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合集下载

2013版毛概 第6章第1节

2013版毛概 第6章第1节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导入新课】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以及实现途径。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教学难点: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讲授新课】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补充】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将其思想阐述如下:✧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生产资料归统一的全社会所有✧划分为两个阶段,由低级到高级,由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社会生产✧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逐步消亡✧人成了社会和自然界的主人,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补充】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实质问题1899年他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实质)是把土地、工厂等等即全部生产资料变为社会财产,取消资本主义生产。

按照总的计划进行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生产。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和按每个人的劳动量分配产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小农经济国家必须通过发展商品生产等中间环节走向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学会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重视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补充】从毛泽东的论述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毛泽东认为,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既有基本适应的一面,又有局部不适应的一面。

毛概第6章

毛概第6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单项选题1、我国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是()A.计划经济B.商品经济C.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2、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论断()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3、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4、衡量一种社会制度先进与落后的根本标准是()A.能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能否建立和发展民主C.能否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D.能否提高综合国力5、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C.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B.发展科技和教育C.发展生产力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8、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最终取决于()A.社会主义公有制程度的不断提高B.按劳分配水平的不断提高C.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D.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10、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的是()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11、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集中到一点,就是()A.保持政治稳定B.实现祖国统一C.加强国防建设D.把发展放到首位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A.革命B.改革C.政治运动D.阶级斗争13、共同富裕意味着()A.同等富裕B.同步富裕C.两极分化D.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4、邓小平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本质的起点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B.“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质C.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D.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革命新形势15、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6、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改革B.对外开放C.发展D.加强党的建设17、我们党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A.无产阶级专政B.是工人阶级先锋队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民主集中制原则1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人民当家作主C.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不断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20.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增强综合国力21.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鲜明得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其中一条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A.比2010年翻一番B.比2000年翻一番C.比1990年翻两番D.比1980年翻两番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本质是()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D.消除两极分化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A.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B.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理的C.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要求D.这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任务尤其突出、迫切和需要3、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必须()A.建立在社会历史客观运动的基础上B.以尊重生产力的客观物质运动规律为基础C.建立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上D.同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矛盾的运动结合起来E.同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规律结合起来4、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C.提出了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唯一正确途径是革命D.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E.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5、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A.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促进生产力的巨大作用B.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C.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客观根据E.指明了消除两极分化和消灭剥削的根本途径6、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A.它把对社会主义的改革提高到新的水平B.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C.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的理论成果D.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7、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实践意义在于()A.它为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B.它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发展和完善公有制指明了方向C.它为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开辟了道路D.它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E.它突破了把按劳分配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主要论点有()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发展生产力B.马克思主义注重发展生产力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根本要求E.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9、现阶段发展生产力对于我国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B.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需要C.回应时代和新科技革命挑战的需要D.解决社会各种矛盾与各种问题的需要E.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的需要10、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必然性表现在()A.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B.是由党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总结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D.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E.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11. 实现共同富裕是()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C.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E.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12. 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坚持共同富裕E.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13.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最核心的内容是()A.国家富强B.以人为本C.民族振兴D.人民幸福E.为人民服务一、1—5 ADCAC 6—10 DCBDD 11—15DBDCA 16—21 CCDDCA二、1—ABCDE 2—ABCD 3—ABCDE 4—ABDE 5—ABCDE 6—BCD 7—ABCDE 8—BCDE 9—ABCDE 10—ABCDE 11—ABDE 12—AD 13—ACD[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以苏为鉴”
要学会建设一个新国家,首先要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开始
1、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主要是学习苏联 2、学习苏联不能代替对本国的建设道路的探索
“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 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 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是长 久之计” 。——毛泽东
2、《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 十大关系》的讲话中,一开始 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 方针,这就是:“要把国内外 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 会主义事业服务。”
2、人的发展:
每个人有安全感、归属感,民主法制,人权 保障,诚信友好,安定有序,人尽其材,各得其 所,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
中华巨龙的腾飞
——改革开放的历程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要使我们党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始终代 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始终代表中 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 ——江泽民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目的
※ 社会主义本质分解表
经济发展 → 速度与效益统一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宏观
发展
社会发展 → 公平与效率统一 →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微观
人的发展 → 手段目的统一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点
1、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 发展。” ——邓小平
中国关于社会主义的实践
苏联“8.19”事变
老 大 哥 的 红 旗 倒 了
我们总结了几十 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 社会主义是什么,马 克思主义是什么,过 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 清楚。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 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 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 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 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 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毛概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毛概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4)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很短,而且 是边革命边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缺 乏深刻的了解,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 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三大改造的胜利来得 太快,太容易了。在党内,特别是许多领导 人中间滋长了骄傲情绪,以至过高地估计了 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发展生产问题上急 于求成,在改革生产关系问题上急于过渡。
其次,他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如果搞不 好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1980年5月,邓小平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 “社会主义 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 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本质。‛ ‚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
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 主义经济政策到底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 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
•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决心,不怕牺 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农业学大寨, 工业学大庆!‛‚人民公社好!‛‚抓革命,促 生产!‛‚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中共八大确定,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 步前进。这个正确方针没有能够坚持下去。 • 1958年的‚大跃进‛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严 重损失。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后来又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 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这就使国民经济从1962 年到1966年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
(3)当时对于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意 义,全党普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觉悟。安定 团结要靠民主和法制来保障。为此,必须克 服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权力过分集中于领 导者个人的严重缺陷;必须反对个人崇拜和 个人专断现象。但在当时,我们党还没有认 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意义。相反在不断取得胜 利的情况下,个人迷信,骄傲自满,个人专 断的现象反而有些滋长,因此正确的决议和 国家的宪法与法律,也容易因领导者个人的决 断而被推翻或被臵之不理。

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模拟试题

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模拟试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发展才是硬道理C.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2.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是指()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C.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邓小平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4. 社会主义制度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A.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B.社会成员共同富裕C.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D.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B.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6. 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提出的精辟论断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C.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D .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7.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江泽民提出的精辟论断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C.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D.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8.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胡锦涛提出的精辟论断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C.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D.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9.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提出的精辟论断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C.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D.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10.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 在当代中国,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A.以人为本 B.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C.坚持统筹兼顾D.坚持科学发展11. 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A.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B.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C.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12. 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 ()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C.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二)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走自己的路C.没有固定的模式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是因为:A.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B.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 归根到底就是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C.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D.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关键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 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3.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邓小平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意味着()A.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B.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C.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D.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 20世纪80年代开始, 我国开展大规模、有计划的扶贫工作, 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毛概 第6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概 第6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本质的应有内容; 第二、强调在生产关系上必须通过“两消”——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最终
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本质论从动态上理解社会主义;解放、发展、
消灭、消除、最终实现,这些动词说明社会主义是动 态发展的。 第五、本质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清楚。”
第一、从否定到肯定的认识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邓小 平首先把过去扣在社会主义头上的错误 观点进行纠正,从而否定了一些对社会 主义的错误认识,主要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第二、提出社会主义两个原则:
社会主义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具体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表现。如:政治上,人 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经济上,公有制和按 劳分配;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模式是指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在 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发展道路、方式和方 法的总称。同一社会制度的不同国家可 以存在不同模式。如:苏联模式、南斯 拉夫模式。
本章思考题:
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发展
生产力?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核心和方法是什么? 5、如何理解“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6、请谈谈“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者关系:本质决定特征和模式,特征 和模式反映本质,为本质服务。三者的 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的全貌。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要求 一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要致力于生产力的发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比尔-盖茨以720亿 美元的净资产连续第20 年蝉联美国首富宝座。 沃伦· 巴菲特的净资产是 530亿美元。
邓小平:“社会主义的财富属于人
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 富,离开了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生产力就没有任何实际的意 义。”
邓小平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从生产力 角度讲的), “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 (从生产关 系角度讲的), “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则是从社会主义 本质和理想目标角度讲的),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是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天下第一村”——江苏江阴华西村
五是“斗”
为什么我们对什么是社会 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 根本问题仍然不能完全搞清楚 呢?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多年来,在我们的社 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 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 倾向。
二是我们曾经把苏联模 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建 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及其相应 的社会主义观念。
马克思预测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对个人消费品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
实行计划经济; 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 阶级和国家将逐步消亡;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 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 港。史称“大逃港”。
全村小车五百多辆,多数人家有小汽车,, 最少的人家一辆,最多的人家有3辆。 华西农民的住房已经历五代变化:草房、 平房、楼房、别墅。全村现有 1000多幢 别墅,每户人家居住面积最大的600多平 方米,最小的也有400多平方米。

东北林业大学-8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考纲

东北林业大学-8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考纲

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内容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关系二、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总任务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3、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4、扩大外开放水平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4、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5、保障和改善民生6、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五、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3、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4、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1、建设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2、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3、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5、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务
首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社 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其次,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在总 结我们党和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基础上 提炼和概括出来的。 第三,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根据 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任务提出来的。 第四,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1、经济发展史,就是先进生产力替代、淘汰落后 生产力的历史,决定这一进程的直接原因是科学 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度地优化我国 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将是 我国先进生产力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 性力量,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重大飞跃,科 学技术必将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的 发展要求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在人类历史上,哪个阶级、政党或政治组织代表 了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就顺应了历史 发展的趋势,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掌握 了领导和推动社会变革进步的主动权。 衡量和判断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其先进程 度如何,最根本的是看政党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 展中的作用。
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现实意义
(1) 是党在新世纪的庄严使命。
(2) 是党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
(3) 是党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根本途径。
(4) 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的关键。
(5) 是激烈国际竞争中增强国力和地位的需要。

第三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三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三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目标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包括的内容: 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发现现实中的 社会主义社会同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 会有很多差异: 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认识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也曾走过一段曲 折的路程。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第一,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要把以人为本 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立场。
第二,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把全面协 调可持续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三,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把统筹兼 顾作为发展的根本方法。
综合考虑科技实力各要素,世界各国的科技实力大 致分为以下5类:第1类为科技强国,目前只有美国 够格,美国正是凭借其超强的科技实力以及基于科 技实力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企图不断强化其单 极霸权地位;第2类为科技大国,如日本、法国、德 国、英国等,其中日、德分别是排在世界第2和第3 位的科技大国;第3类为中等科技大国,如加拿大、 意大利、俄罗斯、荷兰、澳大利亚、西班牙、瑞典、 韩国、瑞士、芬兰、挪威、丹麦、比利时、奥地利 等,俄罗斯已经由昔日的科技大国沦落为中等科技 大国,并有向科技发展中国家继续下滑的趋势;第4 类为“科技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巴西等 国;第5类为“科技欠发展国家”(或者称“科技弱 国”),以大部分非洲国家为代表。
•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的新要求:
第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二,扩大社会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会公平 正义。

2013版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2013版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如果说在蒸汽机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的是 “加数效应”,电气化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 产生的是“乘数效应”,那么,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 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就是“幂数效应”。由科学技术 革命所导致的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贡献率,20世纪初为5 %—20%,20世纪中叶为50%,而到20世纪末已经上升 到75%以上。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恩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以后,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尽 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 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 中,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在于 能否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大得多 的生产力;
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 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 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 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 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 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 略问题。
第六章 社会主务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二、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非 常大的,人类的现代工业生产力就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一系列重大突 破所奠定的基础。工业革命说到底就是生产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 成果。 上个世纪,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明显 加快了,技术进步的周期缩短了。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发展进步, 都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突破有直接关系。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4)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三个层次的统一 ①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③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④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⑤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25
没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基础,共同富 裕就无法实现;离开了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就失去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 意义。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也是一个受 到“基础”制约和“目标”引导的过程。
新闻背景: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 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 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 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 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 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 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 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 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 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 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澄清了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与模糊观 念;克服和纠正了以往片面强调生产关系, 忽视生产力的教条主义倾向;排除了姓“资” 姓“社”问题对改革开放的纠缠和干扰。
32
社 会 主 义 基 本 特 征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 高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人民当家作主和不断发展的社会 主义民主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
马克思
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毛泽东 提出要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来建设 我们的国家 周恩来 邓小平 提出 “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毛概湖北经济学院新教材 第六章习题

毛概湖北经济学院新教材 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大力发展生产力C.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是没有完全搞清楚()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3、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C.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生产资料为社会占有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C.发展生产力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6、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A.革命B.改革C.阶段斗争D.政治运动7、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AA.科学发展B.解放生产力C.社会主义公有制D.改革开放8、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A.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生产力高度发达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目标是实现()A.共同富裕B.生产力高度发达C.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10、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其中“可持续”是指()BA.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B.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C.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D.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11、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党的( )A.十一大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一届六中全会12、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B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C.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1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C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14、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中国梦是指()A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实现共同富裕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B.人才C.教育D.人民生活富裕16、党的十八大强调,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这一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高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
★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消灭剥削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剥削阶级已经作为一个阶级不存在了,5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对工商业进行了公私合营,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私营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被消灭了,总的说,那时侯没有剥削,而且私营业主也被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进入到七十年代末期后,邓小平认识到,要想是中国人摆脱贫穷,就要发展生产力。而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层次不一,搞单一的公有制,不能更好的促进生产力发展,于是在经济体制上走了一条改革道路。即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允许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发展,实现证明这种形式更有利于当前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以来,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又出现剥削和分配的一些旧现象,但这并不和社会主义相位被。尽管目前社会上存在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的概括,最新、最突出的方面,是在历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可以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本质观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长期笼罩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观念的拨乱反正。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这个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早已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却经历了相当艰苦和曲折的探索过程,是在对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和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重新确立起来的。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反复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和揭示,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科学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这段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言简意赅,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和领会。

2015版毛概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2015版毛概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文化落 后的国家发生并取得胜利,但社会 主义不可能在经济文化落后状态中 最终建成。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几乎 都面临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如 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 邓小平: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 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 有完全搞清楚。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过程
1、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理论上 (1) 从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 史经验教训入手,不断对“什 么不是社会主义”进行思考。 (2)通过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和原则的把握,逐渐揭示社 会主义的本质。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
华士镇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 道路的典型,2004年,华西村 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 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 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 倍。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 世界纪录协中国第一村,“天 下第一村”、“华夏第一村” 的美誉,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 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 国之最。
越接近紫色,收入越不均;越接近蓝绿色,收入越平均。 深绿色:少于 0.25;草绿色:0.25–0.29 黄色:0.30–0.34 浅橙色:0.35–0.39 橙色:0.40–0.44 粉红色: 0.45–0.49 大红色:0.50–0.54 深红色:0.55–0.59 超深红色:不少于 0.60
援引新华社和中国经济网2010年5月10日的文章: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 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 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 ,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 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 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 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上世纪80 年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他说,收入最高10%人群 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 2007年的23倍。

如何认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的总任务

如何认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的总任务

如何认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的总任务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要如何认识这一任务?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一、总任务的概述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具体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些任务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纲领。

二、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之一。

党的领导需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能力。

党的领导的核心是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和美好生活目标下发展壮大,通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制度强调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新时代,应当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市场体系,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者、支持者和受益者,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所。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心人民、依赖人民、立法为人民、施政为民、依法治国为民,确保人民通过广泛参与实现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

五、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既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需要,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需要。

在新时代,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制度,加强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含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时间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的一个创造。

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他纠正了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迫切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还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是为少数人谋利益,必然产生剥削,必然引起两极分化。

而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裕”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要使这种富裕成为“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必须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在根本任务与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中,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二、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答: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唯物史观,十分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们设想的社会主义时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高。

即便如此,他们仍突然强调,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还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量。

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没有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因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

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水平,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改革,下气力多方面地改变了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
生活水平,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冲锋陷阵其优越性,才能不断得巩固和发展。

三、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答:“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1987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分“三步走”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确定下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 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之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恩明德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党最初提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四、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式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答:(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集成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在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

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伟邦本、本固邦宁。

(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祖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才能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付出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地依靠全体热您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