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与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题——名词解释、填空
![艺术概论题——名词解释、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06dd064d767f5acfa1c7cdcb.png)
一、填空1.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2.艺术家曾把艺术起源的这种说法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3.如果说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它们一道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那么,架在这两座高峰之间的桥梁就是美学。
4.黑格尔更是干脆将美学称之为“艺术哲学”,明确指出美学在艺术与哲学之间的桥梁作用。
5.实用艺术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6.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
7.从体系上来划分,绘画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
8.最早的舞蹈常常是歌、舞、乐三者合为一体,既是巫术礼仪,又是歌舞活动。
9.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
10.从总体上讲,艺术创作过程又大致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这样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
11.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
12.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13.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14.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15.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有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16.“美育”这个概念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来。
《美育书简》17.四川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它位于乐山市南岷江东岸的凌云山上,又名凌云大佛。
四大石窟:敦煌、云冈、龙门、麦积18.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19.雕塑一般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三类。
20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21唐代画家韩干《照夜白图》元代画家赵孟頫《秋郊饮马图》22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主要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名词解释及填空。一
![名词解释及填空。一](https://img.taocdn.com/s3/m/6e13881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2.png)
,名词解释1,有效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也成为有效渗透率。
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圈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3,异常低地层压力:某一深度的底层压力明显小于该深度的静水压力4,输导体系:从烃源xx到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的组合5,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1,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并且能渗滤流体的岩层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必须具三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3,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以系列油气田的总和4,相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5,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3、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4、地层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5、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6、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7、二级构造单元: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8、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填空名词解释
![填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609d2701ed9ad51f01df253.png)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一、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志演义》)。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三绝”之称。
《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七分事实,三分天下)。
《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3、目前所见最早的列国故事通俗小说是余邵鱼编写的___《列国志传》______。
乾隆年间蔡元放将其删改润色,更名为____《东周列国志》___________,成为最通行的本子。
清代褚人获编缀的____《隋唐演义》___一书是隋唐系统小说中最流行的历史演义。
第二章《水浒传》一、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大宋宣和遗事》),展示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2、宋元之际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71)回、(100)回、(120 )回三种。
(明末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繁本系统中今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百回本是汪道昆所序的(《忠义水浒传》)。
5、在《水浒传》的影响下,___《杨家府演义》_____描述了杨业一门的报国精神,塑造了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性英雄群像。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二、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高启)、(杨基)、(张羽)和(徐贲(ben))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高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2、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宋濂。
3.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寓言散文。
第四章明代中期诗文二、填空1、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
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攀龙)、(王世贞)。
填空+名词解释(这个靠谱!)
![填空+名词解释(这个靠谱!)](https://img.taocdn.com/s3/m/1ceb97da3186bceb19e8bb3f.png)
填空及名词解释一、诗经P4填空:1、《诗经》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2、《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它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开创了中国诗歌关怀现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现普通民众思想情感的现实主义传统;它的赋、比、兴手法更成为后世诗歌艺术表现的基本法则。
3、现存的《诗经》又称“毛诗”。
名词解释:1、“诗经的六义”:源之于毛诗《诗大序》,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是各国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王都流行的歌谣;颂是庙堂祭祀之歌。
这是诗歌的三种体制(即体裁)。
赋是叙事;比是指物譬喻;兴是借物起兴。
这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文章《氓》二、先秦历史散文左传P19填空:1、《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2、《左传》的文学价值:《左传》叙事详细完整,富于完整性、戏剧性,又紧张动人的情节,注意文章的结构与布局,以简括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事物。
擅长于描写历史人物和战争,善于用极少的笔墨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与内心活动,是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和捕捉战争的性质、特点,也是历代军事家所喜欢读的著作。
名词解释:6`1、“春秋书法”:《史记〃孔子世家》云:“以一字含褒贬,内藏微言大义。
”是指《春秋左传》一书隐藏着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评判标准。
文章《郑伯克段于鄢》二、先秦诸子散文孔子P25填空: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兴办私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晚年整理编纂“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p25页孔子解释第二段最后一句《论语》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食品化学重要考点(名词解释20道+填空题40道)
![食品化学重要考点(名词解释20道+填空题40道)](https://img.taocdn.com/s3/m/e834541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7e.png)
食品化学重要考点(名词解释20道+填空题40道)一、名词解释1、AW :AW表示水分活度,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水蒸气压力(P)与同温度下测得的纯水蒸气压力(P0)之比,即Aw = P/ P0 。
2、等电点:蛋白质在某pH值时其所带电荷数为零,此时它所在溶液的pH就是它的等电点pI 。
3、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的构象不稳定,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称为变性。
4、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氨基酸通过肽键(酰胺键)组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借助氢键排列成沿一个方向、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构象,并不考虑侧链的构象和片断间的关系,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和β-折叠,氢键在其中起着稳定构象的作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借助各种作用力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紧密的复杂球形分子的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二条或多条肽链之间以特殊方式结合,形成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其中每条肽键都有自己的一、二、三级结构,这些肽链称为亚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5、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
如:加浓(NH4)2SO4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
6、酸价: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数量。
7、碘值: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叫做碘值。
碘值可以判断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即双键数)。
8、改性淀粉:它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酶的手段来改变天然淀粉的性质。
通过分子切断、重排、氧化或者在淀粉分子中引入取代基可制得性质发生变化、加强或具有新的性质的淀粉衍生物。
9、同聚多糖:由一种单糖组成,水解后生成同种单糖。
如阿拉伯胶、糖元、淀粉、纤维素等。
10、杂聚多糖:由多种单糖聚合而成,水解后生成不同种类的单糖。
如半纤维素和粘多糖。
11、转化糖:用稀酸或酶对蔗糖作用后所得含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名词解释、填空
![名词解释、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786685195f0e7cd184253683.png)
胶柱:胶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守株: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近事:当前的实际情况。
甚:过多。
穷:彻底。
送坚付濡:逐其坚实而补其濡弱,送,追逐;付,给予;坚,指邪气实;濡,正气虚。
消息:调整气血之意,消,消减;息,增长。
平旦:清晨。
随师而将息之: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摄;师,人也。
隔日一报:隔一天刺一次,报,复也。
以意商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灸柱大小。
丁壮:古男子少壮可任力役者;丁,男子成年;壮,男子30岁。
撙而节之:言应常依此法度不能乱灸,撙,抑制;节,法度。
与天同心:顺应自然规律。
九部:泛指全身各部。
疹(疢):疾,久病也。
王相:形色充实旺盛。
可得无佗:虽暂时失治,病尚可无其它变化。
淑慝:善恶,慝,奸邪,邪恶。
金兰之室:古帝王收藏珍贵文书的地方。
閞灸:即关灸,针灸。
粉墨易揉:粉墨,绘画所用的颜色,指绘有经络穴位的图像;揉,混杂。
豕亥多讹: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很多。
豕亥:因字形相近而出现的错误称之。
勤哀兆庶:怜悯百姓。
迪:继承。
祗:敬奉。
定偃侧于人形:在人体前后和两侧标定经络循行路线,偃,仰面,此指人体前后腹背。
封执多失:拘泥,固执。
多瘠咸诏:多病的人都得到教导。
景式万代:式,模式,模型。
做最好的模式,景,最大。
保我黎蒸,介乎寿考:黎蒸,黎民百姓,众多;介,佐助;寿考,长寿;考,老。
若得若失:实证,泻而祛之,使患者若有所失;虚证,补而实之,使患者若有所得。
内温:指气血蕴蓄于内。
经:指十二经脉的病候。
内府:指六腑病证。
身半已上者,邪之中也,声半已下者,湿在中也:风雨寒暑伤人体上部,水湿之邪伤人体下部。
盛经:指阳经。
刚柔之事:即阴阳相配,刚柔相济之意。
六变:脏腑病变反映在脉象上所出现的缓急大小滑涩的六种变化。
外针染于巷:指针刺中穴位,即沿着经脉循行路线出现针感如游于巷道中。
所谓平人者,不病。
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
农业生态名词解释和填空
![农业生态名词解释和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be7c191bbcd126fff6050b29.png)
一、名词解释1.生活型:不同的物种在相同环境发生趋同进化,使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都类似。
2.生态型:相同物种在不同环境下发生趋异进化,使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都发生不同的改变。
3.生态位(niche):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待特定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4.生命表:又称寿命表或死亡率表,可用来综合评定种群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寿命。
5.化感作用:植物(或微生物)向周围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从而对邻近植物(或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促进或抑制的作用。
6.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7.协同进化:是指在种间相互作用影响下,不同种生物间相关性状在进化中得以形成和加强的过程。
8.边缘效应理论:边缘效应即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相邻斑块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变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9.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自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
10.初级生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光能并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体中的化学潜能的过程。
11.生物质能:主要是指植物或其被动物转化的排泄物等生物有机质储存的能量。
12.信息系统:包括产生信息的信源、传输信息的信通和接收利用信息的信宿。
13.农业资源:是一种特定的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的有形投入和无形投入。
14.农业生态:就是把生态环境效益列入农业目标,并与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方式。
15.环境容纳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密度),称为系统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16.内禀增长率:在环境条件无限制作用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
17.耗散结构: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18.竞争排斥原理:又称高斯原理,具有相同生态位的不同物种,在同一生境中不能长期共存。
名词解释填空
![名词解释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e881377f02768e9951e7389d.png)
1.心理:也可称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可人为地分为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2.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
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
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
3.心理状态:是对某一时刻个体全部心理活动综合水平的描述,反映了心理的时间性、方向性和能动性,包括生理唤醒、意识、潜意识、定势、注意等心理现象。
4.心理过程:是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和动力性。
5.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构成.反映了个体心理的稳定性、独特性、完整性及动力方向性。
6.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
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
有两重含义。
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
7.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8.体质:是指在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受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个有机体机能的状态。
8.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9.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10.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人应付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
11.应激:又称“紧张状态”,是由应激源(紧张刺激物)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社会性应激源:是指造成个体生活风格上变化或要求与之适应和应付的社会生活情境、生活事件12.心理辅导:是有关专业人员,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和内容的一项工作。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心理辅导工作广义的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面向学校中各类成员的心理辅导13.狭义的学校心理学:即专指面向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指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中外教育简史填空和名词解释
![中外教育简史填空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b1a157dcc17552706220858.png)
中外教育简史填空和名词解释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我国古代最为流行的三部儿童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简称三、百、千。
2、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历史知识性的蒙书,以《蒙_求》最为流传。
3、康有为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对儿童实行“公养”、“_公育_”制度。
4、近现代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日本式的,一种是教会式_5、为了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福禄倍尔为幼儿设计了被称为恩物的一系列玩具。
6、伊拉斯谟斯提出了“事物先于文字”的口号,主张采用直观教具来改进教学。
7、_福禄贝尔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
8、麦克米伦姐妹是英国保育学校的创办人。
9、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_三母_”。
10、_壬戌_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我国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11、在教学理论上,杜威提出了“从_做_中学”,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
12、陶行知曾指出,旧时的中国幼稚园害了“三种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_富贵病__。
13、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于三个方面: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_自然教育_。
14、世界上最早推广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国家是_英国_。
15、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论述家庭教育的著作是《颜氏家训_》。
16、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_训诫类_类和知识掌故类。
17、亚里士多德认为,决定儿童道德品质的构成有3个因素:天性、习惯和_理性__。
18、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
19、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孝悌__,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20、大约19世纪_80_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21、民国初年,蒙养园附设于小学和_女子师范_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和填空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和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d2115b6d7cd184254b35356c.png)
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指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4.。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5.竞技能力:是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6.运动训练管理:是指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进行计划,并与实施的组织行为。
7.训练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有效的整合训练的资源,规范训练的流程,提高训练的质量。
8.运动员选材: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训练的专门人才的过程。
主要对象是少年儿童。
9.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0、裂变反应:运动员肌体承受训练负荷时,会产生应激性的反应。
当负荷过大,超过运动员机体所能承受的阈值时,运动员机体出现劣变反应。
110.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11.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12.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3.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地编制成由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
14.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dba4f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47.png)
一.名词解释。
1.凋亡: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的死亡程序而致使的细胞主动性死亡,其发生机制、生化特征及形态学转变都与细胞坏死不同。
2.交壤性肿瘤: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3.肺褐色硬化: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心衰细胞,故肺组织质地变硬,肉眼观肺呈棕褐色,故称为肺褐色硬化。
4.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
5.软化灶: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筛网状病灶。
6.假小叶: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为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
7.大红肾(蚤咬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双侧肾脏肿大,肾表面充血,有的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的出血点。
8.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性,常见于肝细胞。
9.结核瘤: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常位于肺上叶。
10.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是由趋化因子引发的。
11.鳞状细胞化生:非鳞状上皮细胞为适应环境转变而转化为鳞状上皮,增强局部抵抗力。
12.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刺激时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13.初期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
14.膨胀性生长:肿瘤生长推挤但不侵犯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的可形成纤维包膜,多为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15.细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为细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性,管壁增厚,僵硬,官腔缩小。
16.Primary complex:肺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征,由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
17.Spotty necrosis:点状坏死,为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名词解释+填空+问答1
![名词解释+填空+问答1](https://img.taocdn.com/s3/m/a77f8906cc17552707220886.png)
名词解释1.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是研究园艺产品(果品、花卉和蔬菜)采后生命活动变化规律、贮藏保鲜运输方法、加工技术与方法的科学。
2.酸性食品:谷物、肉类和鱼、蛋等食品中,磷、硫、氯等非金属成分含量很高;同时富含淀粉、蛋白质与脂肪,它们经消化吸收后,其最终氧化产物为CO2,CO2进入血液会使血液pH降低,故称之为“酸性食品”。
【备注:如果食品中内含钙、镁、钾、钠等阳离子,即为碱性食品】3.成熟:是指果实生长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果实充分长大,养分充分积累,已经完成发育并达到生理成熟的阶段。
4.完熟:是指果实达到成熟以后,即果实成熟的后期,果实内发生一系列急剧的生理生化变化,果实表现出特有的颜色、风味、质地,达到最适宜食用的阶段。
5.衰老:果实在充分完熟以后,进一步发生外观和品质上的劣变,达到死亡的过程。
6.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经过某些代谢途径,把有机物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7.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8.无氧呼吸:指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细胞降解有机物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9.呼吸强度:又称呼吸速率,指单位重量的果实在单位时间内消耗O2的量或释放CO2的量。
10.呼吸热:采后园艺产品进行呼吸的过程中,消耗呼吸底物,一部分用于合成能量供组织生命活动所用,另一部分则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一部分热量称为呼吸热。
11.呼吸跃变:指园艺产品在采后初期呼吸强度逐渐下降,而后迅速上升,并出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的现象。
12.结露现象:过多的水汽从空气中析出而在产品表面上凝结成水珠的现象。
【备注:主要原因是温差太大。
设法消除或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可减少结露现象的发生。
】13.休眠: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遇到不良的条件时,有的器官会暂时停止生长,这种现象为休眠。
14.主动休眠:由内在原因引起,即使给予适宜发芽的条件也不会萌发,这种现象为主动休眠。
名词解释填空
![名词解释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4b3590310912a21614792964.png)
名词解释:生物圈:生物的活动仅限于地球外圈,包括接近地表的大气圈、地壳表面薄层和水圈,合称为生物圈。
有机圈:生物及其产生的有机质分布的空间。
包括生物圈和沉积岩石圈沉积有机质:活体生物遗体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沉积物、或经过生物降解作用和沉积埋藏作用被掩埋在沉积物中、或经过缩聚作用演化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可溶有机质:凡是被中性有机溶剂从沉积岩中溶解出来的有机质称为可溶有机质。
可溶有机质分类:沥青“A”:使用有机溶剂从沉积物或岩石中直接抽提出来的可溶有机质。
沥青“B”:有机溶剂抽提后的残渣,经高温热解后在用有机溶剂抽提出来的可溶有机质。
沥青“C”:已抽提出沥青“A”的沉积物或岩石用酸处理后再用有机溶剂抽提出来的可溶有机质。
氯仿沥青A:分离成饱和烃、芳香烃、非烃(胶质和沥青)4个族组分。
干酪根:沉积物或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的无机酸、碱、有机溶剂和水的一切有机质。
烃源岩:已经生成或可能生成油气,或具有生成油气潜力的细粒岩石。
有效烃源岩:指已经生成并排出具有工业价值油气流的岩石。
分子离子峰:分子受到电子轰击后失去一个外层电子形成的正离子为分子离子或母体离子,质谱图中对应于分子离子的峰为母峰或分子离子峰。
特征碎片离子峰:各类化合物的分子离子裂解成不同碎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取决于化合物的结构和键的强度。
.手性碳原子:具有指向四面体角的4个键,且与其相连的abcd4个基团完全不同的碳原子轻烃:沸点小于200°c的烃类化合物。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原油和沉积有机质中源于活的生物体,具有明显分子结构特征、稳定的碳骨架,在成岩和深成热解作用过程中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而基本保持能被识别和追踪其原始先质的碳骨架、分子量较大的有机化合物油气源对比:油气源对比是指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地选择对比参数(指标)来研究油、气、岩之间的相互关系。
立体异构: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和相同的原子连接顺序,但是由于分子内的原子在空间排布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
名词解释填空
![名词解释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9846d3f76bec0975f465e262.png)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的母岩应该是岩浆岩沉积岩石学: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风化作用: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是对地表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
按其性质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
元素的风化分异:母岩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表现为某些元素的淋滤分散和另外一些元素的残积富集两个方面。
各种元素在特定的风化条件下迁移能力不一样,因而造成各种元素按一定顺序从母岩中分离出来波痕:是风、水流或波浪等在非粘性的砂质沉积物表面运动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风化壳: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雷诺数= 惯性力/ 粘滞力= V2d2ρ/Vdμ= Vdρ/μ(V—水的流速d—颗粒直径ρ—水的密度μ—动力粘滞系数雷诺数)当Re=1时,流动呈层流型;当Re=1~40时,在颗粒背后会出现背流尾迹;当Re>40时,出现“卡门涡街”,紊流。
佛罗德数Fr = 惯性力/ 重力= V2 / Lg根据佛罗德数数,明渠水流可分为:Fr>1,急流,超临界流,水浅流急Fr=1,临界流Fr<1,静流,缓流或临界以下的流动,水深缓流层流: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紊流:湍流,一种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作为碎屑物质搬运和沉积的流体,自然界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即牵引流(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沉积物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浪基面: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影响的最大深度。
当代文学填空题和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填空题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f7fc8804693daef5ff73d4d.png)
填空题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准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10、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1、《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
18、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蝴蝶》中的张思远、《相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
19、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曹禺的《胆剑篇》等。
23、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颂歌主要有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胡风的《时间开始了》、臧克家的《有的人》等。
28、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34、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36、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c124f058f12d2af90342e634.png)
一、名词解释1、地壳;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主要由固体岩石组成,其厚度变化较大,由几公里到近80km,平均18km。
2、岩石圈:地壳+上地幔的顶部(盖层);均为固态岩石组成,所以称之—岩石圈。
3、软流圈:岩石圈底界至220km左右,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为低速带,此带内的物质呈熔融状态,称为软流圈(或称软流层)。
4、地温梯度;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5、克拉克值:根据大陆地壳中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第一次算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平均重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后人为记念这个创举,将之命名为克拉克值6、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7、岩石: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存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集合体。
8、岩浆岩:熔融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9、沉积岩:松散的喾物经过压实、胶结或重结晶形成的岩石10、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11、岩浆作用:岩浆形成、运移、冷凝的全部过程。
12、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
条件适宜是指搬运能力减弱,如流水搬运泥砂时,流速减小时,动能减少,过载而沉积。
化学沉积受化学反应规律支配,过饱和沉积胶体凝胶作用。
13、变质作用:岩石基本上在固态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 ,发生成分、结构、构造等变化的地质作用。
14、风化作用: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使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
(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15、剥蚀作用:剥蚀作用是指风、冰川、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和湖泊等地质营力在其运动过程中使岩石破坏并脱离原地的作用过程。
16、搬运作用:风化和剥蚀作用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被流水、冰风等运动着的介质从原地转移到另一地点的迁移过程。
中国古典文献学 填空题+名词解释
![中国古典文献学 填空题+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720a55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9.png)
中国古典文献学填空题+名词解释文献最初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典籍,二是指贤才。
1983年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将其定义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物质载体是文献的躯壳,记录符号是文献的骨骼,知识信息则是文献的灵魂,三者相互依托,共同构成了文献。
古典文献学主要包括目录、版本与校勘三方面内容。
其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
出土文献指从地下发现的古代文献资料,主要指著于出土文物之上的文字材料,一般不包括图画饰物等古代文物。
《尚书》、《周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传世文献。
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金石时代、竹木(简牍)时代、缣帛时代、纸张(纸质)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
在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___(展堂)、___(观堂)、___和___。
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___的《铁云藏龟》。
金石文献包括金文文献和石刻文献两部分。
金石的“金”指青铜器,金文则指商周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___的《通典》、___的《通志》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总集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总集和别集两大类。
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萧统主编的《昭明文选》,而《诗经》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叙》都认为别集始于东汉。
北宋初年___宗命___等人编纂有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___组织人编纂的《皇览》,而唐代___的《政典》则是最早的政书。
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永乐大典。
常用工具书中,字典以讲解字形为主,而词典则以训释字义词义为主。
名词解释。填空。判断
![名词解释。填空。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d646a5d85022aaea998f0fff.png)
名词解释:1.热效应:变形过程中的金属发热现象。
2.塑脆转变现象:材料由于温度降低等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变化,塑性急剧下降的现象。
3.动态再结晶:在热变形过程中,在应力状态下所发生的再结晶。
[金属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再结晶。
4.冷变形:回复温度以下发生的变形。
5.附加应力:在物体中,由于其各部分的不均匀变形受到物体整体性的限制而引起的相互平衡的应力。
6.热变形:在金属再结晶条件下进行的塑性变形。
7.弹塑性共存定律:.在塑性变形的过程中存在弹性变形。
8.动态再结晶:在热变形过程中在应力作用下的再结晶。
9.热效应:.金属在塑性变形时的发热现象。
10.最小阻力定律:在变形过程中,物体各质点将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即做最少的功,走最短的路。
11.温度效应:塑性变形过程中因金属发热而促使金属的变形温度升高的效果。
12.加工硬化:金属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累积,金属的变形抗力提高而塑性下降的现象。
13.形变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有效地综合利用形变强化和相变强化,将塑性加工与热处理操作相结合,使成形工艺同获得最终发性能统一起来的一种工艺方法。
14.外端:变形体处于变形区以外的那一部分坯料。
15.塑性-脆性转变:金属塑性随温度下降等内外因素变化而明显转变为脆性的现象。
16.干摩擦:不存在任何外来介质时金属与工具的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
17.塑性状态图:表示金属指标与变形温度及加载方式的关系曲线图形。
18.金属塑性加工的热力学条件: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程度。
19.多晶体的晶向变形机构:晶粒的转动与移动、溶解-沉淀机构、非晶结构。
填空题:1.主变形图取决于_偏应力_,与静水压力_无关。
2.第二类再结晶图是_变形温度____,变形程度__与__晶粒大小_的关系图。
3.第二类硬化曲线是金属变形过程中___真应力___与__断面收缩率__之间的关系曲线。
4.保证液体润滑剂良好润滑性能的条件是__适当粘度。
-良好活性。
5.出现细晶超塑性的条件是_稳定细晶(5μm以下)__一定的温度区间()____,____一定的变形速度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乳儿期(出生至一岁)婴儿期(一至三岁)幼和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22-14;15)青年期(14;15-17;18)
92、1999.6.13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3、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27.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8.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29.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68、1995年12月12日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持有国家颁布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聘任。
69、经济的发展与下列那些因素有依存关系:(教育人口数量)(教育程度、教育年限)(教育资金支付)(学科专业设置)。
70、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
7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地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教育内容)。
76、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前提作用的因素是(遗传)因素。
77、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影响(不起决定作用)
78实践活动在作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79、教育在儿童发燕尾服起(主导作用)
80、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81作为人们在观念中存在的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是(教育目的)
52.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
53.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54.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55、(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56、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7、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
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
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
64、我国师)两级。分(中考、专科、本科、研究生)四个层次。
65、教师职后教育有(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岗位锻炼)。
66、脱产学习包括(读研、读博、访学、进修)
67、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建立教师资格考核)1986年颁布的。
4.依法治校
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 ,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5.变量
所谓变量是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
6.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观察被试的行为和行为特征,并予以记录,以便提供可用作分析的素材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对观察情境不加任何控制条件,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11、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12.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20.心向与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2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22.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58、《中华人民铬镍钢和国教师法》又时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59、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60、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三种。
6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3、教师职前教育分为(非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开方式师范教育)和(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封闭师范教育)
94、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95、壬寅学制又名(钦定学堂章程)
96、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
97、壬寅和癸卯学制的制定参照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
98、首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
99、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
100、壬戌学制借鉴的是(美国学制)
7.学校教育制度
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
8、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9、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10、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16.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17.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18.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19.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82、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因果关系)后因前果
83、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由(教育价值)决定的
84、教育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85在近现代西方(康德)(卢梭)(杜威)等人;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86在西方教育历史上(尔干)(孔德)(凯乐斯仄德纳)等人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87、(个人与社会发展统一性)是马克思的代表总结 88、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是(教劳结合) 89、德育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30.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43、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体系
44、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一一(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
44唐代教育有(言学)(么学)。言学分为(中央官司学)和(地方言学)
45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言学)(私学)(书院)
13.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4.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5.学习需要:
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
40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
4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42、(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
72、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递)(选择)(融合)(创造)来促进文化的发展。
73、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简称。
74、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心理的发展)(社会适应性)
75、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发燕尾服速度的不均衡性)(发展内容和程序的差异性)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