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完整版课件PPT

合集下载

中药PPT精选课件

中药PPT精选课件

44

五 中药的性能

性——性质、特征:四气、五味、归
性 能
经、升降浮沉、毒性。
(药性) 能——作用:功效,主治。

气味——苦寒。

性 归经——心、胃、大肠经。

升降浮沉——沉降。
吸收,外用少刺激。
32
火制:
清炒——便于粉碎、缓和药性,便于

有效成份的煎出。或增强收

敛止血作用。

减少药物刺激性,增效。
固体辅料炒

使药物酥脆易煎便服。
33

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蜜炙——滋补强壮的作用。
炙 醋炙——引药入肝,止痛,减毒。

酒炙——升提、通经活血。

盐炙——引药入肾,补肾作用。
中药理论

俗语云:“识医不识药,

十医九不着”
⑶ 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⑷ 在现代医药学中的地位
6
三.学习《中药学》的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的概念和中药学基本
理论知识(性能、炮制目的、配伍关
系、 用药禁忌等)。
2.掌握130余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 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 意义者)及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 (指一味药品因品种不同而效用有别者) 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 用注意。
人功,卒无裨益。” 《千金翼方》
21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贮藏中药,由于药材受外界因素和 自身因素的影响,质量不断发生变化, 其变化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质变后 的中药,质量低劣,有效成分损失,可 致疗效降低,失去药用价值,甚至产生 不良反应,危害人体健康。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中药配伍理论
阐述中药配伍的原则、方 法及禁忌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用药方法
阐述中药的煎服方法、 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

中药资源与开发
阐述中药资源的分布、 采集、加工及开发利用
等。
中药药理与毒理
阐述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毒理作用及安全性评
价等。
中药制剂与剂型
阐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剂型选择及质量控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药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 《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 论》等著作。
明清时期
中药学开始衰落,但仍有一些 重要著作问世,如《本草纲目 拾遗》、《本草求真》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01
02
03
中药药性理论
阐述中药四气、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 。
中药功效理论
阐述中药功效的概念、分 类及影响因素等。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鸡内金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蒲黄
止血,化瘀,利尿。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活血化瘀药
01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 黄。
03
02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04
化痰止咳平喘药
制等。
02
中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 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基 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
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即升、降、浮、沉四种作用,是

药学导论(中药)PPT课件

药学导论(中药)PPT课件

03
中药的采集与加工
中药的采集
季节选择
不同的中药材有其最佳的采摘季 节,如春季的草药最为新鲜,秋
季的草药最为饱满。
时间选择
清晨或傍晚时分采摘,此时的药材 质量最佳,因为此时的药材经过一 夜的沉淀,药效最为集中。
部位选择
不同的中药材,其药效最佳的部分 也不同,如根、茎、叶、花、果等, 需根据药材的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配伍禁忌
中药在配伍使用时需谨慎,某些中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 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例如,藜芦与人参、丹参与 白芍等不能同时使用。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遵循医生 的指导,避免自行搭配使用。
05
中药的应用与配伍
中药的应用原则
01
02
03
整体观念
中药应用需考虑患者整体 情况,包括体质、年龄、 性别等,以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古代医家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 法,中药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逐渐发展成熟。
中药的发展历程
中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 的经验积累,到理论体系的形成,再 到现代的科研创新,中药学不断取得 新的突破和发展。
唐宋时期,中药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 展,药物品种增多,临床应用更加广 泛。
药学导论(中药)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 中药的种类与分类 • 中药的采集与加工 •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功效 • 中药的应用与配伍 •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与未来发展
0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的起源
中药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 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神农氏时代。
中药最早的记载文献是《神农本草 经》,其中收录了365种药物,并对 其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等进行了详 细的描述。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8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2024/1/28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含苷类 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的 原生形态进行分类。
9
各类中药的代表药物
结构鉴定与活性筛选 通过波谱分析、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活性筛选确定其药理活性。
3
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中多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拮 抗等,以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评 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显微鉴定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 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以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22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2024/1/28
中药配伍与禁忌
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课件ppt

中药课件ppt
中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具有营养神经、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 病。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如丹参、川芎、葛根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中药在预防保健及康复中的作用
01
02
03
中药的预防作用
中药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功 能,增强抵抗力,可用于 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中药过程中出现的,因此需要密切观察。
中药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保障
• 制定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产地# 中药课件
04
中药的临床应用
中药在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
1 2 3
感冒
中药如麻黄、桂枝、荆芥等常用于治疗感冒,这 些药物具有发汗解表、退热等作用,能够有效地 缓解感冒症状。
中药的文化传承与弘扬
中药的传统文化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药的理论 和实践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 行、脏腑经络等。
中药的文化传承与弘扬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药文化,中国政府和民间 组织积极开展中药文化传承活动。例如,建 立中药文化博物馆、开展中药文化宣传教育 、举办中药文化节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 识中药文化。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应用
近年来,中药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 注。据统计,全球中药市场年销售额已 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欧洲、日本等 发达国家对中药的需求日益增长。
VS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药在海外市场的应用, 中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开展中药的海外推广 活动。例如,通过在海外建立中药生产基 地、开展中药临床试验、注册中药产品等 方式,提高中药在海外市场的认知度和接 受度。

中药学最完整的ppt

中药学最完整的ppt

巴豆
辛,热;有大毒 胃大肠肺
峻下冷积
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 外用蚀疮
1、寒邪食积阻滞肠胃,卒然腹满胀痛,大便不通,气急口噤者
2、腹水臌胀
3、喉痹痰阻及寒实结胸
4痈疽,疥癣,恶疮
京大戟 苦、辛,寒;有毒
肺肾大肠 泻下逐饮
消肿散结
1、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2、用于痈疮肿毒,瘰疬痰核
牵牛子 苦,寒;有毒 肺肾大肠 泻下 逐水 去积 杀虫 1、用于水肿,臌胀 2、用于痰壅喘咳 3、用于热结便秘,食滞等 4、用于虫积腹痛
牡丹皮 苦、辛,微寒 心肝肾 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 1、用于血热斑疹吐衄 2、用于虚热证 3、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4、用于疮痈,肠痈
赤芍 苦,寒 肝 清热凉血 祛瘀止痛 1、用于血热之斑疹、吐衄 2、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疮痈肿痛 3、用于目赤肿痛
水牛角 苦咸寒 心肝胃 清热凉血 解毒消斑 1.热入营血证 2.血热吐衄 3.疮痈,喉痹
1、用于风湿痹证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
五加皮 辛、苦,温 肝肾 祛风湿,强筋骨 利尿 1、用于风湿痹痛 2、用于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3、用于水肿,脚气浮肿
桑寄生
苦、,平 肝肾
祛风湿 益肝肾 强筋骨
安胎
1、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 2、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苍术 辛苦温 脾胃 燥湿健脾 祛风湿 发表 1、用于湿滞中焦证 2、用于风湿痹痛 3.外感表证夹湿之证
蒲公英 苦甘寒 肝胃 清热解毒 利湿 1、疮痈,乳痈,内痈 2、热淋,黄疸
*蚤休 苦微寒有小毒 肝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息风定惊
1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2.跌打损伤 3。小儿惊风
鱼腥草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2024/1/30
31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成果
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制剂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动了中药产业的快速发 展;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中药研究人才,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中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展望
未来中药现代化研究将继续深入,有望在中药新药创制、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中药产业将进一步升级和转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药企业和品牌;中药学将与现代医学更 加紧密地结合,共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
中药的功效
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如解表、清热、祛湿、化痰止咳、理气活血等,用于治疗 各种疾病。
2024/1/30
9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
中药的炮制
中药在入药前需要经过炮制加工,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工序,以减毒增效、 改变药性。
中药的制剂
2024/1/30
12
清热药
石膏
知母
天花粉
栀子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2024/1/30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13
祛湿药
01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02
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03
藿香
化湿,止呕,解暑。
04
佩兰
化湿,解暑。
2024/1/30
• 妊娠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如斑蝥、水蛭、 虻虫、三棱等破血通经药。
• 服药食忌: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如生冷、油腻、腥膻、辛辣等 ,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病情。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如药物本身毒性、使用 不当等。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出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如规范用药、加强监测等 。同时,强调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滥用。
06
未来发展与挑战
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止痛等功效。
木本植物药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具有补肾强腰、清热
燥湿等功效。
藤本植物药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 藤等,具有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等功效。
矿物药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具有清热泻火、利尿
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
采集方法
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
作用
中药学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在保健 、康复和养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
意义
学习中药学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中药的 临床应用技能,为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
学习中药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临床实习等,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用于治疗火热毒邪 所致的病证,如痈疡肿毒、丹毒等。
ABCD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 如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等。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祛湿剂及治法
01
02
03
04
燥湿和胃

中药图片ppt课件

中药图片ppt课件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中的作用越 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 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药将发挥更 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
贡献。
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 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环节的质 量控制、推进中药生产工艺 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加强中 药创新和研发等方面。
延缓衰老
中药如灵芝、当归等含有 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延 缓细胞衰老,保持身体活 力。
调节内分泌
中药如女贞子、淫羊藿等 具有调节内分泌作用,有 助于维护身体内环境的平 衡。
中药在中医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整体调理
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中药通 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和体质状况进行个体化用药,中 药可根据不同证候选择相应的药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中的作用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方面具有独 特的优势和作用。许多中药具有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益肾养肝等功效,对于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
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改善 体内环境、减轻副作用等方面发挥治疗 作用。同时,中药还可以与西药联合使 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果实类等。
按炮制方法分类
中药按炮制方法可分为 生药、炒药、炙药、煅
药等。
中药的药性和配伍原则
01
02
03
中药的四气五味
中药的四气指寒、热、温 、凉四种药性;五味指辛 、甘、酸、苦、咸五种味 道。
中药的归经
中药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 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 特殊的治疗作用。
中药的配伍原则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6
5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 、 升麻 、 紫草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
人参——大补元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 庶虫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 骨碎补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 自然铜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 断续
03
特殊疗效
特殊疗效
1.
01
诸骨鲠喉——威灵仙
02
吐泻转筋——木瓜
03
黄疸——茵陈蒿
04
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ANNUAL
REPORT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04
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
03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8.胸痹
通阳散结——薤白、枳实
宽胸散结(结胸)——瓜蒌

2024年中草药ppt课件完整版

2024年中草药ppt课件完整版
温度
温度对草药的生长和品质也有很大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草药的生 长和发育,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则会影响草药的品质。
水分
水分是草药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适宜的水分有利于草药的生长和有 效成分的合成,而过多或过少的水分则会影响草药的品质。
土壤
土壤是草药生长的基础,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对草药的品质 有很大影响。
消费者如何避免购买风险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如医院、药店、有资质的网上药店等
保留购买凭证
如发票、小票等,以便维权时使用
2024/2/28
了解产品信息
查看包装标签、说明书等
提高鉴别能力
学习中药材相关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2
05
CATALOGUE
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2024/2/28
23
配伍原则及禁忌概述
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呼吸 困难等。
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 、腹痛等。
2024/2/28
心血管系统反应
心悸、胸闷、血压 异常等。
其他不良反应
如肝肾损伤、血液 系统异常等。
25
预防措施建议
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 确保用药对症。
2024/2/28
注意中草药的煎煮方法和 服用时间,确保有效成分 充分溶出。

方剂功效阐释
阐述方剂的整体功效,包括治疗 效果、适应症及作用机制等。
2024/2/28
29
现代临床应用领域拓展
内科疾病治疗
介绍中草药在内科疾病如消化系统疾 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应用及疗效。
妇科疾病治疗
阐述中草药在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 乳腺增生等的独特疗效及优势。
外科疾病治疗

中药学课件全套ppt完整版x

中药学课件全套ppt完整版x
注意中药的饮食禁忌
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
注意中药的妊娠禁忌
孕妇应慎用或禁用某些中药,以免对胎儿造 成不良影响。
注意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时间
不同的中药煎服方法和时间不同,应遵医嘱 正确煎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 饮。
肉桂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 脉。
吴茱萸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 泻。
理气药
陈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木香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枳实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香附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消食药
山楂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神曲
消食和胃。
鸡内金
君臣佐使
中药处方中药物分为君、臣、佐、使 四种角色,君药为主药,臣药为辅药 ,佐药协助君臣药发挥作用,使药为 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
用药禁忌
注意中药的用药禁忌,如孕妇禁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等。
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与处方举例
胃痛
胃寒痛可用良附丸治疗,胃热痛 可用清中汤治疗,气滞胃痛可用
柴胡疏肝散治疗。
中药的服用方法与剂量
服用时间
根据病情和药性确定服药时间,如补药空腹服, 驱虫药睡前服等。
服用方法
汤剂一般温服,丸剂、散剂等固体剂型可温开水 送服。
服用剂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确定剂量, 避免过量或不足。
中药使用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中药的配伍禁忌
避免“十八反”、“十九畏”等药物的配伍 使用。
中药学的特点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中药的性 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

中药ppt课件

中药ppt课件
注意事项
在储存中药材时,应注意防潮、防霉、防虫蛀等措施,保持 药品的干燥和清洁;同时要注意避免与其它物品混放,以免 造成污染或交叉污染。在用药前,应先检查药品的质量和外 观,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CHAPTER 05
中药的应用与配伍
中药的应用原则
整体观念
中药的应用需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体质、年龄、性 别、生活习惯等,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制定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
凉血利咽
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 腔溃疡、风热感冒等疾病 ,能够改善咽部充血、缓 解疼痛和不适感。
常用药物
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 、黄芩等。
活血化瘀类中药的药理作用
活血化瘀
这类中药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缓解疼痛等作用,能够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舒筋活络
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肌肉疼痛、颈椎病等疾病,能够舒缓肌肉和 韧带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也为中药现代化提 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有助于深入研究和开发中药新药。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前景
地位逐步提升
随着中药的疗效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以及中药现代化的推进,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地位逐步提升 。
前景广阔
随着全球健康观念的提升和自然疗法的兴起,中药作为一种自然药物,其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中 药在国际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
协同作用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 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 可产生协同作用,增 强药物疗效,提高治 愈率。例如,清热解 毒类中药与抗生素联 合使用,可增强抗生 素的抗菌作用。
拮抗作用
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 也可能产生拮抗作用 ,降低药物疗效。例 如,含有鞣质的中药 可能与某些西药发生 化学反应,产生沉淀 或络合物,影响药物 的吸收和利用。

《常见中药》ppt课件【108页】

《常见中药》ppt课件【108页】
伸不利,又治风湿皮肤瘙痒。
连翘
[性能功效]
1、清热解毒
2、消痈散结
3、疏风散热
《珍珠囊》:“连 翘之用有三,泻心 经客热一也;去上
焦诸热二也;为疮 家圣药三也。”
[临床应用] 1.热邪内陷心包,高热、烦躁、神昏以及心火亢盛
,心烦失眠,口舌生疮。 2.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3.痈肿疮毒,瘰疬结核。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利水用茯苓皮、安神用茯神、健脾用茯苓 ;
[功效] 1、利湿退黄 2、除湿止痒
茵陈
[临床应用]
1、治疗湿热黄疸——为治黄疸之要药; 配合附子、干姜等温性药还可以治疗阴黄证;
2、治疗湿热内藴所致风疹隐疹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致30~60g;不宜久煎; 民间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金银花偏于解毒,连翘偏于散结;
蒲公英
野菊花
相同点:均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常用药, 治疗痈肿疔毒,乳痈肠痈,目赤肿痛。
不同点:
蒲公英 散结力胜,为治乳痈良药。又能清热 利湿通淋,治湿热黄疸,淋证。
野菊花 兼泻火利咽止痛,可治热毒上攻之咽 喉肿痛、风火赤眼等证。内服外洗治皮肤瘙痒 ,湿疹。
大青叶 板蓝根
四、分类:
1、发散风寒药
性味:多属辛温 功效: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发汗之力较强。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以及咳喘、水肿、麻疹、疮疡初起而 兼风寒表证者。
2、发散风热药
性味:多辛凉,归肺经为主。
功效:疏散风热,发汗作用较缓和,部分兼清头目,利咽喉

宣肺止咳透疹。
主治:风热表证。兼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及麻
性味:多为甘寒,或苦寒。 功效: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 适应证: (1)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 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主要来源于大自然中的植物药、动物药、矿 物药,还有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 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枸杞
明目
补气,治疗疲乏,体虚头昏,体制虚弱
东北
人参
陈皮
适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可以泡水,入药
黄连
解毒
乌头,因其块根形似乌鸦之头而命名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等有一定效果
鱼腥草, 以其具 有浓烈 的鱼腥 气味而 命名。
清热解 毒,利 尿,消 炎
产地在甘肃,润肠通便,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为什么叫中药?
中药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现使用的,所以叫中药。西药 就是平常的药丸,是外国人西方人最早发现的,流传到 我们这里,以前没有西药的时候,我们中国人生病了都 是吃中药的。我们中国人很厉害很聪明,我们要感到 很骄傲哦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看一下制药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