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民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浅谈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综述 与专论
《 电技术》2 1 机 0 0年第 5期
浅谈农 民工 的社 会保 障问题



( 福建省 东南造船厂,福建 福卅I3 0 1 ) 505 要 :当前 ,农 民工 的社会保 障仍然存在许多 的问题 ,包括 农民工社会保障程度低 、社会保 障法规执行力度不够
等诸 多问题 ,这 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 的建设 。文 章对 福建省农 民工的社会保障 现状 、存在 的问题及原因进行 了分析 ,同时针对 问题 和原因提出 了一些完善农 民工社会保 障的对 策建议。 关键词 :农 民工;社会保障;维护权益
1l 6
《 电技术》2 1 机 o 0年第 5 期
综述与专论
社保 关 系不便 转移 的情 况下 ,增 加 了个人 连续 参
业 为农 民工 或农 民工 自己办理 了工 伤保 险 的仅 占 2 . , 办 理 医 疗 保 险 的更 少 ,仅 占调 查 者 的 82 %
农 民工所 从事 的 多为脏 、累 、重 、险 的工 作 , 工 作 条件 相对 比较 恶 劣 ,而 农 民工 社会 保 障程 度
却 很低 , 应 的社会 保 障机 制和 体 系发 育滞 后( 相 机 制 建立 滞后 ,体系 形成 缓慢 ) ,大 部分 的农 民工 , 特 别 是没 有 固定 工作 的农 民工 ,社会 保 障对 他 们 来 说 ,距 离还 很遥 远 。只 有 很小 部 分农 民工有 一 至 两项 非均 衡 的 、水 平低 下 的社 会保 障 ,其 中社 会 保 险险种 的参 保率 都 在 1 %以下 ,基 本 保 险没 0 有 ( 全 实 现) 到 应 有 的保 障 ,更谈 不 上 什 么 医 完 得 疗 看病 、工 伤保 险等 方 面 的保 障待遇 。

浅谈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在 乡镇 企业 和进 城从 事非 农 活动 的工 薪 劳动者 两 个
度 上还 没有 解决 。 由此 滋生 的各 种社 会 问题 将会 从 定 程度 上影 响社 会主义 和谐 社会 的建 立 。

1就 业 和 失 业 保 险 问题 .
主要 组成 部 分 ; 中 , 城 农 民工 是 农 民工 的主 体 , 其 进 也 是本文 的主要 研究 对象 。目前 , 进城农 民工 规模 已 达 1 亿 , 为产业 工人 中的重要组 成 部分 。 . 成 2 以就业 和 保 障权 益为 核心 的该 群体 的各类公 民权 益 问题 亟 待 解决 , 否则将 对 我 国社会 经济 的稳 定发 展 、 和谐 社 会 的构建带 来 巨大冲击 。
二 、 民工社 会 保障现 状 农
社会 保 障制度 是一 种稳 定 社会 、 节经 济 、 调 促进 经 济发展 的社 会安 全 机制 ,是 市场 经济 正 常运行 的 必 要 的外 部条件 。它是 由 国家通过 立法形 式确 立 的 。 以 国 民收 入再 分 配 方 式 为 暂 时 或 永 久 丧 失 劳 动 能 力, 失去工 作 机会 的社 会成员 提供物 质 帮助 。 障 每 保 个 公 民的基本 生活 需要 和维 持 劳动 力再 生产 的一 种 社会 制度 。 受 二元 社会 和经 济结 构 的影 响 。我 国社会 保 障 制度 的建 设也 实行 了城 乡有别 的制 度安排 。在城 市 。 面 向城 市居 民建立 了相 对 完 善 的诸 如 就 业 安置 、 住 房福 利分 配 、 女免 费或 低费 教 育 、 休 养老 和 医疗 子 退 社会保 障 等制度 ; 农村 , 实行 土地 保 障和 家庭 保 在 则 障为核心 的 , 家庭 与集体相 结合 的保 障制 度 。 对于 远 离 自己的户 籍地 而 长期工 作 和生 活在 城市 并 已经 成 为 城市 发 展 不 可 缺 少 的 重 要 力 量 的农 民 工群 体 而 言 ,其 各种 社会保 障权益 的维 护 问题 至今 在很 大 程

浅谈农民工群体的性质

浅谈农民工群体的性质

浅谈农民工群体的性质【摘要】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群体,一直以来受到了党和国家,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而农民工群体的存在,模糊了传统意义上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界限,他们介乎于工人和农民之间,在城市“讨生活”,在农村生活,正确的认识农民工群体的性质,有助于解决社会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农民工问题,有助于明确农民工群体的身份地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关键字】农民工性质一、农民工群体概述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吸纳农业劳动力是一个相当普遍的事实。

其中,农民都要面临一个共同的身份转变问题。

西方国家先后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给予完成了这一社会问题,而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入,也开始面临着这一问题,随之产生的就是农民工这一群体。

(一)农民工的含义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

2013年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其中,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

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609元,比上年增长13.9%。

作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产业工人相比,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有着明显不同。

(二)农民工的特点1、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同农业、农村、农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的产业工人一般都长期生活在城市,具有城市户口和相对稳定的工作,而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尽管在城市就业和生活,但其社会身份仍旧是农民,在农村还保留着承包土地。

农民工是什么职业

农民工是什么职业

农民工是什么职业引言农民工是指从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人,在城市从事各种劳动工作,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以辛勤劳动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民工这一职业的相关信息。

农民工的定义农民工是指农村劳动力在农闲季节通过劳动力转移方式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劳动的工人。

农民工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通过努力生存和发展,提供城市产业和服务的劳动力。

农民工的数量庞大,分布在全国各个城市,其职业性质与城市中的其他工人相似。

农民工的特点1.临时性就业:农民工通常以季节工、临时工的形式从事工作,没有固定的雇佣关系。

2.低收入水平: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民工的工资普遍较低。

农民工的工资来源主要是基本工资和加班费,而且往往不享受正式员工的福利待遇。

3.艰苦的工作环境:农民工通常从事体力劳动或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辛苦并且缺乏福利保障。

4.文化层面的差异:农民工大多来自农村地区,与城市居民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

农民工的贡献农民工的到来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助力:1.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农民工为城市的建筑、交通、制造等各个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改善农民工家庭生活:通过在城市工作,农民工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他们的家庭生活质量。

3.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农民工的到来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解决了一部分城镇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4.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工通过向农村家庭汇款,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农业和乡村产业的发展。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1.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政府和企业可以针对农民工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2.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确保他们的劳动权益得到保障,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

3.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强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减少农民工流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浅谈农民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农民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论文论文题目:谈农民工的作用及权益问题指导老师:贾俊峰职称:讲师学生姓名:水墨丹青学号:201012030833班级:新闻一班专业:新闻学学院(系):传媒学院完成时间:2010年12月05日目录一.农民工的出现与成长┈┈┈┈┈┈┈┈┈┈┈┈┈2二.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4三.农民工最基本权利应受保护┈┈┈┈┈┈┈┈┈┈┈┈┈51.中国济起飞持续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62.农村剩余劳动力难题得以解决,为三农问题的窘境开辟了一条大道┈┈┈┈┈┈┈┈┈┈┈┈┈┈┈┈┈┈┈┈┈┈┈┈┈┈73.农民工成为改变中国农村贫困面貌的主力军┈┈┈┈┈┈84.大量农民工入城冲击着城市消费,已经改变了并继承改变着城市的消费规模、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95.对传统中国农村的生育观念起到了根本性冲击┈┈┈┈┈┈106.推动了中国城市扩容与小城镇的建设┈┈┈┈┈┈┈┈┈┈117.为中国市场化的进程起到了独特的作用┈┈┈┈┈┈┈┈128.将城市生活的新观念、市场经济中的新规范带回了农村┈┈13摘要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变了农村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加速了改革开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转变了经济发展的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产业结构,改变了并继承改变着城市的消费规模、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

为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贡献了一份力量。

浅谈农民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农民工的出现与成长农民工——一个现代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下的产物新名词,是一个令人尊敬又令人伤感的时代发展的标志现象!当代农民工可以说是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最壮观、最伟大、最可敬、最可爱的一个社会群体!纵观历史,当代农民工可以说是真正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最伟大的动力!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结束了文革的动乱,粉碎了四人帮。

中国从三年大灾害、十年文化大革命折腾搞得疲惫不堪,百业待兴。

农民进城打工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农民进城打工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农民进城打工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离开土地,走向城市。

本文就农民进城打工问作了一些分析,就农民进城打工对农村的发展的影响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农民进城务工的特点、缺陷及相应对策;进城打工对农民观念改变的影响;农村文化的变化;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同时本文也就农民进城打工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做了一个分析:土地撂荒;就业压力;留守儿童问题;传统文化的消逝;农民婚姻问题等等来说明认识并处理好农民进城打工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民;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发展;留守儿童;农民婚姻·1·正文: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在我国的人口的比重还比较大。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财富也在不断的积累着。

农民的收入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难题。

农业人口的增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改革开放政策在我国得到实施,大批的农民进城打工。

农民工,一个被确认了的新称谓,一个特殊却又和亿万家庭紧密相连的群体,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伴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农民工群体日益庞大。

他们在对城市经济繁荣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他们也给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难题。

农民素质的低下,使得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加重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同时素质的低下,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社会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开始出现劳动力缺乏的现象,土地撂荒、农业生产率低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民工的婚姻问题等日益突出。

农业人口进城务工在另一方面也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在现阶段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进城务工是增加农业人口收入的主要手段。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大的缓解了农村人口的就业压力,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浅谈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

浅谈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
3 .加 强农 民 工 的权 益 保 障和 社 会 保 护
随着经济发展 ,社会 对农 民 工的 素质 需求 也发 生 着变 化 。 国务院研究室 2 0 0 6年发布 的报告显示 ,农 村劳动力 中接受过 短 期职业培训的仅 占2 0 % ,接受过初 级职业技 术培训 或教育 的 占 3 .4 % ,接受过中等职业教 育的占 0 .1 3 % ,而没有接受 过技术 培训的 占 7 6 .4 % 。尽 管 根 据 国家 统 计 局 的 调查 ,8 4 % 的 新 生 代 农 民工认为参加技能 培训 对找工作 有帮 助 ,但 是仍 有六成 外 出 农 民工没有参加职业 技能 培训 。劳 动者素质 的待提 升 以及 职业 技 能 的欠 缺 对 农 民工 就 业 是 一 个 重 要 的影 响 因 素 。 这 一 因 素 也 对农 民工融入现代 化城市 带来 了一定 的障碍 。在 市场竞 争激烈 的当下 ,劳动者素质 的提升对农民工就业来说 是一个瓶颈 。
商 界论坛
政法论坛
浅 谈 我 国 农 民工 就 业 问题
崔瑞东 苑显悦
摘 要 :2 0 0 6年 《 国务 院关于解决农 民工 问题 的若干意见》 出台,指 出农 民工 问题 事关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维护 农 民 工权 益 是 需要 解 决 的 突 出问题 , 并把 解 决农 民工 问题 提 升 为 建 设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国 家 的 战略 任 务 。 金 融 危 机 , 对 中 国一 些 劳动 密集 型 企 业 造 成 了一 定 的影 响 。现 阶 段 ,农 民工 就 业 问题 引起 了社 会 各 界 的 广 泛 关 注 。但 是 农 民工 就 业 难 、 企 业 用 工 荒 的情 况 依 然存 在 。 本 文 基 于 以 上 问题 的 思考 对 农 民工 就 业 形 势 和 问题 做 了 一 定 的 探 讨 ,提 出 了 目前 形 势 下 促 进 农 民 工 就 业 问题 的建 议 和 对 策 ,如 对 农 民 工进 行 技 能培 训 ,提 升 农 民工 素 质 等 。 关键 词 :农 民 工就 业 ;技 能 培 训 ;对 策

浅谈目前农民工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

浅谈目前农民工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

浅谈目前农民工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摘要:针对2009年全球的金融风暴,失业的农民工日益增多,群体上的弱归属,而对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这种状况对进城农民工和城市社会都可能并已经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只有通过政府管理部门和外来工群体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建构出一整套适合2009年城市外来工工作与生存的行为规范。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群体归属感当前形势基本原则农民工远离家乡,来到企业从事施工生产,非常辛苦。

在关系农民工经济、生活等切身利益上,我们必须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认真落实工资待遇,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保障农民工的生命安全、健康,改善农民工生活工作环境,把农民工纳入“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和“两节”慰问范围,与正式职工同学习、同劳动、同参与、同生活、同娱乐,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政治待遇和合法权益。

必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三农”问题和城镇化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而农民工问题正同时处在这两大问题的核心地带。

也许正缘于此,近年来农民工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受到我国政府重点关注,同时也成为我国学术界尤其是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并且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一、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可以说是中国农民拯救了中国。

1998年前后,房地产成为拉动中国内需的发动机,农民再次成为“经营城市”的利益奉献者,政府以每亩数万元的低廉价格征用无数农田,然后再次数倍、数十倍乃至数百倍的价格出让给开发商。

地产的繁荣,造就了无数的富豪、造就了无数全世界崭新的城市,以及造就了无数的中产阶级,但是,这一切都是以中国农民的土地贡献为基础的,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们是唯一没有实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社会阶层。

因争夺农民土地而形成地产繁荣,产生了大量农民工。

浅谈农民工就业问题

浅谈农民工就业问题

浅谈农民工就业问题一、引言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自身的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本文将就农民工就业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二、农民工就业现状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机会不足:由于户籍制度、职业资格认证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城市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2、工资待遇偏低:部分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岗位工资水平不高,加班多、欠薪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3、职业发展受限:许多农民工从事的工作没有晋升机会,难以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水平。

4、社会保障缺失:部分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保障,使得他们在面对工伤、疾病等问题时承受能力不足。

三、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革户籍制度:取消户籍对农民工就业的限制,推动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工能够在城市中平等地参与就业竞争。

2、加强职业培训: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3、完善工资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确保农民工获得合理的工资待遇。

4、拓宽就业渠道:鼓励企业雇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新兴产业等方式增加就业岗位。

5、加强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四、结论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培训、拓宽渠道等措施,才能为农民工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发展机会。

我们也需要到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他们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因此,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为了保障他们的权益,更是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

我国农民工现状及社会保障情况分析

我国农民工现状及社会保障情况分析
社 会保障1 S O C I A L S E C U R I T Y
此 之间是 分离地 、 孤 立地各 行其是 , 那 么其 整体 的社会经 济效 益就 难 位完善 自身卫 生管理 , 提升食品卫 生管理水平。 于体 现, 实践 中, 一些 区域 公共 物品提 供主体兴致勃 勃地开始在 我国的 参考文献
[ 4 】 李桂芳, 王军 , 李宏伟. 现代商场火 灾隐患及消防安全对策的探讨 [ J 】 . 消防科 学与技 术, 2 0 0 5 , 2 5 ( S 1 ) : 1 5 4 - 1 5 7 .
参考文献
[ 5 ] L i u .P u b l i c g a t h e r i n g p l a c e s f i r e h a z a r d a n d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J ] . [ 1 】 张士威 :《 区域公共产品: 概念、 特征及 分类》冲 共南京市委党校 F i r e f i g h t i n g M o n t h l y .2 0 1 5 , 3 5( 0 6 ): 1 0 9 -1 1 5 . 学报 , 2 0 1 1 年O 2 期 [ 6 ] h i g h - s t r e n g t h P u b l i c 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f i r e h a z a r d a n d p r e c a u t i o n & r y [ 2 】 龙 游宇:《 论 区域公共品及其提 供主体》 . 韶 关学院学报( 社会科 学
m e a s u r e s[ J 】 . C h i n e s e n e w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n d p r o d u c t s .2 0 0 9( 2 2 ) : 1 4 5 -1 4 6 .

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贡献

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贡献

浅谈农民工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

农民工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工作为工人阶级新成员,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巩固了工农联盟,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增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为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民工为中国经济起飞持续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并且壮大更新了中国产业大军,也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难题,为三农问题困境踏出一条坦途。

农民工成为中国农村社会脱贫的主力军。

大量农民工进城冲击着城市消费,已经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城市消费规模、消费结构。

推动了中国城市扩容与小城镇的建设,为中国市场化的进程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将城市生活的新观念,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新规范,带回了农村。

农民工队伍的发展趋势。

在数量上,农民工队伍规模将继续扩大,但增速趋向平稳。

目前,我国有1.2亿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已经占全国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三产业和新兴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事简单技能工作的农民工的需求将增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会就地转移为城镇居民;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逐步打破,农民工在城市有相对稳定的职业、收入或固定住所,这一部分人的数量也会逐年增多。

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城市承载能力的限制,以及受农民工自身素质和个人愿望的影响,一些农民工在城市“进得去、留不住、融不入”,又将返回农村。

在素质上,农民工是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开始逐步完成从农民向工人的转型。

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用工行为不规范。

浅谈农民工潮流下的社会问题

浅谈农民工潮流下的社会问题

企业 在雇用农 民工时必须依法签订 劳动合 同。进城农 民工所从 事的 多为城镇人 口所不乐意从事的工作 ,而且工资一般都 比较低 ,如果不进 步用劳动合 同规范用 单位 的行为 ,那么农 民工的收益就更没有保 障 了。这是 企业 ,农 民丁 以及政府都应该重视 的问题 。 ( 三 ) 实行 户 籍 平 等制 ,提 高农 民工 社 会 地位 。 虽然现今提倡 的是人人平 等的社会 ,但现实生活 中却相差甚 远 ,绝 对平等虽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 但 在具体操作 中可以 以此为 目 标 。从 古至 今 ,等级观念在 国人心 中根深 蒂 固,现代 社会 仍无 法彻底 清 除这些残 留, 农业是 国之根本 ,农民作 为社会底层 的劳动者 ,为社会发展 和稳 定 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当他们迈出脚步走 向城市时 ,却受到各种歧 视 ,传 统社会等级观念 、户籍制度的存在 ,把农 民工推向社会的边缘地位 。这 种差别化极大 的影响农民工积极性 的发挥 ,在一定程度上也孕育着社会 不稳定因素。减少户籍歧视 ,提高农 民工社会地位成为 当务之 急。首先 是作为政府 ,应当大力推进户籍 制度改革 ,制定城乡一致 的政策 ,逐 步 消除影响城 乡和谐发展的因子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 民工社会 地位 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 四 ) 发 展 农 民 工技 能 培训 ,提 高城 市农 民 工 竞 争 力 。 农民 受教育水平平均低 于城市工 ,一是农民本身没有接受足够 的 教育 ,还有就是环境的影响 ,没有适 当的教育条件及硬件设施 ,这 些导 致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农民工也没有足够的机会参加多种 多样 而且实用 的技能培训。使其在劳动力市场竞争 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 ,只 能从事一些下游职业。因此 , 农 民工技能培训既能提高新一代农 民的受 教育水平 ,还能切实增加农村劳动力 的竞争力 。 ( 作 者单位 :河南 师范 大学政治 与公共管理学院)

浅谈如何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工作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农民工群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他们活跃在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为城市的繁荣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然而,由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在对他们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工作,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农民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很多农民工在就业时未能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导致他们的权益在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这使得农民工在工资支付、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

(二)工资支付不规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的生活,也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一些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甚至出现“跑路”的情况。

(三)社会保障缺失大部分农民工未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

这使得他们在面临疾病、工伤等情况时,往往要独自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

(四)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差许多农民工从事的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长期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五)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低农民工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职业技能缺乏,这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空间,也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管理方式简单粗暴部分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管理方式不够人性化,缺乏沟通和尊重,容易导致农民工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二、加强农民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城市中能够公平地参与劳动和享受发展成果,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解决好农民工的问题,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对于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工就业问题探析

农民工就业问题探析

8、高校图书馆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的对策_印伟.pdf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市 201620
摘要: 有调查显示, 从 2008 年开始, 农民工非正常返乡现象普遍突出, 务工收入下降, 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严峻 。作为
中国社会独特的二元结构下所产生的这一群体, 如此大数量的农民工失业也容易造成社会的极度不稳定 。本文研究了中 国农民工的发展及分布, 并根据一些公共政策与管理方面的理论为农民工就业促进政策提出改进的建议, 如加快农民工 转向非农产业进程、 建立更为多层次的就业促进服务体系等对策。
中国学术期刊文集(2013)
目录 一、现状篇
1、社会保障视域下农民工就业现状_刘阳.pdf 1 2、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现状与特征_基于河北样本的分析_杨春江.pdf 6
3、农民工就业现状代际差异_对江西省 6 市 9 县 17 个样本村的调查与分析_王秀芝.pdf 9 4、广东省_双转移_中的农民工就业_现状_问题及对策_张建武.pdf 5、江苏省农民工就业现状调查_张燕.pdf 20 6、80 后农民工的城市就业现状与对策建议_彭万.pdf 23 15
工比较困难,在我国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甚至出现了 “民工荒” ,很多的来料加工企业的生产线上因为没有工人 而停工, 老板为招工而犯愁。特别是近几年来, 在全球金融 危机形势复杂,我国通胀不断加大,市场急剧萎缩的形势 下, 我国珠三角、 长三角和东南沿海等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 开始放缓,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企业, 尤其 焦化、 纺织服装等行业面临经 是出口加工型的企业, 钢铁、 营困难。有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 2009 年的上半年, 全国有 6.7 万家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这一形势使农民工的就业 问题雪上加霜。 这是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特质所决定的。 职业 技能低、 综合素质差使他们主要集中在传统型 、 低技术、 高 耗能、 产业链较短的行业中就业。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的最新统计显示, 有 2 000 多万农民工失业返乡。 2.1 农民工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我国近期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部分沿海地区一 些企业裁员甚至倒闭。当无工可打或者收入严重降低的时 候, 农民工返乡也是理性的选择。 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变化也 是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的 “农民工进城务工潮” 已兴起十余 很多早期出来的农民工随着年龄的增长, 返乡后不再出 年。 来, 这部分农民工的数量会逐年增加。 表 1: 农村劳动力资源文化构成 (单位为% )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 2009 年春节前返乡的农民工大约为 7 000 万人, 占外 出农民工总量的 50% 。从返乡原因看, 只是回家过年的返 乡农民工为 4 500 万人, 占 64.3% ; 因企业关停、 企业裁员、 找不到工作、收入低等与金融危机有关的因素而返乡的农 民工为 1 200 万人, 占 17.1% ; 因家庭原因、 工程季节性停 工等非经济原因返乡的农民工为 1 300 万人, 占 18.6% 。 而 返乡的 1 200 万农民工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比例为 8.5% 。 这些返乡农民工集中体现出两个特点: 第一, 返乡的农 民工大多人力资本水平较低。 从外出从业的月收入水平看, 春节前返乡的农民工的月收入水平与 2008 年所有外出农 民工的月收入水平非常接近,而返乡农民工的平均收入水 平却是显著低于 2008 年外出农民工的平均水平;第二, 从 行业分布看, 与 2008 年所有外出农民工所在的行业结构相 比, 春节前返乡农民工仅仅是建筑业的比例相对较高, 而春 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为 1 129 元,其收入随着文化程 度的提高而增加, 文盲、 初中及以下、 高中、 大专的平均月工 资分别为 750 元、 1 192 元、 1 286 元、 1 585 元。由于许多 企业对农民工的文化程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对文化程度较 “资历低” 是一个不可跨越的门槛。 低者来说, 受教育的 2.2 农民工就业持续走低的具体表现 受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结构性失业增多。 根据国家统 2008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 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显示, 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 为 22 542 万人。其中, 为 14 041 万人, 占农民��

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

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

浅谈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摘要: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台,指出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维护农民工权益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并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任务。

金融危机,对中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现阶段,农民工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但是农民工就业难、企业用工荒的情况依然存在。

本文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对农民工就业形势和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提出了目前形势下促进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如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质等。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对策一.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大多数。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因我国奉行严格的二元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结构明显。

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率大幅提升,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形成中国特有的一个群体—“农民工”。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出现并不断壮大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他是联结城乡的纽带,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因素。

农民工的形成及其大量涌入城市或城镇,农民工就业问题也随之产生。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农民工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农民工问题也暴露出来,这对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农民工就业存在的困难2008年2月21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公报显示,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53100万人,其中男劳动力占50.8%。

农村从业人员478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90.1%。

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3181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27.5%,其中男劳动力占6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大,农村劳动力大量的涌入城市或城镇,使得后者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压力增大。

1.社会保障的制约我国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且流动性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多数农民工很难满足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要求的连续性、长期的缴费时间规定。

浅谈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人口流出的影响下,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困难。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土地流转问题农业土地流转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

但是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流转规模小,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其次是流转中存在着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农民流转土地后收入并没有得到增加。

最后是流转后的土地保护问题,因为农民对土地保护的意识不足,很多流转的土地被过度开发,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针对土地流转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首先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制定一系列土地流转的规章制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其次是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对违法流转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最后是加大土地的保护力度,鼓励农民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土地,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生产方式问题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传统的耕种方式为主,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密集型程度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工流出,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急需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针对农业生产方式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首先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鼓励农民采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

最后是鼓励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存在着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浅谈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垒 ! ! 鱼
室 皇 鱼!
浅谈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程 力 秉 ( 山西省霍 州市委 党校讲 师 山西霍 州 0 10 ) 340 摘 要: 公众人 物一 直以来都是 媒体 追踪报道 的重 点对 象, 长期被 曝光在 聚光灯 下 , 随着 网络 的迅 猛的发 展 , 术得 以革新 。 技 “ 肉搜 索” 人 的使 用 , 大大满足 了社会 大众的猎 奇心理 , 同时也极 易触犯 隐私 权 , 众人 物的 隐私权 和受 众知情 权的 冲突 日益 公 加 深 。本 文主要探 索应 该如何避 免 网络 媒体 的使 用怎样 才能避免 这些侵权 问题 的 出现 。 关 键词 : 公众人 物 :人 肉搜 索” 隐私权 “ : 中图分 类号 :29 F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30 9(000 —02O 17 . 22 1 )5 1一l来 , 国各地 出现 了“ 我 民工 潮”大 量 经 济 、 , 落后农 村 的“ 围” 突 。解 决 “ 三农 ” 问题 。 途径 之 一是 要 主要 农 村 富裕 劳动 力 由农村 流 向城市 。对 我 国经济 社会 产 生重 要 影 减 少农 民 , 民 为市 民。只有减 少农 民 , 富裕农 民 , 提 化农 才能 才能 响 。最具 有社 会意义 的现 象是 , 民工 以 乡镇企 业 为跳板 异军 突 高农业 整体 效益 , 能繁荣 农村 。鼓 励农 民外 出务工 , 实保 护 农 才 切 起, 坚韧不 拔地行 走在城 乡之 间。作 为我国城 乡二 元结构体 制 下 农 民 工权益 , 时转换 农 民工 身份 , 及 无疑 是一 条 有效 的渠 道 。农 特 有的社 会群 体 , 们是 沟通 城市 和农 村最 活 跃 的群体 , 们进 民工 回乡推动 归巢经 济 。 新农村 建设 的新活 力。著名经 济学 家 他 他 是 城 务工经 商 , 对我 国城 乡发展 产生 了巨大 而深远 的 影 响 , 我 国 对 李 以宁教 授 , 归巢经 济给 予高度评 价 。 对 他说 :全国 80 “ 00万农 民 社会 主义 新农村 建设 有着重 要作 用。 工 。 己在培 养 自己 , 自 国家 没花 一分 钱 , 是 巨大 的 人 力资 源投 这 农 民工 从事 非农 职业 ,他 们 的户 籍身 份仍 为农 民 , 资 。00 农 民工只要 回去 1 或 1 , 乡就要起 变化 ”如果就 80 万 / 3 /家 4 。 农 民工属 于被 雇佣 者 。 自农 村 。 来 是农 村人 1。他们 包 括外 出务 外 出务工 是花 , 回 乡创 业就是 果。农村 劳动 力外流 不仅增加 2 1 那么 工 的绝 大部分 农村 流动 人 1 ,以及在 农村 就地 为 其他 人从 事 有 了收入 , 要 的是 开拓 了视 野 , 长 了才干 。如 果他 们 当 中的 2 1 更重 增 偿 的非农 活动 的 农村人 口。“ 民” 种身份 与“ ” 农 这 工 这种 职 业 的 部分 在掌 握 了一定 知识 和技术 , 累 了一定 管 理经 验和 资金 , 积 特殊 结合 , 就了 “ 民工 ” 样一 个具 有鲜 明时代 特色 的群 体 。 造 农 这 了解 了某种 市场信 息 , 能够 返 回流 出地进 行社 会 经济 建设 , 将在 随 着我 国经济 社会 的快 速发 展 , 民 工已成 为 我 国工业 化 、 镇 农 村发展 中起到 十分 重要 的作 用。 因此 在社 会主 义新 农村 建设 农 城 化 进程 中涌现 出的一 支新型 劳动 大军 ,他 们广 泛分 布在 国 民经 中 , 要充分 利用 这只 生力军 。 济 的各个 行业 , 为城 市 繁荣 、 农村 发展 和国 家现 代化 建设 作 出 了 2促 进 了农 村精 神 文 明建设 。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倡 导健 康 文 . 重 大贡献 。农 民工 外 出务 工 , 一方 面连 着城 市 和发达 地 区 , 另一 明的新风 风 尚 , 要培 育造 就新 型农 民 , 需 受过 城市 文 明洗礼 的农 方 面连着 农村 和落 后地 区 , 为改 变城 乡二元 结 构 、 决 “ 解 三农 ” 民工带 着城 市文 明 回乡 , 村 注入 了新 鲜 空气 , 富 了农 民 的 问 给农 丰 题 闯 出 了一条 新路 , 工业 带动 农 业 、 市 带 动农 村 、 有效 形 文 化 生活 , 是 城 的 尤其 影 响 了青年 一 代 的思 想观 念 、 活方 式 、 费结 生 消 式。 构 等 , 起 了农 村风 俗 习惯 、 值观 念 、 体 态度 等 文化 现 象 的 引 价 群 目前 农 民工 流动 的特 征是 “ 乌 式 ”有 两种 形 态 : 候 , 一是 摆 变迁。新 农 村建设 要依 靠一 批有 文化 有 知识 的新 一代 农 民去推 枕式 , 农民 外出务 工 以年 为单位 在城 乡和地 区之 间流 动 , 们 动 。返 乡的 农民一 般来说 不仅 有一技 之长 , 即 他 而且有 新的观 念和新 奔波 于城 市与 农村 之 间, 平常 在外打 工 , 过年 、 节 回到 农村 , 过 春 的生活方 式 , 们 是传 播先进 文 化和 现代 城市 文 明 、 进农 村现 他 促 运便 是一 个 明显 的例 证 ; 另一 个是 兼业 式 , 即利 用农 闲季 节短 期 代化 的桥梁 。因此 。 我们要 看到农 民工 队伍 的壮大 在社会 主义新 的 、 节性 的外 出打 工 。这 些特点 注定 了农 民工与农 村有着 千丝 农 村 建设 中 的特 殊作 用 , 就 是在 以工补 农 、 季 这 以城 促 乡、 乡联 城 万缕 的联 系。他 们 的 乡土 情结 , 那种 对 农村 的眷 恋 与关 注 , 得 动 中 , 民工发 挥 了沟通城 乡的轴心 和桥 梁作 用。农 民工 通过打 使 农 他们 在建设 新农村 的过 程 中有着不 可替代 的作 用。 工 , 行 了职 业 的训 练 , 习 了技术 和 工作 规 范 , 进 学 接触 了城市 文 农民工 流动 的这些 特点 与我 国农 村的现 状 密不 可分 , 与 明 , 也 了解 了新 的 生活 方 式和 习俗 , 长 了见 识 和 本领 , 提 高 自 增 在 我 国的社会 主义新 农村 建设 密不可分 。因此 , 当前 中央 提 出的要 身综 合素 质 的同 时 。 先进技 术 和观念 带 回 了家 乡 。 为现代 文 把 成 进一 步促 进农 村劳动 力大 规模 转移 的政 策 , 对农 民 工 的流动 , 明的传播者和推动农村进步的带头人 ,从而促进了农村精神文 以 及我 国农村 现状 的改 变有着重要 的意 义。 明建 设。 二. 的十六 届五 中全会 把 建设社 会 主义新 农村 提到 “ 党 我 3同 时也促 进 了政 治文 明和 生态 文 明的 建设 。值 得注 意 的 . 国现 代化 进程 中的重 大历 史任 务 ” 的战 略高 度 , 并用 “ 生产 发展 、 是 , 民工流 动是一 个双 向 的过程 , 发挥 农 民工在 社会 主 义新 农 要 生活 富裕 、 乡风文 明 、 容整 洁 、 理 民主”O个字赋 予 新农村 崭 农村 建设 中 的作用 , 要促 进农 村 剩余 劳动 力 的转移 . 励大 村 管 2 还需 鼓 新 的内涵 。这是 我们 党从 全面 建设 小康 社会 大局 出发作 出 的重 量 的剩余 劳动 力外 出打 工。 同时 要重 视和 鼓励 外 出务 工 的农 民 大决 策 , 盖 了农村 的物 质文 明 、 涵 精神 文 明 、 治 文 明 、 态文 明 政 生 工积 极回 乡创业 , 充分发 掘他们 之 中蕴藏 着的丰 富资源 。在进城 建设 。然而 , 新农 村 建设是 一项 艰 巨的任 务 , 需要 动 员社 会各 方 务工 的过程 中 , 民工 开阔 了眼界 , 长 了见识 , 到 了本 领。他 农 增 学 面 的力 量 , 更需 要 持之 以恒 的努 力 , 而其 中 一支 重要 的、 可 忽 们不 仅积 累 了一定 的资 金 , 储备 了一 定 的科 技 文化 知识 , 不 也 为农 视的 力量就 是全 国的两亿 进城农 民工 。据 调查 , 是外 出打 工比 村 的生产 生活 带来 了新 的气 息。农 民 工返 乡不仅 带 回了资 金和 凡 较多 的地 方 和家庭 , 大多是 率先致 富 的地方和 家庭 。他 们作 为新 技术 。 带 回 了先 进 的理 念 、 主和 科 学 的思 想 , 也 民 还有 符 合农 村 农村 建设 的内生 力量 , 重视 并发 挥蕴 藏在 他们 之 中 的 巨大 能量 , 发展 需要 的生 产生 活方 式等 。这些 都 是新 农村 建设 所 不可 缺 少 对新 农村建 设 有着极 为重 大 的现实 意义 。农 民工 对新 农 村建 设 的重 要 内容 。如 何开 发 和利 用好 这些 蕴藏 在农 民 工 中可贵 的 资 的作 用表 现在 : 源 , 挥他 们在 新农 村建 设 中的主 导作 用 , 系新农 村 的进 程 和 发 关 1 . 促进 了农 村 的经 济发 展。 民工外 出减轻 了农村 人多地 少 质量 。因此应积 极倡 导农 民工双 向流动 , 要鼓励 有能 力的农 农 尤其 的矛盾 , 有利于 农 民收入增 长。 目前我 国农 村是一 家一 户式 的承 民工返 乡创 业。同 时应在政 策 上对农 民工 , 尤其是返 乡创 业的农 包土地经 营 , 国 1 亿 亩耕地 , 农村处 于 自治 自足 的小农 经 民工 适度倾 斜 , 全 8 大量 以激 发进 城农 民工 参 与新 农村 建设 的积 极 性 , 促 营模式 下 , 要是让 农 民增收 农业 增收 。 比较 困难 。农 民工 现象 正 进社会 主义 新农村 建设 。 是农 民增收 的另一特 殊途 径。他们外

中国农民问题概述资料

中国农民问题概述资料

(二)农民的分化与流动问题及特征
(二)农民的分化与流动问题及特征
到2012年,在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 大,占35.7%,其次是建筑业占18.4%,服务业 占12.2%,批发零售业占9.8%,交通运输仓储 和邮政业占6.6%,住宿餐饮业占5.2%
(二)农民的分化与流动问题及特征——农民工就业问题
(三)农民组织与权力保障问题及特征
1、农民的人 数要减少
2、农民的权 利要提高
(四)农民的现代化问题及特征
1、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低
2、农民的观念与行为和实现现代化的人 还有很大差距
3、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农 民处于知识贫困状态
4、农村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
(四)农民的现代化问题及特征
一、农民对中国发展的贡献
农民对中国工业化的贡献
从就业人口看乡镇企业1978 年是2826.56万人,2011年为 16186.43万人,也就是吸纳了 1.6亿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民工对中国工业化的贡献
目前农民工已经达到我国工人总数的 2/3以上,占据了我国建筑业劳动力的 90%,煤矿采掘业的80%,服装纺织业 60%,一般服务业的50%。农民工已成 为支撑中国经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 中坚力量。 农民工群体形成了中国劳动力红利(农 民工的劳动生产率与城市非农产业工人 的劳动生产率之比是1:1.45)。2011 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业平均工资为 41799元,农民工实际平均工资为 24588元,即一个农民工一年剩余的 3278元都留给了城镇。按照当年农民工 15863万人计算,则仅工资差额一项就 留给城镇5200亿元。
三.农民中学
毕业生数
万人 38.4 19.5 56.4
专任教师

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浅谈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9-000-02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体制转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出现了跨地区流动的“民工潮”现象,农民工社会保障权问题的妥善解决,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原因农民工是推动城镇化、工业化的主要力量,是连接农村和城镇的枢纽,农民工一方面为城镇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把赚得的收入寄回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因此,为了保护农民工的权益,为了更好的发挥农民工的作用,需要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当然,在现阶段发展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事业还面临着许多的现实困难,但由于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结构的顺利转型,关系到千千万万农民工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我们还是应当充分予以重视,力所能及地采取行动逐步使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律完善。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影响越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向社会发出警示,让我们明白在这样的制度进程中,到了该补课的时候。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不能继续被忽视,它应该得到切实的保护。

一方面微观上它关系到农民工这一社会发展中特殊群体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优劣。

另一方面在宏观大局上,它关系到中国社会进程,关系到中国现阶段的目标能否实现,更关系到中国长远发展的潜力,必须充分认识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制度的重要性。

一、关系到农民工自身的生存条件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所包括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等,对于农民工来说意义重大,它的实现能够有力地保障农民工基本的生存条件,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一项宪法权利,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的生计。

由于历史造成的偏见,农民工进城务工在各方面得不到和城市职工同等的待遇,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现在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历史所造成的影响仍旧根深蒂固。

农民工成为流动在城市边缘和底层的一个弱势群体,边缘不仅导致了管理的缺位,还导致了保护的缺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论文题目:谈农民工的作用及权益问题指导老师:贾俊峰职称:讲师学生姓名:水墨丹青学号:0833班级:新闻一班专业:新闻学学院(系):传媒学院完成时间:2010年12月05日一.农民工的出现与成长┈┈┈┈┈┈┈┈┈┈┈┈┈2二.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4三.农民工最基本权利应受保护┈┈┈┈┈┈┈┈┈┈┈┈┈51.中国济起飞持续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62.农村剩余劳动力难题得以解决,为三农问题的窘境开辟了一条大道┈┈┈┈┈┈┈┈┈┈┈┈┈┈┈┈┈┈┈┈┈┈┈┈┈┈73.农民工成为改变中国农村贫困面貌的主力军┈┈┈┈┈┈84.大量农民工入城冲击着城市消费,已经改变了并继承改变着城市的消费规模、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95.对传统中国农村的生育观念起到了根本性冲击┈┈┈┈┈┈106.推动了中国城市扩容与小城镇的建设┈┈┈┈┈┈┈┈┈┈117.为中国市场化的进程起到了独特的作用┈┈┈┈┈┈┈┈128.将城市生活的新观念、市场经济中的新规范带回了农村┈┈13摘要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变了农村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加速了改革开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转变了经济发展的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产业结构,改变了并继承改变着城市的消费规模、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

为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贡献了一份力量。

浅谈农民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农民工的出现与成长农民工——一个现代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下的产物新名词,是一个令人尊敬又令人伤感的时代发展的标志现象!当代农民工可以说是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最壮观、最伟大、最可敬、最可爱的一个社会群体!纵观历史,当代农民工可以说是真正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最伟大的动力!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结束了文革的动乱,粉碎了四人帮。

中国从三年大灾害、十年文化大革命折腾搞得疲惫不堪,百业待兴。

1978年的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从此正式走上改革开放、富国强兵、科教兴国的阳光大道!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掀起的是“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政策,在这一政策的引领下,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我国农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在这一政策的引领下,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从而也有了富余的劳动力。

这群剩余的劳动力大批的涌向率先发展起来的城市,脱离了农业,转变为工业,服务业等,这些人被称之为“农民工”。

上世纪八十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风起云涌,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因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更加坚定并且逐步加大深度和广度。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由农村向城市、向东部沿海沿边开始逐步推进!而中国的“农民工”也开始正式向城市“进军”!他们怀着脱贫的梦想,承担着家庭责任,从农村来到城市中干活。

由于城市地区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大量资金的注入,城市建设、工厂、服务业等各行业需求大量的各层次的人员。

有些原本文化素质并不高的的农民经过在岗位的培训,成为了城市建设和其他行业的主力,有些农民工积极发挥创造性思维,为社会主义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这些城市发展与中国现代工业革命发展的洗礼,中国当代农民工的现象正式确立并得到社会的肯定。

二.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中国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了,改革开放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开始向中西部、内陆沿边等地全面开花式的拓展。

这样,农民工更好的发挥了他们的作用。

应该看到并分析中国这些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取得的重要因素。

虽然说是政策的引导,资金的带动,技术的运用,引进外来资金与技术等相结合让中国沿海地带、东部各省份、特区、直辖市等地先行富裕了起来。

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取得,应该首要归功于中国的“农民工”!归根结底是依靠劳动力发展起来的,虽然说这些“农民工”大多从事的是各行业的中层及基层的,多为体力劳动的工作。

而正是这些外来的“农民工”才是真正建设具有现代气息城市的最重要的力量①!到现在为此,中国的“农民工”接近五亿人!而跨省务工的“农民工”也有三、四亿人!可以说,中国的“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真正的彻底的实践者、是中国现代财富的创造者、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伟大的建设者、中国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推动力②。

三.农民工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农民工阶层的出现与发展壮大,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中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划时代历史意义。

第一,为中国经济起飞持续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

中国经济改革二十多年来,源源不断地从广袤的农村流动出最年轻、最富活力、最有创意的打工者,旋即形成新兴的农民工大军。

中国产品何以在国际市场大行其道,中国老百姓何以能顺利地实现了消费品的更新换代,就在于"中国制造"便宜!为什么中国制造便宜,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

农民工形成的廉价产业大军至少在以下几个意义上令人关注:首先,他们为中国企业的原始积累贡献了力量;其次,他们是"中国制造"的基石,正是他们的脊梁背负中国产品的低廉成本;再次,他们的劳动力价值被严峻低估,补贴着全世界的中国商品消费者;最后,农民工的这种巨大牺牲,为中国制造在西方国家打开了市场,为中国老百姓赢得了更多的购买力。

第二,壮大并更新了中国产业大军,正是这支大军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铺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

农民工进城在建设城市、繁荣城市经济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城乡经济的大发展。

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丰富了城镇的劳动力资源,弥补了城市劳动力供应的结构性不足,有效地抑制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速度,为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难题得以解决,为三农问题的窘境开辟了一条大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大多数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的自给率较高,大部分农产品由农民自己消费,农产品的商品率还不到30%。

而美国从事农业人口比例仅是7%,台湾地区也只有15%左右。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努力,目前从事农业的人口已经大大降低。

许多专家称,我国的农业人口下降到25%左右应该不太困难。

降低农业劳动者的人口数量并不是简朴的将农民赶出农业,而是必须通过发展经济,提升整体产业水平,其中重要的是要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降低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强技术革新能力,并通过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1978年刚开始经济改革的时候,中国的农业就业人口占到整个就业人口的70%,但到2003年,这个比例就下降到了42%左右,大概有三亿。

在这3亿人当中,每年外出打工超过半年的占到了一半。

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等闻名机构都认为,农村人口的城市转移现象是无法避免的。

美国和欧洲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时间长达一个世纪甚至更久,可是它仍旧给社会及文化领域造成巨大影响。

事实上,通过经济发展,自然合理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转移,是一条艰难的路,甚至是一条漫长的路,这就需要国家再加大改革力度。

但中国改革实践证明,较之西方国家,我们的路程一定要短得多,历时一定要少得多,速度一定要快得多。

第三,农民工成为改变中国农村贫困面貌的主力军。

国家实施再好的政策,再多的外在资助,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

要是想真正能够走出贫困,最终脱贫致富必须靠自己努力,必须要有自救的内在动力,必须形成脱贫的革新机制,否则再辉煌的扶贫、脱贫政策都是纸上谈兵。

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农民工是一支真正的自救队伍。

据调查,农民工的年收入在当年农村人均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不仅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而且为缓解农村资源承载压力、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创造了前提。

目前,我国约有两亿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改变了以去农村单一的就业结构,使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了新的就业空间,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获得了新的渠道。

这是从根本上反贫困,农民工才是农民脱贫的自救主力军。

第四,大量农民工入城冲击着城市消费,已经改变了并继承改变着城市的消费规模、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

如此庞大的人群进城并居住下来,每日都发生着消费,每日都要有衣食住行。

首先,这使得城市的消费规模得到巨大的扩展。

凡是农民工进城的地方,增加了对住宅的需求,食品供应与餐饮业也迅速漫延,服装、日用品与普通交通工具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接下来,便是对教育、文化娱乐、消遣之类的精神产品需求。

与此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公共产品的供应量。

这在整体上对城市现在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大的硬性调整。

宏观上,平均消费水平可能降低了,但消费的品类与项目也愈益丰富多彩。

第五,对传统中国农村的生育观念起到了根本性冲击。

重男轻女,养儿防老,多子多福,这些观念正在新一代农民工心灵深处崩溃着。

城市人的生活,对于1970年代以至1980年代的打工者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像城里人那样生活成为他们的目标,成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模式。

少生优生,已经成为他们的生育新观念。

特别是全国各地的青年男女在一起工作与生活,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背景下的男女恋爱结婚的机率日益增高,相互学习,优势互补。

从遗传学角度来观,这种男女的结合,由于内在差异大,势必将提高下一代人口素质。

新一代的农民工的兴起与壮大,大大减轻了人口增长的压力,也推动着农村计划生育水平的提高。

如果说农村计划生育在近十几年来有起色的话,那一定是农民工在外打工形成的新理念的结果。

第六,推动了中国城市扩容与小城镇的建设。

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工,绝对是流动的,短期的,临时的,但从整体与长遥的角度观,总有一个日益增长的固定居住人数在城市滞留下来。

从辩证的角度瞅,个体的变动的人口组成了整体的固定人口。

全国主要中央城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国最主要的三大城市群,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口不断翻番,来自全国各地农村带着梦想的年轻人,一批批地转变为新一代的城市居民。

统计数字可以说明问题,提供详细的活性氢氧化铝信息。

从"一普(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简称,下同)"到"四普",我国乡村人口的数量在净增加。

但自"四普"之后,乡村人口的绝对数量却开始减少,这既表明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速度的加快,也表明我国城市吸纳农村人口能力的增加。

如果把人口城市化视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的话,那么,我国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自2000年开始,我国部分大城市和绝大多数的中小城镇,开始入行户籍制度改革。

到2001年年底为止,我国各大城市,基本都对原有的户籍制度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放宽了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户口的政策限制。

即使是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也拉开了序幕,河南还率先在全国废除城乡户籍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