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肝脏占位的8大常见病变
健康体检中最常见的占位性病变
❖ 2)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 ❖ 3)疼痛 :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不引起疼痛,但不
少患者可诉有下腹坠胀感、腰背酸痛。 ❖ 4)白带增多 : ❖ 5)不孕与流产: ❖ 6)贫血 : ❖ 7)其他: 极少数子宫肌瘤患者可产生红细胞增多
症,低血糖等。
30
(三)诊断
❖ 1. 超声检查:为目前最为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它 可显示子宫大小,形状,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 肌瘤内部是否均匀或液化、囊性变等。超声检查既 有助于诊断子宫肌瘤,又有助于与卵巢肿瘤或其他
❖ 因子宫肌瘤多见于育龄、丧偶及性生活不协调的妇 女。长期性生活失调而引起盆腔慢性充血也可能是 诱发子宫肌瘤的原因之一
28
(二)临床表现
❖ 1.症状 ❖ 多数患者无症状,经盆腔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被发
现。如有症状则与肌瘤生长部位、速度、有无变性 及有无并发症关系密切,而与肌瘤大小、数目多少 关系相对较小。 ❖ 1)子宫出血 为子宫肌瘤最主要的症状,出现于半 数以上的患者。其中以周期性出血为多,可表现为 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
❖ 2. 鉴别诊断 ❖ 1)乳腺纤维腺瘤: ❖ 是乳腺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其临床
表现往往就是乳腺的“结节”。这种结节,一般都是 单个的,也有少部分患者呈多发。典型的纤维腺瘤 摸起来就像是一个玻璃弹子,活动度非常好,光溜 溜的一个,也有的因为位于乳腺组织深层,被上面 的乳腺组织覆盖,或者比较小,因此摸起来不是太 清楚。
24
24
❖ 3)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性生活和谐。 可调节内分泌失调,保持大便通畅会减轻乳腺胀痛。
❖ 4)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 5)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用
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 ❖ 6)避免人流,产妇多喂奶,能防患于未然。 ❖ 7)自我检查和定期复查。 ❖ 8)据报道,采用中药综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肝占位≠肝癌,超声检查可分辨
健康域影像超声检查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近些年随着影像学诊断持续发展和应用,肝占位病变的检出率显著增加。
肝占位通俗来讲就是肝脏上长了一个东西,占据了一部分正常肝脏。
一些人认为肝占位就是肝癌,这也导致很多患者出现消极情绪。
其实从临床检查来说,肝占位并不是肝癌的代名词,肝癌会有肝占位表现,但并不代表检查结果出现肝占位就是得了肝癌。
若是超声检查中提示肝占位不需要过于紧张,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肝脏增强磁共振或增强CT,以及抽血化验肝功能、乙肝丙肝病毒、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等项目检查,用以确定具体疾病性质。
肝脏超声检查之“肝占位”肝脏超声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肝占位的方法,方便快捷,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和血流情况,寻找有无肝脏占位性病变。
在超声检查过程中,肝占位通常表现为肝内清晰可见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等不同形状的结构,根据其内部的回声特征、回声均匀程度、边界是否清晰以及病变内血供情况,可以大致判断出占位的性质。
但是,极少数情况下肝脏超声难以确定病变的良恶性,这时就需要通过其他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或MRI等检查方式来判断,经皮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是判断的金标准,可以确定占位的性质。
肝癌的超声影像表现人们常说的肝癌通常指原发性肝癌,即来源于肝脏细胞的癌症,大部分患者有病毒性肝炎的病史。
肝癌在肝脏超声检查中一般有以下几种:1.巨块型肝癌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外周常有声晕存在,因体积较大,内部回声通常表现为混合回声。
若该型肝癌是由多结节融合状而来的,表现为形态不规则。
该类型肝癌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2.结节型肝癌该类型肝癌的超声影像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质地坚硬,表现为高回声或不均匀低回声的结节,少数内部有出血、坏死或液化。
此时表现为混合回声型,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晰。
3.弥漫型肝癌此类型肝癌癌肿数目众多,弥漫分布于整个肝脏,肝脏体积增大,以不均匀低回声多见,少数可以表现为高回声,边缘不清晰,无声晕或包膜样回声。
肝脏占位病变诊断
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
B超
肿瘤外周“声晕征”
肝脏占位病变诊断
原发性肝癌彩色超声诊断
低回声及血流信号
肝脏占位病变诊断
原发性肝癌彩色超声诊断
等回声及血流信号
肝脏占位病变诊断
原发性肝癌彩色超声诊断
高回声及血流信号
肝脏占位病变诊断
转移性肝癌
肝脏占位病变诊断
转移性肝癌
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到肝,并在 肝内继续生长、发展及其组织学特征 与原发肿瘤相同。
肝脏占位病变诊断
巨块型
肝脏占位病变诊断
结节型
肝脏占位病变诊断
弥漫型
肝脏占位病变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肝区疼痛 消化道症状 全身表现
肝脏占位病变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1.血清AFP>400μg/L 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和转 移性肝癌,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
肝脏占位病变诊断
常常发生肝转移的癌肿有结肠癌、胆 囊癌、肝外胆管癌、胰腺癌和胃癌等。
肝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位病变诊断
转移性肝癌
癌转移到肝的途径有: ➢经门静脉转移,如消化道及盆腔肿瘤。 ➢经肝动脉转移,如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等。 ➢经淋巴回流转移,如胆囊癌。 ➢直接蔓延,如胃癌、胆囊癌。
肝脏占位病变诊断
转移性肝癌超声特征
局限性病变:靶形或牛眼征
肝脏占位病变诊断
肝血管瘤的诊断
•女性病人较多见,年龄30岁~50岁。 •AFP不升高。 •B超及CT检查多能诊断。
肝脏占位病变诊断
肝血管瘤 B超特征
• 强回声型: 边界清晰,锐利,浮雕样,细筛网状 • 低回声型: 边界清晰,外周稍强回声带包绕 • 混合回声型:边界基本清晰,强回声与低或无回声不规则
肝脏少见占位性病变ct诊断
。点特的病本是化强无仍部心 中的瘤肿�期脉静门。现表的癌胞细管胆似类很�区度密 低的化强丌呈隔间而�化强状节结或头乳见可缘边及隔间 则规丌见可心中�化强则规丌状环呈缘边灶病数多示显期 脉动TC强增态动。影度密织组软状节结或状头乳见可部缘 边�隔间则规丌见可心中�度密低性囊呈瘤肿示显扫平TC
�
� � � �
.点特的病本是影管血的续连通贯见可缘
型润浸漫弥.2
例比叴肝�低减度密�大增显明积体脏肝为现表TC 。润浸瘤巴淋脏脾有伴常经
。楚清更界边质实肝于对相�化强匀均度轻早�显明 丌仍化强灶病期脉静门�显明丌化强灶病示显期脉动 度密�形圆类呈多者发多�状叴分或形圆呈可者发单 �楚清较界边�节结度密低发多或发单内肝示显扫平 �匀均 型块肿或节结发多、发单.1
�
�
。成形栓瘤见可内脉 静门�化强可分成质实�化强无区变囊瘤肿�后描扫强增 。清丌界分织组肝 近邻不且�致一丌薄厚壁囊。化钙、隔分有可�影度密低 匀均丌呈�膜包无�清丌缘边分部�则规丌缘边瘤肿示显 扫平。等丌mc52~mc5.2从小大�性实囊者或性囊呈瘤肿
�
� � � �
。断诊学理病要需断诊的终最�此因�性 异特无现表学像影。见罕病本于由但�别鉴位占 性实囊等瘤腺囊脏肝和要需。况情的脏肝至秱转 位部他其外除先首该应断诊的癌鳞性发原肝
�
�
�
。性女于多性男�岁36龄年均平�大较龄年病发其 。死坏或腔囊见 可�等中地质�色白灰呈面切�块肿性实囊发单呈多瘤肿 示显理病体大。型类种两化角非者或化角是要主型类理病 。癌性润浸及癌位原为展发后最�变 间及生增型典丌、化鳞状灶生发皮上状柱者或方立的衬内 肿囊脏肝�下用作素因病致些某在。关有石结内肝或瘤胎 畸、肿囊性生寄非性良不能可�明丌因病癌鳞性发原脏肝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第29页
原发性肝癌其它肿瘤标识
PLC SLC 其它癌 肝硬化 肝炎DCP ++ ± ± ±GGT-Ⅱ ++ ++ + +AFU ++ + +AIF ++ + + + +ALD-A ++ + + + +5’-NPD-Ⅴ ++ ++ ALP-Ⅰ + +AAT ++ ++ + +CEA ++ ++ ++ + +
第39页
原发性肝癌动脉造影及碘油CT
介入治疗前后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前后CT检验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第40页
原发性肝癌病理诊疗
术中活检影像学引导肝穿刺- 适于诊疗不明且恶性可能较少者, 注意针道种植和癌结节破裂出血腹腔镜活检-适于可见范围内AFP(+)肝占位, 不适于深部或膈顶肿瘤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方法: 肝动脉造影肝静脉造影门静脉造影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第17页
肝占位病变影像诊疗
-选择性肝血管造影
明确肝占位病变(< 2cm) 了解病灶大小、数目、范围及播散情况肿瘤栓塞治疗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第18页
肝占位病变影像诊疗
-肝动脉造影
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
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担负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合成、代谢、解毒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肝脏可能会出现占位病变,对肝功能产生影响。
为了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这些病变,影像学检查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的相关内容。
一、肝脏占位病变的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肝脏占位病变的影像学检查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CT、MRI和放射性核素检查。
这些方法各有其优势和适应症,医生在选择时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安全、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有关肿块的形状、大小、血供情况等信息。
它对于明确肝脏占位病变的存在与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此外,在超声引导下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为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提供帮助。
2.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关于肿块的更加详细和准确的信息,例如肿块的边缘特征、内部组织结构、周围器官的侵犯情况等。
此外,CT检查还可以通过使用增强剂来提高对血供情况的观察,并能够进行三维重建,更好地展示肿块的位置和形态。
3.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多参数综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三维图像。
不同于CT检查,MRI对于软组织的对比显示更好,对于检测肝脏病变的边缘、结构和血供情况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此外,MRI还可以使用不同的序列来观察病变的信号强度和相位特点,进一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性质。
4. 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在肝脏内的分布情况来评估肝功能。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检查方法包括肝脏显像、肝功能评估和肝血流动力学研究等。
这些方法对于评估肝脏功能状态、检测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二、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的应用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广泛应用于不同临床场景中。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1. 肝癌的筛查和诊断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肝脏占位性病变
局灶结节性增生(FNH)
• 一种不明原因的肝脏良性肿瘤 • 可能与肝硬化或其它慢性肝实质性疾病 无关。 • 多数发生于30-50岁妇女 • 多数妇女使用过口服避孕药 • 病理特点:中央星形瘢痕 • 无症状,生长慢,无恶变潜能
局灶结节性增生(FNH)
• CT: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由于病变血 运丰富,增强时为高密度。中央星形瘢 痕常显示为不规则低密度区。 • MRI:T1相呈等信号,T2相呈等信号至 高信号;中央星形瘢痕在T2相呈高信号。 • 血管造影:多血管病变来自离心型供血, “轮辐状”图像。
• CT:影像特点差异大,可呈低密度或等 密度,特征性改变是内含高密度区,这 是近期或陈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肿 瘤内也可为低密度区,这反应了没有出 血的肿瘤坏死。 • MRI:T1和T2相信号均增强 • 血管造影:通常血运丰富呈向心性供血, 但无特异性。
肝癌
• AFP水平与肿瘤大小不一定平行 • CT: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灶,中 央低密度区反应肿瘤坏死。增强呈速升 速降型,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 • 67镓有助于鉴别肝癌和肝血管瘤,肝癌 在67镓扫描中表现为浓聚区。 • 血管造影:异常血管、动静脉短路、血 管受侵犯。
常见肝脏占位性病变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
肝脏血管瘤
• • • • • • • 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女性:男性为 5:1 多次妊娠妇女的血管瘤发病率高 多数血管瘤小且无症状,肝功能常正常。 肝血管瘤可能破裂并出现腹腔积血 经皮肝穿为禁忌 无需治疗,无恶变潜能。
肝脏血管瘤
• CT:低密度边界清楚肿块,周边开始增强, 逐步向中心充盈,并与周围肝组织成等密度。 • MRI:是一种敏感而特异的检测血管瘤的方 法,尤其对于小的病灶。血管瘤具有很高的 T2信号强度,而T1强度则与周围相等。 • 血管造影:早期充盈并持续染色,具有特征 的“棉絮团”样改变。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因病变的 性质和大小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肝 区疼痛、食欲不振、消瘦等。
诊断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 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同 时,血液生化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检 测也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02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检 查方法
X线检查
总结词
提高病理学诊断水平
加强病理学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提高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考虑进行穿刺活 检或手术切除,通过病理学诊断确定病变 性质。
误诊原因分析
影像学特征不典型
部分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 特征重叠,导致难以准确诊断
。
病史采集不全面
医生在采集病史时遗漏重要信 息,影响对病变性质的判断。
生化指标检测不准确
由于检测方法或试剂等原因, 导致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不准确 。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 诊断
目录
• 肝脏占位性病变概述 •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
法 • 肝脏常见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影像
诊断
目录
• 肝脏常见恶性占位性病变的影像 诊断
•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与误 诊分析
01
肝脏占位性病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肝脏占位性病变是指在肝脏内出现异常的肿块或结节,这些肿块或结节可以是 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分类
肝脏占位性病变主要分为良性占位和恶性占位两类。常见的良性占位包括肝囊 肿、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等;恶性占位则包括肝癌、转移性肝癌等。
发病机制与病因
肝占位性病变的健康宣教
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
05
肝占位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
06
肝占位性病变的常见类型
肝血管瘤:最常见的肝占位性病变,多为良性,生长缓慢
01
01
02
03
04
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发病率较高,恶性程度高
肝转移癌: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常见于胃肠道、肺、乳腺等
学会放松:尝试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减轻心理压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适当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4
家庭和社会支持对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重要性
家庭支持:家属的关爱和理解对患者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
01
社会支持:社会团体、志愿者等组织的关爱和支持有助于患者应对疾病压力
02
心理支持: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x
01
肝占位性病变的基本知识
02
肝占位性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03
肝占位性病变的心理支持
肝占位性病变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肝占位性病变
肝占位性病变是指肝脏中出现的异常组织或肿块
01
肝占位性病变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02
常见的肝占位性病变包括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细胞癌等
03
肝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包括腹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定期检查: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占位性病变的筛查,及时发现病变。
肝占位性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肝占位性病变的方法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02
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03
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
液性占位
肝泡型包虫以群集的小囊泡向周围组织浸润 扩散,囊泡体积小,一般不超过3mm,在 肝内形成结节状或连成单个大块灶。较大 的病灶中可发生变性、坏死,形成液化腔。 外形不规则,没有虫囊肿可为单个或多个,多呈 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有较厚囊壁,呈双层 结构,内层为内囊,欠规则;外层为外囊,光滑, 回声高。囊壁钙化者在囊壁局部可出现斑片状或 弧形强回声伴声影。新发现的肝包虫囊腔外形饱 满,内为均匀的无回声区。当内囊脱落后,囊壁 内出现飘动的不定形膜状会声带。大的囊腔内可 含许多较小的圆形无回声区,显示特征为囊(母 囊)中有囊(子囊),甚至有的小囊内还有更小 的囊泡(孙囊)。大囊内、小囊间可见有囊砂形 成的大小不等的粒状高回声,改变体位时,可呈 移动性。囊肿后方多具有增强效应。
液性占位
Ⅳ型:肝脓肿愈合期。 表现为脓肿暗区逐渐 缩小,尚可见边界清 晰的无回声区,并可 见残存光团回声。
液性占位
Ⅴ型:弥漫厚壁肝脓 肿。脓肿内坏死物多, 壁厚而不光滑,且回 声增高。无回声区范 围小,内可见不规则 的光团与光点。后方 回声轻度增强。
液性占位
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液化前病灶内可见动 脉血流,液化后在脓肿的周边也可检出较 丰富的血流信号,但血管形态正常,多呈 动静脉血流曲线,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一 般无异常。
肝脏占位性病变:
1.液性占位病变:
肝囊肿 肝脓肿 肝包虫病 肝良性囊腺瘤 肝囊腺癌
2.实质性占位病变: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转移性肝肿瘤 肝母细胞瘤 肝脏肉瘤 艾滋病肝内结节 肝血管瘤 肝腺瘤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错构瘤 肝脂肪瘤 肝结 核
液性占位
单纯性肝囊肿 病变特点: 单纯性肝囊肿是肝内非寄生虫性含液性病变, 多为先天性,也可为潴留性或老年退行性变。病 变可单个或多发,单房性或多房性,大小不一, 生长极缓慢,属于良性病变。潴留性肝囊肿由于 体液潴留而形成;胆汁潴留性肝囊肿来源于肝内 小胆管的阻塞;黏液囊肿来源于胆管的粘液腺; 淋巴囊肿来源于淋巴管的阻塞、扩张,多位于肝 表面;血肿吸收后囊肿可由于穿刺或外伤后出血 造成。
医学影像学肝占位CT鉴别
+ 增强扫描:肿瘤呈肿块边缘向心性轻中度 强化密度低于周围肝组织,延迟强化区即 纤维组织丰富区,是由于造影剂在纤维组 织间质与血管之间弥散缓慢,再从纤维组 织间质经血管清除也慢,这样就出现了肝 内胆管癌产生延迟强化这一有意义的征象。
+ 表现出的不规则细线样强化征及网格状强 化其病理机制是肝内胆管细胞癌呈浸润性 生长,局部的门脉为肿瘤所浸润发生包埋 时造影剂的进入而出现此征象。是诊断的 主要依据
峰值停留时间短, )
然后迅速下降,
至静脉期(60~
90s)时病灶CT
值往往较肝实质
为低。
时间(min)
肝右叶肝癌
延迟扫描肿块边缘显示更清晰
+ 一般呈多发性散在结节状低密度影,少数 呈单发结节或肿块。
+ 增强后部分肿瘤由于血供不丰富,仍呈低 密度,部分肿瘤表现为低密度中更低密度, 即“牛眼征”。
+ 肝脏转移瘤增强CT表现与血供关系密切。因原发 灶组织类型或转移途径的不同,肝转移瘤的血供 存在差异,强化形式多样。多数人认为以门脉供 血为主。也有人认为 肝转移瘤是以肝动脉供血为 主,门脉次之。门脉参与肿瘤供血的机制是通过 肿瘤旁肝窦进入肿瘤的。
早期无,中晚期出现,乏特异性
肝区疼痛:首发症状,间歇/持续,放射痛 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腹胀、腹泻 全身症状:乏力、发热、出血倾向、 转移灶症状:肺、骨、脑等
早期无,中晚期表现
肝区肿块 黄疸:胆管受压、肝功障碍 腹水:肝功障碍,门V主干、肝V、下腔V癌栓 癌旁综合症: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
•增强: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肿 瘤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呈“快进快出”的表现
• 常伴肝门淋巴结重大
•肝硬化征象
肝常见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
肝脏 liver-原发肝癌 HCC 影像相关解剖(巨块型)
细胞密集,无肝板肝窦结构 瘤细胞内脂肪微粒, 组织水肿 肿瘤内乏血供,坏死 肿瘤血管, 肝动脉供血80%, 动静脉瘘
肝脏 liver-原发肝癌 HCC 影像表现
CT
平扫
增强
不均低,偶等密度占位,低增强
肝脏 liver-原发肝癌 HCC
肝脏 liver-脓肿abscess
肝脏 liver-脓肿abscess 影像相关解剖
囊性占位 脓腔与炎性组织壁 周围组织水肿 !炎症过程
肝脏 liver-脓肿 abscess
影像表现
CT
平扫
增强
液体密度囊;较低密度壁,有增强;病 灶周围肝低密度;囊内气体
肝脏 liver-囊肿 cyst
肝脏
肝脏 liver-肝占位 原发肝细胞肝癌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脏转移瘤 肝脓肿 肝囊肿
肝脏 liver
肝脏 liver
正常影像表现特点
质地均匀 软组织回声/密度/信号 血管分布、走行有规律
肝脏 liver-正常表现 CT
肝脏 liver-原发肝癌 HCC
肝常见占位性病变
的
CT诊断
检查方法-肝占位
常规X线 conventional radiology B型超声 B-mode ultrasound 电子计算机体层 computed tomography CT 胰胆管造影 pancreaticcholangiography 血管造影 angiography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影像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肝脏占位的8大常见病变!
从浅到深,缓缓道来
一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是由许多血管内皮细胞排列组成,大小不等,可由几毫米至10cm,部分肝血管瘤内部可见瘢痕。
CT可见血管瘤边缘光滑,平扫CT与血管密度相似,肝血管瘤的强化方式与血管也类似,即动脉期与主动脉强化类似,门脉期与门静脉强化类似。
让我们复习上一期的图片:
A-D 平扫、动脉、门脉、延迟期。
肝内多发低密度灶,血管密度相似。
动脉期明显强化,与主动脉一致。
门脉期仍可见强化,与门脉一致。
延迟期与肝实质密度一致。
把肝血管瘤想象成血管团,就能理解它的强化方式了。
巨大肝血管瘤平扫可见血管瘤内坏死,坏死疤痕组织增强扫描各期均未见强化,但血管瘤内强化的部分延迟期与血液密度相等。
但是,小的肝血管瘤可能强化不明显,单纯观察动脉期不能做出诊断,需要结合其他期相,做出诊断。
肝左叶被膜下小血管瘤,动脉期、门脉期均可见强化,注意:强化方式与血管相同。
需要与小肝癌和小转移瘤鉴别。
肝血管瘤鉴别诊断肝右叶病灶,平扫至延迟期似乎有边缘强逐渐向中心填充的趋势,但左下图的门脉期,病灶强化较差,低于门静脉。
故我们认为,该病灶不是血管瘤。
边缘强化,逐渐填充可见于很多疾病,如胆管癌、转移瘤。
该病灶最终确诊为胆管癌,逐渐强化的成分是病灶内纤维组织,我们上一篇文章提到过。
肝血管瘤超声:左图为典型强回声肝血管瘤,右图为脂肪肝背景下肝血管瘤,此事对比肝实质,血管瘤呈低回声。
二肝细胞癌(HCC)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腹部肿瘤,亚洲发病率较高。
肿瘤可以是单发、多发、浸润生长的,内部因出血或坏死,经常密度不均匀。
而且肝癌患者是由85%肝硬化发展未来。
早期肝癌:小肝癌可能一过性强化,只在动脉期高强化,部分小肝癌可能边缘强化,需要与血管瘤鉴别,一定注意其他期相观察结节强化方式是否与血液强化方式一致。
肝硬化患者早期肝癌,可见动脉期结节状强化(中图箭头),门脉期呈等密度。
晚期肝癌:肝癌可无临床症状,直到晚期被发现,晚期肝癌可密度不均,可有包膜、出血、坏死、分隔。
门脉期因为对比剂快速流出,可呈等密度或低密度。
在延迟期包膜和分隔可有延迟强化。
巨块型肝癌,内部密度不均,可见包膜。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肝癌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好发于肝硬化病人,可有门静脉血栓或瘤栓。
鉴别门静脉内血栓或瘤栓很重要。
瘤栓可有强化,动脉期最明显,可使门静脉增宽,有时瘤栓内可有新生血管形成。
浸润型肝癌门静脉瘤栓右图可见门静脉低密度瘤栓,可见瘤栓内可见血管。
肝癌鉴别诊断上排、下排均可见平扫期等密度,动脉期强化病灶,诊断依赖第三幅门静脉期图像。
上排病灶动脉期轻度强化,比血管强化程度弱,门脉期呈等密度。
下排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均与动脉、门静脉强化类似。
故上排诊断为肝癌,下排诊断为肝小血管瘤,您诊断对了吗?
平扫期也同样重要,下图,左图动脉期肝左叶结节状强化灶,但右图平扫,我们观察到病变仍然呈相对高密度,因此病灶实际无强化。
病灶是肝硬化伴铁质沉积,肝硬化患者非常常见。
10%的HCC是低密度,此时诊断困难。
低密度肝癌门脉期呈低密度,最终证实为肝癌。
三肝腺瘤
肝腺瘤为较大、边界清楚、含包膜的分化良好的实性肿瘤,中央可有出血或坏死。
好发于年轻女性,与口服固醇类激素或糖原蓄积症有关。
CT可为高强化,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其内可见低密度脂质成分。
可见出血、包膜,包膜可延迟强化。
但这些表现均不特异,但恶性肿瘤如肝癌相对腺瘤来说,对比剂流出较快。
约7%肝腺瘤可见脂肪,MRI显示更清楚。
腺瘤,可见包膜MRI检测脂肪和出血更敏感,化学位移反相位可见低信号脂肪,但肝癌也可含有脂肪,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腺瘤破裂出血,腺瘤出血常见,还有转变为恶性倾向,故>5cm或AFP升高的肝腺瘤推荐手术治疗
腺瘤延迟期可见包膜强化四
四局灶结节增生FNH
FNH是肝脏组织过度增生、排列紊乱,内部可见瘢痕。
典型FNH,CT门脉期(右上)可见病灶强化,其内瘢痕组织在延迟期(左下)轻度强化。
FNH可无中央瘢痕组织,但较均匀,上图左图病变在动脉期高强化,但右图门脉期呈等密度,延迟期也未见对比剂流出(未上图),不符合恶性征象。
但CT与肝腺瘤鉴别困难。
T2、T1、T1增强延迟期图像。
T2病灶中央高信号,可考虑坏死,但右图T2延迟期中央又可见强化,故中央为纤维组织,病灶为FNH。
五纤维板层癌FLC
FLC是不常见的肝恶性肿瘤,侵袭性低于HCC。
典型FLC可发生在年轻人,10-20cm实性不均密度占位,边缘结节状,中央瘢痕,影像学瘢痕呈低密度,MR低信号,可见延迟强化。
左图动脉期肝左叶巨大不均匀片状强化占位。
右图门脉期可见低密度瘢痕。
FLC和FNH都可含有纤维成分,但FLC往往是不均质的。
六胆管癌
胆管癌可呈环形、息肉样、局限或浸润性生长,可发生在肝内、胆管近段或远段。
观察下图:
典型胆管癌平扫呈低密度,动脉期、门脉期均可见低密度灶,伴延迟期强化,病灶密度不均,同时看见肝被膜收缩(因纤维组织交联导致,上篇提到)
易忽视的胆管癌,左图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灶,但右图延迟期看见强化,病灶为胆管癌的纤维成分。
七转移瘤
肝脏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部位,常来源于:结肠癌、唯爱、胰腺癌、乳腺癌、肺癌。
转移瘤常同时累及肝左右叶。
乏血供肝转移瘤常见于胃肠道肿瘤、肺癌、乳腺癌、头颈部肿瘤,门脉期相对肝实质呈低密度,边缘可见强化。
乏血供肿瘤应与局部脂肪浸润、脓肿、不典型HCC、胆管癌鉴别。
转移瘤,动脉期、门脉期可见中央低密度坏死,周围异常强化。
富血供肝转移瘤不常见,常发生于肾细胞癌、软组织肿瘤、胰岛素瘤等。
富血供肿瘤应与多发性肝血管瘤、FNH、腺瘤、HCC鉴别。
转移瘤伴钙化也不常见,但转移瘤伴钙化首先考虑结肠癌转移。
囊性转移瘤少见,见于卵巢粘液癌、结肠癌、软组织肉瘤等。
转移瘤MRI T1WI常为低信号,T2WI高信号,转移瘤周围可见水肿。
脂肪肝背景下转移瘤可能不明显,同时局部脂肪浸润可能会误认为转移瘤(详见脂肪肝章节),此时需要进一步MR检查明确。
左图门脉期未经明显异常密度,但右图因脂肪肝肝脏实质密度弥漫减低,肝右叶转移瘤凸现出来。
八肝脓肿
细菌进入肝脏的途径有4条:
1. 经门静脉,最常见,常由腹部感染波散而来,常发生在右叶(与血供有关,详见肝脏解剖)。
2. 经动脉,败血症(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细菌经动脉波散至肝脏,常发生于肝外周部分。
3. 经胆道,如胆道操作(ERCP等),细菌逆行感染,常发生在一处,向四周扩散。
4. 外伤,直接感染。
患者肝右叶低密度灶,无明显强化,首先考虑可囊肿,即病灶内为液体,但这些多发囊性灶比较聚集,不是随机出血,是肝脓肿的特点。
患者为肠憩室炎经门静脉肝内波散感染。
注意,门静脉左支可见低密度血栓形成。
ERCP术后,左图可见小低密度灶,囊肿可能大,但3周后可见明显脓肿形成。
参考:[1]Oliver JH, Baron RL: State of the art, helical biphasic contrast enhanced CT of the liver: Technique, indications, interpretation, and pitfalls. Radiology 1996; 201:1-14.[2]Brancatelli G., Baron RL, Peterson MS, Marsh W. Helical CT screening for HCC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Frequency and causes of False-Positive interpretation. AJR 2003; ISO: 100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