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一个文献综述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一个文献综述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一个文献综述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一个文献综述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产品的类型也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发展变化着。并且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以及进出口每一个环节都备受关注。不过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问题。那么这里就包含了两个方面的理论研究:一、高新技术理论;二、竞争力理论。

高新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扩散理论,增长极理论,苗床理论、创新理论和企业家能力理论,三元参与理论,高新技术区域发展战略理论等五大类理论的提出与扩展上,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空间扩散理论

扩散(diffusion)是创新进行空间传播或转移的过程。最早对扩散现象进行开创性研究并奠定了空间扩散理论基础的,是被誉为第四代区位大师的瑞典德隆大学哈格斯特朗教授[1]。之后,一大批美英区位学者对之又做了深入的研究。扩散理论认为,一项创新由于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或者能节约劳动和节约资本,或者提供系统的功能(质量)而创造新的市场,促使在创新者与其周围的空间里产生“位势差”。为了消除这种差异,一种平衡力

量就会促使创新者向外扩散和传播,或者周围地区为消除差异而进行学习,模仿和借鉴。扩散可以发生在人群之间,厂商之间、地区之间或企业与地区之间等,经常是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人才流动及国际贸易等方式加以实现。技术扩散按照扩散过程中空间区位的变化特征来分,有三种类型:一是扩展扩散,即围绕创新起源点向周围地区扩散,在空间上表现出连续扩展。扩展扩散主要受距离因素控制,邻近效应明显;二是等级扩散,即创新循着一定的等级序列顺序扩散,如规模顺序、文化层次、社会和经济地位等,其决定因素为接受者的为势;三是位移扩散,即扩散接受者随时间产生非均衡的位移,它主要是由于移民或其他形式的人口流动而引起的。高新技术的扩散主要是第二种,或三种类型的组合,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也更为复杂多样。

高新技术扩散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在微观尺度上,由于剧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对信息的严重依赖,企业围绕高新区的空间聚集使得企业立于有利区位。技术空间扩散是科学园形成的重要基础。罗杰斯[2](E.Rogers)在其《硅谷热》一书专门论述了硅谷的影响和扩散。他说:“硅谷的成功也促使高新技术工业区在美国其他地扩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扩散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科技园在扩散初期处于能量积蓄阶段,技术和产业的空间扩散很慢,而当积累到一定规模后则增长速度急剧加快,一个系统只有内部

各单元的扩散达到这个阶段后,才能表现出明显的系统成长。

2、增长极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帕鲁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增长极理论概论,最初用于经济增长理论,后用于产业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主要研究了增长推动性单位的特征及推动性单位对其他单位增长诱导的机制。帕鲁推出了推动性单位能够诱使经济活动的其他部分增长的五方面诱因:①一种产业的发展可能获得如赛托夫斯基所提出的“金钱的外部经济”,即增加那些投入部门或产出部门的利润;②如熊彼特所提出的,一种新产业的建立可能刺激其他产业的模仿和创新;③如凯恩斯所分析的,一种产业新的投资可能对经济有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同时增长极理论还认为,增长在地理空间上不是均匀发生的,它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是典型的推动性产业,而高新区是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是所在区域最主要的经济增长极。

3、苗床理论、创新理论和企业家能力理论

“苗床理论”

①苗床理论。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特点,

(又称孵化器理论)强调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形成、发展的最初阶段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开发的企业减

少投资和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环境,即“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仅仅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创业场地及其他想要的硬件设施,同时还为企业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管理支持和争取投融资的便利。几乎所有的高新区都有企业孵化器,而且更重要的是,高新区本身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型孵化器。

②创新理论。创新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

[3]于1934年提出的,他认为: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经过发展,逐渐有了技术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也不亚于技术创新。二十世纪80年代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科学政策研究所也提出了一种基于重要性的创新分类,即创新有四种类型:渐进创新、质变性创新、技术系统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不同的创新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以及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均有很大差别。越是重大的技术创新,越需要较高的理论突破和技术基础,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就越大。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灵魂,也是高新区发展的灵魂,这已是普遍认同的观点。鉴于中国现有的经济技术实力和技术创新机制方面的不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重大技术突破的不多,一般都是以渐进性的创新为主。

③创业家能力理论。熊彼特还在1934年推出了“创业家是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的关键”的观点,为此为基础后来逐

渐形成了“创业家能力理论”。

4、三元参与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大学和企业三方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而且实践这些问题大都无法由单方面来解决。在国际科学工业园协会第九届世界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科研机构、企业界和政府三方共同参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三元参与理论”。其基本特点是政府作为创新和成果转化过程的协调者,并为之提供政策和基础设施:大学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同时从企业获得经费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企业开发转化高新技术以增加效益,同时也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三方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高新区这个载体协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于是“三元参与理论”的构想下,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5、高新技术区域发展战略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H.J.艾维斯和R.威特曼等人提出了高技术区域发展战略的新思想。他们认为,区域经济危机、经济脆弱的根本原因不再是企业生产成本过高,而是这些企业新技术开发能力和潜力不足,应通过重视应用技术研究、加快技术成果商品化、提高企业职业技术水平,加强新技术开发活动等来促进区域企业从事新产品的生产和新工艺的开发、扩大原有销售市场、开发新市场。因此,区域政策的

重点应放在扶持现有和潜在的高新技术企业上。通过支持新技术开发来创造新的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改善区域结构。这一理论对西方各国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很大。

了解过于高新技术有关的理论之后,我们来了解有关竞争力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官方机构、民间组织和学术界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日趋活跃。其中影响最大的观点有3种:国际贸易观、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世界经济论坛(WEF)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1MD)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1、国际贸易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就是其对外贸易竞争力,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其外贸竞争力来反映和衡量,影响对外贸易活动的内在因素可以用来解释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外贸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国外市场份额并获取长期利润的能力。外贸竞争力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一国输出扩张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外贸易作为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身即影响着该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由此可见,用出口竞争力或国际市场占有率来衡量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是不全面的。另外国际竞争不仅在国外市场上进行,也可以在国内市场上由东道国民族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利用其数据进行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力的回归分析,其结论是高度正相关,并通过统计检验。

相反国外竞争与国际竞争力的回归分析未通过统计检验,无显著相关关系。国内竞争对生产率提高尤其重要,它加速了技术进步和创新,从而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2、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4]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及其理论是他与同事对遍布10个国家的100个行业进行研究后的成果。波特认为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即问题的关键是应当揭示为何一个国家在某个特定行业能够获得国际性的成功并进而取得垄断性的行业地位。

波特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一个国家的四个基本方面的特质构成该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并促进或阻碍国家竞争优势的产生。这些特质包括:1.资源与才能要素:指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状况,包括熟练劳动力,以及在某一行业竞争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设施条件;2.需求条件:指对某个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需求性质;3.关联和辅助性行业:指国内是否存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行业;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企业:指一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以及竞争的本质。

波特将这四方面的特质构成一个菱形;并认为当某些行业或行业内部门的菱形条件处于最佳状态时,该国企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波特菱形同时还是一个互相促进增强的

系统;任何一个特质的作用发挥程度取决于其它特质的状况。比如,良好的需求条件并不能导致竞争优势,除非竞争的状态(压力)已达到促使企业对其做出反应的程度。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强调的是静态的比较利益,注重的是各国现有的要素禀赋,比如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等初级要素,因此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像日本、韩国这类资源稀缺的国家在众多领域获得竞争优势而许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却长期落后的原因。波特从动态的竞争优势角度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日本、韩国这类国家的竞争优势来自不断创造的要素优势。不断创造的要素比静态的要素更能持久,其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而增加,而靠静态的要素禀赋获得的竞争优势则会随着要素禀赋的消耗而减少。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的大量问世,初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进一步降低,动态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加强。

3、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O)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WEF[5]和IMD[6]自20世纪80年代创立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以来,无论从概念到理论,还是从统计方法到分析方法都在不断发展。两机构不断谋求对复杂经济过程的更系统科学的描述和分析,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谋求社会、政治与经济过程的一体化研究模式。目前参加这一评价体系的有59

个国家和地区,其总产出、贸易总量和投资总量占整个世界的95%以上,包括了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全部主要国家和地区。

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的重点是受环境左右而形成的竞争力,也就是探讨外部环境或经济体制对一国企业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作用程度。从本质上说,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经济体制的设计、改革和经济政策的选择。因此,国际竞争力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仅仅是企业竞争力。

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国际竞争力报告)以未来5—10年的中长期人均GDP的增长为基础,建立多因素决定的系统评价体系,其理论基础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内生化经济增长模型和大量经验性研究文献的综合。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出发,强调国家整体的现状、实力和发展潜力,兼顾国际竞争的资产条件和竞争过程、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引进吸收与输出扩张、个人风险与社会凝聚力的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平衡关系,强化市场经济理论在系统描述中的评价原则的开发与运用,建立系统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

无论如何,竞争力一直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企业追求的东西。从古至今,国际竞争力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或是民族的国际地位,企业的竞争力就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而高新技术产业则是这些年才兴起的新型产业,不过就其影响力而言,不亚于竞争力。高新技术产品是

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国家关注最多的。这样看来对高新技术和竞争力的理论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The Detective and the Investor》,Robert G. Hagstrom,Texere2004

[2] 《硅谷热》,罗杰斯,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 《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12年版

[4] 《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华夏出版社2002版

[5]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1997),WEF.

[6]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1995~1997),IMD.

企业竞争优势的文献综述

关于家电行业竞争优势研究的文献综述竞争优势是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然而经过几十年蓬勃 的扩张和繁荣,很多企业在追求疯狂的增长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当中, 将竞争优势抛诸脑后。今天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尤其对于家电 行业,激烈的竞争使得利润空间日趋狭小,开发、维持、创新、拥有自己的持久性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1、关于竞争优势的研究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1985)一书中对竞争优势有如下定义: 竞争优势就其根本而言,来源于一个企业能够为其买主提供的价值,这个价值高于企业为之付出的成本.相对于对手而言,卓越的价值在于为顾客提供等同效用但价格低廉的商品,或者为顾客提供某种独特的效用而顾客愿意为之付出高昂价格的商品。 蓝海林等(2005)认为: 所谓企业竞争优势一般是指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中,面对类似顾客与市场,其中一个企业能够赢得更高的现实或潜在的利润或市场占有率时,这个企业就拥有某种竞争优势。换句话说,所谓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主要目标———盈利与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邹国庆(2003)指: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特定的阶段、特定的地域,在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超越主要竞争对手、获得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能力或潜能。这种竞争优势是企业在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中所表现出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一种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拥有这种优势,该企业可以获得高于该行业平均收益或超额利润。 竞争优势一旦形成,就会处于模仿者和革新者的强烈破坏和冲击之下。竞争对手或者凭借模仿或者凭借创新,对获取竞争优势的企业提出挑战,而这种挑战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优势消亡的速度。竞争过程实际上就是竞争对手对优势企业的能力进行模仿的过程。企业的某种竞争优势本身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三个连续的阶段,即产生、延续、衰退。当竞争优势发展时,收益增长;当优势保持时,收益保持不变;最终竞争优势因为模仿者、和革新者的侵蚀而衰退。 总的来讲,竞争优势可以被定义为某个企业相对于另外的企业在某种层面上的不对称性或差距,这种差距使得该企业能够比对手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从而使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财务战略文献综述

财务战略文献综述

公司财务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财务战略管理内涵、研究领域及方向进行综述,以了解财务战略管理研究动态和方向,丰富财务战略管理相关知识。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及模式的大变革,对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也逐渐的升级,每个变革对新的经济战略管理内容及新理念的出现都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结合历史背景,在实践的考察背景下,对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进行述评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内外关于财务战略的研究 (一)国内外关于财务战略管理内涵的研究 企业战略是适应现代经济高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正确的战略管理思想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基本保证,而战略上的失误将会导致企业损失乃至失败。战略管理的内涵非常丰富,下面引用国外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观点: (1)国外财务战略内涵研究文献综述 美国学者W.H.纽曼(W.H.Newman)认为,企业战略是确定长远的主要任务,以及为完成这一任务而采取的主要行动。 美国学者J.希格根思(J.Higgins)认为,战略管理是设法协调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并同时完成企业使命的过程。 美国学者拜亚斯(L.L.Byars)则认为在经营中运用战略这个词:是用来描述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实现它的目标和使命。大多数组织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使命,可以有若干种选择,战略就与决定选用何种方案有关。战略包括对实现组织目标和使命的各种方案的拟定和评价,以及最终选定将要实行的方案。 英国学者卢斯.班德在《公司财务战略》中认为:财务战略为企业通过采用最适当方式筹集资金并且有效管理这些所筹集资金的使用,包括企业所创盈利再投资或分配决策。战略与战略管理的思想的外延也极为广阔,它可以具体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企业财务战略就是战略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延伸。目前国外对“企业财务战略”这个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认识。财务战略涉及到企业战略和财务管理两大领域,但是在财务战略的起点、目标以至具体含义上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摘要: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个行业中,创新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即取得较大的创新绩效。创新绩效的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创新、创新绩效、企业 自从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创新”的概念之后,创新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创新绩效反映企业创新行为取得的成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将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划分为四个,本文拟综合分析多个学者提出的观点以及其看法的缺陷,从而提出这四个因素的关系和各因素下使企业绩效最大化的几点建议。 一、影响因素的分类 鉴于目前对知识的研究和对创新的研究这两个领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两个研究领域的界限日渐模糊【1】。国外学者将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这3种资本通过以下途径积累和分配知识:个人;组织结构、过程和系统;联系和网络【1】。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创新受到个人、企业及网络3个层面因素的驱动。本文借鉴国外文献对知识资本的划分,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的相关内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马宁、官建成指出“产业政策影响专利数量”【2】;买忆媛,聂鸣指出国家的经济制度影响创新绩效”。企业与外部组织间联系与互动的因素,如Jaffe、Levin和Reiss研究了知识溢出的问题;国内也有研究者对此做出探讨。管理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Gupta指出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对创新的影响;杨建君等人就沟通因素对

城市形象传播文献综述20120506

“城市形象传播”文献综述 目录 一、相关文献整理............................... - 1 - (一)期刊论文......................................... - 1 -(二)新闻学领域的知名期刊论文的数据分布 ................. - 1 -(三)学位论文......................................... - 1 -(四)相关著述......................................... - 2 - 二、城市形象传播的相关概念 ...................... - 4 - (一)城市形象的定义................................... - 4 -(二)城市形象的概念延伸................................ - 5 -三、城市形象传播的多元研究视角................... - 6 - (二)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 7 - 四、城市形象传播的业务研究 ...................... - 8 - (一)城市形象传播与传媒................................ - 8 -(二)城市形象传播与大型活动、赛事...................... - 12 -(三)城市形象传播与文化............................... - 12 - 五、城市形象传播的相关策略研究................... - 13 - 六、其他...................................... - 15 -参考文献...................................... - 16 -

推荐-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 精品

题目: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引言 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可以归属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范畴。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国外开展的比较早,国内对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最早设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它认为比较优势即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决定着一国或地区的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其后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有利的条件不一定能使一国或地区的某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相反,一定程度的不利条件往往成为刺激一国特定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出口竞争力的来源和概念 (一)出口竞争力来源 目前竞争优势可以分为产品,产业,企业,国家四个层次,竞争力也分为产品,产业,企业,国家四个层次。其中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是属于国际竞争力的范畴的,本文通过研究国际竞争力来分析出口竞争力。[1] 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解释在国际贸易形式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问题,其中比较优势学说是一个经典理论. 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来法学院的观点是,目前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方面公认的和比较权威的观点。[2]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不能说已经很完整,很精确,但是也为我们理解国际竞争力的含义提供很大的帮助,对于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理解, 1、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具有的某种能力。 2、出口竞争力的概念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国家(或地区)、行业、企业和产品。[3] 3、出口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只用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出口额的增长速度来衡量,因为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在发展。[4] 4、出口竞争力也不仅仅是由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能力所确定的。[5] (二)出口竞争力概念

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生产率等综合国力的体现,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可推断出口竞争力的概念为:出口竞争力是指在现有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在国外市场上以较低的产业(服务)成本和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特性来取得最佳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6]出口竞争力所要研究的主演问题就是一国商品或劳务如何发挥优势在国外市场立足并占领国外市场。[7]综上所诉,本文认为,所谓出口竞争力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或企业在各种环境中从事经济或政治等等能力。 三、国外对于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研究 (一)国外对于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回顾 1、来自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按照李嘉图[8]比较优势理论来说,各国应该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竞争优势理论:一国的某个产业能够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创新机制和高生产效率。 从著名的产业竞争力研究专家波特[9]教授所著中可以看出: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力大致可以四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财富驱动阶段,前三个阶段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增长时期,第四个阶段则是下降时期。 [10] 哈佛商学院的米歇尔波特(1990) 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则提出国家内部竞争环境是由四大因素形成,他们可以促进或阻碍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其中由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构成,而且特别强调了政府行为对四大因素的影响,提出政府应完善和维护市场竞争规则建立相关制度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构成竞争优势理论基础。引入国内后曾在我国掀起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讨论热潮。发展成为延续至今的现代竞争理论。其观点认为,任何国家的产业出口竞争力都是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方面因素所决定。传统的比较优势强调各国比较成本和资源禀赋的状况,比较优势最终归结为价格竞争,而竞争优势更强调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比较优势的实

合理避税浅析文献综述

试论合理避税浅析 文献综述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会计103 102003110650)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筹划在社会经济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来达到纳税人减少缴纳税款的经济行为是纳税人的权利。合理避税是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决策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先筹划和合理安排,从而达到纳税支出最小化的一种行为。充分利用纳税的筹划工具为企业合理的减少税负,有利于为企业实现税后的利润最大化。企业合理避税,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国家税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1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 (一)房地产企业进行合理避税的规划 刘立军(2013)在房地产企业的内部进行合理的避税,是合理避税不可缺少的方法,也是合理避税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1.分析了货币价值的变化规律:运用货币价值时间差来进行合理避税,分析货币价值的变化规律,了解货币变动的大致时间走向,从而在合理的时间进行税款的交纳,运用时间差来缴纳税费,这是合理避税的基本做法。房地产企业应该认真研究货币的这种变化规律,然后加以利用,必然会对房地产企业的合理避税有帮助。 2.运用缴纳税费的临界点来进行合理避税:房地产企业在碰到缴

税的临界点时,运用增加或减少收入和支出来避免税收过多的方法。任何的规定只要有临界点就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合理避税,所以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房地产企业应该重点把握这一特点。 所以的企业都是在追求利润,房地产企业只有合理避税才能有效的减少企业税金支出,从而直接的增加企业的利润,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企业合理避税影响着企业竞争力 犯琦、何威(2011)在《论企业合理避税》一文中指出并分析了合理避税筹划空间、特征以及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对合理避税的方式进行了例举。企业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不违法的手段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精心安排,尽量满足税法条文所规定的条件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合理避税,是企业要考虑的重要措施之一。CFO的执业水平是避税筹划的成功保证,也是财会人员自身价值的体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CFO应不断加强对税法的学习,增强对企业合理避税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利用,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合理避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冲在《如何高效合理避税》中对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进行了研究。如何高效合理避税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以合法的手段最大限度的获得税收的优惠来达到纳税人减少缴纳税款的经济行为。采取有效的税收筹划与合理避税对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企业应对我国现行的有关税收法律法规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国内外高校致力于推行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对学分制的改革采取了新的策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开始推广学分制,学分制被一部分重点大学率先采用,随后部分地方院校也相继实施,可目前为止,国内高校所实施的学分制均未达到最终目标。随着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国内外学者对学分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各高校也以期通过学分制的改革来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创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学分制教育体系及教育模式较为成熟,在学分制背景下,实践教学以其极大的灵活性、实用性服务于其学术发展,并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流动,对开放的教育体制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综合已有文献,笔者总结国外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如下。 (一)关于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比较典型的国外实践教学模式,即美国的社区学院以及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具有注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接近1:0.8,甚至能达到1:1,技能教学注重各种能力的综合性和职业性培养。德国的双元

制是德国高等职业学院普遍实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由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姚永聪,2012)。“双元制”模式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其理论和实践之比约为3:7或者2:8,理论教育尤其注重于实践相结合,且服从于实践需求。另外,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它是由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灵活办学、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李强、刘继平、皮智谋、任东、申晓龙,2008)。加拿大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通常涉及在商业、工业、政府及社会服务等领域。英国实行的“三明治”教育模式,让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到工厂实习以及工读交替进行的教学计划(首珩,2011)。 (二)关于国外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特点的研究 学者通过研究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定位、组织形式、实践内容和指导力量,发现其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化运作的特点,实践内容和指导己经形成了学校、政府环环相扣的成熟的模式(刘志军,2009)。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英国的“资格推动型”、澳大利亚的“TAFE”等模式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实践教学围绕技术应

XX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报告

更多免费资料,尽在 宝钢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宝钢总体经营现状分析——SWOT分析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既要全面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要了解自身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弱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扬长避短,趋利弊害,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乃至挑战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一)分析方法简介 宝钢总体经营现状分析采用的是SWOT分析方法。SWOT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词的字头缩写。SWOT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宝钢经营现状分析 ◆S:优势(Strengths) 优势,并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能力,而是指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 ....所具有的不可 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一个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指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在哪些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宝钢优势分析: (1)宝钢管理比较规范。宝钢沿用宝钢集团的管理模式,一切按照标准化且在宝钢集团控制下组织生产,宝钢于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宝钢业务高效。宝钢拥有一支在为用户提供提货、储存、加工、发运、到达送货一条龙服务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队伍。 (3)仓储规模较大。在规模上,宝钢处于行业竞争者的地位,仓库规模大则仓库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4)宝钢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除仓储外,宝钢已有较为系统的加工1、运输、维修能力,能为用户提供一些辅助的服务,逐步实现钢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逐步 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逐步减少重复运输,为用户降低物流成本。 (5)宝钢每年的储运来源较为稳定。宝钢每年的储运来源为:宝钢股份出口钢材产成品集配40万吨,宝钢股份以及宝钢国际所属钢材供应单位定金制产成品50万吨, 外地钢厂产品40万吨。并占到宝钢股份厂外铁路发运量的90%以上。 (6)领导创新意识强。在交大欧姆龙宝钢项目组与宝钢领导的多次交谈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宝钢的领导层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进取心强、有闯劲、敢于冒险的领 导队伍,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充满信心,愿意为宝钢的进一步发展承担责任和风险。 (7)设备能力较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宝钢是国有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它的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先进,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比民营企业要占优势。 (8)宝钢拥有良好社会信誉。宝钢是从宝钢集团中分出来的,以宝钢多年的优秀品牌,再加之宝钢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努力,宝钢已在客户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9)宝钢是宝钢国际的子公司。宝钢国际能够给予宝钢资金、技术以及业务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宝钢国际优秀的品牌给宝钢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10)宝钢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储运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宝钢在地理位置上紧靠宝钢股份,这一点对宝钢给宝钢股份提供便利快捷的物流服 务提供了优惠的条件。 (11)宝钢拥有部分素质的较高的员工。宝钢有136名员工来自宝钢股份,他们参加过宝钢投产,十分了解宝钢股份生产工艺,非常熟悉宝钢股份产成品储运质量要求 且经过严格考核上岗。这是宝钢优良的人力资源。 ◆ W: 劣势(Weakness) 所谓劣势,指的是企业较之竞争者在某些方面 ....的缺点与不足。劣势是多方面的,如规模1包括冷轧、热轧和酸洗,目前宝山地区的同类型企业仅有宝铁拥有如此全面的加工能力。

第1章 城市竞争力文献综述.概要

第2章城市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全球经济结构转型使城市之间竞争日益剧烈(陈倚伟,1985年;Iain Begg,1999)。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城市竞争和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城市规划专家以及其它政策决策者的关注。 一、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 (一)从城市综合实力的研究到城市竞争力的研究 1、国外城市综合实力排序 国外的一些机构关于城市综合实力排序的研究常常定期公布、出版。在英国,有专门组织政府统计部门进行城市排序(urban rating/ranking)。美国城市地位评价年鉴(place rated almanc)也进行城市地位排序,从1981年开始,这个出版物每4年对美国343个城市进行一次综合评述。它们通过选取指标,运用相关统计资料进行标准化和量化处理,然后进行城市综合得分比较并对其地位进行排名。另外自1989年以来,财富(Fortune)杂志每年出版“贸易的最佳城市”(表1-1)。该杂志对60个美国的最大的都市区进行评价排序,其主要的依据是经济因子,来自各统计年鉴或者企业的上报调查资料1。每年的评价焦点有一定的变化,如最近是“知识工人的最佳城市”。至上个世纪80年代,城市综合实力排序的相关研究达到高潮。 资料来源:Borden,2000;Murphy,2000 2、国内城市综合实力排序研究 国内关于城市排名或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最早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对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随后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 1它们采用的资料来自于标准的统计机构,其排名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给公司的经理作参考。由于它们选取的指标是可以有效取得数据的指标,因此一些不太重要的指标往往包含,而重要的不易获得的数据则往往省略,另外它们关于最好城市的定义也不像学者们那么考究。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02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思想古已有之,最早见于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孙子兵法》一书。美国的约翰?柯林斯(John Collins)在《大战略》中指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从军事方面来看,《孙子兵法》已形成了系统和完整的战略思想体系(杨庆山,散襄军,苏锦江,陈炳富,2001)。1938年,美国学者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第一个将战略的观念引入到企业管理领域当中,首开战略研究的先河。他认为,把战略因素局限于管理活动和交易活动的某些方面是没有必要的,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组织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都必须考虑到战略因素。 从此以后,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已形成了众多流派,大有成为丛林之势。当代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将其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分成了十个流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本文将从战略的概念、战略的形成与制定、竞争优势的来源与获取、战略与结构的关系、对企业性质的认识几个方面,来总结企业战略管理不同学派的观点。 一、什么是战略 1. 军事学家眼中的战略: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意义历来为中外军事学家所重视。西方著名军事家博弗尔认为,战略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行动;我国台湾著名的军事研究者钮先钟认为,“战略的本质即为行动的指导,一切战略理论,就概括的意义而言,为也都是行动学……从较广泛的意识来说,计划即为战略”(钮先钟,2003)。毛泽东认,战略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 2. 管理学家眼中的战略: 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钱德勒(Alfred Chandler) 最早提出了“企业战略”的概念。他认为,企业战略是“确定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与目的,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与途径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的管理”。( Chandler,1962)这一定义虽然侧重于企业成长方法和资源管理,但为企业战略研究指明了方向。并且,在他看来,战略管理就是“决定企业基本的长期目标与任务,制定行动方案,配置必要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 Chandler,1962)。 计划学派的安索夫(H. Igor. Ansoff)在《企业战略》一书中提出:企业战略是一条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连线”。他的“战略四要素”说认为,战略包括产品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四个方面。其中,产品市场范围即公司经营的产品和市场的范围;增长向量指企业打算进入的产品市场的变化;竞争优势,即明确在该范围内企业较之竞争者所具有的有利的竞争地位和特长;协同效应,即将企业的不同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单个部分不能实现的方法(Ansoff,1965)。在此基础上,安索夫于1976年在《从战略规

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目的。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盈利分析。本文献综述主要归纳有关论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涵义综述 南开大学出版社,崔也光在2005年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内涵有阐述。他说,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陈红权在《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说:“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二、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对象的综述 (一)洪国赐、卢联生著《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分析对象有全面的阐述:1.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

关于城市旅游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旅游的文献综述 摘要:现代城市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越来越多,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建设对于城市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升城市形象,城市旅游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以及城市旅游与城市文化建设相互间的负面影响三方面深入探析城市旅游和城市形象建设、城市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旅游;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建设 作为各个时代人类聚落的最高形式,城市往往是各个国家区域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也在进行着变化,使其在传统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等功能之外,又增添了许多新功能。而城市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进入旅游视野,成就了一种新的功能——旅游。随着城市综合能力的增强,环境的进一步美化,各种旅游设备的逐步完善,使得现代化的城市以其方便的交通,发达的经济,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越的商务及购物环境吸引了许多的游客。使城市在传统的功能之外,发展了新型功能——城市旅游。城市旅游是以城市的功能、性质及特色为基础,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吸引体系,吸引、推动、促进旅游者在城市地域内所进行的富含城市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城市旅游研究在西方国家发展较早,Stansfield在其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中首次提出了旅游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城市旅游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城市旅游研究起步较晚,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及少量的城市旅游方面的文献,并且基本停留在简单介绍、描述层面。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旅游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因此研究的领域和范围不多扩大,研究成果也日见增多。而这里通过城市形象提升和城市文化建设这两方面分析城市旅游。 一、城市形象提升 在当今这样一个所谓“眼球经济”的时代,形象以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建立起鲜明的形象,从而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需求。良好的城市形象会使游客充分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进而游客会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城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一次好的旅游经历,一个旅行者至少要向五个人进行宣传;而一次坏的旅游经历,一个旅行者至少会向十一个人进行宣传。这些宣传,可能导致的后果就是直接影响旅游者对一个目的地进行取舍的选择。 1.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社会公众与广大市民对一个城市的整体感受、评价与印象,是城市现实的或历史的情况总和,是城市外部表现、内在素质、文化内涵的综合直观反映,是该城市有别与其他城市的特别之处。 2.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的关系 (1)城市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良好的城市形象的塑造 城市旅游是城市经济发展下的产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开始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人民不再局限于温饱,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城市旅游成了人们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随着旅游人数的激增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新的旅游城市不断涌现,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城市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其良好的城市形象。城市旅游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丰富的旅游资源,还需要城市本身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需要城市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并且需要人才素质、市民素质和社会风尚的发展和完善。这些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因此,城市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设计(论 文) 题目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设计(论文) 类型(划“√”) 工 程设计 应 用研究 开 发研究 基 础研究 其 它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能力。在现阶段,这已经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地位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未来时代是属于中小企业的时代,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必将继续发挥其经营灵活自如、销售快捷方便、资金周转灵活等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取得自己的立足之地,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竞争力,特别是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意识淡薄,战略意图不明确

持续竞争优势的发挥需要与发展战略相匹配。企业战略意图表明了企业未来的前进方向、自己的业务定位、计划发展的能力。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经营方向迷失,经营领域模糊,经营的盲目性、投机性、随意性特点突出。 2.有限的资源分散,跌入多元化陷阱 多元化经营被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是企业寻求规模扩张、利润增长、分散风险的策略。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主营业务尚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的状况下,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由于资源分散在多个业务领域,分散了企业在具体业务领域的资源实力,尤其是影响了需要资源保证的核心领域或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力,损害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一些企业甚至丧失了原有的优势。 3.研究发展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差 椐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于企业的研发能力,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4.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影响了其创新和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核心技术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由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构成的核心技术能力,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以免被其他企业剽窃和模仿。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在此问题上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对制止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也缺乏应有的力度,专利被剽窃、商标被冒仿等现象仍较为普遍,从而削弱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抑制了中小企业通过培育核心竞争力以获得长久性竞争优势的主动性。 中小企业无论在资金、规模、人力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要想在诸多大中型企业夹缝中生存发展的话,中小企业只有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创新经营,不断进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趁势而上。 研究意义: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作为交易标的的一种贸易行为。《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以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这四种形式进行的各国间的服务交易。该定义已成为有一定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定义为各国接受。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部门清单,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12类:商业性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娱乐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环境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而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国内外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本文将对金融服务贸易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GATS与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 根据GATS的定义,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它包括两个部分:所有保险和保险相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其中其他金融服务指证券和金融信息服务。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为由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收入,或者接受付出的支持,包括得到的和付出的直接投资收益(未分配收益和利息);从其他金融投资得到的和付出的收益(得到的和付出的利息和红利);得到的、付出的手续费和佣金。 可见,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界定强调了金融服务贸易交易的提供方,而忽略了金融服务贸易的消费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此换取其他贸易领域的发展,而且金融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本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促进本国金融业的发展。 二、国外对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研究 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研究,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列为恩(1996)认为,各种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五种基本功能:方便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易于风险管理;加速资源流动;获取信息,评估企业和配置资本;提供公司法人治理。同时,更多的相关文献表示,金融中介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管理成本(戴蒙德1984;威廉森1987)也可以对规模经济产生积极的效应。 莫施里安(Moshirian 1994)认为,金融服务贸易和制造业类似,一些基本要素赋予了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论文(设计)题目: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学院:经济学院专业:金融学班级:2007 级1 班学号:070201110208 学生姓名:曹凯指导教师:邓廷梅2011 年 5 月30 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1 页一、课题意义在新的经济形式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中小企业也快速的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它的重要性,现在国家和相关部门对其都相当重视,这使得它的发展迎来了好的契机。但是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发展规模的一系列的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中小企业中存在大量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外汇风险等一系列的财务风险。这就要求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找出相关的对策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才能使得中小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从宏观上来看,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加强投资风险、融资风险和财务承担风险的控制以及对收益风险的控制。从微观上来说,要使投资面向市场,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降低财务风险;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加强自己的财会队伍的建设,提升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了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这使得了解其财务风险的成因以及提出相关的对策就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背景(一)新经济形势下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与本行业大企业相比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概念很难通过简单的文字表述清楚,通常用数量指标和质的指标来界定。一般来说,数量指标是利用企业的资本金额、销售额、雇用人数等指标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划分大、中、小企业的标准;质的指标主要是指从遵循经营学的角度,能反映企业经营本质特征的指标。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在机遇和挑战并存、效益与风险同在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负债经营已成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 本文通过广泛的阅读、比较,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做一个概述与解读,对研究的框架做尝试性搭建。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生活在以计算机与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信息更新快、容量大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我们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第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对国家而言,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加强对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三、创新是推动整个人类的物质文化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二、几个概念的认识 创新能力:目前的三个观点包含从概念、内涵的剖析到实际可操作性的思考,包含了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李燕、张鹏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田慧云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以宋彬、庄寿强、彭宗祥、殷石龙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 创新思维:在创造性的诸构成要素中,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这个核心的含义通俗地讲就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这个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优化组合与重新调整,目标是为了实现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思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将创造思维结构分为发散思维(有发散就要学会聚合)、形象思维(一种直观的思维能力,它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有效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辨证思维(质疑与思辨)和横纵思维(知识的广泛联系与拓展)等6个要素组成,培养创造性思维,何克抗教授又提出了5个环节,即: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重视辨证思维的培养。 多媒体: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类型综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代表数字控制和数字媒体的汇合,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建筑规划设计,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而多媒体系统却不只是单一的一门技术,而是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是把多种技术综合应用到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等多种功能。一个完整的多媒体系统由多媒体硬件和多媒体软件两部分构成的。这个概念说明多媒体的特点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展示性走向交互性与可控性。

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三部分宝铁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宝铁总体经营现状分析——SWOT分析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既要全面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要了解自身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弱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扬长避短,趋利弊害,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乃至挑战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一)分析方法简介 宝铁总体经营现状分析采用的是SWOT分析方法。SWOT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词的字头缩写。SWOT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宝铁经营现状分析 ◆S:优势(Strengths) 优势,并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能力,而是指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 ....所具有的不可 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一个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指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在哪些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宝铁优势分析: (1)宝铁管理比较规范。宝铁沿用宝钢集团的管理模式,一切按照标准化且在宝钢集团控制下组织生产,宝铁于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宝铁业务高效。宝铁拥有一支在为用户提供提货、储存、加工、发运、到达送货

一条龙服务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队伍。 (3)仓储规模较大。在规模上,宝铁处于行业竞争者的地位,仓库规模大则仓库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4)宝铁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除仓储外,宝铁已有较为系统的加工1、运输、维修能力,能为用户提供一些辅助的服务,逐步实现钢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逐步 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逐步减少重复运输,为用户降低物流成本。 (5)宝铁每年的储运来源较为稳定。宝铁每年的储运来源为:宝钢股份出口钢材产成品集配40万吨,宝钢股份以及宝钢国际所属钢材供应单位定金制产成品50万吨, 外地钢厂产品40万吨。并占到宝钢股份厂外铁路发运量的90%以上。 (6)领导创新意识强。在交大欧姆龙宝铁项目组与宝铁领导的多次交谈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宝铁的领导层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进取心强、有闯劲、敢于冒险的领 导队伍,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充满信心,愿意为宝铁的进一步发展承担责任和风险。 (7)设备能力较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宝铁是国有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它的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先进,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比民营企业要占优势。 (8)宝铁拥有良好社会信誉。宝铁是从宝钢集团中分出来的,以宝钢多年的优秀品牌,再加之宝铁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努力,宝铁已在客户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9)宝铁是宝钢国际的子公司。宝钢国际能够给予宝铁资金、技术以及业务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宝钢国际优秀的品牌给宝铁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10)宝铁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储运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宝铁在地理位置上紧靠宝钢股份,这一点对宝铁给宝钢股份提供便利快捷的物流服 务提供了优惠的条件。 (11)宝铁拥有部分素质的较高的员工。宝铁有136名员工来自宝钢股份,他们参加过宝钢85.9投产,十分了解宝钢股份生产工艺,非常熟悉宝钢股份产成品储运质 量要求且经过严格考核上岗。这是宝铁优良的人力资源。 ◆W: 劣势(Weakness) 所谓劣势,指的是企业较之竞争者在某些方面 ....的缺点与不足。劣势是多方面的,如规模小、产品品种少、市场面狭窄、资金不足、产品粗糙、促销不力等。 1包括冷轧、热轧和酸洗,目前宝山地区的同类型企业仅有宝铁拥有如此全面的加工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