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 人教新课标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的使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 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使用。
2. 教学难点:面积的计算方法,面积单位的换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如教室的地面、黑板的表面等,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
2. 讲解面积的概念面积是表示一个平面图形所占据的平面空间大小的量。
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3. 讲解面积单位介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定义和用途。
4. 面积的计算(1)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边长的平方(2)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长乘以宽(3)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通过分割法、补全法等方法,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进行计算。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和计算,如测量课桌的面积、教室的面积等,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和拓展总结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布置相关练习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面积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面积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面积问题。
2. 加强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提高其换算能力。
3.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5.1《面积和面积单位》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5.1《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识别物体的表面大小。
2. 使学生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种面积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3. 面积的计算教学方法:1. 采用实物展示、图片观察、动手操作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面积的概念。
2. 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及其换算。
3. 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面积的概念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纸张,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 新课:讲解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面积是表示物体表面大小的量。
3. 练习:让学生找一找周围的物体,说出它们的面积。
第二课时:面积单位1. 导入:复习面积的概念,引入面积单位的学习。
2. 新课:讲解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种面积单位,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义。
3. 练习:让学生用面积单位测量周围的物体,并进行单位换算。
第三课时:面积的计算1. 导入:复习面积单位和单位换算,引入面积计算的学习。
2. 新课: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用面积单位进行计算。
3. 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面积,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面积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面积概念、面积单位和面积计算的理解程度。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和计算活动,观察他们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理解面积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与面积单位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够识别平面图形的面积。
2. 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种面积单位。
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估算和测量简单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认真操作的态度。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纸张,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提出面积的概念。
二、探究面积的含义(10分钟)1. 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含义。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面积,并举例说明。
三、学习面积单位(10分钟)1. 介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种面积单位。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不同面积单位的大小。
四、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估算和测量给定图形的面积。
2. 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计算。
五、总结(5分钟)总结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强调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纸张,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
动手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面积的计算和测量任务。
教学评价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操作能力。
成果评价:评估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面积单位进行计算和测量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和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深入理解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大小。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以上的教案中,"直观演示法"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案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70-74页。
二、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
学具:每小组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两张长方形彩色卡纸;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我们进行涂色比赛怎么样?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代表参加比赛,谁先全部涂完就代表哪组获胜。
(老师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故意给男生一张大白纸,给女生一张很小的白纸)。
下面开始比赛!这时男同学纷纷喊出:老师这样不公平!我们的这张纸大,女生的那张纸小。
师:对,要想公平的比赛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由于这两张纸面大小不同,只能终止现在的比赛。
下面用手摸一摸纸的表面。
还有那些物体有面,他们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样?我们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面积,理解含义。
(1)、通过物体表面感知面积①、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②、摸一摸:摸一摸数学书的上面,再来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么感觉?③、比一比:数学书的上面和文具盒的上面,那个面大?怎样比较的?(观察法、重叠法)④、再来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面和课桌的面那个小?⑤、黑板的表面和和刚才我们摸的物体的表面相比怎样?⑥、刚才通过观察和重叠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比较和计算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计算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面积计算方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简单图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换算。
2.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计算器、测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教材、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示例引入面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面积。
二、学习面积的定义(10分钟)通过展示图形,并引导学生从图形的面积变化中理解面积的含义。
三、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20分钟)1.讲解计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面积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2.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简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更复杂一些的图形如梯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面积概念(5分钟)通过简单问题复习上节课所学面积的概念。
二、面积单位的换算(20分钟)1.讲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演示如何通过换算关系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3.练习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三、综合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面积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学会了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
通过本次教学,相信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和计算能力会有所提升,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及面积单位的意义。
2. 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及进率。
3. 面积的测量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意义及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进率及换算、面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面积单位卡片。
2. 学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面积单位转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表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意义及测量方法。
3. 操练: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指定物体的面积,并进行单位换算。
4. 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 面积的测量方法: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
4.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面积单位及进率。
2. 判断题:判断面积单位的大小关系。
3. 计算题: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加强对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面积与面积单位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2. 面积单位: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物体的面积。
2. 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能够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灵活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认识,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面积计算器。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正方形卡片、长方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地面,思考如何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
2. 面积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3. 面积单位:介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和换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的计算方法3. 面积单位及换算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物体的面积:教室地面、书桌、黑板。
(2)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用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表示教室地面的面积,并进行单位换算。
2. 答案:(1)教室地面面积:80平方米;书桌面积:2平方米;黑板面积:3平方米。
(2)教室地面面积:80平方米 = 8000平方分米 = 800000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深刻理解了面积的概念,掌握了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面积单位及换算关系。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通用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通用3篇)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
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20(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物体的表面。
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
比一比,哪个表面大。
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
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
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第一组:圆形第二组:提问:(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
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
如下图所示。
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70-74页。
二、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
学具:每小组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两张长方形彩色卡纸;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我们进行涂色比赛怎么样?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代表参加比赛,谁先全部涂完就代表哪组获胜。
(老师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故意给男生一张大白纸,给女生一张很小的白纸)。
下面开始比赛!这时男同学纷纷喊出:老师这样不公平!我们的这张纸大,女生的那张纸小。
师:对,要想公平的比赛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由于这两张纸面大小不同,只能终止现在的比赛。
下面用手摸一摸纸的表面。
还有那些物体有面,他们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样?我们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面积,理解含义。
(1)、通过物体表面感知面积①、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②、摸一摸:摸一摸数学书的上面,再来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么感觉?③、比一比:数学书的上面和文具盒的上面,那个面大?怎样比较的?(观察法、重叠法)④、再来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面和课桌的面那个小?⑤、黑板的表面和和刚才我们摸的物体的表面相比怎样?⑥、刚才通过观察和重叠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的。
2. 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感知和体会面积的大小,并能用面积单位来计量。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的意义和运用3. 面积的计算方法4. 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意义和运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面积模型、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面积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面积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面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的。
3. 面积单位的认识: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让学生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和运用。
4. 面积的计算方法:讲解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5. 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面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的意义和运用3. 面积的计算方法4. 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巩固面积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面积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3. 拓展题:研究面积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例1)
教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例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3. 面积的测量和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际物体,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2. 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面积,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3.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物体的表面,如黑板、桌子、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2. 探究面积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一些物体的表面,思考面积的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3. 认识面积单位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通过展示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单位。
4. 面积的测量和计算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进行测量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课后作业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2. 实践作业:测量家中某个房间的面积,并计算出其大小。
七、板书设计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 面积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操作实践和讨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能力。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1《面积和面积单位》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1《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并能正确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3. 面积的测量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面积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实际面积的测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总结。
2. 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3.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面积单位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地面、墙面、桌面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对面积概念的兴趣。
2. 探究面积的概念(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形状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让学生认识到图形有大有小。
(2)提问:如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面积的概念。
3. 学习面积单位(1)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让学生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面积的测量方法(1)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学生分组实践,测量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
(3)总结测量面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
(2)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面积、计算书本的面积等。
6.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和测量方法。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7.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观察生活中的面积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使学生掌握了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和测量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能够运用这些单位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及换算。
2. 难点: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面积计算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具:面积模型,计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面积的概念1. 导入(5分钟)- 利用生活实例(如黑板的表面,桌子的顶面等)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 探究活动(10分钟)- 分组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表面,讨论面积的定义。
- 引导学生总结面积的定义。
3. 讲解与示范(10分钟)- 讲解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用面积单位来度量面积。
- 示范如何使用尺子等工具来测量面积。
4. 课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本封面的面积,并记录下来。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第二课时:面积单位及换算1. 复习导入(5分钟)-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面积的概念。
2. 探究活动(10分钟)- 让学生观察不同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 讨论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讲解与示范(10分钟)- 讲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 示范如何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4. 课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面积单位及换算方法。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本,了解他们对面积概念和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3. 总结与反思:听取学生在总结与反思环节的发言,评估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3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3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提供了思维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来展开的。
(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法(一)说教法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
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真真实实的.感受,实实在在的体验。
(二)说学法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1、出示两把不同的尺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人教版2022年优质三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人教版2022年优质三篇学习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材中面积这一部分知识。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通过让学生去摸去感知总结归纳出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实际大小,掌握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2、培育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认识面积1、谈话导入2、认识表面有大小请同学们摸一摸书本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面大?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3、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4、认识面积将上述两方面结合: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板书)5、区别面积与周长同学们擦窗子,擦的部分的大小是窗子的什么?同学们早锻炼在操场上跑步,跑一圈有长度又是指操场的什么?二、比较面积的大小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面积,那么怎么样比较他们的的大小呢?1、重叠比较请一学生演示用重叠法比较学具2、利用小方块比较重叠难以比较可以利用小方块比较(电脑演示)变换投影(方格大小不一样)指出:他们的比较标准不一样,要统一标准,这就是面积单位(板书)三、认识面积单位1、面积单位有哪些呢?同学们在说家的面积时也经用到了"平方',就是面积单位平方米的简称。
(板书)猜一猜还有哪些面积单位?(同桌互相说说)2、具体认识面积单位(1)认识1平方厘米让学生量边长,并举例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实际测量指定图形大小。
(2)认识1平方分米用1 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去量课桌面积,大家觉得怎样?学生量1平方分米的边长,并举例用1平方分米实际测量物体大小(3)认识1平方米猜一猜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如果测量教室面积,三种面积单位你选取哪一种?为什么?举出生活中1平方米大小的物体3、强化表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少,并用手比划一下大小。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正确地理解“面积”的意义。
2.能力目标:清楚地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情感目标:培养、发展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体会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
三、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米尺、白纸、铅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四、教学对象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单位对学生是全新的知识,而且这些概念较为抽象,容易混淆。
在本节课学生要完成教学任务比较困难,所以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发现,形成概念。
但要学生完全地掌握这些知识,还需要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教育,在教师层层推进的教学和媒体的逐一演示后,学生有条有理地掌握了知识。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愿望,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媒体设计:(1)“辨别图形面积”的设计,把图形面积用黄颜色涂出来,具体形象,简洁明了,巩固了“面积”的含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概念。
(2)“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张纸的大小”的媒体设计,比较了纸的大小,又引出了面积单位。
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3)“感知1平方厘米”的媒体显示,出示大约1平方厘米的物体,让学生产生具体的形象感知,分散了教学难点,效果明显。
(4)“感知1平方分米”的设计,媒体出示实物,让学生能具体感知1平方分米,突出了重点。
(5)“感知1平方米”的媒体演示,既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又进一步加深理解面积的含义。
(6)“练习”的媒体出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知识进行了巩固。
七、学习评价设计:1、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2、从实际操作、观察引入,先让学生人人动手摸摸、看看自己数学课本的封面和文具盒盖的面,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对面的大小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篇1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一、建立面积概念1、物体表面的大小(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
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察、重叠)(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
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
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平面图形的大小(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指名学生摸)(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
(板书课题:面积)二、认识面积单位1、设疑(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谁的面积大?为什么?(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你们发现了什么?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0~75页。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拼一拼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4.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1.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
2.每组一套(学具袋1:三张不同颜色的图形纸片;学具袋2:若干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学具袋3:若干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纸片)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上一节课,老师真开心!老师非常愿意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的和老师击一下掌!这么多同学都愿意啊,老师真荣幸!就让这位同学当代表吧!(击掌)在老师和这位同学击掌时,你发现了什么?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什么是面积(1)物体的面积(同时举起老师和同学的手)老师的手大其实是指手掌的表面大,这个同学的手小其实是指手掌的表面小。
那老师手掌的表面跟黑板表面比,谁大谁小?请你摸一下课本的封面和桌面,感觉一下谁大谁小?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出示课件: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海星表面的大小就是海星表面的面积,那硬币表面的大小呢?找一找我们周围物体的面积。
(2)封闭图形的面积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现在老师把这几个物体的面给请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就是长方形、不规则图形、圆形。
象这样首尾相连、密封起来的图形,叫封闭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尽管这一课时内容较抽象,为贯彻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应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根据这一理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我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不仅能让学生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
即一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1)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 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象,会应用常见的面积单位。
(3) 通过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教学课件和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长7厘米、宽3厘米的正方形。
一些彩纸做的手掌印。
学具:每四人一组,长方形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正方形边长8厘米长,7厘米、宽3厘米的正方形),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若干)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老师拿出一个手掌印,“同学们,这是老师给大家带的礼物,你来猜一猜,这是几年级小朋友的手掌印?”生1:一年级生2:二年级“为什么?”生:因为这个手掌印挺小的。
“老师看见有人张开五指在比划,老师让你比一比,谁还愿意来比划一下?你觉得是几年级的?”生:三年级,跟我们的手差不多大。
“对,这就是个三年级小朋友的手掌印,今天我们的课就从手掌印开始。
”“老师带来了好多这样的手掌印,但是有一个不是我们小朋友的,是老师的,谁能看出来?为什么?”生很快从一堆手掌印中找出,说,这个手掌印比其他的大。
“你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手掌印的?”生说,这个手掌印的面积比其他的要大。
“你们和他的意见一样吗?”生:一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题:面积)【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教学,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了铺垫。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物体表面的面积(1)摸一摸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感受什么是面积。
再摸一摸练习本的表面,格尺的表面,课桌的表面。
(2)比一比观察数学书的面和练习本的面,课本的面和课桌的面,黑板的面和大屏幕的面,比一比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你是怎么比较的,用的什么方法?(观察法、重叠法)(3)形成概念通过刚才的摸和比,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其实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板书)。
像我们刚才摸的数学书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大小就是……2、感知封闭图形的面积物体的表面不仅有大小之分,他们的形状也各不相同,看一看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是什么形状的。
我们把它们展示在大屏幕上,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我们也叫它封闭图形,这些封闭图形中谁最大,谁最小呢?师: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板书)3、揭示面积的概念通过我们的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面积。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
“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三、动手操作,统一面积单位1.用重叠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现在老师这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我想知道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你有什么好办法?生很快就能得到把两个图形的两条边重叠,再把多余的剪下来重叠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大。
2. 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提出操作要求: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学生操作。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2)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几个几。
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同理,用画格子的方法也可以,从而得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3.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课件展示刚才用正方形拼摆的两个长方形,把其中一个长方形扩大,但格子数不变,“同学们请注意看,还是原来的长方形大吗?”“不是,这边的面积大。
”“还是这么多个格子呀?”“但是这边的格子变大了,虽然数量没变,每个格子变大了,这个长方形就变大了。
”“噢,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你说的可真清楚!那我们在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时一定要注意什么问题?”“要选择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用一样的标准来测量。
”“那就是要选择统一的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基础上,教师先安排用重叠法就容易比较出面积大小的两个图形,再有意安排了两张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纸片,抓住了“究竟谁的面积大呢?”这一矛盾,向学生提出: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这样把学生置于矛盾的中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给学生一个较为宽阔的探索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从而引出要选择面积单位,给学生提供学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得出用小正方形比较合适,再通过课件展示,深刻的感受到要用统一的单位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才比较合适。
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在经历、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的培养目标。
】四、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师:数学家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才发现以一定标准的正方形的大小,作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你听说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1.认识1平方厘米老师手中这两个小正方形,你根据以前的知识,你觉得哪个是1平方厘米?请你能在学具袋2中找到1平方厘米的学具吗?用直尺量一量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记:让我们一起来记住今天的第一位新朋友吧!仔细看,用心记,把1 平方厘米印进你的脑海里,头脑中有1平方厘米了吗?找: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量:那些物体的表面可以用这个1平方厘米来测量?老师建议大家用这个1平方厘米来测量一下桌子表面的面积。
生:老师,这个太麻烦了,1平方厘米这么小,桌子的表面这么大,不行呀!师: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用您刚才拿的另一个小正方形来还差不多,估计那个就是1平方分米。
师:你很聪明,真会思考,这个就是1平方分米。
2.认识1平方分米、1平方米根据刚才得到的新知识,你觉得1平方分米有多大?找:在学具袋中找一找1平方分米的学具。
量:找得对不对呢?量一量它的边长。
找:身边那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测:课桌表面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分米,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的表面适合用1平方分米来测量?我们认识了两个面积单位,谁能描述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想象一下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
老师出示1平方米的纸,感知1平方米的大小。
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么大能站几个人。
请几位同学站到纸上。
【设计意图:“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
”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通过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五结合实践,综合运用1. 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 第76页第2题。
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3.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 小资料:有关各国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
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由此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联系题逐渐深入,目的让学生明白(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长度和面积的区别,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六、课后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如果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我们的操场,这个方法可行吗?【设计意图: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总之,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从实际生活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理想的发展。
】板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1平方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边长1米的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