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德国会展业发展历史
德国会展业发展历史德国的会展业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5世纪中叶。
此后,德国的会展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步骤阐述德国会展业的发展历史。
第一步:起源阶段(15世纪-19世纪)德国的会展业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德国城市的市长们意识到,通过展示城市的商业、文化和社会发展成果,可以吸引更多的商人、学者和投资者。
因此,德国的会展业开始了它的发展历程。
在17世纪,德国东部出现了大型的市场和展览会。
德国还在18世纪初举办了海上贸易博览会,吸引了大量的商人。
第二步:现代化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会展业开始现代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已经举办了一些国际性的展览会,如1910年在布莱梅举办的国际海运、造船和水上交通展览会。
这些展览会为德国的商业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力的平台。
在20世纪的中叶,德国开始在会展业方面采取更加专业化的模式。
会展业逐渐成为了一个行业,并出现了许多专业的会展公司。
第三步:现代化以后(21世纪)21世纪以来,德国的会展业继续不断发展。
现在,德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会展中心之一。
德国的会展业拥有一流的设施、专业的服务和国际化的经验。
德国的会展业已经成为了德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在德国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和会议吸引了数百万人次的参观者。
总之,德国的会展业已经成为了德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德国的会展业不断发展,成为了全球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会展业还将继续发展和壮大。
德国工业革命历史
德国工业革命历史德国的工业革命发端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了早期工业化阶段、起飞阶段和成熟阶段等三个阶段之后,德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德国工业革命历史,谢谢大家对的支持。
德国工业革命历史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
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
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1)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2)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表现在英国即圈地运动)(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殖民);(4)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的发展,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一般认为,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
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
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欧洲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19世纪的科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德意志帝国的历史
德意志帝国的历史德意志帝国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的建立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完成,并且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德意志帝国的背景、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以及结束等方面来全面解析德意志帝国的历史。
一、德意志帝国的背景德意志帝国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当时,德国是以小邦联合体形态存在的,由若干个小国和王国组成。
然而,在19世纪中叶,普鲁士的强大开始崛起,逐渐取代奥地利成为德国的主导力量。
普鲁士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割地,逐渐吞并了其他国家,实现了德国统一的梦想。
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871年。
当时,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战胜了法国,使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皇威廉一世。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完成,并宣告了德国崛起为欧洲强国的时刻。
三、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采取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德皇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皇帝有权任命总理和内阁成员,但议会也享有一定的权力。
这种制度既突出了君主的地位,又保留了议会的一些权益。
四、德意志帝国的经济发展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德国大力发展重工业,尤其是钢铁产业和煤炭开采。
它通过保护关税和贸易限制来保护本国产业,并且积极扩张殖民地,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五、德意志帝国的社会变革德意志帝国时期,社会发生了许多变革。
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人阶级壮大。
工人运动兴起,工会成立,争取工人权益成为重要课题。
此外,妇女权益的争取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
六、德意志帝国的结束德意志帝国的结束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在战争中失败,并被迫接受了《凡尔赛和约》的条款。
这导致了德国的民族自尊心受挫,经济遭受重创,社会动荡。
此后,德王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国宣告终结。
总结:德意志帝国的历史是德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篇章,它的建立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完成,也开启了德国作为欧洲强国的崛起之路。
德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德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
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
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曾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
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
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1、早期历史日耳曼一词来自拉丁文日耳曼尼亚,尤利乌斯·凯撒以日耳曼尼亚称呼莱茵河右岸的各个部落,日耳曼尼亚纪载于西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亚志》。
而德文中的德意志国(Deutschland,德意志人的土地,起初为diutisciu land)来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语的diutisc(大众的,指属于diot或diota'人'的)一词而来,该词最初用以区别源自拉丁文及罗曼语族的地方话。
diutisc一词依序来自原始日耳曼语的tiudiskaz(大众的),tiudiskaz又来自于teudō,teudō又承继自原始印欧语的tewtéh(人)。
很早以前德国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
公元476年推翻了罗马帝国(西罗马)。
2、罗马帝国843年德意志从法兰克帝国分裂出来,962年建立神圣罗马帝国。
通过长期的对外征服,神圣罗马帝国占领了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波兰西部,并远征俄罗斯、匈牙利。
德国历史的发展与文化传承
德国历史的发展与文化传承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文化领域的重要力量。
它的历史悠久,经历了几个重要的时期,影响着德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本文将讨论德国历史的发展,并探讨德国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德意志帝国时期:科技、文化领域的进步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年至1918年)是德国的经济和文化变革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被称为德国帝国的黄金时代,因为德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最有影响力的科技、文化中心之一。
大量的发明和科学理论在这一时期诞生,为德国带来了极大的国际声誉,例如汽车、电气工业、石油和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德国经济的繁荣。
文化方面,德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和文学中心之一,包括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小说、诗歌和戏剧,取得了国际认可和贡献。
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和文化损失20世纪早期,德国再次发生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灭顶之灾。
德国在两次战争中毁掉了大量的建筑、技术、文化遗产和艺术品,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失去了生命,并且随着德国的政府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崩溃,德国也失去了文化和经济中心的地位。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受到殖民主义和战争的影响,德国几乎面临了全面崩溃的恶劣形势。
它必须重新建立和重塑自己的社会和文化结构,并自由进入全球经济和文化领域。
当代德国文化:多元化、多样性、传承和环保今天,德国被认为是全球的文化、经济和科学中心之一。
它通过传承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并且追求电影、音乐、艺术和设计等新的艺术形式,进一步展示德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透过文化生产和艺术作品,德国展现了其开放、稳定、创造性、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的设计和技术领域。
在保护和发扬文化传承的同时,德国人也在积极探索新的社会文化形式和环保理念。
总结德国文化的发展,源自于它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相关经验和教训。
德国的文化和艺术遗产,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聚焦点之一,并不断影响着今天的社会、文化和艺术领域。
德国历史
1、德国的政权更替(分分合合):
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莱茵同盟(1806—1815)——德意志联邦(1815—1866)——北德意志同盟(1866—1871)——德意志帝国(1871—1918)——魏玛共和国(1919—1933)——纳粹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1933—1945)——四国分区占领时期(1945—1949)----东德和西德对峙(1949—1990)——统一后的联邦德国(1990—现在)
德国历史
一、四分五裂的德国(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
经济:
1、14、15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17世纪普鲁士工商业发展
3、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
政治:
1、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潮扩展。代表:伊拉斯谟
自然科学出现 代表:开普勒
2、宗教改革发端
3、18世纪中期,普鲁士跃居欧洲强国行列
2.条件:
①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③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
④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等。
3.统一过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①1864年,普奥联盟击败丹麦,取得了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
②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从此被排挤出德意志。第二年,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统一了北方诸邦。
表现
1.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加了6倍。
2.1967年,联邦德国参与组织“欧洲共同体”。
3.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和日本成为最大的债权国。
德国统一
德国——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勃兰登堡门
俾斯麦
德国历史概述:
• • • • • • 1、919年东法兰克王国 2、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 3、德意志帝国(1871-1918) 4、魏玛共和国(1914-1933) 5、第三帝国(1933-1945) 6、1949年分裂为东德和西德,1990年实现政治统 一
小结
自由主义
工 业 革 命 德意志统一的需要 德意志统一 民族主义 德意志的社会状况
社会主义
征德 国 统 一 的 象
勃 兰 登 堡 门
公元1753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 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以国王家族的发祥地 勃兰登命名此门。 1788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 威廉二世统一德意志帝国,为表庆祝,重建此 门。重建后的城门高20米,宽65.6米,进深11米,门内有5条通道。史书记载, 中间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仅允许皇族成员行走。 为使此门更辉煌壮丽,又为此门顶端设计了一套青铜装饰雕像: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 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她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一只展翅欲飞 的普鲁士飞鹰鹫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
何为“容克”
• 容克是德语Junker一词的音译, 原指无骑 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 地主.起源于16世纪,二战后基本消亡。 • 在德国文献中容克被分为作战容克、宫廷 容克、议院容克和乡村容克。 • 在德国历史上真正起过较大作用的是乡村 容克.乡村容克指普鲁士的贵族庄园主,主 要是征服易被河以东地区并在那里进行殖 民的德意志骑士领主的后裔.
统 一 的 经 过
①1859 年,法、撤对奥战争:北部人民响 应,拿破仑三世单独议和, 1860 年北部统 一。
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发展概述
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发展概述临潭县回民中学王国平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科学的论断,把人们对改革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十九世纪的德国,通过一系列改革,由经济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变成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一个典型的历史实.例。
同时也证明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即可以用革命的方式,也可以用改革的方式,这要根据自己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18世纪末,英法两国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
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而此时的德国,仍旧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德意志境内邦国林立,各霸一方。
其中,普鲁士王国势力较大,并实行封建专制制度,以国王为首的容克地主控制着政权。
普鲁士在社会经济方面也很落后,城市里的封建行会阻碍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农村里盛行的农奴制,广大农民被束缚在贵族地主的土地上,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
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专制制度严重的束缚着生产力,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其近邻法国又不断入侵,占领了很多地方,1806年,拿破仑在占领区建立“莱茵同盟”实行剥削和压迫,但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无疑是对德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一个强大的冲击。
普鲁士在1806年对法国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和腐朽。
在反抗法国入侵的过程中,德意志民族意识也在增长,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知识分子成立了革命团体,传播民主思想。
广大工农群众不断罢工暴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人们对现状普遍感到不满,强烈要求改革。
这种严重的形势,迫使德意志各邦特别是普鲁士的封建统治者不得不认真对待面临的严重问题。
19世纪德国的改革始于施泰因执政时期。
改革以废除农奴制开始。
1807年10月,普鲁士首相施泰因奏请国王,发布“十月赦令”。
废除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并且可以自由买卖土地。
1808年2月,又颁布补充法令,禁止容克随意吞并农民土地。
在农业改革的同时,又扩大了市民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
德国电器产业发展历史
德国电器产业发展历史
德国电器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在这个时期,德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电气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电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德国电器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期):在这个阶段,德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始研究电和磁的本质,并发明了发电机、变压器、电灯等重要的电气产品。
这些产品的发明为电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初步发展阶段(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在这个阶段,德国电器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各种家用电器如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开始出现。
同时,德国的电器品牌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3.繁荣发展阶段(20世纪中期-20世纪末期):在这个阶段,德国电器产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击后,迅速恢复并实现了繁荣发展。
德国的电器品牌如西门子、AEG等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德国也成为全球电器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4.转型升级阶段(21世纪初至今):在这个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德国电器产业开始转型升级。
传统家电产品逐渐向智能化、高效化、环保化方向发展,新兴科技产品如智能家居、物联网等也开始崭露头角。
同时,德国的电器品牌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总的来说,德国电器产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的过程。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德国电器产业将继续朝着智能化、高效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一)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一)引言概述: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德国开始意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德国学前教育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改进。
本文将分析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并探讨五个主要的阶段:启蒙时期、普及时期、革新时期、民主化时期和现代化时期。
每个阶段将介绍该时期的背景、重要事件和相关政策,以及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正文内容:1. 启蒙时期:-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启蒙思想家开始强调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 面对贫困、不发达的学前教育条件,早期学前教育主要由宗教组织提供。
- 德国启蒙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约翰·海因里希·庞德夫实施的幼儿教育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培养儿童身体、智力和道德发展的综合方法。
2. 普及时期:- 19世纪后半叶,德国政府开始积极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
-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定了学前教育机构的要求和标准。
- 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加速了学前教育的普及,政府开始提供资金和培训机会。
3. 革新时期:- 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们开始关注学前教育的革新和改进。
- 弗里德里希·弗雷贝尔提出了“自由活动”教育方法,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引导。
- 德国的学前教育法规也开始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4. 民主化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历了民主化和教育改革。
- 学前教育成为了社会公开领域的议题,并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
- 德国教育法和组织结构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5. 现代化时期:- 进入21世纪,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 政府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培训。
- 德国将学前教育纳入综合教育体系,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发展机会。
总结: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启蒙时期,经历了普及时期、革新时期、民主化时期和现代化时期。
政府的介入和教育改革是推动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德国建筑发展史
德国建筑发展史1. 前言德国建筑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时期,但真正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形成。
本文将从罗马时期开始,逐步介绍德国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和代表性建筑。
2. 罗马时期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征服了今天德国境内的大部分地区。
罗马式建筑成为主导风格,典型特点是厚重的石头墙壁、拱形门窗和圆顶穹顶。
著名的例子包括科隆大教堂和特里尔城门。
3. 中世纪中世纪是德国建筑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高度宗教化的时代。
罗曼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是三个主要的建筑风格。
3.1 罗曼式罗曼式建筑起源于法国,但在德国也有显著影响。
这种风格强调坚固耐用的结构和庄重的外观。
典型的罗曼式建筑包括亚琛大教堂、斯皮尔贝格大教堂等。
3.2 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晚期的主导风格,它强调垂直线条、尖顶和精细的装饰。
德国有许多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如科隆大教堂、乌尔姆市政厅和斯特拉斯堡圣母院。
3.3 巴洛克式巴洛克式建筑是17世纪至18世纪的风格,它追求华丽和装饰性。
巴洛克式建筑在德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宫殿和教堂建设中。
慕尼黑新市政厅和维尔茨堡宫都是著名的巴洛克式建筑。
4.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对德国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强调对古希腊罗马艺术的研究和模仿。
4.1 文艺复兴式文艺复兴式建筑在德国得到了广泛发展,尤其是在城市的宫殿和市政建筑中。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比例和装饰性细节。
代表性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包括慕尼黑宫殿和威廉堡城堡。
4.2 巴洛克式与洛可可式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是文艺复兴时期后期的建筑风格。
巴洛克式强调装饰性和戏剧性,而洛可可式则更加精致、优雅。
著名的代表作品包括慕尼黑的恩格尔斯堡宫和温泽尔斯多夫城堡。
5. 现代主义20世纪初,德国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现代主义强调功能性、简约和科技感。
柏林包豪斯学派是当时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学派之一,他们提倡“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
德国文化和经济的历史演变
德国文化和经济的历史演变德国是欧洲的重要国家之一,其在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发展和演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德国的文化和经济演变源远流长,本文将就其历史演变展开讨论。
一、文化演变德国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从那时起,德国的文化融合了不同的民族、宗教和语言。
在现代史上,德国的文化演变经历了诸多重要阶段,这些阶段不仅是德国历史上的文化事件,也是欧洲文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1、莱比锡音乐学派莱比锡音乐学派是一种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一些后继者(如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和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创作风格。
这种音乐风格在德国文化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德国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欧洲音乐史的一段佳话。
这个学派的成员们对音乐的热爱,使之成为世界音乐史上一个独特的兴起阶段。
2、浪漫主义德国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发源于德国,通过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风潮。
这个时期的德国文化是充满着激情和自由的,人们在这个阶段追求的是完美与理想。
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们在艺术上表现出对人性、自然和宗教等方面的共鸣,这种共鸣触发了文化的变革,也吸引了许多欧洲艺术家到德国学习。
3、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文学、艺术及建筑领域的一种文化风潮,它强调与传统方法的断裂与突破,提倡个人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在德国的现代主义中,包括了黑格尔、尼采、康德等哲学家的思想,以及包豪斯、德国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
这些思想和流派突破传统艺术和文化的限制,带动了德国文化的现代化。
二、经济演变德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和辛苦的历程,从恢复期到现代化,都走过了不同的道路,取得了众多的成果。
1、恢复期二战结束后,德国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经济恢复成为国家和人民的首要任务。
德国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推出了马歇尔计划和华沙条约等创新性方案,以实现经济重建和社会稳定。
2、战后重建在战后重建期间,德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通过向传统产业领域注入大量资本,推进德国经济的现代化。
德国汽车发展史介绍
20XX年德国汽车发展史介绍德国是现代汽车的发祥地,是生产汽车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自从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至今,德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120多年的发展历程。
回顾这120多年的历史,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经历了“发明实验”、“不断完善”、“ 迅速发展”和“高科技广泛应用”这样四个阶段。
而且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一直都与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重大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一阶段,从1886~1910年,是汽车的发明实验阶段。
19世纪70年代,正是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兴起的时候,德国人抓住了从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统一后的几十年时间,在19世纪末创造了一个奇迹:德国在短短的30年里走完了英国人用了100多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从而使德国跻身于世界工业化的强国之列。
这一时期,由于内燃机的发明和汽车的诞生,它的诱人前景使当时德国的汽车厂纷纷涌现,一些其他行业的厂家也转向汽车生产。
1901年,全德国只有12家汽车厂,职工1773人,年产汽车884辆;而到了1908年,德国的汽车厂已达到53家,职工12 400人,年产汽车5547辆。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汽车工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汽车制造工人5万多人,年产量达2万辆,这是仅次于美国的汽车产量。
斯图加特奔驰汽车博物馆内介绍汽车发展历史的图画为什么德国能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迅速发展并超越英法而成为居欧洲第一的工业化强国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第一,当时的普鲁士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经过连续几年的战争,终于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创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统一的经济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
第二,德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从法国掠夺了50亿金法郎的战争赔款,并吞并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使德国一下子成了“暴发户”,为德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力的资本保证。
世界近代现代史专题复习之德国史.
8
希特勒的冒险与失败 1、法西斯上台: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 背景 级支持,纳粹党的宣传欺骗 1.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2、战争策源地形成:英美扶持德国复兴,1933年,希 ①对德意法西斯公开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 特勒上台,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3
四世 纪( 分 70 14 、 五 年 15 代 裂)世 的 纪 德 国 一 19
、
经济:
1、14、15世纪出现资本主 义萌芽 2、17世纪普鲁士工商业发展 3、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
1、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潮 扩展。代表:伊拉斯谟
——
政治:
自然科学出现 代表:开普勒 2、宗教改革发端 3、18世纪中期,普鲁士跃居 欧洲强国行列
——
侵略 对外
非洲: 亚洲:中国(三、义、辛) 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导致英德矛盾尖锐。 结盟:三国同盟 1879德奥 1882德奥意
7
魏玛共和国(1919—1933)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1.时间:1919年6月28日。 2.内容:
①重划德国的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 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 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德 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 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
• 战后,联邦德国实行非军事化,集中有限的 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同时,政局相对比 较稳定,原有的劳动力素质和工业布局的基 础良好,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前提 下,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挥了 市场经济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起飞。
005-德国新闻事业史
二、报业 ★
总体概况:历史反差大
1. 德国是近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播媒介的发源地。
德国曾经是十四、 十五世纪世界近代新闻传播 事业上发源地之一。 最早的近代印刷术和定期 性新闻刊物都最早在德意志出现。
1. 整个近代传播事业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 国家。
A. 战争:1618年至1648年德国三十年战争 B. 封建势力:长期封建专制的重压。德意志的新 闻事业极其脆弱,完全没有进化到资本主义新 闻市场阶段。
《新闻记者法》 :将犹太 人远远的排除在新闻活动 之外,同时还将所有的新 闻记者变为统治当局政治 意志的执行者。
1933年10月,德国颁布了《新闻记者登记 法》,该法规定:“各个新闻单位的负责人 必须由宣传部长直接任命;一般记者惟有符 合下列条件:(1)必须为德国人;(2)具 有公民权及管理的资格;(3)受过专门教育; (4)祖籍为纯种的雅利安人而未与其他各族 成员结婚者方可成为记者。
19世纪的新闻自由
1815年成立松散的德意志联邦以及1848年的 欧洲革命之后,德国一度拥有短暂的新闻出版 自由, 1874年德意志帝国颁布新闻出版法,禁止各 种书报检查和其他预防性措施。 帝国议会多次通过限制或废除新闻出版自由 的决议。1890年,俾斯麦逝世后,德国获得相 对自由的出版环境。
大众化报刊及报团的出现(一战前)
法西斯新闻事业体制的形成原因
1、国家政权的法西斯化 2、新闻界的法西斯化
《我的奋斗》
•“国家须以不屈不挠的决心来控 制这种通俗的工具,并使其为国家 和民族服务。” •“谎撒得大,就多少总有一些东 西会得到人们相信,因为广大人民 群众受大谎的骗比受小谎的骗更容 易„„”
法西斯德国的新闻政策
(1)反对:封闭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的 全部报刊,禁绝全部公开的反对意见。
黑格尔划分的历史阶段
黑格尔划分的历史阶段
黑格尔划分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著作《实践理性批判》中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划分。
他将历史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1、传统阶段:这个阶段是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人类社会在这个阶段处于一种未开化的状态。
在这个阶段,人类社会的思维和行为是由传统和信仰所驱动的。
2、理性阶段:这个阶段是人类社会从传统阶段向理性阶段的转变,在这个阶段,人类社会开始使用理性思考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传统和信仰。
这一阶段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重要的阶段,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3、超越理性阶段:这个阶段是人类社会在理性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在这个阶段,人类社会将理性思维进一步发扬和提高,超越了理性阶段的局限。
黑格尔的历史划分的理论是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种理论,虽然它在现代有批评,但是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德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
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比英、法两国晚近110多年,但它却是历史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1881年德皇威廉一世颁布《黄金诏书》,提出工人因患病、事故、伤残和年老而出现经济困难时,有权得到救济。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839-1881年的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主要是由宗教界和社会团体兴办的慈善事业,它是从自由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出发兴办的。
第二阶段是1881-1957年的形成与缓慢发展时期。
德国将社会保障制度纳入立法轨道。
但由于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一直比较低。
第三阶段是1957—1976年的大发展时期。
经过1957年和1969年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改革,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内容更加丰富,德国进入了世界“福利国家”的行列。
第四阶段是1976-1989年的调整时期。
由于70年代经济衰退,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超过了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政府不得不从政策上加以调整。
第五阶段是1989年以来的统一政策与发展时期。
“两德”统一后,原东德经济体制与西德接轨,政府采取某些过渡性措施,逐渐统一全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此后,德国于1884年颁布《工伤事故保险》,l889年颁布《老年和残障保险法》。
这三项法案的颁布,形成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份比较完整的工人社会保障计划,普遍受到工人好评,有力地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德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
这种模式以德国最为典型,故又称为“德国模式”,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儿童补贴、供养战争受害者和社会救济。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避免影响市场竞争活力;二是必须维护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的内在统一;三是社会保障费用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合理负担。
东德 西德
东德西德简介东德和西德是分别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是德国在二战后分裂成两个国家的历史阶段。
东德建立于1949年,由苏联占领区和其他东欧国家占领区合并而成,而西德则是由美国、英国和法国占领区合并而成。
东德于1990年与西德统一,成为今天的德国。
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盟军占领,根据《波茨坦协议》,德国被分裂成四个占领区,由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进行管理。
这种分裂导致了德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东德和西德的分裂。
东德的建立东德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苏联占领区的德国人民议会制定了一部临时宪法,该宪法规定东德的政权机构、宪法原则和基本人权。
东德的政治体制采用社会主义制度,由社会主义统一党(SED)领导,对外宣称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在东德的统治下,国家主导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所有行业都进行国有化。
虽然东德政府实行了普及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政策,但由于经济和政治的限制,东德的人民生活水平远低于西德。
西德的建立1949年,美国、英国和法国在其占领区合并,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
西德采取了自由市场经济和西方民主制度,并与西方国家保持紧密合作。
西德迅速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成为了欧洲经济强国。
在西德的统治下,私有制在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发展,民主自由的政治体制也为人民提供了更多权利和自由。
西德的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拥有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冷战时期的对立东德和西德的建立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对立的产物。
东德成为了苏联和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盟友,而西德则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支持者。
这两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冷战期间,东德和西德之间经常发生对抗和竞争。
这种对抗不仅体现在政治上的对立,也反映在其他方面,例如体育比赛和文化交流。
东德和西德之间的边境被严密封锁,人民无法自由穿越。
统一后的发展1989年,在冷战的影响下,东德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最终导致了东德政府的垮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对于德国的历史你了解多少呢?是不是仅停留在工业时代呢?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德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德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在很早以前,德国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
日耳曼一词来自拉丁文日耳曼尼亚,尤利乌斯·凯撒以日耳曼尼亚称呼莱茵河右岸的各个部落,日耳曼尼亚纪载于西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亚志》。
而德文中的德国(Deutschland,德意志人的土地,起初为diutisciu land)来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语的diutisc(大众的,指属于diot或diota"人"的)一词而来,该词最初用以区别源自拉丁文及罗曼语族的地方话,diutisc一词依序来自原始日耳曼语的tiudiskaz(大众的),tiudiskaz又来自于teudō,teudō又承继自原始印欧语的tewtéh(人)。
1、日耳曼时期
考古证据表明,在现今德国国境内,约70万年前就有人类踏足,从此推测,约50万年前开始,人类就陆续移居于此。
因为缺乏文献记载,所以德意志人早期的历史,并不是太清楚,罗马帝国最早开始记载日耳曼部落(Germanen)的活动,但这些日耳曼部落与今天的德意志民族并不相同,当时所谓的日耳曼部落,是对所有居住于北欧及中欧,使用印度-日耳曼语系的各个部落的统称,现代的民族学家对这个名字的含意尚不太清楚,大约可信的是欧洲较早的居民克尔特人(Kelten)先使用这个名称来称呼新移民。
而凯撒(Julius Caesar)远征高卢时,用“日耳曼族”这个名称来称
呼当时居住在莱茵河右岸(在今天的德国境内)的各个部落,其后,“日耳曼族”这个概念才逐渐介绍到罗马人的世界里。
日耳曼部落是指原先居于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南部(包括丹麦)及其临近地区的一些民族,他们的文化及宗教相当接近,所以成为一个文化圈。
西元前1000年左右,因为北欧地区气候转坏,该地区的居民开始向南迁移,到西元前450年时,他们分布于莱茵河沿岸,南至阿尔卑斯山以北,东到外克塞河(Weichsel,即维斯杜拉河Vistula)的地区之内,到了西元前2世纪,这些民族又开始另一波的民族移动,而开始与罗马世界有较多的接触。
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日耳曼部落虽是以语言、血统、生活习惯、文化及信仰为族群的指标,但因散居之故,个别差异可以相当大,所以西元4世纪起的大规模族群迁移时,并不是整个血缘民族集体行动,而是以较小的氏族组织为单位,历史学家将这些移动的日耳曼部落约略分成西日耳曼人,东日耳曼人及北日耳曼人三个大类别,西日耳曼人指的是西元1世纪时居住在西起莱茵河,东至卫塞河(Weser),南至多瑙河,北达北海的这些族群。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2、民族大迁徙
376—568年,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诸“蛮族”部落大举强行移居帝国境内,并各自建立国家的历史过程。
民族大迁徙的原因是日耳曼人的原始公社制解体,部落显贵、军
事首领及亲兵渴望向外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人口自然增长对生产力形成压力,为了发展畜牧经济,一般日耳曼人不得不向外地迁徙,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和帝国的衰落,无力抵御外族入侵,因而使“蛮族”的武装迁徙深入帝国腹地。
3、法兰克人时期
从509年开始,法兰克人分为3个部族:萨利安人(Salian)、里普利安人(Ripuarian)和卡蒂人(Chatti, 或黑森人〔Hessian〕)。
在428~480年间,萨利安法兰克人占领了罗亚尔河以北高卢的大部分地区,里普利安人和卡蒂人仍然留在德意志和高卢东北部,萨利安人在他们的国王克洛维(Clovis)的统治(481/482~511)下信奉了天主教,克洛维把他的统治权扩大到其他法兰克人身上,并征服了高卢的其他大部分地区,他的梅罗文加王朝(以他的祖父梅罗文加的名字命名)的继任者们统治法兰克人的土地,直至8世纪由加洛林家族代替时为止。
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768~814年在位)与教宗(教皇)合作恢复了西罗马帝国,并把天主教传播到德意志中部和北部,他的帝国於9世纪中叶解体。
4、德意志立国
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统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
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日耳曼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萨克森王朝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5、德意志统一
18世纪初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军事和外交斗争,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德意志完成了以普鲁士为主体的统一。
6、世界大战
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同盟国军民的顽强打击下,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德军于1939年9月1日对波兰展开入侵,后协同苏军迅速占领波兰全境,英国及法国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展开。
随着战争进行,德国及其盟国迅速控制欧洲大陆及北非,但迫使英国投降或停战的计划未能成功,1941年6月22日,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入侵苏联,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使德国向美国宣战,德国于1942年6月28日—1942年9月13日—1943年2月19日的蓝色行动遭受失败而由东线战场撤退,德国的盟国意大利于1943年9月投降,迫使德国须防御意大利战线,诺曼底战役后增加了西线战场,同盟国军队进一步进入德国领土。
1945年4月16日—4月30日/5月2日的柏林战役于4月25日红军攻入柏林城,4月30日红军完全占领柏林城区,当天下午希特勒自杀,当时柏林城防区司令打算向苏军进攻柏林部队的统帅做出有条件的投降,但因苏军进攻柏林的部队的统帅拒绝投降未果,最终几经交涉和斗争之后于5月2日在红军占领柏林之后对苏军统帅无条件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7、德国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
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联邦德国,10月初,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闻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宣布辞职,11月9日,“柏林墙”开放。
11月28日,联邦德国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
8、两德统一
1989年东欧剧变,包括东德在内的各国共产党政权纷纷垮台;在四强同意下,1990年东德和西德终于达成两德统一。
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国莫德罗首次访问联邦德国,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
1990年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
1990年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
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