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监测与评价

1、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意义及内容

1. 1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健康的土地生态功能是维系寂静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人民的生存安全。现如今,土地资源,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的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区域土地的生态承载能力,导致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态安全成为一大严峻的挑战。

三峡水利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的影响都极为重要,其建设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世界上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库区蓄水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其现今的生态系统变得脆弱敏感,并且重庆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侏罗系砂泥岩互层中的泥岩层、二叠系炭质页岩夹煤层、志留系页岩等,抗腐强度低,易风化,雨水易软化、泥化,不仅水力侵蚀活跃,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易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生态问题。同时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土地利用方式将直接威胁水库安全运营的生态脆弱带,所以对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系统详细的评价并提出各生态问题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2.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所谓土地生态安全,其确切的含义还没有科学的界定。一般认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不受或少受来自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于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生态系统的自身结构没有遭到破坏:其次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功能不受损害。生态系统所能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是生态安全的一个显性特征。当一个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出现异常时,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

对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而言,它研究区域乃至周边地区人们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协调统一的目,是由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三方面组成的安全复合体系。如果考虑到社会和经济对上述自然系统安全的影响,显然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构成了土地生态安全的动力和出发点,而土地自然生态安全构成了土地生态安全的基石和核心。因此对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要分别从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三个方面考虑,选取各自不同的评价影响因素,共同构成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年和2010年三峡库区土地总面积、土地利用现状、人口、GDP等数据分别进行计算得出两个时期评价结果,分析结果为研究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等定级;对比三峡库区09年和10年的生态安全转变趋势,并对三峡库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意见及建议

2研究区选择

重庆三峡库区东北部地区山势地势高耸,地层岩性以古生代、中生代碳酸岩类地层为主,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不仅地表缺水,而且土层瘠薄,生态环境十分破碎,一旦植被遭到破坏或因过度垦殖,土层剥蚀,生态环境将遭到彻底破坏直至无法利用。所以对于重庆三峡库区的生态问题而言,东北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的研究在重要性和典型性方面都具有代表性。本文选择了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万州区和忠县作为示范研究点,该五个区县都属于渝东北区的重要区县,并地处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地质地貌等具有三峡库区的特殊性、典型性,对上述五个区县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监测与评价,可以由此分析出整个三峡库区的土地生态安全情况。

3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3.1.建立评价体系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工作,迄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也是进行土地生态评价研究的关键。本研究涉及自然、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选择评价因子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可比性的原则,同时参考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万州区、忠县、云阳县、巫溪县和奉节县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特征,从土地资源的安全角度出发,按照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综合归纳确定了15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如表5-1所示。

表5-1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安全趋向

土地生态安全

系统

(A) 土地资源经济生

态安全系统

(B1)

人均GDP(C1)∥万元/人+

粮食单产(C2)∥万元/hm2+

林业单产(C3)∥万元/hm2+

牧业单产(C4)∥万元/hm2+

经济密度(C5)∥万元/hm2+

化肥施用量(C6)∥kg/hm2-

农药使用量(C7)∥kg/hm2- 土地资源自然生

态安全系统

(B2)

﹥25°的耕地面积比重(C8)∥% -

林地面积比重(C9)∥% +

草地面积比重(C10)∥% +

耕地面积比重(C11)∥% + 土地资源社会生

态安全系统

(B3)

人均耕地面积(C12)∥hm2/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C13)∥% -

城镇化率(C14)∥% +

人口密度(C15)∥人/hm2-

根据各个评价指标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可分为正安全趋向指标和负安全趋向指标。(如表5-1所示)

正安全趋向指标:耕地面积比重、林地面积比重、草地面积比重、人均耕地面积的值越大,表明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状况越好;人均GDP、经济密度(单位土地面积的国内生产总值)、粮食单产、林业单产、牧业单产、城镇化率的值越大,表明维护和改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能力越强。

负安全趋向指标:>25°的耕地面积比重可以衡量地区耕地资源的质量,其值越大,该地区耕地的质量越差,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状况越差;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的值越大,表明对土地的压力越大,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状况越差。3.2.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为了消除量纲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极值法对各个指标层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一般情况下,用极值法进行数据上的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