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南通创新驱动发展耦合研究
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深化南通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深化南通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6a167f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0.png)
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深化南通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8.05•【字号】通政发[2014]40号•【施行日期】2014.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深化南通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政发〔2014〕4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南通滨海园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深化南通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通市人民政府2014年8月5日深化南通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化南通市科技金融体制改革,加快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尤其是金融要素、资本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围绕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建,设计科技金融支持政策,完善银行支撑、担保支持、创投优先、财政扶持的“四位一体”科技金融运行机制,形成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体系,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展,突出支持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创办领办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新兴产业种子企业以及处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阶段的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二、总体目标通过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完整配套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扶持体系和服务体系。
到2016年,基本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互动支持,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高效对接,服务功能与服务规范全面加强,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同步放大,风险分担合理,支持重点突出、具有南通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基于区域科技创新联盟的创新资源耦合模式研究
![基于区域科技创新联盟的创新资源耦合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c86e8b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e.png)
基于区域科技创新联盟的创新资源耦合模式研究陈雄辉;谭春华【摘要】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lliance is a new form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the essentiality of interaction among multi-innovation resources based on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lliance is a process of coupling innovation.The coupling innovation system is composed of innovation subjects,innovation object and coupling drive.The paper starts from the different demand of innovation subject,and it also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major coupling modes:demand,cost,profit and complex types.%科技创新联盟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新形式,联盟内的各类创新资源相互作用实质是一种耦合过程,该耦合创新系统由创新主体、创新客体、耦合驱动力构成.从创新主体不同需求出发,讨论了四种不同的耦合模式:需求型、成本型、利润型、复杂型.【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3(033)013【总页数】5页(P16-19,28)【关键词】联盟;科技创新;耦合;模式【作者】陈雄辉;谭春华【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3;F204区域科技创新联盟,是指由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研究机构、高校或政府部门,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或目标,有效利用各自创新资源,通过各种契约而组织形成的复杂网络系统。
创新驱动背景下南通市促进高层次人才集聚策略研究
![创新驱动背景下南通市促进高层次人才集聚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c846184afe04a1b171de7c.png)
创新驱动背景下南通市促进高层次人才集聚策略研究作者:张灵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2018年第34期0 引言高层次人才是世界先进科学和知识的载体,他们具备较高的学历、专业的技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是带动城市科技进步、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2008年,国家出台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紧接着各地为增加人才储备,逐步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将是我国在“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驱动战略关键因素,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才与创新的关系,指明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在极为重视人才的当今世界,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集聚高层次人才,因此,制定各地的人才引进工作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从省情出发,突出地把人才与科教兴省确立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自2000 年实施新一轮“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07年启动实施“双创计划”,可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强省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
“十二五”期间,南通市把实施“江海英才计划”、产业人才发展“312”行动计划作为主要抓手,人才集聚明显加快,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显著。
南通市“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目标,贯彻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改进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力争区域人才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努力建成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1]。
要大力推进制度、科技等全方位创新,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更好地增强人才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整合资源连、实现价值链,推动发展在中高速增长中迈向中高端水平,努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
基于耦合模型下的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耦合模型下的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ee0ce7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f.png)
基于耦合模型下的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佚名【摘要】以安徽省为例,探索了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并通过构建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同时计算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对安徽省2004-2013年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十年里,安徽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由颉颃走向良性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失调转变为低度协调。
根据计算结果以及分析,最后提出了实现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良性耦合的若干建议。
%Taking Anhui province for example ,it explor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in this paper .By constructing the coupling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and calculat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was analyzed from 2004 to 2013.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me from valerian dense to benign coupling phase in the decad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fset by the low degree of coordination into four gradeslower .Ac-cording to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it finally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to a-chieve good coupling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期刊名称】《蚌埠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59-63)【关键词】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科技创新;区域经济【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F224如今科学技术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科学技术中最重要的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1],科技创新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力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已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
![《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b01c7a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b.png)
《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一、引言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日益显著,成为了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增长的重要路径。
本文将对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进行深入研究,并就其重要性、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它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过科技创新,我们能够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同时,科技创新还具有改善民生、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三、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5G、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等。
四、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问题及原因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协调问题。
首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有待提高,部分科技成果难以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其次,科技创新的投入与产出不匹配,部分领域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此外,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人才储备不足、市场环境不完善等。
五、解决策略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与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中共南通市委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
![中共南通市委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a25fa80b3169a4517723a324.png)
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发布时间:2006-08-28 00:00:00 字体:[ 大中小]通委发〔2006〕12号为贯彻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苏发〔2006〕13号)精神,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南通全面腾飞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现作如下决定:一、把自主创新作为南通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南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必然选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已成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我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胜期,经济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市场制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进步的支撑,需要自主创新的推动。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撑。
南通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紧密结合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定位和以长三角中心城市为特征的功能定位,必须紧密结合南通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科教人文基础深厚等实际,必须紧紧抓住大桥开通、沿江沿海开发的新一轮发展机遇,立足现有基础,发挥优势和潜力,着力解决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积极整合各种创新资源,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功能。
全市上下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意义,真正把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模式转型、促进南通新一轮发展的重大举措,作为引领和支撑南通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作为主线,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重要着力点,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主要途径,把推动科技创业作为主要抓手,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品牌,增强创新活力,全面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争当全省江北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在全省率先跨入创新型城市的行列。
南通科技创新活动方案策划
![南通科技创新活动方案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bb9cd7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3.png)
南通科技创新活动方案策划南通科技创新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一个科技创新活动方案,南通市旨在通过组织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推动南通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此次活动,旨在为广大科技创新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敢于创新,敢于挑战。
二、活动目标1. 提升南通市科技创新的水平和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2. 培养和发现优秀的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推动他们的发展壮大。
3. 加强南通市与其他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4. 打造南通市的科技创新品牌,提高南通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活动内容1. 科技成果展览通过组织科技成果展览,展示南通市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情况。
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将有机会展示其最新的科技成果、产品和技术,并与参会者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
2. 创业项目路演为了发现和培养优秀的科技创业项目,组织创业项目路演活动。
在此活动中,创业者将有机会向专业投资人和企业家展示自己的创业项目和商业计划。
投资人和企业家则可以通过路演活动了解到创新创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同时也可以与优秀的创业者进行深入交流和洽谈。
3. 科技论坛和研讨会通过组织科技论坛和研讨会,促进科技合作与交流。
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就热点科技领域进行专题报告和交流讨论,为参会者提供一个学习和思考的平台。
4. 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创新创业大赛,为广大的科技创新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创新成果和商业计划的机会。
在此活动中,评委将根据创新程度、市场前景、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评分,并给予优胜者丰厚的奖励和扶持。
5. 科技合作交流会组织科技合作交流会,为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
通过此次活动,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四、活动具体安排1. 时间安排本次活动预计在明年3月份举行,为期三天。
知识产权保护与高校科技创新耦合发展探究
![知识产权保护与高校科技创新耦合发展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5d2d9ab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f.png)
知识产权保护与高校科技创新耦合发展探究文/吴晶博 浦静 金陵科技学院摘要: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科技创新。
在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校主要承担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立足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高校创新动力得以激发,科技创新水平实现大幅增长。
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共同作用下,知识产权保护与高校科技创新之间相互影响。
本文以系统耦合理论为基础,讨论高校科技创新的意义及制约因素、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耦合逻辑和耦合路径,以期高校产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高质量科技创新。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高校科技创新;耦合效应引言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数据,我国的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提高到了2022年的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1]。
本文以系统耦合理论为指导,讨论高校科技创新的意义、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耦合逻辑和耦合路径,以期高校产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高质量科技创新。
1. 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及制约因素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日趋强大的助推器。
1.1 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1)科技创新促进学科融合创新。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更新和丰富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可以推动高校的学科交叉和融合,培养学生与社会、产业的联系,从而引领高校学科的创新。
同时,现代的科技创新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要求高校鼓励跨学科的合作,加速孕育新型学术组织,构建更加适应新兴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学科。
(2)科技创新反哺人才培养创新。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创新人才的质量、结构、数量是全方位全程性的,相对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能力更为重要和关键。
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造血”功能、增强内生动力,培育世界级引领性、战略性、旗帜性人才的集中度,才能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854244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1.png)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与此科技金融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创新链条的完善以及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度,不仅有助于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制,而且对于指导区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量化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明确了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了包括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金融环境、科技金融支持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既考虑了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操作性,又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本文还运用了主成分分析、熵值法等多种统计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和综合评价,以全面反映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度水平。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为区域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科技金融则是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机制。
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直接关系到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本文旨在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以期为区域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理论基础: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关系,源于创新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交叉融合。
创新经济学认为,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对科技创新具有引导和支撑作用。
金融学理论则强调,科技金融通过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降低创新风险,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进行。
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课题:高校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耦合协同发展的机制研究
![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课题:高校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耦合协同发展的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221b38f8c75fbfc67db211.png)
高校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耦合协同发展的机制研究学科分类: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的提出、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将“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加大为国家、区域和产业发展服务的力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在此宏观背景下,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对于实现《纲要》目标,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地区相比,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还有较大差距,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仍然突出: 一方面是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还不强,未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是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长期偏低,未能有效支撑经济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取得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但成果转化率仅为25%左右,真正能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60%以上。
如何破解科技创新与生产发展“两张皮”的现实问题,根本途径是构建现代产业与高校科技创新耦合协同发展体系,以高校科技创新支撑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又带动持续的高校科技创新。
高技术产业是以技术创新发展为基础的,高校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耦合协调发展反映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活力和动力,能够调动高校与高技术产业持续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在创新驱动下提升竞争优势。
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不同区域间的市场需求、创新环境、教育水平均呈现多元发展态势,区域资源禀赋差异会导致高校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耦合协同发展的不均衡性。
新形势下对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思考
![新形势下对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f5eb038482fb4daa58d4b1a.png)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高新科技产业的思考
翁凌燕 ( 南 通大 学航 海 医学研 究 所 。 江苏 南通 2 2 6 0 1 9 )
【 摘 要】 在 国g -  ̄ , l 新驱动发展战略 背景下 , 一批地 方高校科研 院所面临转 型改革 , 以独 办、 联 办形式的 高新科技产 业如雨后春 笋悄 然 出 现, 但 高新科技 产业成效不一 , 有发展壮 大甚至上 市的案例 , 也有发展 受促 、 举步 维艰 的案例 , 面对这种 状况, 地方 高校科研 院所该不该发展 高 新科技 产业, 哪 些问题 阻碍 了高新科技 产业的发展 . 同时思考未来地方 高校科研 院所发展 高新科技 产业的方向在哪里等 . 提 出了校企分 开促 转
化、 建立产权激励 、 调 整 结 构 盘 活 资本 、 科 技 创 新 为核 心 的 建 议 。
【 关键词 】 新形势 ; 科研 院所 ; 科技 产业; 思考
1 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必要性
( 1 ) 地方高校科研 院所发展高新科技 产业是新形势下 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 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 力和综合 国力 的战略支撑 . 摆在 国家发展全局 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 中国特色 自主创新 道路 、 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地方 高校科研 院所作 为高新技术及其成果 的主 要载体 .为支撑与依 托的高新 技术产业 的迅速发展 产生 了巨大的影 响 因此充分调动和发挥一切可 以利用 的力量 . 积极进入 地方高校科 研院所 发展高新科 技产业 的主战场 .加速 促进科技 与经济 的有效结 合. 是新形势下 国家创新驱动 发展的战略任 务 ( 2 ) 地 方高校科研 院所发展 高新科技 产业 是服务 地方 . 加 速经济 转型 的重要途径 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高校科研 院所人 才资 源、 平 台设备资 源 、 研究成果 和研发 经验 . 把雄厚 的科技 实力和 已有 同 定 资源优势 同当地 的产业基础 结合起来 . 以成果 和技术为支 点 . 培植 以高新 技术产业 为主体 的新型支柱性 产业 .适应 新形势 下的战 略要 求. 以具 有鲜 明特色和实力 的高科技及 其产 品 . 在 将来 的市场竞争 中 占有一席之地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高级中学高三(上)月考政治试卷(10月份)+答案解析(附后)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高级中学高三(上)月考政治试卷(10月份)+答案解析(附后)](https://img.taocdn.com/s3/m/f4d12c1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5.png)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高级中学高三(上)月考政治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邓小平认为,生产关系(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由此可见( )A. 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B.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C. 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D.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2.近年来,为应对一些西方国家挑起的“芯片战”,我国芯片企业积极进行科技攻关。
伴随着国产芯片技术的进步和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芯片企业业绩普遍好转。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图中(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Q分别代表价格和数量)能够反映我国国产芯片市场变化结果的是( )A. B.C. D.3.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
这个损失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开展“光盘行动”,加强监督执法。
这样做旨在( )①全链条发力节粮减损,守护好中国饭碗②遏制食品浪费,营造出珍惜粮食的氛围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④严守耕地红线,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4.央行逆回购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包括商业银行)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
202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140亿元逆回购操作,这一操作带来的影响是( )①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刺激消费和投资②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市场预期③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助力实体经济发展④减少市场信贷资金的供应,缓解通货膨胀压力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5.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是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
地方高校学科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地方高校学科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耦合协调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882cd36524de518974b7d28.png)
地方高校学科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一、引言新一轮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区域经济发展中高校与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模式已日趋完善。
一方面,以优势学科或主干学科为核心的地方高校学科集群围绕产业集群主导发展方向,在专业人才培养、高新知识转化、科研成果应用等方面对产业集群形成有效支撑,满足区域产业集群快速深入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区域产业集群的空间集中性特点吸引大量知识、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为地方高校在推动学科建设、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空间依托。
但从实践来看,地方高校学科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还存在协调性和适配性的问题,因此,研究和分析地方高校学科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间的互动关系,不仅能为培育和提升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能力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而且对推动地方高校加强学科集群内部的交叉融合,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集群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地方高校与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区域产业集群高度耦合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述评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1]于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随后他又在1998年发表的文章《集群与新经济竞争》中进一步阐述了关于产业集群的涵义,把产业集群定义为“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逐渐成为我国产业整体布局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我国学者姜晶又对该定义进行发展和扩充,认为“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指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4]。
随着产业集群概念的提出,相关学者关于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吐故纳新,一种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组织形式——学科集群应运而生。
中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及时空分异研究
![中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及时空分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4f0dc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6.png)
中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及时空分异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及时空分异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究中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分异特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问题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界定了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并探讨了其时空分异规律。
文章旨在为中国实现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增长、改善生活质量、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可持续发展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
探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及其时空分异,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献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对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
一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例如,有些研究认为科技创新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学者们也关注了可持续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
他们指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和目标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方向和动力,推动了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还有学者对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认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科技创新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同时,时空分异也是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或地区,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问题。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通政规〔2020〕4号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通政规〔2020〕4号](https://img.taocdn.com/s3/m/b1c2cdc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b.png)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正文:----------------------------------------------------------------------------------------------------------------------------------------------------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通政规〔2020〕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通科技产业园区、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已经2020年7月6日十五届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通市人民政府2020年7月16日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从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到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成长培育机制,加速发展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大且前景广阔的科创型企业,努力把南通打造成新兴科创名城,为南通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目标到2025年,力争全市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企业分别达到500家、100家、10家。
二、认定标准科技创新型企业标准: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列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或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达500万元以上。
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标准: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技术,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0%以上,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达3000万元以上或估值达1亿元以上。
科创板上市培育企业标准:符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市场认可度高;近两年企业累计研发费用占累计营业收入比达到5%以上(软件企业达到10%以上);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件以上(软件企业软件著作权10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近两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
南通市科技政策实施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南通市科技政策实施现状及其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95d81f4910ef12d2af9e7ef.png)
对 策 与建议
1 进一步完善现行科技政策体 系 . 南通市现 行科技政 策 、 法规体 系还 不够完 善 , 因此有必要进 一步完善现 行 科技政 策体系 , 以更加 适应科技 发展新 形 势。建议 由市 科技 局牵头 , 立政 策 成
法规工作小组。
科 技政 策 已成 为民营 科 技 企业 发 展的助推 器 , 提升技 术创新 水平的 “ 加
认定 的省级高新技 术创业 中心 2 , 家 在
孵企 业 10多家 , 8 从业人 员 150多 人, 0
维普资讯
类别 中 , 企事业 单位在税收 优惠与减 免 政 策上受 益很 大和 有 受益 的单 位所 占 比例最低 , 只有 5%; 0 而在科技发展指导 政 策和 科技 成果 奖励 政 策上 则分 别达
贴转 变 ;政 府 资 金和政 策要 从单 纯的
“ 引大扶强 ” 保证重点 企业 兼顾一般 向
企业转 变 ; 科技 计划项 目政 策要从抓项 目申报 立项 向抓 项 目产 出和 项 目投 向
方面转变。 4 进一 步加 大科技投 入 、 . 科技 奖励
力度
一
3科技人才政策暴 露的问题较 多 .
全统计 ,南通市 政府及其部门出 台相关政策措 施
通市 科技政 策实施情况 , 一步完善科 进 技 政 策体 系 ,促 进科 技战略 目标 的实
现, 为市 政府 出台新 的科技政 策提供 决 策依据 , 我们对南通市 现行科技政 策实
有 4 余项 , 0 其中
科技政 策占相 当
大的比例 。从而
维普资讯
地 方 科技
南通市科技政策实施现状 及其对簧研究
南通科技创新活动方案策划
![南通科技创新活动方案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fdce78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f.png)
南通科技创新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名称:南通科技创新大赛二、活动目标:1. 激发南通地区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2. 提升南通地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3. 打造南通地区科技创新的品牌活动,提高南通的科技创新影响力。
三、活动内容:1. 初赛:通过报名、初步评审等环节选拔出参赛项目。
(1)报名阶段:邀请南通地区的大学生团队进行报名,要求报名团队需有导师指导和项目成果。
(2)初步评审:对报名项目进行初步评审,根据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市场性等进行评分,选出初赛项目。
(3)初赛展示:初赛项目团队进行现场展示,包括项目演示、PPT展示等,评委进行评分和提问,评选出决赛项目。
2. 决赛:决赛分为展示和答辩两个环节。
(1)展示环节:决赛项目团队进行现场展示,展示项目成果、技术特点等,并进行产品演示。
评委进行评分和提问。
(2)答辩环节:决赛项目团队回答评委的提问,说明项目的技术原理、市场前景等。
评委根据答辩情况进行最终评分。
3. 衍生活动:(1)科技成果展览:在比赛期间,举办科技成果展览,展示南通地区的科技创新成果,吸引更多人关注科技创新。
(2)创新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举办创新论坛,分享科技创新经验,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3)投融资对接会:为入围的项目团队和投资机构、企业提供对接平台,推动创新项目的转化和商业化发展。
四、活动时间安排:1. 报名阶段:2023年10月1日-2023年11月30日;2. 初赛展示:2023年12月中旬;3. 决赛展示和答辩:2024年1月中旬;4. 成果展览、创新论坛和投融资对接会:2024年1月下旬。
五、活动宣传:1.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宣传,发布活动海报、宣传片等;2. 在南通各大高校、企事业单位张贴活动宣传海报,发放活动宣传手册;3. 邀请南通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活动奖励:1. 决赛品牌奖:评选出南通科技创新大赛冠军、亚军、季军,并颁发奖杯和证书;2. 创新奖项:评选出最佳创新奖、最佳技术奖、最佳市场前景奖等,并颁发奖杯和证书;3. 资金支持:为优秀项目团队提供资金支持,用于项目的技术开发、市场推广等。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南通创新驱动发展耦合研究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南通创新驱动发展耦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2fcb91ffab069dc51220172.png)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南通创新驱动发展耦合研究作者:牟蕾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7年第4期牟蕾(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南通226000)MOU Lei(NantongUniversityXinglinCollege,Nantong226000,China)揖摘要铱高校的科技创新是服务地方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论文分析了南通高校科技创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其与南通创新驱动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从构建长江经济带新型智库、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三个层面提出了两大系统的耦合路径。
揖Abstract铱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colleg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ces to serve loc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f colleges inNantong.And explores the couplingrelationship between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ofcollegesandthe innovation-drivendevelopment inNantong.Finally, the paperputsforward the coupling path of the two system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think tank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eimprovementof the system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talents,and the construction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enter.揖关键词铱科技创新;创新驱动;耦合揖Keywords铱science andtechnologyinnovation; innovation-driven; coupling【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68-021 引言南通作为江苏省中部的地级市,凭借其凭江临海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经济发展,面临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南通创新驱动发展耦合研究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南通创新驱动发展的耦合关系。
通过对南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现状和南通创新驱动发展现状的分析,
揭示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研究发现,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对南通
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提出了南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创
新驱动发展的发展策略,强调了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本文希望为地方
高校科技创新与南通创新驱动发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展
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南通、创新驱动发展、耦合研究、现状分析、关联性、促进作用、发展策略、融合、未来发展展望。
1. 引言
1.1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南通创新驱动发展耦合研究背景
地方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技创新作为高
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通
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潜力巨大
的创新驱动发展机遇。
近年来,南通地方高校与创新驱动发展之间的
关系逐渐被人们关注和研究,但是仍存在着一定的难点和问题。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距。
南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发展之间的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完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南通地方高校和地方企业之间的科技创新合
作还存在一定障碍,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
对于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南通创新驱动发展的耦合研究具有重要
意义,可以帮助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动
南通市的创新驱动发展。
1.2 研究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南通创新驱动发展的耦合研究,旨在探讨地方高校在南通地区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作用和
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意义在于:
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其科技创新水平和
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南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
通过研究地方高
校的科技创新现状和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贡献,可以促进南通地区科技
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2. 正文
2.1 南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南通地方高校是南通市的重要科研力量和人才培养基地,对推动
地方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南通地方高校
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南通地方高校科研投入相对不足,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
与国内一流高校相比,南通地方高校在科研资金、科研团队建设等方
面存在差距,制约了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南通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
虽然南通地方高校在科研
成果转化方面做出了努力,但与实际产业需求和市场接轨的还有一定
距离,缺乏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南通地方高校人才队伍结构方面存在问题。
相对于科研团队的数量,南通地方高校尚需加大对优秀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
科研团队整体水平。
南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现状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加大投入、优
化机制,提升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率。
只有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才能更好地支持南通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
2.2 南通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分析
南通是江苏省一个发展较为活跃的城市,也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
的经济中心之一。
近年来,南通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支
持力度,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南通的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一
定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南通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科技
创新企业的财政扶持、减免税收政策、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等,为创新
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南通市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
南通市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为南通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南通市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创新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还存在一定难度等。
南通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3 南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南通地方高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其科技创新水平直接影响着当地的创新驱动发展。
通过对南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南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关联性体现在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上。
地方高校作为科研院所,具有丰富的科研人才和研发设施,可以为当地企业和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资源,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地方高校也可以借助地方产业需求和市场信息,指导科研方向和项目选择,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南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关联性在创新文化的传
播和引领上得到体现。
地方高校作为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引领者,
可以通过科研成果的推广和科技活动的组织,培养和引导当地青年学
子和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整个社会创新氛围的形成和
发展。
南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发展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相互
依存、相互促进。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南通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企
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化,实现创新驱
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2.4 南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对创新驱动发展的促进作用
南通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创新驱动发展
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人才培养方面,地方高校为南通地区培养了大量
科技人才,他们在科研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南通地区的
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持。
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地方高校还
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带动了南通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
升级。
地方高校还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为南通地区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储备做出贡献。
南通地
方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动为地区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
动力,有助于推动南通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地区经济
的持续健康发展。
2.5 南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展策略
要加强南通地方高校与当地产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地方高校应与南通本地企业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这样既可以提升南通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水平,也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
要加强南通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培养更多适应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的人才。
地方高校应结合当地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
要注重科研经费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保障南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
政府应增加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学校和企业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确保科研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3. 结论
3.1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南通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度融合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南通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度融合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越来越多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南通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地方高校在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资源,与南通企业合作也更加深入,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
未来,地方高校与南通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度融合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大投入力度,共同推动科技创
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南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的动力。
还可以加强人才培养的合作,共同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人才,助
力南通地区走向高质量发展。
3.2 未来发展展望
未来发展展望:随着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南通地方高校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科技创新
领域,地方高校将加大科研投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科
研人才,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
在创新驱
动发展方面,地方高校将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助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南通地方高校还将加强与国际合作交流,吸引更多国际科技项目
和优秀人才,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
取得更大突破。
地方高校将注重人才培养,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培养
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
展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南通地方高校将在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
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南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