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汇编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全是必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全是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 玩耍)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 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 按时)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 来得及)31.一狼径去( 径直)32.屠暴起( 突然)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36.目似瞑( 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 狡猾)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 跟从)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 看,视)42.积薪其中( 柴草)43.又数刀毙之( 杀死)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45.止露尻尾( 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 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53.只使坠( 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 四方)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56.国人道之( 讲述)二、重点虚词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五、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今义:__指子女__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3.去后乃至古义:__离开__今义:__到、往__4.相委而去古义:__舍弃__今义:__委屈、委托__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今义:__照顾__6.与人期行古义:__约定__今义:__日期__7.下车引之古义:__拉,牵拉__今义:__引用__8.不亦君子乎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可以为师矣古义:__可以凭借__今义:__可能、许可__10.饭疏食,饮水古义:__粗劣__今义:__疏通、疏散__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今义:__知道__六、文言句式1.省略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两则一、生字读音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二、句读停顿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⑦元方/入门不顾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1.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四)解释下列词语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陈太丘与友期》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②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他③ 乃至乃:才④ 则是无信则:就《咏雪》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②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③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④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差不多拟:相比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因:凭借⑥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太丘不在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统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统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月考必备!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知识要点汇编

(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知识要点汇编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知识要点汇编《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参考译文《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理解性默写汇总(十三)《<论语>十二章》1.《〈论语〉十二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二则》中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表示我们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论语》中表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0.《论语十二章》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2.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13.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不义之财不可取”,“富贵不能淫”)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5.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6.孔子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上课讲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上课讲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一、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
-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人民所使用的书面语言。

- 古代文言文在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进
行研究和理解。

二、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 古代文言文注重修辞和韵律,借助工整的句子结构和韵律感
染读者。

- 古代文言文使用较多的典故和成语,需要理解和掌握相应的
文化背景。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相对复杂,需要进行逐步
研究和练。

三、古代文言文的研究方法
- 多读经典古文,培养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

- 研究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词义,熟练掌握古代文言文的
常用词汇。

- 分析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掌握常用的句子结
构和语法模式。

- 练写作古代文言文,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运用能力。

四、古代文言文的应用领域
- 古代文言文在文学作品中有重要地位,如古诗词、古小说等。

- 古代文言文在历史文献和经典著作中有广泛运用,如史书、
经典等。

- 古代文言文在文化传承和思想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以上是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的概述,希望
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整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整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整理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从《现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4)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1)C;A;B;B(2)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遥远,却是那么一致。

(4)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

也就是说:“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解析】【分析】(1)①句翻译:你的父亲学我,故选C。

②句翻译: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故选A。

③翻译: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

故选B。

④翻译:周公没有学孔子。

故选B。

(2)根据句意: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故句子划分为: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4)“此事”指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现代话就是: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

也就是说:“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章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章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章文言
文完整版
目录
1. 《论语·学而》
2. 《礼记·大同篇》
3. 《诗经·秦风》
《论语·学而》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礼记·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诗经·秦风》
秦、秦、尔燕将何之?寻燕于蓁;有辟其门者。

心之忧矣,之子无良矣。

秦、秦、尔莫诉乎行若之何?寻燕于藩,有辟其关者。

心之忧矣,之子无谖矣。

结语
本文提供了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章文言文完整版。

其中包括《论语·学而》、《礼记·大同篇》和《诗经·秦风》三篇文章。

这些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和文化价值,通过背诵它们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各课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各课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汇总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XXX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XXX:指儿子和女儿。

)(2)XXX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掉臂(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商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XXX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缓慢5.怅然:兴奋地模样6.差:大抵、差未几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1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游玩4.舍去:去,分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忸捏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XXX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XXX纷纷何所似?”兄子XXX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XXX,左将军XXX之妻也。

译文:一个冰冷的雪天,XXX把家人召集在一同,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022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汇编(翻译+解答)

2022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汇编(翻译+解答)

七年级上册〔7篇〕〔翻译+解答〕版本行3.《论语》十二章第二单元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根底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那么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8《世说新语》二那么①预习◎《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两那么。

预习课文时,注意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明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

画出你不懂的语句,与同学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原文呈现】咏雪〔71字14注〕谢太傅②寒雪日内集③,与儿女④讲论文义⑤。

俄而⑥雪骤⑦,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⑧?〞兄子胡儿⑨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⑩。

〞兄女曰:“未假设⑪柳絮因风⑫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⑬,左将军王凝之⑭妻也。

【课下注释】①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两那么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

死后追赠为太傅。

③〔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④〔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⑤〔文义〕文章的义理。

⑥〔俄而〕不久,一会儿。

⑦〔骤〕急。

⑧〔何所似〕像什么。

⑨〔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⑩〔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⑪〔未假设〕不如,不及。

⑫〔因风〕乘风。

因,趁、乘。

⑬〔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 谢无奕之女,聪明有才辩。

【部编版】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训练【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训练【含参考答案】

.. .. . ...(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公欣然曰其子曰B .兄子胡儿对子骂父 C .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屈伸呼吸 D .与儿女讲论文义君与家君期日中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融洽、欢乐的家庭 气氛。

B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 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C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D .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暗示,表明谢安赞赏谢 道韫的才气。

.. ... . ... . ..参考答案定向训练1.C 【解析】 A .说;B.儿子;C.如/你;D.介词,和。

2.C 【解析】 应是“撒盐”一句较“柳絮”一句更写实。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B .太丘舍去去:离开 C .相委而去委:委托 D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 .去后乃至乃吾前狼假寐 C .相委而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下车引之臣以王吏之攻宋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一日/吾日三省吾身B. 贵乎慎始/不义而富且贵C. 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D. 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1)C(2)俯而读 /仰而思 /思而弗得/ 辄起绕室以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分析】(1)A项,前一句句意为:一天。

日:天。

后一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日:每天。

B项,前一句句意为: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贵:可贵。

后一句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贵:富贵。

C项,前一句句意为:回过头笑着对我说。

顾:回头看。

后一句句意为: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顾:回头看。

D项,前一句句意为: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故:原来的,旧的。

后一句句意为: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

故:原因,缘故。

故选C。

(2)“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复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复习

七年级基础知识汇编一、背诵内容:1、第一课《春》全文2、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3、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4、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5、课外古诗词《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一)《世说新语二则》1、文学常识课文选自《》,是()(朝代)临川王()组织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和《》。

2、词语解释:(1)内集(2)儿女(3)文义(4)俄而(5)骤(6)何所似(7)差.可拟.(8)未若(9)因.风(10)期.行(11)日中(12)舍去..在不.(15)相委..而去(16)家君(17)引(18)顾..(13)乃(14)尊君3、课文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6)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7)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8)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9)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0)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4、课文理解:(1)文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2)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3)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4)陈太丘之友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5)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元方入门不顾”?(二)《论语十二章》1、文学常识《论语》是()家经典著作,是记录()的一部书,共()篇,()朝代列为()之一,()代把它与《》《》《》合称为()。

孔子,名(),字(),鲁国陬邑人,()末期()家、()家、()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咏雪》一、解释词语[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1.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

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答: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答: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答: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

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

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词语积累[期行]约定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时间是中午。

期,约定的时间。

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

二、文学常识: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三、内容点击《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

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四、阅读探究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答: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答: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答:[第一种意见]不同意。

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

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

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4.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答:同意。

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答: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

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

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

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3. 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如“王戎识李”。

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5.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一)王冕四岁作画;(二)曹植七岁作诗;(三)甘罗十二岁做宰相;㈣司马光砸缸。

《〈论语〉十二章》一、文学常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二、词语积累1.成语温故知新不亦乐乎择善而从三省吾身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师富贵浮云逝者如斯箪食瓢饮博学笃志匹夫不可夺志:2.重点词:[子]先生,指孔子。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三、阅读探究1.第一章一共有三个问句,每个问句分别讲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说明。

答案:一问句:学习方法:学后要及时复习。

二问句:学习交流的乐趣:和远方来的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学问是快乐的。

三问句:为人态度,也是学习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无怨言。

2.你是怎样理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温故”中要想“知新”关键在于独立思考。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期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现了孔子什么思想?(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的思想。

孔子提倡向一切人学习,不仅要择善而从,而且还要见人之不善引以为戒,反省自己,多看他人长处,待人宽,责已严。

)4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这一句讲的是学习方法。

“学”是“思”的基础,“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的。

)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课文中的哪句话和这句话意思相近?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用自己的话概括达到“仁”的方法有哪些?答:博学(广泛地学习)、笃志(坚守自己的志向)、切问(恳切地提问)、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在阐明什么?(意在阐明加强个人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胸襟豁达之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示了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

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何指导意义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追求学问时刻苦钻研,孜孜以求。

)5.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思,并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

((1)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时间不会为谁停留,必须只争朝夕。

)6.有人说,若身为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那么你心中的孔子是怎样的人呢?学完《论语》,请谈谈孔子在你心中的形象。

答案: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立志于学、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安贫乐道、以学为乐、淡泊名利、谦虚好学、珍惜时间、坚守志向、追求仁德的人。

7.学完本文,你的收获一定很大。

联系文章内容及自己的实际来谈一谈。

参考答案:我以前在学习上不愿复习,觉得不重要,结果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理想,学习了《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则之后,我对复习有的新的认识,知道了复习的重要性,所以,对学过的知识经常按时复习,结果成绩慢慢地有所提高,从中我也体会到了复习的乐趣。

现实生活中可那些乐于助人,品德高尚,德才兼备,谦虚有礼的人可称为君子8.“吾日三省吾身”阐明了什么道理?答案: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检查自己的过错和失误,重视品德修养的完善,避免生活与学习中的缺漏与失误。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此句意在告诫弟子在学习中要注意什么?答案:要掌握好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二者不能偏废。

因为“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要学思结合,才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

10学习《论语十二章》对你有哪些启示“答案:学习方面:作为学生,不应死读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做人方面:应该加强品德修养,使自己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坚守自己的志向,珍惜时间,多进行自我反思。

答案:提高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是一个循序渐进、日臻完善的过程。

这需要严格自律,耐心与坚持。

《狼》一、文学常识积累1.出处:选自《聊斋志异》2.作者: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3.文学影响:《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

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二、重点字词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苫蔽(shàn bì) 屠(tú) 倚(yǐ)弛担(chí) 暇(xiá) 瞑目(míng) 眈眈(dān dān) 薪(xīn)隧道(suì) 尻尾(kāo) 寐(mèi) 黠(xiá) 少时(shǎo)1.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