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00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1.1课程设计的目的学习了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重点在于达到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学习目标,切实要求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考虑到电子电路设计自动化也是目前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针对课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从应用的要求出发,除了扼要介绍它们的电路图原理外,着重介绍器件的主要技术性能,典型应用或者连接方法。
1.2课程设计的作用1. 对设计电路进行理论分析、计算2. 在multisim环境下仿真电路功能,修改相应参数,分析结果的变化情况3. 掌握电子产品的制作和调试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观念2. 设计任务2.1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无效态:001,110)2.2 74161构成57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并显示3.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的设计1.状态图3.1状态图2.选择触发器,求时钟方程、状态方程①选择触发器由于JK触发器功能齐全、使用灵活,在这里选用3个CP下降沿触发的边沿JK触发器。
②求时钟方程采用同步方案,故取CP0=CP1=CP2=CPCP是整个要设计的时序电路的输入时钟脉冲。
③求状态方程确定约束项从图3.1给出的状态图可以看出,还有001、011两个代码状态没有出现,显然他们是没有使用的无效状态,其对应的最小项、是约束项。
次态Q2n+1Q1n+1Qn+1的卡诺图Q2n+1的卡诺图n+1的卡诺图Q1n+1的卡诺图Q图3.2.1显然,由图3.2.1所示各卡诺图便可以容易地得到=()=+= +④求驱动方程==1====⑤画逻辑电路图图3.2.2逻辑电路图⑥检查电路能否自启动将无效状态001、110带入状态方程进行计算,结果如下:001 100(有效状态) 011 010(有效状态)可见,所设计是的时序电路能够自启动。
4.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仿真结果分析图4.1如图4.1所示,先按下B键异步置零然后按动A键输入时钟脉冲,结果如下图状态1 状态2状态3 状态4状态5 状态65.74161构成47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的设计①写出的2进制代码47=0011 1001B②求归零逻辑因为是同步置数端,所以返回值为0011 1001③画连线图6. 74161构成47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仿真结果分析第一个数:1第二个数:2┇┇第五十六个数:56 (注:显示器是十六进制的)第五十七个数:07.设计总结①通过此次课程设计,锻炼了我们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计数器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及应用,基本能够独立设计出一般简单的电路。
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在教育体系中,课程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涉及到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等方面,旨在提供系统化和有序的学习经验。
本文将探讨课程设计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1.教学目标的设计:在课程设计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应该在课程结束时所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期望。
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需求相一致,并符合课程的整体目标。
2.教学内容和资源的选择:课程设计还包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评估可用的教学资源,并选择最适合的教材、参考书籍、课堂讲义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以确保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3.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设计: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这些方法和策略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并帮助他们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估与反馈机制的设计:课程设计还需要考虑评估与反馈的机制。
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以便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他们的错误,并指导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课程设计的价值和意义1.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学生可以获得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背景,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课程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习成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良好设计的课程可以增强学习成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估机制,教师可以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开展课程设计的目的
开展课程设计的目的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五年级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目标:理解并运用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概念,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及面积计算;掌握分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逻辑推理、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等;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我国数学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数学学科为基础,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1. 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几何图形,熟练计算其面积。
2.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4.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面积计算:涵盖教材中关于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及面积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解析,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计算技巧。
2. 分数与小数的四则运算:依据教材内容,讲解分数与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结合实际应用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以教材中典型例题为依托,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其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设计相关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提升沟通协作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大学课程设计意义、目的与重要性的分析
大学课程设计意义、目的与重要性的分析随着2023年的到来,大学课程设计的意义、目的与重要性越发凸显。
大学课程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下面将分别探讨大学课程设计的意义、目的与重要性。
一、大学课程设计的意义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大学课程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大学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2. 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大学课程设计是面向未来的能力培养,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大学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有创新思维,利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大学课程设计通过让学生组成小组,在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在小组中需要共同探讨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协同配合,负责自己的任务,互相学习和帮助。
二、大学课程设计的目的1.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大学课程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大学课程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更要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并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能力成为了职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大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大学课程设计的目的也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和别人合作、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反应。
三、大学课程设计的重要性1. 培养最需要的能力大学课程设计培养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是一般经验无法代替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一、目的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目的。
1.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设计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对每个环节进行认真地研究和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使得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并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促进教育改革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于教育也有了更高更全面更多元化的要求。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
这些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在课程设计中加以培养,将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程设计不仅是对教学过程的规划和安排,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计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要求1.科学性课程设计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安排。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每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并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
2.针对性课程设计需要针对具体的教育对象进行制定。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3.实用性课程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地运用。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注重实践操作环节,并确保每个环节都具有可操作性。
4.创新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于教育也有了更高更全面更多元化的要求。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
这些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在课程设计中加以培养,将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
5.可操作性课程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即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地运用。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1.1课程设计的目的学习了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重点在于达到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学习目标,切实要求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考虑到电子电路设计自动化也是目前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针对课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从应用的要求出发,除了扼要介绍它们的电路图原理外,着重介绍器件的主要技术性能,典型应用或者连接方法。
1.2课程设计的作用1. 对设计电路进行理论分析、计算2. 在multisim环境下仿真电路功能,修改相应参数,分析结果的变化情况3. 掌握电子产品的制作和调试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观念2. 设计任务2.1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无效态:001,110)2.2 74161构成57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并显示3.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的设计1.状态图000 010 100 101 110 1113.1状态图2.选择触发器,求时钟方程、状态方程①选择触发器由于JK触发器功能齐全、使用灵活,在这里选用3个CP下降沿触发的边沿JK触发器。
②求时钟方程采用同步方案,故取CP0=CP1=CP2=CPCP是整个要设计的时序电路的输入时钟脉冲。
③求状态方程确定约束项从图3.1给出的状态图可以看出,还有001、011两个代码状态没有出现,显然他们是没有使用的无效状态,其对应的最小项、是约束项。
次态Q2n+1Q1n+1Q0n+1的卡诺图Q2n+1的卡诺图Q1n+1的卡诺图Q0n+1的卡诺图图3.2.1显然,由图3.2.1所示各卡诺图便可以容易地得到=()=+= +④求驱动方程==1====⑤画逻辑电路图图3.2.2逻辑电路图⑥检查电路能否自启动将无效状态001、110带入状态方程进行计算,结果如下:001 100(有效状态)011 010(有效状态)可见,所设计是的时序电路能够自启动。
4.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仿真结果分析图4.1如图4.1所示,先按下B键异步置零然后按动A键输入时钟脉冲,结果如下图状态1 状态2状态3 状态4状态5 状态65.74161构成47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的设计①写出的2进制代码47=0011 1001B②求归零逻辑因为是同步置数端,所以返回值为0011 1001③画连线图6. 74161构成47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仿真结果分析第一个数:1第二个数:2┇┇第五十六个数:56 (注:显示器是十六进制的)第五十七个数:07.设计总结①通过此次课程设计,锻炼了我们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计数器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及应用,基本能够独立设计出一般简单的电路。
课程设计的课程目的
课程设计的课程目的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具体包括:•能够描述核心概念及其应用。
•能够列出主要理论及其相关案例。
•能够解释基本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技能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理论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能够利用工具或软件进行基本操作。
•能够撰写简单的分析报告,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团队合作精神,乐于分享,共同进步。
•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遵守规范,尊重事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内容包括:•学科导论:介绍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基本理论:详细讲解核心理论与相关争议。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或模拟,让学生动手实践。
教材将选用权威版本,并结合最新研究更新案例与数据。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讲授法:用于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
•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与讨论,促进深入理解。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实验法:在实验室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教学方法的选择将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灵活调整。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准备将全面支持课程内容与方法的实施:•教材:选用高质量教科书,提供基础知识。
•参考书籍:推荐专业参考书籍,丰富学生阅读。
•多媒体资料:使用视频、音频和互动材料,增加学习趣味。
•实验设备:确保实验室设备齐全,方便实践教学。
教学资源的选择将注重质量与适用性,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
评估方法包括:•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与回答等。
•作业:布置习题和报告,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小测验:定期进行,检测学生的短期记忆和理解。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本章节的核心概念,了解相关原理,并能够用它们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进行数据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核心概念介绍、相关原理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
具体安排如下:1.核心概念介绍:详细讲解本章节的基本概念,并通过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2.相关原理讲解:深入解析与本章节相关的原理,并通过图示、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实际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核心概念和原理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复杂的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的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或寻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动画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c课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c 课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教材章节:根据课程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章节进行教学,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2.知识点:详细列出本章节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
3.案例分析:选取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操作:安排适当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
2.参考书:提供适量的参考书目,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多媒体资料:制作或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PPT、视频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课程所需的设备齐全、功能正常,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和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学科名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学科名称】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学科名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学科名称】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章节名称】主要介绍【章节内容】2.第二章:【章节名称】主要介绍【章节内容】3.第三章:【章节名称】主要介绍【章节内容】4.第四章:【章节名称】主要介绍【章节内容】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使用的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学科名称】的相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能够了解【学科名称】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亲手实践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我们将使用【教材名称】作为主要教学资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学科名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参考书:我们将提供【参考书名称】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我们将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和动画等资料,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学科名称】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4.实验设备:我们将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以支持实验教学法的实施,让学生能够亲手实践所学知识。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作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科核心概念,理解并能够运用本年级所学的重要知识点。
例如,针对数学学科,学生能熟练运用分数的加减乘除法则,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针对语文学科,学生能理解并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例如,学生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热爱生活等。
课程性质: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针对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 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形成知识体系;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科学系统地选择和组织以下教学内容:数学学科:1. 分数的四则运算及性质;2. 几何图形的分类、性质与计算;3.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语文学科:1.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2. 修辞手法的学习与运用;3. 文章结构分析与主旨概括。
科学学科:1. 物理现象的观察与解释;2. 化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复习相关知识,为新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周: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性质;第三周:几何图形的分类、性质与计算;第四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第五周: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第六周:修辞手法的学习与运用;第七周:文章结构分析与主旨概括;第八周:物理现象的观察与解释;第九周:化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第十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000字
课程设计是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被定义为有目
的地、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学习材料的过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有效
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他们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如下:
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课程设计可以帮助教师确立课程的目标和教
学重点,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课程设计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使他们具备更好的自学能力
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3. 节约教学资源:课程设计可以避免浪费教学资源和时间,防止重
复内容的出现,让每一个教学元素都充分利用,保证教学质量。
4. 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习对象,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加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
高教学质量。
5. 增强师生的教育教学动力:课程设计可以增强师生的教育教学动
力和创造力,使教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有意义。
6. 师生关系的密切性:精心设计的课程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更
加密切的师生关系,增强教育教学积极性和互动性。
总之,课程设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合
理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操作,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从而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和进步。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精选5篇)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精选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目的:1. 根据课堂讲授内容,学生做相应的自主练习,消化课堂所讲解的内容。
2. 通过调试典型例题或习题积累调试程序的经验。
3. 通过完成辅导教材中的编程题,逐渐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意义:1. 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操作系统这门课程的理解,我们在课堂上学的都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如何用程序语言来描述所学知识还是有一定难度。
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可以真正理解其内涵。
2. 有利于我们逻辑思维的锻炼,程序设计能直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程序,依然需要学生有条不理的构思。
3. 有利于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在程序设计过程里,当我们输入程序代码的时候,如果不够认真或细心,那么可能就导致语法错误,从而无法得出运行结果。
那么,这个我们反复调试,反复修改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我们认真严谨治学的一个锻炼。
二进程调度算法模拟1 . 设计目的通过动态优先权算法的模拟加深进程概念和进程调度过程的理解。
2 . 设计要求写出带有完整标注的程序代码(可以用Java或C/C++实现,要求每个语句都要有标注)。
3 . 使用动态优先权的进程调度算法的模拟3.1算法思路分析动态优先权是指在创建进程时所赋予的优先权,可以随进程的推进或随其等待时间的增加而改变的,以便获得更好的调度性能.若所有的进程都具有相同的优先权初值,则显然是最先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将因其动态优先权变得最高而优先获得处理机,此即FCFS算法.因此,通过c程序模拟动态优先权程序调度算法,主要思路和方法就是,通过结构体模拟计算机的控制模块,构造一个PCB结构体即进程控制块结构体,用来记录当前进程的的相关状态信息,包括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状态、进程调度信息、进程控制信息。
(完整word版)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以本学期对单片机的学习和认识,并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以应用,从而达到一个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深一步的理解,面对一个电子设计,应对出系统的方案,分析出各个板块来,再对各个板块进一步的具体的设计,先进行硬件电路设计,此时一定要考虑好要用什么元件、各个元件的具体参数、是否能实现应有功能,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硬件电路。
在根据该电路设计出软件的功能模块、从而完成程序流程图,在根据流程图完成程序的设计,并通过反复的调试、运行、更正,直至完成既定功能为止,最后将软件、硬件结合进行调试、运行,对其功能进行最终测试,并反复思考其测试中遇到相应问题的原因,并将其一一处理,从而完成本次设计的实验要求,以及本次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
单片机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制作调试单片机最小系统及外设的能力,能够掌握单片机内部资源的使用。
单片机课程设计内容包括硬件设计、制作及软件编写、调试,学生在熟练掌握焊接技术的基础上,能熟练使用单片机软件开发环境Keil C51编程调试和PROTUS 软件仿真,并使用STC ISP调试工具采用串口下载方式联调制作的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包含基本部分及扩展部分,基本部分即单片机最小系统部分,扩展部分是对单片机内部资源及外部IO口的功能扩展,使制作的单片机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单片机课程设计计分分为4个部分:焊接制作占30%,软件编写调试占30%,扩展功能占20%,课程设计报告占20%.芯片简介1 MSC—51芯片简介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8051是MCS—51系列单片机的典型产品,我们以这一代表性的机型进行系统的讲解。
8051单片机包含中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RAM)、定时/计数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中断系统等几大单元及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三大总线,现在我们分别加以说明:•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是整个单片机的核心部件,是8位数据宽度的处理器,能处理8位二进制数据或代码,CPU负责控制、指挥和调度整个单元系统协调的工作,完成运算和控制输入输出功能等操作。
课程设计的设计意义
课程设计的设计意义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对XX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验演示和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XX学科的发展和现状:通过介绍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发展和现状。
4.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XX学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便于进行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有什么意义
课程设计有什么意义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程设计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流程。
2. 使学生了解课程设计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它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分析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的课程设计。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程设计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课程设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价值。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水平。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意义,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实际教学中运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知识方面:阐述课程设计的概念、要素和流程,理解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技能方面:运用课程设计原理,分析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的课程设计,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参与课程设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课程设计基本概念- 理解课程设计的定义、特点和目标。
- 学习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如教育哲学、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等。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与流程- 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基本要素。
- 学习课程设计的步骤,包括需求分析、目标设定、内容编排、教学策略制定、评价设计等。
教学大纲安排:- 章节一:课程设计概述- 章节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 章节三:课程设计的流程与方法3. 课程设计实践与应用- 分析教材内容,进行课程设计的初步实践。
- 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课程设计成果。
教学大纲安排:- 章节四:课程设计实践案例分析- 章节五:小组合作课程设计实践- 章节六: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设计要有什么意义
课程设计要有什么意义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层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XX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2.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最新研究进展:介绍XX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XX学科的知识和原理。
4.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推荐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来说: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育学校课程设计的意义
教育学校课程设计的意义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XX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并记忆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在XX领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解释其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2.第二章: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讲解XX学科常用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章:XX学科的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用于探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价值。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1.1课程设计的目的学习了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重点在于达到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学习目标,切实要求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考虑到电子电路设计自动化也是目前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针对课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从应用的要求出发,除了扼要介绍它们的电路图原理外,着重介绍器件的主要技术性能,典型应用或者连接方法。
1.2课程设计的作用1. 对设计电路进行理论分析、计算2. 在multisim环境下仿真电路功能,修改相应参数,分析结果的变化情况3. 掌握电子产品的制作和调试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观念2. 设计任务2.1 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无效态:001,110)2.2 74161构成57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并显示3.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的设计1.状态图3.1状态图2.选择触发器,求时钟方程、状态方程①选择触发器由于JK触发器功能齐全、使用灵活,在这里选用3个CP下降沿触发的边沿JK触发器。
②求时钟方程采用同步方案,故取CP0=CP1=CP2=CPCP是整个要设计的时序电路的输入时钟脉冲。
③求状态方程确定约束项从图3.1给出的状态图可以看出,还有001、011两个代码状态没有出现,显然他们是没有使用的无效状态,其对应的最小项、是约束项。
次态Q2n+1Q1n+1Qn+1的卡诺图Q2n+1的卡诺图n+1的卡诺图Q1n+1的卡诺图Q图3.2.1显然,由图3.2.1所示各卡诺图便可以容易地得到=()=+= +④求驱动方程==1====⑤画逻辑电路图图3.2.2逻辑电路图⑥检查电路能否自启动将无效状态001、110带入状态方程进行计算,结果如下:001 100(有效状态) 011 010(有效状态)可见,所设计是的时序电路能够自启动。
4.三位二进制减法计数器仿真结果分析图4.1如图4.1所示,先按下B键异步置零然后按动A键输入时钟脉冲,结果如下图状态1 状态2状态3 状态4状态5 状态65.74161构成47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的设计①写出的2进制代码47=0011 1001B②求归零逻辑因为是同步置数端,所以返回值为0011 1001③画连线图—6. 74161构成47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仿真结果分析第一个数:1第二个数:2┇┇第五十六个数:56 (注:显示器是十六进制的)第五十七个数:07.设计总结①通过此次课程设计,锻炼了我们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计数器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及应用,基本能够独立设计出一般简单的电路。
课程设计计划
课程设计计划目前,课程设计计划是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它与学校教育的质量、学生发展、教师教学能力等相关。
本文将从教育意义、课程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和评估方法等角度,探讨课程设计计划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教育意义课程设计计划对于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明确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通过制定课程设计计划,学校可以明确教育目标,确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其次,课程设计计划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设计周密的教学计划,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课程设计计划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制定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学生可以发展不同的兴趣和才能,培养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原则制定课程设计计划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课程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其次,课程设计应融入现实生活。
教师应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使之更加有趣和实用。
此外,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计划的实施步骤制定课程设计计划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育目标。
明确教育目标是制定课程设计计划的基础,它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其次,教师需要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教师可以选择适宜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然后,教师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教学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开展,评估方法应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程度。
最后,教师需要对课程设计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根据教学实践和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对课程设计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设计计划的评估方法评估是课程设计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以便对课程设计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评估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目的:1. 根据课堂讲授内容,学生做相应的自主练习,消化课堂所讲解的内容。
2. 通过调试典型例题或习题积累调试程序的经验。
3. 通过完成辅导教材中的编程题,逐渐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意义:1. 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操作系统这门课程的理解,我们在课堂上学的都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如何用程序语言来描述所学知识还是有一定难度。
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可以真正理解其内涵。
2. 有利于我们逻辑思维的锻炼,程序设计能直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程序,依然需要学生有条不理的构思。
3. 有利于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在程序设计过程里,当我们输入程序代码的时候,如果不够认真或细心,那么可能就导致语法错误,从而无法得出运行结果。
那么,这个我们反复调试,反复修改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我们认真严谨治学的一个锻炼。
二进程调度算法模拟1 . 设计目的通过动态优先权算法的模拟加深进程概念和进程调度过程的理解。
2 . 设计要求写出带有完整标注的程序代码(可以用Java或C/C++实现,要求每个语句都要有标注)。
3 . 使用动态优先权的进程调度算法的模拟3.1算法思路分析动态优先权是指在创建进程时所赋予的优先权,可以随进程的推进或随其等待时间的增加而改变的,以便获得更好的调度性能.若所有的进程都具有相同的优先权初值,则显然是最先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将因其动态优先权变得最高而优先获得处理机,此即FCFS算法.因此,通过c程序模拟动态优先权程序调度算法,主要思路和方法就是,通过结构体模拟计算机的控制模块,构造一个PCB结构体即进程控制块结构体,用来记录当前进程的的相关状态信息,包括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状态、进程调度信息、进程控制信息。
并通过C语言模拟计算机的动态优先调度算法,对构建的PCB进程进行模拟调度和运行,从而实现用计算机对进程的调度过程进行过程模拟。
主要要构建的函数有:进程控制块函数input:输入各进程的基本信息进程优先级排列函数sort:用于对进程的优先级进行排列当前进程显示函数disp:用于显示当前进程进程查看函数check:检查等待队列的进程是否进入就绪队列进程就绪函数running:进程运行时间到,置就绪状态系统将所有就绪队列按优先级高低排成一个队列,每次调度时,将CPU分配给优先级最高的进程,并令其执行一个时间片,而后中断,寻找并运行下一个优先级最高的进程。
而所有进程的优先权在随进程的推进或随其等待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被调度之后的程序则降低一定的优先级,从而使所有进程都有运行的机会,从而保证系统能在给定的时间内响应所有用户的请求。
优先权的变化规律可描述为:由于等待时间与服务时间之和,就是系统对该作业的响应时间,故该优先权又相当于响应比RP,即优先权=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要求服务时间。
被运行过的进程优先权减一。
3.2算法流程图主流程图3.3主要数据结构设计1.包含PCB信息的结构体(1)进程标识数ID。
(2)进程优先级PRIORITY,并规定优先级越大的进程,其优先权越高。
(3)进程已占用的CPU时间CPUTIME。
(4)进程还需占用的CPU时间ALLTIME。
当进程运行完毕时,ALLTIME变为0 (5)进程的阻塞时间STARTBLOCK,表示当进程再运行STARTBLOCK个时间片后,进程将进入阻塞状态。
(6)进程被阻塞的时间BLOCKTIME,表示已阻塞的进程再等待BLOCKTIME个时间片后,将转换成就绪状态。
(7)进程状态STATE。
(8)队列指针NEXT,用来将PCB排成队列。
用算法描述为struct pcb { // 定义进程控制块PCBchar name[10]; //定义进程名称char state; //进程状态int super; //优先数int ntime; //需要运行的时间int rtime; //已占用的CPU时间struct pcb* link; //指向进程的下一个进程的指针}*ready=NULL,*p;2.用队列结构存储进程序列3.4算法代码实现1.建立对进程进行优先级排列函数void sort() // 建立对进程进行优先级排列函数{ PCB *first, *second; //定义指向当前进程和插入进程的指针int insert=0;//各进程按优先数大小从大到小排列if((ready==NULL)||((p->super)>(ready->super))) //优先级最大者,插入队首{p->link=ready; //p进程的下一个进程为原队首进程ready=p; //队首进程为优先级最大者}else //进程比较优先级,插入适当的位置中{ first=ready;//队首进程不变second=first->link; //第二个进程则在当前进程后面while(second!=NULL)//while循环,各进程比较优先级{ if((p->super)>(second->super)) //若插入进程比当前进程优先数大{ //插入到当前进程前面p->link=second; //当前进程赋给插入进程的后面那个进程first->link=p;//插入进程在放在当前进程所在位置second=NULL;//当前进程为空insert=1; //进程的排列与各优先数不对应}else //插入进程优先数最低,则插入到队尾{ first=first->link; //将第一个进程的下一进程赋给firstsecond=second->link;//将第二个进程的下一进程赋给second}}if(insert==0) first->link=p; //若插入进程比当前进程优先数小,则插入到当前进程后面}}2.建立进程控制块函数void input() //建立进程控制块函数{ int i,num; //定义进程号以及进程个数system("cls"); //清屏printf("\n 请输入进程号:"); //输出输入提示scanf("%d",&num); //输入进程号for(i=0;i<num;i++) //若进程号不超过进程个数{ printf("\n 进程号No.%d:\n",i);//输出进程号p=getpch(PCB); //p进程的pcb结构printf("\n 输入进程名:"); //输出输入进程名提示scanf("%s",p->name); //输入进程名printf("\n 输入进程优先数:");//输出输入进程优先数提示scanf("%d",&p->super); //输入进程优先数printf("\n 输入进程运行时间:");// 输出输入进程运行时间提示scanf("%d",&p->ntime);//输入进程运行时间printf("\n");//换行p->rtime=0;//已占用cpu时间为0p->state='w';//进程状态为就绪p->link=NULL;//当前进程的下一个进程为sort(); // 调用sort函数}}建立进程显示函数,用于显示当前进程void disp(PCB * pr) //建立进程显示函数,用于显示当前进程{ printf("\n qname \t state \t super \t ntime \t rtime \n");printf("%s\t",pr->name);//显示进程名printf("%c\t",pr->state); //显示进程状态printf("%d\t",pr->super);//显示进程优先级printf("%d\t",pr->ntime); //显示进程需要运行的时间printf("%d\t",pr->rtime);//显示进程占用CPU时间printf("\n"); //换行}进程查看函数,检查等待队列的进程是否进入就绪队列void check() // 建立进程查看函数,检查等待队列的进程是否进入就绪队列{ PCB* pr;printf("\n **** 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是:%s",p->name); // 输出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提示disp(p);//显示当前运行进程pr=ready;printf("\n ****当前就绪队列为:\n"); //显示就绪队列状态while(pr!=NULL){ disp(pr);//显示就绪进程pr=pr->link;//}}进程就绪函数void running() // 建立进程就绪函数(进程运行时间到,置就绪状态{(p->rtime)++;(p->super)--;//进程优先权减1p->state='w';//进程状态为就绪sort(); //调用sort函数}3.5算法运行分析初始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