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讲义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_1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_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并应用5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观察,列举生活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探究并掌握5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感知形成过程。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口算:3+3+3+3+3= 9+9+9+9= 7+7+7+7+7= 8+8+8=6+6+6+6+6= 6+7+8= 7+8+9= 5+5+5+5=3、趋势引出课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学生们满脸困惑)那是因为我有一个法宝——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我国的一大发明,中国小朋友比外国小朋友乘法算得快得多,就是因为中国小朋友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今天我们就学习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乘法口诀)二、探究新知问:看,这是我们在北京召开运动会时的吉祥物,福娃,可爱吧?现在咱们就和福娃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一)初步感知:1.教师:一套福娃是几个?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教师板书)教师:两套福娃有多少个?用算式怎么表示?(教师板书)2×5=10 5×2=10 (教师板书)教师:三套有多少个福娃呢?四套呢?五套呢?你能自己算一算吗?(出示福娃图片及算式,生试算)2.汇报交流教师:谁来读一读你的答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二)深入理解1.观察,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都是10,可以用一句口诀来表示。

二五一十(板书:二五一十)2.那么1×5=5 5×1=5 口诀怎样编?(板书:一五得五)3. 教师:那3×5=15 5×3=15的口诀你会编了吗?(板书:三五十五)教师:利用这句口诀可以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看看我们刚才编写的口诀4.教师:请你打开数学书52页,快看看福娃下面的每一行点子图,都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数的?再看看右边让我们填什么?我们刚刚总结了一部分5的乘法口诀,请你把点子图右边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任课班级任课教师任教学期教学设计:::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进度周别时间教学内容(单元)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减法 100以内的加、减法 100以内的加、减法国庆放假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一)复习、期中测试观察物体表内乘法(二)表内乘法(二)表内乘法(二)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总复习总复习总复习总复习、期末测试时数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1-9.7 9.8-9.14 9.15-9.21 9.22-9.28 9.29-10.510.6-10.12 10.13-10.19 10.20-10.26 10.27-11.2 11.3-11.911.10-11.16 11.17-11.23 11.24-11.30 12.1-12.7 12.8-12.1412.15-12.21 12.22-12.28 12.29-1.1 1.5-1.11 1.12-18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中秋节国庆假元旦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精品PPT课件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精品PPT课件
估测 反证(合理吗)
练习:加强估测意识的培养。
给出标准 建立表象
方法多样 实测、估算
初步感知特征 (对边相等,可 能有误差,尽量 量准) 积累活动经验
练习:加强估测意识的培养。
实物估测
不同测量方法 (起点)
练习:加强估测意识的培养。
培养四能
逐步抽象(数据很大,练习) 为线段图作铺垫
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
竖式写法
例1、例2、例3重心是计算,不要当做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重心是数量关系, 经历探究找方法和策略。计算:呈现一个事实,引出算式,重点突出算法,不要 太深入数量关系,算法必须积极探索。例1重点突出简便方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先算乘法)
直观图 渗透植树问题
解决问题
渗透数量关系(新
增,单价数量总价)
画图理解(突出几个几
,用意义理解)
培养四能
解决问题
方法和策略
理解图意(理解示
意图画图方法不做太多要求) )
方法多样(列算式
理由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记忆口诀。(学生整理)
找规律、(意义理解动态变化)对口令 做手势 突破难点 口诀之间关系 (口诀间联系记忆
厘米、米的认识 米和厘米的关系
直接观察米尺(不探究不推理)
线段的认识
认识线段
直观感受 生活原型(图例形象展示
,原来出示线段后说明量长度整 理米)
线段的认识
画线段(重点知道怎么画,
起点终点,不需要总结一步做什么,二步
) 做什么
解决问题
建立厘米和米的 长度观念,
假设推理,培养 分析推理思维品 质

2024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9篇)

2024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9篇)通过精心准备的教案,为大家呈现一场丰富、有趣的授课,并积极激发你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细心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课题: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一、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中心小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总第 1 课时课题第一单元统一长度单位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能力目标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

情感目标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

培养合作交流精神。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教学准备学生尺,曲别针、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教学例1)出示主题图。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大石头)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015学年二次备课教学过程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讲义+8、量一量、比一比(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讲义+8、量一量、比一比(含答案)

量一量、比一比学生姓名年级学科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认识分、时间的读写、时间的简单应用课型一对一/一对N教学目标1、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2、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或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以此为标准表述一些动物的身高或身长3、能通过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4、通过所处的位置来解决排队中有趣的数学问题重、难点重点:学会正确测量实物,掌握测量的方法难点:3、4课首沟通1、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2、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孩子近几天的学校或家里的生活,促进与孩子的关系。

3、了解孩子的课程进度,对孩子在本周学校课程中存在困惑的地方及时进行答疑解惑。

知识导图课首小测1.你认识哪些长度单位?2.1米=()厘米,你能估测并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3.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4.选择身边合适的物体,量出1米的长度并做好标记。

导学一:量一量、比一比知识点讲解 11、认识各种尺:米尺、卷尺、软尺米尺:卷尺:软尺: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一拃”、“一步”和“一庹”。

一拃hǍ: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为“一拃”。

一步: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

一庹tuǒ:两臂向左右伸直,一只手的中指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中指指尖的长度,和人身高差不多。

3、我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等。

1丈=10尺,1尺=10寸,1公里=2里1公里=1000米,1里=500米,1丈≈米,1尺≈分米,1寸≈厘米。

例 1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估测一下你的肩宽,一庹,一拃,一步有多长?并填写下列表格。

例 2 有一条鳄鱼长6米,如果不用尺子,你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它的长度吗?【学有所获】所选的测量标准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同。

我爱展示1.根据实际测量到的1米的长度,请你估测一下天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的课桌的长度、宽度、高度大约是多少?2.用下列表中的数据用合适的方式描述下面的动物。

(1)一只身高2米50厘米的鸵鸟。

(2)一头身长26米的鲸鱼导学二:拓思课堂——比一比知识点讲解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比较的问题,比如比长短、比大小、比轻重等等,在比的时候可以直接比,也可以间接比。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所量角的度数。

三、教学用具:电子白板、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牙签。

四、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五、学生分析: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六、教学过程:课前一分钟:师:同学们,喜欢玩儿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儿一个打蚊子的游戏。

(链接到导入-大炮游戏)一次角度大了,二次角度小了,三次击中目标。

师:游戏中我调整了大炮的什么,最后击中了目标?(设计意图:本情境设计既能围绕知识关键点、重点展开,却又点到为止,彰显了情境设计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不仅明确了精确角度的重要,更产生了一种欲罢不能和急切学习的心理状态。

)(一)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1.提问:(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白板上画1个角。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2.2.2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2.2.2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优质教学课件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退位减
复习导入
你能计算下面的题吗?
47 - 12
35
63 - 52
11
上面的竖式都是不退位的减法, 那么退位减法怎样计算呢?
探究新知 2 代表团 金牌数
美 国 36 美国比英国多多少枚金牌? 英 国 19
36- 19=
应该怎样列式呢?
解决问题
代表团 美国 英国
金牌数 36 19
美国比英国多多少枚金牌?
36- 19= 17(枚) 答:美国比英国多17枚金牌。
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不方便,因为个位不够
减,从十位退1。十位
2-1
3·6
要再减退位的1。所以 要从个位减起!
- 19✖
1
12 7
你学会了吗?能算算下面的题吗?
3
50-24= 26
改正:
.
90
-55
-55
45
35
8 5 改正: 8 5
-24
-24
51
61
(×)
(×)
思维训练
2.每种图形各代表几?
3 +4
62
=( 8 ) =( 2 )
7 -8
22
=( 0 ) =( 4 )
4+8=12 3+1+2=6
10-8=2 7-1-4=2
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3捆被借走一捆后剩2捆。 2捆里去掉一捆剩1捆。
36-19=
3·2 6 16
-1 9 17
探究36-19的计算方法
2 用竖式计算。 36-19=17

2024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

2024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12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算。

2×3=2×5=4×2=5×1=5×3=4×3=5×5=1×4=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2)5个2相加是多少?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新授1.出示例8(教师板书)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2.分析解答例8(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

(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

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

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4.讲解例9(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分小组讨论)(4)汇报解答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9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发展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制作作息时间表,并根据表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学校作息时间表,实物投影学生准备:学具钟,纸片教学方法:探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引入。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每天起床、上课、放学、休息都有一定的时间。

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爱惜它,科学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认识这张表吗?这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3、组织观察:你能从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集体交流:把你们看到的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上学时间是8点20,过了8点20就迟到了。

老师引导谈话,引入新课:知道作息时间表的'用处吗?你想自己编一张作息时间表吗?(板书课题。

)二、制作时间表,探究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白纸片,安排制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可制作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可以制作在家里的作息时间表。

请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讨论,分工合作,并用学具钟拨一拨。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

2、体展示汇报:请每小组选代表把你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放在投影仪下,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

3、投影大家选出来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分析表里的内容:仔细看看这张表,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上午10点同学们在干什么?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谁设计的最合理?4、鼓励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完成书上68页的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1、投影书第69页练一练第1题教师读题,给学生思考和动手寻找答案的时间,再请学生回答。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训练讲义(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训练讲义(新)

同步数学(二年级上册)目录第一讲长度单位 (1)第二讲100以内的加减法 (6)第三讲角的初步认识 (10)第四讲表内乘法(一) (15)第五讲期中测试 (20)第六讲观察物体 (23)第七讲表内乘法(二) (27)第八讲认识时间 (32)第九讲数学广角--搭配(一) (37)第十讲期末测试 (41)第一讲长度单位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是多少厘米,会选择正确的单位,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位2、估计:能较准确地估计物体的长度线段(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能用厘米测量线段的长度)知识梳理一、长度单位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例1:1米-40厘米=_______解析:1米-40厘米=100厘米 -40厘米=60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

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

比如: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

例题:(1)从刻度0到7是( 7 )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

括号就填7厘米。

(2)2到8是(6 )厘米。

就直接用8-2=6厘米。

括号就填6厘米。

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6-3=3厘米。

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5篇)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精选篇1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 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

2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

3 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设想:本节课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厘米。

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长。

一学前导学1前置作业: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

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一认识直尺1小组交流: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1厘米长?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时: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长度观念。

2.培养学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初步建立长度观念,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1.建立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2.学会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为1厘米、1米的小棒,直尺,米尺。

2.学具:学生自备直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测量物体长度的情景?谁能举例说说?2.学生举例。

3.引导:测量物体长度需要用到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单位。

二、探究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1)展示1厘米的小棒,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小棒的长度。

(2)引导学生发现:1厘米的长度比较短。

(3)让学生用直尺找出1厘米的长度,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厘米的长度。

2.认识米(1)展示1米的小棒,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小棒的长度。

(2)引导学生发现:1米的长度比较长。

(3)让学生用米尺找出1米的长度,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米的长度。

三、实践操作1.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指定的物体长度。

(3)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指定的物体长度。

(3)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并反馈。

五、课堂小结2.教师强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2.课后实践:测量家中的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