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摘要: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从而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生字词,增强记忆效果。
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
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预习习惯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对课文进行了解,对生字词进行熟悉,对作者背景进行了解,从而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制定预习计划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预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明确预习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预习习惯。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年龄、学科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预习计划,确保计划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其次,教师要明确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是学生预习的方向和目的,也是教师制定预习计划的重要依据。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预习目标,如了解新知识的背景、掌握基本概念、理解重点难点等。
同时,教师还要将预习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相结合,确保预习和教学相互促进。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预习习惯。
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和耐心,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坚持预习。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一课时,教师要根据以下内容制定预习计划,1.目标:了解《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和作者;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策略
以下是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的策略:
1. 阅读课文:在开始学习新的课文之前,先阅读整篇课文,了解主题和故事情节。
可以使用指头指着词语或用手指在文字上滑动的方式帮助专注阅读。
2. 标记生词:将不认识的生词标记出来,可以在课文旁边或用彩色笔在文中划出。
在课文后面记录生词的拼音和中文意思。
3. 配合图片:如果课文中有插图或图片,可以仔细观察图片,了解人物或物品的形象特征,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参考。
4. 提前预测:根据课文的题目、标题、插图或开头几句话,预测故事的发展。
想象可能发生的情节,这样在阅读时会更加有针对性和主动性。
5. 创设问题:在阅读前,提前思考一些问题,例如主要人物是谁?故事发生在哪里?发生了什么?这样可以帮助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 反复阅读:在初次阅读后,反复阅读课文,尽力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可以用手指指着每个字,慢慢阅读。
较难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7. 记录问题:在阅读时,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在课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解决自己的疑惑。
8. 朗读课文:在预习结束后,大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可以提高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的策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组成员、老师们:大家好!我们大庄中心校低段语文组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课题在各位同仁们的关心、帮助、指导下报双柏县教育科研学术委员会评审,并经双柏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获准立项为双柏县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第一批课题的规划课题。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筹备、在指导老师和各位领导老师们的帮助下,现已具备开题实验条件。
下面由我向各位领导、专家组成员、老师们作本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目的意义)(1)课题研究的背景: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预先进行了解、思考、质疑的求知过程。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进行课前预习对学习新知识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不知道什么是预习,更谈不上怎样去预习,可以说对于课前预习几乎是一无所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培养。
同时也有一些老师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到了高年级再坚持预习也不晚,其实,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即便有一部分教师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笼而统之,没有明确的要求;预习作业太随意,有时有,有时无;预习作业没有层次性,缺乏针对性;不能对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反馈等等。
大部分学生对待预习,或停留在读一读课文,查一查字词典和工具书,了解课文内容,或把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浏览,圈画一下生字词。
这样的预习,效果可想而知,既不利于学生听课,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怎样使低年级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前预习方法,自觉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2)课题研究的意义:课前预习,是上课前的必要准备,也是我们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的研究兴趣是学生研究的最重要的动力源泉。
预作为研究的重要环节,其动力源泉也必须是兴趣。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研究心理和个性特征,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情绪,养成良好的预惯。
在课改的背景下,上海的优秀教师展示了充满智慧、诗意和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富有成效地联系具体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是我们农村小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们应该审视我们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现陈旧、低效的问题,并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我们学校现状下低效的学前预,我们需要提出有效的方法。
预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提高研究效率和针对性,促进学生主动研究。
教学应该从预入手,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研究内容有关的资料,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针对本校教育教学中的漏洞,我们需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预到哪个程度才是有效的,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实践。
我们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研究。
包括预的情况和课堂表现,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预的态度和惯,以及他们对预方法和内容的反馈。
4、实验法:设计实验,比较不同预方法和内容对学生研究效果的影响,找出最有效的预方法和内容。
研究过程:1、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2、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国内外有关预的理论和实践。
3、访问___师生,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了解他们对预的态度和惯。
4、设计实验,比较不同预方法和内容对学生研究效果的影响。
5、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方案。
6、撰写研究报告,向学校领导和师生宣传研究成果,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因此教育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不断发生的,教学过程中的成长尤其重要。
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一、理论研究1. 课前预习的意义和作用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前,根据教师的指导或自主选择,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预先学习和了解。
课前预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保证教学质量。
2. 学习方法与策略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学生应该做好学习计划,明确预习的目的和重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
学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课外读物等,并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
学生应该注重归纳总结和思维拓展,例如制作知识框架,进行思维导图,以及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等。
3. 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在课前预习中,教师的引导和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及时发布预习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计划,提出预习方法和策略,提供学习资源和资料,以及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价。
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通过布置预习任务、进行预习检查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前预习。
二、实践研究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中,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可以利用班级广播、校园宣传栏等途径,宣传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预习活动。
家长可以在家庭环境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鼓励孩子按时预习,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保证学生能够安心预习。
2. 制定个性化的预习计划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水平都不同,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预习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预习计划,明确预习的重点和难点,制定预习的时间和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指导。
3.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资料除了教科书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资料进行预习。
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找,参与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进行课外阅读等。
在这方面,学校和教师可以提供学生足够的学习资源和资料,帮助学生丰富预习的内容和方法。
小学生预习语文有哪些方法
小学生预习语文有哪些方法 一、查问求助。
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
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另外,对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还要查阅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
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过查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二、读通课文。
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课文,还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做点什么。
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
朗读不仅能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可以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注出来。
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
第二步为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
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三、摘抄词句。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
“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学生的读书笔记也在使用中对学生更有价值,不枯燥了。
四、圈画批注。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
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画、圈、点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划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
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五、预习思考。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一、指导思想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背景《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而学生的预习内容是否全面、预习方法是否得当,成为预习是否有效的关键。
教师如何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方法的指导,越来越需要我们重视并加以研究。
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三、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3、实践研究法: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现实背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预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需要备学,即预。
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研究过程。
预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
预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学会自主研究,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研究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研究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研究的效果,预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
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的动机,使学生乐于研究,善于研究,提高自主研究、主动预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则事半功倍。
同时,指导预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对学生的终身研究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研究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研究方式,把学生看作研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发现课前预对于语文的研究是多么的重要。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研究能力差,学生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工作。
只有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预惯,才能奠基高效的语文课堂。
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教学教研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课题《小学低年级语文预方法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1、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如何让学生养成预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预,掌握一定的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养成自主研究的惯。
2、基本内容:低年级语文预是针对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规律,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的预任务,通过一定的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使预有效,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真正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语文课前预习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有必要深入探讨有效的指导策略。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探讨影响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因素,提出有效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具体策略。
通过设立明确的预习目标和提供多样化的预习资源等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课堂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语文课前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当前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学生不重视预习、预习内容难度与学生能力不匹配等。
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2000字】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而有效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研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准备课堂内容,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研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在于,可以深入探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通过有效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促进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研究有效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参考,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探讨预习的目的、方法和策略,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具体的指导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研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重大,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对策研究
学 生在预 习的过程 中 , 会 引发关 于事物 和课本 知识 的 思考 ,产 生各种 问题 , 在 听课 的过程 中 ,学 生带着 问题听 课 ,在理解 教师讲 解 的同时 ,动脑 思考 自己的 问题 是不是 得到 了完美 的解 答 , 自己出现 的 问题在 哪里 ,为什 么会 出 现偏 差 ,不 仅手脑 的结合 大大 提高 了课 堂效 率 ,还 能使学 生进 行 自我 总 结 ,在潜 移默化 中锻炼 了学 生的大脑 ,培养 种 良好 的思维模 式 ;对于那 些没 有预 习的学生来 讲 ,上 课 只是被 动地接 受教师 的讲解 ,做 笔记 ,没有进行 独 自思 考 的时 间 ,看 似学 习认真努 力 ,但 课堂效 率明显 不如那 些
( 一 )预 习能 突 出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在 小学语文 语文 的教 学 中预 习是 学习语 文 的辅助 方法 ,也 是 学好语 文 的重要 工具 ,教 师应 有效 地 引导小 学生养成课 前预 习的 良好 习惯 ,并树 立 小学生 自主 学习的观念 。课前 预 习的有效 实施 不仅 能提 高课 堂效 率 ,还 有利 于教 学 目标 的 良好 实现 ,所 以教 师应 采取 有效的预 习对策 来提 高 学生
一
端,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就会产生各种问题以及 自己对 于 事物的看 法和 观点 ,当教师 进行授 课时 引导学生 积极 发 言 ,提 出 自己 的 问题 ,这样 会 逐 步 引导 学 生主 动 参 与教 学 ,发挥 了学生 的主体 地位 ,课堂就 可围绕 学生 的问题进 行讲 解 ,让学生 有一种 参与感 和代入 感 ,并 逐步建 立积极 发 言的 自信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 。
趣。
学生在 预 习的过程 中 ,会有 自己 的想法和 见解 ,对 于 那 些浅显 易懂 的知识 ,会在教 师授 课的过程 中得 到加深 ; 对 于那些 模糊 的知识 点 ,会在 潜意 识里激 起学 生探求知 识 的欲望 ,并 引发学 生的思考 ,思考 得越深 入 ,想到 的问题 越多 ,对 知识 的理解 也就越 透彻 ,从而 在课上授 课时 ,可 以与教 师进行 交流 和探 讨 ,找 出问题所 在 ,以及 自己思维 模式 的欠缺 ,从而 在加深对 知 识的 印象 同时 ,强化 了思考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下,小学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学习压力,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的普遍性,常常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效果有限,对于课后作业也不够主动,导致课堂知识没能深化。
对于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针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策略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如何帮助学生高效预习语文课程,提高课堂听课效果和课后复习效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将围绕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展开探讨,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增加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可以揭示不同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方法。
研究还可以为家长提供参与学生课前预习的建议,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助力学生语文学习。
通过研究探讨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策略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通过研究具体有效的指导策略,可以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教育,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研究旨在分析教师在课前预习中的角色定位,探讨家长在课前预习中的参与建议,以及探究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效果。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课题实施及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课题实施及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一杯热咖啡陪伴着我,我开始构思这个关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的实施方案。
这个课题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记得有一次,我走进教室,看到一位小朋友正专注地翻阅着一本语文课本,那眼神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我想,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指导他们预习,那他们的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于是,这个课题应运而生。
研究背景: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2.课前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3.课前预习指导策略的缺乏研究目的:1.探索适合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指导方法2.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3.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二、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1.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2.预习指导的具体实施方法3.预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的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当前的预习习惯和效果。
3.实验研究: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对比分析不同预习指导策略的效果。
三、实施方案1.设计预习指导方案确定预习目标:根据课文内容,设定明确的预习目标。
制定预习计划:将预习内容分解为若干小任务,安排合理的预习时间。
编写预习指导材料:提供简洁明了的预习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实施预习指导开展预习讲座:向学生讲解预习的重要性,传授有效的预习方法。
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预习指导。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预习活动,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习进步。
3.评价与反馈定期检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调整预习指导策略。
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四、预期成果1.形成一套完整的语文课前预习指导方案。
2.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导言语文是小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而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策略进行研究,希望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方案。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都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有的学生喜欢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语文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进行课前预习。
二、设置明确的预习目标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明确的预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明确的预习任务,告诉学生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清楚自己预习的目标是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布置适度的预习任务适度的预习任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预习任务太过繁重,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过大,导致预习效果不佳;如果预习任务太过简单,学生可能会产生懈怠情绪,导致预习的目的无法达到。
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布置适度的预习任务,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和方式预习时间和方式的安排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样至关重要。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教师布置、学生自主、家长辅导等多种方式,合理安排学生的预习时间和方式。
可以在每节课开始前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前20分钟认真预习;也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方式自由安排预习内容。
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有效的方式来进行课前预习,使预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五、加强预习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和评价,可以帮助语文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预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预习方法不科学,教师缺乏有效的预习指导等。
因此,我们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种适合小学生的有效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方法,包括:1)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2)研究有效预习指导的方法;3)开发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方案;4)通过实践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
首先,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
其次,我们进行实证研究,选取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和问题。
最后,我们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有效的预习指导方法。
四、研究结果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主预习的习惯;2)学生预习方法不科学,往往只停留在读、抄、背等浅层次预习上;3)教师缺乏有效的预习指导,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指导。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学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2)教授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如泛读、精读、摘录、归纳等;3)教师提供有效的预习指导,包括预习目标的设定、预习方法的教授、预习进度的监督等。
五、研究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存在学生对预习重视不足、预习方法不科学、教师缺乏有效预习指导等问题;3)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学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教授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教师提供有效的预习指导等解决方案;4)通过实践验证,这些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效果。
预则立,不预则废——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
预则立,不预则废——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就象其它活动一样,如果能事先有所预习,那就会提高它的效率和成功几率。
因此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预习,不但可以降低课堂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做事谋划在先,做事心中有数的习惯。
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在“课前预习”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明确预习要求,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以前让学生预习只是简单的布置读两遍课文,通过对学生的预习调查来看,课前的预习往往浮于表面,没有什么效果。
因此要搞好语文课文的预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
课文的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
如预习课文时可教给学生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
课文要多读几遍,每一遍都要有一定的目的。
例如,在我们第一遍读课文时,找出里面的生字,就可以用笔圈出来,这些圈出来的“拦路虎”,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认识它们。
第二遍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准字音,要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再读第三遍时就要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标出里面的好词好句,中高年级的还可以作批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这三遍读下来,相信学生都会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那么,明确了预习的各项要求,怎样才能引导低年级学生把预习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呢?我认为精心设计预习提纲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中的《假如》一课时,我这样设计了预习提纲:1、我查到了《神笔马良>>的故事,知道了马良有一支(),是一个()的孩子。
2、我读诗歌找出里面的生字,并想办法认识了下面的字。
()()()()()()()()()()()3、寒袭击觅饿哭泣叹息腿幸3.我再读诗歌后知道了这首诗有()个自然段。
4、我认真读诗后,知道了诗中写了()。
5、你喜欢文章的作者吗?为什么?()。
课前预习提纲的设计,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可以有细微处的变化,但是大致的框架,我就是这样确定的。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设想及研究21
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设想及研究一、价值分析:目前语文课堂总显得力不从心,语文阅读课堂总显得少、慢、差、费。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课前不会预习课文,课文很生疏,导致课堂阅读行进很慢。
其二,有些文章的阅读理解需要查找相关资料,课前预习如果没有查找、阅读、筛选资料,课堂学习就无法深入。
其三,课前预习提出阅读不懂的问题,课堂才能有目的的去阅读、讨论,从而升华理解及情感。
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研究将逐渐培养学生语文预习的习惯,在逐渐引导中教给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
语文预习方法的改进将带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逐渐提高,语文自读、自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生语文的兴趣将在语文预习中被激发而出。
课堂能针对自己的问题去阅读,围绕问题展开阅读讨论,逐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改变课堂学习,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研究报告二、语文预习实际情况:老师和学生都认识到预习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认识不代表行动。
老师的苦恼是布置了预习,学生不认真对待,所以语文预习形同虚设。
为什么呢?老师们认为预习检查没时间或者预习检查很无效,只能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检查课文朗读几乎没那么多时间。
所以对老师来说,预习只布置很少检查或不检查。
老师们都说布置预习跟没布置一样。
学生也知道预习的必要性,但回家后无人监督或者是不会深入预习,预习也就草草了之。
就调查表和谈话了解,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能深入预习的一个班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
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预习就是把生字音注出来就行了,课文读一遍完事。
为什么呢?学生看老师偶尔检查预习甚至不检查预习,学生认为老师无法完全检查他们的预习,所以久而久之就应付预习。
只有个别好学生认真预习,他们能查找相关资料,能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能尝试解决课后问题。
然而这样深入预习的学生少之又少。
三、调查结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现实背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预习
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需要备学,即预习。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
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
预
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
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
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
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
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事半功倍。
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
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
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差,学生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只有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预习习惯,才能奠基高效的语文课堂。
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教学教研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课题《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如何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预习,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基本内容:
低年级语文预习是针对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的预习任务,通过一定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使预
习有效,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真正事半功倍。
因此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1)预习方法研究: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生善于质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体裁丰富,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预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相
同的文体,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预习方法上也会有所错差别,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
(2)预习内容研究:
一年级预习的主要任务是: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
忆字形的方法。
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
标好小节。
二年级的主要预习任务是: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想记字形的方法,并借助字典,给它再找一个朋友(即组词),养成自觉运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⑵借助拼音
将课文读通顺,并读一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预习的度是一个比较难于把握的问题,有时会预习的比较肤浅,意义不大,有时会预习的偏离学习重点等等,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有时需要教师设计一定的预习作业,那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作业使预习有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也是该课题研究的一个内容。
(4)预习内容检测研究:
应如何检测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
因为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怎样选择有效的预习方法是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的关键。
三、课题的界定:
1、课前预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2、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是指教师在预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细致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
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2、叶圣陶先生有关指导预习的论述: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
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
学生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教师指导补充,
不再是一味讲解。
”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围绕着“预习”展开,就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3、心理学观点:
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而不是教师传授的学习。
正确的教育能
够加速儿童的发展。
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
五、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预习方法、预习状况,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等信息。
2、文献研究法:
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情况。
3、案例分析法:
结合课例,具体指导学生该如何进行预习,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4、行动研究法:
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六、课题实施步骤和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2011.10)
1、将《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的研究》列入计划之中。
2、收集相关预习的资料,开展理论的学习。
3、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4、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的情况。
5、拟定研究方案,请专家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修改完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11——2012.4)
1、预习方法研究:对教材梳理归类,研究不同的预习方法。
2、预习内容研究:预习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应设计哪些作业引导学生具体预习。
4、预习内容检测研究:教师应如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预习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5——2012.6)
1、整理分析实验过程中的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汇集课题研究成果。
3、形成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汇报活动。
七、课题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调查报告。
3、论文、案例集。
4、撰写课题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