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复习题库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卫星轨道高度在1000km以上的是()。
A. 低轨道卫星B. 中轨道卫星C. 高轨道卫星D.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答案:C2. 遥感影像上,绿色通常代表()。
A. 水体B. 植被C. 城市D. 裸土答案:B3. 以下哪种传感器可以获取立体影像()。
A. 多光谱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雷达传感器D. 单波段传感器答案:C4.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中,不需要考虑的是()。
A. 大气折射B. 地球曲率C. 地形起伏D. 传感器倾斜答案:D5. 以下哪种遥感数据类型属于高光谱遥感()。
A. 多时相数据B. 多角度数据C. 多波段数据D. 超光谱数据答案:D6. 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不包括()。
A. 传感器响应函数B. 大气影响C. 太阳高度角D. 地形起伏答案:D7. 以下哪种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海洋环境监测()。
A. 光学遥感B. 红外遥感C. 微波遥感D. 激光遥感答案:C8. 遥感影像的分类中,监督分类需要()。
A. 训练样本B. 先验知识C. 专家系统D. 机器学习算法答案:A9. 以下哪种遥感数据可以用于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A. 可见光数据B. 红外数据C. 微波数据D. 超光谱数据答案:B10. 遥感影像的融合技术中,IKONOS和QuickBird数据的融合可以提高()。
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辐射分辨率D. 时间分辨率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影像的获取()。
A. 云层覆盖B. 太阳高度角C. 传感器类型D. 地形起伏答案:ABCD12.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方法包括()。
A. 仿射变换B. 多项式变换C. 透视变换D. 傅里叶变换答案:ABC13. 以下哪些是遥感影像的增强方法()。
A. 直方图均衡化B. 边缘增强C. 波段组合D. 空间滤波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是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
遥感复习题
遥感复习题一、填空题1、遥感影像分类就是把像元归到某个类别的过程。
2、传感器是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能量的装置,是遥感技术的核心。
3、根据工作平台的不同,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4、距高量算是非监督分类的核心。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算法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地物光谱数据。
6、表面热惯性大的地物比热大,夜间发射率高。
7、遥感数字图像存储的方法有以一系列二进制的形式记录图像的亮度值,并以适合数字计算的格式存储在电子存储设备上。
8、遥感图像以提取信息为主要目标,增强处理是为了提高图像信息提取的能力。
9、辐射预处理方法的选择中,直方图最小值法是针对较大区域或整幅影像。
10、遥感图像色调的差异是识别地物类型目视判读的重要标志。
11、彩色图像可分为真彩色和假彩色图像12、地图投影是一种转换系统,它能使地球球形表面的位置信息系统地再现于平面地图上。
13、传感器的光谱灵敏度确定了其光谱分辨率,即传感器所能探测的光谱带宽。
14、反射率大,传感器记录的亮度值就大,遥感图像上表现为色调浅。
15、数据融合的基本任务就是用高分辨率影像的空间细节代替某一多光谱波段的低分辨率空间细节,然后应用某种技术恢复由于融合而丢失的多光谱影像中的光谱信息。
16、信息类别是用户使用的对地面事物的信息分类。
17、研究任何遥感影像都取决于地物与目标地物的亮度差异,空间分辨率决定了影像的空间细节水平。
18.表征温度或亮度温度是指能辐射出与观测地物相等辐射能量的黑体温度,它不等同于地面真实温度。
19.传感器接收的目标地物以外的亮度信息称为噪声。
20、根据遥感传感器所探测能量的波长和研究的需要,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的遥感模式,即可见光/近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和雷达。
21、色调是地物电磁辐射能量在影像上的模拟记录,在黑白影像上表现为灰度,在彩色影像上表现为色彩。
22、遥感技术以遥感图像的方式提供给我们地表的真实信息,图像能表示物体的位置、大小以及相互关系。
遥感考试题汇编
遥感概论复习题一、遥感名词解释:1. 遥感2.电磁波谱 3、电磁波 4、微波5、米氏散射6.瑞利散射7. 漫反射 8. 光谱反射率 9. 二向性反射因子(BDRF)10. 大气窗口 11.地物光谱特性 12.地物反射波谱曲线13、发射率14. 亮度温度 15. 辐射亮度16.太阳常数 17电磁辐射18.太阳辐射19、黑体 20黑体辐射21选择性辐射体 22. 图像空间分辨率 23. 光谱分辨率 24.辐射分辨率 25.空间分辨率26.时间分辨率 27.遥感平台 28、卫星轨道参数29. 静止轨道卫星 30.地球同步卫星31.近极轨卫星 32、传感器 33. 被动式传感器 34.成像光谱仪 35.热红外遥感 36. 微波遥感 37. 雷达 38.真实孔径雷达 39. 合成孔径雷达40. 中心投影 41. 瞬时视场角 42. 真彩色合成 43. 标准假彩色合成 44、图像反差增强(反差拉伸) 45、滤波增强处理 46、直方图均衡化 47、数字图像直方图48、假彩色等密度分割 49.边缘检测 50.纹理特征 51. 大气校正52、辐射校正 53.辐射传输方程 54. NDVI 55. 植被指数 56.数字影像 57.遥感影像地图 58. 立体观察 59、直接解译标志 60.间接解译标志 62.色调 63. 非监督分类 64、监督分类65、高光谱遥感66.BSQ 67误差矩阵68.解译精度二、判断1. 光机扫描用机械转动光学扫描部件来完成单元或多元列阵探测器目标的二维扫描。
2. 热红外遥感不能在夜晚进行。
3. 辐射纠正是消除辐射量失真的处理过程,大气纠正是消除大气影响的处理过程。
4. 观察像对时,观察者的眼基线应当与像对上相同地物点的连线保持垂直。
5. 专题制图仪TM是NOAA气象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
6. 可见光波段的波长范围是0.38-0.76cm(厘米)。
7. 利用人工发射源,获取地物反射波的遥感方式叫做被动遥感。
遥感复习题库
遥感复习题库遥感复习题库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感知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遥感技术,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下面是一些遥感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主要利用的是哪种电磁波?a) 可见光b) 红外线c) 微波d) X射线2.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是指什么?a) 图像中物体的大小b) 图像中物体的数量c) 图像中物体的形状d) 图像中物体的颜色3. 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哪些自然灾害?a) 地震b) 暴雨c) 沙尘暴d) 龙卷风4. 遥感图像的分类是指什么?a) 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b) 对图像进行地物分类c) 对图像进行色彩增强d) 对图像进行尺度变换5.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土壤湿度监测b) 农作物生长监测c) 病虫害预警d) 全部都是二、判断题1.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越高,图像中物体的细节越清晰。
(√/×)2. 遥感技术只能用于地球表面的观测,无法应用于其他行星。
(√/×)3. 遥感图像的颜色是由图像传感器决定的,与真实物体的颜色无关。
(√/×)4.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用来监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情况。
(√/×)5.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植被指数来评估植被的健康状况。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 什么是遥感图像的增强?请举例说明。
3. 遥感图像的分类有哪些方法?请简要描述其中一种方法。
4. 遥感技术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5. 请简要介绍一下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四、应用题1. 请利用遥感图像判断下面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2. 请利用遥感图像评估下面的植被健康状况:(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通过以上的复习题,我们可以回顾和巩固遥感技术的相关知识。
遥感测试题及答案
遥感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主要利用的电磁波波段是?A. 无线电波B. 微波C. 可见光和红外光D. X射线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天气预报D. 深海探测答案:D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指的是什么?A. 图像的清晰度B.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C. 图像的光谱分辨率D. 图像的时间分辨率答案:B4. 遥感卫星通常运行在哪种轨道上?A. 地球同步轨道B. 太阳同步轨道C. 极地轨道D. 月球轨道答案:B5. 多光谱遥感与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传感器数量B. 光谱分辨率C. 空间分辨率D. 时间分辨率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中,_________是指遥感图像上一个像素所代表的实际地面面积。
答案:空间分辨率2. 遥感图像的_________是指图像中不同波段数据的组合。
答案:假彩色合成3. 遥感数据的_________是指数据获取的时间间隔。
答案:时间分辨率4. 遥感图像的_________是指图像中不同波段数据的波长范围。
答案:光谱分辨率5. 遥感技术中,_________是指遥感图像上一个像素所代表的光谱信息。
答案:光谱分辨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答案:遥感技术是利用传感器从远距离接收地球表面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来获取地表特征和变化情况的技术。
2. 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包括监测森林覆盖变化、监测水体污染、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监测自然灾害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 论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种植面积监测、作物生长状况评估、病虫害监测、灌溉管理等。
其重要性在于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大面积农田信息,从而指导农业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卫星遥感属于以下哪种类型?A. 航空遥感B. 航天遥感C. 地面遥感D. 海洋遥感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资源调查B. 环境监测C. 城市规划D. 个人娱乐答案:D3. 遥感图像处理中,图像增强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图像分辨率B. 提高图像的可读性C. 减少图像的噪声D. 改变图像的颜色答案:B4. 多光谱遥感与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传感器数量B. 光谱分辨率C. 空间分辨率D. 时间分辨率答案:B5. 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主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A. 大气影响B. 地形起伏C. 传感器误差D. 光照变化答案:C6. 以下哪种传感器不是主动式传感器?A. 激光雷达B. 合成孔径雷达C. 红外扫描仪D. 多光谱相机答案:D7. 遥感图像分类中,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是否需要训练样本B. 是否使用机器学习算法C. 是否依赖于先验知识D. 是否需要人工干预答案:A8. 以下哪种云平台不是遥感数据常用的云存储平台?A. Google Earth EngineB. Amazon Web ServicesC. Microsoft AzureD. Dropbox答案:D9.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作物种植面积监测B. 病虫害监测C. 土壤湿度监测D. 农作物价格预测答案:D10. 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主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A. 大气散射B. 大气吸收C. 大气折射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以下哪些环境监测?A. 森林火灾监测B. 水质监测C. 城市热岛效应D. 沙漠化监测答案:A, B, C, D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图像的质量?A. 传感器的性能B. 大气条件C. 地形起伏D. 光照条件答案:A, B, C, D3. 遥感数据预处理包括哪些步骤?A. 辐射校正B. 几何校正C. 增强处理D. 特征提取答案:A, B, C4. 以下哪些是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A. 土地利用分类B. 城市扩展分析C. 交通流量监测D. 灾害风险评估答案:A, B, C, D5. 以下哪些是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A. 作物种植面积监测B. 作物产量预测C. 病虫害监测D. 土壤湿度监测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只能用于宏观尺度的监测,不能用于微观尺度的监测。
遥感测试题及答案
遥感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中,哪种传感器可以获取地物的光谱信息?A. 红外传感器B. 光学传感器C. 微波传感器D. 激光雷达答案:B2. 以下哪种遥感影像类型不属于数字影像?A. 黑白影像B. 彩色影像C. 多光谱影像D. 模拟影像答案:D3.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主要是为了消除哪种误差?A. 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C. 人为误差D. 几何误差答案:D4. 以下哪种卫星不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A. 气象卫星B. 通信卫星C. 地球资源卫星D. 导航卫星答案:C5.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是指?A. 影像的清晰度B. 影像的对比度C. 影像的空间分辨率D. 影像的光谱分辨率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6.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哪些?A. 作物种植面积监测B. 病虫害监测C. 土壤湿度监测D. 气象预报答案:A、B、C7.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影像的质量?A. 大气条件B. 传感器性能C. 地形起伏D. 地物反射特性答案:A、B、C、D8. 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包括哪些?A. 监督分类B. 非监督分类C. 半监督分类D. 专家系统分类答案:A、B、C、D9. 以下哪些属于遥感数据的预处理步骤?A. 辐射校正B. 几何校正C. 增强处理D. 特征提取答案:A、B、C10.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包括哪些?A. 土地利用规划B. 交通规划C. 环境监测D. 灾害预警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1. 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的静态信息。
()答案:错误12. 遥感影像的光谱分辨率越高,其能够识别的地物类型就越少。
()答案:错误13.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可以完全消除地形起伏带来的误差。
()答案:错误14.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森林火灾。
()答案:正确15. 遥感技术在军事领域没有应用。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主要作用。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通常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强弱程度的参数是:A. 光谱B. 辐射亮度C. 波长D. 分辨率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遥感影像的类型?A. 光学影像B. 红外影像C. 雷达影像D. 声纳影像答案:D3. 遥感影像中,用于区分不同地物特征的参数是: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辐射分辨率D. 光谱范围答案:B4.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主要用于:A. 消除大气影响B. 消除地形影响C. 消除传感器误差D. 增强影像对比度答案:C5. 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中,基于像素值的分类方法是:A. 监督分类B. 非监督分类C. 混合分类D. 机器学习分类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影像的获取?A. 太阳高度角B. 传感器类型C. 云层覆盖D. 地形起伏答案:ABCD7. 遥感影像处理中,常用的几何校正方法包括:A. 多项式拟合B. 仿射变换C. 投影变换D. 直方图均衡化答案:ABC8. 遥感影像的解译通常包括哪些步骤?A. 影像增强B. 影像分类C. 影像配准D. 特征提取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森林火灾。
答案:正确10. 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越高,其细节表现能力越强。
答案:正确11. 遥感影像的光谱分辨率越高,其对地物的分类能力越强。
答案:正确12. 遥感影像的辐射分辨率越高,其对地物的识别能力越强。
答案:错误13.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城市规划。
答案:正确14. 遥感影像的获取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
答案:错误15. 遥感影像的解译只能依靠人工完成。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作物种植面积的监测、作物生长状况的评估、病虫害的监测、灌溉需求的评估、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等。
遥感总复习题库(含答案)
遥感总复习题库(含答案)第⼀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电磁波(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变化的磁场⼜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3、绝对⿊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体。
4、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温度绝对⿊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窗⼝电磁波通过⼤⽓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
7、热惯量由于系统本⾝有⼀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定的导热能⼒,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P成反⽐,P越⼤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反之,其温度振幅越⼤。
)8、光谱反射率ρλ=Eρλ/ Eλ(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射辐射通量之⽐。
)9、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是常数2897.8。
当绝对⿊体的温度增⾼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向移动。
5、⼤⽓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µ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体的(②③)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项成正⽐关系(②⑥)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次⽅④物体温度⼆次⽅⑤物体温度三次⽅⑥物体温度四次⽅。
遥感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以下哪种波长的电磁波来获取地表信息?A. 无线电波B. 可见光C. 红外线D. 微波答案:B, C, D2. 下列哪项不是遥感数据的主要类型?A. 光学影像B. 雷达影像C. 声纳影像D. 红外影像答案:C3. 遥感技术在以下哪个领域中不常用?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军事侦察D. 天气预报答案:D二、填空题1.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_________来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答案:遥感传感器2.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可以分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_________。
答案:时间分辨率3. 多光谱遥感与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
答案:光谱分辨率的不同三、简答题1. 简述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答案: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农业监测、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勘探、灾害评估、军事侦察等。
2. 描述遥感数据的三种主要分辨率,并简要说明它们的重要性。
答案: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数据中单个像素所代表的地表面积大小,它影响着图像的清晰度;光谱分辨率是指遥感数据中可分辨的光谱波段的数量和宽度,它影响着数据对特定物质的识别能力;时间分辨率是指遥感数据获取的频率,它影响着对地表动态变化的监测能力。
四、论述题1. 论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获取地表的光谱信息,可以监测植被覆盖变化、水体污染、土地利用变化等环境问题。
例如,利用多光谱或高光谱遥感数据,可以识别不同植被类型,评估植被健康状况,从而对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监测。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森林火灾等,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信息。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地区发生森林火灾,遥感技术如何帮助评估火灾影响范围和程度?答案: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火灾发生地区的热红外影像来评估火灾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热红外遥感数据能够捕捉到地表温度的异常升高,从而识别出火灾区域。
遥感试题及答案
遥感试题及答案题目: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主要依靠以下哪种手段获取地表信息?()A. 光学遥感B. 热红外遥感C. 微波遥感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下列哪种遥感平台主要用于地球资源与环境监测?()A.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B.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C. 载人航天器D. 航空遥感答案:B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分为哪几个层次?()A. 粗分辨率、中分辨率、高分辨率B. 低分辨率、中分辨率、高分辨率C. 粗分辨率、低分辨率、高分辨率D. 粗分辨率、中分辨率、低分辨率答案:B4. 以下哪种遥感技术适用于监测森林火灾?()A. 可见光遥感B. 红外遥感C. 多光谱遥感D. 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答案:B二、填空题5. 遥感技术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技术。
答案:电磁波、声波、光波6.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答案: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7. 在遥感图像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对比度增强、亮度增强、边缘增强三、判断题8. 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物体的二维信息。
()答案:错误9.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地表物体的动态变化。
()答案:正确10. 微波遥感对地表物体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表资源信息,如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资源分布等,为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表环境变化,如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为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3)灾害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及时监测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火灾等,为灾害预警和救援提供信息。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通信B. 导航C. 监测D. 定位答案:C2. 以下哪个波段属于遥感的红外波段?A. 0.4-0.7微米B. 0.7-1.0微米C. 1.0-3.0微米D. 3.0-30微米答案:D3.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时间分辨率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4.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领域。
答案:农业监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5.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______、大气校正等步骤。
答案:几何校正三、简答题6.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监测植被覆盖变化,评估森林火灾损害,监测水体污染,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等。
四、计算题7. 若某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10米,求该影像上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地表面积。
答案: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地表面积为100平方米(10米×10米)。
五、论述题8. 论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预警、灌溉管理、产量预估等。
其重要性体现在能够提供大范围、高效率、实时的农业信息,帮助农业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六、案例分析题9. 某地区发生洪水灾害,请分析遥感技术如何帮助评估灾害影响。
答案: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洪水前后的影像数据,分析洪水覆盖范围、水体变化情况,评估农田、基础设施等的损害程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时相的影像数据,监测洪水消退过程和灾后恢复情况,为灾害救援和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遥感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
遥感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器对地表物体进行探测,并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信息的技术。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识别D. 遥感分析答案:B2.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上地物的光谱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等来识别地物类型和特性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识别答案:C3.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识别D. 遥感分析答案:D4.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定性描述和解释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识别答案:D5.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监测和跟踪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识别D. 遥感监测答案:D6.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模拟和预测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识别答案:D7.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分类和分区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分类D. 遥感分区答案:C8.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规划答案:C9.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评估和决策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评估D. 遥感决策答案:C10. 遥感技术中,______是指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环境进行信息提取和信息综合的过程。
A. 遥感探测B. 遥感成像C. 遥感提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______。
A. 资源调查B. 环境监测C. 城市规划D. 军事侦察答案:ABCD2. 遥感技术的主要优势包括______。
遥感导论试题及答案
遥感导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卫星遥感属于以下哪种类型?A. 地面遥感B. 航空遥感C. 航天遥感D. 空间遥感答案:C2. 遥感影像中,波段数最多的是哪种传感器?A. 多光谱传感器B. 高光谱传感器C. 热红外传感器D. 微波传感器答案:B3. 以下哪种遥感数据的分辨率最高?A. 全球覆盖B. 区域覆盖C. 国家覆盖D. 地方覆盖答案:D4.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不包括以下哪项?A. 辐射校正B. 投影转换C. 地形校正D. 配准答案:A5. 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中,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主要区别在于?A. 算法复杂度B. 计算速度C. 需要的训练样本D. 影像的分辨率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遥感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某一像素所代表的实际地面面积。
答案:空间分辨率2. 遥感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不同波段之间的相关性。
答案:光谱分辨率3. 遥感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不同波段之间的相关性。
答案:时间分辨率4. 遥感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某一像素所代表的实际地面面积。
答案:光谱分辨率5. 遥感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不同波段之间的相关性。
答案:空间分辨率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植被覆盖度分析、水体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等。
2.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有哪些步骤?答案: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步骤包括影像配准、投影转换、地形校正和影像镶嵌等。
3. 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的目的是什么?答案: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的目的是消除由于传感器本身的不均匀性、大气影响以及地形起伏等因素对影像辐射值的影响,以获取更加准确的地物反射率信息。
4. 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有哪些?答案: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面向对象分类、机器学习分类等。
遥感期末试题及答案
遥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遥感是指通过无需直接接触物体,利用___识别、感测、测量地球表面及大气等对象的一种手段。
A. GPS技术B. 遥感卫星C. 电磁波辐射与相互作用D. 航空摄影答案:C2. 遥感分辨率是指___。
A. 遥感影像的大小B. 遥感影像的质量C. 遥感系统观测地物的能力D. 遥感定位精度答案:C3. 遥感应用领域中的热红外遥感在___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A. 农业监测B. 水资源调查C. 气象预测D. 矿产资源勘测答案:A4. 遥感影像解译中,利用不同波段反射率的差异来判断地物类型的方法称为___。
A. 海岸线解译B. 植被指数法C. 影像地学特征解译D. 多时相遥感解译答案:C5. 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包括___。
A. 大气污染监测B. 土壤侵蚀状况评估C. 水质监测D. 森林覆盖变化监测答案:A、B、C、D二、简答题1. 请解释遥感中的分辨率指标。
答案:分辨率指标是遥感影像中能够分辨出的最小地物大小,也可以理解为遥感系统观测地物的能力。
分辨率分为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两种,空间分辨率是指一个遥感系统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所能区分的地物最小尺寸;光谱分辨率是指遥感系统在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观测中所能区分的不同波段的能力。
2. 请列举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有以下应用:- 农田面积统计与变化监测:通过遥感影像可以对农田的面积进行统计,并监测农田面积的变化情况。
- 农作物生长监测:通过遥感影像可以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包括生长阶段、病虫害情况等。
- 土壤水分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情况,为农田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 农作物遥感遥感图像分类:利用遥感影像中的光谱信息可以对农田进行分类,识别不同的农作物类型。
- 土壤养分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土壤的养分含量,为合理施肥提供指导。
三、论述题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对环境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估。
遥感试题及答案
遥感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用于获取地表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
A. 声音B. 电磁波C. 红外线D. 无线电波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传感器的类型?()A. 光学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微波传感器D. 超声波传感器答案:D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通常指的是()。
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辐射分辨率D. 时间分辨率答案:A4. 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主要用于解决()。
A. 大气影响B. 地形影响C. 传感器误差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数据的常用处理方法?()A. 辐射校正B. 几何校正C. 增强处理D. 信号放大答案:D6. 多时相遥感数据可以用于()。
A.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B. 植被生长监测C. 灾害评估D. 以上都是答案:D7. 以下哪种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海洋监测?()A. 光学遥感B. 红外遥感C. 微波遥感D. 激光遥感答案:C8.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主要应用不包括()。
A. 土地覆盖分类B. 交通流量分析C. 城市规划设计D. 环境影响评估答案:C9. 以下哪种遥感平台不属于航空遥感平台?()A. 无人机B. 高空气球C. 卫星D. 飞机答案:C10.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包括()。
A. 作物种植面积估算B. 病虫害监测C. 土壤肥力评估D. 天气预报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哪些领域?()A. 环境监测B. 军事侦察C. 城市规划D. 交通管理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图像的质量?()A. 大气条件B. 传感器性能C. 地形起伏D. 云层覆盖答案:ABCD3. 遥感数据的光谱分辨率指的是()。
A. 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小波长间隔B. 传感器能够检测的波长范围C. 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大波长间隔D. 传感器能够检测的光谱带的数量答案:ABD4. 以下哪些是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方法?()A. 直方图均衡化B. 对比度拉伸C. 空间滤波D. 波段合成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方法?()A. 仿射变换B. 多项式变换C. 正射校正D. 透视校正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的静态信息。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遥感技术是利用下列哪种辐射进行信息获取的?A. 红外线B. 可见光C. 微波D. 紫外线答案:C. 微波2.以下哪个是遥感数据处理的常见步骤?A. 数据获取B. 数据解读C. 数据分析D. 数据传输答案:A. 数据获取3.遥感图像分类是将图像中的像素点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哪些?A. 监督分类B. 无监督分类C. 集成分类D. 像素分类答案:A. 监督分类和B. 无监督分类4.以下哪个是遥感影像的常见像元分辨率单位?A. 米B. 厘米C. 分米D. 千米答案:A. 米5.遥感技术可应用于以下哪个领域?A. 地质勘探B. 气象预报C. 灾害监测D. 农作物种植答案:A. 地质勘探、B. 气象预报、C. 灾害监测和D. 农作物种植二、判断题1.遥感图像处理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地表温度信息。
答案:正确2.遥感技术只能应用于地球科学领域。
答案:错误3.遥感影像分辨率越高,图像中的细节越清晰。
答案:正确4.遥感技术不能提供地表水质监测相关信息。
答案:错误5.遥感图像分类是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标记上类别信息。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简述遥感技术的应用。
答: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监测、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
通过获取遥感数据,可以远程感知地表特征和信息,如地质勘探、农作物生长状态监测、环境污染检测等。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的数据覆盖,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请解释遥感图像分类的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方法。
答:遥感图像分类是将图像中的像素点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常用的分类方法有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是利用训练样本进行分类,通过事先获取一些代表不同类别的样本数据,根据遥感图像的不同特征,建立分类模型进行分类。
监督分类需要在图像中手动选择训练样本,然后利用分类算法进行分类。
无监督分类是根据图像中的像素点相似性进行分类,不需要事先准备训练样本。
无监督分类算法通常通过聚类分析来将图像分成若干类,然后再对每一类进行分类。
遥感考试试题库
遥感考试试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军事侦察D. 个人娱乐2. 以下哪个波段属于红外遥感的范畴?A. 可见光波段B. 近红外波段C. 微波波段D. 紫外波段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通常指的是什么?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辐射分辨率D. 时间分辨率4. 以下哪种传感器类型不是被动遥感传感器?A. 辐射计B. 扫描仪C. 雷达D. 光谱仪5.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通常包括哪些步骤?A. 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B. 辐射校正、光谱校正、几何校正C. 大气校正、光谱校正、时间校正D. 几何校正、时间校正、辐射校正6. 多光谱遥感与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传感器的重量B. 光谱波段的数量C. 传感器的分辨率D. 传感器的制造成本7. 以下哪个术语与遥感图像的分类无关?A. 监督分类B. 非监督分类C. 半监督分类D. 多级分类8. 遥感数据的时间分辨率是指什么?A. 传感器获取数据的时间间隔B. 遥感图像的更新频率C. 遥感数据的存储周期D. 遥感数据的采集时间9. 以下哪个不是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方法?A. 仿射变换B. 投影变换C. 线性变换D. 非线性变换10.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监测大气污染B. 监测水体污染C. 监测土壤侵蚀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不同的空间尺度。
12. 遥感数据的光谱分辨率决定了数据能够区分的______。
13.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通常需要使用______作为参考。
14.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可以提供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信息。
15. 遥感数据的辐射校正的目的是消除______对数据的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遥感期末考试试题
遥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遥感技术通常用于以下哪个领域?
A. 医学成像
B. 气象预测
C. 地质勘探
D. 通信技术
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数据的类型?
A. 光学影像
B. 雷达影像
C. 声纳数据
D. 红外影像
3. 遥感卫星的轨道类型通常包括哪些?
A. 极地轨道
B. 太阳同步轨道
C. 地球静止轨道
D. 所有选项都是
4. 多光谱遥感与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 分辨率
B. 光谱范围
C. 成像速度
D. 成本
5. 以下哪个是遥感数据的后处理技术?
A. 辐射校正
B. 光谱分析
C. 空间分辨率增强
D. 所有选项都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描述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过程及其目的。
3. 解释什么是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并说明其重要性。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假设你有一个遥感影像,其空间分辨率为10米,覆盖面积为100
平方公里。
计算该影像的像素总数。
2. 给定一个遥感影像的反射率值,如何计算其对应的地表温度?请列
出计算公式和所需的参数。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某地区发生森林火灾,遥感卫星捕捉到了火灾区域的热红外影像。
请
分析影像数据,确定火灾的大致位置、范围,并提出相应的灾害评估
方法。
五、论述题(20分)
论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综合分析。
遥感试题及答案
遥感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通常所说的“遥感”是指:A. 通过遥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B. 通过卫星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C. 通过飞机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D. 通过无人机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答案:A2. 下列哪个不是遥感传感器的类型?A. 光学传感器B. 微波传感器C. 红外传感器D. 声纳传感器答案:D3.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主要分为几种?A. 2种B. 3种C. 4种D. 5种答案:B4. 遥感图像处理中,图像增强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图像的对比度B. 增加图像的像素数量C. 改变图像的颜色D. 减少图像的噪声答案:A5.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作物种植面积监测B. 森林火灾预警C.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 城市规划设计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哪些领域?A. 环境监测B. 军事侦察C. 城市规划D. 气象预报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图像的质量?A. 传感器的分辨率B. 传感器的波段选择C. 云层的遮挡D. 地形的影响答案:ABCD3. 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包括以下哪些步骤?A. 辐射校正B. 投影转换C. 配准D. 去畸变答案: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只能用于获取地球表面信息。
()答案:错误2.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越高,获取的信息就越详细。
()答案:正确3.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仅限于矿产资源的探测。
()答案:错误4.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和大气校正。
()答案:正确5. 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球表面的变化。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要说明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环境监测、污染源追踪、生态评估、灾害预警等方面。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监测森林覆盖变化、水体污染状况、土地利用变化等,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遥感)是目前全球臭氧监测的唯一手段●大气环境遥感应用(臭氧监测)、(气溶胶及微量气体的反演)、(酸沉降监测)、(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沙尘暴)●水环境遥感应用:水环境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域变化)、(水体沼泽化)、(富营养化)、(泥沙污染)、(废水污染)、(热污染)等●遥感数据观测的基础是(电磁(EM)能量)●一个物体辐射的能量取决于该物体的(热力学温度)、(辐射系数)和(波长)●黑体的能量取决于(温度)●按电磁波辐射来源不同分为(主动式传感器)、(被动式传感器)●按传感器的成像原理和所获取图像的性质不同,可将遥感传感器分为(摄影机)(扫描仪)和(雷达)三种。
摄影机按所获取图像的特征又可细分为(框幅式)、(缝隙式)、(全景式)三种。
●光机扫描的探测原件(光学镜头),固体自扫描成像的探测原件(CCD)●遥感影像的特征包括(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两个方面。
●遥感图像的人工解译要素包括(色调和颜色)(阴影)(大小)(形状)(纹理)(图案)(位置)(组合)●遥感尺度指的是(测量尺度(或空间分辨率))●遥感中常见的摄像机有(单镜头画幅式摄像机)(缝隙式摄像机)(全景式摄像机)(多光谱摄像机)(数码摄像机)●多光谱摄影机有三种类型:(多相机组合型)(多镜头组合型)(光束分离型)●环境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可以归为两大类:基于地面的采集方法和基于遥感的采集方法。
●遥感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工作平台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遥感数据观测的基础是电磁能量。
在遥感观测系统中,很多传感器是用来测量反射的太阳光,也有些传感器探测地球本身发射的电磁波能量。
●水体最主要的光谱特征是低反射高透射。
●BSQ格式的遥感CCT包含磁带目录文件、图像属性文件、图像数据文件、尾部文件四种文件类型。
●针对遥感图像的增强,提出了不同的遥感图像增强方法,其中包括辐射增强、空间增强、光谱增强。
●现已研究发展的植被指数类型有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
(任举三种)●遥感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遥感的工作波段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0.38µm 到0.76µm 。
●确定校正后遥感图像上亮度值的三种方法最近邻法、双线性内插法、三次卷积内插法。
●大气散射的三种类型分别是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在近红外的遥感影像上,清澈的水体呈黑色。
●当大气影响主要以程辐射为主时,可选用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和回归分析法两种校正方法。
二名词解释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性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被动遥感:就是传感器被动收集来自地面目标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反射的电磁波;主动遥感:是由探测器主动向地面目标发射一定能量的电磁波然后再由传感器收集返回的电磁波信号。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并且又全部辐射出来,则这个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以递增或递减的次序排列,就构成了电磁波谱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加色法:以红、绿、蓝三原色中的两种以上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产生其他色彩的方法称为加色法。
减色法:从白光中间去掉其中一种或两种原色而产生色彩的方法称为减色法。
成像光谱技术即能成像又能获取目标光谱曲线的“谱像合一”的技术,称为成像光谱技术。
瞬时视场角:扫描镜在某一时刻对空间所张开的角度空间分辨率:瞬时视场角所对应的距离传感器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传感器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 结合人造地球卫星和无线电技术应用于导航和定位系统,能够提供使用者精确定位(xyz)速度及时间信息遥感图像专题分类遥感图像的专题分类是指根据遥感图像中环境要素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等,对遥感图像中的环境要素目标进行识别的过程。
人工解译:人工解译是指根据人的经验和知识,分析图像解译的基本要素,建立具体的解译标志来识别图像中目标的过程。
计算机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又称聚类分类,是通过在多光谱图像中搜寻、定义其自然相似光谱聚集群来对图像进行分类的过程。
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利用符号知识来模拟人类专家行为的计算机程序。
植被指数:选用多光谱遥感数据经分析运算,产生某些对植被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指示意义的数值。
全球定位系统:结合人造地球卫星和无线电技术,应用与导航和定位的系统,能够提供使用者精确定位、速度及时间信息。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是着眼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尽可能不丢失信息地用几个综合性指标汇集多个变量地测量值而进行描述地方法。
三综合题1遥感技术的特征宏观性:大面积同步观测;多波段性:工作波段长,并具有全天候工作的特点;时效性:具有瞬时成像的功能,并且可以动态的掌握信息;综合性:遥感解译需要地面观测的配合;局限性:遥感技术本身只能获取地表信息;经济性:遥感是一种有成本效益的空间信息采集方式。
2植物遥感监测主要方面1植物的反射特征2植物的生物总量研究3植物的破坏情况监测4外界环境污染3电磁波的定义及其特征电磁波是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动在空间上以光速C传播,光速C是常数电磁波的一个对遥感很重要的特征量是波长,它定义为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它的单位是m或mm、um等。
另一个重要的特征量是频率v,是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点的波的周期数,它的单位是Hz4遥感监测的量为什么波长较长的能量难以测定?Q=hv=hc/ ,波长与Q成反比,波长越长,Q越小,所以波长的能量难以测定。
5温度对黑体辐射的影响温度越高,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向波长短的方向移动温度越高,所有波长的辐射通量越大温度越高,单波辐射度越大6物体的颜色随温度变化的特点(设最大辐射应该在可见光段)如果辐射最大值落在可见光波段,物体的颜色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波长逐渐变短,颜色由红外到红色再逐渐变蓝变紫7影响物体辐射的因素?一个物体辐射的能量取决于该物体的热力学温度和辐射系数,并且是波长的函数。
8遥感技术所用到的电磁波段,各波段的特点微波1mm~1m、红外波长0.76~1000um、可见光0.38~0.76um、紫外线~0.38um可见光虽然只占一个十分狭窄的区间,但由于人的眼睛对其有十分敏锐的分辨率,所以才能使人们感到绚丽多彩的自然世界。
因此,可见光也就成为我们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
填空:在遥感技术中,是以(光学摄影方式)和(扫描方式接受)和记录地物对可见光的反射特征信息的微波辐射和红外辐射的特征相似,都属于热辐射性质,它能提供给我们有关地面物体发射的热辐射信息,并能测量物体的亮度温度,与红外相比,它不仅穿透雾、霾的能力强,而且也能穿透云雨和降雪。
其主要优点易于聚成较窄、波束角达1度左右的发射波束;因其近似直线传播,所以不受高空(100~400km)电离层反射的影响;地面被测物体对微波散射性能好;很少受自然界中其他电磁波的干扰。
9太阳辐射分布曲线太阳光谱相当于6000K黑体辐射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经过大气层时有很大衰减,但衰减程度不同衰减的原因:由于大气中的水、氧气、臭氧、二氧化碳等分子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加之大气的散射,使太阳辐射产生很大衰减,衰减最大的区间便是大气分子吸收的最强波段10大气散射的三种类型,各自定义、特点、影响物质及发生条件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由难过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当太阳垂直穿过大气层时主要受氮、二氧化碳、臭氧、氧分子和极细小的颗粒等引起。
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这种散射是指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微粒,如烟、尘埃、小水滴及气溶胶等引起。
米氏散射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在潮湿天气米氏散射影响较大。
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称为无选择性散射。
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也就是说,在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都相同。
11天空蓝色的原因?呈现橘红色的原因?云层呈白色的原因?天空呈蓝色的原因:瑞利散射对可见光的影响很大,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就是因为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
朝霞和夕阳时天空呈橘红色的原因: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向地面,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的时候要厚得多。
在长距离里的传播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其次,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
加上剩的极少量绿光,最后合成呈橘红色,所以朝霞和夕阳都偏橘红色云层呈白色的原因: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称为无选择性散射,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云、雾粒子直径虽然与红外线波长接近,但相比可见光波段,云雾中水滴的粒子直径就比波长大的很多,因而对可见光中各个波长的光散射强度都相同,所以人们看到云雾呈白色,并且无论从云下还是乘飞机从云层上面看,都是白色。
12解释晴朗无云的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
(5分)答: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这种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等极细小的颗粒引起。
(1分)在晴朗无云的白天,大气中含有大量的上述细小粒子,因此,散射以瑞利散射为主,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2分)在可见光中,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
(2分)13用散射类型来解释微波为什么有穿云透雾的能力?对于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则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可能有最小的散射,最大透射,因而被称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低反射高投射是水体最主要的光谱特征,水体反射率在各个波段都比较低,水体的反射主要在可见光和近红外部分,1200nm以后所有的能量均被吸收。
14摄影机的分类及成像原理单镜头画幅式摄影机成像原理:这类相机的成像原理与普通照相机相同,在空间摄站上摄影的瞬间,地面上视场范围内目标的辐射信息一次性地通过镜头中心后在焦平面上成像缝隙式摄像机成像原理:摄影瞬间所获取的影像是与航向垂直且与缝隙等宽的一条地面影像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