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复习题汇编

合集下载

遥感复习题库

遥感复习题库

遥感复习题库遥感复习题库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感知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遥感技术,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下面是一些遥感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主要利用的是哪种电磁波?a) 可见光b) 红外线c) 微波d) X射线2.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是指什么?a) 图像中物体的大小b) 图像中物体的数量c) 图像中物体的形状d) 图像中物体的颜色3. 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哪些自然灾害?a) 地震b) 暴雨c) 沙尘暴d) 龙卷风4. 遥感图像的分类是指什么?a) 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b) 对图像进行地物分类c) 对图像进行色彩增强d) 对图像进行尺度变换5.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土壤湿度监测b) 农作物生长监测c) 病虫害预警d) 全部都是二、判断题1.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越高,图像中物体的细节越清晰。

(√/×)2. 遥感技术只能用于地球表面的观测,无法应用于其他行星。

(√/×)3. 遥感图像的颜色是由图像传感器决定的,与真实物体的颜色无关。

(√/×)4.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用来监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情况。

(√/×)5.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植被指数来评估植被的健康状况。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 什么是遥感图像的增强?请举例说明。

3. 遥感图像的分类有哪些方法?请简要描述其中一种方法。

4. 遥感技术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5. 请简要介绍一下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四、应用题1. 请利用遥感图像判断下面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2. 请利用遥感图像评估下面的植被健康状况:(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通过以上的复习题,我们可以回顾和巩固遥感技术的相关知识。

遥感复习题

遥感复习题

名词解释1、太阳常数2、大气窗口3、反射波谱4、像点位移5、辐射校正6、对比度变换7、三原色8、比值运算9、遥感图像解译10、本影二、填空题1、请结合植被的反射波谱曲线(下图)填空植被的反射波谱曲线规律性明显而独特,主要分三段:可见光波段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置在处,两侧和则有连个吸收带。

这一特征是由于叶绿素的影响,叶绿素对和吸收作用强,而对反射作用强。

在近红外波段有一反射的“陡坡”,至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

这是由于植被叶细胞结构的影响,除了吸收和投射的部分,形成的高反射率。

2、真彩色合成的波段组合是、、。

假彩色合成的标准波段组合是、、。

3、美国Landsat卫星除了6波段外的其他多光谱波段分辨率是米。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56分)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2、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哪些?3、简述计算机对遥感数字图像进行解译的难度。

4、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5、计算机分类方法有哪些?6、简述重采样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7、遥感扫描影像特征和主要的解译方法是什么?8、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B名词解释1、遥感2、散射3、反射率4、几何校正5、分段线性变换6、颜色对比7、密度分割8、假彩色合成9、互补色10、落影填空题1、请结合植被的反射波谱曲线(下图)填空植被的反射波谱曲线规律性明显而独特,主要分三段:可见光波段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置在处,两侧和则有连个吸收带。

这一特征是由于叶绿素的影响,叶绿素对和吸收作用强,而对反射作用强。

在近红外波段有一反射的“陡坡”,至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

这是由于植被叶细胞结构的影响,除了吸收和投射的部分,形成的高反射率。

在中红外波段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以、和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形成低谷。

2、法国SPOT卫星的全色波段分辨率是米,多光谱波段分辨率米。

3、Quickbird卫星全色波段分辨率是米,IKONOS卫星全色波段分辨率是米。

基础遥感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doc

基础遥感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doc

《基础遥感》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遥感、遥感技术系统2、电磁波谱、地物波谱3、地球辐射、大气窗口4、遥感、遥感技术系统5、电磁波谱、地物波谱6、地球辐射、大气窗口二、填空1、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

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

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是()、()、();当大气中的气体分子质点的粒径d << A.(电磁波波长)时,一般认为(d〈1/10),为()散射,散射率是波长的()次方倍,天空为();大气中的气溶胶质点直径和电磁波波长差不多时(de"),为()散射,散射率是波长的()次方倍,天空为();当质点直径大于电磁波波长时(d >入),为()散射,散射率等于()o2、常用的大气窗口有()、()、()、()、()等。

3、影响像点位移的因素:()、()、()。

4、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

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

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是()、()、();当大气中的气体分子质点的粒径d << A.(电磁波波长)时,一般认为(d〈1/10),为()散射,散射率是波长的()次方倍,天空为();大气中的气溶胶质点直径和电磁波波长差不多时(de"),为()散射,散射率是波长的()次方倍,天空为();当质点直径大于电磁波波长时(d >入),为()散射, 散射率等于()。

5、常用的大气窗口有()、()、()、()、()等。

6、影响像点位移的因素:()、()、()。

三、简答题1、分别从遥感平台、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和工作方式三方面简介遥感分类2、遥感数字影像的主要特征指标有哪五项?分别简述之3、分别从遥感平台、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和工作方式三方面简介遥感分类4、遥感数字影像的主要特征指标有哪五项?分别简述之四、简述题1请简述植被的反射波谱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遥感概论复习题答案

遥感概论复习题答案

遥感概论复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 遥感技术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A. 直接接触B. 间接测量C. 人工观察D. 遥感卫星答案:D2. 遥感技术中,SAR代表什么?A. 同步辐射B. 卫星遥感C. 合成孔径雷达D. 空间分析答案:C3. 以下哪个波段属于短波红外区域?A. 0.4-0.7微米B. 0.7-1.1微米C. 1.1-3.0微米D. 3.0-5.0微米答案:B4.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包括哪些类型?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时间分辨率D. 所有以上答案:D5.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的目的是:A. 提高图像的对比度B. 纠正图像的几何误差C. 增强图像的颜色D. 减少图像的噪声答案:B二、多选题1.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哪些领域?A. 土地利用规划B. 环境监测C. 军事侦察D. 农业作物评估答案:A, B, C, D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步骤?A. 辐射校正B. 大气校正C. 几何校正D. 光谱分离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遥感技术只能用于白天获取数据。

(错误)2. 遥感技术可以穿透云层获取地表信息。

(正确)3. 所有遥感传感器都具有相同的空间分辨率。

(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遥感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技术是通过遥感传感器在飞机或卫星等平台上,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散射特性,获取地球表面或大气中目标物的图像和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可以用于各种应用领域。

2. 描述遥感数据的三种主要分辨率类型及其意义。

空间分辨率:指图像上单个像素所代表的地面面积大小,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能够区分不同波长电磁波的能力,分辨率越高,能够获取的光谱信息越丰富。

时间分辨率:指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获取数据的能力,时间分辨率越高,能够更频繁地监测同一地区。

五、论述题1. 论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遥感导论》复习题汇总

《现代遥感导论》复习题汇总

《遥感概论》第1章绪论阶段测试题1. 什么是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 什么是遥感数据?遥感数据有那些类型?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一部分与地面发生作用后反射,再次经过大气层,到达传感器。

传感器将这部分能量记录下来,传回地面,即为遥感数据.按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数据。

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数据等。

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数据。

3. 遥感数据有哪些优势?空间特性视域范围大,具有宏观特性光谱特性:探测的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扩大了地物特性的研究范围。

时相特性:周期成像,有利于进行动态研究和环境监测。

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4. 简述遥感数据的应用林业: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农业:作物估产、作物长势及病虫害预报。

水文与海洋:水资源调查、水资源动态研究、冰雪监控、海洋渔业。

国土资源: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和政府决策。

气象:天气预报、气候预报、全球气候演变研究。

环境监测:水污染、海洋油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垃圾等及其预报。

测绘:航空摄影测量测绘地形图、编制各种类型的专题地图和影像地图。

城市:城市综合调查、规划及发展。

考古:遗址调查、预报。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更新数据。

《遥感概论》第2章遥感电磁辐射基础测试题1. 什么是电磁波谱?什么是可见光?什么是近红外?什么是热红外?电磁波谱:按电磁波波长的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电磁波谱。

依次为: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μm,人眼对可见光有敏锐的感觉,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波段。

热红外:中红外,远红外,超远红外中红外:3.0~6.0µm,地面常温下的辐射波长,有热感。

遥感复习题(答案)..

遥感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1、遥感的概念(狭义);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是指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2、遥感系统的组成;信息源: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

信息获取:传感器接收到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

胶片是由人或回收舱送至地面回收,而数字磁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卫星上的微波天线传输给地面的卫星接收站。

信息纪录与传输: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记录在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如高密度磁带HDDT或光盘等),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可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或转换成模拟信号(记录在胶片上),才能被用户使用。

信息处理:地面站或用户还可根据需要进行精校正处理和专题信息处理、分类等。

信息应用:遥感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应用。

这项工作由各专业人员按不同的应用目的进行。

3、遥感的分类(按平台、波段、工作方式);(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于航空器上,主要是飞机、气球等;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于环地球的航天器上,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火箭等;航宇遥感:传感器设置于星际飞船上,指对地月系统外的目标的探测。

(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一0.38μm之间;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一0.76μm之间;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一1000μm之间;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一1m之间;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遥感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以下哪种波长的电磁波来获取地表信息?A. 无线电波B. 可见光C. 红外线D. 微波答案:B, C, D2. 下列哪项不是遥感数据的主要类型?A. 光学影像B. 雷达影像C. 声纳影像D. 红外影像答案:C3. 遥感技术在以下哪个领域中不常用?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军事侦察D. 天气预报答案:D二、填空题1.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_________来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答案:遥感传感器2.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可以分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_________。

答案:时间分辨率3. 多光谱遥感与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

答案:光谱分辨率的不同三、简答题1. 简述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答案: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农业监测、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勘探、灾害评估、军事侦察等。

2. 描述遥感数据的三种主要分辨率,并简要说明它们的重要性。

答案: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数据中单个像素所代表的地表面积大小,它影响着图像的清晰度;光谱分辨率是指遥感数据中可分辨的光谱波段的数量和宽度,它影响着数据对特定物质的识别能力;时间分辨率是指遥感数据获取的频率,它影响着对地表动态变化的监测能力。

四、论述题1. 论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获取地表的光谱信息,可以监测植被覆盖变化、水体污染、土地利用变化等环境问题。

例如,利用多光谱或高光谱遥感数据,可以识别不同植被类型,评估植被健康状况,从而对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监测。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森林火灾等,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信息。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地区发生森林火灾,遥感技术如何帮助评估火灾影响范围和程度?答案: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火灾发生地区的热红外影像来评估火灾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热红外遥感数据能够捕捉到地表温度的异常升高,从而识别出火灾区域。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通信B. 导航C. 监测D. 定位答案:C2. 以下哪个波段属于遥感的红外波段?A. 0.4-0.7微米B. 0.7-1.0微米C. 1.0-3.0微米D. 3.0-30微米答案:D3.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时间分辨率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4.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领域。

答案:农业监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5.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______、大气校正等步骤。

答案:几何校正三、简答题6.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监测植被覆盖变化,评估森林火灾损害,监测水体污染,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等。

四、计算题7. 若某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10米,求该影像上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地表面积。

答案: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地表面积为100平方米(10米×10米)。

五、论述题8. 论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预警、灌溉管理、产量预估等。

其重要性体现在能够提供大范围、高效率、实时的农业信息,帮助农业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六、案例分析题9. 某地区发生洪水灾害,请分析遥感技术如何帮助评估灾害影响。

答案: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洪水前后的影像数据,分析洪水覆盖范围、水体变化情况,评估农田、基础设施等的损害程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时相的影像数据,监测洪水消退过程和灾后恢复情况,为灾害救援和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概论复习题
一、遥感名词解释:
1.遥感2.电磁波谱3、电磁波4、微波5、米氏散射6.瑞利散射7.漫反射8.光谱
反射率9.二向性反射因子(BDRF)10.大气窗口11.地物光谱特性12.地物反射波谱曲
线13、发射率14.亮度温度15.辐射亮度16.太阳常数17电磁辐射18.太阳辐射19、
黑体20黑体辐射21选择性辐射体22.图像空间分辨率23.光谱分辨率24.
辐射分辨率25.空间分辨率26.时间分辨率27.遥感平台28、卫星轨道参数29.静止
轨道卫星30.地球同步卫星31.近极轨卫星32、传感器33.被动式传感器34.成像光
谱仪35.热红外遥感36.微波遥感37.雷达38.真实孔径雷达39.合成孔径雷达
40.中心投影41.瞬时视场角42.真彩色合成43.标准假彩色合成44、图像反差
增强(反差拉伸)45、滤波增强处理46、直方图均衡化47、数字图像直方图48、
假彩色等密度分割49.边缘检测50.纹理特征51.大气校正52、辐射校正
53.辐射传输方程54.NDVI55.植被指数56.数字影像57.遥感影像地图58.立体
观察59、直接解译标志60.间接解译标志62.色调63.非监督分类64、监督分类
65、高光谱遥感66.BSQ67误差矩阵68.解译精度

二、判断
1.光机扫描用机械转动光学扫描部件来完成单元或多元列阵探测器目标的二维扫描。
2.热红外遥感不能在夜晚进行。
3.辐射纠正是消除辐射量失真的处理过程,大气纠正是消除大气影响的处理过程。
4.观察像对时,观察者的眼基线应当与像对上相同地物点的连线保持垂直。
5.专题制图仪TM是NOAA气象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
6.可见光波段的波长范围是0.38-0.76cm(厘米)。
7.利用人工发射源,获取地物反射波的遥感方式叫做被动遥感。
8.中心投影中,像片上的像主点与像底点总是表示像片上不同的两个位置。
9.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0.3-3μm,最大值为0.47μm。
10.在军事遥感中,利用可见光波段可以识别绿色植物伪装。
11.空间分辨率是指一个影像上能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大小,常用的表现形式有:像元、
像解率和视场角。
12.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把原图像的直方图变换为各灰度值频率固定的直方图的变换。
13.水在蓝光波段反射率稍高,到近红外波段,水成了全吸收体。
14.SPOT是法国发射的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的高性能地球观测卫星。
15.在全息摄影中,除了记录电磁波的振幅信息,同时还记录位相。
16.微波辐射计是主动传感器,微波高度计是被动传感器。
17.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只能应用于气象领域。

三、简答题
1.试述植被、水、岩石、雪的反射光谱具有哪些特点?
2.试述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解译标志及目视解译的方法。
3.试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
4.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框架,说明它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
5.试述可见光、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物理基础及其数据的主要用途。
6.遥感技术具有哪些特点?
7.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8、简述微波遥感机理
9、什么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简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具体应用。
10.常用的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他们的应用。
11、目前遥感技术常用哪些电磁波的波段?请说明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及主要特性。
12、什么叫发射率?按发射率与波长的关系可将地物分成哪几种类型?
13、以陆地卫星TM图像的波段为例,说明怎样进行真彩色合成和假彩色合成?假彩色合成
图像有什么特殊用途?
14、影响植被在遥感图像上的光谱特征和主要因素有哪些?从绿色植被的典型反射光谱曲
线上可看出哪些特点?
15、与常规地理研究手段相比,遥感技术有何优越性?
16、什么是数字图像直方图?它在遥感图像数字处理中有何用处?
17、什么是地物的反射光谱和反射光谱曲线?请画出绿色植被、干土和净水的典型反射光谱
曲线,并作简要说明。
18、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正?
19.请以多光谱扫描仪(MSS)资料为例,说明大气校正的原理和方法。
20、画出电磁波谱图,并对现代遥感技术常用光谱段的波长范围及其在遥感上的应用做出
简要说明。
21、什么是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这三种分辨率的改善对地
物遥感监测有何作用?
22、以美国陆地卫星TM图像的波段为例,分别说明遥感图像的真彩色合成与假彩色合成方
案。与真彩色合成图像相比,假彩色合成图像在地物识别上有何优越性?
23、当前遥感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技术相结合(即所谓“3S”技术)。请从技术上说明这种结合的意义。
24.简述遥感系统组成及其相互间关系
25.简述典型地物(植被.水体.土壤)的反射波谱特征
26.给出至少四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传感器并简述其技术特点.
27.描述遥感图像特征需要哪些参数.以LandsatTM图像为例,给出这些参数.
28.将模拟影像转换为数字图像需要经过哪些处理?如何在视觉上控制数字图像与原图像的
相似性?
29.至少给出四种典型的图像卷积运算模板(算子)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作用
30.两个以上多源或多波段遥感影像,经过空间配准后,可以构造多种图像间的模型,实现遥
感信息的增强或提取.至少给出两种这样的运算模型及其运算意义(在遥感图像处理中的意
义)
31.简述遥感图像计算机监督分类的基本过程。
32、什么遥感,简述用遥感探测地物的基本原理
33、从遥感探测地物的原理分析遥感信息的局限性
34、简述遥感探测地物信息的过程
35、简述利用遥感探测地物的优势
36、区分几个概念:辐射能量、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
37、简述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的内容及其对遥感的意义
38、什么是大气窗口,遥感是怎样利用大气窗口的
39、怎样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40、简述被动遥感的过程
41、被动遥感整个过程中,大气起什么作用,对地物判读有什么影响
42、简单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遥感卫星和遥感数据产品,如何评价遥感数据
43、加色法和减色法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44、遥感影像的几何畸变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进行纠正
45、一般通过哪些特征从遥感影像识别目标地物,用你熟悉的实际工作加以说明
46、以基于LandSatTM数据进行土地利用遥感制图为例,设计遥感制图的工作方案
47、遥感综合系列制图与常规的专题制图有什么不同,这种综合系列制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8、简述在植被遥感中的植被冠层被植物的BDRF影响的关键因素。
49、简述遥感图像增强中线性拉伸和直方图均衡化方法的区别。
50、简述K-T变换和图像结果反映了植被的那些信息。
51、在光学遥感中,大气在遥感中有那些作用。
52、微波遥感的遥感器类型和其特点。
53、某一黑体的温度是290K,请计算当黑体处于最大辐射强度时候的波长。
54、遥感数字图像定义及数学表示,举例说明。
55、地貌的判读标志。
56、中心投影与正射投影的区别。
57.什么叫遥感平台?按其高度不同可以分为那几种?各种遥感平台的作用是什么?
58.何谓航空像片的比例尺、平均比例尺?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9.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框图,说明它们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

四、论述题

1.遥感图像增强处理有哪些方法?写出其中一种方法的算法
2.结合自己的专业设计一个遥感应用的实例(包括遥感数据获取、处理及结果)
3.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有哪几类?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如何运用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地物空间位置来提高遥感图像分类精度?
5.近红外遥感机理与在植被监测中的应用。
6.近极地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卫星的特点及其在对地观测中的作用。
7.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判读标志)有哪些?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8.什么是计算机图像处理,它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来提高遥感图
像的解译效果?
9.1998年7——8月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江西鄱阳湖滨一带发生大面积淹没。利
用遥感技术进行洪涝灾情的实时或准实时监测及灾后损失评估显得十分重要。请说明怎样利
用遥感技术:1)、进行洪涝灾情的实时或准实时监测;2)、进行灾后损失评估。
(要求从技术路线、方法及所用遥感资料等方面做出说明)
10.根据LandsatTM和SPOT卫星HVR影像的光谱空间特征,分析将TM和SPOT影像复合的优
越性,并讨论复合处理的过程.
11.讨论如何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来编制1:1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要求说明遥感图像的选择.
数据处理或解译的方法,数据处理与制图过程.
12、如果要对一个城市的绿地进行遥感测图,请你叙述整个工作流程和其中的注意事项。
13、请你说明在全球或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遥感的潜力,遥感的局限性和对这些局限性有
何改进的方法或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