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重点作者(考研必备)
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精讲

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精讲考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考查要求非常高,准备考研的同学们需要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本文旨在精讲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点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是考研中必备的文学作品。
考生需熟悉《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等基本信息,并深入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
掌握《红楼梦》的全貌,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准确判断与该作品相关的题目。
二、鲁迅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考研文学常考的重要人物。
考生需要学习鲁迅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及其主要思想。
《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是鲁迅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杰作,考生需要详细了解这些作品的内容和意义,理解鲁迅思想对现代中国文学的影响。
三、现代诗歌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现代诗歌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生需要熟悉著名的现代诗人,如郭沫若、北岛、余光中等,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同时,还需了解现代诗歌的创作风格、主题以及与传统诗歌的区别和联系。
四、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小说创作占据了重要地位。
徐志摩的《我爱这土地》、巴金的《家》、陈忠实的《围城》等作品都是备受推崇的小说作品。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作品的情节、风格以及作者的生平背景,掌握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五、戏剧戏剧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在现当代文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鲁迅的话剧《雷雨》、曹禺的话剧《日出》等作品都是考研中常考的戏剧作品。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戏剧作品的剧情、主题以及与其他文学形式的联系。
六、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学科。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批评家及其代表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的悟性》、杨宪益的《文艺浩劫与艺术的光辉》等。
同时,也需关注不同批评流派的兴起与发展,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
以上只是对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的精讲,考生在备考时还需自行扩充阅读和学习。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1. 作者背景•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文化背景,对于理解他们的作品非常重要。
2. 文学流派•独立个体:代表作家有贾平凹、莫言等。
•知识分子:代表作家有王蒙、余华等。
•新感覺派:代表作家有郭敬明、韩寒等。
3. 重要作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巨著,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描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在大观园中的生活,反映了封建贵族社会的衰落与沉沦。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描述了古巴渔夫圣地亚哥与一条大马林鱼斗争的故事,表现了人与命运的对抗和尊严的追求。
我们仨•作者:杨绛•讲述了作者与丈夫钱钟书、傅雷之间深厚的情感,传递了家庭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天书奇谭•作者:郭敬明•以东方奇幻为基调,讲述了江流儿、夜华、辰戈等人在仙侠世界中的冒险故事。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描述了农村普通人家的生活和斗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多样性。
4. 文学手法和主题写实主义•文学手法的一种,追求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
•代表作品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感伤主义•文学手法的一种,通过对生活中的苦难和痛苦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郭敬明的《小时代》。
自然主义•文学手法的一种,强调人的本性和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
5. 文学批评和影响•解读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探讨。
•研究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
6. 阅读指导•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对背景知识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以上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的相关知识点和详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

现当代文学笔记第二章第一节沈从文小说分化:北方——京派(传统)—北京南方——海派(杂交)—上海上海是革命文学的重阵,北京也是一个政治文化重阵北京文人特点:留学人员较多不愿接触政治,把艺术和政治相孤立养尊处优。
海派:革命文学新感觉派,现代派。
京派重要的作家:沈从文(生于1902.死于1988.原名沈岳焕.湘西凤凰县人)在当兵时期对许多事情看不惯。
逐渐形成价值观,后投靠远亲,在北大做旁听生,新文化运动以后,以游记的方式发表文章。
一、文章分类:(一)湘西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二)反映都市中资产阶级糜烂的生活写作特点: 平淡作品简介:《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月亮下的风景》二、小说创作情况:沈从文的主要创作贡献是小说、散文,成集80多本,是中国出书最多的作家。
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桔》、《而后及其它》、《神巫之爱》,写两性关系浅尝辄止,文字纯静,沉静,30年代以后,其创作已成熟,有《龙朱》、《旅店及其它》、《虎雏》、《防黑小史》、《八骏图》,中长篇(成名作)《艾丽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其小说围绕自己的审美观观点而采,他认为人是处于两种生活状态:1.自为的生活状态。
2.人为的生活状态。
在叙述过程中,也带有一种含蓄、伤感的批判。
(对乡村的文章)。
一方面,用文人的眼光看出感伤。
另一方面,用出乡的眼光看,总认为,原始的生活状态回消逝。
内容:湘西下层百姓的生活形式:有农民、水手、妓女作者给了他们许多同情、关注,他认为在这种自然的生命形态中,有许多纯朴和集体无意识。
(淳朴、善良、处于企望中,但却总破灭,[血和累的东西],在企望破灭的同时夹杂了许多受侮辱、侵害的东西) 载作者的眷恋中,作者也有许多无奈,也带来了淡淡的感伤,除了伤感以外,作者还带有一些忧虑,认为这种自然形态很脆弱,很容易被打破,不愿意,害怕这种形态背打破:1.消亡2.自然-----〉自为形态要让淳朴的、有生命的东西保留下来。
天天是作者美的理想纯净、挚着的民族性格沈从文的乡土小说更多的不是批判,而是构筑里一个理想的社会。
中国现代文学(讲义+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讲义)1.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鲁迅1.鲁迅(1)小说集《呐喊》代表篇目:《孔乙己》《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彷徨》代表篇目:《祝福》《伤逝》(涓生和子君)《孤独者》(魏连殳[shū])《故事新编》代表篇目:《补天》《奔月》《理水》1.鲁迅1.鲁迅(2)散文集——《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3)散文诗集——《野草》(4)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5)论文集——《门外文谈》(6)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准风月谈》真题回顾1.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是()。
A.《祝福》B.《阿Q正传》C.《故乡》D.《狂人日记》2.鲁迅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都有贡献,并有相关作品集传于后世,下列属于其小说集的是()。
A.《准风月谈》B.《故事新编》C.《朝花夕拾》D.《花边文学》3.右图是(鲁迅小说插图集)中的一幅,与这一插图相关的小说是()。
A.《故乡》B.《社戏》C.《孔乙己》D.《祝福》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鲁迅作品人物形象的是()。
A.鸣凤B.涓生C.祥林嫂D.孔乙己2.郭沫若——中国新诗的奠基人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品提示:诗集有《女神》《星空》戏剧有《屈原》《虎符》《蔡文姬》《卓文君》《棠棣之花》郭沫若与罗振玉、董作宾、王国维并称“甲骨四堂”。
(字鼎堂)(号雪堂)(字彦堂)(号观堂)3.茅盾——“二十世纪中国的巴尔扎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品提示:小说有《子夜》、《林家铺子》散文有《白杨礼赞》《风景谈》茅盾文学奖——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4.巴金——“人民作家”“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巴金——原名李尧棠作品提示: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长篇小说《寒夜》散文集《随想录》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2003年被授予“人民作家”称号5.老舍——“人民艺术家”老舍——原名舒庆春“京味小说”的开创者作品提示: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6.曹禺[cáo yú]——“东方的莎士比亚”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摘要:一、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与特点1.背景:社会变革与文学革命2.特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二、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1.五四运动时期2.抗战时期3.新中国成立后4.改革开放时期三、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鲁迅:《狂人日记》、《阿Q 正传》2.茅盾:《子夜》、《林家铺子》3.巴金:《家》、《春》、《秋》4.钱钟书:《围城》5.莫言:《红高粱》、《檀香刑》四、现当代文学的主题与风格1.主题: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与批判2.风格: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正文: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在社会变革与文学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特点。
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五四运动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时期。
在五四运动时期,文学界出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家。
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 正传》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强烈地反映了民众的精神觉醒。
茅盾的《子夜》和《林家铺子》则表现了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的变迁,以及人们在变革中的挣扎与奋斗。
抗战时期,文学界紧密围绕民族救亡的主题,涌现出了以巴金、老舍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家。
巴金的《家》、《春》、《秋》展现了封建家庭制度的崩溃和民主思想的兴起。
钱钟书的《围城》则以讽刺的笔调揭示了知识分子的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题丰富,风格多样。
如《红高粱》和《檀香刑》等作品,通过对乡土生活的描绘,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会的变革。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迎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文学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探索出多种表现手法。
如莫言的《红高粱》、《檀香刑》,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中国农村生活的变迁和人们在变革中的命运。
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特点,展现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现代文学部分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代。
16.1921年6月8日,周作人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美文》,指出国外美文的相关分类。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考试重点。

茹志娟《百合花》:反英雄主题写小人小事。
重视人情,人性美的表现。
充满了女性的温婉和细腻。
有一种诗意的抒情。
杨朔散文特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语言精美结构精巧,注重诗意的创造。
散文内容过于时代化。
产生杨朔模式,散文雷同化。
有意的拔高,对生活无真情实感,空泛。
马原小说特点:小说在叙述中呈现出费些事非虚构的模糊状态。
叙述的视角呈现出随意性。
叙述者被叙述者接受者纠缠在一起。
苏童小说特点:抒情成分多,表现出委婉细腻诗意的叙事特点。
在体裁上大多取材于历史,历史是虚幻的破碎的。
有强烈的江南文化韵味,弥漫着忧伤颓废的情调和气息。
余华后期小说特点:虽然继续体现了余华对暴力和死亡的关注,但小说内在情绪已经变得温和舒缓,甚至有很强的抒情性,《在细雨中呼唤》。
写作开始深入人物内心深处。
格非小说特点:在先锋事业上做出了很多贡献,尤其是空缺理论。
对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意象的营造继承和发展。
有诗意。
朦胧诗的思想核心:1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立,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险。
2 在艺术上,朦胧是对传统诗歌艺术观念进行了反叛和变革,为诗歌提供了新的理念。
3 意象性和象征性是艺术上最重要的特征。
巴金《随想录》的意义:1 自觉坚定地批评封建专制主义意识“封建文物的大展览”-用封建专制主义的全面复辟反对并不曾出现的资本主义社会。
2 清醒深沉的人性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强调人的独立思考精神,推崇人的个性。
3 深刻坦诚的自信与忏悔意识。
4 朴实自然的文风。
巴金认为真实自然无技巧是艺术最高境界。
90年代,后新时期文特:1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进入了一个平静寂寞的发展期。
2文学逃逸话语中心,边缘化。
3商业主义大潮兴起,精英文学受挫。
4雅俗文学的对立与互补。
5市民话语与知识分子的互渗与互拒。
白先勇:创作特点,结合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形与神与西方现代小说技巧,意识流。
结构特点,纵横交错。
2022中考语文常考文学常识: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

2022中考语文常考文学常识: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1.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他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教材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故乡》选自《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
2.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维新派领袖,思想家、学者。
著作大多收于《饮冰室合集》。
教材选其作《最苦与最乐》《敬业与乐业》。
3.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学者、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教材选其作《天上的街市》《屈原》。
4.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文学家、语文教育家。
《多收了三五斗》是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
教材选其作《苏州园林》《驱遣我们的想象》。
5.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
教材选其作《白杨礼赞》。
6.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教材选其作《猫》。
7.杨绛,本名杨季康,女作家、翻译家。
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教材选其作《老王》。
8.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教材选其作《春》《背影》。
9.曹文轩,作家。
202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
教材选其作《孤独之旅》。
10. 巴金,原名李尧棠,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
代表作有《灭亡》《死去的太阳》、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11. 余光中,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诗人、散文家。
教材选其作《乡愁》。
12. 汪曾祺,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教材选其作《昆明的雨》。
【2022中考语文常考文学常识: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第二章文学思潮A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B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4、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C创造社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3、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D新月社1、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3、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新月诗派”E语丝社1、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2、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3、《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F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G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
2、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
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
3、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4、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H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
2、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
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3、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I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
2、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
J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K左联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
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左联的主要成就: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5、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L中国诗歌会1、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
会刊《新诗歌》。
2、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
M京派1、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2、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3、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4、“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N论语派1、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是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2、《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
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O文协1、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
老舍、郭沫若、茅盾等。
2、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
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3、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
4、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P孤岛文学1、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
2、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
3、戏剧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Q七月诗派1、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2、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
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R九叶诗派1、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2、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
3、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4、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
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S战国策派1、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陈铨、林同济。
2、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
3、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
第三章鲁迅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1、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
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
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
2、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
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老病。
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
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
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
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
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
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
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
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十分愚昧。
“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
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
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
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1、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
2、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
3、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
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1、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
2、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1、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
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
2、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
人人“吃人”也“被人吃”。
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
3、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1、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
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
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
2、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
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1、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
2、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