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多重荧光免疫组化的区别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区别2页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区别2页](https://img.taocdn.com/s3/m/b07bfa0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e.png)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区别2页
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的区别是免疫荧光属于免疫组化,是免疫组化中的一种技术方法。
免疫组化检查指应用免疫学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确定组织或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的定量检查。
按标记物质的种类分类,如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主要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铁蛋白、胶体金等,可分为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免疫酶标法和免疫金银法等。
按染色步骤分类,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间接法的灵敏度提高了许多。
综上,免疫荧光法是免疫组化检查的一种技术方法。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都是经过免疫原,两者原理相似,仅是显色剂不同。
免疫组化使用酶进行显色,而免疫荧光一般不使用酶进行显色。
另外,免疫组化通常在明视野进行观看,而免疫荧光则是在暗视野观看。
患者进行治疗首先需明确诊断疾病,若无精准诊断则无精准治疗。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真正目的均为明确病理诊断,以便患者获得精准治疗。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也就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来确定组织
细胞内的抗原,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和相对定量的研究。
进行免疫组化的时候,经常使用的显示剂包括荧光素、酶、金属离子或者是同位素。
免疫荧光就是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者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
免疫组化是什么意思
![免疫组化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f4633be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b.png)
免疫组化是什么意思免疫组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诊断的技术,它通过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的结合,来检测、定位和定量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分子。
在免疫组化中,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多种可视化方法来察觉,如荧光素酶检测、荧光信号检测、放射性同位素检测和表达基因的激发检测等。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中目标分子结合,然后通过特定的可视化手段来观察、定位和定量目标分子的存在。
抗体可用于识别特定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糖基、细胞受体、酶和其他分子。
通过选择特异性的抗体,免疫组化可以针对具体的疾病相关分子进行研究,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指导。
免疫组化主要包括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两个方面。
免疫组织化学着重于分析和研究组织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分布和表达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不同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进行定量和位置分析,可以研究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
免疫细胞化学则侧重于检测和研究细胞中特定分子的表达和功能变化。
通过对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定位和表达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如细胞分化程度、细胞活性的变化和生物化学的变化。
免疫组化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定量能力强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
在癌症研究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并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在感染和炎症领域,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致病微生物、炎症介质和免疫细胞的存在和活性。
此外,免疫组化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神经科学、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领域。
尽管免疫组化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但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和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例如,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对免疫组化技术的结果有重要影响,因此抗体的质量和选择是关键因素。
此外,免疫组化技术在样本处理、标记方法和图像分析等方面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免疫组化,免疫荧光](https://img.taocdn.com/s3/m/c417185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6.png)
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摘要:
I.免疫组化
A.定义
B.应用
C.优点
D.缺点
II.免疫荧光
A.定义
B.应用
C.优点
D.缺点
III.两者比较
A.共同点
B.不同点
C.选择方法的因素
正文:
免疫组化是一种免疫学技术,通过使用特定抗体来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抗原的存在。
这种技术通常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研究基因表达和细胞信号通路。
免疫组化可以提供有关分子在细胞和组织中的定位信息,以及它们在疾病中的作用。
免疫荧光是一种类似的免疫学技术,它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特定抗原的存在。
与免疫组化不同,免疫荧光可以在活细胞和组织中进行。
这使得免疫荧光成为研究细胞功能和分子动态的理想方法。
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应用和检测方法。
免疫组化通常用于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抗原的存在,而免疫荧光可以在活细胞和组织中进行。
此外,免疫组化使用化学方法来检测抗原,而免疫荧光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抗原。
选择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方法的因素包括研究目的、样本类型和实验设计。
例如,如果研究目的是检测特定抗原在组织中的定位,则免疫组化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研究目的是研究活细胞中的分子动态,则免疫荧光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总之,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是两种常用的免疫学技术,它们都可以用于检测特定抗原的存在。
免疫学研究相关技术
![免疫学研究相关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b4046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d.png)
免疫学研究相关技术1.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研究的技术。
通过标记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可以对细胞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流式细胞术可以用于细胞表型鉴定、免疫细胞亚群分析、细胞凋亡检测等。
此外,通过流式细胞术还可以分离出特定的细胞亚群,从而进一步用于细胞培养、转染等实验。
2. 细胞分选技术(Cell Sorting):细胞分选技术是在流式细胞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技术,它可以根据细胞的表型、大小、亲疏水性等属性将细胞分离出来。
在免疫学研究中,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各种免疫细胞亚群,如T细胞、B细胞、树突细胞等。
这对于研究特定细胞亚群的功能和特性非常重要。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可以定量检测体内和体外的抗原或抗体。
ELISA的原理是将被检测物与适当的抗体结合,然后通过酶标记二抗的作用来检测结合物。
ELISA可以用于检测抗体水平、免疫球蛋白的浓度、细胞因子的水平等。
4. 免疫印迹(Immunoblot):免疫印迹是一种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方法,通过将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转移到膜上,然后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目标蛋白质。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表达、蛋白质修饰、蛋白质互作等免疫学相关问题。
5.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免疫组化是通过特异性抗体标记目标蛋白质在组织切片中的位置和表达水平的技术。
通过免疫组化可以观察组织中不同细胞类型以及不同细胞亚群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在免疫炎症、肿瘤等疾病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
6. 多色荧光免疫组化(Multicolor Fluorescent Immunohistochemistry):多色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该技术使用多种荧光染料标记不同的抗体,通过观察不同染色的细胞或组织区域,可以同时检测多个目标分子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和荧光
![免疫组化和荧光](https://img.taocdn.com/s3/m/5fb8451ecf84b9d528ea7af3.png)
①防止标本从玻片上脱落;
②除去妨碍抗原-抗体结合的类脂,使抗
注意事项 原抗体结合物脱易水于用获梯得度良乙好醇的(染由色低结到果高;)充分脱
标 脱 脱 抗 细 灭 血 一 抗 切本水蜡原胞活清抗体片固、和修通内封和稀清定石水复透源闭二释洗防蜡化性抗液染溶目目止包过浓组。液造一中的标荧一生织织苏的成来有埋氧度是蛋光般气上浅D切木新背异后源交形白素和化和用泡滴A为染数3注②③④均片素旧景性续的叉成进提Bm中,一由过作得制物孵了色)意温冲P可使脂核上复、的染显用结,反为织不的原1抗抗钠i细行前n抗B性方滴于程用细0防 , 尤 : 柔 洗以抗质内有染目深色色一*T果血应了中全多抗体体防片酶育S0胞定衰3抗体树 法 封组中,胞r可③般时的止所为①冲的由体而,剩时标次浅较i时致的清的后抗易而次体稀稀腐t轮位退体稀o和时胶是片织,从内以固用即一以重单洗时PD能使故余间抗,和强间。n假中位面原出产回反释释剂廓,。就释H等直液中发而抗A溶定4可生间X抗适要独,间够抗在的要原而特而不一阳动点的等现生收应液液、和,经B%能液-封接,部生失原解的冲1、当,冲防要充体细位看的一孵异本是般性物发抗结局非利不用中B物多离从常0顺的片在然分了去决细标洗S二地一洗止足分及胞点当定0抗育性底固室;自生体合灶特用佳一除聚子而用利PA素、,载后抗蛋抗定胞本.抗加般,切够要一温地大免可时位孵一条染着定温封身结等反性异较,H而般P稳其甲强更苏水要进蛋避玻一原白原族测膜易B值等强在防片,,抗度进分疫以的等育抗件色色的1闭的合试应反性好终4定P中醛度好木、干入S白0免片手在之性重率4℃、于B可试清一止的才包孵、入子组与室情后孵决的较,血抗;剂。应背。而-剂外54的地素对净胞3S酶产组拿甲间;新。过m℃细保能剂洗抗交脱能括育抗胞结化一温况的育定深浅特0清体但能若和景正出等即,使对复组和内kim醛交通暴夜效胞n存偏残(孵叉落彻孵温体内构时抗、,清条。等一,不够脱浸着因现组可还用织锋氢较3i灭与一或联过露n和1果核。酸留延育反。底育度浓7进的尤非洗件通般预能充蜡洗色为假份,加。化和要利0则好活相℃般多及抗,从育最膜固m,而长前应可洗时有度行物为特均在透是先与分和不。这阴,但了氢要完。可。内应31聚醛原提i冰时佳片、定而引时的造用去n间:有结质推异为免0液0和能一与水全种性对专叠灭求全否以二源左抗m甲基修高~箱间;等细剂使起间清成浸结、关4合进荐性5疫。二和抗组化 ,原结抗用氮3活。浸则适抗i性右原℃次醛的复抗n拿过孵0。胞的抗非和洗污洗合温,反入使结组如抗组来因果-体的化时蜡,当m一P,结、1*固封,原出长育器选特增是染方的度一5应胞用合化ThO同织源,。i间、容延般n而合室mr。定闭使检后易时膜择D异多。式物和般;i。浆,,反t短切易长i室o0。温n一3引间上一性次;质抗3过一和这应n.。点73片裂封温、7般起:的℃%X。体氧般胞样中℃,时片闭或3-3过脱这复浓化最71%可刀和时℃-氧片与温2度氢重过以片脱间h,化。孵,氧,
排雷攻略:一文教会你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如何制片看片
![排雷攻略:一文教会你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如何制片看片](https://img.taocdn.com/s3/m/eb31ccc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c.png)
排雷攻略:⼀⽂教会你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如何制⽚看⽚最近带着新进门的研⼀师妹做实验,师妹问了三个问题:1、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的区别?2、这两种实验该在什么情况下选择?3、组织是不是只能做免疫组化,细胞是不是只能做免疫荧光?4、免疫荧光为什么要做DAPI染⾊?我听完之后笑了,这种思考的态度是好的,但其实,师妹问的这⼏个问题就是⼀个问题。
归根结底,涉及到“免疫”⼆字总是离不开抗原抗体反应的,⼆者都属于免疫检测技术⼿段,⽽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两项技术都可以应⽤在组织和细胞⽅⾯,前者采⽤的是化学发光的⽅法,后者是荧光。
因为我们在⽂献中看到的,很多⼈都会选择做组织的免疫组化、细胞的免疫荧光,所以这就给初⼊实验室的新⼿们带来了误区。
其实⽹上已经有很多详细的操作步骤,所以⼩六⼉今天想为各位新⼿朋友们总结⼀下我认为的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制⽚看⽚的⼩技巧,帮助⼤家排雷区,同时也提出⾃⼰的⼀些疑问,希望能得到解答(因为本⼈只做过组织的免疫组化和细胞的免疫荧光,以下内容以这两⽅⾯为主,内容若有⽋缺,欢迎⼤家补充)。
免疫组化1、取材时要尽量去除⾎液的⼲扰:⼩⿏⿇醉后,从左⼼⽿插⼊针头,⼼尖处剪开⼀个⼩⼝,然后将PBS缓慢打⼊⼼脏中,缓慢跳动的⼼脏会将PBS运送⾄全⾝。
50ml的PBS⽤量对于Balb/c或昆明⼩⿏的体积⽽⾔就已⾜够,这⼀步骤对于像肺、肝和脾脏这样⾎管丰富的脏器取材极为重要。
2、取材时要尽量做到表⾯积⼤、厚度⼩:理想的取材厚度是2mm,这样的尺⼨可以让后续的固定、脱⽔等操作达到理想的效果。
器材选择上,⼿术⼑和超市购买的⼑⽚都可以,只要⼑⽚锋利即可,切勿反复切割揉搓组织。
因为脏器的表⾯都是弧形,并且质地很软,如果你直接取材,第⼀是不好切,第⼆是弧形的⼀⾯肯定是厚度超标,所以这⾥建议各位将组织置于碎冰上后,沿着长轴在横切⾯处再切⼀⼑取材(针对实质性器官,且不要求取材部位)。
3、取材后的组织需⽴即固定:固定不仅是要保留组织原有的形态,也是在保留组织中的抗原。
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的区别
![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c785fdaa8114431b80dd830.png)
请问你曾经被IHC、ICC和IF所困扰过吗?作者:北京义翘神州在实验中,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对免疫组化(IHC),免疫细胞(ICC),以及免疫荧光(IF)傻傻分不清,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三者的区别,先贴图上来以便有个大致的区分。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免疫检测技术可以根据报告标签的不同,分为免疫化学和免疫荧光两类,而根据样品类型不同,可以分为组织和细胞检测技术。
因此,才会延伸出三个相近的概念。
为了更好的区分这三个概念,我们还可以根据他们的英文词根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英文名分别是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 (ICC),免疫荧光 Immunofluorescence (IF)。
词根分析:Immuno-指的是免疫技术(例如,抗体和抗原的结合)Histo-指的是组织(细胞以及它周围的细胞外基质)Cyto-指的是细胞(不包含细胞外的基质)Chemistry-在这里指的是化学检测方法(例如,颜色的变化)Fluorescence-对被激发的荧光团的检测通过对词根的解释,相信你在心中不再迷茫了吧。
这三个应用技术都属于免疫技术,都是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可视化,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直接看到实验结果。
而常用的方法就是化学显色和荧光显色。
如果报告标签是酶促的,就是免疫化学,如果是荧光的,就是免疫荧光。
其实我们纠结免疫荧光的一个原因还在于免疫荧光的英文名字Immunofluorescence (IF),但若是写成免疫组织荧光(IHF)或是免疫细胞荧光(ICF),那我们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
虽然这两个词汇在英文文献中应用的还不是很广泛,但绝对不是我自己杜撰的哦,已经有些学者在使用了,规范化应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能文字描述还是有些晦涩难懂,那我们就直接上图吧。
先不看下面答案,仅从几张图片,你能明白哪张图代表哪种应用吗?A免疫组织化学:兔EGFR单克隆抗体(10001-R043-50)—人胎盘B 免疫细胞化学:兔α微管蛋白单克隆抗体抗—MEF1细胞C免疫荧光组织:兔Cdk5单克隆抗体—鸡脑组织D免疫荧光细胞:兔JNK2/MAPK9(10745-R004-50)单克隆抗体—人Hela细胞A图和B图是免疫化学(Immunochemistry),这种应用是抗体检测目标蛋白,发生了化学反应,然后显色,根据样本类型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免疫组织化学(A)和免疫细胞化学(B)。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区别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485c9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4.png)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是生物医学领域常用的实验技术,它们在细胞和组织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它们都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在生物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但在操作方法、原理和应用范围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技术的区别,并就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评估,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两种技术。
1. 免疫组化法免疫组化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表达的技术。
它的操作流程大致包括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脱蜡、抗原修复、蛋白质检测、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样本切片,并通过特定的固定、脱水和包埋步骤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
随后,利用抗原修复方法还原蛋白的空间结构,以便后续的免疫染色。
接下来,通过加入特定的抗体和标记物,可以对目标蛋白进行特异性染色,并最终通过显微镜观察蛋白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2. 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是利用特定抗体与荧光染料结合,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方式来标记和检测生物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表达。
它的操作流程也包括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等步骤,与免疫组化法的操作步骤较为类似。
不同的是,在免疫荧光染色法中,需要利用特定的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素-抗素进行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观察样本中荧光的分布情况,从而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位置和水平。
在应用范围方面,免疫组化法主要用于研究组织切片或细胞样本中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定量地评估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适用于体内和体外实验样本。
而免疫荧光染色法由于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适用于细胞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以用于检测细胞中蛋白的定位、表达和相互作用等,是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绍了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操作原理、步骤和应用范围,并就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评估。
通过对这两种技术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并在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技术来开展生物医学研究。
免疫组化4--双重或多重标记
![免疫组化4--双重或多重标记](https://img.taocdn.com/s3/m/a518668177232f60dccca147.png)
常用的方法多为双重免疫金标记 优点:高电子密度,分辨率高,抗原定
位精确 大(背景)
金标抗体双重抗原标记常用间接法显 示,且多采用异种动物抗体混合同步操作。
优点:敏感性提高,操作步骤减少
缺点:标记二抗质量要求高,背景染色深。
(15)荧光显微镜下分别以546nm及490nm波长的激发 光观察切片组织内TRITC及FITC所标示的ACTH及 GH抗原(TRITC阳性细胞呈红色,FITC阳性细胞 呈绿色)。
(16)用彩色底片对切片同一部位用546nm及490nm波 长激发光分别作两次曝光,即可在同一张照片上显 示不同颜色标示的ACTH与GH两种抗原。
(2)0.3% H2O2甲醇液浸泡切片30min,自来 水洗,蒸馏水洗,入PBS(0.01mol/L pH7.2);
(3)滴加正羊血清1:10,湿盒,室温, 10min,不洗; (4)加一抗(抗人κ PcAb与抗人λMcAb的混 合液)1:200,湿盒,37℃,45min或更长; (5)PBS液,5min×3
注:若用同种动物抗血清分别进行标记染色时, 尚需考虑在前后重染色之间是否设置“多聚甲 醛蒸气处理2-4h(封闭固定)或用pH2.2的甘 氨酸---盐酸溶液处理2h(酸洗脱)的操作步 骤”,目的为了避免前后重免疫试剂间的交叉 反应。可视预实验结果来确定。
(三)双重及多重免疫金标记(电镜)
电镜下的双重免疫标记染色不是靠 颜色区分,而是靠标记物的不同电子密 度或颗粒的不同大小来区别不同抗原, 有别于光镜下的双重免疫标记方法。
免疫组化4--双重或 多重标记
操作的原则和要求基本上与单标免疫组化 方法雷同 优点:不同抗原成分位置、功能关系更直观 缺点:流程长
脱片机率更高 前后重染色试剂间有交叉干扰
免疫组化和荧光
![免疫组化和荧光](https://img.taocdn.com/s3/m/3ee1ca2d2f60ddccda38a0ba.png)
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的显色剂 显色来
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免疫荧光技术是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 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 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
2014-3-21
5
实验步骤
脱蜡水化: 二甲苯Ⅰ 20min 二甲苯Ⅱ 20min 无水乙醇Ⅰ 10min 无水乙醇Ⅱ 10min 95%乙醇 5min 80%乙醇 5min 75%乙醇 5min 50%乙醇 过一遍 蒸馏水 过三遍 高压修复 4min 流水冷却 PBS冲洗 5min×3次
6)PBS冲洗不充分,残留抗体结果增强着色,在一抗、二抗孵育之后的 浸洗要充分; 7)标本染色过程中经常出现干片,这容易增强非特异性着色。
2014-3-21 12
免疫荧光常见问题的处理
• •
• • • 非特异性染色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案: ⑴游离荧光素残留在二抗中。购买高质量、高纯度的荧光素二抗。 ⑵抗体以外的血清蛋白与荧光素结合形成荧光素脲蛋白,可与组织成分结 合。 ⑶组织抗原封闭不全。除去检查的抗原以外,组织中还可能存在类属抗原, 可与组织中特异性抗原以外之之相应抗体结合。延长血清封闭时间。 ⑷从组织中难于提纯抗原性物质,所以制备的免疫血清中往往混杂一些抗 其他组织成分的抗体,以致容易混淆。 ⑸抗体分子上标记的荧光素分子太多,这种过量标记的抗体分子带过多的 阴离子,可吸附于正常组织上而呈现非特异性染色。 ⑹荧光素不纯、标本固定不当等。 ⑺一抗和二抗孵育条件和浓度不合适。调整一抗和二抗孵育条件和浓度至 最佳。 ⑻一抗和二抗孵育后的清洗不充分。增加清洗次数和延长清洗时间。
⑤ 孵育时切片是否放置水平,否则会导致抗体流失。如果阴性对照没有反应, 阳性对照反应良好,而标本弱阳性,则可能是由于阳性对照不是同一种组织、 或固定方式不同等原因所致。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区别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c9e9faf6edb6f1afe001f6c.png)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一、两者都是蛋白定位的检测(也就是确定蛋白是表达在细胞核/浆/膜)。
二、区别是:1、概念和基本原理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
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的现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并可在原位显示相应的基因和基因表达产物。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现已有: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亲和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金银及铁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是采用荧光素标记的已知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测待测组织、细胞标本中的靶抗原(或抗体),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带有荧光素,在荧光显微镜下,由于受高压汞灯光源的紫外光照射,荧光素发出明亮的荧光,这样就可以分辨出抗原(或抗体)的所在位置及其性质,并可利用荧光定量技术计算抗原的含量。
以达到对抗原物质定位、定性、定量测定的目的。
2、标本制作:免疫荧光一般用冰冻切片,减少杂质干扰;而酶免疫组化一般用石蜡切片或冰冻切片均可以。
3、实验步骤:免疫荧光染色步骤简单,而酶免疫组化方法较为复杂,多了DAB显色过程。
4、染色后的标本保存:免疫荧光染色后的标本一般短时间拍照,时间长了荧光衰退;而酶免疫组化染色标本可以长期保存。
5、免疫组化结果除了知道蛋白是在细胞浆还是细胞膜表达高些,还可以用软件做相对定量分析。
6、免疫荧光得到的图片是彩色的,漂亮些,可以发高档次文章。
免疫学三大工具:免疫组化、Western、ELISA,分别用于定位,定性和定量。
免疫组化:是融合了免疫学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组织学技术(组织的取材、固定、包埋、切片、脱蜡、水化等),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对组织(细胞)内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主要是定位)。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区别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784f23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c.png)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一、两者都是蛋白定位的检测(也就是确定蛋白是表达在细胞核/浆/膜)。
二、区别是:1、概念和基本原理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
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的现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并可在原位显示相应的基因和基因表达产物。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现已有: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亲和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金银及铁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是采用荧光素标记的已知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测待测组织、细胞标本中的靶抗原(或抗体),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带有荧光素,在荧光显微镜下,由于受高压汞灯光源的紫外光照射,荧光素发出明亮的荧光,这样就可以分辨出抗原(或抗体)的所在位置及其性质,并可利用荧光定量技术计算抗原的含量。
以达到对抗原物质定位、定性、定量测定的目的。
2、标本制作:免疫荧光一般用冰冻切片,减少杂质干扰;而酶免疫组化一般用石蜡切片或冰冻切片均可以。
3、实验步骤:免疫荧光染色步骤简单,而酶免疫组化方法较为复杂,多了DAB显色过程。
4、染色后的标本保存:免疫荧光染色后的标本一般短时间拍照,时间长了荧光衰退;而酶免疫组化染色标本可以长期保存。
5、免疫组化结果除了知道蛋白是在细胞浆还是细胞膜表达高些,还可以用软件做相对定量分析。
6、免疫荧光得到的图片是彩色的,漂亮些,可以发高档次文章。
免疫学三大工具:免疫组化、Western、ELISA,分别用于定位,定性和定量。
免疫组化:是融合了免疫学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组织学技术(组织的取材、固定、包埋、切片、脱蜡、水化等),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对组织(细胞)内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主要是定位)。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区别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3185db04b8f67c1cfbd6b85e.png)
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一、两者都是蛋白定位的检测(也就是确定蛋白是表达在细胞核/浆/膜)。
二、区别是:1、概念和基本原理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
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的现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并可在原位显示相应的基因和基因表达产物。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现已有: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亲和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金银及铁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是采用荧光素标记的已知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测待测组织、细胞标本中的靶抗原(或抗体),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带有荧光素,在荧光显微镜下,由于受高压汞灯光源的紫外光照射,荧光素发出明亮的荧光,这样就可以分辨出抗原(或抗体)的所在位置及其性质,并可利用荧光定量技术计算抗原的含量。
以达到对抗原物质定位、定性、定量测定的目的。
2、标本制作:免疫荧光一般用冰冻切片,减少杂质干扰;而酶免疫组化一般用石蜡切片或冰冻切片均可以。
3、实验步骤:免疫荧光染色步骤简单,而酶免疫组化方法较为复杂,多了DAB显色过程。
4、染色后的标本保存:免疫荧光染色后的标本一般短时间拍照,时间长了荧光衰退;而酶免疫组化染色标本可以长期保存。
5、免疫组化结果除了知道蛋白是在细胞浆还是细胞膜表达高些,还可以用软件做相对定量分析。
6、免疫荧光得到的图片是彩色的,漂亮些,可以发高档次文章。
免疫学三大工具:免疫组化、Western、ELISA,分别用于定位,定性和定量。
免疫组化:是融合了免疫学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组织学技术(组织的取材、固定、包埋、切片、脱蜡、水化等),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对组织(细胞)内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主要是定位)。
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6613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1.png)
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是生物医学领域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它们在研究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其他方面又有明显的不同。
接下来,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以便您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两种实验技术。
深度上看,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都是通过特异性的抗体与待检测蛋白质结合,从而实现对蛋白质检测的技术手段。
在免疫荧光中,待检测的蛋白质通常会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体结合,形成荧光复合物,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术等来观察和分析。
而在免疫组化中,通过酶标记的二抗结合来对蛋白质进行检测,进而通过染色反应观察和分析。
两者均能够实现对蛋白质的高度特异性检测,但在技术操作和结果分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广度上看,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在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也存在差异。
免疫荧光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中,因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常用于检测和定位细胞内蛋白质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而免疫组化则更多用于组织学研究中,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反应,实现对蛋白质在组织结构中的定位和表达水平的分析。
两者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各有侧重,但都对蛋白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在原理和应用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深度上看,它们在技术操作和结果分析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广度上看,它们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也存在差异。
然而,无论是免疫荧光还是免疫组化,都为蛋白质检测和定位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对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方面,我认为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作为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虽然在原理和应用上存在差异,但在实际研究中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对象选取合适的技术手段。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结合这两种技术手段,实现对蛋白质表达和定位的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免疫组化4--双重或多重标记
![免疫组化4--双重或多重标记](https://img.taocdn.com/s3/m/6dc9d808b52acfc789ebc912.png)
一、基本原理
双重或多重标记是利用免疫学和细胞化学 原理,在同一张切片上原位示踪组织或细胞 内不同抗原大分子物质的一项标记染色技术。
示踪剂:---荧光素
---酶 ---胶体金等
操作的原则和要求基本上与单标免疫组化
方法雷同
优点:不同抗原成分位置、功能关系更直观 缺点:流程长
脱片机率更高 前后重染色试剂间有交叉干扰
(5)PBS液,5min×3
(6)加二抗(GARG+GAMG混合液1:200), 温盒,37℃,30min; (7)PBS洗,5min×3; (8)加酶抗酶抗体复合物(兔PAP+鼠APAAP 混合液1:100),湿盒,37℃,30min; (9)PBS洗,5min×3;
(10)过氧化物酶显色反应:以DAB- H2O2 液显色 7~10min(镜下控制显色程度), PBS洗,5min×3; (11)硷性磷酸酶显色反应:以萘酚AS.MX 及坚固蓝(fast blue)显色10~15min(镜下控
;
4.保证试剂的清洁度与纯度(双蒸水,亲和
免疫层析),注意增强组织片与载玻片的粘
合 度 , 以 减 少 脱 片 机 率 ;
5. 封片剂选择应注意显色剂的溶解特性,
一般多采用水封片(10%缓冲甘油),保存时
间不长,应及时观察记录。
直接法、间接法、桥法均可使用
灵敏度以桥法中的复合物法最高 特异性则以直接法最佳
操作方法类同单酶标记,有直接法、
间接法、复合物法之分。
间接法与复合物法较常采用。 ★操作举例 淋巴瘤轻链κ、λ的双重 酶标记(双酶双底物)
Hale Waihona Puke (1)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进水(若用含汞固定
液固定的组织则需用0.5%碘的乙醇溶液脱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622e7aed1f34693daef3ed5.png)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标签: 荧光免疫染色技术2009-04-07 22:28最近看了几篇文章,文中都涉及一项技术叫:免疫荧光染色。
感觉这项技术不错,实验的图片经过染色很漂亮,再一merge,更加说明问题,今日网上搜来有关介绍,恶补一下。
竟觉也不是和特别,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大概也就是如此了。
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转载)荧光免疫染色和DAPI染色实验1.实验原理免疫染色的实验原理类似于Western Blotting,两者都是运用抗体的特异性识别作用来显示目的蛋白,但是由于免疫染色需要在原位进行,而且蛋白没有经过富集,因此其实验难度较高。
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固定剂(通常是甲醛或多聚甲醛)将细胞固定,使得细胞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并且利用Triton-X-100使得一部分膜蛋白变性,从而使通透性进一步加强。
利用正常羊血清封闭,可以令许多蛋白先与血清内的非特异性抗体结合,而特异性的抗体由于动力学的关系可以通过竞争性的反应与目的蛋白结合,这一过程可以保证抗体识别的特异性。
二抗可以特异性识别一抗的Fc区域,利用二抗连接不同的荧光基团,就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同的荧光,从而显示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
另外,免疫荧光实验由于其较高的敏感性可以显示出基因表达的亚细胞情况(核内,核外,膜上以及一些较大的细胞器上),所以通常被用来作为基因定位的方法。
DAPI的中文名称是4,6-联脒-2-苯基吲哚,是一种常用的荧光染料,其作用机理与溴化乙锭(EB)等染色剂的机理类似:它们与DNA双螺旋的凹槽部分可以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与DNA的双链紧密结合。
结合后产生的荧光基团的吸收峰是358nm而散射峰是461nm,正好UV(紫外光)的激发波长是356nm,使得DAPI成为了一种常用的荧光检测信号。
Jagielski M. et. Al在1976年首次运用该技术检测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感染。
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该技术被运用于各种微生物的检测、生长监测,胚胎发育过程的检测,细胞周期的检测和各种核定位的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组化、多重荧光免疫组化的区别
免疫组化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是两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们的基本原理相似,但在应用上有所不同。
免疫组化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的原理,对组织或细胞中的目标分子进行检测和定位。
通常使用单一标记,如酶标记或荧光标记,通过染色或显微镜观察来定位目标分子。
这种技术在肿瘤诊断、免疫学研究、分子遗传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在免疫组化技术的基础上,引入多重荧光标记,可以同时检测多个不同目标分子,通过不同荧光信号进行定位和分析。
这种技术在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研究、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等方面应用广泛。
总之,免疫组化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都是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