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立国之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为立国之本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迚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仸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进、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劣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人才。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十八大报告节选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这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

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教育的最基本功能是影响经济发展;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响政治发展;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

可以看出,无论个人、国家、民族要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国家立国之本。

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是一种实践的理论,主要内容是:对所有儿童一律实行义务免费公共教育;教育与物质生产相结合;教育必须确保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在教育过程中被赋予新的巨大作用。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品格、民族的个性与未来、社会的秩序与道德。

新中国建国六十多年来,教育事业是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新中国刚成立时,我们这个贫穷落后、有着4亿人口的大国,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小学
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高等教育在校学生为12万人,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总数为93万人。

1950年中国恢复招收来华留学生和派出留学生,当年共招收了33名来华留学生,派出了35人出国留学。

到08年,中国的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了3.58%,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5%,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全国普通高校共2263所,每年招生600多万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多万,毛入学率达到了23.3%。

全国在校学生总数达到2.6亿人,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总数1463万人。

2008年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已经超过了22万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近18万。

这些教育事业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两个跨越:一是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跨越;二是实现了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跨越。

同时,应该看到我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

并且民众对当前教育不满意的地方很多,问题涉及到诸多层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制度上的缺陷与弊病。

思想政治教育造就中国思想真空与文化沙漠,严重的说,我们正在成为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所谓素质教育在高考大棍下存在感并不强,应试教育正摧毁中华民族科技创新的根基;功利化倾向严重,教育的目的发生扭曲,偏重专业教育,忽视德育教育。

这些导致培养的学生只会考试,实践创新能力低下。

造成问题的原因大概在于应试教育扭曲教育的目的与方向;各级学校行政化、官僚化;教师整体道德素质整体在下降。

二是教育公平的问题。

我国自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来,教育公平的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教育普及率和受教育人口数量大幅度提高。

但从其相对性来讲,我国教育公平现状并不乐观,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产生了许多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社会大量学龄人员丧失受教育机会;高考制度与方式问题,包括高考中作弊问题、录取地区差异问题等;教育差距尤其教育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偏高;教育经费投入存在地域差异,尤其城乡差异;义务的均衡发展问题;教育特权、腐败、乱收费问题;高等教育问题,包括收费、就业等问题;贫困学生与弱势群体问题;少数民族教育问题。

出现这
些不公平问题的原因认为来自区域差异、阶层差距、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贪腐依然存在。

要切实解决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首先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然后要加大教育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机制;从制度和法制建设的高度治理教育腐败和教育乱收费,加强对教育特权的监管;全面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并且寻找更加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制度,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2010年7月29日中央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前路依然漫漫,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以及国家下大决心、大气力切实解决遇到的问题。

可以预见,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新的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