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复兴之路》解说词千年局变

合集下载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前三章台词)包括主持人讲话稿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前三章台词)包括主持人讲话稿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片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开场白: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前景奋进。

序:我的家园演唱:谭晶旁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歌词:山弯弯,水弯弯,田垄望无边。

笑甜甜,泪甜甜,一年又一年。

燕子飞,蜜蜂唱,坡前柳如烟。

风暖暖、梦暖暖,这是我家园。

最难忘,最难忘,妈妈脸上又见皱纹添。

哦哦,这是我家园,这是我家园。

主持人过场男:十九世纪上半叶,沉迷在一片平静和繁华梦中的清王朝,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已经是梦的尾声了。

一场历史上最深重的灾难,正悄悄降临。

女:看,这是一八四零年的夏天。

北京!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里,依然是铅华粉黛,笙歌绕梁。

第一章:山河祭(公元一八四零—一九二一)舞蹈:惊梦配乐诵赋《山河祭》条幅: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诵词:盘古开天,三皇拓土,五千春秋,文明尽数,历代贤哲,礼仪昭睦,山河垂统,盛德卓著,列强入室,赤县刀俎,割我宝地,掠我财富,欺我父母,奴我同族,外患内祸,疮痍满目,悲夫,悲夫,金瓯被其践踏,生灵任其屠戮,社稷丧权蒙耻,九州积贫受侮,饿殍遍地,泣血当哭,家国破碎,何以存乎,志士仁人,饮恨寻路,前赴后继,誓雪我辱,天怒,天怒舞蹈:《辛亥童谣》童谣歌词1:国太弱,挨打了,家太穷,挨饿了,大帅们,开打了,老百姓们没路了,老百姓们没路了。

舞蹈演员台词:天下为公,天下为公,天下为公童谣歌词2:孙中山,开炮了,革命党,进城了,小皇上,退位了,大清朝它灭亡了,大清朝它灭亡了歌舞《曙色》演唱:彭丽媛歌词: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一页页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一座座火山爆发,天崩地裂君王美梦破,一顶顶皇冠落地,斗转星移世事有新说,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抚摸着伤痕昂起头,吞咽下屈辱心如火,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一滴滴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一曲曲浩荡长歌,起伏回响悲壮动心魄,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主持人过场女:一九二一年七月的一个夜晚,一个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的十三位成员,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了上海,就在夜幕降临,灯火阑珊八点整,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同盟会元老李书诚公馆的灯亮了。

《复兴之路》简介

《复兴之路》简介

《复兴之路》简介【别名】:《大国崛起》姊妹篇【资源格式】:RMVB【版本】:[YYTvO][全6集]【类型】:科教/历史/纪录【发行时间】:2007年【地区】:大陆【语言】:普通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实现?《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线索,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全片以翔实的史料、恢弘的结构篇章、深沉的叙述语言,辅以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全球视野下中国发现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

全片述事宏大,解读深刻,凸现了历史发展主体脉络,电视片原创精彩内容及画面与图书内容合为一体,给人以启迪,引人以思索,发人以共鸣。

这是一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史诗;一套浓缩民族复兴历程的震撼影视作品;一套极具深厚历史底蕴和史料价值的精粹集成,更是一套思想性、历史性、可读性俱佳的可收藏的影视精品。

第一集千年局变时间跨度:1840年---1911年本集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

以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睁眼看世界为起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甲午战争后),这些探索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领导辛亥革命摧毁封建专制制度,才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本集把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和清王朝腐朽落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与种种救亡图存的探索相结合,透过那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的独特历史细节,描绘出一幅苦难中不屈、黑暗中寻路、危难中图强的历史画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课题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

第二集峥嵘岁月时间跨度:1912年---1949年本集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赢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

【优质】复兴之路解说词-推荐word版 (14页)

【优质】复兴之路解说词-推荐word版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复兴之路解说词篇一: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复兴之路》解说词第一集:千年局变序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

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公元1661年的时候,随着清朝第三个皇帝康熙的登基,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

此时,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联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逼近了中国。

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

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

第一集:千年局变(福建马尾港)这是位于中国东南的一个小镇。

201X年,小镇上的一个造船企业,迎来了自己140岁的生日,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三造船大国,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只是行业中十分普通的一家企业。

而在140年前的1866年,马尾造船厂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

船厂的创办者——大清国闽浙总督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

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

一百多年前,大清国在海上遭到了怎样的侵害?一个造船厂,如何能迎接这个挑战?马尾造船厂开始修建的26年前,危机从海上而来。

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以下是店铺特为读者整理的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解说,供你阅读。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2015年6月第一集风雨如磐【解说】2012年11月29日,党的刚刚闭幕不久,和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用大量的实物和图片生动诠释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

在参观过程中,发表了重要讲话,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梦。

【同期声】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

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解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既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夙愿,也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

【推出集名】第一集风雨如磐【解说】南京静海寺,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下西洋之功而建的。

名字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

然而,四百多年后,这座昭彰郑和海上赫赫功绩的所在,却见证了海上而来的屈辱。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两年后的1842年,清王朝代表被迫和英国侵略者在这里议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列强侵略与压迫的屈辱历史。

也是从那时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儿女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将我们带回到历史时空之中,去感知一个民族的复兴轨迹。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同期声】大家这边请。

接下来,各位观众随我欣赏面前的这台织袜机。

这台织袜机,是由英国莱斯特城的宾得利公司生产的,距今已经历史悠久了,但它依然能够使用,这在全球才不足三十台。

【解说】这台机器制造时的英国,工业革命已经进入后期,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高速转动的机械,正在将世界版图迅速缩小。

《复兴之路》解说词(全)

《复兴之路》解说词(全)

《复兴之路》解说词(全)《复兴之路》解说词(一)为庆祝祖国六十年华诞的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

该片以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

2009年9月20日晚在人民大会堂首演。

第一集:千年巨变时间跨度:1840—1911年内容概要: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课题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

第二集:峥嵘岁月时间跨度:1912—1949年内容概要: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赢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

第三集:中国新生时间跨度:1949—1976年内容概要: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绩为核心内容,表现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第四集:伟大转折时间跨度:1976—1992年内容概要:以思想解放为起点,重点展现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五集:世纪跨越时间跨度:1989—2002年内容概要: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始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的新阶段。

第六集:继往开来时间跨度:2002—2007年内容概要:以中国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复兴之路》解说词(二)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复兴之路纪录片内容

复兴之路纪录片内容

复兴之路纪录片内容在这部《复兴之路》纪录片中,我们将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探寻中国复兴的历程。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征程。

首先,我们将深入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动因。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经济滞后、社会落后的困境,急需改革开放来实现经济的腾飞。

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领导人果断地启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接着,我们将追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从邓小平南巡讲话到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再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不断探索新的改革路径,不断开放市场,吸引外资,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化进程,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我们还将关注中国复兴的成果和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同时,中国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后,我们将展望中国复兴的未来。

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同时,中国也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通过这部《复兴之路》纪录片,我们将全面、生动地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新风采,为世界各国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复兴的美好未来!。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

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

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片子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6集,影像资料丰富,解说词准确感人,生动再现了16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主题鲜明,气势恢宏,既令人振奋,亦发人深省。

以“复兴之路”为题,可谓提纲挈领,抓住了关键。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觉地“用历史感悟未来”,在中国未来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说,这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很有益处。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晨曦中,当国旗伴着太阳冉冉升起的一刻;阳光中,当自己伴着人欢乐在教室上课时;黄昏中,当斜阳伴着自己回家同家人一起吃饭时……你,是否想过,这一切来得有多么艰辛不易么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踢门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于是,中国与世界给鱼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时,确实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从此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国破家何在"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是,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毛泽东……一批批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仅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迎来开了今天这平淡而幸福的世界.或许,你还兀自沉浸在风靡全球的唐潮之中;或许,你还神游在天朝物产丰盈的梦幻之中;或许,你还为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绩而热血澎湃;或许……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被人们尘封在记忆的深处了.我们的复兴之路远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做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可想而知,我们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所以,当你还泡在网吧时,当你和朋友浪漫,散步时,当你逃课时……我们可以想想,这一切是如何来的,来的易么我们这样做对么对得起谁么……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的沧桑岁月,此才得来今朝幸福生活.为了中华的复兴大业,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中华梦,也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同学们,我们大家共勉之.为了明天,觉醒,努力吧!《复兴之路》对于现代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展示了中国近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时,通过采访国内外权威专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中国复兴遇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重要策略。

复兴之路第一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第一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第一集观后感导语:复兴之路第一集观后感(一)复兴之路第一集所讲述的内容,说是复兴,更是因一次次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下的中国一步步渐序渐进的革新,而且是复兴与革新的开端。

它讲述了一个几千年的泱泱大国因为一次划时代的变局,而彻底走上了改变命运的道路。

自从闭关锁国的政策实施开始,中国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

工业革命的浪潮没有影响到中国,人们还自满于康乾盛世留下的落日余晖而无法看清整个世界的新格局。

1840年,先进的工业国家强行撬开了落后农业国家的大门,鸦片战争的爆发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可以说,我们的近代史是被侵略者用不合理的手段打开的。

在那次战争中,我们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自此,也标示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鸦片战争之前,麻木的国人是根本无法看清时事的。

这一次侵略战争虽然给国家带来沉痛打击,但是也打醒了一部分中国的有识之士。

林则徐成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然而,在那样封建愚昧麻木的清政府领导下的中国,林则徐的主张没有得到认同,他也逐渐在这种形势下选择沉默。

在百年的闭关锁国下,中国早已从一个可称雄于世界的大国变得落后,庞大却实力弱小。

自鸦片战争之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批国宝要么被毁要么流落异乡。

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北洋军队全军覆没,威海卫战役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结束,1895年,中日之间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出现了一批对救亡图存保持着清醒认识的爱国有志青年。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公车上书,要求进行变法。

这样的提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认同,却遭受到慈禧太后和一众顽固派大臣的反对。

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在进行了一百零三天——又称作百日维新——之后,便受到顽固派的镇压而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以断头流血为代价,在死之前不忘唤醒麻木的国民。

因为群众力量薄弱等多种原因,改良派的主张最终失败了。

复兴之路的内容

复兴之路的内容

复兴之路》主要内容
分类:读后感2007-11-17 20:02
[复兴之路]第一集:千年局变
时间跨度:1840年---1911年
内容概要:本集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

[复兴之路]第二集:峥嵘岁月
时间跨度:1912年---1949年
内容概要:本集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赢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

[复兴之路]第三集:中国新生
时间跨度:1949年---1976年
内容概要:本集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绩为核心内容,表现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复兴之路]第四集:伟大转折
时间跨度:1976年---1992年
内容概要:本集以思想解放为起点,重点展现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

[复兴之路]第五集:世纪跨越
时间跨度:1989年---2002年
内容概要:本集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发展逐步融入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主要内容。

[复兴之路]第六集:继往开来
时间跨度:2002年---2007年
内容概要:本集以中国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

复兴之路1.0

复兴之路1.0

《复兴之路》解说词第一集:千年局变序言当历史的脚步,进入公元1661年的时候,随着清朝第三个皇帝康熙的登基,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

此时,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联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逼近了中国。

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

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

第一集:千年局变在鸦片战争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对外贸易主要是输出茶叶、农产品、经济作物,贸易的中介是银元。

在银元方面中国方面是入超的,这个对我们财政上是有利的。

但是英国人很快找到了一个有利的武器,就是鸦片。

与同时期处在工业革命阶段的英国比起来,中国经济已经处于落后的位置了。

对于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激增的英国来说,扩大世界市场是它最急迫的愿望。

中国的邻邦印度此前已经成为英国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的殖民地。

为了获取利润,英国殖民者在中国人中制造了一种需求——鸦片,以此在40年间,掠走了三、四十亿两白银。

马克思曾谴责到:“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

”因为英(国)政府的鸦片烟,除去对商人得了很大利润外,英(国)政府很多税收是从鸦片里面得的。

所以它(鸦片战争)背后实际上是英国政府在那里支持。

当时为了打开市场,我们付诸鸦片战争。

我们过去用枪炮去打开市场。

英国议会最后以5票的优势否决了反对党提出的反战议案,鸦片战争爆发。

在这场从海上而来的挑战中,完全没有准备的清政府,遭遇了完全没有预料的失败。

《复兴之路》素材

《复兴之路》素材

第一集:千年局变序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

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公元1661年的时候,随着清朝第三个皇帝康熙的登基,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

此时,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联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逼近了中国。

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

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

英国的军事势力是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上的,当时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化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而中国呢,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

然而,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在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上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封闭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

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而英国人却很早就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并为战争作了周密的准备。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以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等为重要内容的《南京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

自此,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林则徐自伊犁归来,从历史记载来看,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无奈中沉默下来。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1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1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一、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

二、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一场农民主导的运动,历经十余年,席卷大半个中国,它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三、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

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兴中会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1894年11月24日由杨衢云、孙中山等人在美国檀香山创立。

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

它的革命的纲领第一次把反对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为革命任务提了出来,指明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向。

五、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人物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他的《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复兴之路解说词

复兴之路解说词

篇一: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复兴之路》解说词第一集:千年局变序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

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公元1661年的时候,随着清朝第三个皇帝康熙的登基,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

此时,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联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逼近了中国。

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

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

第一集:千年局变(福建马尾港)这是位于中国东南的一个小镇。

2006年,小镇上的一个造船企业,迎来了自己140岁的生日,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三造船大国,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只是行业中十分普通的一家企业。

而在140年前的1866年,马尾造船厂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

船厂的创办者——大清国闽浙总督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

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

一百多年前,大清国在海上遭到了怎样的侵害?一个造船厂,如何能迎接这个挑战?马尾造船厂开始修建的26年前,危机从海上而来。

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

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

历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

古老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历史。

那么,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察战争的根源。

大国崛起之复兴之路

大国崛起之复兴之路

大国崛起之复兴之路看《复兴之路》电视政治片,我们做为一个后人,看到的只是冷冰冰的历史资料和历史讲演,而在当时所处的时代,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发生在身边的大事。

我们不用把历史倒退到当时的那个时代来感受当时的历史,我们都能真真的感觉到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的血泪史。

现如今的我们不能忘记当时的历史教训,以史为鉴,推进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兴起。

这部片子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以中国的历史为主线,大事记为事件,全面细致的阐述了中国的历史。

它一共分为6集,分别是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首先就是千年局变。

1912年,这一天,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对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大事。

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被资产阶级推翻了。

在这一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辫子被剪了,皇帝被拉下了马。

一个在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结束了,一个共和制的国家在亚洲诞生了。

但是中国的的革命不是一蹴而就,是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是若干个失败之后不断坚持的成功。

1840年,中国与英国发生了鸦片战争,是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鸦片战争,顾名思义,是由于鸦片而引发的战争。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激发了英国,由此引发了英国队中国发动了战争。

鸦片战争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打开英国在中国的贸易大门,由此逆转英国在中国的贸易逆差。

此时的英国,刚刚完成了工业大革命,扩大世界市场是它最急切的愿望。

此前印度已经成为英国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倾销地。

然而,这个时期的中国,长期的闭关锁国蒙蔽了国人的眼睛,他们还做着泱泱大国的天朝美梦。

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而英国人却很早就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并为战争作了周密的准备。

结果可想而知,中国作为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败给了远道而来的初期只有7000人的英国,这就是相当于掴了清朝一巴掌。

复兴之路第一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第一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第一集观后感复兴之路第一集观后感(一)复兴之路第一集所讲述的内容,说是复兴,更是因一次次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下的中国一步步渐序渐进的革新,而且是复兴与革新的开端。

它讲述了一个几千年的泱泱大国因为一次划时代的变局,而彻底走上了改变命运的道路。

自从闭关锁国的政策实施开始,中国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

工业革命的浪潮没有影响到中国,人们还自满于康乾盛世留下的落日余晖而无法看清整个世界的新格局。

1840年,先进的工业国家强行撬开了落后农业国家的大门,鸦片战争的爆发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可以说,我们的近代史是被侵略者用不合理的手段打开的。

在那次战争中,我们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自此,也标示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鸦片战争之前,麻木的国人是根本无法看清时事的。

这一次侵略战争虽然给国家带来沉痛打击,但是也打醒了一部分中国的有识之士。

林则徐成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然而,在那样封建愚昧麻木的清政府领导下的中国,林则徐的主张没有得到认同,他也逐渐在这种形势下选择沉默。

在百年的闭关锁国下,中国早已从一个可称雄于世界的大国变得落后,庞大却实力弱小。

自鸦片战争之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批国宝要么被毁要么流落异乡。

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北洋军队全军覆没,威海卫战役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结束,1895年,中日之间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出现了一批对救亡图存保持着清醒认识的爱国有志青年。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公车上书,要求进行变法。

这样的提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认同,却遭受到慈禧太后和一众顽固派大臣的反对。

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在进行了一百零三天——又称作百日维新——之后,便受到顽固派的镇压而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以断头流血为代价,在死之前不忘唤醒麻木的国民。

因为群众力量薄弱等多种原因,改良派的主张最终失败了。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

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

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片子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6集,影像资料丰富,解说词准确感人,生动再现了16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主题鲜明,气势恢宏,既令人振奋,亦发人深省。

以“复兴之路”为题,可谓提纲挈领,抓住了关键。

即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

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

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

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

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

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

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

我想,这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最起码要得到与明白的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觉地“用历史感悟未来”,在中国未来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说,这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很有益处。

复兴之路第一集主要内容

复兴之路第一集主要内容

复兴之路第一集主要内容《复兴之路第一集》讲述了以邓小平为首的改革开放的历史。

一、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1. 1950年,邓小平从大学毕业而成为一名党员。

他走上了求学的道路,其中,他学习和思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

他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中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之后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1959年,邓小平到上海,李宗仁带他参观了一个电子厂,邓小平看到了电脑。

邓小平理解了马克思的观点,因为他知道电气技术代表着未来的发展,他开始想办法把这些技术带回国内,他开始实施改革开放。

二、把科学技术引入中国1.1965年,邓小平通过自费赴日本学习现代科技,为把科学技术引入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2.1970年,邓小平对日本科技进行了深入学习,掌握了计算机、半导体、电子设备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并在内蒙古把这些技术应用在农业当中,帮助了当地的农民。

三、在上海展开改革开放实验1.1978年,中国政府在上海开展了改革开放的实践,开始了发展现代市场经济。

2. 当时,邓小平提出了“一半对外,一半对内”的改革开放思路,既要开放国外来的技术和资本,又要把国内优势资源引入外国市场。

3.邓小平最知名的改革开放思想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发现了把资本和科技引入中国,可以让更多的人获得发展的机会,所以改革的改善就是要先从少数人手里发展起来,再让全体民众共同发展。

四、发起改革开放政策1. 1979年,邓小平出访4个东南亚国家,向外国推介改革开放,并正式宣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2. 其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市场,向外资企业提供合作条件,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而彻底。

3. 1980年,中国正式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五、权威解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中,邓小平的贡献之大可谓不言而喻,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和领导者,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2018-2019年经济实践相结合,最终将中国经济从封闭型走出,走到开放型,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数千年封建社会到当今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电视记录片《复兴之路》序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

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公元1661年的时候,随着清朝第三个皇帝康熙的登基,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

此时,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联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逼近了中国。

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

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

第一集:千年局变(福建马尾港)这是位于中国东南的一个小镇。

2006年,小镇上的一个造船企业,迎来了自己140岁的生日,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三造船大国,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只是行业中十分普通的一家企业。

而在140年前的1866年,马尾造船厂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

船厂的创办者——大清国闽浙总督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

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

一百多年前,大清国在海上遭到了怎样的侵害?一个造船厂,如何能迎接这个挑战?马尾造船厂开始修建的26年前,危机从海上而来。

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

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

历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

古老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历史。

那么,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察战争的根源。

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对于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激增的英国来说,扩大世界市场是它最急迫的愿望。

中国的邻邦印度此前已经成为英国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的殖民地。

为了获取利润,英国殖民者在中国人中制造了一种需求——鸦片,以此在40年间,掠走了三、四十亿两白银。

马克思曾谴责到:“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

”英国议会最后以5票的优势否决了反对党提出的反战议案,鸦片战争爆发。

在这场从海上而来的挑战中,完全没有准备的清政府,遭遇了完全没有预料的失败。

道光年间的中国,作为东方的大国,拥有80万的军力,而英国派出的远征军初期只有7000人,到战争结束时也不过2万人,偌大一个帝国为什么会然而,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在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上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封闭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

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而英国人却很早就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并为战争作了周密的准备。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以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等为重要内容的《南京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

自此,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映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

有人形容当时文恬武禧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

会面,林则徐将自己搜集编成的《四洲志》等外国资料交给魏源,希望他能编撰成书,唤醒国人了解世界。

一年之后,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完成了。

魏源的一句“师夷之长以制夷”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然而,这确是一次无声的呐喊。

几年后,林则徐自伊犁归来,从历史记载来看,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无奈中沉默下来。

他的老朋友——编撰《海国图志》的魏源则遁入佛门,悄然病逝于杭州的一间僧舍。

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与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

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

大清王朝对于近代世界的仅有的一些认识,无声无息得消亡了。

历史的悲剧在第一次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就在这一时期,历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周期性危机已在清王朝再次上演。

据记载,1842年到1850年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达到百次以上,1851年,反抗清政府统治和西方列强入侵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

起义不仅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而且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然而这场历时14年的农民起义却被清政府镇压了。

就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1851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伦敦海德公园为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剪彩。

此时,大英帝国的工业制成品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铁路里程和船舶数量占到世界的一半,依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富裕的国家。

与此同时,美国、法国、普鲁士等国也奋起直追。

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进了大清国的首都。

1960年的10月18日,侵入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

法国作家雨果这样记录了这一暴行:“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强盗们的大火,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上了深深的伤痕,也焚毁了大清国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

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

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新突变的宝贵时间。

但这毕竟是古老中国发出的寻求自强的声音。

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就探索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

他继承了魏源的“师夷之长以制夷”的思想,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风生水起。

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洋务运动能够帮助清王朝实现国家的自强吗?这是否就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方向呢?30多年后,这一问题有了答案。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危机依然从海上来。

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未能御敌于海上,这支在交战的双方,同样装备着坚船利炮,同样有留学归来的指挥官,同样是被西方殖民者用武力打开国门,同样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学习西方,为什么大清国会败于近邻日本呢?腐朽导致愚昧,愚昧加剧了腐朽。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起自河北唐山,止于胥各庄,名为唐胥铁路。

1881年建成后,清政府却认为,火车震动了东陵的先王神灵,因而禁止使用机车,只准以骡马拽引车辆,人称“马车铁路”。

而打败了大清国的日本,1872年由英国人建成第一条铁路,明治天皇亲自参加了通车典礼,国人纷纷前来,在月台上脱去鞋子,小心翼翼地登车参观庆贺。

7年后,日本已经开始自己设计和修建铁路。

对待铁路态度的差异,暴露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

此时,欧美各国已经进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武科考试的内容却还是弓马骑射,文科考试的内容仍然是八股文章。

然而,洋务派却一再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排斥在世界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一场殊死的搏斗中死去。

”残酷的现实证明,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的目的,不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向。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救亡的良方呢?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一年后,曾留学英国的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指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

三年后的1898年,严复再次为中国人敲响了解放思想的警世钟,他翻译出版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著作,取名《天演论》。

一批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社会进行启蒙的重任,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早在甲午战争爆发的1894年,一个广东人北上天津,希望拜见清政府的重臣李鸿章,表达自己“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行新政”的主张,却遭到了拒绝。

他就是孙中山。

失望的孙中山远赴海外,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用革命的方式探索救国之路。

此时,另一个广东人康有为正试图用变法维新,来挽救清政府的危亡。

1895年春天,康有为和学生梁启超联合千余名在京应试的举人,共同发起“公车上书”,提出变法主张。

对于变法的迫切性,康有为认为,甲午海战之后的中国已处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就此开始。

但是仅仅103天后,维新派的改革就被迫终结。

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季,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

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

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

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扮演了重要角色。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1900年,在甲午战争失败五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

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八个国家的铁碲。

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

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

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亿5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5倍。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数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条款等总数达几百个之多。

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

府的“新政”方案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超出了被他们扼杀的戊戌变法,但其实际行动却令国人大失所望,直到10年后的1911年,清政府才迫于形势而成立了所谓的责任内阁,却仍是由满族大臣和皇族为主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