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历年真题之立体几何大题 学生版

合集下载

2013-2017高考数学全国卷--立体几何汇编(完整资料).doc

2013-2017高考数学全国卷--立体几何汇编(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2013-2017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立体几何汇编学校:姓名:班级:考号:评卷得分一、选择题I(理)]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 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A. 10B. 12C. 14D. 162. [2017·全国新课标卷II(理)]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90πB. 63πC. 42πD. 36π【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3. [2017·全国新课标卷II(理)]已知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BC=120°,AB=2,BC=CC 1=1,则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32B. √155C. √105D. √33 4. [2017·全国新课标卷III(理)]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A. πB. 3π4C. π2D. .π4 5. [2016·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6]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π3,则它的表面积是 ( )A. 17πB. 18πC. 20πD. 28π6. [2016·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11]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α∥平面CB 1D 1,α∩平面ABCD =m ,α∩平面ABB 1A 1=n ,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32B. √22C. √33D. 13【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7. [2016·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6]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20πB. 24πC. 28πD. 32π8. [2016·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Ⅲ,9]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A. 18+36√5B. 54+18√5C. 90D. 819. [2016·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Ⅲ,10]在封闭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AB =6,BC =8,AA 1=3,则V 的最大值是 ( )A. 4πB. 9π2C. 6πD. 32π310. [2015·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 )A. 14斛B. 22斛C. 36斛D. 66斛11. [2015·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1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 )正视图 俯视图A. 1B. 2C. 4D. 812. [2015·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6]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右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A. 18B. 17C. 16D. 15【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13. [2015·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9]已知A ,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AOB=90°,C 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 的表面积为( )A. 36πB. 64πC. 144πD. 256π14. [2014·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12]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A. 6√2B. 6C. 4√2D. 4 15.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6]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 cm),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 cm,高为6 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A. 1727 B. 59 C. 1027 D. 13【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16.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11]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CA =90°,M ,N 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BC =CA =CC 1,则BM 与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110 B. 25 C. √3010 D. √22 17. [2013·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 ,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A. 500π3 cm 3B. 866π3 cm 3C. 1372π3 cm 3D.2048π3 cm 318. [2013·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6+8πB. 8+8πC. 16+16π D. 8+16π19. [2013·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4]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直线l 满足l ⊥m ,l ⊥n ,l ⊄α,l ⊄β,则( )A. α∥β且l ∥αB. α⊥β且l ⊥βC. 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 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l20. [2013·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7]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的坐标分别是(1,0,1),(1,1,0),(0,1,1),(0,0,0),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的正视图可以为( )A. B. C. D.评卷得分二、填空题I(理)]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半径为5 cm,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中心为O.D,E,F为圆O上的点,△DBC,△ECA,△FAB分别是以BC,CA,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BC,CA,AB为折痕折起△DBC,△ECA,△FAB,使得D,E,F重合,得到三棱锥.当△ABC的边长变化时,所得三棱锥体积(单位:cm3)的最大值为.22. [2017·全国新课标卷III(理)]a,b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边AC所在直线与a,b都垂直,斜边AB以直线AC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①当直线AB与a成60°角时,AB与b成30°角;【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②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60°角;③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④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60°.其中正确的是 .(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23. [2016·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14]α,β是两个平面,m ,n 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m ⊥n ,m ⊥α,n ∥β,那么α⊥β.②如果m ⊥α,n ∥α,那么m ⊥n .③如果α∥β,m ⊂α,那么m ∥β.④如果m ∥n ,α∥β,那么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三、解答题 I(理)]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AB ∥CD ,且∠BAP=∠CDP=90°.(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 ; (2)若PA=PD=AB=DC ,∠APD=90°,求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25. [2017·全国新课标卷II(理)]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12AD,∠BAD=∠ABC=90°,E是PD的中点.(1)证明:直线CE∥平面PAB;(2)点M在棱PC上,且直线BM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45°,求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26. [2017·全国新课标卷III(理)]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CD是直角三角形,∠ABD=∠CBD,AB=BD.(1)证明:平面ACD⊥平面ABC;(2)过AC的平面交BD于点E,若平面AEC把四面体ABCD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二面角D-AE-C的余弦值.【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27. [2016·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18]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AFD =90°,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2)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28. [2016·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19]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 =5,AC =6,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54,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EF 的位置,OD'=√10.(1)证明:D'H⊥平面ABCD;(2)求二面角B-D'A-C的正弦值.29. [2016·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Ⅲ,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1)证明MN∥平面PAB;(2)求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30. [2015·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120°,E ,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BE=2DF ,AE ⊥EC.(1)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 (2)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31. [2015·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16,BC=10,AA 1=8,点E ,F 分别在A 1B 1,D 1C 1上,A 1E=D 1F= 4.过点E ,F 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2)求直线AF 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32. [2014·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BB 1C 1C 为菱形,AB ⊥B 1C .(1)证明:AC =AB 1;(2)若AC ⊥AB 1,∠CBB 1=60°,AB =BC ,求二面角A ­A 1B 1­C 1的余弦值.33.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18]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平面ABCD ,E 为PD 的中点.(1)证明:PB ∥平面AEC ;(2)设二面角D ­AE ­C 为60°,AP =1,AD =√3,求三棱锥E ­ACD 的体积.【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34. [2013·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CA =CB ,AB =AA 1,∠BAA 1=60°. (1)证明:AB ⊥A 1C ;(2)若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AB =CB ,求直线A 1C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35. [2013·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是AB ,BB 1的中点,AA 1=AC =CB =√22AB .(1)证明:BC 1∥平面A 1CD ;C-E的正弦值.(2)求二面角D-A1【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013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带详解)

2013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带详解)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数学(理科)一.选择题1.已知i 是虚数单位,则(1i)(2i)-+-= ( ) A .3i -+ B. 13i -+ C. 33i -+ D.1i -+ 【测量目标】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考查方式】求两个复数相乘的结果 【难易程度】容易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1+i)(2-i)=- 2+i+2i+1=-1+3i ,故选B.2.设集合2{|2},{|340}S x x T x x x =>-=+-…,则()S T =R ð ( ) A .(2,1]- B.]4,(--∞ C.]1,(-∞ D.),1[+∞ 【测量目标】集合的基本运算.【考查方式】用描述法给出两个集合求补集的并. 【难易程度】容易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集合S ={x |x >-2},∴S R ð={x |x …-2},由2x +3x -4…0得:T={x |-4…x …1},故(S R ð) T ={x |x …1},故选C.3.已知y x ,为正实数,则 ( )A.y x yx lg lg lg lg 222+=+ B.lg()lg lg 222x y x y += C.lg lg lg lg 222x yx y =+ D.lg()lg lg 222xy x y = 【测量目标】指数幂运算.【考查方式】给出指数型的函数,化简函数. 【难易程度】容易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因为s ta+=s a ta ,lg(xy )=lg x +lg y (x ,y 为正实数),所以()lg 2xy =lg +lg 2x y=lg 2xlg 2y ,满足上述两个公式,故选D.4.已知函数()cos()(0,0,)f x A x A ωϕωϕ=+>>∈R ,则“)(x f 是奇函数”是π2ϕ=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测量目标】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考查方式】给出含参量的三角函数表达式,由函数是奇函数判断命题条件. 【难易程度】中等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若φ=π2,则f (x )=A cos(ωx +π2)⇒f (x )=-A sin(ωx )(A >0,ω>0,x ∈R )是奇函数;若f (x )是奇函数⇒f (0)=0,∴f (0)=A cos(ω×0+φ)=A cos φ=0.∴φ=k π+π2,k ∈Z ,不一定有φ=π2,“f (x )是奇函数”是“φ=π2”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5.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值是59,则 ( )A.4=aB.5=aC. 6=aD.7=a第5题图【测量目标】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考查方式】给出程序框图的输出值求输入的值. 【难易程度】容易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由已知可得该程序的功能是:计算并输出S =1+112⨯+…+1(1)a a +=1+1-11a +=2-11a +.若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值是95,则2-11a +=95.∴a =4,故选A.6.已知,sin 2cos 2ααα∈+=R ,则=α2tan ( ) A.34 B. 43 C.43- D.34-【测量目标】二倍角,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考查方式】给出正弦和余弦的方程求解二倍角的正切. 【难易程度】中等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sin α+2cos α,又2sin α+2cos α=1,联立解得sin cos 10αα⎧=⎪⎪⎨⎪=⎪⎩或sin cos 10αα⎧=⎪⎪⎨⎪=⎪⎩,故tan α=sin cos αα =13-或tan α=3,代入可得tan2α=22tan 1tan αα-=212()311()3⨯---=34-或tan2α=22tan 1tan αα-=22313⨯-=34-.故选C.7.设0,ABC P △是边AB 上一定点,满足AB B P 410=,且对于边AB 上任一点P ,恒有00PB PC P B PC….则 ( ) A. 90ABC ∠= B. 90BAC ∠=C. AC AB =D.BC AC =【测量目标】平面向量的算量积运算,向量的坐标运算.【考查方式】在三角形中给出定点在三角形中的位置,求定点与各顶点所成向量数量积的大小.【难易程度】中等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以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以AB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B =4,C (a ,b ),P (x ,0),则0BP =1,A (-2,0),B (2,0),0P (1,0),∴0P B =(1,0),PB =(2-x ,0),PC =(a -x ,b ),0PC =(a -1,b ),∵恒有PB PC ≥00P B PC ,∴(2-x )(a -x )≥a -1恒成立,整理可得2x - (a +2)x +a +1≥0恒成立,∴Δ=()22a +-4(a +1)≤0,即Δ=2a ≤0,∴a =0,即C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AC =BC ,故△ABC 为等腰三角形,故选D.第7题图8.已知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设函数()(e 1)(1)(1,2)x k f x x k =--=,则 ( ) A .当1=k 时,)(x f 在1=x 处取得极小值 B .当1=k 时,)(x f 在1=x 处取得极大值C .当2=k 时,)(x f 在1=x 处取得极小值D .当2=k 时,)(x f 在1=x 处取得极大值【测量目标】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考查方式】给出含未知量的函数表达式,判断函数何时取得极值. 【难易程度】中等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当k =2时,函数f (x )=(e x-1)2(1)x -.求导函数可得()f x '=e x 2(1)x -+2(e x -1)(x -1)=(x -1)(x e x +e x -2),∴当x =1,()f x '=0,且当x >1时,()f x '>0,当12<x <1时,()f x '<0,故函数f (x )在(1,+∞)上是增函数;在(12,1)上是减函数,从而函数f (x )在x =1取得极小值.对照选项.故选C.第8题图9.如图,21,F F 是椭圆14:221=+y x C 与双曲线2C 的公共焦点,B A ,分别是1C ,2C 在第二、四象限的公共点.若四边形21BF AF 为矩形,则2C 的离心率是 ( )第9题图A.2 B.3 C.23 D.26【测量目标】椭圆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考查方式】椭圆和双曲线相交焦点和交点构成矩形,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难易程度】较难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1AF |=x ,|2AF |=y ,x y <∵点A 为椭圆1C :24x +2y =1上的点,∴2a =4,b =1,c|1AF |+|2AF |=2a =4,即x +y =4①;又四边形12AF BF 为矩形,∴21AF +22AF =212F F ,即2x +2y =()22c=(2=12②,由①②得:22412x y x y +=⎧⎨+=⎩,解得x =2-y2x y ==-,设双曲线2C 的实轴长为12a ,焦距为12c ,则12a =|2AF |-|1AF |=y -x12c=2C 的离心率e =11c a故选D. 10.在空间中,过点A 作平面π的垂线,垂足为B ,记π()B f A =.设βα,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对空间任意一点P ,)]([)],([21P f f Q P f f Q βααβ==,恒有21PQ PQ =,则( ) A .平面α与平面β垂直 B. 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锐)二面角为45C. 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D.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锐)二面角为60【测量目标】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二面角. 【考查方式】给出两个平面判断面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易程度】较难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设1P =()f P α,则根据题意,得点1P 是过点P 作平面α垂线的垂足,∵1Q =()[]f f P βα=1()f P β,∴点1Q 是过点1P 作平面β垂线的垂足,同理,若2P =()f P β,得点2P 是过点P 作平面β垂线的垂足,因此2Q =()[]f f P αβ表示点2Q 是过点2P 作平面α垂线的垂足,∵对任意的点P ,恒有1PQ =2PQ ,∴点1Q 与2Q 重合于同一点,由此可得,四边形112PPQ P 为矩形,且∠112PQ P 是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112PQ P 是直角,∴平面α与平面β垂直,故选A.第10 题图二、填空题 11.设二项式53)1(xx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A ,则=A ________. 【测量目标】二项式定理.【考查方式】给出含根式的二项式,求解展开式中常数项的系数. 【难易程度】容易 【参考答案】-10【试题解析】二项式5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1r T +=5325C (1)rr r rx x --- =15565(1)C r rr x-- .令1556r-=0,解得r =3,故展开式的常数项为-35C =-10.故答案为-10.12.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3cm .第12题图【测量目标】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考查方式】给出几何体的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 【难易程度】中等 【参考答案】24【试题解析】几何体为三棱柱去掉一个三棱锥后的几何体,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3,4,棱柱的高为5,被截取的棱锥的高为3.如图:V =V 棱柱-V 三棱锥=12×3×4×5-13×12×3×4×3=24(3cm ),故答案为:24.第12题图13.设y kx z +=,其中实数y x ,满足20240240x y x y x y +-⎧⎪-+⎨⎪--⎩………,若z 的最大值为12,则实数=k ________.【测量目标】二元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的最值.【考查方式】给出可行域的不等式和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求目标函数中未知数的值. 【难易程度】中等 【参考答案】2【试题解析】可行域如图:由24=024=0x y x y -+⎧⎨--⎩得:A (4,4),同样地,得B (0,2),(步骤1)①当k >-12时,目标函数z =kx +y 在x =4,y =4时取最大值,即直线z =kx +y 在y 轴上的截距z 最大,此时,12=4k +4,故k =2. (步骤2) ②当k ≤-12时,目标函数z =kx +y 在x =0,y =2时取最大值,即直线z =kx +y 在y 轴上的截距z 最大,此时,12=0×k +2,故k 不存在.综上,k =2.故答案为:2. (步骤3)第13题图14.将F E D C B A ,,,,,六个字母排成一排,且B A ,均在C 的同侧,则不同的排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测量目标】排列组合及其应用.【考查方式】给出六个字母和限定条件求排法的种数. 【难易程度】中等 【参考答案】480【试题解析】按C 的位置分类,在左1,左2,左3,或者在右1,右2,右3,因为左右是对称的,所以只看左的情况最后乘以2即可. (步骤1)当C 在左边第1个位置时,有55A =120种,当C 在左边第2个位置时2343A A =72种,(步骤2)当C 在左边第3个位置时,有2333A A +2323A A =48种,共为240种,乘以2,得480.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480种.故答案为:480. (步骤3)15.设F 为抛物线x y C 4:2=的焦点,过点)0,1(-P 的直线l 交抛物线C 于两点B A ,,点Q为线段AB 的中点,若2||=FQ ,则直线l 的斜率等于________. 【测量目标】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考查方式】给出抛物线方程和直线过的定点和直线与抛物线交线的长度求直线斜率. 【难易程度】较难 【参考答案】不存在【试题解析】由题意设直线l 的方程为my =x +1,联立214my x y x=+⎧⎨=⎩得到2y -4my +4=0,(步骤1)Δ=162m -16=16(2m -1)>0.设A (1x ,1y ),B (2x ,2y ),Q (0x ,0y ).∴1y +2y =4m ,∴0y =122y y +=2m ,(步骤2)∴0x =m 0y -1=22m -1.∴Q (22m -1,2m ),(步骤3)由抛物线C :2y =4x 得焦点F (1,0).∵|QF |=2=2,化为2m =1,解得m =±1,不满足Δ>0.故满足条件的直线l 不存在. (步骤4)故答案为不存在. 16.ABC △中,90C ∠= ,M 是BC 的中点,若31sin =∠BAM ,则=∠BAC sin ________. 【测量目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方式】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中点,求三角形中角的正弦值. 【难易程度】较难【参考答案】3【试题解析】如图,设AC =b ,AB =c ,CM =MB =2a,∠MAC =β,在△ABM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 sin ac BAM AMB=∠∠,代入数据可得21sin 3a c AMB =∠,解得2sin 3c AMB a ∠=,(步骤1)故πcos cos 2AMC β⎛⎫=-∠ ⎪⎝⎭=sin AMC ∠=()2sin πsin 3c AMB AMB a -∠=∠=,而在Rt △ACM 中,cos β=AC AM =23ca =,化简可得a 4-4a 2b 2+4b 4=(a 2-2b 2)=0,解之可得a,(步骤2)再由勾股定理可得a 2+b 2=c 2,联立可得c,故在Rt △ABC 中,sin ∠BAC=BC a AB c ===骤3)第16题图17.设12,e e 为单位向量,非零向量12x y +b =e e ,,x y ∈R ,若12,e e 的夹角为π6,则||||x b 的最大值等于________.【测量目标】向量模的计算,向量的数量积,不等式性质. 【考查方式】给出单位向量和非零向量,求向量模的比值. 【难易程度】较难 【参考答案】2【试题解析】∵12,e e 为单位向量,1e 和2e 的夹角等于30°,(步骤1)∴12 e e =1×1×cos30°=2.∵非零向量12x y +b =e e ,(步骤2)∴===b (步骤3)∴x====b故当x y=x b取得最大值为2,故答案为 2. (步骤4) 三、解答题18.在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01=a ,且3215,22,a a a +成等比数列.(1)求n a d ,; (2)若0<d ,求.||||||||321n a a a a ++++【测量目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考查方式】给出等比数列的首相和三项成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和前n 项绝对值和. 【难易程度】容易【试题解析】(Ⅰ)由已知得到:22221311(22)54(1)50(2)(11)25(5)a a a a d a d d d +=⇒++=+⇒+=+224112122125253404611n n d d d d d d d a n a n==-⎧⎧⇒++=+⇒--=⇒⎨⎨=+=-⎩⎩或;(步骤1)(Ⅱ)由(1)知,当0d <时,11n a n =-, ①当111n剟时,123123(1011)(21)0||||||||22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步骤2)②当12n …时,1231231112132123111230||||||||()11(2111)(21)2ln 2202()()2222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a a a a a a a a ∴++++=++++-+++---+=++++-++++=⨯-=…所以,综上所述:1232(21),(111)2||||||||21220,(12)2n n n n a a a a n n n -⎧⎪⎪++++=⎨-+⎪⎪⎩ 剟…;(步骤3)19.设袋子中装有a 个红球,b 个黄球,c 个蓝球,且规定:取出一个红球得1分,取出一个黄球2分,取出蓝球得3分.(1)当1,2,3===c b a 时,从该袋子中任取(有放回,且每球取到的机会均等)2个球,记随机变量ξ为取出此2球所得分数之和,.求ξ分布列;(2)从该袋子中任取(且每球取到的机会均等)1个球,记随机变量η为取出此球所得分数.若95,35==ηηD E ,求.::c b a 【测量目标】随机事件与概率,期望和方差.【考查方式】有放回取样的分布列和已知期望和方差求个数比. 【难易程度】中等【试题解析】(Ⅰ)由已知得到:当两次摸到的球分别是红红时2ξ=,此时331(2)664P ξ⨯===⨯;(步骤1)当两次摸到的球分别是黄黄,红蓝,蓝红时4ξ=,此时2231135(4)66666618P ξ⨯⨯⨯==++=⨯⨯⨯;(步骤2)当两次摸到的球分别是红黄,黄红时(3)P ξ=,此时32231(3)66663P ξ⨯⨯==+=⨯⨯;(步骤3)当两次摸到的球分别是黄蓝,蓝黄时(5)P ξ=,此时12211(5)66669P ξ⨯⨯==+=⨯⨯;(步骤4)当两次摸到的球分别是蓝蓝时P (6ξ=),此时111(6)P ξ⨯===;(步骤5)所以ξ的分布列是: 9所以:2225233555253(1)(2)(3)9333a b c E a b c a b c a b ca b c D a b c a b c a b c ηη⎧==++⎪⎪++++++⎨⎪==-⨯+-⨯+-⨯⎪++++++⎩,所以2,3::3:2:1b c a c a b c ==∴=.(步骤6)20.如图,在四面体BCD A -中,⊥AD 平面BCD ,22,2,==⊥BD AD CD BC .M 是AD 的中点,P 是BM 的中点,点Q 在线段AC 上,且QC AQ 3=.(1)证明://PQ 平面BCD ;(2)若二面角D BM C --的大小为60,求BDC ∠的大小.第20题图【测量目标】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成角.【考查方式】给出四面体和直线间的位置和长度关系求解二面角大大小. 【难易程度】中等【试题解析】(Ⅰ)方法一:如图,取MD 的中点F ,且M 是AD 中点,所以3AF FD =.因为P 是BM 中点,所以PF BD ;(步骤1)又因为3AQ QC =且3AF FD =,所以QF CD ,所以面PQF 面BDC ,且PQ ⊂面PQF ,所以PQ 面BDC ;(步骤2)第20题图方法二:如图所示,第20题图取BD 中点O ,且P 是BM 中点,所以12PO MD ;取CD 的三等分点H ,使3DH C H =,且3AQ QC =,所以1142QH AD MD,(步骤1)所以PO QH 四边形PQHO 是平行四边形PQ OH ∴ ,且OH BCD ⊂面,所以PQ 面BDC ;(步骤2) (Ⅱ)如图所示,第20题图由已知得到面ADB ⊥面BDC ,过C 作CG BD ⊥于G ,所以CG BMD ⊥面,过G 作GH BM ⊥于H ,连结CH ,所以CHG ∠就是C BM D --的二面角;(步骤3)由已知得到3BM ==,设BDC α∠=,所以cos ,sin ,sin ,,CD CG CBCD CG BC BD CD BDαααααα===⇒===,在Rt BCG △中,2s i ns i n BG BCG BG BCααα∠=∴=∴=,(步骤4)所以在Rt BHG △中,13HG =∴=,所以在Rt CHG △中tan tan 603CG CHG HG ∠==== (步骤5)tan (0,90)6060BDC ααα∴=∈∴=∴∠= ;(步骤6)21.如图,点)1,0(-P 是椭圆)0(1:22221>>=+b a by a x C 的一个顶点,1C 的长轴是圆4:222=+y x C 的直径.21,l l 是过点P 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其中1l 交圆2C 于两点,2l 交椭圆1C 于另一点D .(1)求椭圆1C 的方程; (2)求ABD △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1l 的方程.第21题图【测量目标】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方式】给出定点和圆的方程,由直线与椭圆、圆的位置关系求椭圆方程和直线方程. 【难易程度】较难【试题解析】(Ⅰ)由已知得到1b =,且242a a =∴=,所以椭圆的方程是2214x y +=;(步骤1)(Ⅱ)因为直线12l l ⊥,且都过点(0,1)P -,所以设直线1:110l y kx kx y =-⇒--=,直线21:10l yx x k y k k=--⇒++=,所以圆心(0,0)到直线1:110l yk x k x y =-⇒--=的距离为d =,(步骤2)所以直线1l 被圆224x y +=所截的弦AB ==;(步骤3)由2222248014x ky k k x x kx x y ++=⎧⎪⇒++=⎨+=⎪⎩,(步骤4) 所以228||44D P k x x DP k k +=-∴==++,(步骤5)所以11||||22444313ABDS AB DP k k k ====++++△23232===…(步骤6)当2522k k =⇒=⇒=±时等号成立,此时直线1:1l y x =-(步骤7) 22.已知a ∈R ,函数.3333)(23+-+-=a ax x x x f(1)求曲线)(x f y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 (2)当]2,0[∈x 时,求|)(|x f 的最大值. 【测量目标】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问题.【考查方式】给出含有未知量的函数求函数的最大值. 【难易程度】较难【试题解析】(Ⅰ)由已知得:2()363(1)33f x x x a f a ''=-+∴=-,且(1)13333f a a =-++-=,所以所求切线方程为:1(33)(1)y a x -=--,即为:3(1)430a x y a --+-=;(步骤1)(Ⅱ)由已知得到:2()3633[(2)]f x x x a x x a '=-+=-+,其中44a ∆=-,当[0,2]x ∈时,(2)0x x -…,(步骤2)(1)当0a …时,()0f x '…,所以()f x 在[0,2]x ∈上递减,所以max |()|max{(0),(2)}f x f f =,(步骤3)因为max (0)3(1),(2)31(2)0(0)|()|(0)33f a f a f f f x f a =-=-∴<<∴==-;(步骤4) (2)当440a ∆=-…,即1a …时,()0f x '…恒成立,所以()f x 在[0,2]x ∈上递增,所以max |()|max{(0),(2)}f x f f =,(步骤5)因为max (0)3(1),(2)31(0)0(2)|()|(2)31f a f a f f f x f a =-=-∴<<∴==-;(步骤6) (3)当440a ∆=->,即01a <<时,212()363011f x x x a x x '=-+=∴==+,且1202x x <<<,即所以12()12(1()12(1f x a f x a =+-=--,且31212()()20,()()14(1)0,f x f x f x f x a ∴+=>=--<12()()4(1f x f x a -=-,所以12()|()|f x f x >,(步骤7)所以max 1|()|max{(0),(2),()}f x f f f x =;(步骤8) 由2(0)(2)3331003f f a a a -=--+>∴<<,所以 (ⅰ)当203a <<时,(0)(2)f f >,所以(,1][,)x a ∈-∞+∞ 时,()y f x =递增,(1,)x a ∈时,()y f x =递减,所以max 1|()|max{(0),()}f x f f x =,(步骤9)因为21()(0)12(1332(1(23f x f a a a a -=+-+=--=,又因为203a <<,所以230,340a a ->->,所以1()(0)0f x f ->,所以m a x 1|()|()12(1f x f x a ==+-10)(ⅱ)当213a <…时,(2)0,(0)0f f ><,所以max 1|()|max{(2),()}f x f f x =,因为21()(2)12(1312(1(32)f x f a a a a -=+-+=--=,此时320a ->,当213a <<时,34a -是大于零还是小于零不确定,所以 ① 当2334a <<时,340a->,所以1()|(2)|f x f >,所以此时max 1|()|()12(1f x f x a ==+-(步骤11) ② 当314a <…时,340a-<,所以1()|(2)|f x f …,所以此时m a x|()|(2)31f x f a ==-(步骤12)综上所述:max 33,(0)3|()|12(1)4331,()4a a f x a a a a ⎧-⎪⎪=+-<<⎨⎪⎪-⎩…….(步骤13)。

(完整版)浙江高考历年真题之立体几何大题(理科)

(完整版)浙江高考历年真题之立体几何大题(理科)

浙江历年理科高考题之立体几何大题(教师版)1、(2005年)18.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AB =BC =kP A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 ⊥底面ABC . (Ⅰ)当k =21时,求直线P A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大小; (Ⅱ) 当k 取何值时,O 在平面PBC 内的射影恰好为△PBC 的重心? 解:方法一:(Ⅰ) ∵O 、D 分别为AC 、PC 中点,OD PA ∴ ∥PA PAB ⊂又平面, OD PAB ∴ 平面∥(Ⅱ)AB BC OA OC ⊥=Q ,,OA OB OC ∴== ,OP ABC ⊥Q 又 平面,.PA PB PC ∴== E PE BC POE ⊥取BC 中点,连结,则平面 OF PE F DF OF PBC ⊥⊥作于,连结,则平面 ODF OD PBC ∴∠ 是与平面所成的角.又OD PA ∥,∴PA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的大小等于ODF ∠,210sin OF Rt ODF ODF OD ∆∠==在中,210PBC ∴ PA 与平面所成的角为(Ⅲ)由(Ⅱ)知,OF PBC ⊥平面,∴F 是O 在平面PBC 内的射影 ∵D 是PC 的中点,若点F 是PBC ∆的重心,则B ,F ,D 三点共线, ∴直线OB 在平面PBC 内的射影为直线BD ,,,OB PC PC BD PB PC ⊥∴⊥∴=Q ,即k =反之,当1k =时,三棱锥O PBC -为正三棱锥,∴O 在平面PBC 内的射影为PBC ∆的重心方法二:OP ABC ⊥Q 平面,,OA OC AB BC ==,,,.OA OB OA OP OB OP ∴⊥⊥⊥以O 为原点,射线OP 为非负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如图)EFD OBAPDOBCAPxyz设,AB a =则222,0,0,0,,0,,0,0222A a B C ⎛⎫⎛⎫⎛⎫- ⎪ ⎪ ⎪ ⎪ ⎪ ⎪⎝⎭⎝⎭⎝⎭,设OP h =,则()0,0,P h(Ⅰ)Q D 为PC 的中点,21,0,42OD a h ⎛⎫∴=- ⎪ ⎪⎝⎭u u u r ,又21,0,,,//22PA a h OD PA OD PA ⎛⎫=-∴=-∴ ⎪ ⎪⎝⎭u u u r u u u r u uu r u u u r ,OD PAB ∴ 平面∥(Ⅱ)12k =Q ,即7272,,,0,222PA a h a PA a a ⎛⎫=∴=∴= ⎪ ⎪⎝⎭u u u r , 可求得平面PBC 的法向量11,1,7n ⎛=- ⎝r ,210cos ,||||PA n PA n PA n ⋅∴〈〉==⋅u u u r ru u u r r u u u r r 设PA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为θ,则210sin |cos ,|PA n θ=〈〉=u u u r r(Ⅲ)PBC ∆的重心221,,663G a a h ⎛⎫- ⎪ ⎪⎝⎭,221,,663OG a a h ⎛⎫∴=- ⎪ ⎪⎝⎭u u u r , ,OG PBC OG PB ⊥∴⊥u u u r u u u r Q 平面,又2221120,,,0,2632PB a h OG PB a h h a ⎛⎫=-∴⋅=-=∴= ⎪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22PA OA h a ∴=+=,即1k =,反之,当1k =时,三棱锥O PBC -为正三棱锥,∴O 在平面PBC 内的射影为PBC ∆的重心2、(2006年)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 ∥BC ,∠BAD=90°,PA ⊥底面ABCD ,且PA =AD=AB=2BC,M 、N 分别为PC 、PB 的中点. (Ⅰ)求证:PB ⊥DM;(Ⅱ)求C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

2013-2017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 学生版

2013-2017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 学生版

2013-2017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学生版)1、(2013年)如图,点(0,1)P -是椭圆22122:1(0)x y C a b a b+=>>的一个顶点,1C 的长轴是圆222:4C x y +=的直径,12,l l 是过点P 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其中1l 交2C 于,A B 两点,2l 交1C 于另一点D .(Ⅰ)求椭圆1C 的方程;ⅠⅠ()求ABD ∆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1l 的方程.2、(2014年)如图,设椭圆(),01:2222>>=+b a by a x C 动直线l 与椭圆C 只有一个公共点P ,且点P 在第一象限.(Ⅰ)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用k b a ,,表示点P 的坐标;ⅠⅠ()若过原点O 的直线1l 与l 垂直,证明:点P 到直线1l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b a -.3、(2015年)已知椭圆222y x +=1上两个不同的点A ,B 关于直线y =mx +21对称.(Ⅰ)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ⅠⅠ()求△AOB 面积的最大值(O 为坐标原点)4、(2016年)如图,设椭圆2221x y a+=()1a >.(1)求直线1y kx =+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用a 、k 表示);(2)若任意以点(0,1)A 为圆心的圆与椭圆至多有3个公共点,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5、(2017年)如图,已知抛物线x2=y,点A(-12,14),B(32,94),抛物线上的点p(x,y)(-12<x<32).过点B作直线AP的垂线,垂足为Q.(1)求直线AP斜率的取值范围;(2)求|PA|·|PQ|的最大值.。

浙江省历年高考立体几何大题总汇(题目与答案)

浙江省历年高考立体几何大题总汇(题目与答案)

1.(本题满分15 分)如图,平面PAC ⊥平面ABC ,ABC 是以AC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E,F ,O分别为PA, PB, PC 的中点,AC 16, PA PC 10 。

(I )设 C 是OC 的中点,证明:PC // 平面BOE ;(II )证明:在ABO 内存在一点M ,使FM ⊥平面BOE ,并求点M 到OA , OB 的距离。

zyx2.如图,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ABCD -A1B1C1D1 中,P 是侧棱CC1 上的一点,CP=m ,(Ⅰ)试确定m,使得直线AP 与平面BDB 1D1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3 2 ;(Ⅱ)在线段A1C1 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Q,使得对任意的m,D1Q 在平面APD 1 上的射影垂直于AP,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如图甲,△ABC 是边长为 6 的等边三角形,E,D 分别为AB 、AC 靠近B、C 的三等分点,点G 为BC 边的中点.线段AG 交线段ED 于F 点,将△AED 沿ED 翻折,使平面AED ⊥平面BCDE ,连接AB 、AC 、AG 形成如图乙所示的几何体。

(I)求证BC⊥平面AFG ;(II)求二面角B-AE -D 的余弦值..4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EA 平面ABC,DB 平面ABC,AC BC ,AC BC BD 2AE ,M是AB的中点.(1)求证:CM EM ;D(2)求CM与平面CDE所成的角ECAMB4.如图,矩形ABCD 和梯形BEFC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BE ∥CF ,BCF CEF ,AD 3,E F 2.90D(Ⅰ)求证:AE ∥平面DCF ;AC (Ⅱ)当AB 的长为何值时,二面角 A EF C 的大小为60 ?BF E(第18 题)25.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F 分别在线段AB ,AD 上,AE=EB=AF= FD 4.沿直3线EF 将AEF 翻折成A' EF , 使平面A' EF 平面BEF.(I)求二面角A' FD C 的余弦值;(II )点M ,N 分别在线段FD,BC 上,若沿直线MN 将四边形MNCD 向上翻折,使 C与A' 重合,求线段FM 的长.6.如图,在三棱锥P-ABC 中,AB =AC,D 为BC 的中点,PO⊥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已知BC=8,PO=4,AO=3,OD=2(Ⅰ)证明:AP⊥BC;(Ⅱ)在线段AP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二面角A-MC-B 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历年高考题(2011年-2017年)完整版.doc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历年高考题(2011年-2017年)完整版.doc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高考题1.(2012年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 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 )6 (B )9 (C )12 (D )182.(2012年8)平面α截球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2,则此球的体积为(A )6π (B )43π (C )46π (D )63π3.(2013年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6+8πB .8+8πC .16+16πD .8+16π4.(2013年15)已知H 是球O 的直径AB 上一点,AH ∶HB =1∶2,AB ⊥平面α,H 为垂足,α截球O 所得截面的面积为π,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5.(2014年8)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 事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 A.三棱锥 B.三棱柱 C.四棱锥 D.四棱柱6.(2014年10)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4, 底面边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81π4 B .16π C .9π D.27π47.(2015年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位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有( ) (A )14斛 (B )22斛 (C )36斛 (D )66斛8.(2015年1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的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 =( ) (A )1 (B )2 (C )4 (D )89(2016年7)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π3,则它的表面积是(A )17π (B )18π (C )20π (D )28π10(2016年11)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11//CB D α平面,ABCD m α=I 平面,11ABB A n α=I 平面,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 )32 (B )22 (C )33 (D )1311.(2017年6)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Q 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接AB 与平面MNQ 不平行的是12.(2017年16)已知三棱锥S-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SC 是球O 的直径。

2005-2017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历年真题之立体几何大题 学生版

2005-2017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历年真题之立体几何大题 学生版

2005-2017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历年真题之立体几何大题(学生版)1、(2005年)18.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AB =BC =kPA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 ⊥底面ABC .(Ⅰ)当k =21时,求直线PA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大小;(Ⅱ)当k 取何值时,O 在平面PBC 内的射影恰好为△PBC 的重心?2、(2006年)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 ∥BC ,∠BAD=90°,PA ⊥底面ABCD ,且PA =AD=AB=2BC,M 、N 分别为PC 、PB 的中点.(Ⅰ)求证:PB ⊥DM;(Ⅱ)求C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

EDCMAB3、(2007年)19.(本题14分)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EA ⊥平面ABC ,DB ⊥平面ABC ,AC BC ⊥,且2AC BC BD AE ===,M 是AB 的中点.(I )求证:CM EM ⊥;(II )求CM 与平面CDE 所成的角.4、(2008年)如图,矩形ABCD 和梯形BEFC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BE//CF ,∠BCF=∠CEF=︒90,AD=3,EF=2。

(Ⅰ)求证:AE//平面DCF ;(Ⅱ)当AB 的长为何值时,二面角A-EF-C 的大小为︒60?5、(2009年)如图,平面PAC ⊥平面ABC ,ABC ∆是以AC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E F O 分别为PA ,PB ,AC 的中点,16AC =,10PA PC ==.(I )设G 是OC 的中点,证明://FG 平面BOE ;(II )证明:在ABO ∆内存在一点M ,使FM ⊥平面BOE ,并求点M 到OA ,OB 的距离.6、(2010年)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D 上,AE=EB=AF=.432=FD 沿直线EF 将AEF ∆翻折成,'EF A ∆使平面⊥EF A '平面BEF.(I )求二面角C FD A --'的余弦值;(II )点M ,N 分别在线段FD ,BC 上,若沿直线MN 将四边形MNCD 向上翻折,使C 与'A 重合,求线段FM 的长.7、(2011年)如图,在三棱锥P-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已知BC =8,PO =4,AO =3,OD =2(Ⅰ)证明:AP ⊥BC ;(Ⅱ)在线段AP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二面角A-MC-B 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近两年浙江省高考立体几何大题

近两年浙江省高考立体几何大题

两年浙江省高考立体几何大题
2011年理科:在三棱锥P-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PO⊥平面ABC,垂足O落在线段AD上,已知BC=8,PO=4,AO=3,OD=2。

(1)证明:AP⊥BC;
(2)在线段AP是否存在点M,使得二面角A-MC-B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1年文科:在三棱锥P-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PO⊥平面ABC,垂足O落在线段AD上。

(1)证明:AP⊥BC;
(2)已知BC=8,PO=4,AO=3,OD=2。

求二面角B-AP-C的大小。

2012年理科: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边长为23的菱形,∠BAD=1200,且PA⊥平面ABCD,PA=26,M,N分别为PB,PD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ABCD;
(2)过点A作AQ⊥PC,垂足为点Q,求二面角A-MN-Q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2012年文科:在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D∥BC,AD⊥AB,AB=2,AD=2,BC=4,AA1=2,E是DD1的中点,F是平面B1C1E与
直线AA1的交点。

(1)证明:①EF∥A1D1;②BA1⊥平面B1C1EF;
(2)求BC1与平面B1C1EF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近五年浙江数学高考立体几何考题

近五年浙江数学高考立体几何考题

近五年浙江数学高考立体几何考题【2018年】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是B • 4 C. 66.已知平面a,直线m, n满足m a, n a,贝U" m // n ”是"m // a”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已知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侧棱长均相等,E是线段AB上的点(不含端点),设SE 与BC所成的角为Q i, SE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込二面角S-AB- C的平面角为Q,则B. 03<(2 <0i D. 02<(3<0i19.(本题满分15分)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1B1C1, A i A, B i B, C i C均垂直于平面ABC,/ ABC=120°, A i A=4, C i C=1 , AB=BC=B i B=2 .(I)证明:AB i丄平面A i B i C i;(H)求直线AC i与平面ABB i所成的角的正弦值.【2017】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2)是()A. " +1B. 71+3C. 3兀+1 D .'兀+32222Q俯视團9. (5分)如图,已知正四面体D - ABC (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R分别为AB、BC、CA上的点,AP=PB, D- PQ- R, D - QR- P的平面角为A. Y^ aV B B . a< Y< p C .,P、Q、、a< p<丫19. (15分)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 △ PAD是以A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C// AD , CD 丄AD , PC=AD=2DC=2CB , E 为PD 的中点.(I)证明:CE//平面PAB; (U)求直线CE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正视團侧视團【2016】文科2.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a, B交于直线I,若直线m, n满足m// a, n丄B,则( )A . m // I B. m / n C. n 丄I D . m 丄n9•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cm2,体积是 _________ cm3.正观團侧视團俯观图14.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 , AB=BC=3 , CD=1 , AD=J^, /ADC=90 ° 沿直线AC 将厶ACD翻折成△ ACD 直线AC与BD所成角的余弦的最大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在三棱台ABC - DEF 中,平面BCFE丄平面ABC , / ACB=90 ° BE=EF=FC=1 , BC=2 , AC=3 .(I )求证:BF丄平面ACFD ;(II )求直线BD与平面ACFD所成角的余弦值.【2016】理科2.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 a, B 交于直线I ,若直线 m , n 满足m // a, n 丄B,则( )A . m / IB . m / nC . n 丄 ID . m 丄 n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 体积是 cm 3.2 2 a正视图/ ABC=120 °若平面ABC 外的点P 和线段AC 上的点D ,满足PD=DA , PB=BA ,则四面体P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 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在三棱台 ABC - DEF 中,已知平面 BCFE 丄平面 ABC , / ACB=90 ° BE=EF=FC=1 , BC=2 , AC=3 ,(I )求证:BF 丄平面ACFD ; (II )求二面角 B - AD - F 的余弦值.2cm ),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_____________ cm ,侧视團 14.如图,在 △ ABC 中,AB=BC=2 ,2 2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B.若a 丄3贝U I 丄m D.若 all 3,则 I // m7、如图,斜线段 AB 与平面a 所成的角为60 ° B 为斜足,平面上的动点 P 满足/ PAB=30 ,则点P 的轨迹是 (本题满分 15分)如图,在三棱柱 ABC — A i B i C i 中, / BAC=90 , AB=AC=2 , A i A=4 , A 1 在底面 ABC 的射影为 BC 的中点,D 是B 1C 1的中点。

历年全国理科数学高考试题立体几何部分精选(含答案)

历年全国理科数学高考试题立体几何部分精选(含答案)

1。

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2。

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6,23AB BC==,则棱锥-的体积为。

O ABCD3。

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Ⅰ)证明:PA⊥BD;(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1.D2.833。

解:(Ⅰ)因为60,2DAB AB AD ∠=︒=, 由余弦定理得3BD AD =从而BD 2+AD 2= AB 2,故BD ⊥AD 又PD ⊥底面ABCD ,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Ⅱ)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AD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1,0,0A ,()03,0B ,,()1,3,0C -,()0,0,1P .(1,3,0),(0,3,1),(1,0,0)AB PB BC =-=-=-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0,0,{n AB n PB ⋅=⋅=即 3030x y y z -+=-=因此可取n=(3,1,3)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则m 0,m 0,{PB BC ⋅=⋅=可取m=(0,—1,3-) 427cos ,727m n -==- 故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为 277-1。

正方体ABCD —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23 B 33 C 23D 63 2. 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俩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A ) 42-+ (B)32-+ (C ) 422-+ (D )322-+3。

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 )233 (B)433 (C ) 23 (D) 8334. 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AB//DC ,AD ⊥DC,AB=AD=1,DC=SD=2,E 为棱SB 上的一点,平面EDC ⊥平面SBC .(Ⅰ)证明:SE=2EB ;(Ⅱ)求二面角A —DE —C 的大小 .1. D 2。

2013-2017年新课标I卷高考理科数学解答题—立体几何

2013-2017年新课标I卷高考理科数学解答题—立体几何

2013-2017年新课标I 卷高考理科数学解答题立体几何(本小题满分12分)1. 【2017,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且90BAP CDP ∠=∠= (1)证明:平面P AB ⊥平面P AD ;(2)若P A =PD =AB =DC ,90APD ∠= ,求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 【解析】(1)证明:∵90BAP CD P ∠=∠=︒∴PA AB ⊥,PD CD ⊥ 又∵AB CD ∥,∴PD AB ⊥又∵PD PA P = ,PD 、PA ⊂平面PAD ∴AB ⊥平面PAD ,又AB ⊂平面PAB ∴平面PAB ⊥平面PAD(2)取AD 中点O ,BC 中点E ,连接PO ,OE ∵ABCD∴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OE AB由(1)知,AB ⊥平面PAD∴OE ⊥平面PAD ,又PO 、AD ⊂平面PAD ∴OE PO ⊥,OE AD ⊥ 又∵PA PD =,∴PO AD ⊥ ∴PO 、OE 、AD 两两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2PA =,∴()00D ,、)20B ,、(00P ,、()20C ,,∴(0PD = ,、2PB = ,、()00BC =-, 设()n x y z =,,为平面PBC 的法向量由00n PB n BC ⎧⋅=⎪⎨⋅=⎪⎩,得200y +=-=⎪⎩令1y =,则z =0x =,可得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01n =,∵90APD ∠=︒,∴PD PA ⊥又知AB ⊥平面PAD ,PD ⊂平面PAD ∴PD AB ⊥,又PA AB A = ∴PD ⊥平面PAB即PD是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0PD = ,,∴cos PD n PD n PD n ⋅===⋅,由图知二面角A PB C --为钝角,所以它的余弦值为【2016,18】 如图,在以F E D C B A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90,2AFD FD AF ,且二面角E AF D --与二面角F BE C --都是︒60. (Ⅰ)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 (Ⅱ)求二面角A BC E --的余弦值.【解析】:⑴ ∵ABEF 为正方形,∴AF EF ⊥,∵90AFD ∠=︒,∴AF DF ⊥,∵=DF EF F∴AF ⊥面EFDC ,AF ⊂面ABEF ,∴平面ABEF ⊥平面EFDC⑵ 由⑴知60DFE CEF ∠=∠=︒,∵AB EF ∥,AB ⊄平面EFDC ,EF ⊂平面EFDC ∴AB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面ABCD I 面EFDC CD = ∴AB CD ∥,∴CD EF ∥ ∴四边形EFDC 为等腰梯形以E 为原点,如图建立坐标系,设F Da =,()()000020E B a ,,,,()02202a C A a a ⎛⎫⎪ ⎪⎝⎭,,,, ()020EB a =u u r ,,,22a BC a ⎛⎫=- ⎪ ⎪⎝⎭uu u r ,,()200AB a =-u uu r ,,,设面BEC 法向量为()m x y z = ,,,00m EB m BC ⎧⋅=⎪⎨⋅=⎪⎩u r uur u r uu u r,即111120202a y a x ay z ⋅=⎧⎪⎨⋅-+⋅=⎪⎩,11101x y z ==-,,)01m =-u r ,设面ABC 法向量为()222n x y z =r,,,=00n BC n AB ⎧⋅⎪⎨⋅=⎪⎩r uu u r r uu u r .即222220220a x ay ax ⎧-+=⎪⎨⎪=⎩22204x y z ==,,()04n =r,设二面角E BC A --的大小为θ. cos m n m n⋅===⋅u r ru r r θ,∴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ABC DE【2015,18】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120ABC ∠= ,,E 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2BE DF =,AE EC ⊥.(I )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 (II )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222EG FG EF +=,∴EG ⊥FG , ∵AC ∩FG=G ,∴EG ⊥平面AFC ,∵EG ⊂面AEC ,∴平面AFC ⊥平面AEC . ……6分【2014,19】如图,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侧面C C BB 11为菱形,C B AB 1⊥.AA 1B1CC 1(Ⅰ)证明:1AB AC =;(Ⅱ)若1AC AB ⊥,︒=∠601CBB ,BC AB =,求二面角111C B A A --的余弦值. 【答案】(Ⅰ)详见解析;(Ⅱ)17【解析】试题分析:(Ⅰ)由侧面C C BB 11为菱形得11B C BC ⊥,结合C B AB 1⊥得1B C ⊥平面ABO ,故1B C AO ⊥,且O 为1B C 的中点.故AO 垂直平分线段1B C ,则1AB AC =;(Ⅱ)求二面角大小,可考虑借助空间直角坐标系.故结合已知条件寻找三条两两垂直相交的直线是解题关键.当1AC AB ⊥且1AB AC =时,三角形1A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AO CO =,结合已知条件可判断BOA BOC ∆≅∆,故090AOC BOC ∠=∠=,从而1OA OB OB ,,两两垂直.故以O 为坐标原点,OB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相关点的坐标.分别求半平面11AA B 和111A B C 的法向量,将求二面角问题转化为求法向量夹角处理.试题解析:(I )连接1BC ,交1B C 于O ,连接AO .因为侧面11BB C C 为菱形,所以11B C BC ⊥,且O 为1B C 与1BC 的中点.又1AB B C ⊥,所以1B C ⊥平面ABO ,故1B C AO ⊥.又1B O CO =,故1AB AC =.(II )因为1AC AB ⊥,且O 为1B C 的中点,所以AO CO =,又因为BC AB =,BOA BOC ∆≅∆.故O A O B⊥,从而1OA OB OB ,,两两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B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OB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因为0160CBB ∠=,所以1CBB ∆为等边三角形.又AB BC =,则A ,(1,0,0)B,1B ,(0,C .1AB =,11(1,0,A B AB ==,11(1,B C BC ==- .设(,,)n x y z = 是平面11AA B 的法向量,则1110,0,n AB n A B ⎧⋅=⎪⎨⋅=⎪⎩即0,0,y z x z =⎨⎪=⎪⎩所以可取(3)n =. 设m 是平面111A B C 的法向量,则11110,0,m A B m B C ⎧⋅=⎪⎨⋅=⎪⎩同理可取(1,m = . 则1cos ,7n m n m n m ⋅<>==.所以二面角111C B A A --的余弦值为17.z yOAA 1BB 1CC 1【考点定位】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2、二面角求法.【2013,18】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CA =CB ,AB =AA 1,∠BAA 1=60°. (1)证明:AB ⊥A 1C ;(2)若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AB =CB ,求直线A 1C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取AB 的中点O ,连结OC ,OA 1,A 1B . 因为CA =CB ,所以OC ⊥AB . 由于AB =AA 1,∠BAA 1=60°, 故△AA 1B 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OA 1⊥AB .因为OC ∩OA 1=O ,所以AB ⊥平面OA 1C . 又A 1C ⊂平面OA 1C ,故AB ⊥A 1C . (2)解:由(1)知OC ⊥AB ,OA 1⊥AB . 又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交线为AB , 所以OC ⊥平面AA 1B 1B ,故OA ,OA 1,OC 两两相互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A 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OA|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题设知A (1,0,0),A 1(00),C (0,0,B (-1,0,0). 则BC =(1,0,1BB =1AA =(-10),1AC =(0,.设n =(x ,y ,z )是平面BB 1C 1C 的法向量,则10,0,BC BB ⎧⋅=⎪⎨⋅=⎪⎩ n n即0,0.x x ⎧=⎪⎨-+=⎪⎩可取n =1,-1). 故cos 〈n ,1AC 〉=11AC AC ⋅ n n=. 所以A 1C 与平面BB 1C 1C。

2013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

2013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数 学(理科) 选择题部分(共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互斥,那么 柱体的体积公式柱体的体积公式 ()()()P A B P A P B +=+V Sh =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表示柱体的高()()()P A B P A P B ×=× 锥体的体积公式锥体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那么 13VSh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次的概率 其中S 表示锥体的底面积,h 表示锥体的高表示锥体的高 ()()()1,0,1,2,,n kk kn nP k C p p k n -=-= 球的表面积公式球的表面积公式台体的体积公式台体的体积公式24πS R = ()112213V h S S S S =++ 球的体积公式球的体积公式其中12,S S 分别表示台体的上底、下底面积,分别表示台体的上底、下底面积,34π3V R = h 表示台体的高表示台体的高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表示球的半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i 是虚数单位,则()()12i i -+-=2, A ,3i -+ B ,13i -+ C ,33i -+ D ,1i -+ 3, 设集合{}{}22,340S x x T x x x =>-=+-£,则()R C S T =UA ,(]2,1-B ,(],4-¥-C ,(],1-¥D ,[)1,+¥ 3,已知,x y 为正实数,则为正实数,则A ,lg lg lg lg 222x y x y +=+B ,()lg lg lg 222x y x y +=gC ,lg lglglg222x yxy=+gD ,()lg lg lg 222xy x y=g4,已知函数()()()cos 0,0,f x A x A R w j w j =+>>Î,则“()f x 是奇函数”是“2pj =”的”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值是95,则,则 A ,4a = B ,5a = C ,6a =D ,7a = 6,已知10,sin 2cos 2R a a a Î+=,则tan 2a =A ,43B ,34C ,34-D ,43- 7,设ABC V ,0P 是边AB 上一定点,满足014P B AB =,且对于边,且对于边 AB 上任一点,恒有00PB PC P B PC ³uu r uu u r uuu r uuu r g g ,则,则 A ,90ABC Ð=o B ,90BAC Ð=o C ,AB AC =D ,AC BC = 8,已知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设函数()()()()111,2kxf x e x k =--=,则,则A ,当1k =时,()f x 在1x =处取到极小值处取到极小值B ,当1k =时,()f x 在1x =处取到极大值处取到极大值C ,当2k =时,()f x 在1x =处取到极小值处取到极小值D ,当2k =时,()f x 在1x =处取到极大值处取到极大值 9,如图,12,F F 是椭圆221:14x C y +=与双曲线2C 的公共焦点,,A B 分别是12,C C 在第二、四象限的公共点,若四边形12AF BF 为矩形,则2C 的离心率是的离心率是 A ,2 B ,3 C ,32D ,6210,在空间中,过点A 作平面p 的垂线,垂足为B ,记().Bf A p=设,a b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对空间任意一点P ,()()12,Q f f P Q f f P b a a b éù==éùëûëû,恒有12PQ PQ =,则,则A ,平面a 与平面b 垂直垂直B ,平面a 与平面b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45oC ,平面a 与平面b 平行平行D ,平面a 与平面b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60o11,设二项式531x x æö-ç÷èø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A ,则A =1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等于等于3cm13,设z kx y =+,其中,x y 满足20240240x y x y x y +-³ìï-+³íï--£î,若z 的最大值为12,则实数k = 14,将,,,,,A B C D E F 六个字母排成一排,且,A B 均在C 的同侧,则不同的排法共有则不同的排法共有种(用数字作答)数字作答)15,设F 为抛物线22:4C y x =的焦点,过点()1,0P -的直线l 交抛物线C 于,A B 两点,点Q 为线段AB的中点,若2FQ =,则直线l 的斜率等于的斜率等于 16,在ABC V 中,90C Ð=o,M 是BC 的中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题图)
M
2013-2017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历年真题之立体几何大题
(学生版)
1、(2013年)如图,在四面体A BCD
-中,,AD BCD ⊥平面 ,2,BC CD AD ⊥=BD M AD
=是的中点,P BM 是的中点,点Q 在线段AC 上,且3AQ QC =.
(Ⅰ)证明:PQ BCD //平面; ⅠⅠ()若二面角C BM
D --的大小为60 ,求BDC ∠的大小.
2、(2014年)如图,在四棱锥BCDE A -中,平面⊥ABC 平面
======∠=∠AC BE DE CD AB BED CDE BCDE ,1,2,90,02.
(Ⅰ)证明:⊥DE 平面ACD ; ⅠⅠ
()求二面角E AD B --的大小
3、(2015年)如图, 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 ∠BAC =90°, AB =AC =2, A 1A =4, A 1在底面ABC 的射影为BC 的中点, D 为B 1C 1的中点. (I)证明: A 1D ⊥平面A 1BC ;
(II)求二面角
A 1-BD -
B 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4、(2016年)如图,在三棱台ABC DEF -中,平面BCFE ⊥平面
,ABC =90ACB ∠ ,1,2, 3.BE EF FC BC AC =====
(1)求证:BF ⊥平面ACFD ;
(2)求二面角B AD F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A
C
D
A 1
B 1
C 1
A
D
C
B
E
F
5、(2017年)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PAD是以A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C∥AD,CD⊥AD,PC=AD=2DC=2CB,E为PD的中点.
(1)证明:CE∥平面PAB;
(2)求直线CE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P
A
B C D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