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
中国古典园林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国古典园林阅读训练及答案中国古典园林阅读训练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美,首先表现在景物的动态上。
一座面积有限、四面围墙的园林,难免给人一种凝固、闭锁的感觉,但造园家却能运用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使一座小园平添活力,俯仰成趣。
比方一条弯弯的园林小路,因曲折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那高高的尖塔,高耸着指向苍穹,仿佛在向上升腾。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如亭、廊、楼、阁,是庄重的、静止的,但为什么不让人感到沉闷、压抑呢?这就妙在中国古人创造了飞檐这种形式。
它使房顶四角像飞鸟一样展翅欲飞。
在屋脊和飞檐上又有龙、凤、麒麟、人物、飞禽走兽等饰物,以及瑞云、卷草这类纹饰,具有腾跃之美和天马行空之感。
中国古典园林叠山、理水以及建筑、花木的设置,都是力求营造山高水低、错落有致的空间变化,使得游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得到美的享受。
在园中漫步,随着地形的起伏和建筑的上下错落,既可仰观亭台楼阁,也可俯视绿水红鱼,美不胜收。
造园强调有山有水,园以山奇,山因水活;山是静的,水是动的,二者结合,死山也就变活了。
至于那流水的声响,更会使静静的园林充满生机。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常常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山静泉流,水静鱼游,花静蝶飞,石静影移,都是静态形象中的动态美;而各种动势相互影响,又会产生某种张力,更加强了园林生机勃勃的动态美。
这正是任何艺术门类都无法表达的综合艺术,它寄托着造园家潜在而热烈的动态追求。
人们游赏一座封闭的园林,不会感到静止与凝滞,其原因就在这里。
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们早就掌握了园林景观的时间性,使良辰和美景互相融合,使时间和空间互相交感,构成一个个动态的风景系列。
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推移,园林的风光也变化无穷,所以园林审美讲究季节的动态变化。
事实上,季节变化之美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被有意识地突出和强化的,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借助石料的色泽、叠砌的形体、配置的花木以及光影效果,使四季假山各有鲜明的季节特征,游园一周,如度一年;再如杭州西湖的造景,春有柳浪闻莺,夏有海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
北京园林阅读题答案

北京园林阅读题答案【篇一:北京的园林阅读答案】>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其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
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华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身份。
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给人一种平衡的美,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
殿内梁柱高大,房屋宽敞而略现阴暗。
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南方的自然情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
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
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
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里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宋代郭若虚评价唐代吴道子佛像画的话,意思是吴道子画的衣带迎风飘举)的味道,耐人寻味。
北京的园林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十分明艳。
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
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
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
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另具风采。
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矿,又具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
这时就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调对比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大红和金黄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一些,庙宇要建得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北京的园林吧。
16、北京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17、第4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18、与苏州园林比较,完成下列各题。
(1)在建筑布局上,北京园林,苏州园林,。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

中国园林风格陈从周我国造园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展现着独特的风格。
中国园林在建造之先,首先考虑的是静观与动观的问题。
所谓静观,就是园中给游者留有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庭院专主静观;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前者如苏州的网师园,妙在静中生趣;后者如苏州的拙政园,奇在移步换景。
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的大小。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要造成“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我曾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1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而且要有画意。
窗外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2一丛,是模拟枯木竹石图。
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
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
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塑品;美人峰细看才像;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
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以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分别是白皮松、梅、水。
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
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也要区别对待。
楼阁掩映、山石森严、曲水弯环等都体现着这个道理。
“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些诗句不但写出园林层次,有空间感和声感,同时“高柳”“杏梢又把人的视线引向仰视。
至于“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3”,又都是留心俯视所致。
因此园林建筑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着意安排。
山际安亭,水边留矶4,是能引人仰视、俯视的方法。
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曲直自如,灵话应用。
园林两侧都是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经过的人左右顾盼皆有景,信步其间便路程延长、趣味加深。
由此可见,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
园之佳者就像诗之绝句,词之小令,都是以少胜多。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分别概括六七八段的主要内容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分别概括六七八段的主要内容
摘要:
一、中国园林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1.历史悠久,源于先秦时期
2.注重自然美与人文景观的融合
3.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中国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设计原则
1.布局灵活,因地制宜
2.遵循“山水林泉”的搭配原则
3.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私密性
三、中国园林的分类与代表作品
1.皇家园林
2.私家园林
3.寺庙园林
4.代表作品: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
正文:
中国园林的风格独特,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美学内涵。
自古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与演变深受社会、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注重自然美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
在空间布局与设计方面,中国园林强调布局的灵活性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地理环境、地势特点,巧妙地将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观融入园林之中,形
成富有层次感和私密性的空间。
同时,遵循“山水林泉”的搭配原则,将自然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园林的分类方面,中国园林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皇家园林以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为特点,如颐和园;私家园林则以小巧玲珑、典雅精致为特点,如拙政园;寺庙园林则以宗教氛围浓厚、幽静脱俗为特点,如留园。
这些园林各具特色,共同体现了中国园林的多样魅力。
总之,中国园林的风格独具一格,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景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分别概括六七八段的主要内容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分别概括六七八段的主要内容
摘要:
1.中国园林的风格特点
2.中国园林的历史演变
3.中国园林的构景艺术
4.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
正文:
中国园林的风格独特,历史悠久,构景艺术精湛,审美价值丰富。
本文将从中国园林的风格特点、历史演变、构景艺术和审美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中国园林的风格特点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园林不同于西方园林的规整、对称和宏伟,而是追求自然、和谐和雅致。
在中国园林中,山、水、建筑和植物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种风格在六七八段的课文中都有所体现。
其次,中国园林的历史演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中国园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演变。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例如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园林,隋唐的皇家园林,宋元的文人园林等。
这些历史时期的园林风格在课文的六七八段中都有所涉及。
再次,中国园林的构景艺术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园林的构景艺术讲究借景生情、移步换景,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使园林中的景物相互呼应,形成一
个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
在课文的六七八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描绘园林中的建筑、植物、水系等元素,展示了中国园林构景艺术的魅力。
最后,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追求自然美、和谐美和意境美。
在课文的六七八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园林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和谐和意境美的追求。
总之,中国园林的风格独特,历史演变丰富,构景艺术精湛,审美价值丰富。
专题07-2-选择题组-2022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汇编(解析版)

专题07-2-选择题组一、选择题组(2022·浙江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翻开《精神的力量——航天精神引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一书,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一一展现,字里行间全是澎湃的热情,全是珍贵的回忆。
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
【乙】我永远忘不了,从天上传来的“东方红”乐曲是那么悠扬、那样动听!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继续大力支持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人披荆斩棘、刻苦攻关,航天事业穿云裂石,突飞猛进地实现飞跃,大踏步赶上时代。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施宇航员空间出舱活动。
这一切无不给我们带来激动和幸福!进入新时代,航天梦引领中国航天人奋力奔跑、勇敢逐梦,让航天事业奔向强国目标,自立自强地谱写着新的辉煌篇章。
【丙】北斗泽沐八方,嫦娥飞天揽月,天问造访火星,天和筑梦天河……这些好消息一则接着一则地传来,很不容易,真是令人万般欣慰!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力更生B.穿云裂石C.无不D.谱写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答案】1.B2.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自力更生”,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
形容中国航天人,使用正确。
B.“穿云裂石”,穿入云霄,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文中用来修饰“航天事业”,使用对象错误。
C.“无不”,没有不,全是。
文中是说航天事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给人们带来了激动和幸福,使用正确。
D.“谱写”,创作歌曲或为歌词配曲。
也比喻用行动表现极其动人的英雄事迹(多和“凯歌”“诗篇”“篇章”一类词连用)。
使用正确。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
B.乐曲名应使用书名号,所以“东方红”应为《东方红》。
故选B。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
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
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
“望”最重要。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领导我们“游”,而且领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
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
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
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
古代中国人就不同。
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
在园林建筑中还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
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总之,为了丰富对景。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
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分别概括六七八段的主要内容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分别概括六七八段的主要内容
摘要:
一、中国园林的历史背景
二、中国园林的特点与分类
三、中国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设计手法
四、中国园林中的建筑与植物配置
五、中国园林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六、中国园林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影响
正文:
中国园林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
自古以来,园林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
中国园林的特点与分类丰富多样。
其中,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派非凡;私家园林则注重个性与品味,表现出文人墨客的雅致;寺庙园林则强调禅意与修行,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受。
中国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设计手法独具匠心。
如“借景生情”,通过框景、对景、障景等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意境。
中国园林中的建筑与植物配置相得益彰。
亭、台、楼、阁、轩、榭等建筑与假山、水池、植物等元素相互映衬,形成和谐优美的景观。
中国园林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丰富。
从园林中可以看出古人对自然、人生、宇宙的理解与感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智慧。
在现代社会,中国园林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不仅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园林阅读理解答案

中国园林阅读理解答案中国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园林通常是为皇室和贵族服务的,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中国的园林成为了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园林的历史、特点以及重要性进行探讨。
中国园林的历史中国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最初的园林通常由寺庙、宫殿和寺庙环绕而成,作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
到了汉朝和唐朝,中国的园林变得更为复杂和精致,其中最著名的是丝绸之路上的汉阳陵和金色丝带花园。
在宋朝时期,园林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了许多以诗词和文学作品为灵感的园林。
随着元朝和明朝的到来,园林的设计变得更加注重景观和建筑的平衡。
清朝时期,园林的建造达到了高峰,特别是在颐和园和拙政园等皇家园林中,这些园林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
特点中国园林有许多独特的特点,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中国园林通常被设计成一个小型的自然世界,有着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其次,中国园林注重景观的平衡和美感,通过不同的建筑样式、石头和水来传达一种平衡感。
最后,中国园林也常常是一个社交场所,人们可以在此交流和享受美食。
重要性中国园林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园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由于中国园林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特点,它激发了人们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并且帮助推动了世界园艺和园林设计的发展。
其次,中国园林也可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为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通过学习中国园林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结论中国园林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美感。
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中国园林一直被世界园林文化所关注和赞誉。
在未来,我们应该保护和发展中国园林,促进其成为全球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桥梁。
《中国园林》阅读附答案

《中国园林》阅读附答案阅读《中国园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中国园林绝大部分四周都有墙垣,景物藏之于内。
可是园外有些景物还要组合到园内来,使空间推展极远,给人以不尽之意,此即所谓“借景”。
颐和园借近处的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景,每当夕阳西下时,在颐和园“真意亭”处凭栏,二山仿佛移置园中,确是妙法。
②中国园林,往往大园包小园,如颐和园的谐趣园、北海的静,心斋、苏州拙政园的枇杷园、留园的揖峰轩等,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地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得十分恰当。
至于大湖包小湖,要推西湖的三潭映月最妙了。
这些小湖多数是园中精华所在,无论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置等,都是工笔细描,耐人寻味。
游园的时候,对于小园、小湖这些小境界,宜静态观赏。
它与廊引人随的动态看景,恰好相反。
③中国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
还可利用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扩大,景物的层次更分明。
因此,游过中国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
这就是景物组合成不同的空间感觉,有开朗、有收敛、有幽深、有明畅。
游园观景,如看中国画的长卷一样,次第接于眼帘,观之不尽。
④“好花须映好楼台”,到过北海团城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团城承光殿前的松柏布置得妥帖宜人。
这是什么道理?其实是松柏的姿态极好地映衬了附近的建筑,又利用了“树池”将它参差散植,加以适当的组合,使疏密有致,掩映成趣。
苍翠虬枝,与红墙碧瓦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极好的画面,怎不令人流连忘返呢?颐和园乐寿堂前的海棠,同样与四周的廊屋形成了玲珑绚烂的构图,这些都是绿化中的佳作。
江南的园林利用白墙作背景,配以雅致的花木、清拔的竹石,明洁悦目,而又别具一格。
1.文章第②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中国园林______(5个字概括)的特点,再说明中国园林______(5个字概括)的特点,最后说明____________(不超过15各字)。
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

篇一: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冯烨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统一的境界,逐渐形成了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
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建筑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
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往往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
北京颐和园就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
又如苏州留园,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使游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妙趣横生。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二字。
一般来说,园中山水虽是人造,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
园林中必须建有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建筑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
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
汉代的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
中国古代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精品)中国园林的风格

昆明湖和万寿山
谐趣园
十七孔桥
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是由皇帝宫室、 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 有园,园中有山。山庄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 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避暑山庄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 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享有 “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 盛誉。
——陈从周
欣赏美
7
欣赏美
8
欣赏美
9
欣赏美
欣赏美
11
世界四大造园流派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思维模式等的不同,以及所在地 的地理、气候、生物等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上差别,最终形成了世界四大 造园流派:
① 中国自然山水园 ② 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 ③ 法国宫廷式花园 ④ 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
中国园林
列图表 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 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 物解说更直接、了当。
作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更具说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 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 言等。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 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 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 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 典故谚语等。
避 暑 山 庄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它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 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特点 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代表 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 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及答案

(一)阅读《中国园林的风格》(节选),完成16——18题。
(共9分)①中国园林在建造之先,首先考虑的是静观与动观的问题。
所谓静观,就是园中给游者留有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庭院专主静观;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前者如苏州的网师园,妙在静中生趣;后者如苏州的拙政园,奇在移步换景。
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的大小。
②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曲直自如,灵活应用。
园林两侧都是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经过的人左右顾盼皆有景,信步其间便路程延长、趣味加深。
由此可见,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
16.这两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中国园林的风格,归纳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段讲究“含蓄”耐人寻味②段讲究曲中寓直,曲直自如B.①段有静观与动观之分②段讲究曲中寓直,曲直自如C.①段有静观与动观之分②段讲究以少胜多,用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D.①段讲究诗情画意②段讲究以少胜多,用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17.作者认为在处理“动静之分”“曲直相对”问题上,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归纳较全面的一项是()(3分)A.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的大小;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
B.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C.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曲直自如,灵活应用。
D.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的大小。
18.选文第①段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3分)A.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B.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C.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D.作诠释分类别举例子答案:(一)阅读《中国园林的风格》(节选),完成16——18题。
(共9分)16、 B 17、 A 18、 D (每小题3分)。
中国园林的风格

六中国园林的风格
陈从周
阅读提示
本文以漫形式介绍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虽然主要是从造园的角度加以阐述的,但对我们如何赏园,如何去发现园林之美,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作者曾说“造景自难,观景不易”。
他强调园林的欣赏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见解值得每一个徜徉于中国园林的寻美者深思。
此外,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作者有很深的文言功底。
这种语言风格,对于初学写作的同学们来说,应当学会鉴赏,但不宜刻意模仿,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我国造园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展现着独特的风格。
中国园林在建造之先,首先考虑的是静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浏览线。
二者说来,庭院专主静观;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前者如苏州的网师,妙在静中生趣;后者如苏州的拙政园,厅在。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有答案—阅读题答案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有答案—阅读题答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①中国古典园林充斥了诗情画意。
它历来受到人们的喜欢。
那么古典园林是如何奇妙地表达它的意境美的呢?②首先,它崇尚自然, (酿造、烘托、着重)意境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优雅的环境具有调整生活、怡情养性的功能。
而环境之美,莫过于自然景色之美。
大自然集中了一切美妙的东西,山川江河、日月星辰、奇花异木构成了千姿百态、改变无穷的诗情画意。
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人类珍视环境、爱护环境、擅长利用自然环境的典范。
承德避暑山庄展示了我国北方古典园林的自然本色。
③其次,它奇妙置景, (酿造、烘托、着重)意境美。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中,置景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
置景又称造景,是按艺术构思对景物进行奇妙布局,突破空间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常用的置景手法有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
④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最普遍的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奇妙地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湖万里船,这是古代诗人的远借。
中国古典园林借鉴的这种诗情画意,也经常涌现在邮票上。
⑤分景是运用廊、园门、假山、墙垣等形式,把园林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区,形成曲折多变、层层深入的艺术空间。
岭南庭园中的余荫山房,以亭桥为界,将园林景色分成东西两区,东区以玲珑水榭〔八角亭〕为中心,水池绕亭与外界沟通;西区的深柳堂、临池别馆,中间隔以荷花;各建筑又以风雨廊相连,极富岭南特色。
⑥隔景是在园林中另辟相对独立的小空间,也就是大园林中的小园林。
扬州瘦西湖的岛屿、土岗、湖滨等处,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很多各具特色的小园,以湖水相连,引人入胜。
⑦对景是于景之间,动与静、大与小、曲与直、虚与实相互对应,丰富景观的内蕴。
⑧此外,它还利用建筑风格, (酿造、烘托、着重)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擅长利用具有深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轩、榭、廊、桥等,协作山水花木,曲径通幽,组成不同的园景,表达情趣各异的诗情画意。
中国园林的风格第一段的修辞手法

中国园林的风格第一段的修辞手法
1.比喻:将园林中典型的意象比作动物,将园林更加生动,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
2.下定义:用简单但明确的语言支出中国园林的本质特点和深刻意义。
3.举例子:列举中国园林的典型建筑,使文章想表达的中国园林的特点更明确,使读者更能理解、具体地说明中国园林的特点。
4.对比:将中国园林和外国园林的特点与经典建筑作比较,强调了中国园林的特点,远看近看移步换景的风格。
5.列数字:将中国建筑的数据,使文章更加准确、更加科学、更加具体。
6.拟人:可以使情景交融;可以更好地烘托气氛,抒发感情;使中国园林建筑具有人的言行和思想感情,更生动逼真,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阅读题答案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阅读题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制造。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意境的美。
因此,园林意境的制造和观赏就成了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表达。
在肯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较在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显现,要更为清楚,从而也更简单把握。
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不同。
诗歌、绘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调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那么是借助于实物构成的。
但是园林和诗境、画境都不是局限于有限的物象,而是要在有限中见出无限。
同样,园林的意境,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物象,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不是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这比之一个孤立的物象,能够予以巡游者更丰富的美的感受。
为了制造园林的意境,明清园林美学强调,采用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的感受。
沈复的《浮生六记》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假设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
沈复举例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
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
可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都是为了在欣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
分景、隔景都是通过分隔空间在欣赏者心理上扩大空间感。
空间原来是小的,通过分隔,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使景色的趣味多样化,这样,在欣赏者的心理上,空间的容量就增大了。
借景,那么是把欣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有限的空间而达到无限的空间。
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可以说就是借景的一例,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冯烨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统一的境界,逐渐形成了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
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建筑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
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往往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
北京颐和园就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
又如苏州留园,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使游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妙趣横生。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二字。
一般来说,园中山水虽是人造,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
园林中必须建有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建筑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
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
汉代的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
中国古代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也风格有异。
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时搭建临时的建筑,花期一过皆被拆除。
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
这是因为扬州园林多在清朝乾隆年间建造,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的巨商和官员。
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园风格不同。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13-14题为选择题,(13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对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意境”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委婉曲折,变幻莫测,奇形怪状,出神入化。
b.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天成,景观应当回归自然,才有自然的理趣。
c.中国古典园林要求突出山水这个主体,建筑隐于山水之中,不能喧宾夺主。
d.中国古典园林的廊、亭、堂、榭应当与山、水、花、木融为一体,自然和谐。
e.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整体形象完美雅致,巧夺天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f.中国古典园林都应当充满“山色空蒙雨亦奇”诗情画意,令人身心陶醉。
下面的中国古典建筑形式与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多有可以登高观景高耸矗立的楼观亭阁。
b.中国古代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
c.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
d.中国古典建筑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
很多中国园林门外设有荷花池、桥等美丽的景物,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游人看不到里面全景。
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哪些方面可以体现“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请加以概括。
【小题1】de 【小题2】d 【小题3】因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追求含蓄的风格,因而往往不是开门见山,二是通过门外一些景物以及高墙掩映的屋顶、树木,引起游人遐想,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巧妙地取得含蓄的效果。
【小题4】①在园林建筑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是源于中国绘画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②许多园林建筑的意境,往往取自于中国诗词的诗情画意;③古典园林建筑形成院串院、采用均衡对称的设计方式,体现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④各地园林风格有异,如扬州园林的精美细腻,江南私家园林的淡泊、深邃含蓄,也好似由于地域文化不同造成的。
解析: 【小题1】a.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含蓄”,不是“变幻莫测,奇形怪状,出神入化”。
b.“自然天成”不是“回归自然”,“景观”也难于“回归自然”。
c.“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不等于“建筑隐于山水之中”,也不可能。
d.符合文章“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的追求。
e.符合文章力求“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的追求。
f.“山色空蒙雨亦奇”只是个案,中国古典园林不可能处处如此。
【小题2】a是与神仙崇拜有关。
b虽可能与封建社会相对封闭有关,但很难与封建礼教挂钩。
c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含蓄”d与“长幼有序,内外有别”“上尊下卑,等级森严”等封建礼教有关。
【小题3】4分【小题4】答案共四点,答对三点给满分。
篇二: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篇三: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冯烨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自然荚和人工荚高度统一的境界.逐渐形成了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 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建筑中则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往往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巧妙地取得含蓄的效果.北京颐和园就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关不胜收.又如苏州留园.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使游人左顾右盼. 目不暇接.妙趣横生.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二字.一般来说.园中山水虽是人造.但是要有自然天咸之荚.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园林中必须建有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建筑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的园林中多有“楼观 .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中国古代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园林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也风格有异.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 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时搭建临时的建筑.花期一过皆被拆除.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荚.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多在清朝乾隆年间建造.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巨商和官员.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园风格不同.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11.对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意境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委婉曲折.变幻莫测.奇形怪状.出神入化.耐人寻味. b.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天成.景观应当回归自然.才有自然的理趣. c.中国古典园林要求突出山水这个主体.建筑隐于山水之中.不能喧宾夺主. d.中国古典园林的廊.亭.堂.榭应当与山.水.花.木融为一体. 自然和谐. e.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整体形象完美雅致.巧夺天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f.中国古典园林应当充满“山色空蒙雨亦奇诗情画意.令人身心陶醉. 12.下面的中国古典建筑形式与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的两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多有可以登高观景高耸矗立的楼观亭阁. b.中国古代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 c.园林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 d.中国古典建筑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 13.很多中国园林门外设有荷花池.桥等美丽的景物.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游人看不到里面全景.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14.哪些方面可以体现“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请加以概括. 注意:请在以下四.五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跨大题选做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人人都有糊涂时在日常生活中,心不在焉、细小的疏忽和不由自主的失言是司空见惯的。
有些人甚至忘记出席重要会议,忘记自己的生日。
这种疏忽通常是因未来事务记忆失误导致的,对未来事务的记忆是协调和安排大部分日常活动的关键,如出门时带上钥匙或雨伞、赴约、吃药等。
德国心理学家马克·麦克丹尼尔博士认为,这一使我们能够计划和安排未来活动的思维进程与前额脑皮层的神经活动有关。
因此,如果大脑的这个部位受伤,会导致心不在焉和记忆失误大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