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有机化学)
2017-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专题1 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环境 汇编( 解析版)
专题一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环境(解析版)1.【2019 北京】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B.2022年冬奥会聚氨酯速滑服C.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覆银纳米线D.“玉兔二号”钛合金筛网轮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分(B选项为有机物,其他均为无机物),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区分。
同时穿插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的概念。
A.碳化硅(SiC)是由碳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且碳元素与硅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IVA族,故A符合题意;B.聚氨酯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C.碳包覆银纳米材料中银为金属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D.钛合金为含有金属钛元素的合金,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2.【2018 北京】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A. AB. BC. CD. D 【答案】B【解析】A.甲醇低温制氢气时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问题,不属于化学变化;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时与N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 N2和 H2O,放出大量的热,反应方程式为:因此属于化学变化;D.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其作为能源使用时发生化学变化。
3.【2017北京卷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答案】A【解析】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B、C、D中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故答案选A。
4.【2016北京卷】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答案】B【解析】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疾新药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答案选B。
有机化学课件--羧酸
根据羧基所连烃基分类
一元羧酸 二元羧酸
2019/1/18
有机化学课件
第一节
一、命名
羧酸的命名、物理性质
1.俗名
许多羧酸从自然界得到的,因此常根据其来源命 名 HCO2H 蚁酸 CH3(CH2)14CO2H 棕榈酸
CH3(CH2)10CO2H 月桂酸 CH3(CH2)16CO2H 硬脂酸
2019/1/18 有机化学课件
RH + CO2
较困难、产率低
O C ONa + NaOH
CH3
CaO
CH4 + Na2CO3
2019/1/18
有机化学课件
脱羧可以几种不同的方式进行 1) 通过碳负离子历程进行的脱羧
当羧基上连有-NO2 -CN -X -C6H5 等吸电子基时,脱羧通过碳负离子 历程进行。
O
Cl3C—C—OH
O C
RCNH2
PhCOOH + PhNH2
PhCONHPh (84%)
CH3CON(CH3)2
CH3COOH + (CH3)2NH
DCC/THF 0C
o
2019/1/18
有机化学课件
4 . 成酸酐
羧酸加热失水。脱水剂:醋酸酐或P2O5等。
O R R C C O OH OH
P2O5
O R R C C O + H2O O
2. 系统命名法
1)脂肪族羧酸:选含羧基的最长连续碳链为主链,从羧 基碳原子开始编号,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酸, 以此作为母体,然后在母体名称前面加上取代基的名称和 位置。 2)含碳环的羧酸:将碳环作为取代基命名。 A. 母体为芳烃(或脂环烃)名称+甲酸. B. 羧基与侧链相连:母体为脂肪酸
2017-2018年高二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鲁科版)习题:第2章第1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Word版含解析
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1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1.烷烃是烯烃R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则R可能的结构简试有()A.4种B.5种C.6种D.7种解析:用还原法考虑。
烷烃是烯烃加氢后的产物,即烷烃中可以减氢的相邻两个碳原子可能原来是烯烃双键的位置。
只要烷烃中C—C键两端都有氢原子就可以减氢。
题中—C2H5易被忽略,而且相同位置的不要重复计算。
答案:C2.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生成氯丙烷的反应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生成溴乙烷的反应C.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D.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解析:B项,反应为CH2===CH2+Br2―→CH2Br—CH2Br,加成反应;C 项,CH 2===CH 2+H —OH ――→催化剂CH 3CH 2OH ,加成反应;D 项,乙烯生成聚乙烯是加聚反应。
答案:A3.某学生将氯乙烷与NaOH 溶液共热几分钟后,冷却,滴入AgNO 3溶液,最终未得到白色沉淀,其主要原因是( )A .加热时间太短B .不应冷却后再加入AgNO 3溶液C .加AgNO 3溶液前未用稀HNO 3酸化D .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存在Cl -答案:C4.下列物质分别与NaOH 的醇溶液共热后,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的有机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解析: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在结构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带有氢原子。
A 项中的邻位碳原子上不带氢原子,C 项中无邻位碳原子,故A 、C 两项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 项消去后可得到两种烯烃:CH 2===CHCH 2CH 3和CH3CH===CHCH3;B项消去后只得到答案:B5.根据下面的有机物合成路线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A、B、C的结构简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各步反应类型: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高考(2017-2019)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原卷版)
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1.[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回答下列问题:(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B .0.25C .0.25~0.50D .0.50E .>0.50(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计算曲线a 的反应在30~90 min 内的平均速率v (a)=___________kPa·min −1。
467 ℃时2H p 和CO p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9 ℃时2H p 和CO p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高考 化学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1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知识点13物质结构与性质1、[2019全国Ⅱ]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 −Sm−As−F−O组成的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As与N同族。
预测As的氢化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其沸点比NH3的_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______轨道电子,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离子半径:F−__________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晶胞中Sm和As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
图中F−和O2−共同占据晶胞的上下底面位置,若两者的比例依次用x和1−x代表,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__,通过测定密度ρ和晶胞参数,可以计算该物质的x值,完成它们关系表达式:ρ=________g·cm−3。
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例如图1中原子1的坐标为(111),则原子2和3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22MgCu微小晶2、[2019全国Ⅰ]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2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A.[Ne]B.[Ne]C.[Ne]D.[Ne]H NCH CH NH)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2)乙二胺(22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二胺能与2+Mg 、2+Cu 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填“2Mg +”或“2Cu +”)。
2017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讲义(大一)
2017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讲义实验1 从果皮中提取果胶一、实验目的1、学习从从果皮中提取果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果胶的一般性质。
2、掌握提取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熟悉萃取、蒸馏、升华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存在于植物组织内,一般以原果胶、果胶酯酸和果胶酸3种形式存在于各种植物的果实、果皮以及根、茎、叶的组织之中。
果胶为白色、浅黄色到黄色的粉末,有非常好的特殊水果香味,无异味,无固定熔点和溶解度,不溶于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中。
粉末果胶溶于20倍水中形成粘稠状透明胶体,胶体的等电点pH值为3.5。
果胶的主要成分为多聚D—半乳糖醛酸,各醛酸单位间经a—1,4糖甙键联结,具体结构式如图1。
图1 果胶的结构式在植物体中,果胶一般以不溶于水的原果胶形式存在。
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原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为可溶性果胶,最后分解成不溶于水的果胶酸。
在生产果胶时,原料经酸、碱或果胶酶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形成可溶性果胶,然后在果胶液中加入乙醇或多价金属盐类,使果胶沉淀析出,经漂洗、干燥、精制而形成产品。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恒温水浴锅、真空干燥箱、布氏漏斗、抽滤瓶、玻棒、纱布、表面皿、精密pH 试纸、烧杯、电子天平、小刀、小剪刀、真空泵、。
药品:干柑桔皮、稀盐酸、95%乙醇(分析纯)等。
四、实验内容柑桔皮的预处理称取干柑桔皮20g,将其浸泡在温水中(60~70℃)约30min,使其充分吸水软化,并除掉可溶性糖、有机酸、苦味和色素等;把柑桔皮沥干浸入沸水5min进行灭酶,防止果胶分解;然后用小剪刀将柑皮剪成2~3mm的颗粒;再将剪碎后的柑桔皮置于流水中漂洗,进一步除去色素、苦味和糖分等,漂洗至沥液近无色为止,最后甩干。
酸提取根据果胶在稀酸下加热可以变成水溶性果胶的原理,把已处理好的柑桔皮放入水中,控制温度,用稀盐酸调整pH值进行提取,过滤得果胶提取液。
脱色将提取液装入250ml的烧杯中,加入脱色剂活性炭;适当加热并搅拌20min,然后过滤除掉脱色剂。
819有机化学参考书目
819有机化学参考书目1.有机化学 by 侯世达,刘冰,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这本教材是有机化学领域的经典之作,适用于大学本科生的课程教学。
书中详细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机构和反应类型等内容,逐步引导读者深入了解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
每个章节都配有大量例题和习题,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的内容。
2.现代有机合成方法 by W. Carruthers, ICI Publishers, 2004.这本书介绍了现代有机合成领域的重要方法和技术,内容涵盖了常用的有机合成反应和策略。
通过精选的实例和详细的机理说明,读者可以学习到如何设计和执行有机合成反应,从而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有机分子。
3.有机杂环化学 by J. A. Joule, K. Mills, John Wiley & Sons, 2010.这本书系统介绍了有机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
针对不同的杂环结构,作者详细解析了它们的特性和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合成路线图和实验室操作指导,有助于读者理解和应用这些杂环化合物。
4.有机光化学 by N. J. Turro, V. Ramamurthy, J. C. Scaiano, CRC Press, 2009.这本书旨在介绍有机光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它包含了光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电子能级理论以及光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等内容。
此外,作者还探索了有机光学材料、光化学传感器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有机光化学领域的机会。
5.有机化学机构 by J. Clayden, N. Greeves, S. Warren, P. Wother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这本教材以清晰而严谨的方式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原则和机构。
作者通过大量的机构式和例题,帮助读者理解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
书中还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操作指导,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实验中。
解读《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新老命名原则的比较及常见取代基的命名
收稿:2019-03-31;录用:2019-05-13;网络发表:2019-05-24 *通讯作者,Email: wanggw@; wqzhang@
No.9
doi:பைடு நூலகம்10.3866/PKU.DXHX201903031
117
作者的教学和化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困惑。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千变万化,这就决定了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发展趋势是系统化、规范
关于《2017》,兄弟院校的教师相继给出了阐释[4–6],但由于《2017》与 1980 年制订的《有机化 学命名原则》相比变化很大,内容更多,为使一线教学更加明确和统一,更为详尽的阐释势在必行, 因此作者计划分两次对《2017》进行详细的解读。本文对《2017》的原则与规定进行概括,主要整 理并汇总了本科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常见取代基的命名,在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对常见取代基的 命名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即将出版的《有机化学》(第 6 版)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也进行了修订[7]。
关键词:有机化合物;命名;取代基 中图分类号:G64;O6
Explanation of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2017”: . AlCSluobmRispgtiahttruisesnoRtneGsoerfroNvueopdms. enclature Rules and Nomenclature of Common
Abstra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2017” and “Nonmenclature of Organic Chemistry (1980)” issued by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are described.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numbering methods for naming substituent groups commonly used in organic chemistry for undergraduates are analyzed and explained; the proper systematic names are recommended to benefit classroom teaching and academic communication. Moreover, the principles such as systemization, standardization, simplification, uniformization, and “looking afterward” are proposed. Some recommendations are further presented: 1) numbering the carbon skeleton of the substituent without compulsory numbering rule always begins at the point of attachment; 2) only preserving a minority of trivial names (common names); 3) naming methanoyl (formyl)-analogue groups following the name of methanoyl.
化学高考真题有机
化学高考真题有机有机化学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考生们比较关注的部分。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典型的高考有机化学真题,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1. (2019年全国卷Ⅱ) 设有机化合物 A 的分子式为 C3H6O2,将其与NaOH 强碱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请写出化合物A 的结构式,并写出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根据分子式 C3H6O2,可以知道化合物 A 中有一个碳原子带有羰基,肯定是一个酮。
由于生成乙酸乙酯,A 可能是乙酮。
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OCH3 + CH3CH2OH -> CH3COOCH2CH3 + H2O2. (2018年浙江卷) 以下反应中,不能制备甲烷的试剂或试剂组合是()。
A. NaHCO3B. NaOH,Br2C. CH3Cl,AlCl3D. CH4,Cl2,FeCl3解析:制备甲烷需要 CH4,所以除了 D 之外的试剂或试剂组合都不能制备甲烷。
3. (2017年全国卷Ⅰ) 甲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B. 甲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乙醇C. 甲酸和溴水反应生成醛D. 甲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甲烷解析:甲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甲酸钠和水,而不是乙酸,所以选项 A 错误。
其他选项中,也都存在错误,正确答案应该是“甲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乙醇”。
在高考中,有机化学通常是考试的难点之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
通过练习真题,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反应规律和性质,为高考化学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希望考生们在备战高考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全国近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学基础第7节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合成学案(2021年整理)
(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学基础第7节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合成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学基础第7节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合成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学基础第7节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合成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7节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合成考试说明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会判断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3.能设计合成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命题规律本节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主要考查的是推断有机物结构式或结构简式;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的书写;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或数目判断;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另外聚合反应是有机合成高考题中的常考知识点。
通常考查反应类型的判断、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单体与聚合产物结构简式的相互推断等。
考点1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其结构特点(1)定义相对分子质量从104到106甚至更大的化合物,称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大部分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所以常被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
(2)有机高分子的组成①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
②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
③聚合度:高分子链中含有链节的数目.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两个基本反应(1)加聚反应小分子物质以加成反应形式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合成有机玻璃的方程式为:(2)缩聚反应单体分子间缩合脱去小分子(如H2O、HX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乙二酸与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3.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由缩聚物的结构简式推导其单体的方法②酰胺类高聚物中含有“”,它的单体有两种,在亚氨基上加氢,羰基碳原子上加羟基,即得高聚物的单体。
2017-2019三年全国一卷高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2017-2019三年高考全国Ⅰ卷化学试题2019全国Ⅰ卷化学2018全国Ⅰ卷化学2017全国Ⅰ卷化学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试题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垐?噲?H++Cl−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2017高考化学有机试题及解析
2017年有机化学高考真题1.(2017全国1卷))9. (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参考答案】D A.b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不止d和p两种,故A错误;B.d的二氯代物多于3种,故B错误;C.d、p不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故C 错误;D.正确。
故选D。
2.(2017年全国Ⅱ卷)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参考答案】C 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含包括硫、磷等元素。
3.(2017年全国Ⅱ卷)7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参考答案】A。
4.(2017年高考新课标3卷)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溶液鉴别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参考答案】AA.植物没氢化过程发生油脂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故A正确;B.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不同,造成它们的分子式不同,所以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该方法鉴别环己烷与苯,环己烷与苯都不与酸性KMnO4故C错误;D.溴苯与苯互溶,不能用水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故D错误;答案为A。
5.(2017年高考北京卷)11.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聚维酮通过氢键与HI3形成聚维酮碘,其结构表示如下:(图中虚线表示氢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聚维酮的单体是B.聚维酮分子由(m+n)个单体聚合而成C.聚维酮碘是一种水溶性物质D.聚维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参考答案】B6.(2017年天津卷)2.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
三年高考(2017-2019)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解析版)
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1.[2019新课标Ⅰ] 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 和Mg 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 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 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2)乙二胺(H 2NCH 2CH 2NH 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 、 。
乙二胺能与Mg 2+、Cu 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 ,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 (填“Mg 2+”或“Cu 2+”)。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
(4)图(a)是MgCu 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 。
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
可见,Cu 原子之间最短距离x = pm ,Mg 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 pm 。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则MgCu 2的密度是 g·cm −3(列出计算表达式)。
【答案】(1)A(2)sp 3 sp 3 乙二胺的两个N 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Cu 2+(3)Li 2O 、MgO 为离子晶体,P 4O 6、SO 2为分子晶体。
晶格能MgO>Li 2O 。
分子间力(分子量)P 4O 6>SO 2 (4330A 824+166410N a -⨯⨯⨯ 【解析】(1)A.[Ne]3s 1属于基态的Mg +,由于Mg 的第二电离能高于其第一电离能,故其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高; B. [Ne] 3s 2属于基态Mg 原子,其失去一个电子变为基态Mg +; C. [Ne] 3s 13p 1属于激发态Mg 原子,其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低于基态Mg 原子; D.[Ne] 3p 1属于激发态Mg +,其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低于基态Mg +,综上所述,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Ne]3s 1,答案选A ;(2)乙二胺中N 形成3个单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属于sp 3杂化;C 形成4个单键,不存在孤对电子,也是sp 3杂化;由于乙二胺的两个N 可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因此乙二胺能与Mg 2+、Cu 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由于铜离子的半径较大且含有的空轨道多于镁离子,因此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Cu 2+;(3)由于Li 2O 、MgO 为离子晶体,P 4O 6、SO 2为分子晶体。
有机化学 选择题——解析
式为 C14H28O2,根据原子守恒知,b 的分子式为 C9H10O2。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亲爱的学子:心中有梦才能看到远方,心中有路才能走得踏实。
6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有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
C.C5H9BrO2 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 NaHCO3 反应产生 CO2 的有 10 种 D.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都主要是以石油、煤、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
思考法 子被 Cl 取代所得一氯乙烷只有一种结构,那么五氯乙烷也只有一种。假设把五氯乙烷分子中的
Cl 看作 H,而 H 看成 Cl,其情况跟一氯乙烷完全相同,故五氯乙烷也有一种结构。同理二氯乙
烷和四氯乙烷均有 2 种,二氯苯和四氯苯均有 3 种
等效 分子中等效氢原子有如下情况:分子中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同一个碳原子上所
二元取代
III 2017
8 溴苯、环己烷 淀粉纤维素 的鉴别
2 016
乙烷、乙烯、
8
乙醇、乙酸
共面共线 共面共线 共面共线
陌生有机物 命名、性质 苯环、碳碳
双键
环烃
亲爱的学子:心中有梦才能看到远方,心中有路才能走得踏实。
1
例题.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在对抗 H1N1 病毒中发挥重大作用,其有效成分绿原酸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押课标卷理综第 8 题 有机化学基础(必考)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一、考题分析
第 8 题一般考查有机化学必修部分,主要考查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反应类型,主要包括甲烷、乙烯、苯、
乙醇、乙酸、葡萄糖、蔗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等。还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根据陌生有机物的结构判断
三年高考(2017-2019)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原卷版)
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1.[2019新课标Ⅰ]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填标号)。
A.B.C.D.(2)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
乙二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填“Mg2+”或“Cu2+”)。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23.8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4)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
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
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x=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MgCu2的密度是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2.[2019新课标Ⅱ]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Sm−As−F−O 组成的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As与N同族。
预测As的氢化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其沸点比NH3的_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______轨道电子,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离子半径:F−__________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如图1所示,晶胞中Sm和As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
图1 图2图中F−和O2−共同占据晶胞的上下底面位置,若两者的比例依次用x和1−x代表,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__,通过测定密度ρ和晶胞参数,可以计算该物质的x值,完成它们关系表达式:ρ=________g·cm−3。
新高考有机化学选择题分类总结(上)
Җ㊀湖北㊀樊会武1㊀汤㊀芹2㊀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机化学基础»不再是选学选考内容,而是所有参加化学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学生必须面对的知识.同时,由于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变为必考内容,这必然拓宽了命题者的视野和出题范围,也必然增加了考查的角度.在强调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和 核心素养 的新高考时代,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此类试题的解题方法,特结合近三年高考试题梳理成文,供大家参考.1㊀考查化学用语例1㊀(2020年7月浙江卷)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㊀㊀).A.乙烯的结构式:C HH CHHB .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 2H 4O 2C .2G甲基丁烷的键线式:D.甲基的电子式:HCH H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或有机结构片段的正确表示方法 化学用语,C 2H4O 2是甲酸甲酯的分子式,故选项B 说法错误.答案为B .例2㊀下列表示或说法不正确的是(㊀㊀).A.羟基的电子式:OH B .乙烯的结构简式:C H 2C H 2C .O HC H 3和C H 2O H C H 3互为同系物D.C H 3C O O C H 2C H 3和C H 3C H 2C H 2C O O H 互为同分异构体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 H 2 C H 2,选项B 说法错误.OHC H 3属于酚类,C H 2O H C H 3属于芳香醇,不是同系物.答案为B ㊁C .2㊀考查有机物的空间结构2.1㊀原子共线共面的考查例3㊀(2019年全国卷Ⅲ)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㊀㊀).A.甲苯㊀㊀B .乙烷C .丙炔㊀㊀D.1,3G丁二烯该题目考查4种不同类型有机物的空间结构知识.选项A ㊁B ㊁C 分子中均含有甲基,甲基上的氢原子不可能都与碳原子形成共平面结构,因此这3种化合物都不符合题目要求.而1,3G丁二烯为一种共轭二烯烃,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不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均可在同一平面上.答案为D.2.2㊀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的考查例4㊀(2019年海南卷)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㊀㊀).A.;B .C .C O O H;O D.HOO HO H选项B 中前一物质的分子式为C14H 20,后一物质的分子式为C 13H 22,故两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答案为B .例5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㊀㊀).A .C H 3 C H 2 C H C H 3C H 3的名称为3G甲基丁烷B .C H 3C H 2C H 2C H 2C H 3和C H 3 C H 2 C H C H 3C H 3互为同素异形体C .C H F C lC l 和C C l F HC l 为同一物质65D.C H 3C H 2O H 和C H 2 C H C H 2O HO H O H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物质C H 3 C H 2 C H C H 3C H 3为烷烃,最长碳链为4个碳原子所在碳链.根据最低系列原则,从离取代基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正确的名称为2G甲基丁烷,选项A 错误.C H 3C H 2C H 2C H 2C H 3和C H 3 C H 2 C H C H 3C H 3为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B 错误.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4个氢原子位置完全等效,故C H FC lC l 和C C l FHC l 为同一物质,选项C 正确.C H 3C H 2O H 和C H 2 C H C H 2O H O H O H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但官能团个数不同,结构也不只是相差了1个或几个C H 2,不能互为同系物,选项D 错误.答案为C .3㊀考查有机物的基础知识3.1㊀化学与社会例6㊀(2019年天津卷)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㊀㊀).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B .利用石油生产塑料㊁化纤等高分子材料C .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本题结合生活中常见现象中蕴含的化学知识,考查常见变化的分类.选项A ㊁B ㊁C 中均有新的物质生成,都涉及化学反应,而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是将盐从海水中分离出来,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不涉及化学反应.答案为D.3.2㊀古诗词中的有机化学例7㊀(2019年全国卷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㊀㊀).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 .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 .蜡炬成灰 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诗中的 丝 就是蚕丝,是由多种氨基酸用肽键聚合形成的蛋白质,是一种高品质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天然纤维).选项A ㊁B 均不符合题意.现代的石蜡是由石油加工得到的C 20~C 30烷烃混合物形成的白色或黄色固体,有多种用途,亦可用来制作蜡烛.而古代的蜡绝大多数是 蜂蜡 或 白蜡 . 蜂蜡 是由高级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或多元醇形成的酯;白蜡 又称中国蜡,是一种白蜡虫的分泌物,其主要成分为C 26~C28的饱和酸与C 26饱和醇形成的酯.无论是 蜂蜡 还是 白蜡 ,虽然相对分子质量都很大,但都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选项D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蜡炬成灰 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蜡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 燃烧,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以光能形成呈现,选项C 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3.3㊀有机物基本性质例8㊀(2020年天津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㊀㊀).A.淀粉和纤维素均可水解产生葡萄糖B .油脂的水解反应可用于生产甘油C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D.淀粉㊁纤维素和油脂均是天然高分子淀粉和纤维素均属于多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选项A 说法正确;油脂的水解产物之一是甘油,且易于分离,故可用于生产甘油,选项B 说法正确;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选项C 正确;油脂是天然有机小分子,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天然高分子,选项D 说法错误.答案为D.例9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㊀㊀).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高效㊁较洁净的燃料,且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②石油的分馏㊁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物理变化.③石油的裂化主要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轻质油.④厨余垃圾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质能.⑤用水煤气可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⑥火棉是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⑦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甲烷㊁汽油㊁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依次增加.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⑨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以鉴别蚕丝与棉花.⑩淀粉㊁纤维素㊁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75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但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故②错误;甲烷㊁汽油[主要成分之一为辛烷(C8H18)]和氢气的燃烧热不同㊁摩尔质量不同,故相同质量的3种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需要通过定量计算获得,经查表可知,25ħ,101k P a条件下,ΔH[H2(g)]=-285k J m o l-1,ΔH[C H4(g)]=-890 3k J m o l-1,ΔH[C8H8(l)]=-5518k J m o l-1,Q[H2(g)]>Q[C H4(g)]>Q[C8H8(l)],故⑦错误.答案为②⑦.例10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㊀㊀).A.石油裂解气可以使溴水褪色,也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乙醛C.正丙醇(C H3C H2C H2O H)和钠反应要比水和钠反应剧烈D.C H2 C H C H3+C l2高温ңC H2 C H C H2Cl+H C l属于取代反应石油裂解气中含有烯烃,故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之褪色,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之褪色,选项A说法正确.新制氢氧化铜可与乙醛在加热条件下发生菲林反应,产生红色沉淀,可以用来检验乙醛,选项B说法正确.正丙醇中羟基的活性较小,与金属钠反应的程度低于水与金属钠反应的剧烈程度,选项C说法错误.丙烯甲基上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是饱和碳原子的特征反应,故选项D说法正确.答案为C.例11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㊀㊀).A.分馏石油可以得到植物油㊁柴油㊁润滑油B.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葡萄糖水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C.乙酸㊁汽油㊁纤维素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在大豆蛋白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蛋白质会发生变性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石油分馏不会得到植物油,选项A说法错误;葡萄糖是单糖,不会水解,在酒化酶的作用下会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选项B说法错误.汽油的主要成分是多种烃,烃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选项C说法错误.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选项D正确.答案为D.例12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㊀㊀).A.正丁烷的沸点比异丁烷的高,乙醇的沸点比二甲醚的高B.甲烷㊁苯㊁葡萄糖均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羊毛㊁蚕丝㊁塑料㊁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天然植物油没有恒定的熔沸点,常温下难溶于水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弱㊁熔沸点越低,故正丁烷的沸点比异丁烷的高;乙醇由于形成了分子间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强于二甲醚,故沸点高于二甲醚,选项A说法正确.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含有醛基,能够被溴水㊁高锰酸钾等氧化,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项B说法错误.羊毛㊁蚕丝㊁塑料㊁合成橡胶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材料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其中羊毛㊁蚕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塑料㊁合成橡胶属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选项C说法正确.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为不溶于水的液体,是混合物,没有恒定的熔沸点,选项D说法正确.答案为B.例13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㊀㊀).A.苯和氯气生成C6H6C l6的反应是取代反应B.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是C H2C H2B r2C.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反应的产物是C H3C lD.硫酸作催化剂,C H3C O18O C H2C H3水解所得乙醇分子中有18O苯和氯气在紫外线的作用下生成C6H6C l6(俗称 六六六 ,是一种农药),反应方程式为C6H6+3C l2ңC6H6C l6,是加成反应,选项A错误.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是C H2B r C H2B r,选项B错误.甲烷与氯气反应为连续反应,得到多种氯代烃和H C l的混合物,选项C错误.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断裂C 18O单键,含有18O的乙氧基原子团与水中的H原子结合生成H18O C H2C H3,选项D正确.答案为D.4㊀考查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例14㊀(2019年上海卷)下列物质分离(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㊀㊀).A.硝基苯(苯) 蒸馏B.乙烯(S O2) 氢氧化钠溶液C.己烷(己烯) 溴水,分液D.乙酸乙酯(乙醇) 碳酸钠溶液,分液85苯和硝基苯是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可以利用沸点不同进行蒸馏分离,选项A说法正确.S O2能和N a O H溶液反应,而乙烯不反应,选项B说法正确.己烯可以和溴水反应生成二溴己烷,但二溴己烷能溶于己烷,不能分离,选项C说法错误.乙醇能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可利用分液方法分离,选项D说法正确.答案为C.5㊀考查有机物反应机理研究例15㊀(2018年北京卷)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 O2和C 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 H3C O O 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图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㊀㊀).图1A.生成C H3C O O 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 H4ңC H3C O O H过程中,有C H键发生断裂C.①ң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 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根据示意图可知,生成C H3C O O H的反应为C H4+C O2催化剂ңC H3C O OH.如果反应能完全进行,所有反应物都转变为生成物,故原子利用率为100%,选项A说法正确.C 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的过程中,有1个C H键发生断裂,①ң②形成C C键,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故放出能量,选项B㊁C说法正确.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ΔH,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选项D说法不正确.答案为D.例16㊀(2020年全国卷Ⅰ)铑的配合物离子[R h(C O)2I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㊀㊀).A.C H3C O I是反应的中间体B.甲醇羰基化反应为C H3O H+C O=C H3C O2HC.反应过程中R h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D.存在反应C H3O H+H I=C H3I+H2O图2由题干中提供的反应机理图可知,铑配合物在整个反应历程中的成键数目㊁配体种类等均发生了变化;并且也可以观察出,甲醇羰基化反应所需的反应物除甲醇外还需要C O,最终产物是乙酸.因此,凡是出现在历程中的,既非反应物又非产物的物种,如C H3C O I以及各种配离子等,都可视作中间产物.答案为C.例17㊀(2020年天津卷)理论研究表明,在101k P a和298K下,H C N(g)⇌H N C(g)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㊀㊀).图3A.H C N比H N C稳定B.该异构化反应的ΔH=+59 3k J m o l-1C.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反应热根据图示,H C N的相对能量低于H N C的相对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故H C N较稳定,选项A说法正确.H C N(g)⇌H N C(g)为吸热反应,ΔH=+59 3k J m o l-1,选项B说法正确.根据图示可知,正反应的活化能明显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选项C正确.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选项D错误.答案为D.例18㊀㊀(2020年山东卷)1,3G丁二烯与H B r发生加成反应分两步:第一步H+进攻1,3G丁二烯生95成碳正离子;第二步B r-进攻碳正离子完成1,2G加成或加成.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4所示.已知在0ħ和40ħ时,1,2G加成产物与1,4G加成产物的比例分别为70ʒ30和15ʒ8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1,4G加成产物比1,2G加成产物稳定B.与0ħ相比,40ħ时1,3G丁二烯的转化率增大C.从0ħ升至40ħ,1,2G加成正反应速率增大,1,4G加成正反应速率减小D.从0ħ升至40ħ,1,2G加成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根据图象分析可知该加成反应为放热反应,且生成的1,4G加成产物的能量比1,2G加成产物的能量低.能量越低越稳定,即1,4G加成产物比1,2G加成产物稳定,选项A说法正确.该加成反应不管生成1,4G加成产物还是1,2G加成产物,均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不利于1,3G丁二烯的转化,即在40ħ时其转化率会减小,选项B说法错误.从0ħ升至40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即1,4G加成和1,2G加成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均会增大,故选项C错误;从0ħ升至40ħ,对于1,2G加成反应来说,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即1,2G加成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选项D说法正确.答案为A㊁D.例19㊀(2019年海南卷)反应C2H6(g)=C2H4(g)+H2(g)㊀ΔH>0在一定条件下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乙烷的平衡转化率的是(㊀㊀).A.增大容器容积B.升高反应温度C.分离出部分氢气D.等容下通入惰性气体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增大容器容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乙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选项A不符合题意.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乙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选项B不符合题意.分离出部分氢气,平衡正向移动,乙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选项C不符合题意.等容下通入惰性气体,虽然导致体系的总压强增大,但原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不变,选项D符合题意.答案为D.例20㊀(2018年浙江卷)在催化剂作用下,用乙醇制乙烯,乙醇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生成乙烯的物质的量与乙醇转化的物质的量的比值)随温度㊁乙醇进料量(单位:mL m i n-1)的关系如图5所示(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在410~440ħ温度范围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5A.当乙醇进料量一定时,随乙醇转化率增大,乙烯选择性升高B.当乙醇进料量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乙烯选择性不一定增大C.当温度一定时,随乙醇进料量增大,乙醇转化率减小D.当温度一定时,随乙醇进料量增大,乙烯选择性增大根据图象,当乙醇进料量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乙醇转化率逐渐增大,乙烯选择性先增大后减小.以进料量0 4m L m i n-1为研究对象,随乙醇转化率增大,乙烯选择性逐渐升高,但温度高于430ħ后,乙烯选择性逐渐降低,因此,随温度的升高,乙烯选择性不一定增大,选项A说法错误㊁选项B说法正确.根据图甲,当温度一定时,随乙醇进料量增大,乙醇转化率减小,选项C说法正确;根据图乙,当温度一定时,随乙醇进料量增大,乙烯选择性增大,选项D说法正确.答案为A.(作者单位:1.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2.湖北武汉市第二十八中学)06。
近5年有机化学(大题)高考真题汇编带答案
近5年有机化学高考真题汇编带答案2019年高考化学有机真题汇编1.(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III卷)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5分)氧化白藜芦醇W具有抗病毒等作用。
下面是利用Heck反应合成W的一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2)中的官能团名称是?(3)反应③的类型为,W的分子式为(4)不同条件对反应④产率的影响见下表:上述实验探究了和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还可以进一步探究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5)X为D的同分异构体,写出满足如下条件的X的结构简式①含有苯环~②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个数比为6∶2∶1③1 mol的X与足量金属Na反应可生成2 g H2(6)利用Heck反应,由苯和溴乙烷为原料制备,写出合成路线。
(无机试剂任选) 2.(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II卷)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5分)环氧树脂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以及与各种材料的粘结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和胶黏剂等领域。
下面是制备一种新型环氧树脂G的合成路线:已知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是一种烯烃,化学名称为,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2)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3)由C生成D的反应方程式为(4)E的结构简式为、(5)E的二氯代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能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芳香化合物的结构简式、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1(6)假设化合物D、F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 mol单一聚合度的G,若生成的NaCl和H2O的总质量为765g,则G的n值理论上应等于3.(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I卷 15分)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化合物G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2)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
写出B的结构简式,用星号(*)标出B中的手性碳(3)写出具有六元环结构、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只需写出3个)(4)反应④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5)⑤的反应类型是^(6)写出F到G的反应方程式(7)设计由甲苯和乙酰乙酸乙酯(CH3COCH2COOC2H5)制备的合成路线 (无机试剂任选):4. (2019年高考化学北京卷 15分)抗癌药托瑞米芬的前体K的合成路线如下。
2019高考化学第11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节生质、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考点含解析)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第11章(有机化学基础)李仕才第四节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考点二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其结构特点(1)定义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十几万甚至更大的化合物,称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
大部分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所以常被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
(2)有机高分子的组成①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
②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
③聚合度高分子链中含有链节的数目。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1)加聚反应①定义:由不饱和的单体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例如:②特点a.单体必须是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例如烯烃、二烯烃、炔烃等含不饱和键的有机物。
b.发生加聚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副产物生成,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n倍。
③反应类型a.聚乙烯类(塑料纤维)b.聚1,3丁二烯类(橡胶)c.混合加聚类: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加聚。
d.聚乙炔类(2)缩聚反应①定义:单体间相互作用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化合物(如水、氨、卤化氢等)的聚合反应。
②特点a.缩聚反应单体往往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如羟基、羧基、氨基、羰基及活泼氢原子等)的化合物分子。
b.缩聚反应生成聚合物的同时,有小分子副产物(如H2O、HX等)生成。
c.所得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与单体的化学组成不同。
③反应类型a.聚酯类:—OH与—COOH间的缩聚。
催化剂nHOCH2—CH2OH+nHOOC—COOH――→;催化剂nHOCH2—CH2—COOH――→。
b.聚氨基酸类:—NH2与—COOH间的缩聚。
c.酚醛树脂类3.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其中,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又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新议有机化合物中各类常见双键的命名
新议有机化合物中各类常见双键的命名作者:王朝霞罗千福来源:《化学教学》2019年第04期摘要:各类双键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且非常重要的基团,它们的命名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大学化学教学中都会广泛涉及。
基于新发布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通过与1980版命名原则的对比,浅析碳碳、碳氧、碳氮、氮氮等双键在相应化合物中命名的变化与新特点,以便有助于广大师生能尽快掌握新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做新原则积极的传播、使用与践行者。
关键词: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 母体氢化物; 双键的命名; 特性基团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4008904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双键有碳碳、碳氧、碳氮以及氮氮双键等,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大学化学教学中都非常重要。
随着《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的发布,含有此类双键的化合物名称有的已悄然改变[1, 2],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尽快摆脱惯性思维,学习并正确掌握“新原则”,与时俱进,用这一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教材编写、论文撰写及学术交流,做“新原则”积极的传播、使用与践行者。
事实上,80版原则实行了30多年[3, 4],早已深入人心,新原则替代旧原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但是教学就是要不断实践探索,吐故纳新。
为此,本文着眼于有机化学教学中几种常见的双键,通过实例详细对比了它们在新旧原则中的异同,相信广大师生只要从中抓住要点,理解新、旧原则间的继承与发展,就可以顺利掌握运用新的原则。
1 碳碳双键在有机化合物中的命名在我国,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的教材,有机化学大多以官能团为主线进行编排。
对碳氢化合物而言,碳碳双键一直都被认为是烯烃的官能团。
2017底,中国化学会对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进行了修订,主要变化有:以母体氢化物的名称统一处理碳氢化合物和其他杂原子氢化物的命名;以特性基团代替官能团。
尽管新原则仍默认“官能团”这一名称,并近似为“特性基团”的俗名,然而,在“特性基团类型的高位(优先)次序”中已经没有碳碳双键,它仅仅作为官能性的基团进行命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全国卷----1】
1.化合物W可用作高分子膨胀剂,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
(2)②的反应类型是。
(3)反应④所需试剂,条件分别为。
(4)G的分子式为。
(5)W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6)写出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
7)苯乙酸苄酯()是花香型香料,设计由苯甲醇为起始原料制备苯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
(无机试剂任选)。
1.[2017全国卷1]
化合物H是一种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
实验室由芳香化合物A 制备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
(2)由C生成D和E生成F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4)G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由F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芳香化合物X是F的同分异构体,X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6∶2∶1∶1,写出2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6)写出用环戊烷和2-丁炔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_____(其他试剂任选)。
2.[2017全国卷2]
化合物G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一种合成G
的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A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B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6∶1∶1。
②D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 mol D可与1 mol NaOH或2 mol Na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
(3)C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5)G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6)L是D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 mol的L可与2 mol的Na2CO3反应,L共有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全国卷3]
氟他胺G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
实验室由芳香烃A制备G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C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③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
(3)⑤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吡啶是一种有机碱,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4)G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5)H是G的同分异构体,其苯环上的取代基与G的相同但位置不同,则H可能的结构有______种。
(6)4-甲氧基乙酰苯胺()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写出由苯甲醚()制备4-甲氧基乙酰苯胺
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其他试剂任选)。
1.[2019全国卷3]
氧化白藜芦醇W具有抗病毒等作用。
下面是利用Heck反应合成W的一种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
(2)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类型为___________,W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4)不同条件对反应④产率的影响见下表:
实验碱溶剂催化剂产率/%
1 KOH DMF Pd(OAc)222.3
2 K2CO3DMF Pd(OAc)210.5
3 Et3N DMF Pd(OAc)212.4
4 六氢吡啶DMF Pd(OAc)231.2
5 六氢吡啶DMA Pd(OAc)238.6
6 六氢吡啶NMP Pd(OAc)224.5
上述实验探究了________和________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究________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5)X为D的同分异构体,写出满足如下条件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①含有苯环;②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个数比为6∶2∶1;
③1 mol的X与足量金属Na反应可生成2 g H2。
(6)利用Heck反应,由苯和溴乙烷为原料制备,写出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
(无机试剂任选)
2.[2019全国卷2]
环氧树脂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以及与各种材料的粘结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和胶黏剂等领域。
下面是制备一种新型环氧树脂G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种烯烃,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由C生成D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4)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5)E的二氯代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能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芳香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1。
(6)假设化合物D、F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 mol单一聚合度的G,若生成的NaCl和H2O的总质量为765 g,则G的n值理论上应等于__________。
3.[2019全国卷1]
化合物G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2)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
写出B的结构简式,用星号(*)标出B中的手性碳。
(3)写出具有六元环结构、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不考虑立体异构,只需写出3个) (4)反应④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
(5)⑤的反应类型是。
(6)写出F到G的反应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