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_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完整)

合集下载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静业学习网
鲁迅创作了划时代的《狂人日记》和后来结集在《呐喊》《彷徨》中的诸篇小说, 叶绍钧、冰心、郁达夫等一大批新文学作家也创作了内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说。 ②诗歌 出现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等众多的白话新诗人。他们以白话新诗动 摇了千百年来旧体格律诗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以其内容 和艺术的特有气势,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 ③散文 散文方面的成就甚至超过了小说和诗歌,体现在鲁迅、李大钊等人创作的大量文 艺短论(即随感录和杂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许地山等人创作的抒情 叙事散文(即“美文”)中。 ④报告文学 瞿秋白创作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 最初萌芽。 ⑤话剧 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创作的白话剧本,在中国首先尝试了话剧这一 新文学样式。 (4)特征 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即由文学形式的外在改 革逐渐转向思想内涵的深刻变化。 这一时期的所有创作都以新的题材、新的主题、新的人物形象和新的语言形式, 呈现出开创一代文风的崭新气象,充满了破旧立新的五四时代精神。反封建是这 一时期文学创作最突出的主题。
来源:静业学习网
理、孙犁、丁玲、周立波以及《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具有典型民 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作家和作品不断涌现出来,显示了实践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所 取得的重要成就。 ②国统区和沦陷区 a.特征 在国统区和沦陷区,作家的创作主要围绕反侵略、反压迫的民主革命运动展开, 出现了大量具有讽刺性、揭露性的作品。 b.代表 茅盾的《腐蚀》、巴金的《寒夜》、袁水拍的《马凡陀的山歌》、陈白尘的《岁 寒图》《升官图》、钱钟书的《围城》等作品影响较大。 c.意义 第一,作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体裁,全面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国统区的黑 暗现实。 第二,张爱玲、徐讦、无名氏等风格独特的作家作品,也显示了现代文学的多向 度发展。 第三,国统区很多作家在艺术风格上努力向民族形式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取得 了可喜的成绩。 (二)总特征 1.文艺思想斗争 除了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中国现代文学的 30 年,也是在激烈和复杂的思想斗 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1)表现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静业学习网
鲁迅创作了划时代的《狂人日记》和后来结集在《呐喊》《彷徨》中的诸篇小说, 叶绍钧、冰心、郁达夫等一大批新文学作家也创作了内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说。 ②诗歌 出现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等众多的白话新诗人。他们以白话新诗动 摇了千百年来旧体格律诗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以其内容 和艺术的特有气势,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 ③散文 散文方面的成就甚至超过了小说和诗歌,体现在鲁迅、李大钊等人创作的大量文 艺短论(即随感录和杂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许地山等人创作的抒情 叙事散文(即“美文”)中。 ④报告文学 瞿秋白创作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 最初萌芽。 ⑤话剧 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创作的白话剧本,在中国首先尝试了话剧这一 新文学样式。 (4)特征 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即由文学形式的外在改 革逐渐转向思想内涵的深刻变化。 这一时期的所有创作都以新的题材、新的主题、新的人物形象和新的语言形式, 呈现出开创一代文风的崭新气象,充满了破旧立新的五四时代精神。反封建是这 一时期文学创作最突出的主题。
来源:静业学习网
刘勇《中国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征 (一)内涵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后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 期的文学,主要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 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 (二)历史进程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即三个 10 年。 1.第一个 10 年 第一个 10 年是从 1917 年到 1927 年,由于五四运动对后世影响重大且深远, 因此通常称这 10 年为五四时期的文学。 2.第二个 10 年 第二个 10 年是从 1928 年到 1937 年,这一时期左翼文学运动风起云涌,成为 新文学的重要流派,因而往往被称为左翼时期的文学。 3.第三个 10 年 第三个 10 年是从 1938 年到 1949 年,一般称为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 学。 (三)意义 现代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显示出新文化与传 统旧文化的深深“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猛烈“碰撞”。它以全新的内涵和 全新的表现形式掀开了中国文学史崭新的一页,开创了新文学的新天地。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文学背景】1.鸦片战争与近代化进程: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逐步接受西方近代文化与思想,促使文学呈现出新的面貌。

2.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推翻了封建文化的束缚,呼唤新的思想与艺术表达方式,为现代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新文学的追求,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1.《狂人日记》: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以自由、解放和反抗为主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自身矛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红楼梦》:曹雪芹的巨著,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衰落与复兴,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探讨了家庭关系、社会矛盾和个体的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思潮与创作手法】1.反封建思潮:现代文学在思想上与封建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决裂,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人权平等与个体解放的思想。

2.真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现代文学强调真实与自由,在揭示社会现实的同时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注重塑造鲜明的现实人物形象。

3.民族复兴思潮:作家们对于中国的民族感情表达愈加浓烈,文学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文学成就】1.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是一大突破,取消了文言文的束缚,更贴近人民群众,使小说能够在更广泛的读者中传播。

2.现代性意识的觉醒: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剖析社会现实,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使文学作品具有现代性的审美观念和感受方式,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3.新的艺术实验和形式创新:现代文学关注形式的创新,大胆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可能性。

以上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当然还有很多细节和具体作品值得深入研究。

通过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和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要笔记可以打印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要笔记可以打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酝酿期:1840-1898;发生期:1898-1917;发展期:1917-1949(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3)1937抗战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现代文学的源头、前奏—近代文学(1)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导致哲学思潮上的“求变”,外来哲学思潮(如《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的引进,推动了文学思潮的更替、发展。

(2)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运动和思想解放高潮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四新文学的质变(从封建贵族文学向平民大众文学的转变),早已蕴藏于近代文学的量变之中,《官场现形记》等现实主义谴责小说出现。

(3)近代鸳鸯蝴蝶派文学、言情文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现代言情文学的源头。

(4)近代翻译文学是产生五四新文学的外因。

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译介,强化了民主意识、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外来文体、文风、口语特点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外因基础。

(三)近代对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发展(1)文学发展观的启示;强调“变易”的思想,康有为的“善变以应天”、龚自珍的“自古及今,法无不变”等求新求变思想与传入的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2)“经世致用”传统的发展;主张文学应与“当世之务”相结合,为社会现实服务。

(3)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束缚;摒弃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情的注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趋向。

“诗界革命”——梁启超提出。

他以为,中国如果没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就将断绝。

他认为“诗界革命”应达到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

所谓“新意境”:就是“理想之深邃闳远”;所谓“新语句”: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

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声”。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6,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

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

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三、简答与论述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一、鲁迅《呐喊》的主题——对封建传统的批判1.《怀旧》——对《呐喊》的铺垫(不是《呐喊》的文章)寓庄于谐,在趣味笔触里透视人性,表现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延续了一千多年后的一片夕阳残景。

传闻土匪来临,私塾先生为代表的乡绅阶级打算实行“中庸”,对匪迎合,匪退则贿赂官府,苟且偷安,姨太太们拿逃难作春游,乡民则愚忠而贪财。

由早先的文言小说《怀旧》,鲁迅的特质已然呈现,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杰作。

2.《狂人日记》——对《呐喊》总主题的深刻揭示《狂》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运用象征手法,以日记体、内心独白的形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内心独白向封建礼教发起最猛烈的袭击,指出礼教吃人的思想。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3.《风波》——被辱者与被损害者的形象《风波》作者以传神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中国江南小镇及乡土人物的风味神情,着力表现一场风波——皇帝做了龙庭,给七斤及七斤家人带来的恐慌,表明辛亥革命的民主观念距离广大的劳苦大众还非常遥远。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展现了鲁迅作品的简凝之美。

4、《孤独者》——觉醒者的悲哀《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是被社会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摧毁的。

魏连殳被当时的社会视为“异类”,最终连工作也找不到,穷困潦倒后则像孔乙己一样被周围的社会所冷落、歧视。

他不甘于这种被冷落和被歧视的地位,他要向整个社会进行报复。

但这种报复也正是他的失败,他不得不屈服于周围社会的价值观念,以“上等人”的姿态驱使、玩弄那些“下等人”。

《孤独者》表现了一个留洋知识者归国后的人生窘境,他躬行于自己以前所反对的东西,拒绝和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他已经真的失败——然而他胜利了。

二、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由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起,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时间最早的一个专门性社团,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以“研究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以改革之后的《小说月报》为主要活动阵地,将文学要“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社会功用诉求与现实主义的创造方法密切结合,为“人的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于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的确立有着重要的功绩。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现当代文学考研笔记

现当代文学考研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绪论中国历史的分期和中国文学的分期历史分期: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远古、中古、近古近代:1840-1919现代:1919-1949当代:1949年至今文学分期:中国文学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古代文学(古典文学):先秦-清末(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文学:1840-1917年文学古典向现代的过度,现代性积累时期现代文学:1917-1949(40年代前称为“新文学”)朱栋霖称1917年后的都为现代文学当代文学: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之后的文学创作近现代文学:1840年后的文学现当代文学:现代+当代1932年周作人在清华大学讲新文学的源流,是现代文学作为学科研究的开始。

中国现代文学的概念:中国:民族性、传统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现代:现代性/时间上不可逆性/文学精神思想的现代性/文学价值的原创性/语言上使用白话文/文体形式开放、多样(思想精神-价值-语言-形式由内而外)【现代性:既可以划分时期,又可以表明某一特定时期的特质。

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现代性和现代化过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城市化、科技化、世俗化、市民社会、殖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等历史进程,就是现代化的种种指标。

现代性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人类自身。

】文学:艺术、审美属性,具有艺术的规定性,属于人类的精神的艺术创造。

现代文学的整体梳理:1917-1927第一个十年: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1927-1937第二个十年: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1937-1949第三个十年: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代表作家:略主要作品:略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生存背景:1.文学开始参与重大的社会事件,文学呈现出明显的阶级、政党、政治意识。

社会革命和政治运动往往以文学作为发端和具体表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十年代文学思潮要点1、基本概念30年代文学也称现代文学第二个10年(1928-1937年)是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1928年始,新文学队伍发生了新的组合,两种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构成了30年代文学基本面貌(1)新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继承五四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人文主义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发展轮廓(三个阶段):(1)1927大革命失败-左联成立前,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期。

(2)1930-1936年,左联成立-左联解体。

(3)1936年春-1937/7抗战爆发,文学的转折过渡期。

2、“左联”概况“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

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的成立有其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上,苏日英法等国都有左翼文学组织;国内,经过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培养了左翼作家队伍,为左联成立提供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左联”于1936年自动解散。

“左联”的文学活动及主要功绩(1)创办了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如《拓荒者》(蒋光慈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

续办了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

(2)翻译、介绍、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成立后,瞿秋白俄文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并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与阐述。

他说明了反对席勒化,提倡莎士比亚化的意义,批评了初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浪漫蒂克”情绪。

考研必备: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考研必备: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北师大)本课程不关注作品本身,1、一个作家、一部作品是如何产生的;2、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在文学史上出现后产生何种独特影响和作用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价值;3、综合性、连续性的文学现象;4、对文学史上出现的重要的文艺运动(理论、口号、论争)要专门了解,重要的文学社团、风格流派要专门了解与分析。

增强历史感。

本教材比较严格按时间顺序描述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

应以本教材为主,适当翻阅其他教材。

推荐:北大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礼群著;△人大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等著,大32开。

(绿皮)内容上分几大部分: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概论;二、重要作家及文学社团的创作过程、风格特点、影响、作用;三、重要的文艺运动及其作用与影响。

绪论一、历史发展进程:首先,这个进程是现代文学30年在几千年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的。

现代文学是几千年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根本的转折点,是彻底的,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旧诗达到了辉煌的顶点,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所以现代新诗只能破旧立新走一条完全不同的新路。

启功先生认为: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代的诗是嚷出来的,宋代的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第二,是指现代文学自身的历史发展阶段。

1、现代文学开始的时间是1917年前后。

“前”,其一指1915年《新青年》创刊,新文化出现萌芽,当时是在上海创刊,称作《青年杂志》,再向前推可推至晚清时期。

近代文学、晚清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先声。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主要背景,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后”,指1919年,《新青年》在文学革命运动过程中的作用——特殊的阵地。

2、现代文学30年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阶段。

以一系列重要的文学运动、文学理论为标志进行划分。

1917-1927——“五四”文学时期;1928-1937——“左翼”(革命)时期的文学;1938-1949——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首先,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即1917年开始的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口号的文学革命,主要是以语言表现形式的改革为核心的文学革命运动,至于文学内容的改革还比较模糊。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重点内容整理1、文学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大变革活动。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是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

文章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

1917年2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以“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以“写实主义”取代“古典主义”,以“社会文学”取代“山林文学”。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成为文学革命成功的标志。

2、文学研究会(艺术倾向)1)主张“为人生”的文学,意思是文学要书写现实人生,表现人生,对人生有现实的意义。

就是很重视文学的现实功能。

反对游戏文学观念,反对消遣的文学态度。

2)文研会作家在创作方法上多注重现实主义。

这在沈雁冰的文论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中显示出来。

3)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东欧、西欧现实主义名著,介绍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易卜生、莫泊桑等人的作品。

3、创造社:1921年7月,创造社宣告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

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发行)、《洪水》、《创造月刊》。

艺术倾向:1)崇天才,重神会,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强调创作的无目的。

通常被歧视为“艺术派”。

2)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大都尊崇个性,表现自我,富有强烈的反抗色彩。

3)在翻译方面,主要翻译介绍歌德、雪莱、海涅、济慈、惠特曼、泰戈尔、王尔德、波特莱尔等人的作品。

大多数为浪漫主义,也有现代主义作家。

4、郁达夫:名文,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在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小说于1921年结集为《沉沦》发行,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但其在轰动一时的同时也毁誉参半。

褒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的兴起;贬者攻击它为“诲淫”,是不道德、不端方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酝酿期:1840-1898;发生期:1898-1917;发展期:1917-1949(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3)1937抗战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现代文学的源头、前奏—近代文学(1)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导致哲学思潮上的“求变”,外来哲学思潮(如《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的引进,推动了文学思潮的更替、发展。

(2)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运动和思想解放高潮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四新文学的质变(从封建贵族文学向平民大众文学的转变),早已蕴藏于近代文学的量变之中,《官场现形记》等现实主义谴责小说出现。

(3)近代鸳鸯蝴蝶派文学、言情文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现代言情文学的源头。

(4)近代翻译文学是产生五四新文学的外因。

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译介,强化了民主意识、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外来文体、文风、口语特点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外因基础。

(三)近代对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发展(1)文学发展观的启示;强调“变易”的思想,康有为的“善变以应天”、龚自珍的“自古及今,法无不变”等求新求变思想与传入的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2)“经世致用”传统的发展;主张文学应与“当世之务”相结合,为社会现实服务。

(3)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束缚;摒弃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情的注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趋向。

“诗界革命”——梁启超提出。

他以为,中国如果没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就将断绝。

他认为“诗界革命”应达到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

所谓“新意境”:就是“理想之深邃闳远”;所谓“新语句”: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

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声”。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邹红)——复习笔记绪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征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中国现代文学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前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三个10年:(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是现代文学开拓和奠基阶段,通常称这十年为五四时期文学。

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即由文学形式的内在改革逐渐转向思想内涵的深刻变化。

1、文学革命的开端、发展、高潮2、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的作家创作的新文学作品。

小说方面:鲁迅的《狂人日记》,叶绍钧、冰心、郁达夫等新文学作家创作了内容形式全新的小说。

诗歌方面:出现了白话新诗人如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

尤其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

散文方面:鲁迅、李大钊等人的文艺短论(即随感录和杂文),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许地山等人的抒情叙事散文(即“美文”),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新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

话剧方面: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的白话剧本。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最突出的主题是反封建(农民及其命运成为许多作品的主人公和素材,描写知识分子对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的高度敏感,摆脱封建道德舒束缚、争取婚恋自主、追求个性解放的奋斗和抗争,对妇女地位的思考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3、1921年后出现许多文学社团如文学研究会(标榜为人生的写实主义)、创造壹社(鼓吹重艺术的浪漫主义)、语丝社、新月社以及风格接近文学研究会的未名社、莽原社,接近创造社的南国社、浅草社和沉钟社等。

还有“问题小说”、“身边小说”、“乡土文学”、“语丝文体”“象征派”诗歌等风格和流派4、新文学作家们通过各种渠道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笔记(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笔记(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几本《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册)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黄修己著中国青年出版社4、《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明教程》许祖华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 学科的建构历史(一)⏹1922年,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最后一节,是“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可视为最早的以“史”的角度研究现代文学的尝试。

⏹20年代末期始,少数高校以开设了新文学研究的课程和讲座。

陈子展、周作人、朱自清、李何林等都讲授过现代文学的课程,并出版过文学史著作,如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之流源》、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来中国文艺思潮论》等。

因此,现代文学的早期研究有很强的“当代性”。

⏹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是1951年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的出版和他在北京大学所开的课。

王瑶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

“中国现代文学” 学科的建构历史(二)⏹195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

这本文学史建构了一种激进的写作框架。

在文学运动部分,用革命运动统摄文艺运动和现象;在作家作品部分,简单地使用了阶级划分的方法。

⏹同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东北大学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第一卷。

作家都被纳入“革命作家”、“进步作家”、“小资产阶级作家”、“右翼作家”等范畴进行评价。

⏹1956年,作家出版社又出版了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上下卷,作者阐发了研究现代文学的三大目的:第一,叙述“五四”以来先驱者使用文艺武器与统治阶级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实况;第二,把各个历史时期的战斗史实和经验加以正确的叙述和总结;第三,全面深入地考察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史的“历史建构”在这样一种政治文化背景下有了“主流”和“非主流”的区别。

“非主流”的作家在不断的过滤和批判的过程中被逐渐淘汰。

现代文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现代文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现代文学考研知识点汇总中国文学由五四文学革命起进入1917-1949年的30年迅速发展期。

一、1917-1927年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二、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三、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填空:1、严复翻译的几部西书将西方19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到中国来,《天演论》(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把进化论思想带进中国。

2、1902年——1917年,以“小说”命名的杂志就创办过27种(含报纸一种)。

3、“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都是由梁启超提出的。

4、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以诗文为正统,以古人约束今人为特点。

5、诗界革命要达到三个标准:“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6、真正以诗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

7、提倡戏剧观念更新的代表有陈独秀。

8、1905年,后来为南社领导人的陈去病、柳亚子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

9、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了春柳社。

10、最早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是黄遵宪。

11、从文学出发论白话的还是梁启超,他在《小说丛话》中指出:“文学之进化有一大关键,即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

12、真正体现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观的,是王国维。

13、《宋元戏曲考》推许元杂居为“一代之绝作”,是“中国最自然之文学”。

14、在文学史上对现代化具有实际意义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含翻译)。

15、1909年成立的南社是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诗歌社团,以反清为主要特色,主要人物中的高旭、马君武原来就与梁启超等同是“诗界革命”中人。

16、五四后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成就以小品为最大。

17、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民主革命家、学者。

章太炎国学造诣精深,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文章“所向披靡,令人神旺”。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一、关于“现代”二、分期问题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导论一、关于“现代”古代-----近代-----现代------当代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①表现对象: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②创作手法: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③重视思想理论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传:感悟式、评点式(2)联系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3、小结: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重视学习、吸收、借鉴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二、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自我的认识动力“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

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

理论上对文2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

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郭沫若、郁达夫等。

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

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

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

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

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

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

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主要成就: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

会刊《新诗歌》。

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

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是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

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

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

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

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

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中国现代文学史—3—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

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

戏剧特别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

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

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铨、林同济。

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

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

第二章 鲁迅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

阿Q 、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

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

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

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了病。

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

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

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

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 、《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

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

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

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

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

“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

阿Q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

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

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

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

《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

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

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

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

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

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

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

人人“吃人”也“被人吃”。

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

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

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

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

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

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

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

《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

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4中国现代文学史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

阿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

阿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男女之大防”。

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

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

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

思想成就之二:提出了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民主主义觉悟的矛盾。

阿Q过着被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但是他缺乏觉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