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11.1 杠杆学案(新版)教科版
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1杠杆
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1 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1节《杠杆》。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杠杆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
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推导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剪刀、钳子、天平、滑轮组。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剪刀、钳子、天平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和特点。
2. 知识讲解: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平衡条件。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举例子说明杠杆的应用,如剪刀剪东西、钳子夹东西等,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的力臂、判断杠杆的类型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杠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1 杠杆定义:分类:平衡条件: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并计算其力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杠杆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平衡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同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简单机械如滑轮组、轮轴等,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1 杠杆一、教学内容1. 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11.1杠杆
教师:对,我们要使杠杆达到平衡。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与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有关。
与水果及秤砣重量,还有他们与杠杆提手之间的距离有关。
课堂练习:
1、画出下图中F' 和F"的力臂,并比较杠杆平衡时F' 与F"的大小。
2、下图所示杠杆,OA长20cm,AB长60cm,现在A处挂一重200N的物体,若使B处的弹簧秤示数最小,弹簧秤的方向怎样?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
学生练习,理解。
2、杠杆的分类
由杠杆的平衡关系,可以得到当力不等时,对应的力臂也不等。
可将杠杆分为三类:
杠杆类型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力臂的大小
关系
L1> L2L1< L2L1= L2
力的大小
关系
F1< F2F1> F2F1= F2
力的作用点
移动距离的
大小关系
s1> s2
费距离
s1< s2
省距离
s1= s2。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1 杠杆1-教科版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动手实验,能得出杠杆和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1)、力臂的应用,并让学生会画力臂。
(2)、用实验让学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问题讨论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一)杠杆的定义同学们,这里有一桶水,老师想请一个同学看能不能把它提起看来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提起。
我们人类最聪明的地方是为了生活方便而使用机械。
今天,老师今天准备了一跟神奇的棒,我们再来试试(女生直接用棒抬,抬不动)看来,还得有个小帮手——支架。
还是抬不动?没关系,这根棒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够伸长,我们再来试试。
我们发现这个神奇的装置能够通过伸长距离达到省力的效果,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
在生活中,杠杆是一种简单,但用途十分广泛的机械。
我们来看下面这些工具,虽然形状不尽相同,但使用过程也是杠杆,如:抽水机的手柄、剪刀、夹子、缝纫机的踏板,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很多共同点,你们能找到吗?绕固定点转动、在力的作用下、材质都是坚硬的。
物理学中,为了更好的研究这类机械,忽略其形状的不同,把这些具体事物抽象为一根硬棒。
而这跟硬棒都能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我们就把它称为杠杆。
(二)杠杆的动力、支点、阻力我们再来认识杠杆这种模型。
杠杆都能绕固定点转动这个固定点就叫做支点。
支点是很重要很特殊的点。
杠杆要想转动那我们就要给铁棒的一端施加力的作用,那这个使杠杆转动的力我们就把它称为动力。
因为力有三要素,我们描述一个力就要描述力的三要素:首先大家说说动力的作用点在哪里呢?一定在手和杠杆的接触的地方,那是在手上还是杠杆上呢?因为是杠杆受到动力的作用,所以我确定动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
11.1杠杆学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11.1 杠杆学案 20232024学年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教具与学具的准备,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板书设计的合理性,作业的深入巩固,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下面是关于“杠杆”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第11.1节“杠杆”。
具体内容包括: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力臂的概念3. 杠杆的平衡条件4. 杠杆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定义。
2.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杠杆的概念及其分类2. 力臂的确定3. 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1. 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2. 力臂的确定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杠杆模型2. 力臂演示器3. 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1. 学生杠杆模型2. 测量工具(如尺子)3. 笔记本、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杠杆的原理。
2. 基础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力臂的概念,结合教材和教具进行讲解。
3. 平衡条件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结论。
4. 应用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力臂的定义和确定方法3. 杠杆的平衡条件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请解释力臂的概念,并说明如何确定力臂的长度。
答案:1. 杠杆是一种能够绕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硬棒。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1.1杠杆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11.1 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11章的第1节“杠杆”。
本节课主要介绍杠杆的概念、类型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a. 一端支点,另一端受力的杠杆(一类杠杆);b. 两边支点,中间受力的杠杆(二类杠杆);c. 两边受力,中间支点的杠杆(三类杠杆)。
2.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力的乘积相等,即力与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臂)成反比。
公式表示为:F1 L1 = F2 L2,其中F1和F2分别为作用在杠杆两侧的力,L1和L2分别为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类型及平衡条件,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定义、类型及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力的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杠杆模型、力的演示仪、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棍、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原理。
2. 讲解杠杆的定义与分类: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杠杆,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3. 演示杠杆的平衡条件:利用力的演示仪,进行杠杆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杠杆平衡时的力与力臂的关系。
5.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两端的力的大小。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杠杆的定义、类型和平衡条件。
7. 布置作业:a. 撬棍;b. 剪刀;c. 鼠标。
题目2:某学生用5N的力提起一把剪刀,剪刀的总长度为0.5m,求剪刀的重心到提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答案:题目1:a. 是杠杆,因为撬棍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支点)转动;b. 是杠杆,因为剪刀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支点)转动;c. 不是杠杆,因为鼠标不能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支点)转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1杠杆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1.1 杠杆一、教学内容1. 认识杠杆: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
2.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让学生掌握杠杆平衡的原理。
3.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杠杆。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分类、特点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特点和作用。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
3. 演示:用杠杆模型进行实验,展示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讲解:讲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6.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3.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现象中,哪些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的正确例子?(1)用撬棒撬起石头。
(2)用剪刀剪纸。
(3)用筷子夹菜。
(4)天平称重。
答案:1.(1)2.(2)4.(4)2. 题目:某学生用一段长度为1米的杠杆撬起一块重5千克的石头,杠杆的另一端作用力为10牛顿。
求石头的重力。
答案:石头的重力为50牛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分类、特点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1章 1 杠杆导学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 1 杠杆导学案(新版)教科版1、初步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应用,会将杠杆分类,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示意图;3、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作图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
重点杠杆示意图的画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杠杆示意图力臂的画法预习引导1、一根硬棒,在________________下能绕着___________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动力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力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工具属于杠杆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如果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当杠杆平衡时,动力是阻力的________倍。
问题导学活动1:1、杠杆:活动2:1、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O:(2)动力F1: (3)阻力F2: (4)动力臂l1: (5)阻力臂l2:2、作出下图在羊角锤使用中的两个力臂,并标明L1和L2。
活动3::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的平衡状态:或。
2、分下列几种情况探究杠杆的平衡情况,并将结果记录在课本中的表格里。
①保持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杠杆处于水平状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②保持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位置,杠杆处于水平状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③保持钩码数量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不变,杠杆处于水平状态,改变钩码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结论杠杆平衡条件:用字母表示。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1 杠杆 第1课时 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教案 (新版)教科版
第十一章机械与功本章内容概述本章是在前面学习过力学的基础上,研究杠杆、滑轮、斜面、轮轴等简单机械,认识力与功,理解做功有快慢之分,并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应该对力学知识获得进一步理解:能从常见工具和器械中识别出杠杆和滑轮,知道杠杆、滑轮的特点和应用,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能正确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本章共分5节:1.第1节“杠杆”,本节讲述了杠杆的概念和分类,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本节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结论性、规律性的知识,而且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2.第2节“滑轮”,本节讲述了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特点和实质,并进一步学习了滑轮组的特点和组装.3.第3节“功、功率”,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功大小的计算,然后通过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到做功的快慢问题,再用速度的方法类比得到功率的概念,结合速度的公式、单位,讲述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再通过例题帮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最后认识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一切机械都不省功.4.第4节“机械效率”,本节是在学习了功、功率的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有用功、总功的概念并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知道实际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5.在学习了杠杆和认识了功的原理的基础上,最后引导学生了解斜面和轮轴的工作原理,认识现代生活离不开机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1)认识杠杆、识别杠杆的类型,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通过组装滑轮组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知道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4)通过实例结合已学的物理规律理解功率的定义,由定义得出公式,能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5)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6)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η<1,会正确进行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7)认识生活中其他常见的机械,了解它们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亲自动手组装滑轮组,体会滑轮组的好处;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计划和实验方案.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及其应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和功率的概念;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教学难点】功、功率、速度的综合计算和运用;滑轮组的组装和省力分析,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课时建议】本章共5节,建议9课时1.杠杆 2课时2.滑轮 1课时3.功功率 2课时4.机械效率 2课时5. 改变世界的机械 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 1课时1.杠杆第1课时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了解关于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会进行相关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杠杆的应用.2.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结构.【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及画法,变形杠杆的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杠杆、钩码等.【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视频:关于撬棒、开瓶器、跷跷板、镊子、剪刀等物品在生产、生活中工作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生产、生活中,这些工具起到了什么作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看、思考、讨论,回答:它们都是硬棒,这些硬棒在受力的时候,都能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引出杠杆的概念.师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并探究杠杆.【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杠杆师为了进一步了解杠杆,我们先来熟悉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并介绍: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表示.动力:使杠杆绕支点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师在我们生活中用到杠杆的地方很多,请同学们思考:(1)为什么杠杆必须是根“硬棒”?(2)杠杆必须是“直棒”吗?生1:如果杠杆不“硬”,在力的作用下它将很容易发生形变,不能工作,因此杠杆必须是硬棒.生2:杠杆定义中的硬棒指的是“不易变形”的物体,所以杠杆不一定是直棒,其形状可异.教师总结: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还可以是某个机械组合的一部分.教学探究点2杠杆的平衡条件师当动力和阻力对杠杆的转动效果互相抵消时,杠杆将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的状态)都叫杠杆平衡.教师演示教材P73图11-1-6中实验,引出杠杆五要素.1.杠杆的五要素支点 (O)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教师举杠杆撬大石块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例题1 如图甲所示,是一个Z形杠杆,请在图中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l.解析:作力臂的步骤是:①找支点;②找力的作用线,即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有的在图中已经标出力的方向);③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④标上并在其旁边写上l1或l2.答案:如图乙所示.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播放课件:使用杠杆搬动巨大石块的情景.请大家观看,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借助杠杆可以完成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杠杆可以省力.师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但到底满足什么规律呢?好,下面我们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满足什么条件.教师请一位同学演示用不同的方式推门的效果:①在门把手附近用力推门;②在门轴附近用力推门;③在同一位置沿不同的方向推门.并要求这位同学说出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推门时需要的动力可能与动力臂的长短有关,动力臂越长,需要的动力可能越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小组讨论提出问题,作出猜想;(2)讨论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4)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5)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设计表格(供参考)师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第一步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原因).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生:调平原因:为了保持杠杆初始处于平衡状态,方便测量力臂.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师那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呢?生:不能.师为了统一标准,我们把支点右边的钩码当动力,支点左边的钩码当阻力.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可任意的取三次值,让杠杆达到平衡.每四人一组,每组出一名同学负责随时记录数据.按设计的实验方案步骤开始做实验.师同学们能否找出一个规律来?生: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师对,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杠杆平衡条件.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可以写成:F1L1=F2L2教师总结: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这个关系式也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F1/F2=L2/L1.也就是说,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所用的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即动力臂越大,所用的力就越小,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了.例题2 (四川成都中考)(多选)如图,轻质杠杆上各小格间距相等,O为杠杆中点.甲、乙是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甲为正方体,乙重15N,将甲、乙用能承受最大拉力为20N的细线分别挂于杠杆上M、Q两刻线处时,两细线被拉直且都沿竖直方向,M、Q正好在甲、乙重心正上方,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4000Pa;当把乙移挂至R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3750P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属块甲的重力为45NB.金属块乙的体积为200cm3C.将甲向右移动并挂于N正下方,乙仍挂于R,放手后杠杆仍能平衡D.将甲向右移动并挂于P正下方,乙移挂至S,放手后杠杆甲被拉离地面解析:A.设甲的重力为G,甲的底面积为S,杠杆上1小格为L,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甲×6L=G乙×2L即F甲×6L=15N×2L,解得F甲=5N,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同理可得:F甲′×6L=15N×3L,解得F甲′=7.5N,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两式联立解得:G=45N,故A正确;B.由于乙物体的密度不知,则其体积无法求出,故B错误;C.如果将甲向右移动并挂于N正下方,乙仍挂于R,设此时甲给杠杆拉力为F甲′,则F甲′×4L=G乙×3L,即F甲′×4L=15N×3L,解得F甲′=11.25N<20N,所以放手后杠杆仍能平衡,故C正确;D.如果将甲向右移动并挂于P正下方,乙移挂至S,设此时甲给杠杆拉力为F甲″,则F甲″×2L=G乙×7L,即F甲″×2L=15N×7L,解得F甲″=52.5N>20N,所以放手后细线拉力会大于20N,细线会断,则甲不会被拉离地面,故D 错误.答案:AC例题3 (山东烟台中考)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可绕O点自由转动,在木杆的右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杆的作用力F,使杆从OA位置匀速转到OB位置的过程中,力F 的大小将()A.一直是变大的B.一直是变小的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解析: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力F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即动力臂不变,然后分析阻力与阻力臂的关系,并得出正确结果.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将杠杆缓慢地由最初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力臂变大,所以动力变大.当杠杆从水平位置拉到最终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小,所以动力变小.故F先变大后变小.答案:C【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一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我们就说它是杠杆.我们也知道了杠杆的五要素、好处,最重要的是我们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还能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和简单计算,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1.杠杆这节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根据杠杆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杆模型和理想的理论模型结合起来,比如剪刀、夹菜的筷子、指甲剪等.这节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找支点和作力臂,这里既牵扯到数学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又涉及到物理中力的作用点和力的示意图,学生感到非常困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分析,提炼方法步骤:一(支)点二力和方向,延长力的作用线,过(支)点作垂线(段).画力臂并比较力臂大小是下一课时杠杆分类的基础,一定要多练并让学生过关.2.在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引导学生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与力臂的大小和力的大小有关,这样学生不至于盲目猜想,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使学生合理的科学猜想,快速进入探究的课题.在分析数据时,教师既要放开主动权,又要参与引导,如提醒学生可以先把数据分开来考虑.把四个数据按物理量分成两组进行分析,接着把有特色的数据放在一起研究,最后把所有的数据统一起来,运用数学工具:加、减、乘、除等简单计算方法,讨论,寻找规律,形成科学的结论,这样不仅营造宽松环境,而且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的精神及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及其分类。
2.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 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定义及其分类。
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并能正确画出各种杠杆的五要素。
3.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杠杆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翘板,来引入杠杆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翘板的工作原理,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杠杆的五要素(1)讲解支点: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讲解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讲解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讲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讲解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在讲解过程中,配合PPT和杠杆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五要素。
3.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通过PPT展示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杠杆的分类(1)一类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如撬棍。
(2)二类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如天平。
(3)三类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如剪刀。
通过PPT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杠杆的分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七、作业设计(1)撬棍(2)天平(3)剪刀答案:(1)一类杠杆,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2)二类杠杆,因为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3)三类杠杆,因为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2. 题目:一个学生用5N的力撬起一块重30N的石头,石头离支点1m,学生的手离支点0.5m。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1 杠杆4-教科版
课题11.1 杠杆(第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用“秘密武器”发射锦囊,引出课题《杠杆》进行新课:一、什么是杠杆1、看四副动图:请同学总结,并得出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
.....的硬棒....下,能绕固定点转动2、通过对撬棒的分析认识支点O,动力F1,阻力F2二、力臂概念的引出1、通过活动一:“请你利用简易杆秤模拟称物体质量的过程。
”体验杠杆的平衡2、通过活动二:“如图,分别在A、B两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秤杆,让秤杆平衡,需要的拉力分别是多少?两个点需要的拉力一样吗?”获得初步猜想:杠杆的平衡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有关?真的是这样吗?3、通过实验三:“如图,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竖直和斜拉秤杆,让秤杆平衡,需要的拉力分别是多少?两次需要的拉力一样吗?”证明:“杠杆的平衡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无关”,到底与谁有关呢?4、通过分析得出:“由活动可知:杠杆的平衡与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均有关。
”5、分析什么是力臂,学生练习如何画力臂,并总结力臂的画法6、杠杆五要素的得出7、练习:在下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准备工作(1)将杠杆哪个部位挂起来做支点好?(2)杠杆处于什么位置平衡,测量力臂最方便?(3)刚挂上的空杠杆不水平平衡怎么办?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巡视、指导。
然后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F1L1=F2L2四、杠杆的分类小活动:拔钉子比赛:找两个同学(一高大男生,一矮小男生进行拔钉子比赛,小男生用羊角锤拔钉子,高男生用火钳拔钉子),活动后总结:(1)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2)引出等臂杠杆及杠杆分类的原则(3)回归“秘密武器”并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11_1杠杆教案新版教科版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能够使咱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订书性能够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路。
二、 杠杆的平稳条件
出示杆秤,对杆秤进行分析,画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标出力臂。
教师列举杠杆撬石块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画出杠杆撬石块中的各类物理量。如下图。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咱们能够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确实是支点。如下图,咱们假设杠杆在动力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其中O点是不动的,因此O点确实是支点。
力的作用线确实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如下图,动力的作用线是从A点起沿F1方向的直线。
3.等臂杠杆。
多媒体展现:跷跷板。
特点: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等臂杠杆最重要的应用是天平,还有跷跷板等。天平、跷跷板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
多媒体展现:人体内许多地址的骨骼、关节组成的杠杆。
教师结合一些具体的动作(例如举、拿、抬、踢等)来讲解这些杠杆是如何工作的。
由杠杆的平稳关系,杠杆的类别可归纳为:
例题: 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用意,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如:铡刀、瓶盖起子、独轮车、铁锹等。
由4名学生别离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可选择分析一些实际杠杆,如:抽水机、汽车刹车踏板、胳膊、缝纫机踏板等。
3.实验探讨:杠杆的平稳条件。
咱们把适才杠杆所处的状态叫杠杆的平稳,所谓杠杆的平稳确实是杠杆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杠杆的平稳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1)如图(a)是一个平稳的杠杆,移动一边钩码的悬挂点,会产生什么现象?
八年级物理下册11.1杠杆教案(新版)教科版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4. 培养学生养成安全意识,注意实验操作中的安全事项,遵循实验规程。
- 教师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如杠杆制作方法、实验注意事项等,帮助学生顺利进行自主学习。
-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解答并提供帮助。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成果,开展课堂交流,共同提高对杠杆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内容逻辑关系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简单机械(如滑轮组)等基础知识,这为理解杠杆原理提供了必要的预备知识。
- 视频资源:《杠杆原理与应用》系列视频,展示杠杆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如工程、机械、航天等。
- 实践活动:学生可在家中寻找或制作简易杠杆,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并记录杠杆的使用效果。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推荐材料,深入了解杠杆原理的发展历程和实际应用。
-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源,直观感受杠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2. 作业评价:
-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 点评学生的作业,强调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
- 在作业批改中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作业在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1.杠杆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1. 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的第一节《杠杆》。
本节主要讲述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杠杆是一种硬棒,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
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杠杆分为三类:一类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如撬棍;一类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等臂杠杆,如天平;一类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费力杠杆,如筷子。
2. 杠杆的特点:杠杆具有转动的特点,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
杠杆的两端分别受到力的作用,称为动力和阻力。
动力和阻力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称为力臂。
3.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 F1 L1 = F2 L2。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杠杆。
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撬棍、天平、筷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棍、天平和筷子,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演示:进行杠杆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杠杆:定义:硬棒,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
分类:省力杠杆、等臂杠杆、费力杠杆。
特点:具有转动的特点,有两端受力的动力和阻力,力臂是力的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
平衡条件:F1 L1 = F2 L2。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撬棍b) 天平c) 筷子a) 一根杠杆,左边受到10N的力,力臂为2m,右边受到多少力的作用?b) 一根杠杆,右边受到15N的力,力臂为3m,左边受到多少力的作用?答案:1. a) 省力杠杆,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b) 等臂杠杆,因为动力臂等于阻力臂c) 费力杠杆,因为动力臂小于阻力臂2. a) 右边受到20N的作用力b) 左边受到45N的作用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然后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1杠杆学案
课题杠杆二次备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杠杆的定义2.杠杆的五要素3.力臂、力的作图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实例,使同学们掌握杠杆的定义、杠杆的五要素以及动力,阻力,力臂的画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杠杆的认识,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杠杆工具认识加深,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杠杆的五要素难点五要素的画法预习案★探究一:什么是杠杆?(仔细观察教材81页的图11-2-2和11-2-3)活动一:体验拔图钉。
如图1所示,木板上有一只图钉。
⑴请你尝试用手直接把它拔出来;⑵选择一样工具将它拔出;在你拔出图钉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更方便、更省力?活动二:观察开瓶扳手、衣服夹子使用时的特点。
像上述使用到的螺丝刀、钳子、羊角锤、开瓶扳手、衣服夹子等工具,都是在作用下能够绕的坚实物体,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做。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应用到的杠杆的事例吗?。
教学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二、学习目标1.杠杆的定义2.杠杆的五要素3.力臂、力的作图法图图教学案三、新课教学观察开瓶扳手、衣服夹子使用时的特点。
像上述使用到的螺丝刀、钳子、羊角锤、开瓶扳手、衣服夹子等工具,都是在作用下能够绕的坚实物体,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做。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应用到的杠杆的事例吗?。
知识拓展:①杠杆的形状可以是;②坚实物体(如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不仅要有的作用,而且必须能绕某支撑点(固定点);③“坚实物体”是指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或基本不不发生形变的物体。
★探究二:怎样作杠杆的力臂示意图?①读一读81页杠杆的有关名词解释:支点(O);动力(F1);阻力(F2)。
②认一认图2中杠杆的相关名词。
③仔细阅读教材82页最后一自然段和83页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找到力臂、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
④分析讨论图3,杠杆的支点是,动力F的力臂是。
看看图4“用螺丝刀拔图钉”,试着在图2中作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小结:力臂的一般画法:①确定支点,即找出支点,并用字母标出来;②画力的作用线,即通过力的沿力的作用画的直线,一般用线;③作力臂,即过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线,用符号标出垂直;④用大括号或两端带箭头的线段标出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并写明相应的字母符号。
教科版物理八下11.1杠杆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下11.1杠杆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学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和实际经验出发,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杠杆”,我希望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杠杆的原理。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
我通过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杠杆的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难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钩码、平衡尺。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把尺子,用来进行实际操作。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拿出一个杠杆模型,让孩子们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觉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2. 讲解:我向孩子们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杠杆的平衡条件。
4. 讨论:每组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发现,讨论杠杆的平衡条件。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难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次课程的实施情况,发现孩子们对杠杆的定义和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杠杆的原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杠杆,并试着解释它们的原理。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也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孩子们对杠杆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课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孩子们对杠杆的定义和原理的理解。
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11.1《杠杆》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杠杆
word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满足什么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边挂上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记录F1,L1,F2,L2;(3)改变数据,再做几次实验,记录数据。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提醒:每个钩码重,本次实验统一认为左边动力,右边阻力。
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动力
F1
动力臂
L1
动力×动力臂F1·L1阻力F2阻力臂L2
阻力×阻力臂
F2·L2
1 1N
2
3
4
5、得出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6、评估与交流
(1)为什么该探究活动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平衡呢?
(2)该实验还有什么注意事项?
(3)用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向上拉能否使杠杆平衡呢?
F2
F1。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机械与功第一节杠杆(一)
教案: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机械与功第一节杠杆(一)一、教学内容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2. 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掌握杠杆的分类,包括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4. 学习杠杆的实例,如剪刀、钳子、撬棍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杠杆,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分类和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杠杆的五要素和杠杆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剪刀、钳子、撬棍等实际杠杆物品。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根木棒,用作实验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剪刀、钳子、撬棍等实际杠杆物品,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强调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3. 演示:教师演示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木棒作为杠杆,练习判断杠杆的平衡情况。
5.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如剪刀剪东西时的杠杆作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的分类:1. 一级杠杆2. 二级杠杆3. 三级杠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根据下列物品,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并说明原因。
例子:剪刀、钳子、撬棍例子:一根杠杆,一边挂着一个10N的物体,另一边挂着一个20N 的物体,如果杠杆保持平衡,那么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比例是多少?2. 作业答案:(1)剪刀、钳子、撬棍分别属于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1 杠杆学案(新版)教科
版
11、1 杠杆教师寄语:人生没有回程票,要鼓起勇气永往直前。
【学习目标】
1、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2、通过探究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3、根据杠杆的分类,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杠杆的五要素、画力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
把实物抽象成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一、情境导入: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
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 你认为这可能吗?
二、认定目标:(生读出)
三、自主合作:
(一)生独立学习课本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叫做杠杆?你知道的杠杆有哪些?
2、与杠杆有关的五个概念:支点 ( )
XXXXX:
动力 ( )
XXXXX:
阻力 ( )
XXXXX:
动力臂 ( )
XXXXX:
阻力臂 ( )
XXXXX: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1 )找准支点;(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4 )标出力臂。
3、什么叫杠杆平衡?杠杆平衡的状态怎样?
4、杠杆的平衡条件:
5、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关系可以把杠杆分为哪三类?并各举两例。
(二)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组内解决。
(三)展示反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做好补充准备。
(四)精讲归纳:系统知识总结规律。
四、达标测评:
1、下列各种杠杆费力的是( )
A、镊子
B、起子
C、老虎钳
D、铡刀
2、杠杆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力一定等于阻力
B、动力臂一定等于阻力
C、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一定是阻力的几倍、
D、动力可能大于阻力
3、一根长为L,重为G的粗细均匀木棒,当支点在中点时刚好平衡、如果把左端锯下全长的一半 ,并叠放到左端剩余部分上面,则杠杆将( )
A、仍能平衡
B、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C、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D、无法判断
4、杠杆左右两端分别挂有重物是40牛和50牛、此时杠杆平衡,若使两端物体都减少10牛、则(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平衡
D、不能确定
5、一个原来水平静止的杠杆,如果再作用一个力后,杠杆仍能处于静止状态,则此力可能是( )
A、竖直作用于动力点上
B、竖直作用于阻力点上
C、竖直作用在支点上
D、作用在杠杆的任一点,但力的作用线必须与杠杆垂直
6、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____、
7、有一根重力为G的均匀粗细的木棒放在水平地面上,稍抬起一端,所需的力为______、
8、把重为2牛和12牛的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平衡时,两力臂长度之比为___________、若在2牛的物体上再加上2牛的重物,要使杠杆平衡,则在12牛的重物上加
_______牛的重物、9、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它处于_______状态或_______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成公式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根1米的杠杆,在它的左端挂10千克的物体,右端挂40千克的物体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支点位于离左端_______厘米的地方、如果在它的两端各增加5千克的物体,要使杠杆恢复平衡,支点应向______端移动______厘米、
11、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________叫杠杆;杠杆处于静止或________的状态叫杠杆平衡,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________;当杠杆的动力臂比阻力臂________时是费力杠杆,但可省________、
12、下面举出的是几种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工具:
A、钳子;
B、铡刀;
C、镊子;
D、理发剪子;
E、剪铁皮剪子;
F、天平;
G、定滑轮;
H、起钉锤;
I、指甲刀;
J、起子;
K、缝纫机踏板、其中________是省力杠杆,________是费力杠杆,________等臂杠杆、
13、一位瓜农用
1、2米的扁担挑一担西瓜,前面一筐瓜重350牛,后面一筐重250牛、他的肩应放在扁担的什么位置,扁担才能平衡?若前后筐各减少50牛的瓜,肩应在什么位置扁担才能保持平衡?(扁担及筐的重力不计)
五、反馈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