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草类中药(1)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常见中草药—全草类

常见中草药—全草类

大蓟Herba Cirsii Japonici(英)Japanese Thistle Herb[别名]将军草、牛口刺、马刺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O.5—1m。

根簇生,圆锥形,肉质,表面棕褐色。

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

基生叶丛生,有柄,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30cm,羽状深裂,边缘齿状,齿端具针刺,上面疏生白色丝状毛,下面脉上有长毛;茎生叶互生,基部心形抱茎。

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外被蛛丝状毛;总苞片4—6层,披针形,外层较短;花两性,管状,紫色;花药顶端有附片,基部有尾。

瘦果长椭圆形,冠毛多层,羽状,暗灰色。

花期5—8月,果期6—8月。

生于山野、路旁、荒地。

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采制]夏、秋季剖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生物碱;鲜叶含柳穿鱼甙(pectolinarin)。

[性味]性凉,味甘、苦。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量9—15g。

[附注]根亦入药,功效同地上部分。

千里光Herba Senecionis Scandentis(英)Climbing Groundsel Herb[别名]九里明、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

[来源]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有攀援状木质茎,高1—5m,有微毛,后脱落。

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状齿裂或微波状或近全缘,两面疏被细毛。

头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总苞筒形,总苞片1层;花黄色,舌状花雌性,管状花两性。

瘦果圆柱形,有纵沟,被短毛,冠毛白色。

花果期秋冬季至次年春。

生于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中。

产于江苏、浙江、广西、四川。

2024版(PPT幻灯片版)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2024版(PPT幻灯片版)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21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 矿物种类识别:准确识别矿物的种类是鉴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颜色光泽以及硬度比重等物理 性质进行初步判断。同时结合化学性质如溶解性等进行综合分 析确定矿物种类。对于难以识别的矿物可以借助X射线衍射分 析(XRD)、红外光谱(IR)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辅助鉴定。
利用免疫学技术研究中药 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药效学鉴定法
通过观察中药对生物体的 药理效应来判断其真伪和 优劣。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 药进行基因水平上的鉴定 和研究。
2024/1/27
11
2024/1/27
03
常见中药的鉴定
12
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根或根茎的形状、大小、粗 细等特征。
中的稳定性。
24
鉴定过程中的误差控制
01
02
03
仪器校准
定期对鉴定所使用的仪器 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 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2024/1/27
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鉴定操作规程,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数据处理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鉴 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减小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的影响。
25
观察断面颜色、质地、纹理等。
2024/1/27
14
皮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皮的形状、大小、厚薄等。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皱纹、皮孔等。 2024/1/27
内表面特征
观察颜色、纹理等。
质地
检查质地坚韧或松软,纤维性或 粉性等。
15
叶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表面特征
质地
气味
观察叶的形状、大小、 长宽比等。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PPT课件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PPT课件

扫描电子显微镜
离子溅射仪
1a
1b
1c
1d
2a
2b
2c
2d
3a
3b
3c
3d
不同产地广藿香叶表面扫描电镜特征比较
1. 气孔;2. 非腺毛表面;3. 叶表面纹饰 a. 牌香;b. 肇香;c. 湛香;d. 南香;
中药瞿麦叶片上(左)下(右)表皮扫描电镜形态
金星蕨叶及茎表皮扫描电镜形态
3、叶的显微定量常数
全草类中药
一、定义
全草类中药又称为草类中药,通常是指 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其地上部分
二、包括的范围
1、全草:带有根或根茎的全株。带根的幼苗 (茵陈)、带根的全草(地丁)。
2、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带有茎、叶、花、果 实。如:薄荷、益母草、紫苏。
3、小灌木幼嫩的枝梢。如:麻黄、西河柳。 4、草本植物的草质茎。如:石斛
3、带叶全草:
叶片是鉴别重点。形态、大小、色泽、叶尖、 叶基、叶缘、叶脉、上下表面、质地以及叶柄等。 鉴别时需浸泡湿润,充分展开后观察。 箭叶淫羊藿叶三出复叶,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朝鲜淫羊藿二回三出复叶,叶片卵状心形或长卵状 心形,较大,长4~9.5cm; 淫羊藿叶卵形或近圆形,较小,长3~8cm
下皮纤维、皮层纤维、中柱鞘纤维、皮层栅状细胞。 唇形科类:横切面方形,厚角组织,内皮层;维管束四角
发达,有髓。粉末:腺鳞(头部8细胞)、小腺毛、非 腺毛、直轴式气孔。 菊科叶类:下表皮毛较密,丁字毛、无柄腺毛、不定式气 孔。
单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组织鉴别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构造 初生构造
不发达的次生构造
三、鉴别方法
(一)植物分类学知识 1、依据所属分类位置科属的显著特征进行鉴别。如: 麻黄类:均具节与节间。表面具纵棱线。叶退化成膜质

全草类中药

全草类中药

第九章全草类中药学习目标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仝草类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等内容,会鉴定常用仝草类;中药,为学习中药制剂技术、中药炮制技术等专业课程奠啶基础。

知识要求掌握全草类中药的性状、显微鉴定等内容;熟悉全草类中药的来源、理化鉴定、;主产地等;了解仝草类中药的采收加工、化学成分、功效等。

能力要求能运用中药鉴定的依据、方法,对仝草类中药进行鉴定,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全1草类中药性状及绘显微特征囵。

第一节全草类中药概述全草类(He’ba)中药是指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如广藿香、益母草;有的带有花和果实,如荆芥、香薷;少数为带根的全草,如蒲公英、金钱草;或小灌木草质茎的枝梢,如麻黄,均列入全草类药材。

一、性状鉴定全草类药材的性状鉴定,应接它所包含的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鉴别。

这些器官的鉴别方法,已在前面各章中分别进行了讲述,不再重复。

但对于草本茎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1.形状及粗细茎通常为圆柱形或方柱形,如益母草、薄荷等。

2.颜色新鲜的茎通常为绿色,但也有带紫色或其他颜色的,如荆芥茎表面淡紫红色,但日久大多变为黄色。

3.表面除色泽外,茎的表面特征也因植物种类而不同,有的光滑无毛,如淫羊藿;有的被毛,如仙鹤草;有的表面有纵棱线和沟纹,如麻黄、石斛。

4.叶序多为互生或对生。

五,花序注意花在花枝或花轴上的排列方式,如荆芥顶生穗状轮伞花序;薄荷腋生轮伞花序。

6.横断面木部多不发达,髓通常疏松,有时形成空洞,如薄荷。

二、显微鉴定草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由外向内分别为:1.表皮草本茎多无周皮,最外方为表皮,可见角质层、毛茸和气孔等,有的有绿皮层。

2.皮层外层有时分化成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内层为薄壁组织。

3.中柱鞘为1列或数列细胞组成,常为厚壁组织,且成不连续的环。

4.维管束排列成环,大多数双子叶植物为外韧维管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及韧皮薄壁细胞及韧皮纤维组成;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可见射线,形成层成环或不成环。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 角质层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 • ② 皮层纤维细长,壁极厚,有的木化,壁
上布满砂晶,形成嵌晶纤维,胞腔狭窄
• 木纤维多成束,壁较厚,胞腔稍大,可见 斜纹孔。
麻黄 ----- 【显微鉴别】
• ③ 髓部薄壁细胞木化或非木化,常含棕红 色块状物
• ④ 螺纹、网纹、具缘纹孔导管,细小,直 径10--15μm,导管分子端壁具麻黄式穿 孔板(端壁斜面相连,具有多数圆形穿孔, 排成1-3列)
叶的构造已如前述 对于全草类,叶的鉴别很重要 气孔、毛茸是很重要的鉴别特征 一些常用数据如气孔轴式、气孔数、脉岛数、
栅表比等对于相似的中药(唇形科)尤其重要。
麻黄 ----- 【历史】
• 本经,中品
• 《名医别录》记载:麻黄生晋地(今河北省 境内)及河东(今山西省境内)
• 陶弘景云:“今出青州(今山东省境内), 彭城(今河北省境内),荥阳、中牟(均在今 河南省境内)者为胜,色青而多沫。”
及华阴者为真。其根细而极辛,故名之曰细 辛。”
细辛 ----- 【历史】
• 《本草纲目》也称:“华州真细辛”,说明当时 就以产陕西华山之阴,即今华县一带所产的华细 辛为佳品
• ③ 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 鳞叶2片(稀3片),呈锐三角形,先端反 曲,渐尖,灰白色,基部合生呈筒状,红 棕色
• ④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周边 黄绿色,髓部类圆形,红棕色
• ⑤ 气微香,味微苦,涩。
麻黄 ----- 【性状鉴别】
• 中麻黄 • ① 茎细长圆柱形,多分枝,直径为1.5--
• 掌禹锡引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麻黄茎端 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覆盆子,可 食。”
麻黄 ----- 【历史】
• 苏颂云:“春生苗,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 以来。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 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黄气,外皮红, 里仁子黑。根紫赤色。俗说有雌雄二种, 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结子。雄 者无花不结子。至立秋后收茎阴干”

中草药 PPT课件

中草药 PPT课件
6
一点红
• 【制法】去杂质洗净,鲜用或干用。 【性味归经】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上呼吸道感 染,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肺炎,急性肠炎,细 菌性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睾丸炎,乳腺炎,疖 肿疮疡,皮肤湿疹,跌打扭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缚患 处。
7
苦买菜
8
水蜈蚣【临床应用】
①治疗疟疾 取水蜈蚣全草连根(晒至半干)2~3 两,水煎3~4小时。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或前1天 顿服,连服3天。共治48例,其中21例用2两,服 药前血检找到疟原虫,服药后症状消失,厚血片 未查得疟原虫者15例;用3两的27例,有效24例。 认为剂量不宜少于3两,煎药时间不少于3小时, 服药不少于3天。但据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寄 生虫病研究所用小白鼠所作的实验结果证明:水 蜈蚣对鼠疟原虫作用不佳,可以初步肯定抗鼠疟 原虫无效;同时观察到水蜈蚣根部的浓缩煎剂与 乙醇回流浓缩液均具毒性,因此,用大剂量的水 蜈蚣进行临床试验前,极有必要先做测毒试验。
④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地杨梅(水蜈蚣)1斤,香 叶树(别名山苍树)根、叶各半斤,加水1000毫 升蒸馏,取中段蒸馏液500毫升,日服3次,每次 2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治疗92例,近期控制11 例,显效12例,好转41例,有效率69.4%。本药 具有一定的镇咳、平喘、祛痰作用,疗效多在服 药后2~4天出现,副作用轻微。但远期疗效欠佳, 停药后易复发。有将剂量增至每次30毫升,以20 天为一疗程,治疗400例,有效率显著提高。 23
11
火炭母
12
火炭母
13
14
火炭母
• 【别名】翅地利、火炭星、火炭藤、白饭草、白 饭藤、信饭藤 。
• 蓼科植物火炭母为多年生草本,全株均可入药。 • 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

全草类中药

全草类中药

【性状鉴定】 1、①.大、中、小黄草,以其长短及粗细而定; ②.无论何种均有: A.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 B.表面黄绿色或金黄色; C.节部常留有膜质叶鞘; D.体轻质韧,呈一定的纤维性; E.嚼之显黏性,味微苦。 2、铁皮石斛:商品名为耳环石斛或枫斗。
【显微鉴别】横切面 1、呈边缘波状的类圆形; 2、为典型的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1)表皮层1列,外被角质层; (2)基本组织中散有外韧型维管束,韧皮外侧有纤 维素、木质部,导管1~3个; 3、薄壁细胞中有的含硅质体或草酸钙针晶束。
广藿香 Herba Pogostemonis
藿香始载于《异物志》。 李时珍谓:“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苏叶······”。
【来 源】唇形科植物 广藿香 Pogostemon cablin (Blanco)Benth. 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 主产于广东、海南、台湾、广西、云南等省。 根据来源其商品分为: 牌香(广州市郊石牌等乡村)、 肇香或枝香(广东肇庆地区)、 湛香(湛江)、 南香(海南万宁等地)。
【性状鉴定】 北细辛: 多扎成小把卷成团。根茎不规则圆柱形, 节间长0.2~0.3cm, 顶端有碗状茎痕。根 密生节上,表面灰黄,平滑,质脆。断面 平坦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汉城细辛 根茎节间长0.2~1cm。 华细辛: 根茎细长,节间长0.2~1cm, 气味较弱。 【成分】 含挥发油,主要是甲基丁香酚。
滇地丁(云南地方习用品)
远志科植物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的带根全 草。药材多皱缩,全株高于10cm,根圆柱形而 弯曲,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横裂纹 ,茎丛生,细长圆柱形,单叶互生,卵形至椭 圆形,黄绿色或灰绿色,全缘,无叶柄或极短 ,总状花序腋生,蒴果扁圆,气微若,味稍苦 。

全草类中药--槲寄生、麻黄、金钱草、广霍香、薄荷、穿心莲、肉苁蓉、锁阳、青蒿、茵陈、石斛、

全草类中药--槲寄生、麻黄、金钱草、广霍香、薄荷、穿心莲、肉苁蓉、锁阳、青蒿、茵陈、石斛、
• 【采收】冬季采收。
2020/1/9
• 【性状】
• 槲寄生茎枝呈圆柱形,长约30cm,直
径3~10mm,节部膨大,粗为1.5cm, 有紫黑色环纹,常2~5叉状分枝,易由 节处断落,节间长2~9,,表面黄绿色 、黄棕色或金黄色,有不规则纵斜皱纹 ,叶对生于枝梢,易脱落,无柄,叶片 呈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7cm,宽0.5 ~1.5cm,先端钝圆,基部稧形,全缘, 表面金黄色至黄绿色,多横皱纹,主脉5 出,中间3条明显,革质,浆果有时存在 ,球形,皱缩。本品体轻,质脆,易折 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色,较疏松, 形成层不明显,木部色较浅,有放射状 纹理,射线类白色。髓小,粗茎的髓往 往偏向一边。无臭,味微苦,嚼之有粘 性。 2020/1/9
•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草质茎的髓部,节部约为
节间的1/2-1/3,但伪麻黄碱含量较高。
CH3 CC H OH N H
H
CH3 CC
H OH N
H CH3
H
CH3
2020/1/9
L-麻黄碱
D-伪麻黄碱
• [理化] • ①荧光:纵剖面置紫外光灯下,皮部亮白色荧
光,髓部亮棕色荧光。
③粉末微量升华,可见细微针状或颗粒状结晶。
• ①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厚,被较厚 的角质层。两棱线间有下陷式气孔,保 卫细胞壁木化。
• ②下皮纤维:位于棱线处,非木化,壁 厚。
• ③皮层:似叶内组织,有叶绿体,纤维 散在。
• ④韧维管束:幼枝外韧维管束8-10个。 老枝产生束间形成层,但外侧为薄壁细 胞。
• ⑤韧皮部:狭小,其外有新月形纤维束 。
2020/1/9
H
CH3
C CH
NaOH
OH N CH3 CuO S4 H

13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

13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

来源: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unge及 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的干燥草
质茎。
产地: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等省区。
功效:发汗、平喘,利水。用于外感风寒、恶寒
叶尖上表面观
叶片革质
叶尖下表面观
疏被粗短伏毛或近无毛。
柔毛淫羊藿
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 绒毛状柔毛。
柔毛淫羊藿
柔毛淫羊藿
叶上表面观
叶下表面观
叶下表面及叶 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巫 山 淫 羊 藿
小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 边缘具刺齿,侧生小叶基部偏斜,内边叶片小,圆形, 外边裂片大,三角形,渐尖,下表面被绵毛或秃净。
箭 叶 淫 羊 藿
箭叶淫羊藿全草有时扎成小把。茎不分枝,光 滑,断面中空。叶表面黄绿色、光滑,背面灰绿色 被有白粉,用放大镜观察可见短粗伏毛。革质,不 易破碎。无臭、味微苦而涩。
箭 叶 淫 羊 藿
一回三出复叶一回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至卵 状披针形,长4~9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 两侧小叶基部外侧呈箭形,边缘有细刺毛,
2.双子叶植物草质茎显微构造:
薄荷横切面简图
1. 表皮 2. 皮层 3. 厚角组织 4. 内皮层 5. 韧皮部 6. 形成层 7. 木质部 8. 髓
2.单子叶植物草质茎显微构造:
1 2 3
4
5
石斛(金钗石斛)横切面简图
1. 表皮 2. 维管束 3. 纤维束 4. 韧皮部 5. 木质部
*麻 黄
Herba Ephedrae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28
药材产地加工的常用方法
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使 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这种方 法习称“发汗”。 如厚朴、玄参、续断等。 干燥
干燥的目的:及时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 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可根据不同 的药材选择不同的干燥方法。 干燥的方法:晒干、烘干、阴干、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等。
槲寄生
忍冬藤
6
(一)植物类:皮类药材
• 多在清明到夏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采集,此时植物体内液汁较多、 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树皮易于剥离,同时有效成 分含量高,如杜仲、厚朴。 • 根皮在冬季采收,如牡丹皮、地骨皮。有些药材取 皮,可在取伐木材时收。 根皮、树皮的采收,容易损害植物生长,应注意采 收方法,树皮不可整圈剥,否则破坏输导系统,造 成树木死亡;根皮是挖根后再剥取。
38
药材的产地加工
*动物类药材 因动物的种类不同或相同动物因产地、时间的不同, 其产地加工方法各有差异。 • 一般要求加工处理必须及时得当(清选、干燥、冰冻 或加入防腐剂等)。 *矿物药类 其产地加工主要是清除泥土和非药用部位,以保持药 材的纯净度。
39
药材的产地加工
• 此类药材多数在捕捉后用沸水烫死并晒干,如斑蝥、土鳖虫等 • 全蝎在产地加工时,通常用10%食盐水浸泡后加热煮沸,至全蝎脊背 抽沟、全身僵挺、色泽光亮时取出,置通风干燥处晾干即得 • 蜈蚣在捕后烫死,及时选用与虫体长宽相近的竹签,将虫体撑直,然 后暴晒使其干燥,若谜阴雨天,可用无烟炭火烘干,温度一般不宜超 过80℃ • 一般动物鳞甲、骨骼等必须在干燥前去筋肉,如鳖甲、龟甲等 • 药用虫卵或虫瘿者,则需经过蒸煮后,杀死内部虫体,以免来年春暖 花开时孵化成虫,破坏药材,影响疗效,如桑螵蛸、五倍子等 • 部分动物类药材还需分别进行去头、尾、足、翅、鳞片、内脏、残肉、 皮膜等的加工,如乌梢蛇、蕲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表皮(无周皮)。
❖ ②有多数无限外 韧型维管束,射 线宽(木本植物几 乎看不出)。
❖ ③髓部较大, 甚至成为空洞。
❖ 3、显微鉴定: ❖ 茎:(2)单子叶植物 ❖ ①表皮:仅1-2层。保护组织(毛茸、腊被)
较少。 ❖ ②散生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 ❖ ③无髓部。
❖ 叶(如:穿心莲)
❖ 4、理化鉴定:
❖ 种子: 2粒
1粒
中 多 1.5-3mm 2-6cm 细而浅 3裂, 钝△形 先端锐尖 3粒
丽江麻黄 多
1.5-4mm 2-6cm 粗深 2裂, 锐△形
1-2粒
木贼麻黄
❖ 【显微鉴别】
❖ 1、草麻黄茎横切面: 类圆形,边缘呈波状 凹凸。
❖ (1)表皮细胞类方形, 外壁厚。两棱线间有 下陷气孔(裸子植物 气孔特征),保卫细 胞壁木化。
❖ 【来源】
麻黄
❖ 麻黄科植物草
麻 黄 Ephedra
sinica 、 木 贼
麻 黄 E.
equisetina 及 中 麻 黄 E.
intermedia 的 草质茎。
❖ 【性状鉴别】
❖ 1、草麻黄
❖ (1)圆柱形,表面 具纵棱,黄绿色。
❖ (2)节明显,叶为 膜质鳞片状。
❖ (3)质轻脆易折断, 折断时有粉尘飞 出。
❖ 断面: 外侧: 黄绿色,纤维 性强。
❖ 髓部:暗红 棕色,粉性。
❖ (4)气微香, 味微苦涩。
❖ 2、几种麻黄的区别:



❖ 分枝:


❖ 直径: 1-2mm
1-1.5mm
❖ 节间长短: 2-6cm
1-3cm
❖ 表面纵棱: 细而浅
细而浅
❖ 鳞叶: 2裂,先端反 2裂,

曲,锐△形 短△形

第十二章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1)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1)
❖概 述
❖ 一、概念: ❖ 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的全体或地上部分。 ❖ 特点:(1)木化程度低 (2)生长年限短 ❖ 二、入药情况: ❖ 1、来源: ❖ 2、入药部位:
❖ (1)草本: ①带根全草
❖ (1)草本: ❖ ②地上部分
(多数): ❖ 地上茎叶: ❖ 带花和果: ❖ 草质茎:
❖ (2)木本:小灌木草质茎的枝梢:
❖ 三、鉴定: ❖ 1、来源鉴定: ❖ 2、性状鉴定: ❖ 3、显微鉴定: ❖ 茎: (1)双子叶植物草质茎 ❖ ①表皮(无周皮)。 ❖ ②有多数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射线宽
(木本植物几乎看不出)。 ❖ ③髓部较大,甚至成为空洞。
❖ (1) 双 子 叶 植 物 草质茎
维多。 ❖ 4、丽江麻黄茎横切面(不同点): ❖ 环髓纤维多,排列不规则。
❖ 5、草麻黄粉末:棕色或绿色。 ❖ (1)表皮细胞长方形,含颗粒状晶体。 ❖ (2)气孔特异:保卫细胞侧面观哑铃形或电话
听筒形。(壁部分木质化,两端特厚)
❖ (3)嵌晶纤维:纤维的壁上附有众多细小的草 酸钙砂晶和方晶。纤维多而壁厚,狭长,胞腔 狭小。
❖ (2) 孢 子 : 肾 形 , 无 色,表面有疣状突起。
❖ 【显微鉴定】
❖ (3)孢子囊环带碎片:黄 棕色,壁厚。
❖ (4) 气 孔 特 异 ( 下 表 皮):由一个副卫细胞 围 绕保卫细胞。
❖ (5)下皮纤维:多成束, 常碎断,黄色。
❖ (6)内皮层细胞及网纹 管胞:较少见。
❖ (7)上表皮细胞:垂周 壁波状弯曲。
石韦
❖ 【来源】 ❖ 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
韦、石韦和有柄石韦 的全草。 ❖ 前二者称为“大叶石 韦”,后者称为“小 叶石韦”。
❖ 【性状鉴别】 ❖ 1、庐山石韦:
叶一型 ❖ (1) 叶 柄 近 方 柱
形,有纵槽,长 10-30cm。
❖ (2) 叶 片 大 , 长 2040cm , 宽 3-5cm 。 披 针 形,叶缘常向内卷曲, 全缘。先端渐尖,基部 不对称。上表面散布有 黑色圆形小凹点,下表 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 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成 多行,几布满叶背。
❖ 不同点:
❖ (1)叶片卷曲成筒 形,展平后呈长 圆形,基部楔形, 对称,侧脉不明 显。
❖ (2)叶柄长3-12cm, 叶片长3-8cm。
❖ 【显微鉴定】
❖ 1、叶柄(中部)和叶 (中部)横切面:从略。
❖ 2、粉末(庐山石韦): 淡黄棕色。
❖ (1) 星 状 毛 碎 片 : 甚 多,顶面观中心圆形, 黄棕色,从此处放射 状分瓣8-11个,每瓣 长舌状,淡黄或无色。
❖ (3)叶厚革质,硬脆易 碎。
❖ (4)无臭,味微苦。
❖ 2、石韦:叶近二 型,)叶基部楔形, 对称。
❖ (2) 叶 柄 长 510cm( 较 短 ) , 叶 片 长 8-12cm( 较 小)。
❖ 3、有柄石韦:二 型叶,不育叶占 2/3 - 1/2 , 同 形 。
❖ (4)导管:麻黄式穿孔板(圆孔穿孔板)。 ❖ 导管的端壁并未完全消失──有许多大的孔隙. ❖ (5)髓部薄壁细胞常含红棕色物质,多散出。
❖ 【成分】 ❖ 主含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髓部) ❖ 麻黄碱(左旋)、伪麻黄碱(右旋)。 ❖ 含量:木贼麻黄>草麻黄>中麻黄。
❖ 【理化鉴别】
❖ 药材纵剖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边 缘显亮白色荧光,中心显亮棕色荧光。
❖ (7)髓部薄壁细胞 常含棕红色物质, 可见少数环髓纤 维。
❖ (8)表皮、皮层细 胞及纤维壁均有 细小草酸钙方晶 或砂晶。(图)
❖ 2、木贼麻黄茎横切面(不同点): ❖ 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 ❖ 3、中麻黄茎横切面(不同点): ❖ 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
❖ (2) 棱线 处有 下 皮纤 维束,非木化。
❖ 【显微鉴别】
❖ 1、草麻黄茎横切面:
❖ (3)皮层宽,有纤维束 散在(皮层似叶肉组织, 含叶绿体)。
❖ (4)幼枝外韧型维管束 8-10个(不成环),老枝 产生束间形成层,形成 层环类圆形。
❖ (5)韧皮部狭小, 其外有新月形 纤维束。
❖ (6)木质部呈三 角形,有时连 成环,细胞全 部木化。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44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