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 及低缓的丘陵地区,秦岭 —淮河以北以旱地 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 东北、西南和东南部的山区
草地 年降水量不足 400 毫米的北部和西部地区
难利用土地 西北地区
4.基本国情:国土面积广大,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 量小,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 很少。
知识点二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5.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浪费和滥占现象十分 严重等。 6.对策:颁布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 且把“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 切实保护耕地 ”作为一 项基本国策。
9.针对土地利用现状,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是( D ) A.大力开发难利用土地,增加耕地供应 B.大规模毁坏林地,增加城市用地面积 C.将草地开垦为耕地,提高粮食产量 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10.下图中关于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BB )
A.①地位于长白山区,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B.②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以草地为主 C.③地位于华北平原,以林地为主 D.④地位于长江以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可编辑PPT
请双击文本框弹出对象, 便可编辑修改哦!!
知识点一 土地资源的特点 1.不同类型:耕地、林地、草地 和建设用地等。 2.构成特点: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其中草地和难利用土 地比重大,耕地、林地比重小。
3.分布不均
土地利用类型
分布
耕地 林地
11.下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与图中内容 相符的是( A )
A.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B.①旱地,②水田,③林地,④荒地 C.①水田,②旱地,③荒地,④林地 D.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初中地理_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八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构成特点。
(重点)2、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
(重点)3、运用中国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部分国家比较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特点。
(难点)4、以耕地资源为例,说明珍惜与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通过土地资源利用中问题及其对策的讨论,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资源观。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追问:看完之后你有什么谈感受与启示?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看动漫视频。
学生畅所欲言,关键词:1、鸟儿失去了自己美丽的家园,因为土地资源遭到破坏;2、全国土地日:6月25日;3、鸟儿有了自己的新家,那里的人们知道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意识。
过渡语鸟儿有了自己幸福温馨的家,我们是否也想要一个幸福温馨的家?(生答:“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请同学们打开课标P56页。
展示目标教师: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大声朗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教师提问: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观察到,我们的土地被利用为哪些类学生积极动脑回答,所见、所听的土地利用类型,再结合图文,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合作,小组代表回通过观察与发现,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观察与发现型?教师追问:2、我们的生活与生产能不能离开土地资源?友情提示:(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是生产之基;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没有土地人类将无法生存。
《第八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观点,掌握常见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对自然资源的珍爱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2.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图片和案例;2. 分组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3. 安排实验室或教室进行教室讲解,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械或教学道具。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拓展视野,增强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自然资源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教学1.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2. 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通过介绍一些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探究: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讨论交流:如何开发利用其他自然资源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思考如何开发利用其他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拓展延伸:化学在环保和能源方面的应用通过介绍化学在环保和能源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和增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中国的自然资源重难点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按照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同,分为:耕地、林地、草地
、建设用地等。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草地、难利用土地比重最大;耕地、林地比重偏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2)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3)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3、土地资源的分布
旱地为主的耕地水田为主的耕地
林地草地
基本上沿京杭运河输水,施工时间短,投资少。
中线方案利用汉江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向北到郑州市后可沿太行山山麓向北京市自流供水。
西线计划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目前东线和中线已经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是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环境恶化等问题。
4、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②人口的增加,工农业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大;
③水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
5、措施:
(1)国家:制定并颁布法律
(2)政府措施:推广节水产品和技术;开展水质监测;修建蓄水工程;兴建污水处理厂等。
(3)个人措施:从自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随手关水龙头、一水多用、使用无磷洗衣粉等),自觉保护好身边的水资源。
活动课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或再生(如森林、土地、水、气候等)——合理利用和保护。
非可再生资源——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再生或循环(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珍惜和节约。
2、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2)空间分布不均衡
(3)资源消耗量大,大量依赖进口
(4)开发利用中浪费严重。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2、了解并能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3、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认识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不足的现状;通过读图分析,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用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概念及特征;2、阅读图文,认识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3、分析数据,认识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看待总量与人均量的关系,在增加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消费观和行为习惯。
重点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难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相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而言,自然资源的特征过于抽象。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增加有效信息、拓展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以突破该难点。
对于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地图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挑选编排特征突出的资源分布图,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这一教学重点内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查找资料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自然资源的资料教学时间 1.5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板书设计: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一、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3、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4、自然资源的状况是在不断变动之中的;5、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均匀。
第三单元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2)
课题:第三单元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学习目标】①说明世界、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②说明世界、中国耕地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③举例说明一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预习案(自主预习、梳理知识)【知识梳理】认真阅读课本P32~P37页,在课本上勾画、标注知识要点,将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建立知识体系、设计框架图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一、淡水资源短缺(P32~P35页)1、世界淡水 供应与需求2、中国淡水 供应与需求二、耕地日渐减少(P35~P36页)1、世界耕地供求趋势:随着世界人口增长,人类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2、中国耕地资 源面临的压力三、一些矿产濒临耗竭(P36~P37页)1、世界矿产资源现状: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世界消费矿产资源数量快速增长,有些矿种发生 甚至短缺。
2、中国矿产资源现状【预习自测】排水卫生是目前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由于缺乏排水卫生设施,每年在全世界造成140万儿童死亡。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到2025年将有18亿人生活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
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信息反映出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 )A.水资源总量不足 B.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C.水资源污染严重 D.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2、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太大 B.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大于南方地区3、有关耕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目前有大量未开垦的土地,利用潜力巨大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总的来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水资源总特点: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淡水资源短缺的危害: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粮食产量,危害生态环境, 损害人体健康,还会引发国际冲突。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2章第1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教案
2.1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教材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是十分必要的。
自然资源包括的范围很广,在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课本重点以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非可再生资源——能源资源加以说明。
学情分析:自然资源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时应该很感兴趣。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等内容,对自然资源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自然资源在开发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原因的理解,学生分析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学中应运用实例,循序引导,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资源问题的表现形式及主要原因。
3.了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几个原因。
4. 通过查阅资料说明目前所面临的资源问题,培养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通过了解资源问题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存环境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
2.土地资源问题的表现形式。
3. 能源供应紧张的原因。
难点: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CCTV公益广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视频导入新课: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
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阳光和水;冶炼钢铁,需要开采铁矿;电灯照明、开动机器,需要用煤、石油或水能动力;建筑房屋,所用的水泥是用石灰石烧制而成,所用的木材则取自森林;就连我们学习所用的纸张和木杆铅笔,也需要用木材作原料。
一、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可再生性特征,并认识到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三、教学准备准备教学资源包括地理教材、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工具。
同时,准备一些自然资源的实例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和价值。
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自然资源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此外,准备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在本环节中,我们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自然资源的图片(如森林、水源、矿产等)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接触过的自然资源。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资源是如何形成的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二、新课内容呈现本环节是课程的主体部分,教师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 讲述法教师将利用讲述法,结合课本内容,详细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需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互动讨论在讲述完自然资源的概念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和看法。
通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含义,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
2.能举例说明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危害,探讨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学习重点]1.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2.我国土地资源问题表现,耕地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
3.我国矿产资源问题及主要原因。
[学习难点]1.我国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
2.探讨解决我国矿产资源问题的出路。
[基础认知]一、自然资源1.概念:。
2.意义:的物质基础。
3.分类: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资源需求与资源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速了资源的耗竭,破坏了资源的再生功能,使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一)水资源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短缺、时空分配、严重。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二)土地资源问题1、除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外,还突出表现在和两方面。
2、耕地、不足、和人均量减少等问题,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耕地日益减少的原因有哪些?(三)矿产资源问题1、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到目前为止,我国45种主要矿产有半数以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2、主要原因:(虽然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矿产资源严重(采富弃贫及综合矿床资源利用率低),矿区环境不容乐观;矿产资源的产销地区不平衡(矿产加工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则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许多矿产不足,老矿山生产能力下降,部分矿产资源面临着的枯竭危险。
[合作探究]1、水资源短缺有哪些危害?水资源短缺的应对措施有哪些?2、针对我国当前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问题,我们该如何做?[知识梳理][反馈检测]1.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天然气 B.闪电 C.土地 D.核燃料2.我国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脆弱,制约了经济发展,为了改善水资源紧张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最合理可行的是()A.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B.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碳,以增加融雪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D.大规模人工降雨,增加降水量3.长江以北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3,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19%,关于长江以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叙述不正确的是A.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B.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C.研究推广抗旱作物D.推广节水灌溉技术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概念: 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 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自然资源 意义: 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 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分类:非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一.淡水资源短缺 (一)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
原
因
具 体 表 现
人口增加,导致用水量增加
世界总需水 量增长很快 工农业生产发展,导致需水量增加
人 为 原 因
其他社会用水量增加
水资源的不 浪费现象普遍 合理开发与 水体污染严重 利用 加剧了淡水 资源的短缺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世界淡水的需求量大
各大洲对淡水的需求
水资源 相对较少 水资源最少
内流河区
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二.耕地日渐减少 (一)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原 因 具体表现
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3.7% 东南多,西北少
耕地比重小
自然 耕地分布不均 原因
人均耕地减少
中低产田比重大 中低产田约占2/3 人口增加 非农业建设用地迅速增长,土地 退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及相应问题 地区 水资源数量 存在的问题 长江及其 以南地区 长江以北 外流河区
水资源丰富 在部分人口稠密的地区,由于 河流水污染和湖泊的富营养化 等原因,使水质不能符合要求, 也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是我国 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 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地区, 生态环境脆弱,单位土地面积 水资源占有量少,经济用水大 量挤占生态用水,为该地区带 来了生态环境问题
人为 耕地不断减少 原因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课件第三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2)
人体(réntǐ)健康
第五页,共40页。
2.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我国水资源现状:总量丰富人,均__(r_é_n__jū不n足) 。 (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由东南向西递北减__(_d_ìj_iǎ_n。) ②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__大__,年内分配不均。 ③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 (3)危害缺:水_(_q_u_ē_s_h已uǐ)经成为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第二十七页,共40页。
材料二 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图。
第二十八页,共40页。
材料三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第二十九页,共40页。
(1)根据材料及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分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 变化,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要解决材料三中 a 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问题,应采取哪 些措施? (3)说明 b、c、d 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4)据以上材料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第九页,共40页。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地区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尤其 是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措施需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着 手。 所谓“开源”,即增加资源供应来源,可以是同种资源,通过 加大勘探开发而增加产量;也可以是其他资源,如煤炭供应紧 张,可以增加石油供应;火电供应不足,可以发展风电、核电 等。
第一页,共40页。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lìyòng)与 保护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第二页,共40页。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lìyòng)与 保护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了解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危害。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初步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自然资源的概念可能有所耳闻,但对其分类和基本特征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初步的观念,但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公平性原则等概念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础入手,通过实例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利用原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能够分析各种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能够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公平性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初步认识和保护意识,使学生明白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和保护原则。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公平性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示例法:通过展示各种自然资源的图表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各种自然资源的图表和实例的PPT,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自然资源的图表和实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第一章自然资源问题一、我国的自然资源态势(基本特点、面临的挑战)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2.人均资源量少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5. 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二、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争论(双方代表、代表作)1、悲观派(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2)代表作:《增长的极限》(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
2、乐观派(1)代表:丰饶论者(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三、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我国资源战略)◆一、美国1、全开放式的资源战略2、保护本国资源、进口国外资源◆二、日本1、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国内2、20世纪80年代,科技立国3、21世纪,海外投资立国◆三、马来西亚1、初级资源产品多样化2、初级加工产品出口◆四、沙特阿拉伯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
勘查、开发石油资源,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典型国家资源战略的启示: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我国资源战略:1、优化区域资源配置2、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提高利用国际资源能力4、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5、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第二章自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一、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过剩含义)(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人口过剩(当代自然资源问题的直接原因)Ps:人口过剩: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就是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地造成的土地质量 的下降。
盐碱地
土地退化原因
过度放牧是全世界范围内土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植被破坏是造成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
亚洲 南美洲
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导致土地退化。
生产生活排放的有毒物质也会导致土地退化。
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能使土地生产力不断恢复更新,
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
概念:是指那些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 形成的、储备有限的、经开发利用后 无法在现阶段再生的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
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气候资源
概念:主要指被开发利用后能依靠 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得到恢复或再 生的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果开发利用的 强度超过其更新的能 力或者它们的再生环 境遭到破坏,就会退 化、枯竭。
采矿和矿渣乱堆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图
1、现状
①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和高寒区域大,耕地面积有 限,且分布不均匀
②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十 我国《土地管理法》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确保本行政区内的耕地总量不减少。 2、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决的问题是(
)
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产
B
②合理排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③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克服旱涝灾害
④改良盐碱、涝洼、沼泽、沙荒地、红黄壤,使黄土地变黑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这两幅图反映了什么 共同问题?
能源危机
(二)能源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能源供应紧张
1. 石油、煤、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有限。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2章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1节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学
第一节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土地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重点)3.正确分析能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重点)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1.矿产资源是绝对不可再生的吗?【提示】 矿产资源并不是绝对不可再生的,只是由于它的更新时间太长,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不可再生的。
二、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土地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1)日趋减少的耕地(2)土地退化①原因⎩⎪⎨⎪⎧农业开垦植被破坏过度放牧不合理农业活动有毒物质排放②表现形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③结果:土地质量下降2.能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1)能源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需求的增长,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猛增,这将造成能源供应紧张。
(2)产生原因 ①石油、煤、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有限; ②能源的地理分布与实际消费量不平衡; ③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提示】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如何划分非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提示】 按照自然资源是否能够更新或恢复。
2.如何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非可再生性?【提示】 其再生周期远远长于人类历史;再生速度慢于人类对它的消耗速度。
3.可再生资源一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提示】 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等只有利用合理、保护得当,才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如果它们的资源环境遭破坏,或者利用速度超过了更新速度,就会出现资源的短缺和枯竭。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区别和联系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自然资源是指人类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的部分,因此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如图)2.自然资源的判断标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自然属性: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复习课用 第一节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问题讲解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4)世界耕地在20世纪中叶以后发生了什么明显的变 化?试分析其原因。
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不断减少,而按 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原因:①人口急剧增加;②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③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使土地退化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5)如果进一步开垦土地,或使现有农业生产水平翻 一番、翻两番,世界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的前景将怎样 变化?
水资源 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 太阳能、风能、 潮汐能等
矿产资源
二、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资源短缺、浪费、使用不合理
(一)土地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表现: (1)耕地总量和人均量减少 (2)土地退化
(3)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制约因素多
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多数分布在水资源不足和水土流失、 沙漠化严重的西北,兼顾到环境保护要求、开发利用 制约因素多,今后开发补充的耕地潜力不大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 构图”,据此回答1 ~5题。
1、土地资源所具有的特点是( ) A、无限性 B、可再生性 C、季节性 D、非可再生性
2、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 A、1% B、19% C、20% D、21% 3、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
② 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③土地沙化面积扩大 ④土壤肥力下降 ⑤土壤盐渍化
⑥工业“三废”和酸雨危害
问题
人为原因
分布情况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是点上有 治理、面上在扩大;治理赶 不上破坏。目前我国水土流 水土流失 毁林、毁草开荒过 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6, 度樵采、放牧 主要集中在西北黄土高原, 南方山地丘陵地带,北方土 石区和东北黑土地区。 土地荒漠化在西北,华北北 植被遭到破坏 土地荒漠化 部和东北部地区最为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检测(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包括开采挖掘出的及洗选时排出的含炭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煤矸石排放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产”出非常多的煤矸石B.我国煤矸石储量丰富C.我国煤炭品位低,含炭成分大D.我国众多小煤矿的乱采乱挖2.关于煤矸石的大量堆放带来的危害说法,不正确的是()A.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B.日晒下长期堆放会自燃,排放的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C.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下,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会诱发地质灾害3.煤矸石的转化利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利用方式最合适的是()A.矿区复垦回填矿坑B.用做铺路石,修建道路C.生产煤矸石砖D.对煤矸石进行选洗,取出其中的含炭成分答案 1.A 2.D 3.C解析第1题,煤矸石主要是在采煤中产生的。
第2题,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煤矸石的大量堆放不会引起地质灾害。
第3题,煤矸石含有少量的煤炭,做成煤矸石砖后,不但能减少烧砖时所用煤炭的数量,而且也利用了煤矸石中的岩石。
4.下图说明的问题是()A.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巨大B.我国人均能源消耗量居世界前列C.我国能源利用效率高D.我国能源浪费严重答案 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利用的效率低,能源浪费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
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
近7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亿亩,其中1 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还有大面积的宜耕、宜林荒地待垦用B.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C.东南地区耕地广,西北地区林地广D.南方平原降水多,故水田集中6.土地退化有多种类型,但不包括()A.烧荒导致土地荒芜B.水土流失导致表土损失C.灌溉不当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D.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答案 5.B 6.A解析第5题,我国土地开发力度较大,后备土地已经很少了;东南地区多丘陵山地,耕地较少;西北地区降水较少,不可能有大面积的森林;南方多丘陵山地,水田分散。
第6题,烧荒对地面的植被造成破坏,但不一定影响土地肥力。
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现象的发生能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①全球气候变暖②水土流失③赤潮④沙尘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D解析水土流失和沙尘暴能直接将表土层冲走或吹走,降低了土壤肥力,使土地退化。
8.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C解析基本农田是肥力高、质量好的耕地,不能占用;城市开发区的建设也要本着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的原则进行,必须适度开发。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
虚拟水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它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
贫水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
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10.根据该段材料可以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缺水国家应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来弥补不足B.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C.发展中国家应积极生产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D.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它仅指农产品中的含水量答案9.D10.B解析第9题,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不同,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地下水流动更新的速度最慢,所以自净能力最差。
第10题,注意阅读材料,明确“虚拟水”的含义即可判断出,开展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为了解决自然资源紧张问题,一要“开源”,二要“节流”。
据此回答11~13题。
11.海水淡化可以扩大淡水来源,目前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埃及D.沙特阿拉伯12.下列做法属于“节流”的是()A.在丘陵地区修筑梯田B.植树造林,退耕还草C.矿产开采中采大弃小,采富弃贫D.农业生产中应用滴灌、喷灌技术13.对非可再生的资源来说,“开源”的最好办法是()A.限制利用B.实现综合利用,寻找替代能源C.禁止开采D.加快勘探开发,扩大开采量答案11.D12.D13.B解析第11题,海水淡化成本高,因此只有在非常缺水的地区而又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的国家或地区才能开展。
第12题,节流是节约,做到充分合理地利用。
第13题,非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在人类历史时期不能再生,因此要做到充分利用,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可以替代的资源。
在近几年的国际大型车展上,新能源车和清洁能源车备受青睐,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据此完成14~15题。
14.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15.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A.缓解土地荒漠化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C.减轻耕地压力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答案14.B15.B解析第14题,新能源车节约能源,清洁、环保,排出的废气少,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
第15题,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需要大量的玉米等粮食作物,因此,可能会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世界最大的石油企业之一壳牌石油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经与中国宁煤集团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研究在我国宁夏建设预计年产近350万吨油品的煤制油企业。
据此完成16~17题。
16.在宁夏建设煤制油企业生产石油的替代品,可能产生的问题是()A.煤制油需要大量用水,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B.当地大气环境质量明显下降C.造成当地用煤减少,能源供应紧张D.当地的酸雨危害加重17.有关煤制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油可以缓解国内石油供应紧张局面B.煤制油能从长远解决世界能源危机C.煤制油不会产生温室效应D.煤制油符合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答案16.A17.A解析煤制油项目可以明显减轻煤炭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减轻酸雨危害,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够部分取代石油,缓解国内石油供应紧张局面。
但是该项目耗水量巨大,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而且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能源危机。
在未来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厂。
今后5年至15年之内,山东省将有海阳、乳山和荣成三个核电站相继投产。
据此回答18~20题。
18.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B.缓解山东东部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19.目前,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核能B.煤炭、水电、石油和天然气、核能C.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水电、核能D.煤炭、核能、石油和天然气、水电20.下列关于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的状况在短期将难以改变的措施之一,填补能源需求缺口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答案18.B19.A20.C解析第18题,随着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供应紧张,迫切需要建设一个与全省发展、定位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能源保障体系,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能源支撑。
第19题,目前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石油为主,而我国是以煤炭为主,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水能、核能等所占的比重偏小。
第20题,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而不是唯一的举措。
二、综合题(共5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
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
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
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解析由材料可知,石材企业产生大量的锯泥,既占用了大片土地,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和河道淤积,污染水源。
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提高资源利用率。
可以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也缓解了大气污染和河道淤积问题。
加气砖保温效果好,有利于节省能源。
22.地下水是我国北方地区及许多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
但近20年来,我国在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一些地下水开采区补给条件发生了变化,使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锐减;一些地区污水渗透加大及含盐浓度变化,使地下水水质出现明显恶化;更有甚者,一些地区不顾地下水的承载能力,盲目集中开采,导致当地采补严重失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咸)水入侵以及荒漠化加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读“我国各省(市、区)年地下水资源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3分)(1)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周边省区相比,贵州省地表水资源较贫乏,原因有(多选)()A.降水稀少B.地表崎岖,坡度大C.多山间盆地D.石灰岩广布,地下含水层少E.地下多暗河、溶洞F.地下水开采量大(3)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
(4)简述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