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YT0187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以下简称中心供氧系统)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该系统配套于医院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引用标准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527拉制铜管GB 227.不锈钢无缝钢管GB 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3836.4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4i}GB 8982医用氧气GBJ 235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术语3.1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用于医院集中供氧.由中心供氧站,管道,阀门及终端送氧插头等组成.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氧气气源集中在中心供氧站,气源氧气通过减压装置和管道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提供医疗使用.3.2中心供氧站集中存放医院氧气气源的建筑物.中心供氧站供氧方式有;氧气瓶组供氧,液氧供氧及液氧与气瓶组联合供氧,中心供氧站内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设备:氧气瓶供氧由高压氧气瓶,汇流排,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贵等组成;液氧供氧由液氧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3.3汇流排适当数量的氧气瓶,管道,阀门和仪表等器件组成.3.4终端是指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管道系统的末端.它装有快速接头插座(或一般气体接头),可插入(或连接)氧气湿化器,麻醉机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气体插头.技术要求中心供氧站氧气瓶组供氧的中心供氧站44.1引国家医药管理局1994一12一19批准1995一05一01实施YY/T 0187一944.1门.1气瓶间气瓶间应通风良好,室内氧气浓度应小于23肠.气瓶间及控制间室温为10-38'C.4.1.1.2汇流排氧气瓶组供氧汇流排,必须设两组(或多组)气瓶交替供氧,采用自动或手动切换. 为保证系统安全,在氧气汇流排的减压器前,应安装小于25 pm滤孔的过滤器. 汇流排气瓶组气瓶总数不得超过20瓶.使用后的空瓶,必须留有.. 1 MPa以上的余压.4.1.13切换性能要求当一组气瓶氧气压力降至小于允许最低使用压力时,应能自动(或手动)切换到另一组气瓶继续供气.切换时供气不允许间断.4.1.2液氧供氧的中心供氧站4.1.2.1大于500 L的液氧罐,应放在室外.室外液氧罐周围5m范围内不得有通往低处(如地下室,地穴,地井,地沟等)的开口.4.1.2.2室外液氧罐与办公室,病房,公共场所及繁华道路的距离应大于7.5 m.4.1.23室外液氧罐周围6 m内不允许堆放可燃物和易燃物及有明火,必要时可采用高度不低于2.4m的隔离墙分开.4.1.2.4液氧罐放在室内,应设专用房间,室内必须通风良好,氧气浓度应小于23%,加注,放液,排气等管口应通至室外.4.1.2.5放咒液氧罐的室内不允许有可燃或易燃气,液管线和裸露供电导线穿过.4.2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的管道4.2.1管道系统材料4.2. 1,氧气管道系统材料为不锈钢管,脱氧铜管或纯铜管.不锈钢管材应符合GB 2270的要求,氧铜管和纯铜管应符合GB 1527的要求'管材应无超过规定的机械损伤及可见的严重锈蚀现象.4.2.1.2氧气阀门和其他附件的材料:当工作压力大于3 MPa时应选用铜材或不锈钢材作基体,采用金属密封材料;当工作压力小于3 MPa时,可选用其他与氧相容的金属材料做基体和其他与氧相容的难燃非金属材料做密封材料.4. 2. 2管路直径4.2.2.1氧气管道直径应保证使用麻醉机,呼吸机和其他医疗器械的终端处压力不低于.. 4 MPa;普通病房终端处的压力不低于.. 2 MPa.4.2.2.2在使用流量条件下,最远管道压力损失不应超过loy.,4.2.3管道敷设4.23.1氧气管道不允许和燃气,燃油管共架敷设,必须共架时要保持大于.. 5 m 的管距,共架部分不得有阀门及连接接头.4.2-3.2氧气管道不允许和导电线路,电缆共架敷设,也不允许与导电线路,电缆交叉接触,防止漏电火花击穿管道造成事故.4.2.3,3氧气管道穿过墙壁或地板时,应敷设在套管内,在套管内的管段不得有焊缝及连接接头.4.2.3.4氧气管道不允许暗埋在建筑物结构内或敷设在没有检查门(或检查口)的管井内,不允许与供电线路敷设在同一管井内.4.2.3.5在管道的适当位置上设支承,支承间距见表1.YY/T 0187一94表1公称直径.mm>1^4>4-8>8-12>12-20>20-25>25支承最大间距,m1.01. 52. 02.53. 04.04.2.4氧气管道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0 a.4.2.5减压器后应设有安全阀.安全阀开启压力P}为1. 1-1.25倍的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安全排放时应保证管道压力不大于1. 25倍的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安全阀的回座压力P,应小于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4.2.6凡是用氧气的管道,管件,仪表,阀门和其他一切接触氧气的附件,都必须事先进行脱脂,脱脂后管道用不含油空气吹净.4.2.7管道系统耐压试验的试验压力为1.25倍的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要求接头,焊缝,管道无渗漏,无肉眼可见的变形.4.2.8管道系统气密试验的试验压力为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一小时泄漏率应小于..5%.4.3终端4.3.,终端应采用快速接头(或一般气体接头),氧气快速接头应区别其他快速接头,以防止插错.快速接头应插拔灵活,气密,并可互换.管道中应设有维修开关.4.3.2手术室和抢救室应设置二个或二个以上氧气终端.4.3.3每个终端流量应不小于10 L/min.4.4报警装置要求4.4.1为保证系统正常供氧,应有供氧欠压报警装置.当供氧系统压力低于报警压力时,应有声,光同时报警.报警压力误差不大于3%.4.4.2声报警要求在55 dB(A)噪声环境下,在距1.5 m范围内可以听到.4.4.3光报警为红色指示灯.4.4.4供氧欠压报警装置,必须采用本质安全型电路.本质安全型电路应符合GB 3836. 4的要求.5试验方法5.1中心供氧站5门门氧气浓度检验在气瓶间,室内液氧罐使用过程中,用精度不小于3%的氧浓度检测仪,测四角和中心共'饭,取其算术平均值,应符合4.1.1.1条及4.1.2.4条的要求.5.1.2用温度计检测气瓶间和控制间的室温,应符合4.1.1.1条的要求.5.1.3目视检查汇流排气瓶组数及气瓶数,应符合4. 1. 1.2条的要求.5.1.4检查过滤器过滤元件合格证,其标明的滤孔直径(或按规格号换算出的滤孔直径)应符合4.1.1.2条的要求.5.1.5切换性能试验降低气源压力,当压力降到切换压力值时,应能自动切换到另一组气瓶供气.检查出口输出压力,应符合4.1.1.3条的规定,切换性能反复试验4次.无自动切换性能的不作此项检查.5.1.6以液氧罐外壁为基准测量通往低处开口的距离,与各类建筑物的距离以及与明火处的距离和与堆放可燃物,易燃物的距离,应符合4.1.2.1,4.1.2.2,4.1.2.3条的要求.5.1.7检查放置液氧罐的室内有否可燃物或易燃气及管道电线,电缆,应符合4.1.2.5条的要求.5.2管道5.2.1检查管道使用材料和阀门的合格证,材料应符合4.2.1.1和4.2.1.2条的要求.5.2.2终端输出压力和管道压力损失试验在下列条件下进行:YY/T 0187一94手术室,抢救室和重病室每个床位终端全部打开,每个床位终端输出氧气总流量调节至10 L/min,病房及其他治疗室终端打开20(至少5处),每个终端输出氧气流量调节至5 L/min,5.2.3在5.2.2条试验条件下,用外接压力表检查距中心供氧站最远处病房终端和手术室终端输出压力,应符合4.2.2.1条的要求.5.2.4在5.2.2条试验条件下,同时检查同一工作压力管道系统的减压器出口压力和管道末端压力,按式(D计算,应符合4.2.2.2条的规定.△p=100 x P., - P.(1)式中:,gyp—管道压力损失,%;P-r减压器出口压力,MPa;p,.—管道末端压力,MPa.只检查同一管径最长距离管道一段(或几段)的压力损失.5.2.5检查管道敷设,测量支承间距,敷设原则应符合4. 2. 3. 1A. 2. 3. 2A. 2.3. 3和4. 2. 3. 4条的要求.支承间距应符合4. 2.3. 5条的要求.5. 2. 6任选三处,用接地欧姆表检查氧气管道接地电阻,应符合4.2.4条的要求.5.2.7安全阀性能试验调整减压器压力.当管道压力上升到户'值时安全阀开启,继续调高减压器直至管道压力不再升高,记录压力值;回调减压器,放掉管中气体,当管道压力降至p,值时安全阀应回座.开启和回座压力及管道系统最高压力应符合4.2.5条的要求.5.2.8管道洁净度检查终端在最大流量条件下,用白绸布对正终端吹出的氧气方向吹气1 min,白绸布上应无污物,油渍,吹出的氧气应无异味其结果应符合4.2.6条的要求,抽查终端总数10%(至少5处).5.2-9管道的耐压试验耐压试验允许分段进行,经试验后,应符合4. 2. 7条要求.试验压力大于3 MPa的中,高压管道,采用无油水试验,持续10 min.中,高压管道耐压试验可在安装到系统之前进行,试验后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吹净.试验压力在3 MPa以下的氧气管道,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进行耐压试验(压力应逐级缓升,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5.2.10管道的气密性试验气密性试验应在耐压试验合格后进行.试验用压力表不低于1.5级.气密性试验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氧气进行,充入试验压力后断开气源,保持24 h, 气密性试验允许分段检查(合理随机分段.一般含50个终端分一段).其泄漏率按式(2)计劝,应符合4.2.8条的规定.100t1_p2 " T,}P, TzI(2)式中:A—平均每小时压力降,%;A—试验开始时绝对压力,MPa;Ps—试验结束时绝对压力,MPa;T,—试验开始时绝对温度,K;T,—试验结束时绝对温度,K;t—试验时间,h.5.3终端5.3.1将器械插头及氧气湿化器插头一一插人各使用终端,检查插卸灵活性,互换性和气密性,应符合4.3.1条的要求.YY/T 0187一945.3.2检查手术室和抢救室终端数,应符合4. 3. 2条的要求.5.3-3在5. 2. 2条试验条件下,用氧气湿化器上的流量计检查终端流量,应符合4.3.3条的要求.抽查终端总数20(至少5处).5.4报警装置测试5.4.1关闭气源,缓慢放出供氧管道中气体,当欠压报警装置发出声,光信号一瞬间,记下管道压力值,重复3次,按式(3)计算,应符合4.4. 1条的要求.;一〕00 X I Pe - Po IPa(3)式中:R—报警装置相对误差,%;Pe—实际报警压力值,MPa ;Po—预置报警压力值,MPa.5.4.25.4.3用听觉以及视觉检查声光报警,应符合4.4.2,4.4.3条的要求.检杳本质安全型电路技术认定证明文件,安装和设计应符合文件要求.6检验规则6.1中心供氧系统应由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提交验收.6.2验收时.应具有下列文件:a.中心供氧系统图样及流程图;b.中心供氧系统检验合格证书和试验记录;..主要设备及备件清单;d.操作,使用及维修规程.6.3中心供氧系统采用全部项目逐项检验,检查分类按GB 2828,分类检查项目按表2规定.6.4验收时A类应一次通过;B类允许有一项经修复后一次通过,C类经修复后应一次通过.表2不合格分类八类B类C类检查项目4.2.5,4.2.6,4.2.7,4.2.8条4. 1. 1. 1A. 1. 1. 3,4. 1. 2. 3,4. 1. 2. 4 ,4.1.2.5,4.2.1.1,4.2.1.2,4.2.2.1,4.2.3.1,4.2.3.2,4.2.3.4,4.2.4,4.3.1,4.4条4.1.1.2,4.1.2.1.4.1.2.2,42.2.2,4.2.3.3,4.2.3.5,4.3.2,4.3.3条7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7.1在中心供氧站内,应有固定铭牌一块,铭牌上应有下列标志:e.产品名称;b.制造厂名称及地址;c出厂编号;d.出厂日期;e.本标准号.7.2中心供氧系统管道临近接头,阀门附近及与其他管线并行处,应涂白色色漆标志圈,色漆圈长度11YY/T 0187一9420 mm.7.3中心供氧系统应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操作,安全使用规则及维修规程,随机备件及设备件清单等有关文件资料一并装入塑料袋中,随产品交付.所属配套设备应单独附有检验合格证,说明书及装箱清单等有关文件资料,运输和贮存时应用塑料袋包封固定在包装箱内,安装后随产品交付.检验合格证上应有下列标志:制造厂名称及地址;b.产品名称,型号及出厂编号;产品主要性能指标;d检验员代号;检验日期.7.4中心供氧系统配套设备分别用木箱(或纸箱)包装,包装箱应牢固并具有防雨及防潮措施,保证产品不受自然损坏.设备管道接口必须封住,以免进入杂质及污物.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制造厂名称和地址;b.产品名称;c净重,毛重;d.体积(长X宽X高);出厂日期;f."小心轻放","向上","防潮"等字样或标志,应符合GB 191的有关规定.7.5包装后的设备应贮存在相对湿度不超过80,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内.8安全使用规则安全使用规则按附录B(参考件).9设计和安装技术要求设计和安装技术要求按附录A(参考件).YY/T 0187一94附录A设计和安装技术要求(参考件)A1设计要求氧气管道气体流速不应大于10 m/s,氧气管道设计破坏压力不小于工作压力的4倍.终端使用的湿化瓶设计破坏压力不小于0. 5 MPa,终端安装位置应方便使用,一般情况高度为距地1. 3-1.5 m,JI弓L,J刁叨.…月..月..JIJesAAAAA2安装技术要求A2.,对安装人员的要求从事氧气管道及设备安装的人员,必须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管网流程,并实施本标准各项指标.A2.2管道焊接要求A2. 2.1焊接氧气管道的焊工,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考试,并取得技术考试合格证书后,方可进行焊接作业.A2.2-2不锈钢管采用it弧焊接,焊丝采用HOCL18Ni9;铜管采用银基钎焊,钎料选用HIAgCu3O-25或强度与气密可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其他钎料.A2.2.3管道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并符合焊接质量标准.不锈钢氢弧焊焊接不允许有凹陷,气孔,钨极杂质和夹渣,焊接不合格允许补焊,但不超过三次.铜管硬钎焊焊接,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气孔,缩孔和夹渣.A2.3管道安装前检查A2.3. 1必须用吹洗法去除焊后管内污物.用白绸布检查,无污点方可连入系统. A2.3.2各种氧气阀门,必须具有有效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或经阀门密封试验合格后才能安装在管道上.A2.4管道气密试验管道在总气密检查前,应分段进行气密试验.气密试验采用氧气或无油压缩空气,持续10 min.用涂中性肥皂水等方法检查焊缝及连接部位,不允许漏气泡.A2. 5隐蔽工程中的管道A2. 5.1安装在建筑隐蔽工程中的管道,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停的安装工作.A2.5.2隐蔽工程中管道检验,应符合本标准4.2.7 , 4. 2. 8及A2. 3条的规定. A2.6管道安装的其他要求,按GBJ 235及GBJ 236规范进行.附录B安全使用规则(参考件)川从事氧气管道,设备检修,维护和操作的人员,必须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管网流程,并经过安全技术,操作和检修等规则的考试,合格后才能工作.B2氧气瓶组供氧使用的氧气应符合GB 8982,禁止使用水电解法制取的氧气,使用工业用氧气代替医13YY/T 0187一94用氧气时,应经有关部门检测认可.B3氧气阀门必须缓慢操作,发现阀门外漏气,应排除故障后,再进行使用.B4氧气管网中使用的各种阀门密封材料,仪表和器械等,必须经专业部门认定,方可用于氧气系统.仪表应注有"禁油"或"氧气"标记.85中心供氧站的气瓶间,液氧罐附近严禁用明火取暖.B6氧气管道的接地装置,每年雨季之前检查一次,接地电阻应符合4. 2.4条的规定.B7氧气设备操作应禁油,禁止戴有油污的手套进行操作.B8中心供氧系统应有专人管理和维护.Bg按'操作,使用及维修规程"和设备说明书进行定期检修。
医用供氧技术条件 YY/T0187-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0187-94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以下简称中心供氧系统)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
该系统配套于医院新建、扩建、改建工程。
2 引用标准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527 拉制铜管GB2270 不锈钢无缝钢管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3836.4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i”GB8982 医用氧气GBJ235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 术语3.1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用于医院集中供氧。
由中心供氧站、管道、阀门及终端送氧插头等组成。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氧气气源集中在中心供氧站,气源氧气通过减压装置和管道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提供医疗使用。
3.2 中心供氧站集中存放医院氧气气源的建筑物。
中心供氧站供氧方式有:氧气瓶组供氧、液氧供氧及液氧与气瓶组联合供氧。
中心供氧站内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设备:氧气瓶供氧由高压氧气瓶、汇流排、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液氧供氧由液氧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
3.3 汇流排适当数量的氧气瓶、管道、阀门和仪表等器件组成。
3.4 终端是指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管道系统的末端。
它装有快速接头插座(或一般气体接头),可插入(或连接)氧气湿化器、麻醉机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气体插头。
4 技术要求4.1 中心供氧站4.1.1 氧气瓶组供氧的中心供氧站4.1.1.1 气瓶间气瓶间应通风良好,室内氧气浓度应小于23%。
气瓶间及控制间室温为10~38℃。
4.1.1.2 汇流排氧气瓶组供氧汇流排,必须设两组(或多组)气瓶交替供氧,采用自动或手动切换。
为保证系统安全,在氧气汇流排的减压器前,应安装小于25 μm滤孔的过滤器。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说明书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说明书一、产品基本信息咱这个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啊,那可是医院里超重要的设备呢。
它就像一个氧气大管家,能给医院里各个需要氧气的地方提供氧气。
这系统是由好多部分组成的,像氧气源、供氧管道、阀门、终端设备啥的。
氧气源就是产生氧气的地方,就像氧气的小工厂,源源不断地制造氧气。
供氧管道呢,就像小血管一样,把氧气输送到各个角落。
阀门就负责控制氧气的流量和方向,而终端设备就是最后把氧气送到病人身边的东西,像吸氧管之类的。
二、技术参数规格这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技术参数可不少呢。
氧气的流量有一定的范围,具体多少得看医院的需求和系统的设计。
压力也有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得刚刚好,这样才能安全又有效地把氧气送到病人那里。
还有纯度,那氧气纯度必须得达到医用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病人吸到的是干净、有效的氧气。
供氧的能力也是个重要参数,就是它能同时给多少个病人提供足够的氧气。
三、使用范围与方法使用范围嘛,那肯定是在医院里啦,不管是病房、手术室还是急救室,只要有病人需要吸氧,这系统就派上用场了。
使用方法也不难。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他们要先检查供氧系统是不是正常运行,然后把吸氧管之类的终端设备连接好给病人。
病人呢,就只要按照医护人员的指示,正常呼吸就好啦。
就像把氧气当成一种特殊的空气吸进去就行啦。
四、安全注意事项安全可是大事哦!首先,这供氧系统周围不能有明火,氧气遇到明火那可就危险了,就像一个小炸弹一样。
其次,要定期检查供氧管道有没有泄漏,要是有泄漏,氧气跑出来可不好,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还有啊,这系统的维护一定要由专业人员来做,可不能随便让人乱搞,不然很容易出问题的。
五、安装与调试步骤安装的时候呢,要先找好合适的地方放氧气源,这个地方得通风良好,安全可靠。
然后把供氧管道按照设计好的路线铺设好,要注意管道之间的连接要紧密,不能有缝隙。
阀门也要安装在合适的位置,方便控制。
安装好之后就是调试啦。
要先慢慢打开氧气源,看看管道里的压力是不是正常,流量是不是符合要求。
医院中心供氧系统工作指南

该项目为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开辟此项目主要有两大部份工作内容,一是技术上要搞懂吃透,严格按照像关国行标准开展工作,二是医疗器械注册及相关专业的资质申报,具体内容如下:(一)、技术标准1、YY/T0187-94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2、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3、GB2270 不锈钢无缝钢管4、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 4 部份:本质安全型“i”5、GB50016-2022 建造设计防火规范6、GB50030-1991 氧气站设计规范7、GB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GB50236-19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9、GB8982-1998 医用氧气10、GB/T14976-1994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11、GB/T1527-2022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12、GB/T191-2022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13、GB/T3091-2001 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14、GB50316-2000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二)、管理类标准1、TSG Z0001 —200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制定程序导则2、TSG Z0004-2022 特种设备创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3、TSG Z0005-2022 特种设备创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4、TSG R1001-2022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5、TSG R3001-2022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6、TSG D3001-2022 压力管道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8、YY-T0287-2003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0、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办法11、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12、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一)、根据用户条件进行系统流程设计、管路设计。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主要技术参数1、中心供氧站(供氧源),亦可配装制氧机、液氧罐。
根据供氧需求可用2-10只瓶组成甲、乙两组汇流排,配自动(亦可手动)切换控制、报警装置。
一组工作、一组备用,自动报警、自动切换。
2、管道及稳定装置氧气经供氧站一级减压后输送在管道中压力至终端压力为0.1~0.5Mpa(可调)。
能满足病员吸氧和启动各种型号的呼吸机、麻醉机、高压氧舱等吸氧器具的需要。
3、氧气终端目前正在采用的有盒式,隐形式、移动式、组合式等形式的终端,以组合式终端较为普遍。
它由铝合金或其它金属板做成设备带,可配装多种气源插孔及传呼、电源、照明灯等所需要的功能器件。
适用、美观。
也可将终端设备在配气机及技术室吊塔上。
4、氧压监测可在值班室、护士站安装氧压监测表、流量计。
以随时监测氧气终端压力和供氧量,以确保供氧系统正常运行。
5、技术参数(1)最大供氧量40m3/h,日供量不少于70瓶。
(2)终端输出压力为0.1-0.5Mpa(可调)。
(3)系统小时泄漏率小于0.2%。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主要技术参数1、中心吸引站由2台真空泵、罐和汽水分离器,并配有控制柜、电磁阀、管道及附件组成。
两台真空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自动(亦可手动)切换。
正常运行时若真空罐内负压值低于5000毫米汞柱时,真空泵即自动停机;若低于300毫米汞柱时便自动启动(启、闭负压值可据用压要求调整;启、闭形式可自动也可手动)。
2、吸引终端吸引终端安装在需要各类负压吸引的部位,装有插拔式自动快速接头,接头出口接负压瓶。
3、负压监测与氧压监测表安装在相同位置,组成监测盒以监控负压值。
4、技术参数(1)最大抽气量6m3/min。
(2)终端负压值为:-300——500毫米汞柱(可调)。
(3)系统小时泄漏率不大于1%。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技术要求hangtianchangfeng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用中心供氧。
1.1规格型号ACM-YQ101.2划分说明2.1中心供气站2.1.1氧气瓶组供氧的中心供氧站2.1.1.1气瓶间气瓶间应通风良好,室内氧气浓度应小于23%。
气瓶间及控制间室温为10~38℃。
2.1.1.2汇流排氧气瓶组供氧汇流排,必须设两组(或多组)气瓶交替供氧,采用自动或手动切换。
为保证系统安全,在氧气汇流排的减压器前,应安装小于25μm滤孔的过滤器。
汇流排气瓶组气瓶总数不得超过20瓶。
使用后的空瓶,必须留有0.1MPa以上的余压。
2.1.1.3切换性能要求当一组气瓶氧气压力降至小于允许最低使用压力时,应能自动(或手动)切换到另一组气瓶继续供气,切换时供气不允许间断。
2.2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的管道2.2.1管道系统材料2.2.1.1氧气管道系统材料为不锈钢管、脱氧铜管或纯铜管。
不锈钢管材应符合GB2270的要求,脱氧铜管和纯铜管应符合GB1527的要求。
管材应无超过规定的机械损伤及可见的严重锈蚀现象。
2.2.1.2氧气阀门和其他附件的材料:当工作压力大于3MPa时应选用铜材或不锈钢材作基体,采用金属密封材料;当工作压力小于3MPa时,可选用其他与氧相容的金属材料做基体和其他与氧相容的难燃非金属材料做密封材料。
2.2.2管路直径2.2.2.1氧气管道直径应保证使用麻醉机、呼吸机和其他医疗器械的终端处压力不低于0.4Mpa;普通病房终端处的压力不低于0.2MPa。
2.2.2.2在使用流量条件下,最远管道压力损失不应超过10%。
2.2.3管道敷设2.2.3.1氧气管道不允许和燃气、燃油管共架敷设,必须共架时要保持大于0.5m 的管距,共架部分不得有阀门及连接接头。
2.2.3.2氧气管道不允许和导电线路、电缆共架敷设,也不允许与导电线路、电缆交叉接触,防止漏电火花击穿管道造成事故。
2.2.3.3氧气管道穿过墙壁或地板时,应敷设在套管内,在套管内的管段不得有焊缝及连接接头。
医用供氧技术条件YY/T0187-94(最新整理)

……………………………(2)
式中:A——平均每小时压力降,%; p1——试验开始时绝对压力,MPa; p2——试验结束时绝对压力,MPa; T1——试验开始时绝对温度,K; T2——试验结束时绝对温度,K; t——试验时间,h。
5.3 终端 5.3.1 将器械插头及氧气湿化器插头一一插入各使用终端,检查插卸灵活性、互换性和气密性, 应符合 4.3.1 条的要求。 5.3.2 检查手术室和抢救室终端数,应符合 4.3.2 条的要求。 5.3.3 在 5.2.2 条试验条件下,用氧气湿化器上的流量计检查终端流量,应符合 4.3.3 条的要求。 抽查终端总数 20%(至少 5 处)。 5.4 报警装置测试
为保证系统安全,在氧气汇流排的减压器前,应安装小于 25 μm 滤孔的过滤器。
汇流排气瓶组气瓶总数不得超过 20 瓶。
使用后的空瓶,必须留有 0.1MPa 以上的余压。
4.1.1.3 切换性能要求
当一组气瓶氧气压力降至小于允许最低使用压力时,应能自动(或手动)切换到另一组气瓶继
续供气,切换时供气不允许间断。
5.4.2 用听觉以及视觉检查声光报警,应符合 4.4.2、4.4.3 条的要求。 5.4.3 检查本质安全型电路技术认定证明文件,安装和设计应符合文件要求。
6 检验规则
6.1 中心供氧系统应由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提交验收。
许与供电线路敷设在同一管井内。
4.2.3.5 在管道的适当位置上设支承,支承间距见表 1。
表1
公称直径,mm
>1~4 >4~8 >8~12 >12~20 >20~25 >25
支承最大间距,m 1.0
1.5
2.0
2.5
3.0
4.0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主要技术参数1.氧气产量: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氧气产量是指系统能够提供的氧气流量。
一般来说,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氧气产量可以从0到100升/分钟不等,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2.氧气纯度: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氧气纯度是指系统提供的氧气中的纯氧含量。
一般来说,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氧气纯度应满足国家标准,一般在93%以上。
3.压力范围: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压力范围是指系统能够提供的氧气的压力范围。
一般来说,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压力范围在0.2-0.4MPa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4.控制方式: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控制方式有手动和自动两种。
手动控制方式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控制流量、浓度和压力等参数。
自动控制方式则通过控制系统根据患者的需求自动调节氧气的流量、浓度和压力等参数。
5.温控方式: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常采用冷却方式来控制氧气的温度。
冷却方式可以是通过空气冷却或者水冷却来降低氧气的温度,以保证氧气的稳定供应。
6.安全保护: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常配备各种安全保护装置,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常见的安全保护装置有压力开关、安全阀、过滤器、漏电保护装置等。
7.噪音: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噪音是指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水平。
一般来说,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噪音应低于标准规定的噪音限值,以避免对患者和环境造成干扰。
8.抗干扰性: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防止外界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例如,系统应具备抗电磁辐射的能力,以防止其他电子设备对系统的干扰。
9.储氧能力: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可以配备储氧设备,以确保氧气的持续供应。
储氧设备可以是气瓶、液氧罐或者分子筛等。
10.管道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管道系统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道系统通常由高强度的不锈钢管或者铜管组成,可以承受高压气体的运输。
总而言之,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氧气产量、氧气纯度、压力范围、控制方式、温控方式、安全保护、噪音、抗干扰性、储氧能力和管道系统等。
医院中心供氧系统工作指南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项目工作指南该项目为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开发此项目主要有两大部分工作内容,一是技术上要搞懂吃透,严格按照相关国行标准开展工作,二是医疗器械注册及相关专业的资质申报,具体内容如下:一、国行主要标准(一)、技术标准1、YY/T0187-94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2、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3、GB2270 不锈钢无缝钢管4、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5、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GB50030-1991 氧气站设计规范7、GB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GB50236-19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9、GB8982-1998 医用氧气10、GB/T14976-1994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11、GB/T1527-2006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12、GB/T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13、GB/T3091-2001 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14、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二)、管理类标准1、TSG Z0001—200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制定程序导则2、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3、TSG Z0005-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4、TSG R1001-2008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5、TSG R3001-2006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6、TSG D3001-2006 压力管道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8、YY-T0287-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0、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办法11、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12、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二、技术工作内容(一)、根据用户条件进行系统流程设计、管路设计。
医用供气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要求

医用供气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要求一、总体要求1.投标设备应为全新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
2.要求所提供的设备、材料、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维修工具等必需是近一年内出厂的、全新的、未使用过的、优等产品(须附合格证、出厂证、检验报告等)。
3.整体项目要求先进适用;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美观大方,安装维修方便;运行成本低。
4.标准:除本招标文件另有规定的技术要求外,本次招标的设计、安全设施、制造、测试、安装及验收应不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下述相关的标准:1)《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Y/T0187-94)2)医用中心吸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Y/T0186-94)3)《钢制压力容器》(GB150)4)《拉制铜管》(GB1527)5)《不锈钢无缝钢管》(GB2270)6)《医用氧气》(GB8982)7)《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35)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3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10)国家、地方颁发的其它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11)《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50751-2012二、配置要求1. 病区(见图纸)、病房(见图纸)、床位(见图纸)。
2. 系统(1)中心供氧系统;(2)中心吸引系统;(3)传呼系统(4)输液天轨、床头设备带及辅助设施3. 配置方案氧气中心站:采用10+10全自动汇流排氧站,由两组氧气瓶组成,两组之间自动切换。
双路控制系统,一路工作,一路备用,通过一级控制柜自动切换,实现不间断供气。
吸引中心站:以两台水环式真空泵为负压源(一备一用),型号为2BV2071,室内泵的噪音不大于75dB。
设有程序逻辑控制柜,实现智能控制。
在一台抽气不足或故障时自动协调两泵之间的工作,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传呼系统:每病区配置一套传呼系统。
即一台主机,一显示屏,每床位配一部传呼分机。
氧气终端:按每床1套的方式配置 (重症监护室、抢救室1床2套) ;氧气管道送至各病房层和手术部(手术部单独架设一条主管)。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介绍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介绍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适用于在医院将中心供氧站输出的氧气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终端处,供医疗使用。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气瓶分散供氧方式,具有使用安全、管理方便、经济效益好以及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等特点,是现代化医院必备的理想医用设备。
医用氧气气源应由主气源、备用气源和应急备用气源组成。
备用气源应能自动投入使用,应急备用气源应设置自动或手动切换装置。
医用氧气供应源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及组合:一、医用液氧贮槽供应源二、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供应源三、医用氧气钢瓶汇流排供应源中心供氧系统主要技术参数:中心供氧系统流程图:一、医用液氧贮槽供应源医用液氧贮罐供应源应由医用液氧贮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等组成。
医用液氧贮罐供应源的贮罐不宜少于两个,并应能切换使用。
注:医用液氧贮槽作气源时,考虑主用和备用,通常配置两台液氧贮槽,一主一备。
目前,国内医院设置的液氧中心站通常采用两台低温液氧贮槽(一主一备。
工作方式:液氧通过汽化器汽化成气体后经管道送至分气缸再到各主道、副管道、支管道、直至终端用氧处。
(见上流程图)1、医用液氧贮槽用于储存低温(-183℃)液态氧的储存压力容器,俗称液氧罐,或液氧贮槽,为供氧系统提供液氧。
其结构为双层固定真空粉末绝热,内筒材质采用不锈钢,夹层为珠光砂(真空保温作用),外筒材质为优质碳素钢。
符合GB18442-2011《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和 GB150-2011《压力容器》的要求。
工作压力:1.6 MPa、0.8 MPa(压力可选)有效容积:2.85m3、3.5m3、5m3、7m3、8.5m3、10m3、15m3、20m3、30m3、40m3、50m3(容积选择根据医院规模定)液氧站为独立的建筑,最小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液氧罐、汽化器为露天设置,液氧站房应设置简易防雨、防雪、防静电、防雷电处理,周围设置不锈钢护栏。
使用的氧气质量符合GB8982-98的医用氧标准,满足中国药典2005版中关于“氧”的标准说明。
医用供氧技术条件-YY/T0187-94

医用供氧技术条件-YY/T0187-94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0187-94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以下简称中心供氧系统)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
该系统配套于医院新建、扩建、改建工程。
2 引用标准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527 拉制铜管GB2270 不锈钢无缝钢管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3836.4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i”GB8982 医用氧气GBJ235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 术语3.1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用于医院集中供氧。
由中心供氧站、管道、阀门及终端送氧插头等组成。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氧气气源集中在中心供氧站,气源氧气通过减压装置和管道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提供医疗使用。
3.2 中心供氧站集中存放医院氧气气源的建筑物。
中心供氧站供氧方式有:氧气瓶组供氧、液氧供氧及液氧与气瓶组联合供氧。
中心供氧站内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设备:氧气瓶供氧由高压氧气瓶、汇流排、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液氧供氧由液氧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
3.3 汇流排适当数量的氧气瓶、管道、阀门和仪表等器件组成。
3.4 终端是指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管道系统的末端。
它装有快速接头插座(或一般气体接头),可插入(或连接)氧气湿化器、麻醉机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气体插头。
4 技术要求4.1 中心供氧站4.1.1 氧气瓶组供氧的中心供氧站4.1.1.1 气瓶间气瓶间应通风良好,室内氧气浓度应小于23%。
气瓶间及控制间室温为10~38℃。
4.1.1.2 汇流排氧气瓶组供氧汇流排,必须设两组(或多组)气瓶交替供氧,采用自动或手动切换。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技术要求anqixin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适用范围:该产品适用于医用中心供氧1.1 产品规格型号:AQX-ZY1.2 划分示例:AQX-ZY-20表示北京安启信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汇流排氧气瓶个数为20个的中心供氧系统,AQX-ZY-G3 表示北京安启信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液氧罐容积为3立方米的中心供氧系统2.1结构组成:中心供氧系统主要由中心供氧站、管道、阀门及终端送氧插头组成。
2.1.1 中心供氧站2.1.1.1气瓶间气瓶间应通风良好,室内氧气浓度应小于23%。
气瓶间及控制间室温为10~38℃。
2.1.1.2汇流排氧气瓶组供氧汇流排,必须设两组(或多组)气瓶交替供氧,采用自动或手动切换。
为保证系统安全,在氧气汇流排的减压器签,应安装小于25μm滤孔的过滤器。
汇流排气瓶组气瓶总数不得超过20瓶。
使用后的空瓶。
必须留有0.1MPa以上的余压。
2.1.1.3切换性能要求当一组气瓶氧气压力降至小于允许最低使用压力时,应能自动(或手动)切换到另一组气瓶继续供气.切换时供气不允许间断。
2.1.2液氧供氧的中心供氧站2.1.2.1大于500 L的液氧罐,应放在室外。
室外液氧罐周围5m范围内不得有通往低处(如地下室、地穴、地井、地沟等)的开口。
2.1.2.2室外液氧罐与办公室、病房、公共场所及繁华道路的距离应大于7.5 m。
2.1.2.3室外液氧罐周围6 m内不允许堆放可燃物和易燃物及有明火,必要时可采用高度不低于2.4m的隔离墙分开。
2.1.2.4液氧罐放在室内,应设专用房间,室内必须通风良好,氧气浓度应小于23%,加注、放液、排气等管口应通至室外。
2.1.2.5放置液氧罐的室内不允许有可燃或易燃气、液管线和裸露供电导线穿过。
2.2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的管道2.2.1管道系统材料2.2. 1 氧气管道系统材料为不锈钢管、脱氧铜管或纯铜管。
不锈钢管材应符合GB 2270的要求,脱氧铜管和纯铜管应符合GB 1527的要求。
管材应无超过规定的机械损伤及可见的严重锈蚀现象。
医用供氧技术条件 YY/T01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0187-94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以下简称中心供氧系统)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
该系统配套于医院新建、扩建、改建工程。
2 引用标准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527 拉制铜管GB2270 不锈钢无缝钢管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3836.4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i”GB8982 医用氧气GBJ235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 术语3.1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用于医院集中供氧。
由中心供氧站、管道、阀门及终端送氧插头等组成。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氧气气源集中在中心供氧站,气源氧气通过减压装置和管道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提供医疗使用。
3.2 中心供氧站集中存放医院氧气气源的建筑物。
中心供氧站供氧方式有:氧气瓶组供氧、液氧供氧及液氧与气瓶组联合供氧。
中心供氧站内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设备:氧气瓶供氧由高压氧气瓶、汇流排、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液氧供氧由液氧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
3.3 汇流排适当数量的氧气瓶、管道、阀门和仪表等器件组成。
3.4 终端是指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管道系统的末端。
它装有快速接头插座(或一般气体接头),可插入(或连接)氧气湿化器、麻醉机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气体插头。
4 技术要求4.1 中心供氧站4.1.1 氧气瓶组供氧的中心供氧站4.1.1.1 气瓶间气瓶间应通风良好,室内氧气浓度应小于23%。
气瓶间及控制间室温为10~38℃。
4.1.1.2 汇流排氧气瓶组供氧汇流排,必须设两组(或多组)气瓶交替供氧,采用自动或手动切换。
为保证系统安全,在氧气汇流排的减压器前,应安装小于25 μm滤孔的过滤器。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产品技术要求yitongjianye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用中心供氧。
1.1型号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型号命名为YZGY-Ⅰ型,命名规则如下所示:YZGY:医用中心供氧缩写Ⅰ:第Ⅰ代产品1.2 参考标准YY/T 0817-94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Y 0801.1-2010 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终端第1部分:用于压缩医用气体和真空的终端2.1中心供氧站2.1.1氧气瓶组供氧的中心供氧站2.1.1.1气瓶间气瓶间应通风良好,室内氧气浓度应小于23%。
气瓶间及控制间室温为10~38℃。
2.1.1.2汇流排氧气瓶组供氧汇流排,必须设两组(或多组)气瓶交替供氧,采用自动或手动切换。
为保证系统安全,在氧气汇流排的减压器前,应安装小于25μm滤孔的过滤器。
汇流排气瓶组气瓶总数不得超过20瓶。
使用后的空瓶,必须留有0.1MPa以上的余压。
2.1.1.3切换性能要求当一组气瓶氧气压力降至小于允许最低使用压力时,应能自动(或手动)切换到另一组气瓶继续供气,切换时供气不允许间断。
2.1.2液氧供氧的中心供氧站2.1.2.1大于500L的液氧罐,应放在室外。
室外液氧罐周围5m范围内不得有通往低处(如地下室、地穴、地井、地沟等)的开口。
2.1.2.2室外液氧罐与办公室、病房、公共场所及繁华道路的距离应大于7.5m。
2.1.2.3室外液氧罐周围6m内不允许堆放可燃物和易燃物及有明火,必要时可采用高度不低于2.4m的隔离墙分开。
2.1.2.4液氧罐放在室内,应设专用房间,室内必须通风良好,氧气浓度应小于23%,加注、放液、排气等管口应通至室外。
2.1.2.5放置液氧罐的室内不允许有可燃或易燃气、液管线和裸露供电导线穿过。
2.2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的管道2.2.1管道系统材料2.2.1.1氧气管道系统材料为不锈钢管、脱氧铜管或纯铜管。
不锈钢管材应符合GB2270的要求,脱氧铜管和纯铜管应符合GB1527的要求。
管材应无超过规定的机械损伤及可见的严重锈蚀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以下简称中心供氧系统)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该系统配套于医院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引用标准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527 拉制铜管GB 227. 不锈钢无缝钢管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3836.4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4i}GB 8982 医用氧气GBJ 235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术语3.1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用于医院集中供氧.由中心供氧站,管道,阀门及终端送氧插头等组成.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氧气气源集中在中心供氧站, 气源氧气通过减压装置和管道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提供医疗使用.3.2 中心供氧站集中存放医院氧气气源的建筑物.中心供氧站供氧方式有; 氧气瓶组供氧,液氧供氧及液氧与气瓶组联合供氧,中心供氧站内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设备:氧气瓶供氧由高压氧气瓶,汇流排,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贵等组成;液氧供氧由液氧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等组成.3.3 汇流排适当数量的氧气瓶,管道,阀门和仪表等器件组成.3.4 终端是指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管道系统的末端.它装有快速接头插座(或一般气体接头),可插入(或连接)氧气湿化器,麻醉机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气体插头. 技术要求中心供氧站氧气瓶组供氧的中心供氧站44.1 引国家医药管理局1994 一12 一19 批准1995 一05 一01 实施YY/T 0187 一944.1 门.1 气瓶间气瓶间应通风良好,室内氧气浓度应小于23 肠.气瓶间及控制间室温为10-38'C.4.1.1.2 汇流排氧气瓶组供氧汇流排,必须设两组(或多组)气瓶交替供氧,采用自动或手动切换. 为保证系统安全,在氧气汇流排的减压器前,应安装小于25 pm 滤孔的过滤器. 汇流排气瓶组气瓶总数不得超过20 瓶.使用后的空瓶,必须留有.. 1 MPa 以上的余压. 4.1.13 切换性能要求当一组气瓶氧气压力降至小于允许最低使用压力时,应能自动(或手动)切换到另一组气瓶继续供气.切换时供气不允许间断.4.1.2 液氧供氧的中心供氧站4.1.2.1 大于500 L 的液氧罐, 应放在室外.室外液氧罐周围5m 范围内不得有通往低处(如地下室,地穴,地井,地沟等)的开口.4.1.2.2 室外液氧罐与办公室,病房,公共场所及繁华道路的距离应大于7.5 m.4.1.23 室外液氧罐周围6 m 内不允许堆放可燃物和易燃物及有明火, 必要时可采用高度不低于 2.4m 的隔离墙分开.4.1.2.4 液氧罐放在室内, 应设专用房间,室内必须通风良好,氧气浓度应小于23%, 加注, 放液,排气等管口应通至室外.4.1.2.5 放咒液氧罐的室内不允许有可燃或易燃气,液管线和裸露供电导线穿过. 4.2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中的管道4.2.1 管道系统材料4.2. 1, 氧气管道系统材料为不锈钢管,脱氧铜管或纯铜管.不锈钢管材应符合GB 2270 的要求,脱氧铜管和纯铜管应符合GB 1527 的要求'管材应无超过规定的机械损伤及可见的严重锈蚀现象.4.2.1.2 氧气阀门和其他附件的材料:当工作压力大于3 MPa 时应选用铜材或不锈钢材作基体,采用金属密封材料;当工作压力小于 3 MPa 时,可选用其他与氧相容的金属材料做基体和其他与氧相容的难燃非金属材料做密封材料.4. 2. 2 管路直径4.2.2.1 氧气管道直径应保证使用麻醉机, 呼吸机和其他医疗器械的终端处压力不低于.. 4 MPa; 普通病房终端处的压力不低于.. 2 MPa.4.2.2.2 在使用流量条件下,最远管道压力损失不应超过loy.,4.2.3 管道敷设4.23.1氧气管道不允许和燃气,燃油管共架敷设,必须共架时要保持大于..5 m的管距,共架部分不得有阀门及连接接头.4.2- 3.2氧气管道不允许和导电线路,电缆共架敷设,也不允许与导电线路,电缆交叉接触,防止漏电火花击穿管道造成事故.4.2.3,3氧气管道穿过墙壁或地板时,应敷设在套管内,在套管内的管段不得有焊缝及连接接头.4.2.3.4氧气管道不允许暗埋在建筑物结构内或敷设在没有检查门(或检查口)的管井内,不允许与供电线路敷设在同一管井内.4.2.3.5在管道的适当位置上设支承,支承间距见表1.YY/T 0187 —94表1公称直径.mm>M4>4-8>8-12>12-20>20-25>25支承最大间距,m1.01.52. 02.53. 04.04.2.4氧气管道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0 a.4.2.5减压器后应设有安全阀.安全阀开启压力P}为1. 1-1.25倍的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安全排放时应保证管道压力不大于 1.25倍的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安全阀的回座压力P,应小于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4.2.6凡是用氧气的管道,管件,仪表,阀门和其他一切接触氧气的附件,都必须事先进行脱脂,脱脂后管道用不含油空气吹净.4.2.7管道系统耐压试验的试验压力为1.25倍的管道系统最高工作压力.要求接头,焊缝,管道无渗漏,无肉眼可见的变形.小于..5%.4.3终端4.3.1, 终端应采用快速接头(或一般气体接头),氧气快速接头应区别其他快速接头,以防止插错.快速接头应插拔灵活,气密,并可互换.管道中应设有维修开关. 4.3.2手术室和抢救室应设置二个或二个以上氧气终端.4.3.3每个终端流量应不小于10 L/min.4.4报警装置要求4.4.1为保证系统正常供氧,应有供氧欠压报警装置.当供氧系统压力低于报警压力时,应有声,光同时报警.报警压力误差不大于3%.4.4.2声报警要求在55 dB(A)噪声环境下,在距1.5 m 范围内可以听到.4.4.3光报警为红色指示灯.4.4.4供氧欠压报警装置,必须采用本质安全型电路.本质安全型电路应符合GB 3836. 4的要求.5试验方法5.1中心供氧站5门门氧气浓度检验在气瓶间,室内液氧罐使用过程中,用精度不小于3%的氧浓度检测仪,测四角和中心共’饭,取其算术平均值,应符合4.1.1.1条及4.1.2.4条的要求.5.1.2用温度计检测气瓶间和控制间的室温,应符合4.1.1.1条的要求.5.1.3目视检查汇流排气瓶组数及气瓶数,应符合4. 1. 1.2条的要求.5.1.4 检查过滤器过滤元件合格证,其标明的滤孔直径(或按规格号换算出的滤孔直径)应符合 4.1.1.2 条的要求.5.1.5 切换性能试验降低气源压力,当压力降到切换压力值时, 应能自动切换到另一组气瓶供气.检查出口输出压力,应符合 4.1.1.3 条的规定,切换性能反复试验 4 次.无自动切换性能的不作此项检查.5.1.6 以液氧罐外壁为基准测量通往低处开口的距离, 与各类建筑物的距离以及与明火处的距离和与堆放可燃物,易燃物的距离,应符合4.1.2.1,4.1.2.2,4.1.2.3 条的要求.5.1.7 检查放置液氧罐的室内有否可燃物或易燃气及管道电线,电缆, 应符4.1.2.5 条的要求.5.2 管道5.2.1 检查管道使用材料和阀门的合格证,材料应符合4.2.1.1 和4.2.1.2 条的要求.5.2.2 终端输出压力和管道压力损失试验在下列条件下进行:YY/T 0187 一94 手术室,抢救室和重病室每个床位终端全部打开,每个床位终端输出氧气总流量调节至10 L/min, 病房及其他治疗室终端打开20(至少5处),每个终端输出氧气流量调节至 5 L/min,5.2.3 在5.2.2 条试验条件下,用外接压力表检查距中心供氧站最远处病房终端和手术室终端输出压力,应符合 4.2.2.1 条的要求.5.2.4 在5.2.2 条试验条件下,同时检查同一工作压力管道系统的减压器出口压力和管道末端压力,按式(D计算,应符合422.2条的规定.△ p=100 x P., - P.⑴式中:,gyp —管道压力损失,%;P-r减压器出口压力,MPa;p,.—管道末端压力,MPa.只检查同一管径最长距离管道一段(或几段)的压力损失.5.2.5 检查管道敷设,测量支承间距,敷设原则应符合4. 2. 3. 1A. 2. 3. 2A. 2. 3.3和4. 2. 3. 4 条的要求.支承间距应符合4. 2.3. 5 条的要求.5. 2. 6 任选三处,用接地欧姆表检查氧气管道接地电阻,应符合4.2.4 条的要求.5.2.7 安全阀性能试验调整减压器压力.当管道压力上升到户'值时安全阀开启,继续调高减压器直至管道压力不再升高,记录压力值;回调减压器,放掉管中气体,当管道压力降至p, 值时安全阀应回座.开启和回座压力及管道系统最高压力应符合4.2.5 条的要求.5.2.8 管道洁净度检查终端在最大流量条件下,用白绸布对正终端吹出的氧气方向吹气 1 min, 白绸布上应无污物,油渍,吹出的氧气应无异味其结果应符合 4.2.6 条的要求,抽查终端总数10%(至少 5 处).5.2- 9 管道的耐压试验耐压试验允许分段进行,经试验后,应符合4. 2. 7 条要求. 试验压力大于 3 MPa 的中,高压管道,采用无油水试验,持续10 min. 中,高压管道耐压试验可在安装到系统之前进行,试验后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吹净.试验压力在 3 MPa 以下的氧气管道,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进行耐压试验(压力应逐级缓升,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5.2.10 管道的气密性试验气密性试验应在耐压试验合格后进行.试验用压力表不低于1.5 级.气密性试验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氧气进行,充入试验压力后断开气源, 保持24 h,气密性试验允许分段检查(合理随机分段.一般含50个终端分一段).其泄漏率按式⑵计劝,应符合428条的规定.100t1_p2 " T,}P, Tzl⑵式中:A —平均每小时压力降,%;A—试验开始时绝对压力,MPa;Ps—试验结束时绝对压力,MPa;T,—试验开始时绝对温度,K;T,—试验结束时绝对温度,K;t —试验时间,h.5.3终端531将器械插头及氧气湿化器插头一一插人各使用终端,检查插卸灵活性,互换性和气密性,应符合4.3.1条的要求.YY/T 0187 —945.3.2检查手术室和抢救室终端数,应符合4. 3. 2条的要求.5.3- 3在5. 2. 2条试验条件下,用氧气湿化器上的流量计检查终端流量,应符4.3.3条的要求.抽查终端总数20(至少5处).5.4报警装置测试5.4.1关闭气源,缓慢放出供氧管道中气体,当欠压报警装置发出声,光信号一瞬间, 记下管道压力值連复3次,按式⑶计算,应符合4.4. 1条的要求.;一〕00 X I Pe-Po IPa⑶式中:R —报警装置相对误差,%;Pe—实际报警压力值,MPa ;Po —预置报警压力值,MPa.5.4.25.4.3 用听觉以及视觉检查声光报警,应符合4.4.2,4.4.3 条的要求. 检杳本质安全型电路技术认定证明文件,安装和设计应符合文件要求.6 检验规则6.1 中心供氧系统应由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进行检验, 合格后方可提交验收.6.2 验收时.应具有下列文件:a. 中心供氧系统图样及流程图;b. 中心供氧系统检验合格证书和试验记录;.. 主要设备及备件清单;d.操作,使用及维修规程.6.3 中心供氧系统采用全部项目逐项检验,检查分类按GB 2828, 分类检查项目按表2 规定.6.4 验收时A 类应一次通过;B 类允许有一项经修复后一次通过,C 类经修复后应一次通过.表2不合格分类八类B类C类检查项目4.2.5,4.2.6,4.2.7,4.2.8 条4. 1. 1. 1A. 1. 1. 3,4. 1. 2. 3,4. 1. 2. 4 ,4.1.2.5,4.2.1.1,4.2.1.2,4.2.2.1,4.2.3.1,4.2.3.2,4.2.3.4,4.2.4,4.3.1,4.4 条4.1.1.2,4.1.2.1.4.1.2.2,42.2.2,4.2.3.3,4.2.3.5,4.3.2,4.3.3 条7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7.1 在中心供氧站内,应有固定铭牌一块,铭牌上应有下列标志:e.产品名称;b.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c 出厂编号;d. 出厂日期;e. 本标准号.7.2 中心供氧系统管道临近接头,阀门附近及与其他管线并行处,应涂白色色漆标志圈,色漆圈长度11YY/T 0187 一9420 mm.7.3 中心供氧系统应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操作,安全使用规则及维修规程,随机备件及设备件清单等有关文件资料一并装入塑料袋中,随产品交付.所属配套设备应单独附有检验合格证,说明书及装箱清单等有关文件资料, 运输和贮存时应用塑料袋包封固定在包装箱内,安装后随产品交付.检验合格证上应有下列标制造厂名称及地址;b. 产品名称,型号及出厂编号;产品主要性能指标;d 检验员代号;检验日期.7.4 中心供氧系统配套设备分别用木箱(或纸箱)包装,包装箱应牢固并具有防雨及防潮措施,保证产品不受自然损坏.设备管道接口必须封住,以免进入杂质及污物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制造厂名称和地址;b. 产品名称;c 净重,毛重;d.体积(长X宽X高);出厂日期;f . "小心轻放","向上","防潮"等字样或标志,应符合GB 191 的有关规定.7.5 包装后的设备应贮存在相对湿度不超过80, 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内.8 安全使用规则安全使用规则按附录B(参考件).9 设计和安装技术要求设计和安装技术要求按附录A(参考件).YY/T 0187 一94附录 A 设计和安装技术要求(参考件)A1 设计要求氧气管道气体流速不应大于10 m/s, 氧气管道设计破坏压力不小于工作压力的 4 倍. 终端使用的湿化瓶设计破坏压力不小于0. 5 MPa, 终端安装位置应方便使用,一般情况高度为距地 1. 3-1.5 m, JI 弓L,J 刁叨月..月..JIJesAAAAA2 安装技术要求A2., 对安装人员的要求从事氧气管道及设备安装的人员,必须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管网流程, 并实施本标准各项指标.A2.2 管道焊接要求A2. 2.1 焊接氧气管道的焊工,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考试,并取得技术考试合格证书后,方可进行焊接作业.A2.2-2 不锈钢管采用it 弧焊接,焊丝采用HOCL18Ni9; 铜管采用银基钎焊,钎料选用HIAgCu3O-25 或强度与气密可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其他钎料.A2.2.3管道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并符合焊接质量标准•不锈钢氢弧焊焊接不允许有凹陷,气孔,钨极杂质和夹渣,焊接不合格允许补焊,但不超过三次.铜管硬钎焊焊接,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气孔,缩孔和夹渣•A2.3管道安装前检查A2.3.2各种氧气阀门,必须具有有效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或经阀门密封试验合格后才能安装在管道上•A2.4管道气密试验管道在总气密检查前,应分段进行气密试验.气密试验采用氧气或无油压缩空气,持续10 min.用涂中性肥皂水等方法检查焊缝及连接部位,不允许漏气泡.A2. 5隐蔽工程中的管道A2. 5.1安装在建筑隐蔽工程中的管道,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停的安装工作.A2.6管道安装的其他要求,按GBJ 235 及GBJ 236 规范进行.附录B安全使用规则(参考件)川从事氧气管道,设备检修,维护和操作的人员,必须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管网流程,并经过安全技术,操作和检修等规则的考试,合格后才能工作.B2氧气瓶组供氧使用的氧气应符合GB 8982,禁止使用水电解法制取的氧气,使用工业用氧气代替医13YY/T 0187 94用氧气时,应经有关部门检测认可B3氧气阀门必须缓慢操作,发现阀门外漏气,应排除故障后,再进行使用•B4氧气管网中使用的各种阀门,密封材料,仪表和器械等,必须经专业部门认定,方可用于氧气系统•仪表应注有"禁油"或"氧气"标记•85中心供氧站的气瓶间,液氧罐附近严禁用明火取暖.B6氧气管道的接地装置,每年雨季之前检查一次,接地电阻应符合4. 2.4条的规疋.B7氧气设备操作应禁油,禁止戴有油污的手套进行操作.B8中心供氧系统应有专人管理和维护.Bg按'操作,使用及维修规程"和设备说明书进行定期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