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地形和地势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 2 课时)课时数 1 课时讲课者班级八年( 3)班教课一、知识与技术目标 1.能运用中国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的基本特色。
2.认识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色,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限的名称。
3.学会剖析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散布表示图认识我国地势特色。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我国地势特色,认识我国国情,建立科学的人地观。
要点要点:读图剖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色。
难点难点:读图剖析总结地势特色对我国的影响。
教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过程导入(课件展现诗歌“大江东去浪滔尽”等)朗朗诵诗歌。
从学生熟习的诗句新课读完这几句优美诗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引入,激发学习兴这些诗人笔下的河流有什么共同点?为何回答:向东流。
趣,成立河流与地势河流会自西向东流?这说明我国地表西高东回答:东部比较低,西的联系,培育对平常低。
我们把这类地表高低起伏的趋向称之为部比较高。
地理事物的察看能地势。
今日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我国的地势。
力。
讲解一、地势特色稳固学生对分层设新课 1.读 P27 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散布示回答:( 1 )在分层设色色地形图的读图能意”,思虑并回答以下问题:地形图中,不一样颜色代力,培育对地势特色(1)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不一样颜色代表什表不一样海拔。
语言文字归纳能力。
么?(2)海拔较高地区用( 2)海拔较高的地区用什么颜色表示?深棕色表示。
( 3)海拔较低的地区用什么颜色表示?(3)海拔较低地区用( 4)从图中能够读出我国地势有何特色?绿色表示。
(4)我国地势特色是西高东低。
(过渡)如何更好地用图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色呢?我们需要借助地形剖面图。
2.读“沿北纬 36°中国地形剖面图”,认真观回答:图 B。
利用简图取代地形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向,想想我国地势剖面图,增强直观起伏变化有什么特色。
假如要画一幅简图来性,加深学生对我国表示我国地势起伏的特色,同学们感觉哪一地势三级阶梯形态副图更切近实质?的理解和记忆,培育(课件展现图片)学生抽象归纳能力。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二、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2.在地形图中,能够找出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以及每个阶梯上分布的大地形区名称;3.通过实例,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2.能在地形图中找出三级阶梯分界线主要山脉名称,以及主要地形。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地形是主要且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学习气候、河流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
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的开篇,教材紧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择了地形和地势两个方面的内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本课时为第2课时,重点介绍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在教学策略上,上节课布置课后作业“制作立体中国地形图”,本节课在课程开始前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通过观察海拔高低不同,引出地势内容。
接着展示沿北纬36°所做的地形剖面图,直观明了的展示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点。
重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活动和综合探究,以导学案+小组讨论的形式,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三级阶梯分界线及其主要山脉名称,了解主要地形分布,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得出我国地势特征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增强人地协调观,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五、教学流程六、当堂练习读“我国沿36°N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题目。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中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先是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主要地形区的海拔,对我国地势“呈阶梯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利用自制地形剖面图、自制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给学生,使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和地势》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的内容,体现了其在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地形和地势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及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学习。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地图阅读和有关地形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这一节是从地形种类和地势特点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内容包括两部分“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其中“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在第一课时已经学过,这节课学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3、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列表比较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分布的特点;2、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其特点;3、知道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初步学会评价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清华附中唐秀梅学习目标: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程引入:上节课老师留的课后延伸是请同学们说出图中的的地形区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同学们都认真看图了解了吗?我要考察考察大家。
温故知新:请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横断山脉以西内蒙古高原: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长城以北黄土高原:祁连山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以东过渡承转: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高原,明确了位置,我们再来看看各大高原有何特点。
四大高原:(观看视频)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四大高原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
(练习巩固)将我国的四大高原的名称与其特点连线:过渡承转:四大高原主要位于我国的西部和北部,我们看看除了高原外,我国西部和北部还有哪些地形类型的地形区。
温故知新:还是请看图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以北、天山以南。
准噶尔盆地: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
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以北、祁连山以南。
四川盆地:横断山以东、巫山以西、秦岭以南。
四大盆地:(观看视频)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四大盆地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
(练习巩固)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描述和图片分别指的是哪个盆地?先选字母再说盆地名称。
“我国最大的盆地,当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是A,塔里木盆地。
“内部多丘陵,西部有平原,有‘紫色盆地’之称”。
是C,四川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是B,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靠北的盆地,内部有沙漠”。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飞流直下三千尺”,以此来理解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众多河流东流入海,沟通了东西交通。
三级阶梯的地势使得阶梯交界处横亘着高大的山脉,阻挡东西的交通。
课件呈现诗句,同学诵读。
课件呈现河流东流,同学思考缘由并回答。
同学留意观看演示,做出精确 的推断,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课型
单位
主备人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八班级上册教科书第26—29页。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我国的地势特征
2、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学习新知——地势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呈现中国地形剖面图。动画演示来自东部海洋的暖湿气流,顺着地势爬升,影响东部较大范围的地区,带来降水。
假如我国的地势特征和目前相反: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又会产生什么后果?
课件演示结果:不利于暖湿气流向内陆推动,降水少。呈现结论这是地势影响气候的结果。
2.地势影响河流和交通,课件出示问题: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为什么这里适合建大型水电站?,河流流向对交通又什么影响?三级阶梯的地势对交通又会有什么影响?
课件呈现,同学观看,依据上节课学的学问,回答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同学观看,依据上节课学的学问,回答问题。并完成课本活动题的表格填写。
同学了解并计算最大相对高度。
同学观看,理解。
同学观看、思考、争辩、回答。
同学思考、争辩、回答。
同学观看,验证。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1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2.1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地图,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难点: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展示我国的长江、黄河,播放歌曲——好汉歌,请同学们在歌词中感受大江大河奔涌东区的气概,激发学生探究大河东流背后的原因,请同学们说一说河流流向与哪些要素相关,引出本节课题。
新课讲授: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 地势主要特征活动1: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找出我国地势最高的区域和地势最低的区域,由颜色的变化判断地势的倾斜,总结地势特征:西高东低。
活动2:比一比对比A、B两图哪幅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图A中,地势西部高缓缓向东部倾斜;图B 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可知,三级阶梯分布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征,故图B正确。
活动3:读我国北纬36°剖面图,展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三级阶梯分布的海拔变化趋势,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呈阶梯状分布。
请同学们结合我国的山脉分布图,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课本上标出这些重要的山脉,并加强记忆。
合作探究1: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关注图例,找出三级阶梯分布的平均海拔与地形;并完成表格内容。
活动:找一找请同学们阅读中国的地形图,找出位于不同地势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
合作探究2:地势对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国的地势特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进行总结:1.气候——西高东低,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2.交通——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3.资源——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式,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
中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呈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的特点。
本节课通过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现象,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以及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地势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其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势的概念,并掌握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势的概念及其特点,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难点:地势特点的理解,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势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地势相关的图片、动画、实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3.学生活动:预习地势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势的概念,讲解地势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现象。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材分析】《地势和地形》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也是影响我国气候、河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
对于我国而言,地势的特殊性又影响着方方面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归纳我国地势特点及三大阶梯的分布。
2.知道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初步学会评价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剖面图等图像资料找出我国地势的特征。
2.联系生活实际归纳我国地势对其他自然因素及经济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重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特点。
【难点】认识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节课注重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互动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学情学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于是我抓住学生的特点,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并且依据新课标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2课时)⑧【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
《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屮国地形特征对屮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己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
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1.观察中国地形分布图和地形剖而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2.读屮国地形分布图,掌握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各级阶梯的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3.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举例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及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古诗词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儿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广为流传的诗句,你知道大江为何东去?春水为何东流吗?这与我国的地势有何联系?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中国的地势。
先回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以一幅地形图为例让学牛回答绿色、黄色、棕色、白色、蓝色各代表什么?任务1观察地形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打开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再让学生观察我国地形剖面图,同学们会发现一方面,我们发现我国地形总趋势是自西向东降低;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这种降低的趋势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呈阶梯状下降,这也是我国地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地势不但西高东低,而且呈阶梯状分布。
观察沿北纬36°剖面图,印证我国地势的第二个特征:呈阶梯状分布。
(转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可以分成三级阶梯。
每级阶梯的海拔是多少?以什么地形为主?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哪里?继续观察沿北纬36°剖面图,说说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大致海拔。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创新教案(第2课时)】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
《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
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1.观察中国地形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2.读中国地形分布图,掌握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各级阶梯的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3. 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举例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及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古诗词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广为流传的诗句,你知道大江为何东去?春水为何东流吗?这与我国的地势有何联系?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中国的地势。
先回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以一幅地形图为例让学生回答绿色、黄色、棕色、白色、蓝色各代表什么?任务1 观察地形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打开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再让学生观察我国地形剖面图,同学们会发现一方面,我们发现我国地形总趋势是自西向东降低;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这种降低的趋势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呈阶梯状下降,这也是我国地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地势不但西高东低,而且呈阶梯状分布。
观察沿北纬36°剖面图,印证我国地势的第二个特征:呈阶梯状分布。
(转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可以分成三级阶梯。
每一级阶梯的海拔是多少?以什么地形为主?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哪里?继续观察沿北纬36°剖面图,说说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大致海拔。
地形地势第二课时-【名师经典教学设计课件】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状分布示意(北纬32度剖面)”图,自主探究我国地势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二)教学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展示南唐后主李煜写的《虞美人》,引用其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导入新课。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探究1.我国西部海拔___________,东部海拔_________。
2.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海拔高度是__________最低的是 ______________,低于海平面____________。
3.我国的陆地地势可划分_____阶梯。
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通过阅读图2.9,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第28页活动题1和2。
(三)拓展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流向有什么样的影响?师生共同总结:我国西高东低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了东西交通。
2.读图探究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在其交界处,河流落差往往很大,这种落差有什么利用价值?师生归纳:河流落差大的河段,水流湍急,水能丰富,适合建设水电站。
三、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我国的地势特征________________,受它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段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2、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山脉分布图四、教学课时2课件五、教学过程师: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
它在地理环境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掌握了它,才能进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发展生产等情况。
师:学习地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地形和地势。
师: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一、地形与地势(板书)生: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师:对,答得很好。
由于地形表示地表形态,地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总趋势。
所以,地形的概念比较大,地势状况是地形特征之一。
师:地球表面的形状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区别,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二、五种地表形态(板书)师:这五种地的外观有哪些不同呢?(学生小声讨论,教师进一步讲。
)师:我们可以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加以概括。
(学生边对照五种地形的景观图,边思考并进行讨论。
教师边讲,边板画、填表。
)(出示五种地形比较简表。
)五种地形比较表师:从地表起伏状况来看,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特点?一般说来,平原、高原地面广阔,起伏较小(填表),但也有的高原地表起伏很大(指青藏高原)。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很小,我们从垂直高度上讲就是海拔或者相对高度(停顿)较小?生:相对高度小。
师:这两种地形从形态、相对高度来看较为相似,那么区别它们的关键应看海拔,还是相对高度?生:海拔高度。
师:海拔高度不同是区别它们的重要标志。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并指图,如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
)高原海拔大于200—600米(填表及绘表中国,并指图如某某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提出要求:根据学案,完成自主学习的5个问题。
2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并加强这部分内容的记忆。
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题目。
回答问题
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由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进行重难点的突破。
三、小组合作
1在各级阶梯上有哪些地形区呢?完成课本活动第二题,并总结出各级阶梯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填表完成知识总结
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再次激发学生回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五、课堂检测
完成填充图册12页第三题和14页第七题。
按要求写填充图册相应内容。
课堂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以便很好的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段
初中
学科
地理
学校
扬中市八桥中学
执教
赵新文
课题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
教学构想及目标
以学生熟知的古诗词进行导入,提出疑问,解答疑问。得出中国的地势特征,推广这种地势特征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阶梯的主要地形和海拔。
2合作讨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进行小组分工。
根据问题小组合作与讨论。
第一个问题较为简单,大部分学生可以自己完成,而第二个问题属于归纳总结类的,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点,认清地理事物各方面的联系。
地理:2.1《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八上)
1、今天这节地理课,你有什么收获?
2、关于今天所学习的我国地形特征和各种地形,你还有什么疑问?
2、阅读课本P24的图2-4或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形图,举例说明我国有哪些地形类型?由此总结我国地形有什么样的特征?
五种基本类型、、、和我国都有。
总结:我国的地形特征——五种地形齐全,地形。
3、在五种地形中,我国分布最广的是山地,而且多呈条带状或脉络状分布形成山脉。
阅读P27的图2-7,理解山脉的走向和种类,然后阅读P26图2-6中国山脉示意图,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找出这些不同走向的山脉。
(1)东西走向山脉:
北列: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昆仑山脉——; 南列: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山脉:
西列:大兴安岭——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山脉。
(3)南北走向山脉:北列:贺兰山;中列:六盘山;南列: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山脉:北列:阿尔泰山;中列:山;南列;巴颜喀拉山。
总结: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高原——地表崎岖,峰岭众多,喀斯特地貌显著。
3、查阅地图,认识我国的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位置和地形特征。
(1)四大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是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是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盆地。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祁连山—横断山
C、台湾山脉 D、长白山—武夷山
3、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天然分界线是()
A、秦岭山脉 B、巫山 C、阴山山脉 D、太行山
4、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地形是()
2.1地形和地势(2)(课时2)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大约是多少?各级阶梯分别有哪些地形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河流有何影响?
板书:
②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和主要地形类型
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简单总结: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又在阶梯交界处提供巨大的水能。
弧形山脉
板图:中国轮廓图
边板图主要山脉边提问其所在省级行政区
视频简介:中国主要山脉的情况,如:海拔、地位等
4.过渡:从各地形区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地势的特征。
板图:
A
B
C
提问:哪幅示意图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符?
板书:三、地势东高西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
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①地势阶梯的名称及其界线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指图回答中国主要的地形单元及地形构成的特点
2.以汉字笔画类比山脉的走向
2.联想记忆,读图巩固
3.板图我国地势示意图,图导图练
3.读图判断我国地Biblioteka 特点,并讨论分析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2.板书: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①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
②山脉常成为地形区的界线
3.边板图边讲述: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山脉呈长条状分布并按一定的方向延伸,这就是山脉的走向。我们用汉字笔画横、撇、竖、捺的一般写法及通常习惯,划分以下几种类型;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2)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材来源:八年级《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内容来源: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三节主题:地形和地势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设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 运用中国地形区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内容包括两部分“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3.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涉及关于地形的知识,并且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就容易多了。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加到各种活动中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分析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
(2)结合中国地形剖面图,概括说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的影响。
评价任务:学习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引导法学法指导:读:读图、归纳;思:思考、探究,举一反三;议;小组合作、议论、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研究学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第一个要素──地形的特点,下面我们就前面所学内容进入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1.我国地形从种类上讲具有的特点。
著名的地形区大高原,大盆地,大平原和一些丘陵。
我国地形之最:最高大的山脉是,最大的盆地、平原、高原分别是、、,最低的平原是。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众多的地形区。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读我国地势分布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何特点。
二、讲授新课读图讨论: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讨论以下问题:(1)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大约是多少?(2)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3)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派代表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较低,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的地势特点。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学生的教材展示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沿北纬36˚线所作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势的特点。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参考教案
《地形和地势》教学方案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2.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2.指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形特征对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3.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2课时【课程引入】《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为什么大河向东流去?生:因为地势西高东低。
师:回答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我国的地势。
板书: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讲授新课】师: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
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
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
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材分析】《地势和地形》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也是影响我国气候、河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地理学
习的重点内容。
对于我国而言,地势的特殊性又影响着
方方面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归纳我国地势特点及三大阶梯的分布。
2.知道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初步学会评价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
经济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剖面图等
图像资料找出我国地势的特征。
2.联系生活实际归纳我国地势对其他自然因素及经
济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
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
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重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特点。
【难点】认识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节课注重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
学生活动在前,教师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八年级学
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互动时注
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学情学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于是我抓住学生的特点,将全班分成四个
小组,并且依据新课标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古诗《长歌行》有一名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首诗句说明我国的众多河流东奔入海,你
还能说出哪些反映江河东流的诗句或歌曲?
学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
学生:《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天上星星参北斗……)、《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主题曲。
新课:
教师:上述诗歌反映出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下面我们完成本节课第一个活动,观察我国地势除西高
东低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一: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本27页图2.9,观
察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和沿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根据图片信息分析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最后尝试画一张简略地势示意图。
然后教师出示两张自
己所做的图,让学生观察自己和老师的图,选出老师的
两幅剖面图哪个更能准确反映我国的地势特点,并试着
说明原因。
教师予以评价。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学生观察后回答:图B,因为中国地势自西向东分
为三级阶梯。
教师总结归纳:中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
状分布。
过渡:中国地势分为三个阶梯,那么它们以什么作为界线?每个阶梯里有哪些主要地形区呢?下面我们通过第二个活动,来探究这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二: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2.9,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然后结合课本23页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把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用不同的符号在三级阶梯上找到合理位置进行标注(如高原用▲,盆地用◎,平原用■,也可使用其他符号),教师对学生标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可以展示较好的标注图,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表格,各组选派代表展示本组探究成果,教师予以评价并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顺口溜,进一步体会我国地势特点。
(可以把顺口溜的部分内容空白,让学生通过读图、讨论填完整。
一些词语也可以改动。
)
我国西高东部低,地势大致呈阶梯。
一级海拔超四千,青藏高原是屋脊。
一至两千是二级,宽广高原和盆地。
丘陵平原为三级,海拔低于五百米。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地势的特点,那么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和气候和社会发展有什么的影响呢?下面我们通过第三个活动对这个问题进
行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三:结合课本27页地图和29页活动3图2.11中国主要大型水电站的位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
别探究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流向、河流落差与水
能利用、交通等的影响,然后将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派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对各族探究成果予以评价并进行
归纳总结。
地势对气候影响探究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
倾斜,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
大部分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江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
地区进行农业生产,东部地区气候宜人。
地势与河流流向探究组:俗话说,“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
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所以会有“百川东到海”的壮丽诗篇。
地势与水能利用探究组: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人们建设许多大型水电站。
如一、二阶
梯交界处的二滩水电站,二、三阶梯交界处的三峡、葛
洲坝水电站等。
地势对交通影响探究组:优势:我国众多江河滚滚
东流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
联系。
劣势: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东西交通的巨
大障碍。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西高东低,分为三级阶梯。
这样的地势对我
国的气候、河流走向、水能资源、交通等有巨大的影响。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有利影响及不利影响,以便对自然
环境进行合理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