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理

合集下载

成药性

成药性
科学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必须坚持 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
中药新药研究中评价成药性最直接的学科: 中药化学
-
化学结构是本质
-
中药研究新思路
组合化学研究 中药复方的组合化学研究,是以中药复方作为天然的组
合化学库(NCCL), 具有多靶作用机理特征为依据, 采用能反映复方疗效的药理学指标,通过组分或单体成 分的组合筛选,找出其性最强的组分构件,即确定复方 有效分子的构成。
-
成功药物的两个必须条件
成功的药物的两大支柱是内在活性和成药性。
内在活性体现在足够的强度和选择性;
成药性包括适宜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代动 力学、安全和结构新颖等属性。
-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内在活性和成药性的地 位
-
这些属性和谐共存于药物的分子结构中
成功的药物
-
新药产生的三个层次
药品形式
中药新药的成药性
-
成药性:候选药物的成药性
成药性:
1、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能够进入I 期临床
2、具有适宜药代(ADME)和安全的性质(Lipinski)
成药性是对先导物优化和候选药物的目标
类药性:是对苗头或先导化合物的基本要求,
体现在类药5原则
(Lipinskiˊs Rule of Five)所涵盖的内容。
-

-
-
五原则来历
类药五原则,是辉瑞公司资深药物化学家Christopher A. Lipinski在1997年 提出的筛选类药分子的五条基本法则,符合Lipinski规则的化合物会有更好 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会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因而 也更有可能成为口服药物。在药物研发领域,Lipinski规则被用于对化合物 数据库的初筛,以期摒除那些不适合成为药物的分子,缩小筛选的范围并 降低药物研发成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药物化学家们对Lipinski规则作 出简化,形成“四规则”和“三规则”,但是四规则和三规则有时仍然被 称作“五规则”,这里的五指的是各条规则的判别值均为5或500。简化后 的四规则去掉了关于可旋转键的数量限制;三规则进一步去掉了对氢键受 体数量的限制。这是根据口服药物总结出的经验型规律,是小分子药物设 计的有效指导原则。

中药复方分析新方法及应用

中药复方分析新方法及应用

中药复方分析新方法及应用中药复方(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是指由多种药物组合而成的传统中药剂型,具有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和治疗效果。

中药复方是中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其研究方法和应用有着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药研究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中药复方分析方法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复方分析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一、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与质谱技术相结合,可同时实现对中药复方中不同成分的分离、检测和鉴定。

这种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中药复方中的主要成分和含量,为药物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HPLC-MS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分析中药复方中的多种成分,比如生物碱、酚类、黄酮类等。

通过建立合适的色谱条件和质谱参数,可以实现对复杂中药复方的快速分析。

同时,HPLC-MS技术还可以通过对复方中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复方中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在中药复方质量控制和功效评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指纹图谱技术指纹图谱技术是对中药复方进行质量控制和鉴别的重要手段。

指纹图谱是通过对中药复方进行多次成分分析和比较而得到的一个图谱,能够展示复方中主要和次要成分的含量和相对峰面积,是对复方中成分的整体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方法。

指纹图谱技术可以通过建立合适的色谱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对中药复方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

与传统的药典方法相比,指纹图谱技术更能反映复方中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多批次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比对和统计分析,可以评估复方的一致性,为药物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代谢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是一种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物整体谱的方法。

中药复方作为多成分、多靶点的复杂药物系统,对药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全面了解中药复方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为中药的药效评价和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复方研究思路(最新整理)

中药复方研究思路(最新整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药学研究重点已从仿制药物转向创新药物的研究。

尤其是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必须遵守国际惯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因此仿制药物将会越来越难。

在西药研究方面,西方国家实力雄厚,投资很大,目前技术先进;而国内创新西药的研究缺乏资金和技术,短时期内难以在和西方大制药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相对西药来讲,中药及复方经过了数千年的临床考验,疗效确切,而且我国具有独特的中医学理论,可以据此组方,药有限,而方无穷,这一点是西方国家难以学习和掌握的。

因此,从中药及复方中寻找新药对我国来说具有优势。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开始积极扶持、鼓励中药现代化研究,并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2]。

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3]。

因此,许多学者对中药及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目前对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认识和研究思路。

1.霰弹理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薛燕[4]等提出的霰弹理论,目前被大家广为接受。

该理论核心为:中药复方的物质组成和作用机理不同于传统的西药。

西药大多情况是单一的有效成分,要求能独立承担治疗疾病的任务;而中药复方一般是由多个不能单独起治疗作用的弱小成分组成,是通过多途径来治疗疾病的,即是多成分、多靶点。

依据霰弹理论所制订的研究方法有两个特点:1、制定了新的标准:以病定成分,以必不可少性取舍有效成分;2、提出了具体研究方法:包括全方药理研究、复方拆方研究、单味药有效成分研究、药物分析。

缺点:没有中医药理论指导,以病定成分,可能会漏筛。

对于中医对证治疗的复方不适用。

实验步骤繁琐,可行性差。

2.天然组合化学库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周俊[5]等通过对“生脉注射液”的研究,证明中药复方是多靶作用机理的天然的组合化学库,其植物化学成分类型多样。

研究表明,复方“生脉注射液”的物质基础包括人参皂苷、麦冬中的甾体皂苷和黄酮、五味子中的挥发油和有机酸等类型的天然产物。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财富,拥有着千年历史和积淀。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药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概述中药复方是指两种及以上的中药组合而成的治疗方案,往往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和疗效。

网络药理学是一种整合系统生物学、网络分析和计算机科学的新型科学,通过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探究药物的多靶标作用机制和相关途径,从而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二、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建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数据库;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分析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

建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数据库是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基础。

目前已有多个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像TCMSP、TCMID、STITCH等。

这些数据库收录了大量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信息,可供后续研究使用。

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是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该网络包括三个要素:药物、靶标和疾病,通过靶标的联系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建立这种网络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文献挖掘法,通过查阅文献建立相应连接关系;2)实验验证法,通过实验验证前期推理的连接关系;3)数据挖掘法,利用大数据快速筛选已知的药物靶标和疾病信息进行连接。

分析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是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核心节点是指在网络中紧密连接的节点,关键通路是指在网络中起关键作用的传递通路。

对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药物的多靶标作用机制和相关途径,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三、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应用和前景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首先可以在药物研发领域中应用,可以通过网络药理学快速筛选药物靶标、验证药物适应症、寻找多靶点作用的药物等。

其次可以在中药复方的合理应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根据网络分析结果进行药方的优化设计,提高中药复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引言中药复方制剂是利用多种中药药材组合而成的药物形式,常用于中医药领域的治疗。

中药复方制剂的主要特点是多种中药的组合使用,其作用机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中药药材和中药组方理论。

中药药材是指用于制备中药复方制剂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原材料。

中药药材的物质成分多种多样,包括生物碱、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中药药材的有效成分质量和含量对中药复方制剂的药效具有重要影响。

中药组方理论是指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对复方制剂组方的原则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

中药组方理论主要包括韦达理论、四气调理学说、八纲辨证等。

这些理论在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配伍原则和剂量比例。

二、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多组分协同作用、多靶点联合作用、多通道作用等。

1. 多组分协同作用中药复方制剂的药效往往由多个药材的多种成分共同发挥作用所产生。

不同药材的成分可以相互作用,发挥协同增效、相辅相成的作用。

例如,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增加其他成分的吸收和利用率,提高整个复方制剂的药效。

2. 多靶点联合作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多种成分可以通过对多个靶点的作用,实现多种作用机制的综合效应。

例如,多种中药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3. 多通道作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多组分药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达到治疗作用。

不同药材的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通道作用,相互促进或相互补充,提高整个复方制剂的吸收和利用率。

三、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进展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中药复方制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以确定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

中药复方化合物成分的研究

中药复方化合物成分的研究

中药复方化合物成分的研究引言中药复方是指由多种中草药配伍组成的药物,常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然而,中药复方中含有众多的化合物成分,其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药效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因此,研究中药复方化合物成分成为了当今中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

中药复方中的化合物成分中药复方通常由多种中草药的药材组合而成,其中每种药材都含有多种化合物成分。

这些化合物成分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分离、提取和分析。

分离和提取化合物成分的方法1.溶剂提取法:使用有机溶剂提取中药复方中的化合物成分。

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醚类、丙酮等。

2.萃取法:使用水、乙醇、乙酸等溶剂对中药复方进行连续提取,得到不同极性的化合物。

3.薄层色谱法:将中药复方溶液均匀地涂于薄层板上,然后经过溶剂的上升作用,化合物成分会在薄层板的不同位置形成斑点,用于鉴定和定量分析。

分析化合物成分的方法1.毛细管电泳:通过电场的作用将化合物成分分离和检测。

2.高效液相色谱:利用色谱柱对化合物成分进行分离,并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利用气相色谱将化合物成分分离,然后通过质谱对其进行鉴定。

中药复方化合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关系中药复方中的化合物成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增效作用。

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指中药复方中的化合物成分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增效效果。

一种化合物的存在可以增强另一种化合物的药效,使其在较低剂量下就能发挥较强的治疗效果。

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指中药复方中的化合物成分相互之间具有相互抵消的效应。

一种化合物的存在可以减弱或抵消另一种化合物的药效,使其在较高剂量下才能发挥治疗效果。

增效作用增效作用是指中药复方中的化合物成分相互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效果。

一种化合物的存在可以增强另一种化合物的药效,使其在较低剂量下就能发挥较强的治疗效果。

中药复方化合物成分的药效机制中药复方中的化合物成分通过与机体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发挥其药效。

靶点作用中药复方中的化合物成分可以与特定的生物分子结合,调节其活性,从而实现治疗作用。

中药的复方组成如何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中药的复方组成如何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中药的复方组成如何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其中复方是中药用药的主要形式之一。

复方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而成的方剂。

中药复方的组成并非简单的药物堆砌,而是通过巧妙的搭配,使各味药物相互作用,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复方发挥协同增效作用的机制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药物的性味归经来看,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归经。

例如,有些中药性寒、味苦,归心经;而有些则性温、味甘,归脾经。

在复方中,通过合理搭配性味归经不同的药物,可以针对疾病的不同方面和人体的不同脏腑进行全面调理。

比如,对于一个既有内热又有脾胃虚寒的患者,方剂中可能会同时包含清热泻火的寒性药物和温中健脾的热性药物,以达到寒热并调、平衡阴阳的效果。

其次,中药复方中的药物在药效上也可以相互补充和增强。

比如,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的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作用。

在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以 5:1 的比例配伍,黄芪补气以生血,当归养血以和血,两者相辅相成,使得补血的效果更加显著。

又如,麻黄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桂枝具有温通经脉的作用。

在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了发汗解表的功效,能够更有效地治疗风寒表实证。

再者,中药复方还可以通过调节药物的剂量比例来实现协同增效。

在一个方剂中,不同药物的剂量比例往往会影响整个方剂的疗效。

以金匮肾气丸为例,其中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与附子、桂枝的比例约为 8:1。

重用熟地等滋阴药,少量配伍附子、桂枝等温热药,意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以达到“少火生气”的目的。

这种巧妙的剂量比例关系,使得全方在补肾阳的同时,又避免了燥热伤阴,充分发挥了协同增效的作用。

此外,中药复方中的药物还可以通过相互制约来减轻毒副作用,同时增强疗效。

例如,在使用常山治疗疟疾时,常配伍槟榔。

常山有较强的致吐副作用,而槟榔能够行气降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常山的呕吐反应,同时增强常山截疟的效果。

中药复方研究的新进展

中药复方研究的新进展
1 9 , 2 2 : 7 9 52()8 .
1] 刘 于 低 [3 何 金 柱 , 兰 英 , 伟 . 证 取 穴 论 治 前 列 腺 增 生 症 . 1] 李 徐 辨 针 [9 李 繁 东 , 玉 兰 , 鲜 华 . 频 脉 冲 电流 刺 激 太 溪 穴 治 疗 前 列 腺 增 生 症 . 国疗 养 医 学 , 9 7 6 1 :5 中 19 , ( ) 1 .
关键 词: 中药复方; 天然组合化学库 ; 有效部位群; 指纹 图谱 ; 血清药理学
中图 分类 号 : 2 5 5 文 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3 4 0 2 0 )2—0 5 —0 R 8 . A 1 0 —8 5 ( 0 2 0 08 2
中医 药 的用药 原则 是 “ 辨证 论 治” 根 据 病证 的 和 中药 新 药研 究 有着 密 切 的关 系, , 本文 对 此进展 作
1 9 。 3 3 : 7. 97 1()1
[7 刘艳 清,易 似红 .微波 针灸 仪 治疗 前 列腺 增生 症 3 1] 0
例观 察 . 湖 南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19 , 1 ( ) 2— 9 5 5 1 :6
6 3.
[8 马仁 海 , 丽 梅 , 萍 , . 光 针 灸 配 腺 内注 射 治 疗 前 1] 张 冀 等 激 列 腺 增 生 症 12例 临 床 观 察 . 国 中 医 药 科 技 , 9 6 3 3 中 19 ,
医 , 9 4 1 ( ) 1 4. 1 9 , 5 4 :7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 0 0 9 5 :4 —4 6 20 ,()45 4 .
[6 饶芳 . 1] 点刺 至 阴穴 治疗 前 列腺 增 生 2 0例 . 国针灸 , 中
中药 复方研 究 的新进展

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

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

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中药复方是指由多种中草药组成的药物制剂,具有综合治疗作用。

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应用。

下面将从中药的筛选、配伍、制备、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方面介绍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

一、中药筛选1.中药学研究,对中药的药材学特性、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等进行研究,以了解中药的基本信息。

2.中药配伍研究,通过中药配伍实验,观察不同中药组合对于药效的表现,以筛选出适合搭配的中药组合。

3.中药临床研究,通过临床实验,观察中药复方在临床上的疗效,以确定中药复方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效果。

二、中药配伍1.中药的四气特点和五味归经理论研究,通过对中药的气味、性味和归经归类进行研究,根据中药的特性来决定配伍关系。

2.经典配伍法研究,通过对古代中医文献的研究,寻找中药间的传统搭配关系,并进行现代实验验证。

3.中药配伍药理研究,通过药理实验,观察中药配伍对药效的影响,以揭示其药理作用机制。

三、中药制备1.中药提取技术研究,通过选取合适的溶剂、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条件,对中药进行提取,以获得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

2.中药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对中药复方进行分离与纯化,以获得纯净的药物成分。

3.配方优化技术研究,通过对中药复方的成分和药效进行测定,利用统计方法和多因素实验设计,优化中药复方的配方比例和制备条件。

四、质量控制1.草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通过药材的鉴别、质量评价、加工制备等研究,建立中草药的质量标准。

2.中药复方质量控制方法研究,通过对中药复方的含量测定、指纹图谱分析等方法,建立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标准。

3.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通过LD50实验、临床观察和毒理学评价等,评价中药复方的安全性。

五、药效评价药效评价是对中药复方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步骤。

具体方法包括:1.动物药理学评价,通过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对动物体的生理和行为的影响,以评价中药复方的药效。

中药有效部位(群)研究在中药及复方研究中的优势与展望

中药有效部位(群)研究在中药及复方研究中的优势与展望

曩孽 蓐
j 士i 博 丢
叠j | 嚣 箸茹 器嫠雾 磐一 g#
中药有效部位( ) 究在 中药及 复方研 究中的 群 研 优 势 与展 望
黄显章 1 赵 清超 1 袁 林 2 , 2 ( . 阳理 工 学院张仲 景 国 医学院 , 南南阳 4 3 0 ; 1南 河 7 0 4 2湖北 中医学院“ . 中药 资源与 中药复方” 省部共 建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 湖北 武汉 4 0 6 ) 3 0 1
个 瓶 颈 对 于 中药物 质 基 础研 究 . 者认 为 进 行 单 有 意 义 的新 理 论 、 方 法 . 薛 燕 [ 出 的 “ 弹理 笔 新 如 3 ] 提 霰 味 中药 及 复 方 的有 效 部 位 ( ) 群 的研 究 是 一 个 较 好 论 ” 罗 国安 等【 出 的 “ 个 结 合 、 . ] 提 一 两个 基 本 讲 清 、
思路 进 行 的 . 已为 中药 现 代 化及 人 类 健 康作 出 了 巨 “ 效 部 位 ( ) 的概 念 逐 渐 被 众 多 学 者 所 接 受 。 有 群 ” 大 贡献 。如从 青 蒿 中提 取 得 到 的治 疗 疟 疾 的青 蒿 “ 效 部 位 ” 指 从 单 味 药 材 或复 方 中提 取 得 到 的 有 是

要 目前 中药 研 究 的 思路 主 要 有 从 单 一 植 物 中提 取 单 一 有 效成 分 ( 体 化 合 物 ) 提 取 物 开 发 成 新 药 和 中 药 单 或
及 复 方 制 剂 的 开 发 研 究 两种 。 一 种研 究 思 路 对 于 中 药及 复 方 而 言 , 前 其局 限 性 已越 来 越 明显 : 中药 及 复 方 有 效 部 位 ( ) 群 的研 究 思 路 具 有 符 合 传 统 中 医药 理 论 和 “ 组 分 、 多 多靶 点 、 多效 应 ” 现 代 理 论 等诸 多优 势 , 的 可基 本 讲 清 中药 及 复 方作 用

中药多成分共同调控多靶点的疾病治疗机制研究

中药多成分共同调控多靶点的疾病治疗机制研究

中药多成分共同调控多靶点的疾病治疗机制研究在中医药领域中,中药复方一直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是多种药物组合使用可以协同作用,从而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复方中的多成分可以作用于多靶点,并调节多种生物学过程,从而发挥更多的药理效应。

对于这种复杂的疾病治疗机制研究,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中药多成分共同调控多靶点的疾病治疗机制研究。

一、中药复方中的多成分共同作用中药复方中的多成分可以共同作用于多种靶点,并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举例来说,天麻、赤芍、黄芩、红花等多种药材组成的川芎茶调节了多种生物学过程,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多成分共同作用可以协同发挥多种作用机制,如抗炎、抗氧化、抗预防等,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二、中药复方中的多成分调节多靶点中药复方中的多成分具有调节多种靶点的作用,从而发挥更好的药理效果。

举例来说,黄芩、黄连、首乌等多种药材组成的龙胆泻肝丸,可以作用于多种靶点,如调节NF-κB、TNF-α等炎性因子、调节细胞周期、调节抑郁、抗缺血等。

这些调节作用可以作用于多种生物学过程,从而综合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换言之,中药复方中的多成分可以调节多个靶点,从而协同发挥药理效果,更好地治疗疾病。

三、中药多成分调节多种生物机制中药复方中的多成分不仅可以作用于多种靶点,还可以调节多种生物学过程,如调节细胞凋亡、调节DNA损伤、调节氧化损伤等。

例如,当归、桂枝、白术、人参等多种药材组成的四物汤在不同剂量和不同时相作用下,可以调节SOD、GSH、MDA等多种氧化损伤相关因子,从而达到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

多成分调节多种生物学过程,不仅可以综合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还可以避免因单一靶点作用导致的副作用和毒性问题。

四、中药复方中的多成分共同发挥的疾病治疗机制中药复方中的多成分共同发挥的疾病治疗机制,是研究中药治疗机理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药复方适度调节原理与中药复方新药转化中的药理学问题

中药复方适度调节原理与中药复方新药转化中的药理学问题

中药复方适度调节原理与中药复方新药转化中的药理学问题该文在概述中药复方作用特点、作用原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中药复方适度调节原理(moderation-integrated-balance presupposition)新假说,并对中药复方新药转化中的药理学问题作相关讨论,对于加快中药复方新药转化、构建适合中药特点的新药创新与审评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标签:中药复方;适度调节原理;药理作用;中药新药;转化医学[Abstract] The moderation-integrated-balance presupposition (MIBP)of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was first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view of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on principles of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Furthermore,the pharmacological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 The results were of important value in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and constructing the new drug innovation and review system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moderation-ntegrated-balance presupposition (MIBP);pharmacological action;new drug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药复方是指在中医辩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依据中药理论将多种中药饮片进行组合形成的不同中药混合体。

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方剂学现状代的思考

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方剂学现状代的思考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5 期






V d 9 No 5 2 Ma, 0 2 y 2 0
20 0 2丰 5月
LI AONI NG OURNAL OF TRAD I OHAL CHI J TI NES M EDI NE E CI
配 伍 关 系 为 研 究 对 象 . 研 究 形 式 上 常 包 含 文 献 研 在
2 加 人 W T 为 方 剂 学 的 发 展 与 现 代 化 提 供 了 挑 O
醴 和机遇
究 、 验 研 究 及 临 床 研 究 3个 方 面 , 中 实 验 研 究 应 实 其 视 为 中 药 复 方 配 伍 研 究 的 核 心 , 是 中 药 复 方 配 伍 也 科 学内涵得 以表述 的重 要 环节 。 文献 研 究现 代 化 . 主要 是 从 以往 的 经 典 配 伍 实 侧 中 获 得 中药 复 方 配 伍 的 规 律 性 认 识 , 向应 用 主 因 子 分 析 、 类 分 析 等 统 转 聚 计方 法对类方方 证 内涵或 方 剂 配 伍特 征 予 以研 究, 利 用 计 算 机 技 术 对 古 今 方 剂 进 行 逻 辑 处 理 , 更 客 以
l 方 剂 学 现 代 化 进 程 的 历 史 回 顾 与 发 展 现 状 中 药 复 方 现 代 化 的 提 出 已经 有 几 年 的 历 史 , 但 是 真正实施研 究是从 19 9 8年 6月 , 数 十 名 院 士 和 经 专 家 教 授 专 厨 研 讨 中 药 复 方 现 代 化 思 路 之 后 , 中 在 医 药 界 开 始 实 施 推 进 的 。 期 间 . 国科 学 院 院 士 、 中 本 刊 顾 问 陈 可 冀 提 出 , 中西 合 璧 ” 国际 接 轨 的 观 点 , “ 与 指 出中药复方研 究 要 与西 药 单体 研 究 区别 开 来, 应

中药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药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药论文题目一、最新中药论文选题参考1、中药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代谢紊乱的影响2、中医中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3、中药中成药现代化进程4、中药虎杖的药理研究进展5、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理6、中医药在肝癌防治中的作用、地位和存在的问题7、中医中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8、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成药中微量元素9、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体系及研究方向10、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体系及研究方向11、中药巴布剂的研究现状12、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13、活血中药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的影响14、15味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筛选研究15、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16、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17、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18、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19、抗氧化中药的研究现状20、试论“半仿生提取法”制备中药口服制剂二、中药论文题目大全1、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新思路和方法2、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3、关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思考4、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的发展趋势5、中医药对维护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6、中草药和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微波协助萃取7、抑制幽门螺旋菌中药的初步筛选8、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9、中药复方有效部分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初探10、抗肝纤维化有效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11、基于纳米技术的中药基础问题研究12、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13、一种提取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方法——超声提取法14、色谱指纹图谱与中药质量控制15、中药国际化现状及对策16、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的发展趋势17、化学物质组学与中药方剂研究——兼析清开灵复方物质基础研究18、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中草药化学成分的因素19、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20、贝母类中药的镇咳祛痰作用研究三、热门中药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新药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2、中药淫羊藿主要种类评述3、中药制剂发展的回顾4、益肺健脾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作用的研究5、中药复方的化学研究体系6、中药通心络(超微粉碎)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7、中草药对建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8、多种中药单体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9、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10、补肾中药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垂体,卵巢及肾上腺作用的实…11、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12、中药巴戟天中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研究13、中药方剂有效成(组)分配伍研究14、中药材道地性研究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及模式假说15、中药菟丝子化学成分研究16、分子振动光谱法与中药研究的最新进展17、微生物发酵中药应成为中药研究的新内容18、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警示19、10种中药成分对CEF的增殖和抵抗NDV感染的影响20、中药药效组分的指纹图谱分析思路与方法四、关于中药毕业论文题目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3、21世纪与中药现代化4、21世纪与中药现代化5、中药色谱指纹图谱鉴别的概念、属性、技术与应用6、"一测多评"法中药质量评价模式方法学研究7、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是中草药质量控制的可行策略8、中药指纹图谱的分类和发展9、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10、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11、中药制剂色谱指纹图谱(图像)鉴别12、中药鉴定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13、基于DNA barcoding(条形码)技术的中药材鉴定14、中药及中药复方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15、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的应用16、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17、中药川芎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8、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定中药材和中药注射剂特征指纹图谱的探讨19、一种评价中药色谱指纹谱相似性的新方法:向量夹角法20、建立我国现代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的研究五、比较好写的中药论文题目1、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的意义与作用2、中药虎杖的药理研究进展3、儿科抗病毒中药的选用4、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5、中药降脂研究进展6、树脂吸附法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7、中草药的肝损伤问题8、部分中药或其成分对大鼠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9、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潜信息特征判据研究10、现代中药学大辞典11、中药药理与应用12、中药多糖抗肿瘤的药理学研究进展13、膜技术在中药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14、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15、代谢物组学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意义16、中药现代化进展17、从药物组成看中药注射剂18、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效相关性研究19、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及新药的发现20、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

活血化瘀类中药抑制子宫腺肌病血管生成的多靶点作用研究

活血化瘀类中药抑制子宫腺肌病血管生成的多靶点作用研究

【 关键 词 】 活血 化 瘀 :子 宫 腺 肌 症 [ A b s t r 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o f t h e H u o x u e H u a y u t y p e o f T C M h e r b s i n t r e a t i n g a d e n o my o s i s( C A M) b y
r e s t r a i n i n g AM a a g i o g e n e s i s
付 先芸 1 , 2 魏绍斌 。
( 1 . 成 都 中 医药 大学 。四 川 成 都 ,6 1 0 0 7 5 :2 . 湖 北 省 宜 昌 市妇 幼保 健 院 .湖 北 宜 昌 .4 4 3 0 0 0 )
液 流 变 性 及 体 外 对 家 兔 血 小 板 聚 集 及 凝 血 酶 时 间 的 影 响 均 有
显著作用 。
经 异常和不孕等症状 ,多发生 于生 育期妇女 。近年来 ,该病发 病 率不断上升 已成为妇科常见病 , 关于 A M 发病机制研 究也越 来 越受到关注 。A M 虽是妇科 良性疾病 ,但 其临床表 现和 并发 症对 女性健康和生育产生重大影响 ,因该病确切病 因和发病机 制未明确 ,所 以迄今为止对其发病机制 的学说颇 多,既涉及 孕 产 等生理过程 中,又可能 与激素紊乱 、遗传 因素免疫 功能失调 及 血管生成等改变密切相关 。不论何种发病机制 ,异位病灶血
管 的 异 常 增 殖 是 该 病 进 展 的必 要条 件 和 必然 结 ” 。 从瘀 论 治
是对该病的 中医药治疗 的公认观点及基本组方 。本文将从抗血 管生成角度探讨活血化瘀类 中药在 A M 治疗 中的研究意义 。 血管形 成过程 是 由多基 因突变及促 血管 生成 因子和抗 血 管生成因子正负调节失衡所 引起的 多因素复杂 的病理 改变 。针 对 这种多因素、多环节 即多靶 点的特 点,单靶点直接对抗 疗法

最新运用分子生物学研究开发中药ppt课件

最新运用分子生物学研究开发中药ppt课件
五、标准化、规范化是中药现代化、 国际化的基础
六、引入分子生物学对中药现代化 的意义
1、中药高产、优质、多种新品种的培育。 2、濒危紧缺中药资源的保护。 3、中药新的、便捷、准确的分子标识鉴定方法 的研究。 4、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新药。
七、复方研究(方剂化学、方剂药 理)——中药现代化的关键
1、复方是天然组合化学库 2、复方与多靶点作用机理 3、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与煎次 4、关于血清药理学
5、复方研究途径
(1)中药药理研究途径与优劣 ① 将中药等同于一般的天然药物(主要是植物 药),提取其有效部位或成分进行药理研究,无需中 医药理论指导; ②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与研究。
(2)开展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复方研究
6、研究复方的几个基本要求
(1)选方 (2)拆方研究 (3)设计 (4)药动学研究 (5)临床药理学研究 (6)方剂、单味药及有效成分的关系 (7)中药的BRM(Biologic response modifers,生物应答修饰剂)效应 (8)大有可为的中药方剂研究
二、方剂化学和方剂药理学
三、中药毒理学
四、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子药理学
1、解释中药的疗效 2、解释中药的药用部位 3、解释中药的用量 4、解释中药的炮制和制剂 5、解释中药的副作用 6、解释中药的禁忌症 7、解释中药的毒副作用 8、解释药效的多样性 9、解释中药的配伍 10、发现中药新用途
五、中药材新品种的开发
实现“1035”工程目标,不仅可提高我国自主创制 新药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形成一个规 模的医药企业集团,还将培养早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 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初步建立一支稳定的,从新药 研制与开发产业化各环节学科配套的,力量雄厚的科 技队伍。

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中药复方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一直以来都在中医药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与单味草药相比,中药复方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点,其药效更为复杂,疗效也更为显著。

本文将探讨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中药复方的药理学基础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组分药效叠加作用中药复方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每种草药都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

当这些草药混合在一起使用时,其药效会出现叠加作用。

例如,某些草药可以互相增强彼此的药效,从而提高整个药方的疗效。

2. 多途径药效调节中药复方中的草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对人体产生药效。

通过合理地组合不同的草药,可以实现多途径的调节作用,从而对多种病症产生综合疗效。

3. 多目标药效作用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还发现,中药复方具有多目标药效作用的特点。

相对于单一草药,中药复方可以同时作用于多个生物靶点,从而综合调节多个生物过程,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特点,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方法:1. 体内药理学研究体内药理学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将中药复方给予动物模型,观察其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可以评估药方的疗效及其对机体的影响程度。

2. 分子水平研究分子水平研究能够揭示中药复方的药理学机制。

通过分离和鉴定其中的活性成分,以及研究其对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可以深入了解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特点。

3. 细胞实验研究细胞实验研究可以揭示中药复方对细胞的影响。

通过给予细胞模型中药复方的处理,观察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药方对细胞的影响程度。

三、中药复方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中药复方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治疗作用中药复方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能够综合调节机体的多个生理过程,从而对多种病症产生综合治疗作用。

中药复方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及其在天然药物中的应用

中药复方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及其在天然药物中的应用

中药复方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及其在天然药物中的应用中药复方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治疗手段,自古以来就受到广泛应用。

它们是由多种中药组合而成,通过各种配伍和制剂技术而构成的。

其复方作用机理涉及多个分子和多种生理途径的调节,复杂而多样。

因此,对中药复方分子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究将有助于深化对中药复方疗效及其底层机理的理解,为中药开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中药复方分子作用机制研究的现状及在天然药物中的应用。

一、中药复方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中药复方的成分复杂多样,常常由多个生物活性物质协同作用而产生效应,其分子作用机制相当复杂。

由于近年来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对中药复方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

例如,用高通量酶促荧光技术,可以快速地筛选和鉴定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作用目标和酶学活性,实现对复方活性物质的全面分析;有研究使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将中药分子与基因组学等生物学领域进行整合分析,揭示出中药复方在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机制。

此外,化学聚类、网络分析等也是中药复方分子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常用技术手段。

二、中药复方分子作用机制的应用中药复方作为天然药物,具有成分多、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

通过对中药复方分子作用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其药理及治疗效果。

例如王不留行颗粒是一种中草药复方,由多种天然草药组合而成,主治风寒感冒、发热等症状。

通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红枣和荆芥能够增强王不留行颗粒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促进病毒载量的下降;侧柏叶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减轻发热症状;贝母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的作用。

这些发现有效地支持了药方的用药理论,对临床中的用药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三、如何深入研究中药复方分子作用机制要深入研究中药复方分子作用机制,首先要建立全面、系统的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并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高通量信息筛选。

其次,要采用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基因芯片技术和代谢组学等方法,对药理领域内复杂生物学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推动中药治疗的个体化特色进一步发展。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多靶点研究进展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多靶点研究进展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多靶点研究进展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学科,药物的治疗效果是通过与特定的靶点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然而,单一的药物靶点往往无法满足复杂的疾病机制及临床需求,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药物多靶点的研究,旨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综述临床药学中药药物多靶点研究的进展。

一、药物多靶点的意义和优势药物多靶点研究是指一个药物同时针对多个靶点进行作用,与传统的单一靶点药物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药物多靶点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疾病机制。

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由多个靶点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单一的靶点药物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而药物多靶点则可以在不同的层面同时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药物多靶点可以减少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药物耐药性是目前临床药物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药物多靶点的策略可以通过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延长药物的临床使用寿命。

最后,药物多靶点可以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由于药物通过多靶点作用,可以减少对单一靶点的过度激活,减轻可能的副作用。

同时,不同靶点间的协同效应也可以优化药物的药效/毒性比。

二、常见的临床药物多靶点研究策略在临床药学领域,常见的药物多靶点研究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重组蛋白靶点策略这种策略是通过使用重组蛋白作为药物的靶点,来实现药物的多靶点效应。

重组蛋白靶点策略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多个相关的蛋白靶点,进而用于药物研究。

2. 多组学数据整合策略多组学数据整合策略是指将多组学数据整合到一起,从而获得药物的多靶点信息。

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数据,可以全面了解药物与不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药物设计和开发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3. 虚拟筛选和分子对接策略虚拟筛选和分子对接是指使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预测药物与多个靶点的相互作用情况。

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筛选出与多个靶点具有较高亲和力的化合物,并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成分
Rg l
, ,
,
以纯
内含 的化 学 成 分 是 多类 型 的 可能含 有 酚类 生 物碱 菇 类 幽体 和 配糖 体等 因 而 是 一 个 多 样化 的库 复方 与 多靶 作 用机理

为例 此 成 分 一 部分 进 入 血 清 一 部分 则
Rg l
,

在 胃肠 中 由酶 和 细 菌 作 用 产 生 了 7 个
NCCL
,
,

N C CL
的特 点
进入血清 的药 物成 分 使 间 题简化 测 活 性 样 品 与 机 体 但 收 集 足 够 量含药血清 从 中分离 鉴 定药 物

,
库 因 此 应 该含 有 几

种或某 群 有 效或 有 生 物 活 性 的化 学 成 分
,
、 ,
(2 )

N CC L

化学 成分 并进 而 找 到 若 干 活性 成 分 难 度 也 不 小
人 体 后 有 选 择地反 复作 用 于 某种 疾 病 的 多 个直 接 靶 点 ( 治 标 ) 和 间接 靶 点 ( 治 本 ) 从 而 达 到 治 疗 疾 病 的 目
,
组 合化 学 库 ( N
Mu t l
t i
l a r
C 冶 b in a m t
o
五a l C h e

e
l a
c a i 作 用机理 可 能是 多靶 作 用 机 理 ( Me h n

,
,
上腺 素
月受 体
,
自由基
,
血 小 板 激 活 因 子
650000 )
( 文 献 和 致 谢略 )
( 收稿
:
1997

11

20)
中 国 科学 院 昆 明植 物 研 究 所 ( 云 南
,
方法 找到 了 几种 活 性成分 其 结 果 可 能 对 多 靶 作 用 机 理
点 合 成药或 纯 天 然 活 性 化 合 物 其作 用 靶 点 不 多 单 味
的证 明 有 益
,

总 之 复方 的 研 究 方法 包 括 我 们 下 面 建
,
,
药 制剂作 用靶 点 稍多

议 的方 法 都各 有 其 优缺 点 可 能 需 综合 各 种 方 法 进 行
:

(P
AF
) 血 管 紧 张 素转 化 酶 ( A C E ) ( 3 羚
, ,


3

甲戊 二酞
:
辅酶
,
A (H
M G o ) 还 原 酶 内皮 细 胞 舒 张 因子 ( E D R F ) c A
,
有意 义 的
NCCL )
,
我们 的 主 要 思 路是 复 方 似 可 称 之 为天 然
t a
u
等 基 于 上 述我 们 提 出 中药复方 的 多靶 作 用 机理 复方 中多种有效 成 分 以 低 于 它 们 中某 一 单 体 治 疗剂量进入
中 国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 9 8

2
月 第 1 卷第 2 期 8

面向 2
1
世纪的 中 国传统医学
中药复 方 天 然 组 合化 学 库 与 多靶 作 用机 理

L ib r r a i
e s
,



,
— 特 别是探讨 复 方 的活 性 成 分 与 作 用 机制 的 关 系 是

用近 代 科 学研究我 国 中 医 用 药 的 主 婆形 式
,
衍 生 物 这些
,
成分也能 进 入 血清 一 种 成 分 如 此 复 杂 一 个 复 方 进 入

药 物 的药理 研 究 有 生 物 整 体 离体 器 官 受 体 或作
用 靶点 等层 次
,
血清 的化 学 成 分 就 更 加 复 杂
,

当 然 如 果 用 血 清药 理 学
,

药 物 的作 用 靶 点 是 当 今 药 学 研 究的 热
, ,

一 5


中药复 方 的研究 方法探讨
用 拆 方 法 研究 复 方 使其 由繁 到 简并进 而 找 到 复
“ ”
味中 这就
一 50
种 化学 成 分
:
有理 由推论 中药复 方是天 然 组 合化学 库 根 据 中 医 理 论 和 实践 以 及单 味药 功能 主治性味 通过 人 工组 合 形 成的
累 各类 活 性 成 分 进行 深 入 药理研 究 ( 包 括 吸收 分布 排
、 、
,
味不等
。、

近 年对其中 一 些 药 物 的 作 用 机制 研
:
++
,
究 表 明 其 作 用 靶 点有 离 子 通 道 ( C a
K

,
N
a

)
,

泄 这里或 可 参 照 血清药 理 学 方法 ) 最 后 探讨复 方 作 用 机 理 及 形 成 新复 方 的 可 能 性
,
中 药复 方 我们认 为 有多个 作 用 靶 点 以 治疗 心 脑 血 管 药 物 中活 血 化 寮类 药 物 为例 常 用 中药有 丹 参 三 七 人 参 红 花 丹 皮 桃 仁 钩 藤 葛根 杜 仲 当 归 白 芍 冰 片 山 植 川 芍 等 治疗 此 类 疾 病 复 方 常有 上 面 药
物中2
,
m s

f o
,
g ’) r t a e
基 于 这一 思 路 探讨 了复 方 的研 究方法
,
复方 与 天 然 组合化 学库
近代 天 然 产 物 化学 的 成就 表 明 许 多植 物药 已 能 分 离 鉴 定 出 1 0 种 左右 化 学 成分 因此 一 个 由 4 药组成的复方 可能 含有 3 0
L
的化
:
得 了 可喜 进 展 此法是将复方 灌 胃给 药后 分 离其血 清进 行 体外 药 理 活 性研 究
环境 相 似

学 成 分包 括有效 和 无效化 学 成分 大 量 是 单味药本身 含
其优 点 可 以 排除 一 些 胃 肠 中 不
, ,
有的 少量是 加工 炮 制过 程 中形 成 的
( 1 因 为 是 有效复 方 形 成的 )
一4
,

探索

我 们建议的 方 法 精选 组 方 不 复杂 的有效复方进
, , ,
:
,
:

行化 学 设 计 先 划分 成几 个 部 位 以 复方 治 疗病 种 建 立
多 种 靶 点 的 微 量 筛选 模 型 初筛 各 划 分部 位 以 多种筛选











,
模 型 指 导 各 划 分部 位 分 离 鉴 定 出 各 类 活 性 成 分 进 而 积
,
方 主 要 活 性 成 分 此法作为寻找 主 要 活 性 成 分 或先 导 化 合 物 有 可 取 之 处 但其结 果 似 不 能说 明 复方的复杂作 用
,
,
机理

近 年 国 内学者 采 用 血清药 理学方 法研 究复方 取
, 。
具 有 疗 效 的相 对 安 全的天 然 组 合 化 学 库
,

N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