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一个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一个文献综述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产品的类型也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发展变化着。并且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以及进出口每一个环节都备受关注。不过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问题。那么这里就包含了两个方面的理论研究:一、高新技术理论;二、竞争力理论。

高新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扩散理论,增长极理论,苗床理论、创新理论和企业家能力理论,三元参与理论,高新技术区域发展战略理论等五大类理论的提出与扩展上,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空间扩散理论

扩散(diffusion)是创新进行空间传播或转移的过程。最早对扩散现象进行开创性研究并奠定了空间扩散理论基础的,是被誉为第四代区位大师的瑞典德隆大学哈格斯特朗教授[1]。之后,一大批美英区位学者对之又做了深入的研究。扩散理论认为,一项创新由于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或者能节约劳动和节约资本,或者提供系统的功能(质量)而创造新的市场,促使在创新者与其周围的空间里产生“位势差”。为了消除这种差异,一种平衡力

量就会促使创新者向外扩散和传播,或者周围地区为消除差异而进行学习,模仿和借鉴。扩散可以发生在人群之间,厂商之间、地区之间或企业与地区之间等,经常是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人才流动及国际贸易等方式加以实现。技术扩散按照扩散过程中空间区位的变化特征来分,有三种类型:一是扩展扩散,即围绕创新起源点向周围地区扩散,在空间上表现出连续扩展。扩展扩散主要受距离因素控制,邻近效应明显;二是等级扩散,即创新循着一定的等级序列顺序扩散,如规模顺序、文化层次、社会和经济地位等,其决定因素为接受者的为势;三是位移扩散,即扩散接受者随时间产生非均衡的位移,它主要是由于移民或其他形式的人口流动而引起的。高新技术的扩散主要是第二种,或三种类型的组合,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也更为复杂多样。

高新技术扩散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在微观尺度上,由于剧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对信息的严重依赖,企业围绕高新区的空间聚集使得企业立于有利区位。技术空间扩散是科学园形成的重要基础。罗杰斯[2](E.Rogers)在其《硅谷热》一书专门论述了硅谷的影响和扩散。他说:“硅谷的成功也促使高新技术工业区在美国其他地扩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扩散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科技园在扩散初期处于能量积蓄阶段,技术和产业的空间扩散很慢,而当积累到一定规模后则增长速度急剧加快,一个系统只有内部

各单元的扩散达到这个阶段后,才能表现出明显的系统成长。

2、增长极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帕鲁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增长极理论概论,最初用于经济增长理论,后用于产业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主要研究了增长推动性单位的特征及推动性单位对其他单位增长诱导的机制。帕鲁推出了推动性单位能够诱使经济活动的其他部分增长的五方面诱因:①一种产业的发展可能获得如赛托夫斯基所提出的“金钱的外部经济”,即增加那些投入部门或产出部门的利润;②如熊彼特所提出的,一种新产业的建立可能刺激其他产业的模仿和创新;③如凯恩斯所分析的,一种产业新的投资可能对经济有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同时增长极理论还认为,增长在地理空间上不是均匀发生的,它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是典型的推动性产业,而高新区是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是所在区域最主要的经济增长极。

3、苗床理论、创新理论和企业家能力理论

“苗床理论”

①苗床理论。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特点,

(又称孵化器理论)强调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形成、发展的最初阶段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开发的企业减

少投资和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环境,即“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仅仅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创业场地及其他想要的硬件设施,同时还为企业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管理支持和争取投融资的便利。几乎所有的高新区都有企业孵化器,而且更重要的是,高新区本身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型孵化器。

②创新理论。创新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

[3]于1934年提出的,他认为: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经过发展,逐渐有了技术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也不亚于技术创新。二十世纪80年代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科学政策研究所也提出了一种基于重要性的创新分类,即创新有四种类型:渐进创新、质变性创新、技术系统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不同的创新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以及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均有很大差别。越是重大的技术创新,越需要较高的理论突破和技术基础,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就越大。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灵魂,也是高新区发展的灵魂,这已是普遍认同的观点。鉴于中国现有的经济技术实力和技术创新机制方面的不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重大技术突破的不多,一般都是以渐进性的创新为主。

③创业家能力理论。熊彼特还在1934年推出了“创业家是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的关键”的观点,为此为基础后来逐

渐形成了“创业家能力理论”。

4、三元参与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大学和企业三方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而且实践这些问题大都无法由单方面来解决。在国际科学工业园协会第九届世界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科研机构、企业界和政府三方共同参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三元参与理论”。其基本特点是政府作为创新和成果转化过程的协调者,并为之提供政策和基础设施:大学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同时从企业获得经费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企业开发转化高新技术以增加效益,同时也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三方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高新区这个载体协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于是“三元参与理论”的构想下,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5、高新技术区域发展战略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H.J.艾维斯和R.威特曼等人提出了高技术区域发展战略的新思想。他们认为,区域经济危机、经济脆弱的根本原因不再是企业生产成本过高,而是这些企业新技术开发能力和潜力不足,应通过重视应用技术研究、加快技术成果商品化、提高企业职业技术水平,加强新技术开发活动等来促进区域企业从事新产品的生产和新工艺的开发、扩大原有销售市场、开发新市场。因此,区域政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