与生殖细胞,眼与角 膜晶体细胞、皮肤与皮粘腺、汗腺细胞; 低度敏感:骨、肌肉、结缔组织。
16
第一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
(三)环境
1、温度:温度降低可使辐射损伤减低
2、氧:辐射效应随周围介质氧浓度增加而增 加—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