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
小学生主题班会 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共18张PPT)

小学生健康行为要求
为什么饭前上厕所要洗手
小学生健康行为要求
为什么生吃瓜果要洗净
小学生健康行为要求
吸烟有害健康
小学生健康行为要求
不能小看感冒
小学生健康行为要求
安全处理家庭垃圾,将有助于预防疾病
小学生健康行为要求
安全处理家庭垃圾,将有助于预防疾病
第二章
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
2024年青少年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 01
02
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 03 吃饭时要注意
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 04 儿童的保护神——预防针
05 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方法
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 06 危险的模仿
07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讲卫生勤锻炼做健康好少年
青少年健康教育
2024年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讲卫生勤锻炼做健康好少年
青少年健康教育
2024年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目录
一.小学生健康行为要求
二.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
第一章
小学生健康小学生健康行为要求
培养良好习惯
1 2 3 4
小学生健康行为要求
培养良好习惯
5 6 7
小学生健康行为要求
为什么每天坚持刷牙
小学生心理疏导教育讲座稿

小学生心理疏导教育讲座稿导言亲爱的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今天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小学生心理疏导教育的讲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业的压力增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通过本次讲座,我们将分享一些小学生心理疏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压力。
什么是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指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与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方式来调整和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 学业压力:小学生常常面临来自研究的压力,如考试成绩、作业负担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他们感到焦虑和沮丧。
2. 社交困难:有些小学生在与同学相处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如交朋友、处理冲突等。
这些问题可能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负面影响。
3. 家庭变故:家庭问题如离婚、搬家等可能对小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和困惑。
4. 自我认知:小学生正在成长发展的阶段,他们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认知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和困惑。
小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1. 倾听和关心:与小学生沟通时,我们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和需求,并表达出关心和理解。
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2. 正面引导: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语言和行为来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并发展一些适应性的行为方式。
3. 情感释放:小学生常常有情绪的波动,他们可能会经历愤怒、悲伤或焦虑等情绪。
我们要帮助他们学会适当地表达和释放情感,如通过绘画、写日记等方式。
4. 培养兴趣和爱好:我们鼓励小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并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发展积极的心态和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小结心理疏导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倾听、关心和积极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面对内外在的压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次讲座,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心理疏导方法,让小学生在快乐研究的同时,获得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小学生男生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卫生知识讲座

小学生男生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卫生知识讲
座
1.性认识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性知识的积累和认识,开
始对性产生好奇和探索。
2.性实践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对性行为的实践和尝试,
这个时期需要注意自我保护和避免性病的传播。
3.性稳定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对性的认知和理解更加深入,开始形成性偏好和性取向。
(二)青春期心理健康的保护
青春期是一个心理易受创伤的时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压力,避免过度焦虑和情绪波动。
2.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如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健康的饮食惯。
3.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4.避免沉迷于网络和游戏,保持适度的娱乐和休闲时间。
总之,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时期,需要我们重视和关注。
通过正确的教育和保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度过这个时期,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自信的成年人。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精选8篇)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精选8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篇一“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
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
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你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你们准备的各种补习。
你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你们遥不可及的奢望。
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
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
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
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
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
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
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
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引言小学生是社会中最为活泼可爱的一群人,然而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不容忽视。
过度的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社交困难等因素都可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我们举办了这次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本文将介绍讲座的内容和意义。
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
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习成绩,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
在讲座开始之前,我将向小学生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并强调关注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2. 学习压力管理现在的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我将介绍一些学习压力管理的方法:- 合理规划时间:合理安排作业和课外活动的时间,防止压力集中爆发。
- 积极备考策略:学会合理安排备考时间,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习更高效,减轻压力。
- 寻找支持:和家长、老师和同学保持沟通,分享自己的困扰和压力,获得理解和支持。
3. 家庭矛盾处理家庭矛盾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将介绍一些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 积极沟通:学会倾听和表达,尊重他人的观点,通过积极的沟通解决矛盾。
- 寻求妥协:在矛盾无法完全解决时,双方可以尝试达成妥协,以和平共处。
- 寻求帮助:当家庭矛盾无法自行解决时,可以寻求专业辅导师、老师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4. 社交困难应对一些小学生可能面临社交困难,无法与同学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将介绍一些应对社交困难的方法:- 积极参与活动:多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主动结识新朋友。
- 学会表达自己:培养自信,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倾听他人:学会倾听他人,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5. 心理健康资源推荐在讲座结束时,我将向小学生们推荐一些可以帮助他们维护心理健康的资源:- 好书推荐: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好书。
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XXXXXX青春期对一个人理想、道德、品格、文化、素质等都有密切关系,一个人成长的基础与青春期是否受到良好教育有重要关系,所以我们要重视青春期教育。
一、什么是青春期青春期是指人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人体的形态、某些器官的结构、功能都有显著的变化。
(年龄:10—20岁)第一阶段:10~12岁,青春前期;第二阶段:13~16岁,性征发育期;第三阶段:17岁以后,青春后期。
在这一时期,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生理变化:男孩(肌肉变得发达、胸背宽皮肤变粗,喉结突出,声音低沉而洪亮,有胡须,出现遗精)。
女生(颈部、臀部变圆。
皮肤细腻,嗓音变细、音调高、乳房开始发育,出现月经)。
经期:(1.勤沐浴、淋浴(不要盆浴)2.经常换卫生巾3.注意保暖,避免淋浴4.心情愉悦5.保持充足睡眠)。
XXX:(1.及时更换弄脏的衣服。
2.睡前不要喝太多水。
3.有规律的糊口,规律运动。
4.制止接触色情书刊、光碟或网站)。
心理变化:1.有了强烈的独立认识,但碰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
2.有时莫名忧郁、烦恼,又不愿意和家长、老师诉说。
3.有时会出现逆反心理。
4.对异性产生喜欢的偏向,渴望得到异性的欣赏。
在芳华期,人的心理也有了许多变化,如自我认识增强、情绪轻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性意识也从无到有。
青春期学生会产生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对异性的倾慕和追求。
女生向往异性的心理是,认为男生刚强、可信赖,能帮助人;男生则认为女生优美、纯洁、亲切、可爱。
许多人认为,和异性在一起研究、工作、活动,就劲头十足、心情舒畅。
因而,便设法追求和创造这种环境。
那么,接下来要给大家谈谈青春期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的问题。
二、青春期异性交往师:现阶段的我们可以谈恋爱吗?芳华期学生不能恋爱:1.思想尚未成熟,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成长阶段,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某某小学于近日举办了一场名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的活动。
在讲座上,主讲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并分享了一些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
他强调了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他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尊重孩子的感受,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理解。
在互动环节,家长和老师积极提问,分享了自己在与小学生相处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
讲座的主讲人通过具体案例给予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指导,让参与者受益匪浅。
通过这场讲座,家长和老师不仅增加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也明确了自己在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表示将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引导和帮助孩子有效应对各种心理挑战,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帮
助,相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得到有效的改善。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1)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今天一来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其标准是什么?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
“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
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
什么是心理健康?其标准是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
根据我的研究,大致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算是心理健康了。
第一,有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是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他们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自己都是采取极其负责的态度,因而总是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生活,总是忘我地在为社会创造财富。
对这些人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台阶,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而且总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向他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这类人用他们自己的行动去体验人生的价值,真切而深刻,所以总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反过来更能激起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二,对自我有恰当的认识。
世界上最困难的是什么?就是如何认识自己。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能有“自知之明”,就是说,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学识、水平,既不高估自己,不对自己的一些长处和优势沾沾自喜,也不会自卑,过分地贬低自己,决不无缘无故抱怨、自责自己。
反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便不能恰当地认同自己,或是莫名其妙地自傲,或是无缘无故地自卑,经常有意无意地掩饰自己的不足,心理特别敏感、脆弱,失落感极强,经不起风浪的折腾,存在严重的心理冲突,回避矛盾,无法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一、学习方面:考试不及格;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完不成作业;没能遇到理想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教师不屑回答自己的问题;无机会表现自己在某一学科的才能;没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等等.二、生理方面:因生理有缺陷,或相貌不佳而被同学取笑、挖苦;因身体条件所限未能参加有关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等.三、人际关系方面: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没有知心朋友,经常遭人议论,被人特别是被同性戏弄、嘲笑等等.四、兴趣方面:班主任不允许自己参加社团活动;自己的爱好得不到家长、教师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责备.五、自尊心方面:被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遭到点名批评,经常忍受委屈;教师、同学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干部被撤职;没取得应有的比赛名次.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精心制订的学习计划常常不能落实;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学轻易否定;因某门功课没学好而被视为“不可造就”.当人处在挫折情境中的时候,总要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反应,引发出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挫折行为,并最终影响到人们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反应呢1情绪方面:挫折常常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恐惧感以及焦虑不安、灰心丧气、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2理智方面:接二连三的挫折情境抑制了学生的心智活动,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时滞缓、刻板,缺少灵活性、独创性.这些学生往往把失败归咎于他人,并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以减轻心理压力.如:踢输了球,便抱怨场地不标准;害怕与人交往,就说别人对自己不热情.3自信方面:由于学习上的频繁挫折,加剧了学生对学习的担忧,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放弃了追求的目标,进而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倾向. 4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常会使一些学生变得悲观失望、沉默孤独、抑郁寡欢、不愿交往、不好竞争,或表现出暴躁、易怒,喜欢挑衅等等.5生理方面:挫折情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常常导致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呼吸急促、出汗、脸红、神情恍惚、食欲减退、失眠、健忘,以及轻度的身体疾病等等.6行为方面:挫折情境常常使学生表现出直接或转向的攻击性行为.学习上的挫折常常导致学生破坏纪律、扰乱秩序、厌学、逃学、考试作弊等.自尊与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常常使学生作出破坏对方财物、偷窃、讽刺挖苦别人、打人、骂人等行为.这一切都要求小学生必须加强对自己的挫折教育.其实早已经有很多中外伟人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如音乐家贝多芬在生活极度困顿,耳朵聋了的困境下与命运奋力抗争,谱写了至今仍鼓舞了很多人的命运交响曲;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不知试验了一千多次,不知失败了多少次,才最终找到了钨丝;着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命运对他十分残酷,17岁时他考取了着名的牛津大学,21岁时却患上了萎缩性的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霍金顽强地向命运发起了挑战,两个半年过去了,他不仅坚强的活着,还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写的科学着作时间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轰动了世界,他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世界,更以他的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美国前总统林肯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再次生意失败;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4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5岁当选州议员;39岁竞选国会议员再次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当上美国总统.纵观中外名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我们遇到挫折时,就不应该怨天由人,应该树立正确态度.正确的态度主要是指面对困难的勇敢和面对失败的不屈服.对挫折的正确态度,首先表现在中小学生能勇敢地面对困难.有的中小学生在一般情况下,也是不怕困难的,但倘若遇到太多的困难,感到“对手”太强大时,例如,学习上遇到比较大的“拦路虎”,生活中遇到非常不顺心的事情等,往往不敢正视现实,不敢迎着困难上.西游记中的唐僧若不是经历过诸多的艰难险阻,克服了重重困难,恐怕也不会取得真经.高尔基说:“我觉得奋不顾身的精神能克服任何障碍,能在世界上创造任何奇迹.”如果你是一个害怕困难的人,如果你想具有勇敢地面对困难的态度,就请记住歌德的名言:“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因此,对于困难我们既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我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对挫折的正确态度,还表现在中小学生不怕失败所造成的挫折.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仅是“兵家”,做什么事都会存在或胜或败两种可能性.在行动前只作成功的打算,不作失败的准备,这只会削弱对失败的耐挫能力,从而在失败后变得十分脆弱.例如,有的中小学生在考试前给自己定了过高的目标,结果考试成绩一但不如愿,抱头痛哭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服毒自尽者有之.作为小学生,面对失败应该成为一个强者,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认识到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应该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对失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失败时应仍能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信心十足,充满干劲,继续干下去,直到成功.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还应该提高耐挫能力,强化心理素质.某中学的一位教师做过这样的挫折实验:“今天中午放学后,大家都已饥肠辘辘,急着赶回家吃饭,可发现自行车轮胎被放了气.这时候,你们会怎么办”学生们一听,有的表现为心慌失措,有的说给家里打电话让家长来接,有的说改乘公共汽车.老师又设计了一个情节问同学们:“假如突然传来一个坏消息,母亲上午看病诊断得了重病,你听到后会怎么样”一个女同学当时抱住脑袋说:“哎呀,那我没法活了 " 该实验说明中小学生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往往不足或根本毫无准备,因此,我们应该知道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转化情况是由自己控制的,乐观坚强的孩子往往能接受挫折.所以我们应该从小便能作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力.为此,日本东京一家小学为三年级小学生设置了一种新课,要他们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担挑水或抬水,用煤炉生火,用石磨磨大豆,并告诉他们几十年前绝大多数日本人就是这样生活的,许多家长也被告知,要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输不起”的心理障碍,能谦让,能合作,能吃亏,然后才能竞争.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为亿万富翁,但却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挣钱;印度也规定了小孩的“饥饿日”以饿其体肤,苦其心志等等.这些国家的做法,无疑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为此,我们可以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以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教育中缺少“挫折教育”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小学生的挫折教育.现在我们可以向自己提几个要求: 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为了避免挫折感,应当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的所及之内.2、不对别人期望过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强求别人符合自己的要求.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发怒时尽量把怒火泄于其他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以消火泄愤.4、能伸能屈.当大前提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无需过分计较小处,以减少自己的烦恼.5、向别人倾诉烦恼.把抑郁埋于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知己好友,心情会顿感舒畅6、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忘却烦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7、集中精力处理近事.这样可以减轻精神负担,以免弄得心力俱废.8、不要处处与人竞争.以和为贵,不四面树敌,以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9、认识到挫折具有双重性,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幼年周恩来如果不是目睹了残酷的社会现实,经历了苦难的洗礼,也不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由此可见,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也是不无道理的,挫折教育是可取的.耐挫力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耐挫力的高低不是恒定不变的.“人生能有几回搏”这话固然深刻,但“人生总有几回挫”也许更有普遍意义.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遇到挫折是经常的,不可避免的,小学生应该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认识到困难和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学会如何应付所遇到的挫折,提高挫折耐受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成熟和成功的“催化剂”,只要能从容地面对它,自信地战胜它,成功就离我们很近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各位同学:你们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2.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3.意志健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4.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心理健康的人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为上表现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思想与行为不相协调.5.人间关系适应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6.反应适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1.乐于学习.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1.注意异常.常见的有注意增强,如过分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过分注意自身健康、产生各种不必要的想法等,从而导致出现神经性强迫症,做任何事总是担心做不好,不断地重复检查再检查,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而另一种则表现为,注意力不够集中,达不到其应该达到的心理年龄,例如,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每一节课当中,容易被外面的事物所吸引,容易感到疲劳、力不从心、心烦意乱等的身心体验,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习时应选择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的干扰性刺激隔离;2使学习活动简单化.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及文具外,不携带使用权自己分心的东西.3课桌上的东西尽量减少.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尽量少摆东西在课桌上,这样可以减少分心,保持高度的集中.4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必要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并能使人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适应能有所提高.2.情绪反应异常.人情绪的变化,常常和我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让我们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当我们出现情绪低落时,即不开心的时候,不防采用以下方法来调节我们的情绪:1换一种想法.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常常会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渺茫.此时如果换一种想法,想到吃一点苦,受一点挫折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我因为这一次的失败而有了更大的收获.或者想,自己还年轻,还可以从头开始,时间可以使用权自己增加阅历,经历给自己带来经验.暗示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胜败乃兵家常事”等等.2掌握放松技术.在自己不高兴时,可以应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放松技术,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并使自己有一个强壮的身体.3合理发泄.当心情不好时,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缓解内心的不平衡.例如打球、跑步、爬山、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向自己最好的朋友倾诉,将不开心的事说出来等,这样心理会好受一些.但切记不可选择伤害自己或他人方式.3.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有时我们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丧失信心,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而真正是天生的学习困难的人是很少的.其实,在学习中,谁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真正是天才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很少的,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所以,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能灰心丧气,要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和压力,勇敢面对,也可以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只要能吃苦就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4.人际关系紧张.与好朋友或者同学之间、与教师之间、与家人之间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前提条件是相互的尊重.要关心他人的需要,体会及体谅他人的处境,乐于奉献,甘于付出,帮助朋友解除忧虑,创造良好而和谐的交际氛围,才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要热情直率,心胸开阔,对未来及前途充满信心,凡事拿得起放得下,当机立断,顾全大局,不过多地计较个人得失,相互谅解,平易近人;要诚实可靠,而不能虚伪,如果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背信弃义,就不会赢得他人的信赖;同时,要通情达理,乐观向上,要时时处处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在别人痛苦的时候,给人以宽慰,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5.考试焦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产生紧张心理,特别对我们小学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常常会因为面对考试而感到紧张、焦虑,使考试前无法进行有效的复习,考试中无法正常的发挥,感到脑袋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使得我们考试后,感觉到失落、失望.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如何去应对呢下面提供一些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 1自我放松;在音乐伴奏下,选择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依次用力将拳头握紧后再放松——牙齿紧后再放松——皱眉后再放松——脖子挺硬后再放松——下肢用力伸直后再放松.每次练习半小时,直到能够随意将身体的任一部位放松为止.以后再有焦虑情绪时,就可以这样慢慢地放松,这样焦虑就可以慢慢地得到缓解. 2转移注意力;紧张和焦虑是因为我们过度关注某一事物所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来缓解我们的紧张和焦虑,例如可以通过听相声、看小品、听音乐等办法,来把我们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中解放出来.3深呼吸及自我暗示.如出现考试焦虑,可以先闭上眼睛,然后做多次深呼吸,缓吸缓呼,把心神凝于一点,用以稳定自己的情绪,有意地让自己想像愉快的事情,进行良好的自我暗示:“我行,我一定能发挥我自己的水平,我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自信心,减轻或消除心理紧张.6.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小学生该做的事情很多,但我们首先要培养自信心.所谓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坚信自己具有获得成功的能力,并因此立志,坚定信念,战胜困难,收获成功硕果.自信心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没有自信心的人,眼前的世界便没有鲜亮的色彩.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而能让自己的生活绽放光彩的法宝就是自信心.缺乏自信,变得不相信自己,那后果怎样,别人叫你唱支歌,你却说:“我不行,唱不好.”不管什么事,你都不相信自己的答案是否是正确的,不相信你能够胜任这件事.而自信的人,别人叫他弹首曲子,他大胆地走上前,充满自信地弹出优美动听的歌曲,遇到任何事,都相信自己能行.我们要培养自己的信心,如果没有信心,那任何事都不可能成功,张海迪通过自学,去参加高考,获得硕士生学位,她不是天生就聪明,那她靠什么,自信.如果她没有信心,会去参加高考么,没有信心参加高考,又怎么能获得硕士生学位呢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拥有自信心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勇于胜任老师交给的任务,勇于担当任何职务.自信心可使我们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在我们同学交流的活动空间中,都有许多问题需要其他同学解决,要给缺乏自信的同学机会,鼓舞他她回答问题,如果回答对了,我们就可以赞扬那个同学,他便会觉得自己在群体中有自己的位置,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美国的芝加哥市.一个星期天,一群中国留学生在路上行走遇到这样一件事: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带着一个3岁的孩子在散步,那小孩有点顽皮,不小心掉进路边的泥沟,泥沟里没有什么水.中国留学生想冲上去把小孩救起来,这对年轻的夫妇却阻止了他们,并且说:“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结果,小孩通过多次努力,终于从泥沟中爬了起来.这个故事里的父母,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似乎有点不尽人情.一个3岁的孩子掉到泥沟里,自己不去拉他上来,而且也不允许别人拉他上岸,也有人认为这似乎有点太残酷.但是,这正是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让孩子树立自信,自立自强.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再给讲一个故事:一次,拿破仑外出打猎,刚走到一条河,就听到一个落水者在呼救.拿破仑见他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而是马上举起猎枪瞄准他,说:“喂,你要是再呼救,而不向岸边爬,我就开枪打死你.”那人听了,吓得忘记自己不会游泳,使劲用力向岸边游来.经过多次挣扎,那个人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岸上.一上岸,他气愤地责问拿破仑:“你为什么见死不救,还要开枪打死我”拿破仑从容答道:“我不吓唬你,你自己还不照样在水中淹死.现在你至少懂得: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如果不用枪瞄准落水者,那落水者的后果怎样大家肯定会说,如果岸上的人不去救他,他肯定会淹死——因为他不会游泳.那个落水者一开始为何只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呢因为他对自己救自己没有自信,他照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维:不会游泳,怎么能爬上岸呢后来又怎么能爬上岸来的呢拿破仑的枪口激发了他求生的欲望,也激发了他的自信——一定要逃离枪口,否则将被打死,他的本能和自信,使他爬上了岸.这里拿破仑的一句话很有道理:“现在你至少懂得: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一个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要充满信心.这种信心要靠平日的培养.现在我们有的学生遇到一点小事,就说:“不可能”,“我不会”.那么今天我想对大家说今后不要在说此类话.你可以暗示说:“我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自信能孕育信心,你能通过充满信心的活动使别人对你和你的意见产生信心.其实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困难,实际上正是来源于你的信心不足,一旦获得了信心,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心态,增强你进取的勇气.如何培养自信心,以下为大家提几点建议:1.不要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不要害怕失败,一次失败不代表总是失败,成功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的.2.每天清晨醒来时,在心理对自己说几遍“我相信自己,我能够做好我想要做的事情”.3.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和情绪;4.培养自己有主见,自己做决定及处理某件事情;5.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6.要多行动,不要只是想象,只要去做,你就会越来越自信.让我们大家都充满信心,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的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开拓进取、向上奋进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自信心在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就中具有显着的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做很多事都需要自信,自信,它就是登山的阶梯,过河的木舟;自信,就是理想的风帆,成功的基石,是勇于开拓进取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有所作为的人取得成功的法宝.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因为自信是成功的阶梯.当流星划过,我们都许下自己美丽的愿望:我能行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诀.”思考:你自己平时有没有意志薄弱、缺乏自信的时候如果有,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02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情绪、行为、社会适应及心理发 展等方面达到正常水平的状态。
小学生心理健康有以下特点:天真活泼、情绪多变、自我意 识觉醒、学习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等。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氛围、父母教育方式、家 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影响小学生
个性化辅导
针对有需要的学生,学校 应该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 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 问题。
与家长的沟通
学校应该定期与家长沟通 ,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 展,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 的问题。
社会的作用
社会宣传
社会应该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 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家长和
社会的重视程度。
专业支持
社会应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 务和机构,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提 供及时的援助和支持。
监管和约束
社会应该加强对不良信息和不良行 为的监管和约束,减少对小学生心 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05
小结
总结重点内容
要点一
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 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情感、心 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 仅仅是没有疾病或心理障碍。
要点二
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 的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情绪稳定 、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良好、学习状 态优良、自我认知准确等。
THANK YOU.
2023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目录
• 引言 •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 如何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 • 小结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
当前社会,小学生面临着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 出现心理问题。本次讲座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 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体系。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

8.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 9.有正确的自我认知 10.创造性、成就感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理因素 (1)遗传 (2)母亲的异常分娩 (3)生理疾病和外伤、中毒等因素的影响
人际关系紧张
(5)教师普遍缺乏心理学知识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2.教师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1)注意心理调节,确保心理平衡 健康人的标志:
①有力的心脏; ②聪明的头脑;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3.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1)同伴交往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有几个基本特点: ①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
杂。
②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五、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防治
(一)人格障碍问题 1.自卑 (1)自卑的表现及其危害 表现: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
危害: ①引起其他心理障碍,几乎所有的 心理障碍都与自卑感有关; ②容易销蚀人的斗志; ③自卑的情绪长期笼罩的人,还会诱发许多 生理失调和病变,最明显的是对心血管系统 和消化系统有不良影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内容综述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关于如何快乐成长、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知识需要我们去了解和学习。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去看看这些与我们的成长息息相关的知识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大家健康成长的关键,在这里我们将了解怎样做一个快乐自信的孩子,怎样和朋友和睦相处,怎样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这些知识看似简单,但它们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将更好地了解自己,更自信地面对挑战,更快乐地成长。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吧!1. 阐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可是个大事儿,得引起咱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度重视。
为啥这么说呢?孩子们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
心理健康就像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引导他们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前进。
想想看如果孩子们心里藏着事儿,情绪不稳定,那他们的学习、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比如学习上不专心,成绩下滑;和伙伴的关系不融洽,孤僻、易怒。
这些其实都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乎孩子们的学习,更关乎他们的快乐成长,关乎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帮助孩子们建立强大的内心,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学会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孩子,将来无论遇到什么挑战,都能勇敢面对,积极向前。
所以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可不容忽视,咱们做家长的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健康地成长。
2. 引出本次讲座的目的和主题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我们的内心世界。
这次的讲座,就是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快乐地成长。
那么今天我们要聊什么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次讲座的目的和主题吧!首先我们都知道,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时候快乐,有时候困惑。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促进成长》各位老师、家长、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重要的话题。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整个人生旅程来说都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快速成长期,他们需要面对学业压力、社交关系、家庭环境等多重挑战。
而且,小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注意力不集中、易焦虑、易冲动等问题常常出现。
因此,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呢?首先,教育者应该注重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通过情感教育,让小学生学会倾听、爱护他人、包容他人,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
同时,要关注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也要关注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最重要的是,教育者要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些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小贴士。
首先,要留出足够的家庭时间,与孩子共同度过快乐的家庭时光。
同时,教育者要耐心倾听小学生的话语,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此外,要引导小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等。
最后,要和小学生一起制定目标和计划,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关乎前途的大事,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谢谢大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三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三篇篇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天我们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
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
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我们不能忽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为心理健康关系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篇一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大家都知道,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荐在,这类学生人数占多少呢?有人说是20%~25%,有人说是30%~40%,最保守的值是15%以上。
人数是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缺乏有力的关注和有效的对策,同时我们德育效能很差,跟不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速度。
总得一句话“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心”。
举个例子:① 我们常常听到某学校有孩子“离家出走”,专家调查:平均两个班最少有一个孩子,有这样的打算,也就是说一个学校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有这种心理问题。
② 上学期我们听到苍一中有个学生自杀,就他一个吗?温师院的毛华配老师一次心理学讲座时就说,像苍一中这样的学校至少有5、6个这样的学生,正在作痛苦的心里挣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走到这一步。
③ 前几年听过,金华某中学优秀学生铁锤杀母事件,这是突发的一件事吗?像他这样的心理不成熟,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很多。
只是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还没暴发出来!当然,不仅是上面的心理问题,还有的学生太焦虑、特孤癖、太任性、太自卑、非常嫉妒等等,这些心理问题每个班里都能找到例子,只是成度有轻有重。
这就是我们当今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现状!那么道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二、心理健康概念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是这样被定义:(看一看大家能不能理解)“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非常难理解,这句话换一个说法,就好理解多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这个人与其他人相比较,发现符合你们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你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1举个例子:两、三周岁的小孩子,喜欢哭闹,这非常正常,但到了十一、二岁还哭闹,那这个学生一定有心理问题。
小学生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3篇

小学生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3篇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决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
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学校特意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教育课。
对于我们来说真可谓是意义重大。
这堂法制教育课里面讲了很多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真实案例,围绕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各方面原因展开论述,使同学们更好地认识青少年的犯罪心理。
家,是青少年第一个影响最深的地方。
有的父母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子女的照顾。
因此,他们胡乱结识朋友,到处留连,自甘堕落;甚至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能关心自己,不惜一切,又偷又抢,坏事做尽.学校,是第二个影响青少年的地方。
例如,一些青少年因为和同学一时怄气,就影响了彼此之间的友谊,还很容易导致心灵或肉体上受伤。
又例如某某同学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如果接受不了,就会怀恨在心,便处心积累想谋害老师。
罪恶,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一些不经意的事情中造成的,缺少了胸襟,那么,你就会成为罪恶的"猎物"。
第三,便是自身原因。
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打人,骂人,甚至偷窃等坏事,就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
如果你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会越变越严重。
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规则去做。
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目的就是为了公民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权利与自由,同时也对破坏和妨碍他人权利与自由的人也起惩治作用。
在法制社会里,每个人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法律。
作为一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遵守法纪。
如果我们不小心违反触犯了法律,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按照规定进行补救,千万不要耍小聪明,结果反而会害了自己。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PPT课件课件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PPT课件
什么是心理疾病
定义: 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
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 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 的现象,社会功能不同程度受损。
绝对公平,自己班的后进生比较多,但
这不是领导故意造成的,要是把这些学
生调到别的班里,对其它同事来说岂不
也一样不公平?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PPT课件
3.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学生不做作业可能是不懂,也可能是贪玩,不是 故意跟自己过不去。要是因为没听懂,自己的教 育也许存在问题,自己也有责任;要是因为贪玩, 那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是他们也能象大人那 样有自制力,就不成其为孩子了。况且学生也是 挺苦挺累的,他们承受的课业负担比我们那时重 多了,他们玩耍和童趣又实在太少,也是值得同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PPT课件
D.自我辩论:
1. 克服绝对化倾向--学生确实应该认真学习
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十个指头有长短,孩子是有 个别差异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学得
一样好。
2.克服要求绝对公平的思想--
每个班都有不肯做作业的学生,有成绩
落后的学生,并不是我班独有的现象,
公平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
门源县寄宿制小学 张祖英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 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 师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 诧的结果: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
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PPT课件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3篇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第一篇:认识心理心理健康是指人在心理层面上的健康状态。
要全面了解心理健康,首先需要认识心理。
心理是指个体对自身和他人的主观体验和行为表现。
它包括感知、思考、记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了解心理是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1、心理的性质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是一个由生物学、文化、社会等因素构成的整合体。
而个体的意识及其心理活动都是在生物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程。
从胎儿时期起,人的心理就在不断地发展,层次逐步升高。
从婴儿期、幼儿期、少儿期、青少年期、成人期到老年期,个体都拥有自己相应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和特点,而这些特点受到遗传、环境的影响。
因此,心理健康也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注重不断发展和完善。
3、心理问题尽管心理的发展是正常的,但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焦虑、抑郁、失眠,甚至心理疾病。
这些问题多源于生活压力、家庭或社会环境、人际关系调整等方面。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认识心理是了解心理健康的第一步,只有了解心理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第二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不仅是个人意识和思维的主要源泉,也是个体行为和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
心理健康是人类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身体健康人的身体和心理是紧密联系的。
研究表明,心理问题大大影响了身体健康。
长期压抑、不良情绪等心理问题,会引起心理失衡,造成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
2、提高生活素质心理健康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具有心理健康的人更加积极向上,拥有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安然适应种种困境,过着更加充实和高质量的生活。
3、增进社会和谐一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需要建立在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上。
心理健康不仅能够促进个人与他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更能够增进整体社会的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同学们:大家好!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
小学生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结合教学实践,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一、小学生的心里缺陷主要表现在:
1、敏感:
青少年多是自尊心较强,且心理承受能力又低。
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总是觉得别人又在说自己的坏话、或是在指责自己了。
从而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导致神经过敏。
2、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
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以自己为中心,父母不让做的事一定做,让做、能做的事却不做。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觉得自己才是最好的。
4、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
特别是自己表现好却得不到老师的夸奖,便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5、自卑:
胆小、不敢表现自我、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
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
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
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
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误区。
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
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三、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预防措施
(1)学习焦虑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休息是消除疲惫的重要措施。
睡眠不但可以消除疲劳,恢复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而且也是保证儿童正常发育特别是神经精神发育的必要条件。
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8岁儿童每天宜睡11.2小时,9岁儿童每天宜睡11小时,10岁儿童每天宜睡10.5小时,11儿童每天宜睡10.2小时,12岁儿童每天宜睡9.8小时,13儿童每天宜睡9.6小时。
注意营养问题。
你们既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又要担负着很重的学习任务,通过增加营养来改善大脑的活动机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研究证明,蛋类、鱼类、奶类、豆类、瘦肉、小米、玉米、花生、黑芝麻、核桃、金针菜、枣类、杏仁、栗子、松子、葵花子、海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健脑益智的优良食品。
呼吸训练减轻脑力疲劳。
下面就介绍一种丹田呼吸法。
吸气是双手(可握空拳)沿胸部向上,同时用鼻徐徐吸气,充分扩展胸腔。
呼气时徐徐将气呼出的同时,力入心窝,双手静静下落至心窝位置,力入于下腹丹田。
缓气,每深长呼气后,再转入下一次的呼气,此时
应进行三次轻松呼吸,用以放松和调整全身。
(2)人际交往焦虑
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
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要有一个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诚相待,关心他人这些良好的交往品质也是不可避免的。
(3)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
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4)挫折感
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
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四、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
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
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
在实践中,同学们不妨试试采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我们首先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次是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
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2、消除孤独自卑心理——增强自信。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
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分析自己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最后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
自己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学会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