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节 功和能教案 鲁科版必修2.doc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8 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8 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8 鲁科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2、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4、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二)能力目标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解决有关能量的问题;2、知道功和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功和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学会从功能角度去探索自然规律。

二、教学重点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

三、教学难点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得到能量的转化情况,并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举例法五、教学用具投影仪、CAI课件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初中我们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回忆一下该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新课教学1、能的概念(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把四幅图对比在同一幅画面上。

①流动的河水冲走小石块;②飞行的子弹穿过木板;③自由下落的重物在地上砸了一个坑;④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

(2)、分析概括图片中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都各自对物体做了功。

(3)、总结: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

(板书)(4)、同学们结合生活,举些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

张紧的弓能够做功,所以它具有能;电动机通电后能够做功,它具有能。

打夯机能做功,它具有能;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它具有能。

(5)、结合学生所举例子总结: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

例如:有形变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流动的空气具有动能等。

(6)、①演示:把弹簧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物体,用力向下拉物体,使弹簧伸长后释放,物体将向上运动。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1章功和机械能章末复习课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1章功和机械能章末复习课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章末复习课[体系构建][核心速填] 一、基本概念1.功: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表达式W =Fs cos α.2.功率:物理学中将力所做的功W 与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t 之比称为功率,表达式P =Wt(或P =Fv ).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表达式E k =12mv 2,是标(选填“标”或“矢”)量.4.重力势能:物体处于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量,表达式E p =mgh ,是标(选填“标”或“矢”)量.5.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二、基本规律1.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表达式:W =12mv 22-12mv 21.2.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表达式:12mv 21+mgh 1=12mv 22+mgh 2或mgh 1-mgh 2=12mv 22-12mv 21.功和功率的理解与计算(1)计算功时,要注意分析受力情况和能量转化情况,分清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恒力做功一般用功的公式或动能定理求解,变力做功用动能定理或图像法求解.(2)用图像法求外力做功时应注意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的物理意义,若横轴表示位移,纵轴表示力,则可用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功,例如图甲、乙、丙所示(丙图中图线为14圆弧),力做的功分别为W 1=F 1x 1、W 2=12F 2x 2、W 3=π4F 23或W 3=π4x 23.甲 乙 丙(3)计算功率时,要明确是求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若求瞬时功率应明确是哪一时刻或位置的瞬时功率,若求平均功率应明确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应注意区分公式P =W t 和公式P =Fv cos θ的适用范围,P =Wt侧重于平均功率的计算,P =Fv cos θ侧重于瞬时功率的计算.【例1】 (多选)(2018·全国卷Ⅲ)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 .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B .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C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D .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AC [根据位移相同,可得两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12v 0×2t 0=12×12v 0[2t 0+t ′+(t 0+t ′)],解得t ′=12t 0,则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中,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t 0∶⎝ ⎛⎭⎪⎫2t 0+12t 0=4∶5,A 正确.加速过程中的牵引力最大,且已知两次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两次中最大牵引力相等,B 错误.由题知两次提升的过程中矿车的最大速度之比为2∶1,由功率P =Fv ,得最大功率之比为2∶1,C 正确.两次提升过程中矿车的初、末速度都为零,则电机所做的功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重力做的功相等,故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1∶1,D 错误.][一语通关]利用图中阴影三角形和右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能够更快地求出时间的关系.1.(多选)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 s 内其速度与时间的图像和该拉力的功率与时间的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A .0~6 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30 mB .0~6 s 内拉力做的功为70 JC .合外力在0~6 s 内做的功与0~2 s 内做的功相等D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5 NABC [v ­t 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s 6=30 m ,A 正确.P ­t 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功,W 6=70 J ,B 正确.由动能定理知,2~6 s 内合外力不做功,C 正确.2~6 s 内物体做匀速运动,有F =F f ,P =Fv ,F f =53N ,D 错误.]动能定理的应用1速度和外力做功的代数和,使解题过程大为简化.但若研究对象在运动中受力情况不明,则无法用动能定理解题.所以应用动能定理时,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仍然是解题的关键.2.动能定理通过做功的多少和正、负来定量描述了物体动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间的转换关系.合外力做多少正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合外力做多少负功,物体就有多少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例2】 (2017·全国卷Ⅱ)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相距s 0和s 1(s 1<s 0)处分别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速度v 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

鲁科版必修二1.2《功和能》WORD教案03

鲁科版必修二1.2《功和能》WORD教案03

第2节功和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2、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4、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二)能力目标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解决有关能量的问题;2、知道功和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功和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学会从功能角度去探索自然规律。

二、教学重点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

三、教学难点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得到能量的转化情况,并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举例法五、教学用具投影仪、CAI课件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初中我们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回忆一下该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新课教学1、能的概念(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把四幅图对比在同一幅画面上。

①流动的河水冲走小石块;②飞行的子弹穿过木板;③自由下落的重物在地上砸了一个坑;④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

(2)、分析概括图片中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都各自对物体做了功。

(3)、总结: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

(板书)(4)、同学们结合生活,举些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

张紧的弓能够做功,所以它具有能;电动机通电后能够做功,它具有能。

打夯机能做功,它具有能;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它具有能。

(5)、结合学生所举例子总结: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

例如:有形变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流动的空气具有动能等。

(6)、①演示:把弹簧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物体,用力向下拉物体,使弹簧伸长后释放,物体将向上运动。

②分析:拉下物体,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1章功和功率第2节功和能教学案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1章功和功率第2节功和能教学案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1章功和功率第2节功和能教学案鲁科版必修2一、机械功的原理1.输入功、输出功和损失功输入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动,也就是W总输出功克服有用阻力所做的功,即W有用损失功克服额外阻力所做的额外功,即W额外三者关系W动=W阻=W有用+W额外或W输入=W输出+W损失2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总是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做功和能的转化1.能量表示一个物体具有对其他物体做功的本领。

2.功能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因此,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3.机械的作用人在使用机械做功时,做功的机械是将能量从一个物体传递或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1.自主思考——判一判(1)使用某一机械时,我们可以做到既省力又省位移。

(×)(2)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3)在高山上修盘山路是为了美观,让汽车多走路。

(×)(4)能够对外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

(√)(5)机械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机械能够产生能量。

(×)(6)能量的转化并不一定需要做功来完成。

(×)2.合作探究——议一议(1)2015年10月25日,举行的F1汽车大奖赛上,某赛车如图1­2­1所示,试分析在赛车加速阶段和匀速运动阶段能量转化的情况。

图1­2­1提示:赛车加速阶段,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在赛车匀速运动阶段,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装卸工人若将重物搬运到车上,通常采用下列方法:①用绳沿竖直方向匀速提拉重物放到车上。

②沿竖直方向匀速搬起,举高放到车上。

③利用光滑斜面将重物推上车。

图1­2­2比较上述方法中,工人所用的动力是否一样?动力做的功是否一样?重物的重力所做的功是否一样?提示:①②两种方法中的动力一样,大于第③种方法中的动力,由功的公式可知,三种方法中动力做的功相等;重物的重力及在重力方向的位移相等,所以三种方法重物的重力所做的功一样多。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1 机械功教案2 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1 机械功教案2 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1.1 机械功教案2 鲁科版必修2
一、教材依据: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二、教材分析:1、由于教材第四页图5.2-3中对功的定义式W=FLcosа的导出时,只说明
位移L是物体的位移,从而导致许多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误,应在教材的基础上将位移解释为力的作用点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是比较恰当的。

2、由于对功的物理意义的讲解是初步的,因而对正功、负功的讲解也是初步的,学生对其
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又无法用能量的转化来说明,可采用教材图和或来说明功的正、负表示能量的转化方向。

三、教学流程:复习初中知识(做功及其必要条件)→引入新问题(F、L的方向不在一条
直线上时,如何计算)→得出功的计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小结。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理解正功、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
3、知道合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

五、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式,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

七、教学难点:1、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方向的位移,学生易混淆,需讲透;
2、学生对负功意义的理解较困难。

八、实验器材: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
九、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

高中物理 1.2 功和能学案1 鲁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 1.2 功和能学案1 鲁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 1.2 功和能学案1 鲁科版必修2概念规律理解指导1. 功的原理(1)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这个结论叫机械功的原理,简称功的原理。

这一原理对任何机械都能适用。

在考虑摩擦力和机械本身重力时,功的原理可以表述为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总等于有用功W有用与额外功W额外之和,因此,功的原理可表示为W总=W有用+W额外(2)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却能获得其他好处。

首先,可以省力,换言之,可以由较小的力获得强大的力。

人们可利用简单机械将整座楼移走。

正是因为简单机械有这种作用,所以阿基米德才发出“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其次,可以提高工作质量,省时间,有了圆规(属于轮轴)才可能画出很正规的圆;有了旋转铅笔刀(也是轮轴),才能很快削出很规整的铅笔;有了刀(斜面)、剪钳(杠杆)、扳手(轮轴),才能使我们很快地做好日常各种工作。

第三,可以让人们工作得方便,我们天天都要升国旗。

试想,如果不用定滑轮,我们能简便地使国旗沿旗杆冉冉升起吗?没有楼梯(斜面),我们能方便地上到楼上吗?使用机械可以改变动力地大小、方向和动力作用点移动地距离,使用机械还可以改变做功地快慢,使用机械还能比较方便地完成人们不便直接完成地工作等。

正因为简单机械有许多作用,它帮助人们去生活、学习、工作,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所以尽管它不省功,人们还是经常地使用它。

2.关于功和能(1)能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对外界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各种物体都具有能,只是能有不同种的形式。

我们已经学过,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被压缩的弹簧和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我们人会对外界做功,同样具有能量——存储于体内地化学能。

(2)功和能的转化:做功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的改变,下面我们以“人将重物举高”这一生活现象为例,做出这一过程的流程图。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鲁科版 必修2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鲁科版 必修2

功和功率教学目标: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会计算有关功和功率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教学难点:功和功率的计算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功1.功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

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

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 ⑴按照定义求功。

即:W =Fs cos 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当20πθ<≤时F 做正功,当2πθ=时F 不做功,当πθπ≤<2时F 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⑵用动能定理W =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

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里求得的功是该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或者说是合外力做的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L 的细线悬挂而静止在竖直位置。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分别用水平拉力F 将小球拉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位置。

在此过程中,拉力F 做的功各是多少?⑴用F 缓慢地拉;⑵F 为恒力;⑶若F 为恒力,而且拉到该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

可供选择的答案有A.θcos FLB.θsin FLC.()θcos 1-FLD.()θcos 1-mgL解析:⑴若用F 缓慢地拉,则显然F 为变力,只能用动能定理求解。

F 做的功等于该过程克服重力做的功。

选D⑵若F 为恒力,则可以直接按定义求功。

选B⑶若F 为恒力,而且拉到该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那么按定义直接求功和按动能定理求功都是正确的。

选B 、D在第三种情况下,由θsin FL =()θcos 1-mgL ,可以得到2tan sin cos 1θθθ=-=mg F ,可见在摆角为2θ-时小球的速度最大。

实际上,因为F 与mg 的合力也是恒力,而绳的拉力始终不做功,所以其效果相当于一个摆,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装置叫做“歪摆”。

高中物理 第1章 功和机械能 第2节 功率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二册-鲁科版高一第二册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1章 功和机械能 第2节 功率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二册-鲁科版高一第二册物理教案

第2节 功率【学习素养·明目标】 物理观念:1.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功率的定义式P =W t进行有关的计算.2.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3.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含义.4.根据功率的定义式推导P =Fv ,并能用于分析、计算和解释现象.科学思维:通过各种机械的功率的探究和有关功率的测量,认识功率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一、功率的含义1.定义:力所做的功W 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 的比值.2.公式:定义式为P =W t .3.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表示做功快,即单位时间内做功多.4.单位: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用瓦特表示,简称瓦,符号为W,1 W = 1 J/s.二、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1.关系式当恒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时,P =Fv .2.公式P =Fv 中各物理量间的关系(1)功率P 一定时,物体的运动速度v 与力F 成反比.(2)物体的运动速度v 一定时,功率P 与力F 成正比.(3)力F 一定时,功率P 与物体的运动速度v 成正比.3.四种功率(1)功率大表示做功快,做的功一定多.(×) (2)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慢.(√) (3)速度大的运动物体功率一定大.(×) (4)汽车的速度越大,功率一定越大.(×) (5)机械发动机铭牌上的功率指实际功率.(×) (6)机车发动机的功率是指牵引力的功率.(√) 2.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功率就越大B .做功时间短的机械功率大C .完成相同的功,用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D .功率大的机械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会更多D [功率与做功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选项A 、B 错误;完成相同的功,用时越长,功率越小,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3.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P =W t知,力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B .由P =Fv 知,物体运动得越快,功率越大C .由W =Pt 知,功率越大,力做的功越多D .由P =Fv cos α知,某一时刻,即使力和速度都很大,但功率不一定大D [在公式P =W t中,只有P 、W 、t 中两个量确定后,第三个量才能确定,故选项A 、C 错误;在P =Fv 中,P 与F 、v 有关,故选项B 错误;在P =Fv cos α中,P 还与α有关,故选项D 正确.]功率的含义量转化的角度看,功率也是反映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2.功率是标量,虽然功率也有正、负之分,但功率的正、负只是用来表示是动力做功的功率还是阻力做功的功率,在应用中一般不强调功率的正、负.3.功率的计算公式P =W t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功率计算,求得的功率是这段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但在这段时间内,功率可能是变化的.[名师提醒]功率与功一样,都是标量,功有正、负,但在计算功率时一般只代入功的绝对值.体,在水平拉力F =6 N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3 s 运动了9 m .求:(1)力F 在3 s 内对物体所做的功;(2)力F 在3 s 内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3)在3 s 末,力F 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思路探究: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思路分析:(1)确定力F 作用下对应的物体位移.(2)求解3 s 末物体的瞬时速度,由瞬时功率计算式求瞬时功率.[解析] (1)根据功的定义式W =Fs 得,力F 在3 s 内对物体做的功为W =6×9 J=54 J.(2)由功率的定义式P =W t 得,力F 在3 s 内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 =543W =18 W. (3)在3 s 末,物体的速度为v ,由运动学公式s =v 2·t 可知,v =2s t=6 m/s.因此,力F 在3 s 末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为P =Fv =6×6 W=36 W.[答案] (1)54 J (2)18 W (3)36 W功率的理解(1)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与做功的多少没有关系.(2)应用公式P =W t求得的功率一般是平均功率.3如果Δt 时间内做的功是ΔW ,那么当Δt 很短很短时,P =ΔW Δt表示瞬时功率. 1.质量为M 的物体从高处由静止下落(物体未落到地面).若不计空气阻力,在第 2 s 内和第 3 s 内重力做功的功率之比为( )A .2∶3B .1∶1C .1∶3D .3∶5D [物体自由下落时,在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5,故由P =W t =mgh t可知,物体在第2 s 内和第3 s 内重力做功的功率之比为3∶5,故选项D 正确.]2.如图所示,质量m =2 kg 的物块在倾角α=37°的光滑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已知si 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求:(1)前2 s 内重力做的功;(2)前2 s 内重力的平均功率;(3)2 s 末重力的瞬时功率.[解析] (1)对物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F 合=mg sin α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得 a =g sin α=10×0.6 m/s 2=6 m/s 2前2 s 内物块的位移s =12at 2=12×6×22 m =12 m 前2 s 内重力做的功W =mgs ·sin α=2×10×12×0.6 J=144 J.(2)重力在前2 s 内的平均功率P =W t =1442W =72 W. (3)物块2 s 末的速度v =at =6×2 m/s=12 m/s重力在2 s 末的瞬时功率P =mgv sin α=2×10×12×0.6 W=144 W.[答案] (1)144 J (2)72 W (3)144 W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1)同体关系:关系式P =Fv 中的P 、F 、v 是对应于同一个物体的三个物理量,对于不在同一物体上的情况没有意义.(2)同时关系:P 、F 、v 三个量中任意一个物理量都是可以变化的,应用关系式P =Fv 进行分析时,这三个物理量一定要对应于运动物体的同一时刻.(3)同向关系:F 、v 是两个矢量,必须具有相同的方向,若二者方向不同,成一定夹角α时,该关系式变形为P =Fv cos α.2.机车启动的两种方式(1)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的运动过程这一启动过程的v ­t 关系图像如图所示.①只有当机车的牵引力与所受阻力大小相等时,机车才能达到最大速度,即v max =P F =P f. ②在加速过程中,加速度是逐渐减小的,如果知道某时刻的速度,就可求得此时刻的加速度.(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的运动过程这一启动过程的v ­t 关系图像如图所示.①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所以牵引力F =f +ma 定,当P=P 额时,匀加速运动的最大速度v max ′=P 额F =P 额f +ma 定. ②由v max ′=a 定t ′得,匀加速运动持续的时间t ′=v max ′a 定=P 额f +ma 定a 定. 【例2】 某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 kW ,汽车质量为5 t ,汽车在运动中所受阻力的大小恒为车重的0.1倍,g 取10 m/s 2.(1)若汽车以额定功率启动,则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当汽车的速度为5 m/s 时,其加速度是多少?(2)若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0.5 m/s 2启动,则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思路探究:解答有关机车的启动问题,关键是能够正确理解机车启动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相互制约关系.[解析] (1)当汽车的加速度为零时,汽车的速度v 达到最大值v m ,故最大速度为v m =P f =60×1030.1×5 000×10 m/s =12 m/s由P =Fv ,F -f =ma 可得速度v =5 m/s 时加速度为a =F -f m =P mv -f m =⎝ ⎛⎭⎪⎫60×1035 000×5-0.1×5 000×105 000 m/s 2 =1.4 m/s 2.(2)汽车以0.5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 m ′=P F ′=P f +ma ′=60×1030.1×5 000×10+5 000×0.5 m/s =8 m/s由于这一过程中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满足v m ′=v 0+a ′t ,故这一过程能维持的时间为t =v m ′-v 0a ′=8-00.5s =16 s. [答案] (1)12 m/s 1.4 m/s 2 (2)16 s机车启动的几个问题(1)机车的最大速度v max 的求法,机车达到匀速前进时速度最大,此时牵引力F 等于阻力f ,故v max =P F =P f.(2)匀加速启动最长时间的求法,牵引力F =ma +f ,匀加速阶段的最后速度v max ′=P 额ma +f ,时间t =v max ′a. (3)瞬时加速度的求法,据F =P v求出牵引力,则加速度a =F -f m. 3.质量为m 的汽车以恒定功率P 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率为v 1,当汽车以速率v 2(v 2<v 1)行驶时,汽车的加速度为( ) A.P mv 1 B.P mv 2 C.P v 1-v 2mv 1v 2 D.2P m v 1+v 2C [汽车以v 1匀速行驶时,受到地面阻力f =P v 1,当汽车的速率为v 2时,牵引力F =P v 2,此时加速度a =F -f m =P v 1-v 2mv 1v 2.] 4.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汽车的额定功率为100 kW ,质量为10 t ,设阻力恒定,且为车重的0.1,(g 取10 m/s 2)(1)求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2)若汽车以0.5 m/s 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3)若汽车以额定功率从静止启动后,当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 2时,速度多大?[解析] (1)当汽车速度最大时,a 1=0,F 1=f ,P =P 额故v max =P 额f =100×1030.1×10×103×10 m/s =10 m/s. (2)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a 2不变,v 变大,P 也变大,当P =P 额时,此过程结束.F 2=f +ma 2=(0.1×104×10+104×0.5) N=1.5×104 Nv 2=P 额F 2=1051.5×104 m/s≈6.7 m/s则t =v 2a 2=6.70.5s =13.4 s. (3)F 3=f +ma 3=(0.1×104×10+104×2) N=3×104Nv 3=P 额F 3=1053×104 m/s≈3.3 m/s. [答案] (1)10 m/s (2)13.4 s (3)3.3 m/s1.当两台机器正常工作时,相同时间内,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 )A .做功多B .做功少C .效率高D .以上都不对A [功率反映了机器做功的快慢.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机器所做的功,功率与功之间满足关系式W =Pt ,若时间t 相同,则功率P 大的机器做功多,选项A 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2.(多选)有关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动力机械铭牌上标明的是该机械的实际功率B .额定功率是动力机械工作时必须保持的稳定功率C .在较短的时间内,实际功率可以大于额定功率D .在较长的时间内,实际功率可以小于额定功率CD [动力机械铭牌上标明的是机械的额定功率,A 错误.额定功率是机械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但机械工作时实际功率可以小于额定功率,B 错误.在工作时,机械可以短时间超过额定功率工作,长时间工作必须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C 、D 正确.]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10 kg 的木箱,拉力F 与水平方向成60°角,F =2 N .木箱从静止开始运动,4 s 末拉力的瞬时功率为( )A .0.2 WB .0.4 WC .0.8 WD .1.6 WB [木箱的加速度a =F cos αm=0.1 m/s 2,4 s 末的速度v =at =0.4 m/s ,则瞬时功率P =Fv cos α=0.4 W ,B 正确.]4.假定额定功率为80 kW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 ,汽车质量为2×103kg ,如果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 2,运动过程中阻力不变,求:(1)汽车所受的恒定阻力大小;(2)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最长时间.[解析] (1)依题意:当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时,F 牵=f则:P 额=fv m 得:f =P 额v m=4×103 N. (2)在匀加速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牵-f =ma得:F 牵=f +ma =8×103N当汽车达到额定功率时P 额=F 牵v 得:v =P 额F 牵=10 m/s 匀加速时间:t =v a=5 s. [答案] (1)4×103 N (2)5 s。

高中物理 1.2 功和能学案3 鲁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 1.2 功和能学案3 鲁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 1.2 功和能学案3 鲁科版必修2【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原理,懂得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2.能举例说明功是能转化的量度。

3.知道机械做功的本质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初步学会用能量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功的原理和对功和能的理解,特别注意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知识要点】1.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这个结论叫机械功的原理,简称功的原理。

这一原理对任何机械都能适用。

在考虑摩擦力和机械本身重力时,功的原理可以表述为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总等于有用功W有用与额外功W额外之和,因此,功的原理可表示为W总=W有用+W额外2.能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或者说物体有对外做的本领,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能量是反映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而不是反映物体对外做功的多少。

能量以各种不同形式存在。

3.功与能之间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因此,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机械的作用【典型例题】例题1:关于机械功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做的功可以大于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B、使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做的功一定等于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C、使用机械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D、使用机械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解析: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做的功总是等于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A错。

B是正确的。

使用任何机械要省力就要费位移,要省位移就要费力,但不省功,C错,D是正确的。

例题2:斜面高与斜面长之比为1:6,不计摩擦时,用200N的力可将重 N的物体拉上斜面。

若拉力共做1800J的功,则物体升高 m.解析:先要进行受力分析,由于物体匀速运动则F合=0,沿斜面方向F=Gsinθ=Gh/L, G=1200N, h=1.5m答案:1200N, 1.5m【达标训练】1下列哪个实例说明做功改变了系统的内能:( B )A.用热水袋取暖B.用双手摩擦给手取暖C.把手放在火炉旁取暖D.用嘴对手呵气给手取暖2.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功就是能,功可以转化为能B.做功越多,物体的能越大C.能量转化中,做的功越多,能量转化越大D.功是物体能量的量度3.力对物体做功100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1章功和机械能习题课2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1章功和机械能习题课2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习题课2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习素养·明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动能定理及其应用.2.深刻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会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多过程问题.动能定理的理解1.动能定理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1)数量关系:即合外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合力的功,进而求得某一力的功.(2)单位关系:等式两侧物理量的国际单位都是焦耳. (3)因果关系: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2.动能定理叙述中外力的含意:定理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其他力.3.应用动能定理的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及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和各量关系.【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静置在水平光滑的平台上,系在物体上的绳子跨过光滑的定滑轮,由地面上的人以速度v 0向右匀速拉动,设人从地面上平台的边缘开始向右行至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处,在此过程中人所做的功为( )A .mv 202 B .2mv 202 C .mv 204D .mv 20C [人从地面上平台的边缘开始向右行至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处的过程中,当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时,沿绳方向的速度v =v 0cos 45°=2v 02,故此时质量为m 的物体速度等于2v 02,对物体由动能定理可知,在此过程中人所做的功为mv 24,选项C 正确.]运用动能定理应注意的事项(1)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一物体,或者是可以看作单一物体的物体系统. (2)当题目中涉及位移和速度而不涉及时间时,可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3)处理曲线运动中的速率问题时要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4)求变力做功问题优先考虑动能定理.1.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质量为m 的物体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物体在斜面最低点A 的速度为v ,压缩弹簧至C 点时弹簧最短,C 点距地面高度为h ,则从A 到C 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 )A .mgh -12mv 2B .12mv 2-mgh C .-mghD .-(mgh +12mv 2)A [由A 到C 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可得:-mgh +W =0-12mv 2,所以W =mgh -12mv 2,所以A 正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及应用(1)守恒观点:E k +E p =E k ′+E p ′(一定要选参考平面). (2)转化观点:ΔE k =-ΔE p (不需要选参考平面). (3)转移观点:ΔE 增=ΔE 减(不需要选参考平面). 2.应用机械能守恒的一般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单个物体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系统内有弹簧(2)根据受力分析和各力做功情况分析,确定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条件. (3)确定初、末状态的机械能或运动过程中物体机械能的转化情况. (4)选择合适的表达式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5)对计算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和说明.【例2】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轻绳绕过桌边的定滑轮与质量为M 的砝码相连.已知M =2m ,让绳拉直后使砝码从静止开始下降h (此时竖直绳长小于桌高)的距离,木块仍在桌面上,则此时砝码的速度为多大?思路探究:砝码、木块及轻绳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除砝码的重力做功外,还有绳的拉力对砝码做负功,对木块做正功,且二者之和为0,故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也可以运用动能定理来求解.[解析] 方法一 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设砝码开始离桌面的距离为x ,取桌面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则系统的初态机械能E 1=-Mgx系统的末态机械能E 2=-Mg (x +h )+12(M +m )v 2,由E 2=E 1得-Mg (x +h )+12(M +m )v 2=-Mgx又M =2m联立以上各式得v =233gh .方法二 利用动能定理求解设拉力对木块所做的功为W ,则拉力对砝码所做的功为-W ,对木块由动能定理得W =12mv 2对砝码由动能定理得Mgh -W =12Mv 2,联立以上两式得v =233gh .[答案]233gh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列方程时,选取的表达角度不同,表达式不同,对参考平面的选取要求也不一定相同.(2)应用机械能守恒能解决的问题,应用动能定理同样能解决,但其解题思路和表达式有所不同.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根长为l 的链条,链条沿桌边挂在桌外的长度为a ,链条由静止开始释放,求链条全部离开桌面时的速度.。

1. 2《功和能》教案(鲁科版必修2)

1. 2《功和能》教案(鲁科版必修2)

1.2《功和能》学案8【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原理,懂得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2.能举例说明功是能转化的量度。

3.知道机械做功的本质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学习重点】功的原理和对功和能的理解【知识要点】1.机械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总是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W=W阻=W有用+W额外或W输入=W输出+W损失动使用机械不能省功,列出方程Fl=GhF=G可见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注意: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2.做功和能的转化(1>功和能是不同的物理量.能是表征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物体的能都相应随之变化;做功是使物体能量发生变化的一种方式,物体能量的变化可以用相应的力做功量度.(2>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能量发生变化,不能理解为功变成能,而是通过力做功的过程,使物体之间发生能量的传递与转化.(3>力做功可以使物体间发生能的转化,但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自然界中,物体的能量在传递、转化过程中总是遵循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的.【典型例题】【例1】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功就是能,功可以转化为能B.做功越大,物体的能越多C.能量转化中做的功越多,能量转化越多D.功是物体能量转化的量度解读:功和能是不同的物理量.能是表征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物体的能都相应随之变化;做功是使物体能量发生变化的一种方式,物体能量的变化可以用相应的力做功来量度.故C、D正确,A错.做功越多,表明能量变化越大,故B错.【例2】工人在劳动中为了方便,利用一个斜面将一个重为106 N的机座升高了0.5 m.斜面长为4 m,若不计摩擦阻力,机座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沿斜面对机座的拉力有多大?解读:根据功的原理Fl=GhF=G=106× N=1.25×105 N.【达标训练】1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A、功就是能,功可以转化为能;B 、做功越大,物体的能越多;C 、能量转化中,做的功越多,能量转化越多;D 、功是物体能量的量度。

鲁科版必修2全册物理教案

鲁科版必修2全册物理教案

(必修)2第一章功和功率第一节机械功一、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的概念。

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能判断物体所受的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

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两种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功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功”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 教学重点、难点⑴重点:功的一般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判定物体所受的各个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总功的计算。

⑵难点:弄清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的位移是不同的;认识负功的物理意义;总功的计算。

二、案例设计(一)导入新课让全班学生动手操作:将各自的课桌右移约2cm.教师关注学生操作的方式,并把移动课桌这一具体问题转换为物理模型来讨论,用示意图分类展示在黑板上。

预测操作的方式:大部分学生会上提,小部分学生会平推、斜推、斜拉,如右图所示。

问题 1 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图(a)、图(b)恒力F是否做功,为什么?预测1 都有做功。

预测2 图(a)恒力F有做功,图(b)恒力F没有做功。

让学生回答,基本上能从初中学过做功的两个因素(即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入手。

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做功的两个要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也就是说,如果施力于某物体,并使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我们就说力对这个物体做了功。

那么,功应该如何求解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功的知识。

[板书]第1节机械功(二)新课教学[板书]1.机械功的定义:作用于某物体的恒力F与该物体沿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s的乘积叫做机械功。

问题2 若物体发生的位移为s,则图(a)、图(b)恒力F做的功各为多少?预测1都有做功,W=Fs。

2019-2020学年鲁科版物理必修二新素养同步讲义:第1章 第2节 功和能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鲁科版物理必修二新素养同步讲义:第1章 第2节 功和能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2节功和能1。

知道机械功的原理,理解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2。

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会用能量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用书P5]一、机械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总是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2.表达式:W动=W阻=W有用+W额外或写成W输入=W输出+W损失.3.结论:功的原理是机械的基本原理,是机械做功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实际上,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反而费功.1.(1)如果考虑摩擦和机械自身的重力,功的原理就不适用了.( )(2)实际上,使用任何几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3)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既省力同时又省距离.( )提示:(1)×(2)√(3)√二、做功和能的转化1.能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2.功和能之间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因此,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3.机械做功的本质:做功的机械是传递能量、实现能量转化的装置.机械做功,只能将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2.(1)能够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 )(2)机械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机械能够产生能量.()(3)能量的转化并不一定需要做功来完成.( )提示:(1)√(2)×(3)×机械功原理的理解及应用[学生用书P6]1.对功的原理表达式的理解(1)不使用机械时:W输入=W输出(或W动=W阻).(2)使用机械时:W动=W阻=W有用+W额外(或W输入=W输出+W损失).(3)功的意义①W动=W总表示动力对机械做的功;②W阻表示机械克服所有阻力做的功;③W有用=W输出表示机械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④W额外=W损失表示机械克服额外阻力做的功.2.“不省功"的理解(1)等于(即理想机械),是指使用机械做的功与不使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是相等的.(2)大于,即费功(即非理想机械),是指使用机械做的功比不使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多.3.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1)省力机械:千斤顶、螺丝刀、斜面、钳子、扳手、开瓶器等.(2)省位移的机械:自行车、理发剪、筷子、鱼竿等.(3)不省力也不省位移,只改变工作方式的机械:定滑轮、等臂杠杆等.命题视角1 机械功原理的理解(多选)对于机械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使用机械时,输入功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B.使用机械时,输入功一定不能小于输出功C.使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做的功一定不能小于输出功D.使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做的功等于机械输出功和损失功之和[解析]根据功的原理,动力对机械做的功即输入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选项A 错误;而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包括输出功和损失功两部分,所以动力对机械做的功等于输出功和损失功之和,且一定不小于输出功,选项B、C、D正确.[答案] BCD命题视角2 机械功原理的应用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位建筑工人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把水泥从一楼运到三楼,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这三种方法中:(1)所做的有用功分别是多少?(2)哪种方法所做的总功最多,是多少?哪种方法所做的总功最少,是多少?[解题探究] (1)题目中三种不同方法的目的是什么?(2)三种方法中有用阻力和无用阻力分别是什么力?[解析] (1)甲、乙、丙三位工人都是将重为400 N的水泥从一楼运到三楼,有用阻力相同,都为水泥的重力,故三人所做的有用功都为W有用=G水泥h=400×6 J=2 400 J.(2)工人甲做的总功为W=(G水泥+G桶+G人)h=(400+20+400)×6 J=4 920 J甲工人乙做的总功为W=(G水泥+G桶+G滑轮)h=(400+20+10)×6 J=2 580 J乙工人丙做的总功为W=(G水泥+G口袋+G滑轮)h=(400+5+10)×6 J=2 490 J丙可见,工人甲做的总功最多,为4 920 J,工人丙做的总功最少,为2 490 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第2节功和能教案鲁科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2、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二)能力目标
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解决有关能量的问题;
2、知道功和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功和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学会从功能角度去探索自然规律。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
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得到能量的转化情况,并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举例法
五、教学用具投影仪、CAI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初中我们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回忆一下该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新课教学
1、能的概念
(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把四幅图对比在同一幅画面上。

①流动的河水冲走小石块;
②飞行的子弹穿过木板;
③自由下落的重物在地上砸了一个坑;
④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

(2)、分析概括图片中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都各自对物体做了功。

(3)、总结: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

(板书)
(4)、同学们结合生活,举些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

张紧的弓能够做功,所以它具有能;
电动机通电后能够做功,它具有能。

打夯机能做功,它具有能;
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它具有能。

(5)、结合学生所举例子总结: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

例如:有形变的弹簧
具有弹性势能,流动的空气具有动能等。

(6)、①演示:把弹簧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物体,用力向下拉物体,使弹簧伸长后释放,物体将向上运动。

②分析:拉下物体,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松手释放后,弹簧缩短,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具有了动能,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即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③总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转化过程中守恒。

(7)、用多媒体展示几种现象,学生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

①水冲击水轮发电机发电。

机械能—电能;
②太阳出来,照耀森林。

太阳能—生物能。

③傍晚,电灯亮了。

电能—光能(内能)
过渡引言:上边我们分析了几个能量转化过程,并且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与之紧密相关的是做功,那么,功和能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2、功和能的关系
(1)、用多媒体展示下边几个过程
①人拉重物在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而运动;
②在水力发电厂中,水流冲击水轮机,带动水轮机转动;
③火车在铁路上前进。

(2)、师生共同分析
①中人对重物做功的过程中,人的生物能转化为物体的动能。

②在水力发电厂中,水流对水轮机的冲击,带动水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转动而做功,水流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③火车前进而做功,把油和煤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又把内能转化为火车的机械能。

在上述过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且都伴随着做功过程并板书。

八、巩固训练
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功就是能,功可以转化为能;
B、做功越大,物体的能越多;
C、能量转化中,做的功越多,能量转化越多;
D、功是物体能量的量度。

九、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并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意运用功和能的观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十、布置作业
十一、板书设计
功和能
1、能量是表示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的大小的物理量;
2、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3、功和能的联系:
①功和能都是标量;
②功和能的国际单位都是焦;
③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功的过程量,能是状态量。

功的大小等于转化的能量,但功不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