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e9e035650e52ea551898d1.png)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科目语文课题中国园林的风格授课年级主备审核审批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能力目标: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3、情感目标:热爱中国的园林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法指导学习流程我的发现【导入语】(图片展示)温馨提示:同学们,课前认真收集资料,阅读课文并独立完成预习案。
温馨提示: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先寻找出每道题所在的段落,然后再思考、讨论。
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预习案第一步:独学(初读课文,理清思路)一、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拙政园跻攀晦幽篁山蹊矶顾名思义:穿凿附会:二、围绕“丰富多彩的园林文化”查找以下资料:1、园林图片荟萃;2、园林的定义、园林的故事; 3、著名的“园林”知多少;探究案第二步:群学(再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1、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中国园林的总体特点。
2、归纳中国园林风格特点具体体现在些哪面。
3、“动静之分”的依据是什么?具体如何处理。
展示要求:板书规范自信大方声音洪亮随时质疑4、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样的境界,在景物布局上应该考虑哪些因素?5、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的领略园林的美?6、谈谈本文的说明方法。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各组组长抽取任务条,然后组内小展示,纠错。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同学们质疑、释疑。
反馈案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检测阅读寒碧山庄,说说我国园林风格在寒碧山庄有哪些具体体现。
(1)揖峰轩()环绕中央池水的山溪廊馆()(2)中央水池西北的假山古峰,有宋元山水画意。
()(3)“寒碧山庄”暗示园中栽植着白皮松。
()(4)远翠阁可()全园,冠云峰则需()。
(5)中央水池通往池心岛的小桥。
()(6)池边走廊的空窗、漏窗能够借景。
()(7)“小桃坞”“又一村”()(8)园中书法家的石刻、花石纲的遗物以及屋室内的装饰陈设。
园林的风格教学说课
![园林的风格教学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6ced544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3.png)
中国园林的风格陈从周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3、掌握引用等的说明方法4、体会语言的典雅凝练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诗文的引用使语言典雅却难理解些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结合诗文适当分析课型:自读课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陈从周:中国着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着名的古代帝王宫苑..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它以水景着称水面占全园的3/5;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朴素明朗;自然雅致;风格独具;誉为“园中精华”..二、分析课文1、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2、分层第一部分1: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风格..第2段:“静观”与“动观”..园有动静观之分..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网师园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建;借渔隐原意改名网师..后归瞿远村;再加修葺qì;始成今状..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8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第3段:讲究诗情画意..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第4段:讲究“含蓄”与“耐人寻味”..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寒碧山庄——现名留园位在阊chāng门外;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着称..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俞樾在留园记中誉之为“吴中名园之冠”..第5段:仰观与俯观..第6段:曲中寓直;曲直自如..第7段:讲究以少胜多;用有限的面积;造无限空间..用有形之景借无形之景达到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目的..第8段:讲究意境..讲究简与深..华丽难简;雅淡难深;还要讲究意境;注意隐显适中..第三部分: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3、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是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是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2、掌握引用等的说明方法4、体会语言的典雅凝练一、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师: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2、分别说明介绍了什么内容1、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之一:园有动静观之分..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之二: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之三: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之四:景物有仰观和俯看之别..之五:景物要曲中取直;曲直自如..之六:讲究以少胜多;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用有形之景借无形之景达到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目的..之七:讲究简与深..华丽难简;雅淡难深;还要讲究意境;注意隐显适中..2、谈园林是综合性科学艺术;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强调赏园需要愤怒辜负的生活;渊博的知识..二、四大着名的园林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再一个设计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桥..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可是设计者偏要将平坦的堤岸人为地断开;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苏州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着名的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于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也是最着名的一座..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间官居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园内主要景点有:兰雪堂、芙蓉榭、秫香馆、放眼亭、远香堂、小沧浪、留听阁、浮翠阁等..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的苏州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魄宝奇葩;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网师园最特别的是夜花园部分;昆曲、评弹、江南丝竹、古筝、笛子等曲艺节目轮流在花园中不同的厅堂演出..由于表演有中国江南特色;环境又是着名的苏州园林夜景;对游客了解吴地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因此极受海内外游客的喜爱..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并改“刘园”为“留园”;谐其音而取“长留天地间”之意;留园之名始于此..盛氏留园泉石之胜;草木之美;亭榭之幽深;盛誉一时太湖石一座;名瑞云峰;高三丈余;妍巧甲于江南”;苏州园林无一例外都喜欢用太湖石造景;据说太湖石的大小、用的多少反映出园主人家的富裕程度..园中长廊地砖铺成人字形怎么看都是人字;据说寓意为走在上面的都是“人上人”三月来拙政园能观桃花;七八月来能赏荷花..我着四月来;桃花芳菲尽;荷花尚未开;只能看见满园的绿树也比光秃秃的枝强..留园中以建筑和墙壁划分空间;使园内景物迂徊曲折;富有变化;在许多院落的墙壁上又有窗户或漏窗;既拓展空间、扩大视野;又达到了中国古典造园艺术中借景的目的..三、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特别是引用说明..四、古诗文的大量引用;不仅解说了园林的风格特征;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和文学色彩..学习此文;不仅能了解中国园林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溪水因山成曲折;山鼷随地作低平”“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柳影里;海棠亭畔;红杏稍头”“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引水须随势;栽松不趋行”“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流水乱相缠”..文循意出折枝尺幅幽蝗一丛顾名思义无形之景;有形之景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笔简意浓小结:取造园角度介绍园林风格;引导赏园之美..作业:课后练习一、二、三..。
中国古典园林教学教案模板
![中国古典园林教学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a24ccf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02.png)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和造园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古典园林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2. 造园手法中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3. 园林意境的营造和审美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2.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感受园林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2. 教学辅助工具(如园林模型、图片卡片等)3. 学生预习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典园林的美丽风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请简要介绍。
二、课堂讲授1. 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 从先秦时期的囿、汉代的苑、唐代的园、宋代的园、明清时期的园林发展历程。
- 分析各个时期园林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讲解造园手法。
- 介绍叠山理水、亭台楼阁、园林小品等造园手法。
- 分析造园手法中所体现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案例分析1. 以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著名园林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和造园手法。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园林意境的营造和审美特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欣赏古典园林的图片或视频,并撰写观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
二、课堂讲授1. 介绍园林意境的营造。
- 讲解意境的概念和特点。
- 分析意境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园林审美特点。
- 分析园林的对称美、比例美、线条美、色彩美等审美特点。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古典园林进行实地考察。
2. 每组制作一份考察报告,包括园林概况、造园手法、意境营造、审美特点等内容。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82fd9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f.png)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
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
从情感激发,问题启发到归纳总结。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
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
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三、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
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由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
比较深的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
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与美感。
四、问题框架1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文字资料,(红楼梦片断)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五、教学流程示意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采访片段录制)——播放采访片段导入问题——对比提问,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讲评反馈评价。
《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二单元 中国园林的风格
![《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二单元 中国园林的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b5a403b5650e52ea54189895.png)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方案一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从文中了解中国园林的一些风格。
2. 了解引用等说明方法。
3. 体会语言典雅凝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内容的理解,诗文的引用使语言典雅却难理解。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结合诗文适当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其中拙政园面积约有4万平方米,水面占3/5,建筑均濒水而立,朴素雅致,始建于明正德,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留园建于明嘉靖,以湖石峰12座著称。
如今都成风景名胜。
那么中国园林有怎样的特色呢?二学习课文1.作者简介。
2.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课文。
教师: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3.分别说明课文介绍了什么内容。
(1) 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之一:园有动静观之分。
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 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之二: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之三: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
之四:景物有仰观和俯瞰之别。
之五:景物要曲中取直,曲直自如。
之六:讲究以少胜多,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用有形之景借无形之景达到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目的。
之七:讲究简与深。
华丽难简,雅淡难深;还要讲究意境,注意隐显适中。
(2) 谈园林是综合性科学艺术,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
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
小结:取造园角度介绍园林风格,引导赏园之美。
三结合诗文理解语句四作业:找一个你所喜欢的中国古建筑,试着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方案二两课时。
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 通过亲自进行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指导(有条件的可以在机房上课)。
本课的教学侧重于探究,如何结合课外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学会主动利用网络、书籍为我服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拙政园、颐和园、赵州桥:中国园林文化教案
![拙政园、颐和园、赵州桥:中国园林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6a6b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3.png)
拙政园、颐和园、赵州桥:中国园林文化教案。
第一章:教师引导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充分了解园林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要掌握如何创造良好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文化建筑的美和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社交模拟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进而尊重并认识不同的文化。
第二章:学生充分研究
学生需要全面了解每个文化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包括建筑的构造和设计,与之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事件,以及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背景下,感受文化的多样化。
第三章:设计适宜的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化,从而提高学生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这些教学模式包括:视频制作、美术创作、问卷调查、演讲和ppt 制作等。
通过这些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学情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思考中国园林文化的未来
通过对园林文化的研究和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接纳多元文化的共同价值,并对未来进行预测。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展示自己对未来的思考和预测。
中国园林文化涵盖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文化理解。
五、《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五、《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d310a5ba0d4a7302763a8b.png)
点拨:本文“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自 学:
1.知作者、看背景、明基调
2.读课文、炼字词、理脉络
3.品语言、悟情感、明主旨
热身导入
1、 温故: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回顾)
第一部分(1):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总)
2、明题目
1.中国四大名园:
2.识记说明文体: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疏理文章思路。
点拨
合作探究
一、识记说明文体:
⑴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
第一部分(1):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总)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的风格。(分)
第三部分(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总)
(3)多媒体课件授课法。
3、热爱中国的园林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中国园林独特的风格和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多角度描绘事物的方法。
2、涉及到多个段落内容的信息能正确的筛选和整合。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自主预习
一、我来课前预习:
1. 知人论世: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知识分享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知识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ab8afe2c69dc5022abea0009.png)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陈从周: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二、分析课文1、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2、分层第一部分(1):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风格。
第2段:“静观”与“动观”。
园有动静观之分。
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网师园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
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建,借渔隐原意改名网师。
后归瞿远村,再加修葺(qì),始成今状。
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8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第3段:讲究诗情画意。
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第4段:讲究“含蓄”与“耐人寻味”。
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
寒碧山庄——(现名留园)位在阊(chāng)门外,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
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
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
中职语文外研版职业模块《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外研版职业模块《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2ded4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d.png)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陈从周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提高学生筛选、整合、把握信息的能力,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3.培养热爱中国园林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体味语言的简洁典雅的特点。
教学重点1.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提高学生筛选、整合、把握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热爱中国园林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体味语言的简洁典雅的特点。
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文化形态有着共通的风格特征。
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三维的中国画、立体的山水诗。
(多媒体展示园林图片)徜徉其中,我们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美扑面而来,融合的文化元素让人身心放松,流连忘返。
今天,让我们进入陈从周先生营造的“文字园林”,理解中国园林的风格,感受且流连——一、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自称梓翁,室名“梓室”,园名“梓园”。
祖籍绍兴,出生于杭州,为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和书画家。
他著有《说园》、《中国名园》、《苏州园林》、《园林谈丛》等古建筑、园林专著数十部。
二、梳理课文速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1.作者从什么角度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的?明确:造园。
2.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中国园林的总体特点。
(第1段)明确: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归纳中国园林风格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2—9段)明确:①有动观静观之分(2)②讲究诗情画意(3)③讲究含蓄(4)④有俯仰之别(5)⑤讲究曲直相寓(6)⑥讲究以少胜多(7、8)⑦讲究意境(9)4.“动静之分”的依据是什么?具体如何处理。
明确:依据: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大小庭院专主静观;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如苏州的网师园;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如苏州的拙政园。
5.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样的境界,在景物布局上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明确:处理好山、水、树的关系,会借景,能入画。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说课讲解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a481ba2de80d4d8d15a4fbd.png)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陈从周: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二、分析课文1、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2、分层第一部分(1):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风格。
第2段:“静观”与“动观”。
园有动静观之分。
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网师园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
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建,借渔隐原意改名网师。
后归瞿远村,再加修葺(qì),始成今状。
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8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第3段:讲究诗情画意。
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第4段:讲究“含蓄”与“耐人寻味”。
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
寒碧山庄——(现名留园)位在阊(chāng)门外,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
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
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
俞樾在《留园记》中誉之为“吴中名园之冠”。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鉴赏》学案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鉴赏》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cef6a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76.png)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鉴赏》学案一、学习目标:①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及主要代表作品;②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基本的造园方法;③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造园品位和造园意境)。
二、学习方法:要理解中国园林的特点,必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学习时要善于联系。
建议课前先了解一些相关词语的含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能更好地研究探索;可以在网上进行搜索和讨论,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
三、课前知识准备:“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对中国园林美学的经典概括,园林虽然是人为的,但要追求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即所谓“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亲相近,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而且要继承中国传统的筑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园林地貌,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儒、道、法各家对此解释不尽相同,大概“天”是“自然之天”,是“宇宙万物及其运行规律”。
“人”是指“人为”,“人的思想”、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
两者要“和谐、融合、相通”。
四、本课内容:1.中国哲学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1)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哲学的主要特点。
2)儒家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寄情于景。
3)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道法自然,山水合生。
4)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自然在人心中,天人浑然一体。
2.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
主要园林介绍:私家园林──苏州园林;皇家园林──颐和园;本地园林──水绘园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点景、借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思特点:诗情画意,寄情于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品位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3.图片欣赏比较各类园林,从隶属关系和园主使用目的上分析不同类型园林的区别和联系:欣赏“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相应图片。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课《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 (一)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课《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 (一)](https://img.taocdn.com/s3/m/f0b7f7f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c.png)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课《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 (一)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了解不同风格的中国园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学习古代诗文与中式园林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学习不同风格的中国园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难点:理解古代诗文与中式园林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2分钟)
教师将一幅中国园林的画作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作中的特点。
2. 导入(3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中国园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
历史渊源,并介绍古代园林的主要特点。
3. 学习(3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中国园林,让学生了解中式园林的特点和表
现形式。
同时,教师辅导学生阅读与园林相关的古代诗文,让学生理
解其与中式园林的相互关系。
4. 练习(20分钟)
教师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考察掌握的内容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总结,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梳理。
四、教学媒体与工具
1. 电子白板。
2. 彩色课件。
3. 中式园林图片资料。
4. 古代诗文文献。
5. 练习题目。
五、教学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检测、小测验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中国古代园林导学案
![中国古代园林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a9bab61a37f111f1855bd1.png)
第二节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学习目标:1、识记中国古代园林组成要素有哪些?2、阅读教材,分析园林各组成要素的历史发展沿革;3、结合教材,说说古代园林的理水方法和园林动植物物选择的标准?4、阅读教材,整理古代园林的建筑形式、作用和分布。
5、通过学习提升对园林的欣赏水平,培养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操。
重难点:1、园林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各朝代的文化因素的关系。
2、园林建筑特点。
课前预习:1、根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用红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2、查字典:(1)园的繁体字;(2)园的古代含义。
自主学习:1、分析园的繁体字的结构含义和教材,说说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有哪些?2、各组成要素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如:园林的水是以静态水、动态水两种表现形式。
)3、理水的方法有哪些?4、读教材理解园林选择植物的标准有哪些?说说常见园林植物的像征意义是什么?5、通过教材学习,知道园林动物的作用是什么?哪些动物适合园林中饲养?6、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园林建筑的作用。
7、园林中设匾额、楹联与刻石的意义是什么?合作学习:讨论自学中的疑惑部分。
小组展示,教师第二次备课。
合作探究:1、古代园林筑山的历史发展沿革(从秦汉至明清时代发展特点分析),分析各朝代筑山理念中医蕴含了哪些文化因素在其中?2、探究古代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分布特点以及建筑特点。
(结合各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特点分析它适合分布在园林的什么位置?结构特点应是什么样子?)3、计成《园冶》中的“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是含义是什么?对古代园林的建筑有什么指导意义?班内展示:各小组上讲台展示合作探究内容。
教师点拔:根据学生展示,进行点拔。
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检测:1、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组成要素有哪些?2、古代园林的建筑有哪些?园林的主体建筑是什么?一般坐向是什么?3、说说下列植物的象征意义:竹、松、莲、兰花、石榴、紫薇、桂花、牡丹等等。
中国园林的风格学案
![中国园林的风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4d7383f242336c1fb95e50.png)
三、小结:取造园角度介绍园林风格,引导赏园之美。
四、作业,课后练习1、2.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语言的典雅凝练?.
2.学习语段阅读分析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热爱生活、独立思考的品质。
[学习重点]通过语言的分析和结构疏理欣赏园林之美。
[学习难点]鉴赏作者的语言风格。
2、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
阅读课文 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3、分别说明介绍了什么内容 (1)点题,指出我国园之一:园有动静观之分。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之二: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确立主题:丰富多彩的园林文化
1、园林的定义及规律;
2、园林图片收集;
3、着名园林知多少;
4、颐和园园林资料。
(五)拓展:
感性的把握“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引发对园林的兴趣,对园林布局的兴趣。让其他人长些见识。
(六)小结及练习:
整体解读,解决配套练习的相关题目。
(七)作业:
练习阅读段问题解答。
课后反思
一、导入:
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其中拙政园面积有约4万平方米,水面占3/5,建筑均濒水而立,朴素雅致。始建于明正德,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留园建于明嘉靖,有湖石峰12座着称。如今都成风景名胜。那么中国园林有怎样的特色呢?
二、学习课文:
1、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中国着名园林学家。本文节选自《说园》
学案:《中国园林的风格》
授课时间
第三周
课时
2课时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1f8929b90d6c85ec3ac622.png)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案【学习目标】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能学以致用,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
3、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陈从周(1918-2000):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擅长文学、戏曲、绘画、书法。
主要著作有:《苏州园林》《园林丛谈》《扬州园林》《说园》《书带集》《青苔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2、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3、识记说明文体⑴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⑵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①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②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⑶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作图表)等。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2f2bec3186bceb18e8bb20.png)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能学以致用,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
3、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给加点字注音。
笨拙.()山蹊.()幽篁.()模.拟()雕塑.()跻.攀()钓矶.()曲.折()穿凿.()渊.博()弦.外之音()盎.然而生()2、解释下列词语。
顾名思义:弦外之音:息息相通:穿凿附会:二、释题1、走进作者陈从周(1918-2000):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擅长文学、戏曲、绘画、书法。
主要著作有:《苏州园林》《园林丛谈》《扬州园林》《说园》《书带集》《青苔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2、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3、识记说明文体⑴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⑵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①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②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第五课 中国园林的风格(1、2课时)
![第五课 中国园林的风格(1、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0d50cd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c.png)
关于作者
陈从周,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 授。1978年春应上海植物园的邀请,作了题为“说 园”的讲话,这是一篇介绍中国园林风格的说明文, 作者选取造园这一独特的角度进行说明。他擅长文 学、戏曲、绘画、书法。著作有《苏州园林》、 《园林丛谈》、《说园》。
中国四大名园
❖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 完整的皇家园林
导入
在各种文体中,散文给了我们很多的享 受,议论文给我们一种看法,说明文更是给 了我们一定的知识,如果让我们写作说明文, 我们要如何进行写作呢?
一、复习说明方法
❖ 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作 比较、作诠释、下定义、画图表、引用 等。
二、试在文中找找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从文中找出 实例
说明顺序
❖ 教学目的:
❖ 1、了解中国园林的风格。
❖ 2、掌握引用等说明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文中的运用
❖ 3、领会课文语言典雅凝练的特点。
❖ 重点、难点:
❖
了解中国园林的特点。
❖ 学习目标:
❖ 直观了解中国的园林风格,把握课文结 构与内容。
❖ 学习重难点:
❖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⑸中央水池通往池心岛的小桥 ( 曲中寓直)
|(6)“小桃坞”“又一村” ( 讲究以少胜多)
(7)池边走廊的空窗、漏窗能够借景
(
富有诗情画意)
⑻园中书法家的石刻、花石纲的遗物以及屋
室内的装饰陈设(
)
讲究意境
❖ 作业: ❖ 我设计的园林方案。
课堂小结
❖ 本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园林的风格, 其动静结合让我们会领悟很多。尤其是对于 这没有生命的园林,在能工巧匠的设计下巧 夺天工,给人无限的回味。学习此文,我们 不仅了解了中国园林的相关知识,而且得到 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37fed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e.png)
2013-06教学实践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文/张玉琴张治兰一、设计意图课的教学侧重于探究,如何结合课外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学会主动利用网络、书籍为我服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以课文为“原点”进行“辐射”,通过网络和生活的典型图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通过探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由此引发鉴赏园林风格的兴趣,进而能对中国园林风格做简单的理性鉴赏。
二、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通过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描述中国园林风格的句子。
四、课型安排阅读指导课。
五、课时安排上机准备预习一课时;课文导读一课时。
(一)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网络查询中国名园景色图片,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对美图做点评。
课前预习指导: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梳理并整理文章主要内容,抄写表达中国园林风格的句子。
2.网上搜索。
(1)园林的定义。
(2)查找中国四大名园以及有关图片。
(3)选取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根据课文分析图片体现出怎样的园林风格,制作图文卡片发至老师的QQ邮箱。
(4)利用网络解释文中古诗文的意思。
(二)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1.学生自学成果展示交流(分组研讨)。
(1)解释文中古诗文的意思。
(2)诗文理解质疑,解疑。
教师指导帮助。
(3)个人展示图片,朗读相对应的文字;小组内展开研讨,选出图文分析最到位的作品。
教师现场制作PPT,展示各组优秀作品;学生再读课文,朗读描写中国园林风格的句子。
2.图文品评。
欣赏美图,作者自己朗诵鉴赏文字,其他同学做评价,修改或者补充,教师点拨。
重点突出以下几点:(1)小园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以动观为主,景观为辅。
或静中生趣,或移步换景。
(2)富有诗情画意,“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3)一山一石,耐人寻味———含蓄。
(4)俯仰有别,曲直相对。
六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7课 美丽的古典园林-东方丨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7课 美丽的古典园林-东方丨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51f1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0.png)
六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7课美丽的古典园林-东方丨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并认识园林的基本概念与组成要素。
2.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东方古典园林的特色与美学价值,感悟中华园林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
3.学生能够掌握东方古典园林的构造技法和丰富多样的园林元素和景观,能够用色彩和构图表现出园林的美好。
4.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国家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了解园林的构造和元素,学习和欣赏东方古典园林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学生能够通过构图和运用不同的色彩表现出园林的美丽和艺术性。
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从古典园林中领悟审美的情感和构成要素。
2.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对园林景观的色彩、形式和构图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1.准备图书、图片等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调配颜料和画笔,准备好画纸。
3.整理好课堂的布置和草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询问学生目前的认知和态度,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
2.老师通过相关图片为学生介绍东方古典园林的特色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感性理解(20分钟)1.给学生放映具有东方特色的古典园林的图片或图书,帮助学生了解和感知园林的元素和构造要素。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来了解东方古典园林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情感。
3.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提供他们需要的启示和思考。
3. 理性分析(30分钟)1.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或个人,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园林的元素、构造、构图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
2.通过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思维,帮助他们积累创造的经验和降低学习成本。
3.老师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同时,配合下图等教学资料,进行具体的教学讲解和示范。
4. 创意实践(45分钟)1.老师为学生布置准确的主题,并共同探讨和规划课堂内容和任务,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富有创意性的画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能学以致用,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
3、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给加点字注音。
笨拙.()山蹊.()幽篁.()模.拟()雕塑.()跻.攀()钓矶.()曲.折()穿凿.()渊.博()弦.外之音()盎.然而生()2、解释下列词语。
顾名思义:弦外之音:息息相通:穿凿附会:二、释题1、走进作者陈从周(1918-2000):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擅长文学、戏曲、绘画、书法。
主要著作有:《苏州园林》《园林丛谈》《扬州园林》《说园》《书带集》《青苔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2、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3、识记说明文体⑴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⑵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①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②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⑶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作图表)等。
⑷说明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合作探究】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归纳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二、准确筛选信息,把握主要内容。
1、文章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特别强调了园林欣赏与有着密切的关系。
2、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3、中国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4、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中国园林的风格。
5、文中谈到建造园林时,认为在处理“动静之分”问题上,有一定规律可循,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6、中国园林有动静之分,请分别指出“静观”与“动观”的要义。
7、中国园林讲究诗情画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8、中国园林妙在含蓄,其主要表现是什么?9、第4段中称以白皮松为主要特色的园子为“寒碧山庄”的原因是什么?10造园时对建筑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着意安排,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11造园时在处理“曲直之对”问题上,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12、园林的布局讲究曲折,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13、园之佳者都是以少胜多,要想做到“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基本做法是什么?14、作者认为“造园之理,与一切艺术无不息息相通”,那么造园时要营造那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在景物布局方面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15、造园与文学创作最基本的相同点是什么?三、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1、概知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是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是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2、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课堂测评】1、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园林风格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国园林的设计讲究动静之分、俯仰之别和曲直相对。
B、中国园林的布局讲究诗情画意,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C、中国园林的建造都遵循以少胜多的原则。
D、中国园林的构思讲究含蓄,追求意境。
2、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立意在先,文循意出:②窗外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是模拟枯木竹石图:③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能学以致用,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
3、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给加点字注音。
笨拙.(zhuō)山蹊.(xī)幽篁.(huáng)模.拟(mó)雕塑.( sù)跻.攀(jī)钓矶.(jī)曲.折(qū)穿凿.(záo )渊.博( yuān)弦.外之音(xián )盎.然而生(àng )2、解释下列词语。
顾名思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息息相通:连呼吸都是共同的;相通的.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穿凿附会:穿凿:硬要把讲不通的道理讲通;附会:把毫无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
生拉硬扯,牵强解释,胡乱联系。
二、释题1、走进作者陈从周(1918-2000):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擅长文学、戏曲、绘画、书法。
主要著作有:《苏州园林》《园林丛谈》《扬州园林》《说园》《书带集》《青苔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2、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3、识记说明文体⑴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⑵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①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②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⑶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作图表)等。
⑷说明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归纳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①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②谈我国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
③谈我国园林讲究诗情画意,并且要达到虽然是由人设计建造的,但就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
④谈我国园林讲究“含蓄”“耐人寻味”。
⑤谈我国园林有仰观和俯观之别。
(强调景物的设置往往与引导游人仰视或俯视有关。
)⑥谈我国园林要曲中寓直,曲直自如。
(指出随直曲折一下,能使游人左右顾盼皆有景,信步其间便路程延长,趣味加深。
)⑦谈我国园林讲究以少胜多,用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⑧谈我国园林像一切文学艺术作品一样,讲究“意境”。
⑨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
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第一部分(1):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总)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的风格。
(分)第三部分(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
(总)二、准确筛选信息,把握主要内容。
1、文章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提别强调了园林欣赏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2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造园)3、中国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4、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中国园林的风格。
①①有动观和静观之分。
②讲究诗情画意。
③讲究“含蓄”“耐人寻味”。
④景物有仰观和俯观之别。
⑤讲究曲中寓直,曲直自如。
⑥讲究以少胜多,用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⑦讲究“意境”。
5、文中谈到建造园林时,认为在处理“动静之分”问题上,有一定规律可循,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的大小。
6、中国园林有动静之分,请分别指出“静观”与“动观”的要义。
静观讲究静中生趣,动观讲究移步换景。
7、中国园林讲究诗情画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8、中国园林妙在含蓄,其主要表现是什么?景点的取名都耐人寻味,可以顾名思义。
9、第4段中称以白皮松为主要特色的园子为“寒碧山庄”的原因是什么?①白皮松树皮片状脱落,露出白色内皮,给人以“寒”意。
②白皮松又是常绿乔木,溢美为“碧”,所以合称“寒碧”。
10、造园时对建筑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着意安排,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引人或仰视,或俯视,使赏园有角度的变化。
11、造园时在处理“曲直之对”问题上,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
12、园林的布局讲究曲折,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使经过的人左右顾盼皆有景,信步其间使路程延长,趣味加深。
13、园之佳者都是以少胜多,要想做到“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基本做法是什么?①“借景”,随着季节的变化“借”园外景物。
(或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
)②“分隔”,园林空间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
14、作者认为“造园之理,与一切艺术无不息息相通”,那么造园时要营造那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在景物布局方面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⑴要恰当处理好园中山、水、树之间的关系,会借景,能“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