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算法系列(4):决策树

合集下载

机器学习-决策树-ppt

机器学习-决策树-ppt

例如:我们要对“这是好瓜吗”这样的问题进行决策时,通常 会进行一系列的判断:我们先看“它是什么颜色”,如果是“青 绿色”再看“它的根蒂是什么形态”,如果是“蜷缩”,我们在判 断“它敲起来是什么声音”,最后,我们得出最终的决策:这是 个好瓜,这个过程如下:
决策树的基本组成部分:决策结点、分支和叶子。
主要内容
决策树基本概念 基本流程 划分选择 剪枝处理
决策树

决策树基本概念
决策树是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各种分类算 法中,决策树是最直观的一种。在机器学习中也是一种常用方法。
我们希望从给定的训练集中学得一个模型用来对新示例进行 分类,这一分类过程称为“决策”过程。决策树是基于树结构进 行决策的。
一般而言,信息增益越大,则意味着使用属性a来进行划分所 获得的“纯度”(即分支节点所包含的样本尽可能属于同一类 别)
以下表的西瓜数据为例
以属性“色泽”为例,它有三个可能取值{青绿,乌 黑,浅白},记为:D1==青绿,D2=乌黑,D3=浅白算 D1包含{1,4,6,10,13,17}6个样例,其中正比例 P1=3/6,反比例P2=3/6;D2包含{2,3,7,8,9,15}6个 样例,其中正比例P1=4/6,反比例P2=2/6;D3包含 {5,11,12,14,16}5个样例,其中正比例P1=1/5,反比 例P2=4/5。
决策树算法
目前已有多种决策树算法:CLS、ID3、CHAID、C4.5、 CART、 SLIQ、SPRINT等。 著名的ID3(Iterative Dichotomiser3)算法是 J.R.Quinlan在1986 年提出的,该算法引入了信息论中的理论,是基于信息 熵的决策树分类算法。
决策树ID3算法
剪枝分为“预剪枝”和“后剪枝”。预剪枝是在 决策树生成过程中,对每个节点在划分之前先 进行估计,若当前节点的划分不能带来决策树 的泛化性能的提升,则停止划分并将当前节点 标记为叶节点。

分类与回归应用的主要算法

分类与回归应用的主要算法

分类与回归应用的主要算法分类与回归是机器学习中最基本的问题,它们都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算法进行处理。

以下是分类与回归应用中主要的算法:1. 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逻辑回归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类问题中的线性模型,它将数据映射到一个0到1之间的概率值,然后根据特定的阈值进行分类。

2. 决策树(Decision Tree):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分类算法,它将数据分成不同的子集,一旦达到某个条件便停止分割,然后根据叶节点的类别进行分类。

3. 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近邻是一种基于距离测量的分类算法,它通过找出最接近目标数据点的k个邻居来确定数据点的类别。

4.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超平面的分类算法,它通过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来划分数据,使得不同类别的数据离超平面最远。

5.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随机森林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的分类算法,它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来进行分类,最终通过投票或平均值来确定分类结果。

6.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类神经系统的分类算法,它通过一系列的层和节点来学习数据的特征,并最终输出类别。

7. 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线性回归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回归问题中的线性模型,它通过拟合一条直线来预测连续数值型变量的值。

8. 决策树回归(Decision Tree Regression):决策树回归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回归算法,它将数据分成不同的子集,一旦达到某个条件便停止分割,然后通过叶节点的平均值进行回归预测。

9. 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支持向量回归是一种基于超平面的回归算法,它通过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来预测连续数值型变量的值。

10. 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随机森林回归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的回归算法,它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来预测连续数值型变量的值,最终通过投票或平均值来确定预测结果。

决策树总结

决策树总结

决策树总结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在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决策树进行总结,包括其基本原理、构造方法、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

1. 基本原理决策树基于一系列的决策规则来完成分类或回归任务。

它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子集,并在每个子集上继续进行划分,直到得到满足某个条件的叶节点。

在每次划分时,决策树算法通过计算某个指标(如信息增益、基尼指数)来选择最优的划分属性。

最终得到的决策树可以被用于预测新样本的类别或者回归值。

2. 构造方法决策树的构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ID3、C4.5、CART等。

ID3算法通过计算信息增益来选择最优划分属性,但存在对取值数目较多的属性偏好的问题;C4.5算法在ID3的基础上引入了信息增益比,更好地处理了取值数目较多的属性;CART算法则根据最小化基尼指数来选择最优划分属性,适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

3. 优缺点决策树的优点在于简单易懂、可解释性强、适用于处理多类别问题、能处理连续属性等。

此外,决策树不需要对数据进行过多的预处理,而且在构建过程中能够自动选择重要特征。

然而,决策树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决策树容易过拟合,特别是当树的深度过大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剪枝操作或者限制决策树的最大深度来减少过拟合风险。

其次,决策树对于缺失值的处理不够灵活,常常需要进行数据填充。

最后,决策树算法对于噪声和异常值比较敏感,容易产生不稳定的结果。

4. 应用场景决策树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其中包括金融、医疗、市场营销等。

在金融领域,决策树可以用于信用评分、风险识别、投资决策等。

在医疗领域,决策树可以用于疾病诊断、药物治疗方案选择等。

在市场营销领域,决策树可以用于客户分群、推荐系统等。

总之,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通过一系列的决策规则来完成分类或回归任务。

决策树算法具有简单易懂、可解释性强、适用于多类别问题等优点。

然而,它也存在容易过拟合、对异常值敏感等缺点。

决策树在金融、医疗、市场营销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可以用于信用评分、疾病诊断、客户分群等任务。

决策树算法原理

决策树算法原理

决策树算法原理1 认识决策树1)决策树的生成过程一棵决策树的生成过程主要分为以下3个部分。

(1)特征选择:从训练数据众多的特征中选择一个特征作为当前节点的分裂标准,如何选择特征有着很多不同量化评估标准,从而衍生出不同的决策树算法。

(2)决策树生成:根据选择的特征评估标准,从上至下递归地生成子节点,直到数据集不可分时,决策树停止生长。

对于树结构来说,递归结构是最容易理解的方式。

(3)剪枝:决策树容易过拟合,一般都需要剪枝,缩小树结构规模、缓解过拟合。

2)基于信息论的3种决策树算法划分数据集的最大原则是使无序的数据变得有序。

如果一个训练数据中有10个特征,那么选取哪个作为划分依据?这就必须采用量化的方法来判断,量化划分方法有多种,其中一项就是“信息论度量信息分类”。

基于信息论的决策树算法有ID3、CART和C4.5等算法,其中C4.5和CART两种算法从ID3算法中衍生而来。

CART算法和C4.5算法支持数据特征为连续分布时的处理,主要通过使用二元切分来处理连续变量,即求一个特定的值——分裂值:特征值大于分裂值就走左子树,或者就走右子树。

这个分裂值的选取原则是使得划分后的子树中的“混乱程度”降低,具体到C4.5算法和CART算法有不同的定义方式。

ID3算法由Ross Quinlan发明,建立在“奥卡姆剃刀”的基础上,越是小型的决策树越优于大的决策树。

ID3算法中根据信息论的信息增益评估和选择特征,每次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特征作为判断模块。

ID3算法可用于划分标称型数据集,没有剪枝的过程,为了解决过度数据匹配的问题,可通过裁剪合并相邻的无法产生大量信息增益的叶节点(如设置信息增益阈值)。

使用信息增益其实是有一个缺点的,那就是它偏向于具有大量值的属性,就是在训练集中,某个属性所取的不同值的个数越多,那么越有可能拿它来作为分裂属性,而这样做有时候是没有意义的。

另外,ID3算法不能处理连续分布的数据特征,于是就有了C4.5算法。

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图像分类

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图像分类

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图像分类随着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图像分类已经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图像分类任务旨在将输入的图像归类到预定义的类别中。

这种技术对于自动驾驶、人脸识别、医学影像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以及它们在图像分类中的应用。

1.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SVM是一种二分类模型,但可以通过多个SVM模型来实现多类别的图像分类。

SVM的基本思想是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使得图像样本点在特征空间中能够被最大程度地分离出来。

SVM在图像分类中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尤其适用于特征空间高维、样本量小的情况。

2.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CNN 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在图像分类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CNN的关键是通过多层卷积、池化和全连接层来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并将其映射到最终的分类结果上。

CNN模型通常具有很好的参数共享性和抽象表示能力,可以处理大规模的图像数据集。

3.决策树(Decision Tree):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状结构的分类模型。

它通过一系列的决策规则来将图像分到不同的类别中。

决策树具有易于理解、可解释性强的特点,对于小规模的图像分类任务效果较好。

然而,当决策树的深度过大或者数据集过大时,容易出现过拟合的问题。

4.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的算法,它由多个决策树构成。

随机森林通过对每个决策树的预测结果进行投票,来确定最终的分类结果。

随机森林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对于大规模的图像分类任务效果较好。

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还有一些其他的算法也可以用于图像分类任务,包括朴素贝叶斯分类器、k近邻算法等。

这些算法的选择取决于数据集的特点、算法的性能要求和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图像分类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准备:首先需要收集和准备用于训练和测试的图像数据集。

C语言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决策树和神经网络

C语言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决策树和神经网络

C语言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决策树和神经网络在机器学习领域中,决策树和神经网络是两个广泛应用的算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实现这两个算法,并讨论它们在决策问题和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一、决策树算法的实现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分类算法,它通过树状结构来表示分类的决策过程。

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结构来表示决策树的节点,并使用递归来构建整个树。

1. 数据结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结构来表示决策树的节点,包含以下几个成员变量:- 分割特征:表示当前节点的特征- 分割阈值:表示当前节点的特征值划分的阈值- 左子树:表示当前节点的左子树- 右子树:表示当前节点的右子树- 叶子节点标签:表示当前节点为叶子节点时的分类标签typedef struct DecisionTreeNode {int feature;float threshold;struct DecisionTreeNode* left;struct DecisionTreeNode* right;int label;} DecisionTreeNode;2. 构建决策树使用递归的方法构建决策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选择最优特征:根据某种特征选择准则,选择最能降低不纯度的特征作为当前节点的分割特征- 按特征值划分数据:根据分割特征和阈值,将数据分为左子树和右子树两部分- 递归构建子树:对左子树和右子树分别进行递归构建,直到满足停止条件(如叶子节点标签纯度达到一定阈值)3. 决策过程构建好决策树后,我们可以使用它进行分类预测。

对于待预测的样本,从根节点开始依次比较当前节点的特征和阈值,根据比较结果选择左子树或右子树,直到到达叶子节点,叶子节点的标签即为预测结果。

二、神经网络算法的实现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的算法,它通过多层神经元和连接权值来实现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

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数组和矩阵来表示神经网络的结构和权值,并通过矩阵乘法和激活函数来进行计算。

音乐流派的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分类比较

音乐流派的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分类比较
音乐流派的多种机器学习模 型分类比较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数字技术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已经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 的潜力和价值,包括音乐分类。音乐流派识别是音乐信息检索和推荐系统的重要 部分,它帮助我们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进行分类。本次演示将比较几种主 流的机器学习模型在音乐流派分类任务上的表现。
4、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
4、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工作机制的算法,通过模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 号传递过程进行学习和预测。在音乐流派分类中,神经网络可以具有非常复杂的 结构和强大的表示能力,从而在处理复杂的音乐特征和非线性关系时表现出色。 全连接神经网络(Fully Connected Neural Networks, FCNNs)和卷积神经网 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s)
4、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
已被广泛应用于音乐分类任务。另外,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RNNs)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也常 被用于处理时间序列的音乐特征。
5、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5、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深度学习是神经网络的延伸和发展,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进行学习和预测。 在音乐流派分类中,深度学习模型如自动编码器(Autoencoders)、限制玻尔兹 曼机(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s, RBMs)和生成对抗网络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s)等已被用于提取音乐特征或者生 成新的音乐作品。深度学习模型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但是它们的性 能通常优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

决策树chaid 简书

决策树chaid 简书

决策树CHAID简介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解决分类和回归问题。

其中,CHAID(Chi-squared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ion)是一种基于卡方检验的决策树算法。

CHAID算法通过选择最佳的变量和切分点,构建一棵具有最小错误率的决策树。

本文将详细介绍决策树CHAID算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场景,并通过示例来演示如何使用CHAID算法进行分类问题的建模。

原理CHAID算法基于卡方检验,通过计算每个变量与目标变量之间的卡方统计量来选择最佳的变量和切分点。

卡方统计量衡量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具有较大卡方值的变量被认为与目标变量的相关性较高。

CHAID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集划分成不纯度最小的子集,直到满足停止准则为止。

不纯度通常使用Gini系数、信息熵或误分类率来度量,CHAID算法常用的是卡方检验。

步骤CHAID算法的步骤如下:1.选择目标变量:根据问题的需求,选择一个目标变量作为决策树的分类结果。

2.选择初始变量:从所有可用的自变量中选择一个作为初始变量。

3.计算卡方统计量:对于每个初始变量的每个可能取值,计算其与目标变量之间的卡方统计量。

4.选择最佳变量和切分点:选择具有最大卡方统计量的变量和切分点作为当前节点的分裂规则。

5.划分数据集:根据最佳变量和切分点将数据集划分为多个子集。

6.递归建树:对每个子集重复步骤2-5,直到满足停止准则为止。

7.剪枝:通过剪枝算法对决策树进行修剪,以防止过拟合。

8.输出决策树:将构建好的决策树输出为可视化的形式,便于理解和解释。

应用场景CHAID算法适用于分类问题和回归问题。

它在市场营销、医学诊断、风险评估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CHAID算法的应用场景:1.市场营销:根据顾客的特征(如年龄、性别、收入等),预测他们是否会购买某个产品,以便进行精准的营销策略。

2.医学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预测患者是否患有某种疾病,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决策树原理和简单例子

决策树原理和简单例子

决策树原理和简单例子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可以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

决策树的原理是基于一系列的规则,通过对特征的判断来对样本进行分类或预测。

下面将通过原理和简单例子来介绍决策树。

1. 决策树的原理决策树的构建过程是一个递归的过程,它将样本集合按照特征的不同取值分割成不同的子集,然后对每个子集递归地构建决策树。

构建决策树的过程是通过对特征的选择来确定每个节点的划分条件,使得信息增益或信息增益比最大。

2. 决策树的构建假设有一个分类问题,样本集合包含n个样本,每个样本有m个特征。

决策树的构建过程如下:(1) 若样本集合中的样本都属于同一类别,则构建叶子节点,并将该类别作为叶子节点的类别标签。

(2) 若样本集合中的样本特征为空,或者样本特征在所有样本中取值相同,则构建叶子节点,并将该样本集合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类别作为叶子节点的类别标签。

(3) 若样本集合中的样本特征不为空且有多个取值,则选择一个特征进行划分。

常用的划分方法有信息增益和信息增益比。

(4) 根据选择的特征的不同取值将样本集合划分成多个子集,对每个子集递归地构建决策树。

(5) 将选择的特征作为当前节点的判断条件,并将该节点加入决策树。

3. 决策树的例子假设有一个二分类问题,样本集合包含1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2个特征。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样本集合:样本1:特征1=0,特征2=1,类别=1样本2:特征1=1,特征2=1,类别=1样本3:特征1=0,特征2=0,类别=0样本4:特征1=1,特征2=0,类别=0样本5:特征1=1,特征2=1,类别=1样本6:特征1=0,特征2=0,类别=0样本7:特征1=1,特征2=0,类别=0样本8:特征1=0,特征2=1,类别=1样本9:特征1=1,特征2=1,类别=1样本10:特征1=0,特征2=1,类别=1首先计算样本集合的信息熵,假设正样本和负样本的比例都是1:1,信息熵为1。

选择特征1进行划分,计算信息增益:对于特征1=0的样本,正样本有2个,负样本有2个,信息熵为1。

决策树的构建步骤与技巧(四)

决策树的构建步骤与技巧(四)

决策树的构建步骤与技巧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它可以用来解决分类和回归问题。

在构建一个有效的决策树模型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决策树的构建步骤与技巧,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算法。

数据预处理在构建决策树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

这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特征选择等步骤。

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中的异常值进行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缺失值处理是指对数据中的缺失值进行填充或删除,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特征选择是指从所有特征中选择出对目标变量有较大影响的特征,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选择划分属性在构建决策树时,需要选择一个划分属性作为节点。

划分属性的选择对决策树的构建和预测性能有很大影响。

常用的划分属性选择指标包括信息增益、信息增益比、基尼指数等。

信息增益是指在已知划分属性的条件下,得到的信息量减少的程度;信息增益比是指信息增益除以划分属性的固有信息量,用来解决信息增益偏向于选择取值多的属性的问题;基尼指数是指在随机抽取一个样本的情况下,其类别标记被错误分类的概率。

构建决策树在选择划分属性之后,就可以开始构建决策树了。

决策树的构建过程是一个递归的过程,主要包括节点的选择和划分。

节点的选择是指在所有的特征中选择出对目标变量有较大影响的特征作为划分属性;划分是指根据划分属性的取值对数据集进行划分,生成子节点。

剪枝处理决策树的构建可能会导致过拟合问题,为了防止过拟合,需要对决策树进行剪枝处理。

决策树的剪枝包括预剪枝和后剪枝两种方式。

预剪枝是指在构建决策树的过程中,提前停止节点的划分;后剪枝是指先构建完整的决策树,然后通过剪枝来减小决策树的复杂度。

交叉验证在构建决策树模型时,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

交叉验证是一种常用的模型评估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

常用的交叉验证方法包括简单交叉验证、k折交叉验证、留一交叉验证等。

通过交叉验证可以选择最优的模型参数,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

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算法决策树算法(DecisionTreeAlgorithm)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挖掘和分类技术。

它把数据转换成一个树形结构显示出来,以便更加清楚的展示出数据的关联关系。

决策树算法是一种经典的分类算法,其将会把所有的数据属性进行分类,并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做出判定,最终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分类,从而实现数据的分类鉴定和挖掘。

决策树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从数据中自动学习出一组规则,然后根据这些规则来做出决策。

这种算法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和使用,也很适合与各种任务一起使用,如作为自动化分类和决策系统的一部分。

决策树算法建立在树状结构的基础上,它代表一组决策,每个决策有一定的判断标准,且标准是独一无二的,在每次判断时要根据训练数据里的不同情况来决定根据哪一个判断标准来进行分类。

决策树算法有着自己的优势,如它可以处理事先未知的概念的数据,比如如果有一个数据集包含多个相关的属性,而这些属性之间有着精确的联系,决策树可以非常容易地从一系列复杂的属性之中学习出一种分类规则,然后根据这些规则来做出分类决策。

此外,决策树算法的训练时间较短,而且可以很容易的显示出分类的过程,从而使得决策树算法具备可视化的优势,它可以轻松地展示出分类的结果。

决策树算法有着它自己特有的缺点,如它容易出现过拟合现象,这意味着在训练过程中,决策树可以一味地追求最大的正确率,而忽视掉样本外的情况,从而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另外,与其他算法相比,决策树算法需要较多的存储空间,因为它的模型包含了很多的特征,而且这些特征也是依次建立的,这样就需要更多的存储来支持这种复杂的模型。

决策树算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数据挖掘和分类任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的分类算法出现在市面上,但是决策树算法仍然是众多算法中的佼佼者,它可以从数据中自动学习出一组决策规则,并根据这些规则做出最终的决策,有助于实现有效的数据挖掘和分类。

决策树计算方法例题讲解

决策树计算方法例题讲解

决策树计算方法例题讲解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

它通过构建一棵树形结构来进行决策,每个内部节点表示一个特征,每个叶子节点表示一个类别或一个数值。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来详细讲解决策树的计算方法。

假设我们有一个数据集,其中包含了一些水果的特征(颜色、形状、纹理)以及对应的标签(是否为橙子)。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特征来构建一个决策树模型,能够根据水果的特征预测其是否为橙子。

首先,我们需要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训练集用于构建决策树模型,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的性能。

1.特征选择在构建决策树之前,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特征作为根节点。

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有信息增益、信息增益比、基尼指数等。

这里我们使用信息增益来选择特征。

信息增益衡量了在给定特征条件下,类别的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

具体计算信息增益的步骤如下:-计算整个数据集的熵(entropy):-首先,统计每个类别的样本数量。

-然后,计算每个类别的概率,并求和。

-最后,根据概率计算整个数据集的熵。

-对于每个特征,计算其对应的信息增益:-首先,针对该特征的每个取值,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子集。

-然后,计算每个子集的熵和权重,并求和。

-最后,用整个数据集的熵减去子集的熵和权重的乘积,得到信息增益。

选择具有最大信息增益的特征作为根节点。

2.构建决策树选择完根节点后,我们需要递归地构建决策树。

具体步骤如下:-对于每个内部节点,选择一个最佳的特征作为其子节点。

-将数据集根据该特征的不同取值划分为多个子集。

-对于每个子集,如果所有样本都属于同一类别,则将该子集设为叶子节点,并标记为该类别。

-否则,继续递归地构建决策树,直到满足停止条件(如达到预定深度或无法继续划分)。

3.决策树的剪枝构建完决策树后,我们需要进行剪枝操作,以避免过拟合现象。

剪枝可以通过预剪枝和后剪枝来实现。

-预剪枝:在构建决策树的过程中,在划分子集之前,先进行验证集的测试,如果测试结果不好,则停止划分,将当前节点设为叶子节点。

(一)《机器学习》(周志华)第4章决策树笔记理论及实现——“西瓜树”

(一)《机器学习》(周志华)第4章决策树笔记理论及实现——“西瓜树”

(⼀)《机器学习》(周志华)第4章决策树笔记理论及实现——“西⽠树”参考书籍:《机器学习》(周志华)说明:本篇内容为读书笔记,主要参考教材为《机器学习》(周志华)。

详细内容请参阅书籍——第4章决策树。

部分内容参考⽹络资源,在此感谢所有原创者的⼯作。

=================================================================第⼀部分理论基础1. 纯度(purity)对于⼀个分⽀结点,如果该结点所包含的样本都属于同⼀类,那么它的纯度为1,⽽我们总是希望纯度越⾼越好,也就是尽可能多的样本属于同⼀类别。

那么如何衡量“纯度”呢?由此引⼊“信息熵”的概念。

2. 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假定当前样本集合D中第k类样本所占的⽐例为p k(k=1,,2,...,|y|),则D的信息熵定义为:Ent(D) = -∑k=1 p k·log2 p k (约定若p=0,则log2 p=0)显然,Ent(D)值越⼩,D的纯度越⾼。

因为0<=p k<= 1,故log2 p k<=0,Ent(D)>=0. 极限情况下,考虑D中样本同属于同⼀类,则此时的Ent(D)值为0(取到最⼩值)。

当D中样本都分别属于不同类别时,Ent(D)取到最⼤值log2 |y|.3. 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假定离散属性a有V个可能的取值{a1,a2,...,a V}. 若使⽤a对样本集D进⾏分类,则会产⽣V个分⽀结点,记D v为第v个分⽀结点包含的D中所有在属性a上取值为a v的样本。

不同分⽀结点样本数不同,我们给予分⽀结点不同的权重:|D v|/|D|, 该权重赋予样本数较多的分⽀结点更⼤的影响、由此,⽤属性a对样本集D进⾏划分所获得的信息增益定义为:Gain(D,a) = Ent(D)-∑v=1 |D v|/|D|·Ent(D v)其中,Ent(D)是数据集D划分前的信息熵,∑v=1 |D v|/|D|·Ent(D v)可以表⽰为划分后的信息熵。

决策树的使用注意事项(四)

决策树的使用注意事项(四)

决策树的使用注意事项1. 什么是决策树决策树是一种用于分类和预测的机器学习算法。

它通过一系列的决策规则来对数据进行分类或预测。

决策树的节点代表一个属性,边代表属性值,通过沿着树的路径进行判断和决策,最终得出结果。

2. 选择合适的特征在构建决策树的时候,选择合适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特征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决策树的准确性和效率。

一般来说,应该选择那些与目标变量相关性较高的特征作为决策树的节点。

3. 数据预处理在使用决策树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处理缺失值、处理异常值、进行数据平衡等。

只有经过预处理的数据才能保证决策树的准确性。

4. 避免过拟合决策树容易出现过拟合问题,即模型在训练集上表现很好,但在测试集上表现很差。

为了避免过拟合,可以采用剪枝、设置最大深度、限制叶子节点最小样本数等方法。

5. 交叉验证为了验证决策树的准确性,可以使用交叉验证的方法。

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多次进行训练和测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这样可以避免模型在特定数据集上表现很好,但在其他数据集上表现很差的情况。

6. 对比其他算法决策树虽然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

在使用决策树之前,需要对比其他算法,选择最适合的算法。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结合多种算法来进行分类或预测。

7. 监督决策树的生长在决策树的生长过程中,应该密切监督其生长情况。

可以通过设置停止条件、观察节点的信息增益、观察节点的纯度等方法来监督决策树的生长。

8. 多样性集成为了提高决策树的准确性,可以使用集成学习的方法。

将多个决策树进行集成,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这样可以减小单个决策树的偏差,提高整体的准确性。

9. 结合领域知识在使用决策树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领域知识来进行特征选择、模型评估等。

领域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10. 持续优化决策树的使用并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续优化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参数、更新数据、监督模型的表现,以保证模型始终保持高准确性。

机器学习10大经典算法

机器学习10大经典算法

机器学习10大经典算法机器学习是指通过计算机算法从大量数据中获取知识或经验,用于模拟人类的学习能力和决策过程。

在机器学习领域中,有许多经典的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任务,包括分类、聚类、回归等。

下面将介绍机器学习领域中的十大经典算法。

1. 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线性回归是最基础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用于建立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通过拟合一条最佳拟合直线,来预测新的输入数据的输出值。

2. 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逻辑回归用于处理二分类问题,通过拟合一个Sigmoid函数来预测新的输入数据的输出概率。

逻辑回归比较简单且计算速度快,是许多实际问题中的常用算法。

3. 决策树(Decision Tree):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状结构的分类算法,通过一系列的选择和分割策略将输入数据进行分类或者回归。

决策树易于理解和解释,并且在处理非线性关系的问题时表现良好。

4.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通过组合多个决策树进行分类和回归。

随机森林能够解决决策树容易过拟合的问题,并且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准确度。

5.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常用的二分类算法,通过将样本数据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并在该空间中寻找一个最优超平面来进行分类。

支持向量机在处理线性和非线性问题时表现出色。

7. 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朴素贝叶斯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分类算法,它假设特征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该算法通过计算给定特征的条件概率,来对新的输入数据进行分类。

8. K均值聚类(K-Means Clustering):K均值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通过将数据点分为K个簇,使得簇内的数据点相似度较高,而簇间的相似度较低。

K均值聚类适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寻找数据内在结构的问题。

9.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的机器学习模型,由多层神经元相互连接而成。

决策树算法应用和结果解读

决策树算法应用和结果解读

决策树算法应用和结果解读
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中。

该算法通过构建一棵树形结构,对数据进行有序、层次化的划分,以预测输出结果。

以下是决策树算法的应用和结果解读:
应用:
1. 分类问题:决策树算法可应用于二分类或多分类问题。

通过构建决策树模型,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树的节点和分支规则,对新的输入数据进行分类预测。

2. 回归问题:除了分类问题外,决策树算法也可应用于回归问题。

通过构建决策树模型,对连续的输出变量进行预测,根据树的节点和分支规则,对新的输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解读:
1. 树形结构:决策树算法的结果通常以树形结构的形式展示,树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特征或属性测试,分支代表测试结果,叶子节点代表最终的分类或回归结果。

2. 特征重要性:在决策树模型中,每个特征在决策树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可以被评估和解读。

特征的重要性通常可以通过特征的分裂信息、基尼不纯度等指标来衡量。

3. 分类结果:对于分类问题,决策树的结果可以展示各类别在每个节点上的分布情况,以及每个分支所代表的类别。

通过观察树的节点和分支规则,可以了解不同类别之间的划分依据。

4. 回归结果:对于回归问题,决策树的结果可以展示每个节点的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异,以及每个分支所代表的预测值范围。

通过观察树的节点和分支规则,可以了解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关系。

总之,决策树算法的应用广泛,结果易于解读。

通过观察决策树的树形结构和特征重要性、分类或回归结果,可以对数据集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预测。

决策树名词解释

决策树名词解释

决策树名词解释
决策树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方法,它基于统计学属性的分析,能够给出根据已有的数据集合,让用户更好地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它可以被用于多种应用,尤其是在实时情况下,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并迅速做出最准确的决定时。

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中,决策树是一类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可以推断出特征(也称属性)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决策的目的。

决策树的结构非常类似于一个递归分支,由根节点(root node)、分支(branch)和叶节点(leaf node)组成,不同的节点代表着不同的特征,分支上的节点表示特征之间的关系,而叶节点则代表最终的决策结果。

决策树可以实现更精确地预测,并且它通常能更容易地可视化。

决策树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很好地处理离散特征和连续特征,而且不需要建立复杂的模型,它的实现过程也非常便捷。

当然,决策树也有缺点,比如在处理异常值时容易出错,另外决策树过于简单容易受到噪音和外界影响,有时甚至容易发生过拟合。

决策树算法有很多,包括ID3、C4.5、C5.0和CART等,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了解这些算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选择正确的算法以满足特定需求。

总而言之,决策树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关系,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对多种数据进行分析,而且具有可视化的优势,
可以更好地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数据关系。

不过,在使用决策树之前,开发人员首先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确定正确的决策树算法,以期获得更好的结果。

周志华《机器学习》课后答案——第4章.决策树

周志华《机器学习》课后答案——第4章.决策树

周志华《机器学习》课后答案——第4章.决策树
周志华⽼师的《机器学习》是⼀本⾮常难得的国内学者的好教材。

为了好好学习,博主决定啃⼀啃周⽼师书中的课后习题。

本⼈答案仅供参考,若有错误,请⼤神们不吝指教。

(本系列⽂章实时更新)
1.试证明对于不含冲突数据(即特征向量完全相同但标记不同)的训练集,必存在与训练集⼀致(即训练误差为0)的决策树。

答:不含冲突数据;决策树是按照特征来进⾏划分->可以得到每个叶节点中的样本的所有特征及标记完全相同的决策树->与训练集⼀致。

试析使⽤"最⼩训练误差"作为决策树划分选择准则的缺陷
答:使⽤"最⼩训练误差"作为决策树划分选择准则,由于使⽤的是训练集数据,可能会将训练特征中的⼀些异常或者偶然作为模型的⼀部分,导致过度拟合的问题。

试编程实现基于信息熵进⾏划分选择的决策树算法,并为表4.3中数据⽣成⼀棵决策树。

机器学习算法原理解析

机器学习算法原理解析

机器学习算法原理解析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的背后则是一系列高效的算法。

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语音识别等。

本文将对几个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简要的原理解析。

一、逻辑回归逻辑回归是一种分类算法,它的原理是利用逻辑函数来将数据归为不同的类别。

逻辑回归常用于二元分类问题,例如判断一封电子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

逻辑回归使用的是sigmoid函数,它的形式为:$$h_{\theta}(x)=\frac{1}{1+e^{-\theta^{T}x}}$$其中$x$为输入数据,$\theta$为待学习的参数。

当$h_{\theta}(x)>0.5$时,将数据预测为正例,当$h_{\theta}(x)<0.5$时,将数据预测为负例。

逻辑回归的目标是最大化似然函数:$$L(\theta)=\prod_{i=1}^{m}[h_{\theta}(x^{(i)})]^{y^{(i)}}[1-h_{\theta}(x^{(i)})]^{1-y^{(i)}}$$其中$m$为数据样本数,$y^{(i)}$为真实标签。

利用梯度下降法,我们可以求出最优的参数$\theta$,从而得到一个可用的分类器。

二、决策树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分类算法,它将数据根据一系列问题进行分类。

决策树的每个节点都是一个问题,每个分支代表一个回答,最终将数据分到叶子节点中。

决策树的生成过程分为两个步骤:选择最优属性和划分数据集。

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最优”的属性,将数据划分成更加纯净的子数据集。

划分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信息增益、信息增益比等。

信息熵是衡量数据纯度的一种指标,它的定义如下:$$H(p)=-\sum_{i=1}^{n}p_{i}\log_{2}p_{i}$$其中$n$为数据中类别数量,$p_{i}$为类别$i$出现的概率。

当数据越纯净,信息熵越小,因此我们需要选择能够使熵减小最多的属性进行划分。

决策树算法计算公式

决策树算法计算公式

决策树算法计算公式
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主要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

其计算公式如下:
1. 确定根节点:选择一个最优的特征作为根节点,将数据集根据该特征进行划分。

2. 按照特征选择信息增益(ID3算法)或信息增益比(C4.5算法)进行划分。

3. 递归地构建子树:对每个子节点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数据都被正确分类为止。

4. 剪枝:通过剪枝来防止过拟合。

决策树算法的核心在于选择最优的特征进行划分。

信息增益是衡量特征选择的指标,它表示一个特征能够提供的信息量。

信息增益越大,说明该特征对分类的贡献越大,选择该特征作为根节点的分类效果越好。

信息增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Gain(T, A) = Ent(T) - sum_{v=1}^{V} frac{|T_V|}{|T|} Ent(T_V)$
其中,$T$表示数据集,$A$表示要划分的特征,$V$表示该特征的取值集合,$T_V$表示数据集$T$中特征$A$取值为$V$的子集,$Ent(T)$表示数据集$T$的经验熵,$Ent(T_V)$表示子集$T_V$的经验熵。

C4.5算法使用信息增益比来选择最优特征,信息增益比的计算
公式为:
$Gain_ratio(T, A) = frac{Gain(T, A)}{IV(A)}$ 其中,$IV(A)$表示特征$A$的固有值,表示特征$A$能够提供的信息量。

其计算公式为:
$IV(A) = -sum_{v=1}^{V} frac{|T_V|}{|T|} log_2
frac{|T_V|}{|T|}$
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机器学习方法,其计算公式简单易懂,可以应用于各种分类和回归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对第i个子子结点,以D i为训练集,以A − A g为特征集,递归地调用用(1)~(5),得到子子树 T i,返回T。
3.2 C4.5
与ID3算法相似,C4.5算法对ID3算法进行行行了了改进,C4.5在生生成的过程中,用用信息增益比比来选择特 征
3.3 CART
分类树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Breiman)由特征选择、树 生生成及剪枝组成,既可用用于分类也可用用于回归。CART是在给定输入入随机变量量X条件下输出变量量Y 的条件概率分布的学习方方法。它假定决策树是二二叉树,内部取值为“是”(左分支支)和“否”(右分 支支)。 它的基本步骤为 1)决策树生生成:基于训练数据集生生成决策树,生生成的决策树要尽量量大大。 2)决策树剪枝:用用验证数据集对已生生成的树进行行行剪枝并选择最优子子树,这是用用损失函数最 小小作为剪枝的标准。 3.3.1 分类树 对分类树用用基尼系数(Gini index)最小小化准则,进行行行特征选择,生生成二二叉树。 具体算法步骤如下: 1)设结点的训练数据集为D,计算现有特征对该数据集的基尼指数。此时,对每一一个特征 A,对其可能取的每个值a,根据样本点对A = a的测试为"是"或者“否”将D分割为D 1和D 2两部 分,计算其基尼系数。 2)在所有可能的特征A以及他们所有可能的切分点a中,选择基尼系数最小小的特征及其对应 的切分点作为最优特征与最优切分点。依最优特征与最优切分点,从现结点生生成两个子子结 点,将训练数据集依特征分配到两个子子结点中去。 3)对两个子子结点递归地调用用上述两个步骤,直至至满足足停止止条件。 4)生生成CART决策树 3.3.2 回归树 首首先看一一个简单的回归树生生成实例例:
机器器学习算法系列列(4):决策树
本文文结合李李航博士士的《统计学习方方法》与周志华老老老师的《机器器学习》决策树部分,《统计学习方方 法》重理理论的证明推导,《机器器学习》注重讲解算法的特点与扩展。
INTRODUCTION
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数据挖掘中一一种基本的分类和回归方方法,它呈树形结构,在分类问题 中,表示基于特征对实例例进行行行分类的过程,可以认为是if − then规则的集合,也可认为是定义在 特征空间与类空间上的条件概率分布。下图是一一个简单的决策树示例例:
​ 决策树模型的主要优点是模型具有可读性,分类速度快。在学习时,利利用用训练数据,根据损失函 数最小小化原则建立立决策树模型;而而在预测时,对新的数据,利利用用决策树模型进行行行分类。主要的决 策树算法有ID3算法、C4.5算法和CART算法。 一一个性能良好的决策树,是一一个与训练数据矛矛盾较小小的决策树,同时又又具有很好地泛化能力力力。言言 外之意就是说,好的决策树不不仅对训练样本有很好的分类效果,对于测试集也有较低的误差率。 一一个决策树的学习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特征选择、决策树的生生成以及决策树的修剪。
2.4 基尼系数
分类问题中,假设有K个类,样本点属于第k类的概率为p k,则概率分布的基尼系数定义为 Gini(p) =
k=1∑ p k (Fra bibliotek − p k ) = 1 − ∑ p 2 k
k=1
K
K
若样本集合D根据特征A是否取某一一可能值a被分割成D 1和D 2两部分,即 D 1 = {(x, y) ∈ D | A(x) = 0} , D 2 = D − D 1 则在特征A的条件下,集合D的基尼指数定义为 Gini(D, A) = | D1 | | D2 | Gini D 1 + Gini D 2 |D| |D|
{x | x
(j)
≤ s , R 2 ( j, s ) =
}
{x | x
(j)
>s
}
1 ∑ y , x ∈ R m , m = 1, 2 Nm x ∈ R ( j , s ) i i 2
3)继续对两个子子区域调用用步骤(1),(2),直至至满足足停止止条件。 4)将输入入空间划分为M个区域R 1, R 2, · · · , R M,在每个单元R m上有一一个固定的输出值c m, 生生成决策树:
二二、特征选择
2.1 特征选择问题
若利利用用一一个特征进行行行分类的结果与随机分类的结果没有很大大差异,则称这个特征是没有分类能力力力 的。特征选择的准则是信息增益或信息增益比比。直观上,若一一个特征具有更更好的分类能力力力,或者 说,按照这一一特征将训练数据集分割为子子集,使得各个子子集在当前条件下有最好的分类,那么就 更更应该选择这个特征。信息增益可以表示这一一直观的准则。
K
H (D ) = −

k=1
| Ck | |D|
log 2
| Ck | |D|
2)计算特征A对数据集D的经验条件熵H(D | A) | D ik | | D ik | H Di = − ∑ ∑ log 2 | Di | i=1 | D | i = 1 | D | k = 1 | Di |
n
H ( D | A) = 3)计算信息增益

| Di |
( )
n
| Di |
K
g(D, A) = H(D) − H(D | A)
2.3 信息增益比比
以信息增益作为划分训练数据集的特征,存在偏向于选择取值较多的特征的问题。使用用信息增益 比比可以对这一一问题进行行行校正。 信息增益比比表示特征A对训练数据集D的信息增益比比。g R(D, A)定义为其信息增益g(D, A)与训练数 据集D关于特征A的值的熵H A(D)之比比,即 g R ( D , A) = g(D, A) H A (D )
k=1
| C k | = | D | 。设特征A有n个不不同的取值a 1, a 2, · · · , a n,根据特征A
i=1
| D i | = | D | 。记子子集D i
中属于类C k的样本的集合为D ik,即D ik = D i ∩ C k,D ik为D ik的样本个数。 具体算法步骤如下: 1)计算数据集D的经验熵H(D)
min
j,s
[
min
c1
y i − c 1 ) 2 + min ∑ (y i − c 2 ) 2 ( c x ∈R (j,s) x ∈R (j,s)

1
i
2
i
2
]
遍历变量量j,对固定的切分变量量j扫描切分点s,选择使上式达到最小小值得对j, s 2)用用选定的对(j, s)划分区域并决定相应的输出值: R 1 ( j, s ) = c ˆm =
​ 接下来具体说说回归树是如何进行行行特征选择生生成二二叉回归树的。 假设X与Y分别为输入入和输出变量量,并且Y是连续变量量,给定训练数据集 D = {(x 1, y 1), (x 2, y 2), · · · , (x N, y N)} 我们利利用用最小小二二乘回归树生生成算法来生生成回归树f(x),即在训练数据集所在的输入入空间中,递归 地将每个区域分为两个子子区域并决定每个子子区域上的输出值,构建二二叉决策树,步骤如下: 1)选择最优切分变量量j与切分点s,求解
( )
( )
基尼系数Gini(D)表示集合D的不不确定性,表示经A=a分割后集合D的不不确定性。基尼系数越大大,样 本集合的不不确定性越大大,与熵类似。 从下图可以看出基尼指数和熵之半的曲线很接近,都可以近似地代表分类误差率。

三、决策树的生生成
3.1 ID3算法
ID3算法的核心心是在决策树各个结点上应用用信息增益准则选择特征,递归地建构决策树。 其具体方方法为:从根结点开始,对结点计算所有可能的特征的信息增益,选择信息增益最大大的特 征作为结点的特征,由该特征的不不同取值建立立子子结点;再对子子结点递归地调用用以上方方法,构建决 策树;直到所有特征的信息增益均很小小或没有特征可以选择为止止。最后得到一一个决策树。ID3相 当于用用极大大似然法进行行行概率模型的选择。但是ID3算法只有树的生生成,所以该算法生生成的树容易易 产生生过拟合。 其算法步骤如下: 1) 若D中所有实例例属于同一一类C k,则T为单结点树,并将类C k作为该结点的类标记,返回T; 2)若A = ∅,则T为单结点树,并将D中实例例数最大大的类C k作为该结点的类标记,返回T; 3) 否则,按算法5.1计算A中各特征对D的信息增益,选择信息增益最大大的特征A g; 4) 如果A g的信息增益小小于阈值ε,则置T为单结点树,并将D中实例例数最大大的类C k作为该结 点的类标记,返回T 5) 否则,对A g的每一一个可能值a i,依A g = a i将D分割为若干干非非空子子集D i,将D i中实例例数最大大 的类作为标记,构建子子结点,由结点及其子子节点构成树T,返回T
2.2 信息增益
2.2.1 熵 在信息论与概率统计中,熵表示随机变量量不不确定性的度量量。设X是一一个取有限个值得离散随机变 量量,其概率分布为 P X = x i = p i, i = 1, 2, · · · , n
(
)
则随机变量量X的熵定义为
n
H ( X) = −
i=1
∑ p ilogp i
若p i等于0,定义0log0 = 0,熵的单位为比比特或者纳特。 2.2.2 条件熵 H(Y | X)表示在已知随机变量量X的条件下随机变量量Y的不不确定性定义为X给定条件下Y的条件概率分 布的熵对X的数学期望
H ( Y | X) =
i=1
∑ p iH (Y | X = x i )
n
经验熵和经验条件熵:当熵和条件熵中的概率由数据估计(特别是极大大似然估计)得到时,所对 应的熵与条件熵分别称为经验熵和条件经验熵。 2.2.3 信息增益 信息增益表示得知特征X的信息而而使得类Y的信息的不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特征A对训练数据集D 的信息增益g(D, A),定义为集合D的经验熵H(D)与特征A给定条件下D的经验条件熵H(D | A)之 差,即 g(D, A) = H(D) − H(D | A) 一一般地,熵H(Y)与条件熵H(Y | X)之差称为互信息。决策树学习中的信息增益等价于训练数据集中 类与特征的互信息。 于是我们可以应用用信息增益准则来选择特征,信息增益表示由于特征A而而使得对数据集D的分类 的不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对数据集D而而言言,信息增益依赖于特征,不不同的特征往往具有不不同的信 息增益。信息增益大大的特征具有更更强的分类能力力力。 2.2.4 信息增益算法 根据信息增益准则的特征选择方方法为对训练数据集(或子子集)D,计算其每个特征的信息增益, 并比比较它们的大大小小,选择信息增益最大大的特征。 在描述算法前,先对符号进行行行说明: 设训练数据集为D, | D | 表示其样本容量量,即样本个数。设有K个类C k,k = 1, 2, · · · , K, | C k | 为 属于类C k的样本个数, ∑ K 的取值将D划分为n个子子集D 1, D 2, · · · , D n, | D i | 为D i的样本个数, ∑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