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欣赏》红高粱---罗汉大爷
高中语文-9.18《红高粱罗汉大爷》-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9.18《红高粱罗汉大爷》-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6b4f85a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a.png)
亲路上,把轿头余占鳌领着轿夫们起哄颠轿。行至青杀口,高粱
地里杀出劫道人,余占鳌送他上了西天,我奶奶遂对他有了好感。
•
三天后奶奶回门,又遇蒙面人,原来是救她一命的余占鳌。
两人激情迸发,在高粱地里相亲相爱,作天地之合。从此他就成
了我爷爷。几天后奶奶回来,李大头被人杀了,奶奶留住众伙计,
开始主持酒厂。我爷爷酒醉后被扔进空酒缸,恰好这时土匪秃三
可编辑ppt
1
红高粱 罗汉大爷
可编辑ppt
2
学习目标
• 1.掌握作者及《红高粱》的 相关知识。
• 2.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 环境描写的特点,深入理解 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编辑ppt
3
走进作者
• 莫言(1955年2月17日- ),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
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他自1980年代
可编辑ppt
9
自学指导语
•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 1.“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 2.课文是如何刻画罗汉大爷的形象的? • 3.罗汉大爷逃生后,为什么又回去拉骡
子?为什么最后又铲倒骡子?
可编辑ppt
10
自学检测
1.“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 ①“我”是一个隔了大半个世纪的事后叙述 者。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形成一种断裂又共时 的生命感受。
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
“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
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
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
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觉世界,天马行空般
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
高中语文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1a26bbbb67ec102de3bd890c.png)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文本助读】一、作者名片莫言(1956~),原名管谟业。
山东高密人。
小学五年级辍学后,回乡务农近十年。
1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1年开始创作,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1985年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国作家》1985年2期)轰动文坛。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代表作还有《金发婴儿》《红高粱》等。
先后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红高粱家族》等,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丰乳肥臀》等。
其中《红高粱》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他的早期作品注重表现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世界,达到了自然与感觉的奇妙和谐。
1985到1986年前后,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他开始文体实验,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1987年后又进入新的探索期。
激情勃发,画面五彩斑斓,语言无节制、夸诞等还是他不变的风格。
二、内容链接《红高粱》以抗战初期的山东高密的一个小山村为背景,叙述了一部民间自发的为生存而奋起反抗侵略的苦难历史。
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苦难,更是展示了中国人民豪放、顽强拼搏、爱国的品质,同时也讴歌礼赞了自由奔放、热血沸腾的生命,赞扬了我们的人民战胜这种苦难的精神,呼唤美好的新生活。
《红高粱》的叙事呈现出非常自由的时空结构,并不按照一般小说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情节。
节选部分是小说的第一章中的第二、三节。
节选部分前的情节(第一节):土匪司令余占鳌(我爷爷)带着儿子豆官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旁边的高粱地里等待伏击日本鬼子的车队。
节选部分后的情节(第四节):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埋伏;追叙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队伍(国民党系统的冷队长)一起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共同明誓,为罗汉大爷报仇,打日本鬼子;再追叙罗汉大爷怎样被日本鬼子活活剥皮杀害的。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红高粱》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红高粱》](https://img.taocdn.com/s3/m/6b5a0617f78a6529647d53b8.png)
答案
返回
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
文本助读
结构图示
小说通过对罗汉大爷由顺从到反抗过程
的叙述,塑造了一个忠厚老实,但为了自由
安宁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尊严,敢于反抗、 敢于斗争的农民形象,讴歌了他粗野不羁的 生命力和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精神。
2
小组合作
1.文中老太太的山东快书和县志的记载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山东快书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等待着英雄们的出场。县志记
久久地深埋,替而代之的,只是奴颜、懒惰、贪婪、阴谋……这一回,
被张艺谋一坛撒上一泡男儿猛“尿”的烈酒,全然凸显了出来。
听:喝了咱的酒哇/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哇/滋阴壮阳嘴不臭 /喝了咱的酒哇/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咱的酒哇/见了皇帝不磕头……
多畅快!多淋漓!这“滋阴壮阳”的“十八里红”高粱酒,不断地
整篇文章,而不可拘泥于某些词语,要善于找全文、全段的中心句、指
示句、过渡句、起首句、总结句,把握全文脉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找准内容要点,不遗漏,也不把无关紧要的内容筛选进去。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具体方法如下:
(1) 直接提取要点。可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
句,提取出这样的词语和句子,经过删改,可转化为自己的答案。(如本 题就可使用此法)
注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即
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 年入伍,在部队历任班长、教员、干事、 创作员等职。后转业到报社工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80 年开始创作。著有小说集《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和
冲破酒窖酒坛往外喷泻,银幕前,你感觉到这酒能够汇聚成滚滚浪涛,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9.18《罗汉大爷》ppt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9.18《罗汉大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e42f310912a2161479298a.png)
答案 léi/lěi/lèi diào/tiáo hú/hù/hū qiáng/qiǎng/jiàng zháo/zhāo/zhuó
2.辨形组词 掂 惦 踮 楸 锹 愀 揣 惴 湍 拆 柝 折 截 戳 戮
答案 hū tuó kuí jì ng yòu qiū guā liù zhou kē jiā
(2)多音字 累 强 累 赘 . 积累 . 劳累 . 坚强 . 勉强 . 倔强 . 调 着 调 虎离山 . 调 整 . 着 火 . 着 数 . 着 重 . 糊 糊 涂 . 糊 弄 . 糊 墙 .
(5) 有些事,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 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弃, 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明知没路了,却还在 前行,因为习惯了。 (6) 怕被伤害的人,永远抓不到真正的幸福; 怕伤害别人的人,永远都会被别人有意无意 的伤害。 (7)碎了一地的诺言,拼凑不回的昨天。 (8)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 人也闯不进去。
高中语文· 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
第18课
《红高粱》
——罗汉大爷
《红高粱》是最能反映莫言风格的一篇奇 作。小说以一块块的感觉画面组合而成,形 成一个以独特感觉为基础的“红高粱”世界。 无边无际的高粱地红成汪洋的血海,血海中, 有着生命的野合,有着活剐的血腥,有土匪 的出没,有英勇的伏击。 《红高粱》是以平民为主角的另类英雄传 奇,作者笔下的英雄并不是高大威猛、令人 无限敬畏的主体英雄,相反,他身上却有着 太多的人性弱点,因为他的平凡和普通,我 们感到了真正的英雄其实是与我们一样的, 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罗汉大
微感言:
莫言名句 (1)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 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 那根本就不是你的。 (2)一个人会落泪,是因为痛;一个人之所 以痛,是因为在乎;一个人之所以在乎, 是因为有感觉;一个人之所以有感觉,仅 因为你是一个人!
人教版语文选修课件(中国小说欣赏)第9单元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
![人教版语文选修课件(中国小说欣赏)第9单元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https://img.taocdn.com/s3/m/5769f20b866fb84ae45c8d3d.png)
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 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 至读《新华字典》。1976年8 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 岗之余依旧喂猪、种菜。1979年秋调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历任 保密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
女作《春夜雨霏霏》。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
点zhuì缀Βιβλιοθήκη è 鳄 鱼 è 鄂 博 上 è 腭
惊è 愕
3.解词义 花容月貌: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摇摇摆摆的样子。
麻木不仁:肢体麻痹,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
钝或漠不关心。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吃里扒外: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 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
4.辨用法 (1)收集 搜集 收集 废旧物品,大搞综合利用。 ①废旧公司________ ②为了了解敌情,须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 ________ 搜集 情报。 提示:二词都有把东西集合起来的意思,但“收集”只 是使聚集在一起,而“搜集”还有到处寻找、搜罗的过程, 然后才聚集在一起。
(2)终身 终生 终身 大事。 ①婚姻是一个人的________
爷爷)带着儿子豆官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旁边的高粱地里等待 伏击日本鬼子的车队。 《罗汉大爷》:(见节选) 节选后:节选部分后的情节(第四节):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 埋伏;追叙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队伍 (国民党系统的冷 队长)一起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共同盟誓,为罗汉大爷 报仇,打日本鬼子;再追叙罗汉大爷怎样被日本鬼子活活剥皮
【分析】
性格特 点 具体分析
说他诚实忠厚、勤劳耐苦,是因为他是“我家”的老 伙计,多年来一直为“我家”不怕苦不怕累地干活。 诚实、 “这是东家的牲口,不能拉。”“你珍贵着使唤,这 忠厚 两头骡子,是俺东家的。”这些话表现了他对“我家” 的忠心耿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红高粱----罗汉大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红高粱----罗汉大爷](https://img.taocdn.com/s3/m/4089891f5901020207409c8d.png)
(有何感受?)
一打:就听到背后响起一阵利飕的小风,随 即有一道长长的灼痛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他的背上。 二打:监工微笑不语,举起藤条又抽了一下 他的腰。
三打:长官又给他一藤条。
四打:监工在罗汉大爷脖子上抽了一藤条。
4、罗汉大爷反抗意识的描写
①一股紫红色的火苗,也在他空白的脑子里 缓缓地亮起来。
②那股紫红色的火苗时强时弱地在他脑子里燃 着,一直没熄灭。
③只有那簇紫红的火苗子灼热地跳跃着,冲击 着他的双耳嗡嗡地响。
④罗汉大爷脑子里的火苗腾一声的燃旺了,火 苗把他丢去的记忆照耀得清清楚楚,他记起半 天来噩梦般的遭际。
鲜嫩的高粱在铁蹄下断裂、倒伏, 倒伏断裂的高粱又被带棱槽的碌碡和不 带棱槽的石滚子反复镇压。各色的碌碡 和滚子都变成了深绿色,高粱的汁液把 它们湿透了。一股浓烈的青苗子味道笼 罩着工地。
感恩遇见!
红 高 粱
一部表现高密人民在抗日战争中 的顽强生命力和充满血性与民族 精神的经典之作。
•“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激荡在我的 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 英魂和冤魂。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 我愿扒出我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 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 伏惟尚飨!尚飨!”
——莫言
学习目标
中华民族之所以饱尝艰辛而不衰,历经 磨难而不屈,靠的就是磅礴正气的铮铮 铁骨,靠的就是白折不挠、自强不息的 民族精神。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家园, 即使物质条件再好也不会幸福。一个民 族如果精神家园缺失,即使经济成就斐 然,也难跻身于世界现代民族之林。而 中国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支撑就在于许 许多多具有民族精神的,热爱这片土地 的中国的“脊梁”。
1、概括分析人物性格。 2、理解小说主题,探究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小说欣赏》红高粱---罗汉大爷剖析
![《中国小说欣赏》红高粱---罗汉大爷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9716d95fbfc77da269b19d.png)
五、节选部分赏析 选文描写的是罗汉大爷,虽然不是作为主人公的“奶奶”“爷 爷”,但是作者对罗汉大爷的刻画,仍然是一丝不苟,很下功夫 的。作者开篇即说“刘罗汉大爷是我们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人 物”,而且扯出一段与“奶奶”暧昧不清的风流韵事,看似有些 “无聊”的“闲笔”,其实是有伏笔的。随后作者写到县志,写 到“农民刘罗汉”的“英雄事迹”: 农民刘罗汉,乘夜潜入,用铁锹铲伤骡蹄马腿无数,被捉获。翌 日,日军在拴马桩上将刘罗汉剥皮零割示众。刘面无惧色,骂不 绝口,至死方休。 而在文本中,刘罗汉几乎没有反抗,被拉到工地干活;面对恶劣 残酷的现实,他也忍气吞声;拉走黑骡,因为那是主人的财产 (如果他真和女主人有染,足见他对女主人的感情)。由此可见, 刘罗汉只是一般的饮食男女(和奶奶的一段韵事可佐证)。他铲 黑骡的腿,也并不是“乘夜潜入”,有意抗敌,更没有“铲伤骡 蹄马腿无数”(“无数”也有些夸张)。 小说的文本和“县志”,哪个叙述是“事实”呢?作者虚构了两 种“事实”让读者评判,为了什么目的呢?当然作者是偏向文本 的“事实”的。“县志”的陈述,是对革命战争以及其中人物传 统的“定义”,是历史教科书似的“事实”。而作者却要颠覆这 样的“事实”,颠覆以往对“战争”“英雄”的“定义”,从战 争的微观舞台──民间的视角,建构自己的叙述与评价体系,还
处女作:
1981《春夜雨霏霏》 成名作: 1986《红高粱家族》
代表作品:《红高粱》《檀香刑》《丰乳 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 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1981 成名作:《红高粱家族》 1986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1986年向汉语文学、 乃至世界文学奉献的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 被译为二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小说 通过“我”的叙述,展现了抗日战争年代 “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的一幕幕 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故事。爷爷、奶奶、 父亲、姑姑等先辈,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 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迸发着让子孙后代 相形见绌的传奇爱情。小说洋溢着丰富饱 满的想象,以汪洋恣肆之笔全力张扬着中 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通过这部作品,作 者把他的“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了世界文 学的版图上。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第18课《红高梁---罗汉大爷》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第18课《红高梁---罗汉大爷》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54778f76eeaeaad0f33000.png)
伴骡
救骡
铲骡不屈不挠、嫉恶如仇
顺从→反抗
探讨二:课文是如何写罗汉大爷由顺从到反抗的变化过程的?
(1)顺从——火起——逃跑——反抗
(2)你如何看待这样顺从、隐忍的罗汉大爷?
(3)选文是如何写罗汉大爷的反抗意识的?
(4)罗汉大爷怒骂、怒铲骡子的情节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选文是如何写罗汉大爷的反抗意识的?
结束语: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让我们努力学习、锻炼身体,成为中国的脊梁,这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三、初识罗汉大爷: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完善罗汉大爷名片:
姓名:
籍贯:
属性:
身份:
职责:
四、全面认识罗汉大爷:
1、回顾:如何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这一课,我们可以如何把握罗汉大爷这个人物形象?
3、罗汉大爷与骡子:
探讨一:快速浏览课文,尝试用几个短语概括罗汉大爷与骡子的故事,并分析罗汉大爷的性格。
护骡忠诚、隐忍、善良、坚韧、勤劳……
莫言在献词的最后一句以祭文的形式,用被酱油腌透了的心,祭奠祖宗,他是在为已经丧失了原始粗犷的生命活力、沉浸在名利中卑微苟活着的人们而羞愧。他是要寻根,寻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生命之根。
结合课文及中国历史你认为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根是什么?(欣赏视频“铭记2008”)
中华民族之所以饱尝艰辛而不衰,历经磨难而不屈,靠的就是磅礴正气的铮铮铁骨,靠的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支撑就在于许许多多具有民族精神的,热爱这片土地的中国的“脊梁”。
2018高中语文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教师用书《中国小说欣赏》!
![2018高中语文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教师用书《中国小说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c91b60562b160b4e767fcf65.png)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红高粱》是最能反映莫言风格的一篇奇作。
小说以一块块的感觉画面组合而成,形成一个以独特感觉为基础的“红高粱”世界。
从题材看,小说取材于作者家乡的抗日生活,写作目的也很明确,在小说结尾处作者表示:“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激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
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
伏惟尚飨!尚飨!”在小说里,作者以家乡的红高粱作为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觉记忆为笔锋,描写了家乡的抗日生活画面。
无边无际的高粱地红如血海,血海中,有着生命的野合,有着活剐的血腥,有土匪的出没,有英雄的伏击。
与以往的“抗日文学”不同,《红高粱》摒弃了种种思想框框的制约,抹去了单纯乐观的色调,把家乡的抗日生活重新放置在民族的自然发展和充满血腥的历史过程中去。
后来有人惊叹地评价,《红高粱》把抗日题材“拖出了困海”。
不仅如此,《红高粱》还为我国当代的“战争文学”拓出了一条新路。
节选部分前的情节是:土匪司令余占鳌(“我爷爷”)带着儿子豆官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旁边的高粱地里等待伏击日本鬼子的车队。
节选部分重点表现的是罗汉大爷从忍气吞声、沉默温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转变为一个愤怒、仇恨的反抗者的故事。
节选后的情节是: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埋伏,追述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队伍(国民党系统的冷队长)一起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共同盟誓,为罗汉大爷报仇,打日本鬼子;再追述罗汉大爷怎样被日本鬼子活活剥皮杀害的。
从罗汉大爷被日本人命令残酷剥皮而死开始,到余占鳌愤而拉起土匪队伍在胶平公路边上伏击日本汽车队,发动了一场全部由土匪和村民参加的民间战争,体现出一种民间自发的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暴力欲望,弱化了历史战争所具有的政治色彩,将其还原成了一种自然主义式的生存斗争。
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魁.首(kuí) 2.痉.挛(jìng) 3.楸.树(qiū)4.袒.露(tǎn) 5.血痂.(jiā) 6.铁锹.(qiāo)7.翌.日(yì) 8.桅.灯(wãi) 9.窸窣..(xī sū)(二)多音字1.累⎩⎪⎨⎪⎧ 积累.l ěi 劳累. l âi 果实累.累 l ãi 2.糊⎩⎪⎨⎪⎧糊.涂 h ú 糊.弄 h ù 糊.上墙缝 h ū 3.着⎩⎪⎨⎪⎧ 着.数 zh āo 着.火 zh áo 着.重 zhu ï 4.强⎩⎪⎨⎪⎧ 倔强. ji àng 强.劲 qi áng 勉强. qi ǎng 二、写准字形1.⎩⎪⎨⎪⎧ chu î 辍 学chu î 啜 泣点zhu ì 缀 2.⎩⎪⎨⎪⎧ qi ū 楸 树铁qi āo 锹 qi ǎo 愀 然3.⎩⎪⎨⎪⎧ 迟d ùn 钝 ch ún 纯 洁d ùn 炖 排骨4.⎩⎪⎨⎪⎧ ch āi 拆 开金tu î 柝 zh ã 折 叠5.⎩⎪⎨⎪⎧ b áo 薄 饼账b ù 簿6.⎩⎪⎨⎪⎧ j īng 茎 叶j ǐng 颈 椎病j īng 泾 渭分明三、辨析词语1.流传 留传1.踉踉跄跄:走路不稳。
高中语文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
![高中语文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https://img.taocdn.com/s3/m/c9e228d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d.png)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文本助读】一、作者名片莫言(1956~),原名管谟业。
山东高密人。
小学五年级停学后,回籍务农近十年。
1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1年开始创作,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1985年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国作家》1985年2期)轰动文坛。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代表作还有《金发婴儿》《红高粱》等。
前后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红高粱家族》等,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丰乳肥臀》等。
其中《红高粱》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他的初期作品注重表现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描述童年经历的乡村世界,达到了自然与感觉的奇异和谐。
1985到1986年前后,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阻碍,他开始文体实验,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表达,陌生化的处置,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1987年后又进入新的探讨期。
激情勃发,画面五彩斑斓,语言无控制、夸诞等仍是他不变的风格。
二、内容链接《红高粱》以抗战初期的山东高密的一个小山村为背景,表达了一部民间自发的为生存而奋起招架入侵的苦难历史。
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苦难,更是展现了中国人民豪放、顽强拼搏、爱国的品质,同时也歌颂礼赞了自由奔放、热血沸腾的生命,赞扬了咱们的人民战胜这种苦难的精神,呼唤美好的新生活。
《红高粱》的叙事呈现出超级自由的时空结构,并非依照一样小说的时刻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情节。
节选部份是小说的第一章中的第二、三节。
节选部份前的情节(第一节):土匪司令余占鳌(我爷爷)带着儿子豆官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隔壁的高粱地里等待伏击日本鬼子的车队。
节选部份后的情节(第四节):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埋伏;追叙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队伍(国民党系统的冷队长)一路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一起明誓,为罗汉大爷报仇,打日本鬼子;再追叙罗汉大爷如何被日本鬼子活活剥皮杀害的。
语文选修课件----《中国小说欣赏》红高粱---罗汉大爷
![语文选修课件----《中国小说欣赏》红高粱---罗汉大爷](https://img.taocdn.com/s3/m/48bc2fa180eb6294dc886c25.png)
②、情节暗示,强化人物成长。
罗汉大爷的性格在短短的几千字中是有所变化的。 莫言让我们相信,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 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罗汉大爷在故事的开端 和发展部分,依然是个平凡的农民。他只顾着念 叨自己的小本本,要为东家卖命。在监工的皮鞭 下,他忍气吞声,对拿着抽人藤条的监工心存恐 惧。“罗汉大爷一见这笑脸,脑子立刻就糊涂 了。”这种恐惧病症是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产生 的,是一个机体正常的人在特定情境下正常的条 件反射。但这种恐惧伴着情节的发展逐渐消失殆 尽,罗汉大爷在逃跑的中年人的激励下,鼓足勇 气逃脱了牢笼。当他为那两头忘恩负义的骡子而 激荡起复仇的火焰时,他已经完成了一次人格的 提炼和升华
四、节选部分前后的情节
《红高粱》的叙事呈现非常自由的时 空结构,并不按照一般小说的时间顺 序或逻辑顺序安排情节。节选部分是 小说的第二、三节。
节选部分前的情节(第一节):土匪 司令余占鳌(我爷爷)带着儿子豆官 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旁边高粱地里 等待伏击日本鬼子的车队。
节选部分后的情节(第四节): 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埋伏;追叙 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武 装(国民党系统)的冷支队长一 起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 共同盟誓,为罗汉大爷报仇,打 日本鬼子;再追叙罗汉大爷怎样 被日本鬼子活活剥皮杀害。
主要成就:20世纪中文小说100 强 大家文学奖 鼎钧双年文学奖 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代表作品:《红高粱》《丰乳肥 臀》
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三、概述小说故事内容
整个故事是这样的:“我奶奶”十九岁那年, 曾外祖父把她嫁给了十八里坡有麻风病的酒厂老 板李大头,换回一头骡子。迎亲路上,把轿头余 占鳌领着轿夫们起哄颠轿。行至青杀口,高粱地 里杀出劫道人,余占鳌送他上了西天,我奶奶遂 对他有了好感。
《中国小说欣赏》红高粱罗汉大爷解读
![《中国小说欣赏》红高粱罗汉大爷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eac6c32ed630b1c59eeb562.png)
②、情节暗示,强化人物成长。 罗汉大爷的性格在短短的几千字中是有所变化的。莫言让我们相 信,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罗汉 大爷在故事的开端和发展部分,依然是个平凡的农民。他只顾着 念叨自己的小本本,要为东家卖命。在监工的皮鞭下,他忍气吞 声,对拿着抽人藤条的监工心存恐惧。“罗汉大爷一见这笑脸, 脑子立刻就糊涂了。”这种恐惧病症是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产生 的,是一个机体正常的人在特定情境下正常的条件反射。但这种 恐惧伴着情节的发展逐渐消失殆尽,罗汉大爷在逃跑的中年人的 激励下,鼓足勇气逃脱了牢笼。当他为那两头忘恩负义的骡子而 激荡起复仇的火焰时,他已经完成了一次人格的提炼和升华。 “你怕了吗?畜生!你的威风呢?畜生!你这个忘恩负义吃里扒 外的混账东西!你这个里通外国的狗杂种!”罗汉大爷骂的是骡 子,但我们从他的语言里明显地能够品悟出另一重人事的含义。 因为有了语意双关,我们对作品内容的品读就变得深刻而丰富了。 罗汉大爷的倔强在他对骡子处以惩戒时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血 性男儿的秉性得到了充足的刻画。当然,我们从这个情节的暗示 里,已经看到了罗汉大爷作为平民英雄刚直勇猛的一面,这是一 次人格在危难中的精神洗礼。罗汉大爷用自己的行为捍卫了自己 的尊严,从而完成了自身由懦弱到奋争的真正成长。
③、多重对比,打造真实人性。 小说为了表现罗汉大爷的真实生存和成长状态, 运用了多处对比手法。比如罗汉大爷先前的退缩 忍让和后来的刚强勇猛,中年人的果敢机智、奶 奶的聪明机警、伪军的凶狠残忍和监工的蛮横无 理等等,都可以作为罗汉大爷的成长背景来看待。 尤其是这样的多重对比,使罗汉大爷形象的真实 性得到深刻的确认,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逐层递 进式的发展。“那边狗叫人喧,天亮了,从东边 的高粱地里,露出了一弧血红的朝阳,阳光正正 地照着罗汉大爷半张着的黑洞洞的嘴。”结尾一 段描写,成为罗汉大爷完成人格成长与塑造的结 论性表述。
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红高粱——罗汉大爷
![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红高粱——罗汉大爷](https://img.taocdn.com/s3/m/6e6553fc02020740bf1e9b41.png)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6年3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 一个农民家庭。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 霏》。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85年发表短篇小 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意。此后的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 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1986年发 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 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在经历《红高粱》的写作高峰 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分量的 长篇小说如《酒国》及《丰乳肥臀》等,不少的小说集如《红耳 朵》及《传奇莫言》亦先后在台湾推出。
文学史评《红高粱》 传统的小说制作都有一定的路数,其中一条就是对某些 固定主题和模式的重复。因而,在对小说的分类中,人们往 往用爱情小说、战争小说、武侠小说、黑幕小说等专用术语 来确定小说的性质。这种情形意味着小说创作总是在重复过 去同类性质小说的模式,并由此花样翻新,讲述着本质相似 内容不同的故事,从深层意义上说,创作就是一种变相的复 制。《红高粱》的文本设计也是从复制开始的。这部小说的
里。伏惟尚飨!尚飨!”在小说里,作者以家乡的红高粱作为 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觉记忆为笔锋,描写了家乡的抗日生活画 面。无边无际的高粱地红如血海,血海中,有着生命的野合, 有着活剐的血腥,有土匪的出没,有英雄的伏击。与以往的 “抗日文学”不同,《红高粱》摒弃了种种思想框框的制约, 抹去了单纯乐观的色调,把家乡的抗日生活重新放置在民族的 自然发展和充满血腥的历史过程中去。后来有人惊叹地评价, 《红高粱》把抗日题材“拖出了困海”。不仅如此,《红高 粱》还为我国当代的“战争文学”拓出了一条新路。
3.“中年人把那盒烟装进监工口袋里。监工好像全 无觉察,哼了一声,用手掌压压口袋,转身走了。”这里 为什么不亮“中年人”的身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多重对比,打造真实人性。
小说为了表现罗汉大爷的真实生存和成长状态,运 用了多处对比手法。比如罗汉大爷先前的退缩忍让 和后来的刚强勇猛,中年人的果敢机智、奶奶的聪 明机警、伪军的凶狠残忍和监工的蛮横无理等等, 都可以作为罗汉大爷的成长背景来看待。尤其是这 样的多重对比,使罗汉大爷形象的真实性得到深刻 的确认,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逐层递进式的发展。 “那边狗叫人喧,天亮了,从东边的高粱地里,露 出了一弧血红的朝阳,阳光正正地照着罗汉大爷半 张着的黑洞洞的嘴。”结尾一段描写,成为罗汉大 爷完成人格成长与塑造的结论性表述。
小说的文本和“县志”,哪个叙述是“事实”呢?作者虚构了 两种“事实”让读者评判,为了什么目的呢?当然作者是偏向 文本的“事实”的。“县志”的陈述,是对革命战争以及其中 人物传统的“定义”,是历史教科书似的“事实”。而作者却 要颠覆这样的“事实”,颠覆以往对“战争”“英雄”的“定 义”,从战争的微观舞台──民间的视角,建构自己的叙述与 评价体系,还“战争”“英雄”本来的面目。
②、情节暗示,强化人物成长。 罗汉大爷的性格在短短的几千字中是有所变化的。莫言让我们
相信,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 罗汉大爷在故事的开端和发展部分,依然是个平凡的农民。他 只顾着念叨自己的小本本,要为东家卖命。在监工的皮鞭下, 他忍气吞声,对拿着抽人藤条的监工心存恐惧。“罗汉大爷一 见这笑脸,脑子立刻就糊涂了。”这种恐惧病症是在恶劣的生 存环境中产生的,是一个机体正常的人在特定情境下正常的条 件反射。但这种恐惧伴着情节的发展逐渐消失殆尽,罗汉大爷 在逃跑的中年人的激励下,鼓足勇气逃脱了牢笼。当他为那两 头忘恩负义的骡子而激荡起复仇的火焰时,他已经完成了一次 人格的提炼和升华。“你怕了吗?畜生!你的威风呢?畜生! 你这个忘恩负义吃里扒外的混账东西!你这个里通外国的狗杂 种!”罗汉大爷骂的是骡子,但我们从他的语言里明显地能够 品悟出另一重人事的含义。因为有了语意双关,我们对作品内 容的品读就变得深刻而丰富了。罗汉大爷的倔强在他对骡子处 以惩戒时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血性男儿的秉性得到了充足的 刻画。当然,我们从这个情节的暗示里,已经看到了罗汉大爷 作为平民英雄刚直勇猛的一面,这是一次人格在危难中的精神 洗礼。罗汉大爷用自己的行为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从而完成了 自身由懦弱到奋争的真正成长。
红高粱 罗汉大爷
五、节选部分赏析
农民刘罗汉,乘夜潜入,用铁锹铲伤骡蹄马腿无数,被捉获。 翌日,日军在拴马桩上将刘罗汉剥皮零割示众。刘面无惧色, 骂不绝口,至死方休。
而在文本中,刘罗汉几乎没有反抗,被拉到工地干活;面对恶 劣残酷的现实,他也忍气吞声;拉走黑骡,因为那是主人的财 产(如果他真和女主人有染,足见他对女主人的感情)。他铲 黑骡的腿,也并不腿无数”(“无数”也有些夸张)。
2.课文是如何刻画罗汉大爷的形象的?
①、环境烘托,凸显人物弱点。
罗汉大爷是个普通的农民。他为东家做事,眼界小得 和一般的百姓没有什么区别。当日本人要牵走东家的 骡子时,罗汉大爷表现得低三下四、卑贱低劣,毫无 男子汉的刚猛之气。小说里写道:“罗汉大爷一次一 次地扑向那个解缰绳的小个子伪军,但一次一次地都 被那个大个子伪军用枪筒子戳退。初夏天气,罗汉大 爷只穿一件单衫,袒露的胸膛上布满被枪口戳出的紫 红圆圈。”罗汉大爷太过软弱,在日伪的枪口下,他 敢怒而不敢言,被人骂做“老混蛋”也“一气不吭”; 当日本人要他牵骡子走时,他也只能选择屈从。在工 地干活这一段,作者进一步对罗汉大爷的窝囊、猥琐 做了细致刻画。他挨了别人的鞭子也不敢吱声,受了 各种气后甚至还“泪眼模糊”。这哪里有一点英雄的 样子?莫言这样缓慢的叙述节奏难免让性急的读者感 到憋闷,但正是因为有着残酷环境的充分烘托、铺垫, 我们才能相信这样的描写是真实而又刻薄的生活存在。 罗汉大爷的弱点因为有环境阴冷的基调而变得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