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修改版)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8b549b9561252d381eb6e35.png)
6
二、 牧草的营养繁殖方式
分蘖(分枝):从禾本科等植物的分蘖节、根颈、
根蘖以及叶腋或根上形成新枝条的过程。
营养繁殖:从营养器官(除种子、孢子等有性生
殖器官)上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7
多年生草类按照新枝形成特点,分为根茎 型、根蘖型、疏丛型、密丛型、根茎—疏丛 型、匍匐茎型、鳞茎型等各种类型。
对土壤要求较严,需疏松及通气良好的土壤,否则以分蘖节逐 渐上移来满足对生长的需要,移到一定程度,根茎便死亡。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9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10
无芒雀麦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11
蓝茎冰草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12
根蘖型草类
地下横走的水平根,长4-5米,位于地面下5-30厘 米处,其上春夏秋可产生不定芽,萌发生长形成地 上枝条,寿命长。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18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19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20
根茎--疏丛型草类
由短根茎把许多疏丛型株丛连在一起,形成 稠密网状,如草地早熟禾、肥披碱草等。可 形成平坦、有弹性和不易破裂的生草土,是 放牧地最理想的生草土。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21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3
3.拔节期
禾本科植物地面出现第一节时为拔节期,标准为 50%植株第一节露出地面1-2厘米。
4.抽穗(现蕾)期
禾本科50%植株的穗从顶部叶鞘伸出,豆科、杂类 草50%植株形成花蕾时。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4
5.开花期
草地学
![草地学](https://img.taocdn.com/s3/m/210dea0ca6c30c2259019e18.png)
1.草地是草和其着生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土地是环境,草是构成草地的主体,也是人类经营利用的主要对象。
天然草地(natural grassland)——自然形成的草地天然草地。
人工草地(artificial grassland)——人工种植的叫人工草地。
从农业意义上讲,人工种植的草地又叫栽培草地(cultivated grassland)。
放牧草地(pasture,grazing 1and)——用于放牧的叫放牧草地。
割草草地(meadow)——用于割草的叫割草草地。
多年生草类的物候期:多年生草类随着气候的变化,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要通过在形态特征和完成生理功能上彼此不同的几个时期。
包括:(一)萌发(萌芽);(二)分蘖一分枝;(三)拔节期;(四)抽穗~现蕾期;(五)开花期;(六)结实期;(七)果后营养期;(八)枯黄期牧草的再生性: 多年生牧草经放牧或切割利用后重新生长的特性。
牧草的再生性一般以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再生草产量3个指标来表示的。
再生能力:多年生牧草被放牧或切割利用后重新生长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牧草的生育天数(生长育):多年生牧草由春季萌发到种子完全成熟,除荒漠地区多年生短命植物外,一般经过75-95(有的110)天牧草的适口性是指家畜对某种牧草的喜食程度,也是反映牧草饲用品质好坏的一种较为准确的定性指标,对评定牧草的饲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草地利用率是指在适度放牧情况下的采食量与产草量之比。
在适度利用的情况下,家畜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生产,草地表现利用适度,牧草正常生长,生草土保持正常发育。
草地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地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青贮是将牧草或饲料作物切割后在无氧条件下储藏,经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后抑制细菌生长,使牧草或饲料作物得以长期青绿保存的一种方法。
草地生态系统:草地上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统称之为生物因素,草地上还有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又称之为非生物因素,它们长期相互影响,充分适应而形成具生态功能的自然综合总体,这个以草地为基础的自然综合体就是草地生态系统。
《草地学》考试大纲
![《草地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39fd997f90f76c661371aab.png)
《草地学》考试大纲
(2016年)
一、大纲综述
《草地学》考试是草学专业硕士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教育部授权的各草学专业硕士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试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草地学》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草地生物学、草地资源学、草地类型学、放牧管理学、牧草种植生产加工等相关基础知识和实践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
《草地学》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草业概念与背景知识;
2、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
3、草地类型及其划分依据;
4、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5、草地的放牧利用;
6、牧草的生产与加工;
三、考试要求
1、透彻理解草地学的有关概念和定义;
2、理解并注重草地的类型及其划分依据、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放牧地和割草地的合理利用、牧草的生产与加工及其在草原畜牧业中的应用等内容。
四、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约占30分)
2、填空题(约占30分)
3、简答题(约占50分)
4、论述题(约占40分)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六、主要参考书
《草地学》(第三版),韩建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草地培育学》,孙吉雄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许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草地学_第五章草地的放牧利用
![草地学_第五章草地的放牧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b2ffe255f121dd36a22d82c0.png)
2、划区轮牧
把一个季节放牧地或 全年放牧地根据草地生 产力和牲畜数量,划分 成若干轮牧分区,每一 分区内放牧若干天,几 个到几十个轮牧分区为 一个单元,由一个畜群 利用,逐区采食,轮回 利用。
特点: 载畜量高 采食均匀 提高家畜生产能力
54
第三节 划区轮牧制度
55
一、分区轮牧的优点
减少牧草浪费,节约草地面积。 改进植被成分,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轮牧均
草场类型 轮牧周期 放牧频率 小区数目 放 牧 季 (天) (次) (个) (天)
草甸草原 25~30
3~4
12~24
145~155
干草原 30~35
3
24~35
130~140
山地草原 30~45
3
24~30
120~130
荒漠草原 40~60
2~3
24~35
160~180
荒漠
180~365 1~2
33~61
第五章 草地的放牧利用
1放牧地的合理利用 2放牧制度和方法 3分区轮牧制度
1
放牧 是家畜在草地上的一种牧食行为,是
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 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 式。
2
3
4
5
草地被用来放牧牲畜是我国草地最基本、最重要的利用 方式,全国有放牧草地26420.49万hm2,遍布全国各地。
180~365
5 小区面积 取决于草地生产力,牲畜头数、放牧天数
及家畜的日食量 小区面积=畜群头数×日食量×放牧天数
/放牧场可利用产草量
62
6 小区形状与布局
形状无严格要求,由于修建围栏费用很高, 生产上常以自然障碍物(森带、河流、湖、 沟等)为分区边界。
《草地学》精品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草地学》精品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02df3e6102de2bd96058826.png)
!】 QQ
:
创 新 教 育
草地学 精品课程课 堂教 学改革的探索 与实践 ①
毛培胜 常淑英 刘泽 立 邵新 庆 ( 中国农业 大学 动物科 技学 院草 业科学 系 北 京 1 O1 3) O 9 摘 要: 在知识 经济时代 , 改变传 统的教 学模 式 , 高教 学效 率是 大 学教 学改革 的迫切 需要 , 是促 进革 业高 等教 育发展 的重要途 径。 提 也 关键 词 : 革业 科 学 自主 学 习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精 品 课 程 中 图分类 号 : 4 G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9 x( o 0 1 () 1 5 0 1 7 —0 8 2 1 ) O a一0 - 2 6
学 习则是大学教育改革的 必然趋势。
的 学 生 , 习起 来 缺 乏 感 性 认 识 和 更 深 的 2教学改革效果 的调查分析 学 在 《 地 学 》 程 建 设 过 程 中 , 了解 草 课 为
单 中 国 草 业 本 科 教 育 从 1 5 年 开 始 建 理 解 , 纯 的 讲 授 学 生 常 常 感 到 枯 燥 和 乏 8 9
成 具 有 专科 、 科 、 士 、 士 、 士 后五 个 趋 势 。 本 硕 博 博
完 整 的 高 等 教 育 层次 。 科 教 育 是 高 等 教 1. 课堂教 学 内容 的改 革 本 1
育 的 基 础 , 人 才 市 场 需 求 来 看 各有 不 同 , 从 Ⅸ 地 学 》 程 学 时 随 着 大 学 教 学 改 革 草 课 的 不 断 深 入 而 逐 渐 减 少 , 在 有 限 的 时 间 为
草地学考试大纲
![草地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8819dcd10a6f524cdbf8544.png)
《草地学》考试大纲绪论1.主要内容一、草地的概念二、草地的重要性及功能三、我国草地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四、《草地学》的学科性质、内容和任务2.重点难点重点:草地的概念;草地的功能;草地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
难点:国内外不同时期草地的概念与意义。
3.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4.教学要求了解草地的相关用语,掌握草地的概念及草地的功能;理解《草地学》的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和任务;了解我国草地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1.主要内容第一节草地主要植物及其特征一、禾本科草类二、豆科草类三、莎草科草类四、杂类草第二节草地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繁殖一、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二、植株的营养生长三、牧草的生殖生长四、牧草的营养繁殖第三节草地植物生长发育期间的物质动态一、生长季内牧草干物质的变化二、牧草生长季内化学物质的动态变化三、多年生草类的贮藏物质第四节多年生牧草的寿命及再生性一、多年生牧草的寿命二、多年生牧草的再生2.重点难点重点: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禾本科、豆科牧草的生长发育;多年生牧草贮藏营养物质和干物质动态;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更新与再生。
难点:禾本科、豆科牧草的生长发育;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更新与再生。
3.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4.教学要求掌握草地饲用植物各经济类群的主要饲用特点及其特征;全面了解和理解禾本科草类、豆科草类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多年生草类的物候期;掌握牧草生长发育时期的物质动态;掌握牧草的分蘖(分枝)和营养繁殖方式;理解多年生牧草的寿命及再生性。
第二章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1.主要内容第一节草地植物与环境一、草地植物与光照二、草地植物与水分三、草地植物与温度第二节草地植物的生活型一、乔木二、灌木三、半灌木四、多年生草类五、一年生草类六、苔鲜类七、地衣类第三节草地植物群落与演替一、植物群落的概念二、植物群落的形成三、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四、草地植物群落演替第四节草地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草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二、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三、草地生态系统中的能流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五、草地生态平衡2.重点难点重点:草地植物与五种生态因子的关系;草地植物的生活型;草地植物群落;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规律。
《草地学》第0章 绪论-课件ppt
![《草地学》第0章 绪论-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ebbe39da38376bae1fae84.png)
草地学课程
Grassland Science
Grassland Science
----前言----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而草则是构成绿色的基础,草可以用于牧食家畜, 为生产生活提供所需的肉、奶、蛋、毛 、皮等畜产品;草还是美化环境 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户外运动场地与各类草坪的基本材料,草还可以用 来造纸、建筑、草编、制药、提取香料等。
Grassland science
-----草地的概念-----
--地学范畴与农学范畴两者对草地认识的区别--
从以上可以看出,农学范畴的草地其基本点为可用于家畜 放牧的土地及其群落,而地学的草地其基本点为以草本植物为 主的土地及其群落,说明农学范畴草地的含义比地学广,除了 草原、还包括了草甸、沼泽、荒漠、疏林和冻原等。在实际生 产中,上述这些地方都可以建立和发展草地畜牧业,故在生产 实践中人们对草地的理解是广义的。
Grassland science
地学范畴概念
-----草地的概念-----
第一种解释 :草地是由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有时为旱生小半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是一种地理景 观,是陆地植被的一个植被型。
第二种解释:生长草类的土地,以草本植物为主的自然植 被,或为形成草层(或草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着的 地区。
Grassland science
绪论:草地及草地学
❖草地的概念(concept) ❖草地的双重属性(double character) ❖草地资源及其重要性(resource and importance) ❖草地的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 ❖草地学(grassland science) ❖学习草地学科的意义(purpose) ❖学习草地学科的方法(methods)
草地学全套课件
![草地学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42f53b58fb770bf78a552e.png)
(四)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1、植物对温度的适应状况: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特殊情况
2、植物在低温下完成的生活过程:
休眠状态 种子保存 储藏营养物质的积累 许多植物种子需经过低温过程才能正常发芽 春化阶段
3、植物的耐寒性:
寒害 霜害 冻害 雪害
4、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1)在对高温的适应上,一般来讲:热带植物>温带植物>寒带 植物;旱生植物(肉质旱生植物的适应力最强)>中生植物 (2)植物怎样用生理适应方法降低高温的危害 ①使用蒸腾作用降低日晒温度 ②夏季休眠 ③减少了细胞 中游离水分的含量,使细胞内盐分、糖分浓度 增加,增加了原生质抗凝结能力。 ④某些禾本科植物在根系形成沙套,也可防御高温危害。 5、根据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可将植物分为:喜温植物和耐寒植物 6、温度对动物的影响 (1)根据动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可将动物分为:变温动物 和 恒温 动物 (2)动物的生长发育依赖与环境,在因过热或过冷而处于休眠或 混睡状态,生命过程是在低水平上维持着。 (3)对大多数动物本身来讲,温度的变化起着积极作用。
3、草业四个生产层的相互关系:
草业的四个生产层中,每一层次都可分别接受社会的加工、管理和投 入,每一层都可产生经济效益。
社会投入
前 植 物 生 产 层 植 物 生 产 层 动 物 生 产 层 外 生 物 生 产 层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三、为什么要学草原学
1、从资源学看,学习草地学可以更好的利用草 地这项农业资源。 2、从生态学角度看,学习草地可以更好的合理 利用草地,改良和保护草地,为我国的生态平 衡做出贡献。 3、从少数民族的繁荣与发展看,合理的利用好 草地对维护边疆各民族团结,进行共同繁荣起 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 大气因素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
![草地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f2d6a10f242336c1eb95e6d.png)
禾谷类饲料作物
一、玉米 1、形态特征 禾本科玉米属 • 玉米的根属须根系,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
节根:地下节根是根系的主体。地上节根伸入土 中后能支持植株,吸收水分、养分和合成氨基酸 • 秆呈圆筒形,髓部富含水分和营养物质。 • 叶身宽而长,叶缘常呈波浪形。叶鞘厚而坚硬, 紧包茎秆,与叶身连接处有叶舌。
年四季为各种家畜所喜食。
• 可放牧割草兼用
无芒雀麦
(五)早熟禾属——草地早熟禾
草地早熟禾起源于欧洲,后随移民从欧洲传入 大西洋沿岸,形成大面积的天然草地,特别是广泛 分布于石灰质土壤地带,在美国肯塔基州形成优良 的放牧地,并生产种子传播推广到其它州,故得名 “肯塔基兰草”(Kentucky Bluegrass)。在我国 ,草地早熟禾在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均有野生种 的分布,常见于河谷、草地、林缘。
• 这种植物耐碱、耐寒、耐旱,在平原、 山坡、沙壤土中均能适应生长。
• 羊草叶量多、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各 类家畜一年四季均喜食,有“牲口的细 粮”之美称。
• 我国唯一作为商品而出口的禾草
(三)冰草属——扁穗冰草
扁穗冰草(Fairway weatgrass)为禾本科冰草 属多草生草本植物,具根状茎,须根外具沙套,秆 高40~70cm,具4~5节、叶舌短小不显著,叶片长 20cm,宽4~6mm,穗状花序,长7~12cm,宽约 1.5cm,小穗长长15~17mm,花果期7~9月。
• 反刍动物:玉米适口性好,能量高,可大量用于 牛的混合精料中,但最好与其它体积大的糠麸类饲 料并用,以防积食和引起膨胀。
二、高粱
• 禾本科高粱属1年生草本。 • 秆实心,中心有髓。 • 叶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蜡粉,中脉呈白色 • 圆锥花序。 • 颖果呈褐、橙、白或淡黄等色。
《草地学》植物摄取的营养的遗传特性与改变
![《草地学》植物摄取的营养的遗传特性与改变](https://img.taocdn.com/s3/m/f75802f5964bcf84b8d57b06.png)
菜豆和番茄不同品种氮、磷、钾和钙的养分利用效率
植物种类 菜豆
缺乏的 重新供应养分 养分 的量(mg/株)
K
11.3
番茄
K
5
菜豆
P
2
番茄基因型
低效 高效 低效 高效 低效 高效 低效 高效 低效 高效
品种数 (个)
63 58 94 98 2 11 51 63 39 39
缺磷可诱导白羽扇豆形成排根,约23%的光合 作用固定碳以柠檬酸的形态从排根区释放进入根际。
《草地学》植物摄取的营养的遗传特 性与改变
植物铁载体和合成、分泌、螯合及吸收的过程 是禾本科作物适应缺铁环境的特异功能的具体表现。 这类物质只在早晨日出后2~6小时内大量分泌,分 泌部位定位于根尖,分泌作用和螯合反应不受介质 pH值的影响。
《草地学》植物摄取的营养 的遗传特性与改变
一直到本世纪中期,农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基本上是通过 扩大种植面积来实现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耕地 将越来越少,要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足够养活众多人口 的粮食,只有提高单产。为此,必须增加生产投入、改善 植物生长环境。这一途径既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同 时也可能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导致资源退化、环境污染和 投入效益下降等。另一条途径就是充分发掘和利用植物自 身的抗逆能力,通过遗传和育种的手段对植物加以改良, 以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途径被称为生物学途径,它能克服 前一途径的种种弊端,因此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草地学》植物摄取的营养的遗传特 性与改变
P, Fe ,Zn, Cu, Mn, Al, Cu P ,Fe, Al
Fe, Mn
Fe,Zn,Cu,Mn,Al, P P
(二)运输效率
草地学考试题上课讲义
![草地学考试题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bb2ebc4312b3169a551a405.png)
草地学考试题1.草地概念是什么?通常steppe ,veld ,pampas ,prairie savanna 指的是哪地方的草地?草地(grassland)是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体,是畜牧业生产资料,并具有多种用途的植物资源,同时也是生态保护和人类生存鹅重要条件。
Steppe 斯太普欧亚大草原,西伯利亚大草原平坦,广大,中旱生丛生禾草为主Veld 维尔德南部非洲,干旱而灌从较多的草原Pampas 潘帕斯拉丁美洲,南美洲大草原,稀树高原草地Prairie 普列里北美洲大草原Savanna 萨王纳热带或亚热带稀树大草原2.饲用植物的株丛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在生产中如何利用这些特点?1)上繁草:植株高达,高50~70厘米或更高,株丛多半是生殖枝和长营养枝,茎上的叶片分布比较均匀。
这类牧草常用作建立割型人工草地,割草后留茬的产量不超过总产量的5-10%。
羊草、赖草、披碱草、无芒雀草、鸭茅、象草、猫尾草、苜蓿等属于上繁草。
2)下繁草:植株矮小,高度一般不超过50厘米,株丛多半是短营养草,大量叶片集中于株丛基部,收割后的留茬数量大,约占总产量的20-60%。
因此这类牧草适合于放牧利用。
草地早熟禾、羊茅、针茅、冰草、白三叶等属于下繁草。
3)半上繁草:长营养枝于短营养枝约各占一半,介于上繁草于下繁草之间,植株高度约50~70厘米,收割或放牧后产生稠密而多叶的再生草,适合割牧兼用。
多年生黑麦草、草地羊草、新麦草、杂三叶、红三叶黄花苜蓿等属于半上繁草。
4)莲座丛草:根出叶成叶簇状,没有茎生叶或茎生叶很小。
由于它们比较矮小,因此在长期放牧而变坏的草地上最普遍,饲用价值普遍不大。
蒲公英、车前、凤毛菊等属于莲座丛草。
3.什么是分蘖?多年生草类枝条形成有哪几种类型?分蘖指枝条自地表或地下茎节,根颈,根蘖上形成枝条的现象。
1根茎状草类 2 疏丛状草类 3 密丛状草类 4根茎疏丛状草类 5匍匐茎草类 6轴根性草类 7 根蘖性草类 8粗壮须根状草类 9 鳞茎型草类4.营养繁殖和营养更新有什么区别?多年生草类营养繁殖和更新的器官主要有哪些?为什么天然草地上的植物多以营养繁殖为主?1)营养繁殖:从植物体的某一营养器官部分获得一个完整的植株个体。
《草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草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328002f5727a5e9856a6171.png)
w e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 A s e r i e s o f me a s u r e s w e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t o a r o u s e t h e e n t h u s i a s m o f s t u d e n t s , s u c h a s a d j u s t i n g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 草地 学》 课 程 作 为 动 物 科 学 专 业 的 一 门 专 业 基 础课. 历 经 老一 辈 草 业 科 学 工作 者 的艰 苦 创 业 和 继 承
者的发展与进步 , 时至今 日, 已初 见 成 效 。而 随 着 草 业
有 限 的课 堂 时 间 能 激 发 学 生 的 兴 趣 . 通 过 精 简 课 程 内
容模式体现 出新颖和创新 , 引人 草 业 科 学 的 最 新 研 究 成果展 示就业 前景 , 使学 生 开阔视 野 . 及 时 了解 学 科
动 态 和 科 技 发 展 趋 势 。在 教 学 的 过 程 中 , 广 泛 地 收 集
科 技 的快 速 发 展 . 草 业 学 科 理 论 与 实 践 的 结 合 越 来 越 紧密 , 对 草 业 科 学 研 究 相 关 各 类 人 才 的 需 求 也 越 来 越 大 。因此 , 我 国现 有 的 高 等教 育 模 式 急 待 改 变 。 目前 ,
草地学-第二章草地生态学基础2
![草地学-第二章草地生态学基础2](https://img.taocdn.com/s3/m/1271a9006c175f0e7dd13708.png)
次生裸地:
消灭了植被之后发生的裸露地段,保留着植被破坏前 植物的某些残体(种子、根茎等),保留着原来土壤 中的微生物,保留着对基质影响的一切痕迹。由火灾、 旱灾、水灾、以及人类活动如开垦、过牧、定植、伐 林。
4
2.定居: 先锋植物的繁殖体经过迁移、传播进入芜 原,经历发芽、出苗、生长定植的一系列 过程。
24
三、植物群落的演替
不同的群落在同一空间上的替代现象称为 群落演替。
25
植物群落的变化和发展反映了群落内部植物 间的内在矛盾,同时植物群落与外界环境之 间也存在着互相影响、制约的矛盾关系。 这种群落内在的矛盾以及和外界环境的相互 矛盾,反映在群落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26
草地的自然演替:
群落植物环境或“群落环境”发生变化而引 起群落间的替换。 如草原的“生草化过程”: 根茎—疏丛—密丛的演替需15-20年。
1
一、植物群落的概念
占据一定地段,由一定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结 构、外貌特征的植物组合,植物与植物,植 物与环境之间有一定的相互联系,在类似的生态 环境中可以重复出现。
2
二、植物群落的形成
植物群落的形成先是从原来没有植物生长 的裸地上开始的。
3
1.裸地
原生裸地:
从来都没有过植被,基质中不含植物残体或者原来有 过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由山崩、冰川、海底抬升、 火山爆发等原因造成。
47
能量流动是一个单向的运动过程,能流一旦通 过有机体,其流动方向就不能逆转,成为单程 流,而且能量数量逐级锐减,能流越来越细, 直到以废热形式全部散失为止。 鉴于能量进入草地生态系统通过固定、流动和 最后返回环境,而草地生态系统正常运转,该 系统必须接受源源不断的能量。
草地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第七章-11
![草地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第七章-11](https://img.taocdn.com/s3/m/ced50b1655270722192ef7d7.png)
2
草地退化
的作用下, 是草地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引起 的一种逆行演替。 的一种逆行演替。这种演替使草地环 境恶化,草地生产力下降, 境恶化,草地生产力下降,利用性能 降低。 降低。
3
草原退化的经济损失
国家 亚洲 非洲 北美 澳大利亚 南美 欧洲 合计
Dregne et al , 1995
年均经济损失(million US $) 年均经济损失( ) 8313 6966 2878 2529 2084 564 23334
狼毒
8
马蔺
9
10
11
草地生境条件恶化
沙化
12
草 地 沙 化
13
14
15
土地沙化扩展速度: 土地沙化扩展速度: 50至60年代为 至 年代为 年代为1560km2, 70至80年代为 至 年代为2100 km2, 年代为 90年代为 年代为2460 km2,经济损失 亿元 经济损失540亿元 年代为 经济损失
第七章 草地退化与恢复
1草地退化原因与现状 2退化草地恢复技术 3草地复壮及补播 4草地水分条件的改善
5草地施肥 6草地有毒有害植物的防除 7草地鼠虫害防除
第一节 草地草地退化原因与现状
一、草地退化概述
气候因素 生物因素 土壤因素 社会因素 向着不利方向演变, 趋向于草地退化 向着有利于提高 草地生产力的方向发展
7
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减弱
甘南高原由于“三化” 甘南高原由于“三化”使草地植 被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被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导 致优良牧草所占比例由80年代初 致优良牧草所占比例由 年代初 下降到90年代末的 的70%下降到 年代末的 下降到 年代末的45%; ; 杂毒草由30%上升到 上升到55%。 杂毒草由 上升到 。
草地学名词解释
![草地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6ee87395727a5e9856a61ac.png)
名词解释:1.营养繁殖:从植物体的某一营养器官获得一株完整的植物。
2.营养更新:是恢复以某种方式被损失或枯死的个体部分。
3.进行营养繁殖和更新的器官有:匍匐茎、根茎、块茎、鳞茎、分蘖节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和过度类型。
4.牧草的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被家畜采食后,重新生长的特性;这种重新生长的能力叫再生能力;它包括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再生强度。
再生速度:是指牧草被利用后,单位时间内生长的高度。
再生次数:是指在生长期内牧草能忍受刈割或采食的次数。
再生强度:是指利用后,单位时间内生长的干物质重量。
它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以各次再生草的产量与第一次利用时的产量之比。
另一种是以各次再生量占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5.贮藏营养物质:也称为可塑性物质,植物在同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正在生长的器官,另一部分运送到贮藏器官贮藏起来,供植物在饥饿时或制造养分受到障碍时利用的营养物质。
6.草地类型:存在于一定空间的具有特定自然、经济与社会属性的具体草地地段,是草地资源实体特征的高度抽象与概括。
7.草地类型学:草地为对象,草地类型为单元,研究草地发生发展原理、草地类型形成特征、分布、演替规律,确立划分草地类型的原则、系统与标准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8.草地的综合培育:就是把草地的合理利用,科学的经营管理与草地的改良结合起来。
9.治标改良:是在原有天然草群的基础上,加强培育和管理措施,如地面整理,改善和调节土壤水、肥、气,清除毒害草、草地封育等草群的复壮改良和延迟利用,补播等草群的更新改良等丰富和复壮草群的措施,保护和提高草地的生产力。
10.治本改良:是对严重退化的草地进行耕翻,建立新的植被,变天然草群为人工草群,是草群的重建改良。
11.划破草皮:是在不破坏天然草地植被的情况下,对草皮进行划缝的一种草地培育措施。
12.耙地:是改善草地表层土壤空气状况的常用措施,是草地进行营养更新、补播改良和更新复壮的基础作业。
填空:1.再生草形成的方式:⑴短枝继续生长。
草地学(修改版)
![草地学(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9e895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d.png)
草地学(修改版)绪论1 草地: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称。
2 草地的双重属性:1)自然综合体,是农业自然资源。
2)以草、土、畜构成的基本生产资料。
3 草地学研究的目的:从草地上获得高产、优质的饲草进行畜牧生产。
4 草地学研究的对象及含义:1)草及草群——资源特征2)土地(环境),即土壤、地形——草资源与环境。
3)畜,即放牧家畜——草被家畜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第一章1 禾本科、豆科牧草的一般饲用特点:1)禾本科:○1分布广,适用性强,草群中个体数量多(种群数量大)。
○2是放牧家畜饲草主要来源,富含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
○3可食牧草种类比重大,适口性好。
○4质地柔软,叶量丰富,家畜利用率高。
2)豆科:○1富含蛋白质(15%以上)。
○2适口性好(某些含较多香豆素,家畜不喜食)。
○3开花期长。
○4改良土壤。
2 植物种的概念: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自然分布区域的植物类群,一个植物种一般不和其它物种发生生殖结合,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3 植物的物候期:多年生草类随着气候的变化,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通过在形态特征和完成生理功能上彼此不同的几个时期。
1)萌发:幼芽的生长出现,以50%的植株返青为标志。
2)分蘖-分枝:禾本科——分蘖节产生侧枝时期;豆科——新苗基部叶腋产生侧枝的时期。
3)拔节期:禾本科植物在地面上出现第一个茎节时叫拔节期,以50%的植株第一个节露出地面1-2cm为标准。
4)抽穗-现蕾期:禾本科草50%的花穗从顶部叶鞘伸出时称抽穗期,豆科及杂类草50%形成花苞时称现蕾期。
5)开花期:禾本科草50%的植株开花叫开花期,豆科及杂类草以20%的植株开花为初期, 80%的植株开花为盛花期。
6)结实期:由受精至种子完全成熟叫结实期。
禾本科牧草结实期又可分为乳熟、蜡熟、完熟3个时期。
7)果后营养期:牧草结实后,产生夏、秋分蘖之时叫果后营养期。
8)枯黄期:植物结实后,由于水分不足、温度下降、霜冻而使牧草变枯,自此直到次年返青前叫枯黄期。
大学课程《草坪学》电子教案
![大学课程《草坪学》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3c8af4700abb68a982fb42.png)
用应的剂色染坪草、十�用应的剂水保坪草、九�平拖、八�气通、七�压碾、六 �土养营施、沙掺�土细施表、五?�肥施、四�水灌、三�盖覆、二�剪修、一 术技理管护养的坪草 节一第
�容内本基�1 >理管护养坪草 章五第<※
�历日坪草�理管划计的坪草、二 理管观景的坪草、一 >理管护养坪草 节二第<※ 5
护保坪草、六 肥施、五 剪修、四 草杂除、三 物盖覆取、二 水浇、一 >护养坪幼节五第 节五第 < ※ 5
法方殖繁养营、二
�土养营施、沙掺�土细施表、五 肥施、四 水灌、三 盖覆、二 剪修、一
>术技理管护养的坪草 节一第<※ 5
。习实剪修坪草合结授讲 �议建学教�4 剪修坪草 �点难点重学教�3 。术技新更和状复的坪草握掌�因原 的化退坪草解了 �系关的质品坪草与术技项各悉熟 �术技剪修是别特术技理管护养坪草握掌 求要本基学教�2 �历日坪草�理管划计的坪草、二�理管观景的坪草、一 理管护养坪草 节二第
性特他其、七�色颜、六�性滑光、五�性习长生、四�地质、三�度密、二�性一均、一 价评量质坪草 节二第
标指等应反的子因境环对、征特态形、性特长生的草坪草�标指价评 价评量质草坪草 节一第 �容内本基�1
>价评量质坪草 章八第<※
系体和法方价评、二 子因制控的量质坪草、一 >系体和法方定评量质坪草 节三第<※ 5
�容内本基�1 >产生皮草 章七第<※ 。习实产生皮草合结授讲 �议建学教�4 。术技产生皮草草型季暖 �点难点重学教�3 术技植铺 皮草握掌练熟,术技产生的毯坪草土无解了�施措术技的皮草产生殖繁养营和殖繁子种握掌 求要本基学教�2 植铺、二�理整地场、一 植铺坪草节四第 获收的皮草 节三第
草地学-第四章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
![草地学-第四章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d4b6cdf0508763230121208.png)
54
保护播种:在多年生牧草播种时常与一年生禾谷 类作物或一年生牧草混播,禾谷类作物对多年生 牧草起保护作用的播种方法。
保护作物选择茎叶不太繁茂、不倒状,生长较迅速 的禾谷类作物:小麦、黑麦、大麦等。
55
第三节 人工草地的田间管理
56
一、人工草地管理
施肥
基肥:播种前结合耕作或耕翻改良时将 肥料施入,供给整个生长期养分, 一般以有机肥料为主。 种肥:播种或补播的同时施入,满足苗 期的营养需要,以补基肥不足,一般 以无机磷、氮肥为主。要求所选用的肥料对种子无副 作用,过酸过碱或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均不能作种肥 。 追肥:植物生长期内施用的肥料,目的是满足牧草生长 期内对养分的需要,以速效无机肥为主。 施肥应结合灌溉进行。
类型——低畦,高畦。 规格——畦长10~50m,畦宽2~5m。
27
28
起垄 ridging
起垄是将土壤整成垄形,作物生长在一条 条的高垄上。 作用——利于提高地温,防止倒伏;便于 灌溉、排水;山区垄作利于保持水土。 类型——普通,大垄,小垄。 规格——垄高20~30cm,垄宽40~80cm
52
混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播种在
同一块土地上的同行或间行。
《草地学》第五章 草地调查、监测与评价-课件ppt
![《草地学》第五章 草地调查、监测与评价-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8e64b5be1e650e53ea9984.png)
FORAGES: An Introduction To Grassland Agriculture – Forage Quality
二、草地调查的时间
•1年中仅进行一次的草地调查,一般在草地生物量最高峰进行。 •如果属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型的草地,则要在双峰值的最高值进行。 •对草地灾害和建设情况的年度调查,需要根据实际的发生或实施情况,因 地制宜地安排调查时间。
FORAGES: An Introduction To Grassland Agriculture – Forage Quality
FORAGES: An Introduction To Grassland Agriculture – Forage Quality
2、调查工具 气象数据收集工具。
FORAGES: An Introduction To Grassland Agriculture – Forage Quality
植物构成、高度、盖度、产量等生长情况,地形、土壤等环境 特征,放牧利用、草地管理、保护与建设等生产信息,鼠虫害的数 量密度和危害程度,草地保护与建设工程的进展和植被恢复情况等 数据。 用途:
直接获取目标信息;典型分析和机理研究;作为草地监测与评 价及检验的样本。
FORAGES: An Introduction To Grassland Agriculture – Forage Quality
二、草地调查的时间
•如果涉及到调查参量的相关性,则需要逐月调查。 •对鼠虫害发生期和牧草生长的特定时期,需要非常短的时间间隔。
FORAGES: An Introduction To Grassland Agriculture – Forage Qualit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 草地: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称。
2 草地的双重属性:1)自然综合体,是农业自然资源。
2)以草、土、畜构成的基本生产资料。
3 草地学研究的目的:从草地上获得高产、优质的饲草进行畜牧生产。
4 草地学研究的对象及含义:1)草及草群——资源特征2)土地(环境),即土壤、地形——草资源与环境。
3)畜,即放牧家畜——草被家畜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第一章1 禾本科、豆科牧草的一般饲用特点:1)禾本科:○1分布广,适用性强,草群中个体数量多(种群数量大)。
○2是放牧家畜饲草主要来源,富含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
○3可食牧草种类比重大,适口性好。
○4质地柔软,叶量丰富,家畜利用率高。
2)豆科:○1富含蛋白质(15%以上)。
○2适口性好(某些含较多香豆素,家畜不喜食)。
○3开花期长。
○4改良土壤。
2 植物种的概念: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自然分布区域的植物类群,一个植物种一般不和其它物种发生生殖结合,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3 植物的物候期:多年生草类随着气候的变化,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通过在形态特征和完成生理功能上彼此不同的几个时期。
1)萌发:幼芽的生长出现,以50%的植株返青为标志。
2)分蘖-分枝:禾本科——分蘖节产生侧枝时期;豆科——新苗基部叶腋产生侧枝的时期。
3)拔节期:禾本科植物在地面上出现第一个茎节时叫拔节期,以50%的植株第一个节露出地面1-2cm为标准。
4)抽穗-现蕾期:禾本科草50%的花穗从顶部叶鞘伸出时称抽穗期,豆科及杂类草50%形成花苞时称现蕾期。
5)开花期:禾本科草50%的植株开花叫开花期,豆科及杂类草以20%的植株开花为初期, 80%的植株开花为盛花期。
6)结实期:由受精至种子完全成熟叫结实期。
禾本科牧草结实期又可分为乳熟、蜡熟、完熟3个时期。
7)果后营养期:牧草结实后,产生夏、秋分蘖之时叫果后营养期。
8)枯黄期:植物结实后,由于水分不足、温度下降、霜冻而使牧草变枯,自此直到次年返青前叫枯黄期。
4 多年生草类的营养繁殖1)根茎型草类:此类草的地下分蘖节长出与主枝垂直的横走根茎。
2)疏丛型草类:此类草的分蘖节处在不深的土层中(1-5cm),侧枝与主枝成锐角方向发出,发育完全的侧枝又形成新的侧枝,因而地面形成不很紧密的株丛。
3)密丛型草类:此类草的分蘖节位于土壤表面或接近地面(在干旱地区),节间很短,嫩枝自分蘖节发生后,彼此紧贴母枝,平行向上生长,因而形成紧密的小丘状株丛。
5 牧草的再生:多年生牧草经放牧或刈割利用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再生能力强弱的三项指标:1)再生速度:多年生牧草被利用后可恢复到可供再次利用所需要的时间,也可用再生牧草在此期内平均每天增加的长度来表示。
2)再生次数:一年的生长季内多年生牧草可供利用的次数。
3)再生草产量:每次再生形成干物质的数量和全年形成干物质的总量,一般以单位面积的干草量计算。
第二章1 植物对光照的适应生态类型:1)阳性植物:只有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完成正常生长发育过程的植物。
2)阴性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分布于非全光照环境中的植物。
3)中性植物:对光照条件较宽的适应范围,在全光照下生长最佳,可忍耐一定程度弱光的植物。
2 光周期与植物生长发育:1)长日照植物:每天日照数要求12-14h或更长,才能形成花芽,完成开花过程。
2)短日照植物: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短日照才能开花结实。
3)中日照植物:在昼夜长短大致相等的光照条件下才能开花。
4)中性植物:只要完成营养生长,且其他条件适宜即可开花,其开花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
3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1)植物生存温度“三基点”:①最低温度:指植物生长的下限温度。
②最适温度:指植物生长发育最快的温度。
③最高温度:指植物生长的上限温度(40℃)。
2)植物温度的量与质要求:量——年积温(墨西哥玉米、长绒棉、紫花苜蓿)。
质——冬小麦(0-2℃,5-50天);春小麦(3-5℃,5-50天)。
4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1)水生植物:在水中完成生长周期的植物。
2)湿生植物:生长在水边、沼泽或其他潮湿环境中的植物。
分为典型湿生植物(如蕨类植物)和一般湿生植物(芦苇)。
3)中生植物:对空气和土壤湿度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是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的中间类型。
4)旱生植物:能忍受长期土壤和空气干旱,生长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
分为○1典型旱生植物(绒毛,叶片卷曲,如针茅、冰草)。
○2超旱生植物(细丝状叶片,细胞渗透压高,如沙拐枣)。
5)短生植物:能适应短暂雨季,生活周期短,一般利用荒漠中短暂的雨季来完成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当旱季来临时则保持休眠状态。
分为一年生植物(如旱麦草),多年生植物(如沙苔草、鳞茎早熟禾)。
5 植物对盐生环境的适应类型:1)聚盐植物:对盐分适应性强,能在大量盐类的土壤上生长的植物。
2)不透盐(滤盐)植物:几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分,植物细胞渗透压也很高的一类植物。
3)泌盐植物:根部可吸收大量盐分,但盐分不积累在植物体内而是从茎、叶表面密布的分泌腺将其排出体外。
6 植物的生活型:植物长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与环境协同进化而形成的适应形态。
1)乔木。
2)灌木:特征是低位芽。
多年生木本植物,无明显主干,自地面基部开始分枝,枝条呈丛状,高度4-5m,寿命20-30年,冬季树干与枝条的芽不死。
3)半灌木:特征是地上芽。
介于灌木与多年生草本之间的一类植物,从基部开始分枝,无主干,基部木质化,上部为草质。
4)多年生草本:特征是地面芽。
寿命在一年以上,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根部一般不死,靠地面芽或地下芽过冬,春季复生,多数以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
5)二年生草本。
6)一年生草本。
7)苔藓类。
8)地衣类。
7 植物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由某种植物个体通过种内、种间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8 植物种群的种间关系有:1)竞争关系——同种或异种植物种群对生存需要资源及空间的争夺现象。
2)寄生关系——以寄主为定居空间,吸收寄主营养为生,使寄主生长减弱或死亡。
3)共生关系——互利、互惠、双赢。
4)种间结合——针对生态幅接近,对土壤质地要求相近的种群,分为保护性结合与营养互利结合。
5)生态位——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梯度位置。
若生态位重叠,则为竞争关系;若生态位分离,则为无竞争、互利关系。
9 植物群落:植物与环境、植物与植物相互适应而形成的一种生存组合。
这种组合是由不同种的个体组成,也可能是同一种个体组成的群集体。
10 群落的种类组成:1)建群种:植物群落的建造者,在形成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建造群落的环境中起重要作用。
2)优势种:植物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占优势地位的植物种。
3)伴生种:群落中常见、具有一定数量的个体(但不占有优势),常和主要成分伴生。
伴生种在群落中常是种类较多而数量不大。
4)偶见种:在群落中个体数量很少的植物种,它们在群落中的存在是不稳定的。
11 群落的演替:草地上的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植物群落所替代的变化发展过程。
分为两个演替序列:1)正向演替:群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性,由适应到更适应的演替。
可分为:①原生性演替:地衣群落→苔藓群落→草本群落→木本群落。
②次生性演替:根茎草类→疏丛草类→密丛草类。
2)逆向演替:与正向演替相反。
12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相互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元。
草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亚系统,它是由构成草地资源的大气、土地(非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因素)及人类经济活动(生产劳动因素)所组成的开放系统。
13 草地系统的生产力1)初级生产(第一性生产):光合作用固定和积累的能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固定和积累过程称为初级生产。
①总初级生产量: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总同化量。
②净初级生产量:扣除植物呼吸损失,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积累量。
2)次级生产(第二性生产):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生物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还原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物的进行的同化作用。
第三章1 影响牧草化学组成的因素:1)草地植物种类:天然草地上出现最多的牧草种类中,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富含无氮浸出物,豆科牧草富含粗蛋白质,菊科牧草富含粗脂肪,藜科牧草富含矿物质。
2)植物的器官和部位:植物的不同器官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同。
叶片比茎秆含较多的蛋白质和胡萝卜素,而粗纤维的含量比茎秆少。
3)生长阶段:牧草不同生长阶段,其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很大变化。
4)环境因子:牧草的化学成分受环境的深刻影响。
2 牧草的适口性:指家畜对某种牧草的喜食程度,也是反映牧草饲用品质好坏的一种较为准确的定性指标,对评定牧草的饲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牧草适口性评定等级划分:五级划分制1)5级:特别喜食的植物。
优等2)4级:喜食的植物。
良等3)3等:乐食的植物。
中等4)2等:可食的植物。
低等5)1等:少食的植物。
劣等第四章1 草地分类原则及标准1)原则:①气候因素。
基础依据之一。
②地形因素。
对水热条件再分配作用。
③草地植被。
直观、重要依据。
④体现出草地经济价值和利用特点。
⑤具有相对稳定性。
⑥专业图件编制。
2)标准:①第一级“类”——具有相同的水、热、气候带特征和植被特征,具有独特的地带性,或具有广域性分布、隐域性特征的草地,各类之间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利用特性有质的差异。
②第二级“组”——中级单位,经济类群不同,体现出草地量的差别。
③第三级“型”——草地分类的基本单位。
2 草地类型及特征草地类型气候降水土壤植物分布温性荒漠类极端干旱气候<200mm 棕色荒漠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为基本干旱地区的盆地、平原、戈壁温性草原类半干旱性气250-360mm 栗钙土旱生型禾草低山带中下候为主和其他草类部高寒草甸类寒冷湿润气候450mm左右高寒草甸土耐寒中生性莎草科植物为主(嵩草属、苔草属)高山湿润地区第五章1 草地丰值期产量:天然草地生长达到最高峰时的产量。
山地一般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达丰值期,荒漠类草地、平原一般于9月中旬达丰值期。
2 草地载畜量:在一定放牧时间内,一定的草地面积上,不影响草地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容纳的放牧家畜数。
载畜量计算的一般公式: EMBED Equation.KSEE3 \* MERGEFORMAT3 羊单位标准:在牧季中,能供给一头体重为40kg的母羊及其哺乳羔羊的营养需要量为一个标准羊单位。
一个羊单位每日约需牧食青草5-7.5kg。
4 日食量标准:鲜草5(南疆)-6(北疆)kg,干草1.6(南疆)-1.8(北疆)kg。
5 牧草利用率:夏牧场60-65%;冬牧场40-45%;春秋牧场50-55%;全年牧场50%。
第六章1 人工草地:指利用综合农业科学技术,对天然草地进行耕翻(包括农田在内),通过人为的播种建植的人工草本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